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6和7的認識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1.27W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要怎麼寫好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6和7的認識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6和7的認識教學反思

6和7的認識教學反思1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同學們你們喜歡《白雪公主》的童話故事嗎?

課件出示七個小矮人的圖片,引導學生觀察。

師:你們看他們是誰?你能拍手錶示他們有多少人嗎?(學生回答。)教師板書:7。

師:從這幅畫裏,你還觀察到了什麼?(引導學生説出有6個小矮人有鬍子。)板書:6。

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6和7。(出示完整課題:6和7)

[設計説明: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以童話故事“7個小矮人”導入教學,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下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數數和認數。

師:(出示主題圖)圖上有些什麼?

生:圖上有人、桌子、椅子、黑板等。

師:請同學們數一數,圖上有多少人?

生:……(學生報得數)

師:你是怎樣數教室裏的人數的?

生:先數教室裏面打掃衞生的同學和老師,5添上1是6。再數從外面走進來的一位同學,一共7人。

師:還可以怎樣數?

生:先數學生6人,再數一位老師,是7人。

師:數一數,有幾張桌子和幾把椅子?你們是怎樣數出椅子的數量的?

生:先數已放好的6把椅子,再數又搬來的1把。6個再添1是7

師:同學們這樣的數數方法真好,我們大家一起再來數一數吧。(結合數數過程,課件閃動被數的對象,使學生更清楚地發現5、6、7之間的關係。)

師(小結):小朋友,教室是我們學習的地方我們要做一個講衞生、愛集體、愛勞動的小朋友,你能做到嗎?我們剛才按順序數數的。在數數中我們發現:數5以後再數1個就是6個,接着6再數1個就是7,7比6多1,6比5多1。

[設計説明:充分利用教材主題圖提供的資源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去數。對學生進行講衞生、愛勞動、愛集體、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教育。]

2.根據6、7的基數含義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

a.數一數主題圖下面的人數和點子的個數。(課件相應演示)

b.擺一擺:小組合作,用6根和7根小棒分別擺出不同的圖形,並上台展示,説一説用了多少根小棒擺出了什麼圖形,進一步加強認識。

c.説一説:“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教室裏有那些物體的數量是6,那些物體的數量是7?”,“再説一説生活中哪些事物可以用6、7兩數表示。”(四人小組)

[設計説明:讓學生説一説生活中可以用6、7表示的事物從而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以及數學的用處,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3.6、7的寫法。

師:這麼多東西可以用6、7表示,那你們會寫6、7嗎?在我們生活中有許多東西長得像6、7的形狀。你們想到了什麼?説説看(哨子、鋤頭等)

教師示範,學生在書上描紅,每個數字描寫兩個。

4.教學數序。

a.出示計數器:讓學生上台撥5顆珠,再撥一顆是幾顆珠子?(6顆)也就是5添上1是幾?6顆珠子再添上幾顆是7顆珠?(1顆)也就是6添上幾是7?

問:5添上1是幾?6添上1是幾?7去掉1是幾?6去掉1是幾?

b.通過直尺圖,直觀教學數序。

課件展示直尺圖:0、1、2、3、4、5、()、()

師:你知道5的後面填什麼?6和7應該寫在什麼地方?

生:填6和7,6寫在5的後面,7寫在6的後面。

師:誰能從0正數到7,從7倒數到0?

學生活動:指名數,拍手數。

師:5的後面是誰?6的後面是誰?7的前面是誰?

學生活動:6、7、6(搶答)。

5、比較5、6、7的大小

師:秋天到了,果實都成

熟了。你喜歡吃哪種水果?(學生髮言)

師在黑板上畫出5個橘子,6個蘋果。

學生説出數量,並進行比較。

師在畫出7個梨,引導學生比較。

師:從這三個數中任意選出兩個數比較它們的大小,用“>”“<”連接起來。

要求每個學生獨思考記錄,再同桌合作,使自己的答案儘量完整。看哪一小組寫出的答案最多。(強調就從這三個數字中選擇)

彙報:7>6、7>5、6>5、5<6、5<7、6<7

[設計説明:結合實際生活,以“你喜歡哪種水果”為線索,引出對5、6、7大小的比較,既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使學生明白了數學在生活中是處處有的,只要認真觀察,就能發現。]

6.6、7的序數意義

a、遊戲。

師:小朋友們現在我們一起來做個遊戲,請7個小朋友上來。遊戲的名稱是:按要求做動作。(如果對了,大家表揚他們;如果錯了,舉手告訴老師他們錯在哪裏?)

