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小松樹和大松樹》教學反思(精選5篇)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2.2W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松樹和大松樹》教學反思(精選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松樹和大松樹》教學反思(精選5篇)

《小松樹和大松樹》教學反思1

《小松樹和大松樹》這篇課文通過一個童話故事告訴孩子們一個道理:做人要謙虛,不可盲目自滿,看不起別人。這個道理教師不能簡單的説教,怎樣讓學生自己體會明白呢?我主要做了以下幾個工作。

一、想像小松樹的得意、驕傲

我先利用簡筆畫,讓學生找找小松樹和大松樹的家,學生親手貼圖,很直觀地就能比較出兩棵松樹的大小,以及他們所在的位置。然後我讓學生想像小松樹站在山上看到了哪些美景,學生想像得很豐富,為體會小松樹的得意、驕傲埋下了伏筆。

二、和風伯伯一起勸説小松樹

指導完第二自然段,學生已經能感受到小松樹的得意、驕傲、無禮了,這時我再次讓學生觀察比較兩棵松樹的大小以及他們所處的位置,然後我讓學生和風伯伯一起來勸説小松樹,在勸説的過程中,學生也慢慢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三、做小松樹知錯就改

在課的最後,我讓學生來做小松樹,這時你的心裏是怎麼想的,你會對大松樹、風伯伯、大山爺爺以及小朋友們説些什麼。這次的説話,更深化了對課文的理解,學生也潛移默化地受到了教育。

《小松樹和大松樹》教學反思2

《小松樹和大松樹》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樹覺得自己長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樹。課文批評了小松樹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驕傲自大的行為。從三維目標出發,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感情誦讀小松樹和風伯伯説的話,在教師導讀中習得讀書方法,學會閲讀;理解課文內容,學會思維。

2、在誦讀中體會小松樹的盲目自大,感受風伯伯的和藹可親,懂得做人要謙虛謹慎。

3、在誦讀中享受閲讀的樂趣。

了完成這三維目標,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我在教學中採取了以下的教學策略:

1、搭建對話平台,使學生融入課文情境。

如何讓孩子在閲讀中認識到小松樹盲目自大的錯誤,這是三維目標中“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具體體現。教學中如何使思想教育不露痕跡、潛移默化地調動學生的內心感受。我在教學中採用了聯繫生活實際、創設生活環境為學生搭建一個生本對話、師生對話的平台,使思想教育達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創設了孩子表演童話故事的情景,融入課文情境,教師稍作點撥和引導,即達到了教育的效果。

2、注重閲讀興趣的激發,培養學生讀書感悟的能力。

“以讀為主,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絕不是一遍接着一遍的傻讀、呆讀。而是讓孩子一遍讀有一遍讀的任務、一遍讀有一遍讀的方法,一遍讀有一遍讀的樂趣。對低年級孩子來説更是如此,如果讀書不能激起其內心渴求讀的需要,一切外在的強加力都是徒勞的。要培養孩子“口誦心惟”的最好辦法就是激發孩子主動讀書、積極探究的興趣。我在這一課的教學中,首先,讓孩子參與到童話中來。新課伊始,我出示小松樹和大松樹貼圖,畫片(可以用水彩筆畫簡筆畫)。在孩子們進入情境,激起興趣後,老師順勢提出問題,激發其聽故事,學故事的興趣。

3、聯繫生活,實現情感遷移。

建構主義認為,孩子總是帶着一定的生活知識經驗、情感體驗參與閲讀。在此基礎上構建新的對文本的解讀。因此,閲讀教學中,孩子的生活知識經驗、情感體驗是寶貴的教學資源。教師要基於基本語義層面,結合指導學生感情朗讀,適時點撥,將文本與孩子的生活知識經驗、情感體驗“鏈結”起來,實現更深語義層面的解讀。風伯伯和小松樹説話時是這樣的“風伯伯摸着小松樹的頭説”,“摸着頭”一詞表現了風伯伯對小松樹的關心愛護。教學中,我是這樣引導孩子聯繫孩子的生活説説風伯伯是個怎樣的.人,通過朗讀孩子們感受到長輩對自己的關愛。然後再讓學生體驗風伯伯對小松樹的關愛。

整堂課很好地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教學的點撥者和引導者這一新的教學思想。課堂教學能以人為本,能注重情趣的激發,充分以教材為例子,對學生進行知識和能力的培養,進行思想價值觀的教育。成功地體現了新課標的新理念。