師:第7位小朋友蹲下來,6個小朋友蹲下來,第6個小朋友到講台桌上拿6支粉筆,後面7個小朋友把手舉起來……

[設計説明:這一部分是本節課的重點,如果只通過教師的講解,學生難以掌握和理解,所以此處讓學生親身體驗一下,有利於學生對6、7的序數意義的理解。]

b、出示金魚圖,學生看教科書第44頁,學生口頭回答。

師:像這樣的問題你會提嗎?指名提問,回答。同桌互問互答。

(鼓勵同學們好學的精神。)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課本41頁做一做1、2題;

2、練習九1、2、3、4題。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這節課你學了些什麼知識?你對自己這節課的表現滿意嗎?

[設計説明:讓學生對本節課的所學的知識做一個回顧和整理,並通過自我評價,增加學習的自信心。]

板書設計:6和7的認識

67

7>67>56>5

6<75<75<6

剖析:數學源於生活,更要應用於生活,雖然小學生年齡小,但在他們的生活經驗中,也會有數學因素的內容。因此在教學時讓數學貼近生活,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現象中挖掘出數學因素,並充分運用於教學,就能化難為易,使學生樂於接受。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先以他們熟知愛聽的童話故事導入,為下面的學習做好鋪墊。一年級的孩子活潑好運,喜歡做遊戲,教學中我以活動貫穿始終,有訓練口頭表達能力的活動,有學生親自動手操作的活動,還有培養觀察能力、協作精神的遊戲活動。通過這些活動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了學習氣氛,讓知識的學習在輕鬆愉快的活動中進行,在活動中促進發展,在活動中得到鞏固,在活動中學會應用。本節課學生開開心心的掌握了知識,學生的活潑、天真、聰明也讓我體會到了教數學的樂趣。

6和7的認識教學反思2

上了《6和7的認識》後,我更加體會到興趣對於孩子們學習的促進作用。在教學中我以“趣”為中心,設計課堂教學。

一、創設新穎、有趣的童話情境

《6和7的認識》這節課相對來説知識點較多,包括正確地數出數量是6、7物體;掌握6、7的序數、比較大小,會讀、會寫6、7;知道6、7表示的序數意義及6、7的組成。其中知道6、7的組成是教學的重點。

由於教材呈現內容相對來説較多,相互之間缺乏聯繫,對於新入學的一年級新生來説,學習起來比較困難。6、7歲孩子的有效注意時間短,如果我們在一節課內呈現的內容、形式、太多了,學生的注意力就會被分散,課堂教學效果就會差。所以我設計了“昆蟲王國運動會”這個主題情境,將書本中的一系列相關知識點用這個虛擬的童話情境以不同的形式展現在學生的面前,並將各知識點串聯在一起,成功地激發學生的參與,讓他們興趣盎然地學習《6和7的認識》。

二、讓學生充分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低年級的數學教學除了使學生正確掌握數學知識和技能外,關鍵的一點是要讓他們覺得學習數學是有趣的,不是枯燥的。在教學時,我讓學生充分地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

1、猜數、寫數的樂趣。為讓學生建立良好的數感和符號感,能用數學符號描述生活中的事物,我讓學生們觀察情境圖,從“昆蟲王國運動會”裏,找出自己最喜歡的昆蟲運動員,用小棒把它的數量擺一擺。擺好之後,請一個學生到黑板上擺出他喜歡昆蟲運動員的數量,讓其他的學生們猜一猜,他喜歡的昆蟲可能是什麼?低年級的學生們好奇心很強,很想知道同伴們喜歡的是什麼,非常感興趣地到教學中來。寫數時,讓學生聯繫生活説一説這6根小棒還可以表示生活中數量是6的物體個數,並與寫數相結合,讓學生邊説邊寫,將枯燥的寫數過程變得有趣。