《小松樹和大松樹》教學反思3

這篇課文是一篇擬人的寓言故事。課文講的是長在山上的小松樹非常的驕傲自大得意忘形,就瞧不起嘲笑山下的大松樹,而和藹的風伯伯告訴了小松樹不能過分的驕傲,要學會謙虛的做人道理。本文主要通過語言的描寫,來突出每個人物的特點。這篇課文我已經講過幾遍,但是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收穫,對課文有了更多的理解和想法。

為了能夠更好的把握教材,理解文本。我精心的查閲了大量的資料,認真聽取同事們的意見,與教研組長多次討論本課教學中對各個人物語言以及性格特點深度挖掘,並積極貫徹學校以生命化的人文教學為主的理念,認真的修改教案,製作課件。通過了這次的上課,我進行了總結,要發揚優勢,並重視自己的不足。

一、解讀文本

一樣的文字在不同的環境裏和不同的學生面前有着它獨特的意義。通過對語言及動作的描寫,更能理解每個人物的內心世界。這次通過對小松樹語言的描寫,我更透徹瞭解了一開始這是一個驕傲自大得意忘形,且沒有禮貌的小松樹。一個“喂”字,在平時我們的生活中打電話的時候,不能説明是沒有禮貌,但對於一個年紀稍大於自己的人來講,確實顯得不夠禮貌。“你呢?”更能説明小松樹不把大松樹放到眼裏,有嘲笑譏諷的意思。這些孩子們説的非常的好,課堂上生成的部分越來越多,以後在課堂上更應該注意每個小細節,加深對文字的解讀。

二、問題設計

同樣的問題,語言設計要貼近孩子們的內心。“誰願意來説説?你知道了些什麼?你從哪看出來的?你覺得這是一個什麼樣小松樹?誰試着讀一讀?誰再來讀讀?”引導孩子的時候要親切温和。把問題真正的拋給孩子,讓孩子以自己的想法去理解課文,充分的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孩子。上課時,精心的設計每一個問題,換多種方法耐心的去引導,相信孩子們更回答的更好。

三、教學設計

一年級的低段孩子以生字詞的教學為主,上課初,我帶領孩子們讀生字卡片,去拼音讀詞語,由易到難的檢查學生的掌握情況,並通過開火車讀,指名讀,齊讀的方式開展。在一些問題的教學設計上,採用設問,追問的方式來達到教學目標。對於大松樹的默默無聞,不予爭鋒。我深入的挖掘大松樹身上的品質,引申到社會上那些默默付出平凡普通,卻為祖國的建設發展及我們的幸福生活貢獻力量的這些可愛的人們。告訴學生要學會尊重每一個人,尊重每一個生命。

四、教學改進

通過課下的評課,讓我看到了自己的優勢,也看到了不足。生字詞的複習鞏固,要更加的的重視,做到真正的紮實牢固。課上一些重點的生字詞的理解不夠透徹,一年級以説一到幾句通順完成話為主,多創設環境讓學生充分的進行説話練習的同時,也充分的理解課文內容。課文最後的引申昇華部分,出示的圖片不具鮮明色彩,不能更加直觀的使學生明白理解,以後在製作課件時要更加的留心圖片的應用。課尾的練習背誦課文,對一年級的孩子來説,梯度稍高,應降低難度,使更多的孩子們想要去展示,多給予一些自信。

《小松樹和大松樹》教學反思4

本課是一篇生動、淺顯的童話故事,語言活潑,講的是山上的小松樹覺得自己長得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樹,通過小松樹和風伯伯的對話,讓學生明白做人不要盲目自大的道理,課文融情於理,充滿童貞童趣。而理解風伯伯對小松樹説的話是本課的難點,因此,我首先給本課定下這兩點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有感情地誦讀小松樹和風伯伯説的話。

2、在品讀中體會小松樹的驕傲自大,感受風伯伯的和藹可親,懂得做人要謙虛謹慎。確定了教學目標,我便在教學中採用了多種手段幫助學生理解內容,效果較好。

首先讀懂“小松樹”的話,我採用課文插圖,讓學生觀察,説説圖上小松樹的表情、神態、動作等,讓學生讀讀“喂”這個這個語氣詞,很多學生就輕輕地“喂”了一下,沒有讀出小松樹的趾高氣揚,面對這種情況,為了能讓學生加深體驗,提高朗讀效果,我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我指着一個孩子説:“喂,把你的鉛筆借給我用一下!”學生聽後便笑了起來,但是很快便安靜下來,他們知道我的用意,於是紛紛舉手:“老師,你平常教育我們不能和人家沒禮貌的説話,你這種説話的態度,如果是問我借,我肯定是不會借給你的。”又有一個學生説:“是呀,借東西要有禮貌,説話的語氣不能這麼説,所以我也不借。”……看着學生們的精彩回答,我一看時機已到,便乘熱打鐵,説:“那讀小松樹説‘喂’的時候,該怎麼讀,知道了嗎?”這下學生們個個舉起小手,小臉發光,説:“知道”。接下來的朗讀便水到渠成,不僅能讀出小松樹説話的語氣,體會出了小松樹對大松樹的傲慢無禮,個別學生還能加上動作自演自説,課堂頓時推向高潮。

接着就是理解風伯伯説的話了,用同樣方法,我創設情境,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説説平時誰會摸着你的頭,什麼時候,並和你説了什麼,讓學生在實際的情況下理解長輩對自己的關愛與親切,體會到其中的温暖,之後我便讓學生也來體驗體驗風伯伯對小松樹的關愛,並讓學生用朗讀表現出來,學生也能有模有樣的學着風伯伯的語氣讀了出來,加上我及時的鼓勵與肯定,學生在閲讀中感受到了學習語文的快樂,對文本的理解再次等到了昇華。

我想,在閲讀教學中,對學生的課堂引導一定要聯繫學生的已有經驗,聯繫他們的生活實際,以情悟理,這樣他們才能真正體會到文字中的情感。

《小松樹和大松樹》教學反思5

《小松樹和大松樹》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樹覺得自己長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樹。風伯伯批評了小松樹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驕傲自大的行為。在引導孩子領悟寓意時,我是這樣一步步進行的:

一、認真看圖,瞭解“高矮”

在教學課文前,我先讓孩子們看書本上的插圖,讓他們觀察一下,誰高誰矮。孩子一看便知是大松樹高。在此基礎上,提問:但是這棵小松樹卻説自己比大松樹高,通過預習課文,你知道這到底是什麼回事呢?孩子們舉手告訴我,那是小松樹在山上,大松樹在山下,所以小松樹就以為自己很高,看得很遠。我又問:通過預習,你覺得小松樹是個怎樣的人?孩子們有的説“驕傲”,有的説“不懂事”,有的説“沒禮貌”,我沒有急着裁定誰對誰錯,誰説的最有道理,繼續和孩子們學習下去。

二、反覆讀對話,揣摩心理。

在分析課文的時候,我出示了小松樹與風伯伯的話,讓孩子們進行反覆朗讀。接着指名朗讀,通過角色遷移,來感受小松樹説這句話時的心理。孩子們有感情的朗讀讓我感受到了他們對小松樹的心理的正確把握,此時再問他們,説小松樹“驕傲”的人多了。通過看圖、朗讀風伯伯的話,體會風伯伯的慈愛又耐心教育的語氣。我問孩子們,風伯伯為什麼教育小松樹啊?從而幫助孩子們再次鞏固對小松樹的認識。

(遺憾:在引導孩子們揣摩小松樹心理的時候,設計的問題不夠細膩,因此能正確把握的孩子不多。所幸,後來及時迴轉了過來,將功補過,通過指導分角色朗讀,將孩子又引向了正確的方向。)

三、拓展延伸,鞏固認識

這篇課文應該是很容易理解的,最後要讓孩子明白做人的原則,從生活實際出發,自己身邊的事出發,是一個行之有效的辦法。我問孩子們:你平時在學校中有見過小松樹這樣的人嗎?不要點名。孩子們説出了好多,接着我們又討論,你覺得這樣做對嗎?為什麼?他們説這樣做不對,以為很不禮貌,傷了別人的自尊心,自己也不受歡迎,等等。從他們的回答中,我感受到他們已經領悟到這個道理了。

後記:下午我佈置了寫話作業:用“慚愧”寫幾句話。要求寫真人真事,最好是自己的事。很多孩子都寫得很好,很真實,寫出了自己曾經犯下的錯,曾經的驕傲,曾經的自以為是。一篇小課文,講出了一個大道理,教會了孩子們如何做人,我也同樣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