2、動腦的樂趣。在學生已經擺出6根小棒的情況下,讓學生用最快的速度擺出7根小棒。讓學生們猜一猜,擺的最快的小朋友是怎樣擺的。通過學生動腦操作、敍述,使他們充分感知6與7的聯繫。

3、合作的快樂。同桌兩人擺一擺6、7的分成或組成,要求一人擺一人登記,完成後將學生的不同情況進行展示,從中讓學生明白有規律擺法的好處。

從課堂教學效果看,基本達到了預設的要求,整節課學生學得輕鬆快樂,但也存在值得反思和改進的地方。整節課時在時間安排上有點緊張;少數學生不能有規律地寫出6、7的分成。

6和7的認識教學反思3

今天上了6和7的認識這一課時,我即時對於這節課進行了反思。這節課存在的不足有以下幾點:

1、各個環節之間的連接不是特別的自然,感覺是把每塊知識點硬湊得湊在一起。還有發現自己上課心比較急,就像這節課的知識點比較多,包括正確地數出數量是6、7物體;掌握6、7的數序、大小,會讀、會寫6、7;知道6、7表示的基數意義和序數意義。其中知道6、7表示的基數意義和序數意義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而其他幾個知識點相對於學生較簡單,但也要讓學生充分感受實物與抽象的數字之間的聯繫。因為早上在1(4)班上課時發現知識點太多,時間感覺非常的緊湊,再加上我在4班上課的時省略了用小棒來擺圖形。致使我下午在3班上課時就急着把每個知識點上完,而沒考慮到學生是否學的很紮實。導致這個發生可能是因為我對教材吃的不夠透徹,今天張老師説了等你以後對課本看了能看出什麼來了你也就知道怎麼上課了。但是我看着書本沒多大感覺的。看看一年級的內容簡單。但是要怎麼把知識教給學生確實是難啊。

2、對於上課的內容需要層次感,其實練習也是需要的,而且要知道每個練習你是為了解決什麼知識點,你這個練習放在這步驟是什麼目的。一年級學生很多練習是需要老師扶着做的,就像課本里的金魚圖,先要學生找準點,是從左邊數還是右邊數,然後再來判斷,叫學生回答的時候也要學生説清楚是從哪邊開始數的。還有的練習就是讓學生觀察自己説出題意的,這個時候就是所謂的“放”了。

3、其實我們都知道一年級上課最主要的是課堂的調控,學生沒在講話但是沒有參與到其中也是沒有用的。(學生的積極性調動還不夠)還有就是課堂語言的提高拉!數學課老師講的每幾句話都要簡略,把該表述的意思儘可能的簡單。學生能聽明白即可。還有就是課堂評價語言的提高拉!一年級學生需要哄,這個哄還是需要技巧的。總之這方面還是需要好好的加強。向其他老師好好的學習學習。討教討教,向別人取點經來。

怎麼説我在教師這個舞台上以後的日子是漫長漫長的,希望自己慢慢的成長。不要求自己有多出色,但是我希望我能儘早的合格。

6和7的認識教學反思4

《6和7的認識》這節課相對來説知識點較多,包括正確地數出數量是6、7物體;掌握6、7的數序、大小,會讀、會寫6、7;知道6、7表示的基數意義和序數意義。其中知道6、7表示的基數意義和序數意義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為了讓學生們掌握這些知識點,在設計本節課時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採用學生喜歡的學習方式,使學生能積極、主動的學習、探索,從而使學生的能力、情感、態度等方面都得到較好的發展、培養。

首先,回憶我們已學過的數字有哪些入手,引入新知。這樣既複習了舊知識,為新知學習作鋪墊,又能吸引學生的注意,使學生的熱情高漲,情不自禁地參與到數學活動中來。從而提高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習的信心、去除學生的學習恐懼。

讓學生學有用的數學,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是新課標的重要理念,教學中引導學生用已有知識經驗進行學習,尊重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才能使學生的學習更有效。在教學新知時,出示學生在兒童樂園遊玩的情境圖,通過數一數圖上人物的數量,讓學生在數數的過程中體會到自然數的增加過程,讓學生感受到相鄰數之間的關係,為後面學習數的順序和比較大小做準備;接着再讓學生找一找生活中可以用6和7表示的物體。學生在找用6表示的物體時很準確,再找用7表示的物體時由於我的提問不準確學生直接就抽象到7了。動手擺一擺分別數出6根、7根小棒,並動手擺一擺自己喜歡的圖形,好多同學都大膽的動手擺,擺房子的,擺松樹的,擺長方形、正方形等圖形,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自主性,使學生在豐富的操作和實際活動中逐步形成數的概念,能較好地發展學生的數感。最後通過遊戲,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無意注意轉為有意注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有趣,輕鬆愉快。同時遊戲也讓學生親身體驗了幾個和第幾個的含義,突破了本節課教學的難點。整節課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始終注重讓學生自己動腦、動手、動口,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從而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同時也使學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識。

本節課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處,如在出示金魚圖片的練習時,信息較多,應該帶着學生逐條説一説信息在完成練習更好了。在處理點子圖時雖然做到了開放,但是再有序些就更好了。在今後的教學中還要努力學習,及時反思,總結經驗,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6和7的認識教學反思5

本節課的課題是6和7的認識,在學生學習了1至5的認識及加減法的基礎上認識6和7,小學一年級數學公開課教學反思-6和7的認識。這節課裏,讓學生結合具體情境,會用6、7表示事物的個數、事物的順序和位置;會寫6、7並能比較它們的大小,掌握6和7的組成,培養數感。經歷探究6和7的認識過程,培養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知識遷移能力,初步滲透數形結合思想,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我利用教材的情境圖,引導學生親身經歷了觀察、操作的活動過程,活躍了課堂氣氛,激起了學生學習和相互交流合作的積極性,讓他們在活動中全面感受數概念的形成過程。

本節課的成功之處:1、通過讓學生觀察情境圖,説一説圖中有哪些人和事物,它們的數量分別是多少,學生數出有6張桌子、7把椅子,直觀地讓學生明白數量是6的事物用“6”表示,數量是7的事物用“7”表示,教學反思《小學一年級數學公開課教學反思-6和7的認識》。學生通過數事物的數量,認識6和7,感受數學來源於生活。2、讓學生利用課前準備好的學具:圓片和小棒,拼一拼,擺一擺,數字和圖形相結合,初步感知數字6和7,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3、練習設計形式多樣,學生回答問題積極,課堂氣氛活躍。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1、一年級的學生上課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應提醒學生或組織活動調動積極性。2、課堂內容含量較大,容易使學生疲憊,複習題量可做適當的刪減。3、課堂提問時,要多方考慮,照顧各種層次的學生。對於有一定難度的題目可以讓優生多發言,鼓勵他們多開動腦筋;對於顯而易見容易解決的題目,多把機會留給後進生,只要他們答對或答對一點,都給予及時的表揚,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樂趣,激發他們動腦筋的慾望。4、6和7的書寫方法是本節課的重點,講解時語言要嚴謹,讓學生掌握正確的書寫方法。在教學“第7缸”和“7條”時,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不需要過多地強調意義。5、一年級的學生,習慣養成很重要,課上應多提醒學生養成良好的坐姿和書寫習慣。

通過數學組成員的聽課、評課,給我提出寶貴的建議,受益頗深。上課的亮點要繼續保持,對於不足之處要加以改進,讓學生快樂地學數學,感受數學課堂的無窮樂趣。

6和7的認識教學反思6

由於教材呈現內容相對來説較多,相互之間的缺乏聯繫,對於新入學的一年級新生來説,學習起來比較困難,6和7的認識教學反思。6、7歲孩子的有效注意時間短,如果我們在一節課內呈現的內容、形式、太多了,學生的注意力就會被分散,課堂教學效果就會差。所以我設計了最基本的一些教學環節,基本達成了教學設想所期望的目標,但也有不少值得反思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幾點:

1、課堂上我利用擺小棒,6根和7根小棒,分別擺出喜歡的圖形等方式,使學生在豐富的操作和實際活動中逐步形成數的概念,發展數感。結合實驗課題的內容,我注意滲透了學生之間的評價意識,鼓勵學生用“你真棒”“你的回答很好”等語言來發揮學生之間的評價功能,使學生都愛上數學課,願意探究數學知識,教學反思《6和7的認識教學反思》。

2、隨着開放式教學的深入開展,課堂中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都得到充分的發展,應用多種策略解決有關數學問題的能力不斷提高,課堂上的突發事件也不斷增加。這就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必須具有一定的教學機智,敏鋭的洞察力,及時抓住學生在課堂上出現的一些問題,並把它作為一種課堂資源,及時調控課堂教學。

3、學生的.積極性調動還不夠。一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是一個剛由幼兒轉變為小學生的特殊羣體,所以教學時要為學生提供富有兒童年齡特點的活動內容,又因一年級學生的興趣又具有很大的盲目性,非常容易轉移。在教學中,我採用的做遊戲方式,直接參與的學生人數由於受數量的限制,造成沒參加遊戲的學生覺得沒意思,所以要關注沒參加做遊戲的學生,給他們佈置好合適的任務,使他們也有事可做.

6和7的認識教學反思7

《標準》中明確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現代教育理論主張讓學生動手去“做”數學,而不是用耳朵“聽”數學。因此,教學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活動的機會,使學生在動手中學習,在動手中思維,在思維中動手,讓學生在動手、思維的過程中探索、創新。另外,一年級的學生年齡小、生活經驗少,選擇兒童身邊最熟悉的事,容易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便於理解和接受。因此,“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活動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對此,談一談我在執教《6和7的認識》一課時的幾點做法。

一、生活需要數學,讓數學走進生活.

小學生年齡雖小,但在他們的生活體驗中,也會有着數學因素的內容。如果我們教學時讓數學走進生活,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現象中挖掘出數學因素,並充分應用於教學,就能化難為易,使學生接受認識。周玉仁教授曾經説過:"數學教學要講來源、講用處",讓學生感到生活處處有數學,在孩子們眼裏,數學是一門看得見、摸得着、又用得上的學科,再也不是枯燥乏味的數字遊戲。因此,要聯繫生活實際講數學,把生活經驗數學化,把數學問題生活化。

1、讓學生在生活中找數學一提"數學"二字,人們總是認為數學最貼近我們的就是計算,卻忽略了數學其實與我們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聯繫。為了激發學生認識、學習數學的興趣,調動他們主動學習的內因,首先就帶領學生到生活中尋找數學。我在教學這節課時就設計了“生活中的數”這個環節(片段二),讓學生仔細地看,充分地説,使學生不僅認識6、7這兩個數,還體驗到生活中原來有那麼多的數,為什麼平時我們沒有注意到呢?由此,引起學生的重視,將課堂延伸到課外,使學生的思維不拘於本課的教學內容,思維得以拓展。

2、讓學生在生活中學數學.其實,生活中每件小事都能幫助學生學數學,並不需要我們刻意去設計。例如本課中,教材就利用了一個學生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場面“師生打掃教室”來開展學習(片段二)。這雖是一個普通的情景,但藴涵着濃烈的師生之情,以及講衞生,愛勞動,珍惜勞動成果,齊心協力互相幫助的人文精神,我就先讓學生體會這種和諧的氛圍,再進入主題,數出圖中人、物的數量,在關注學生數學知識的獲取的同時,也注重生活傳遞給我們的情感體驗。這樣設計遠比開門見山直接數數、認數效果要好的多。

3、讓學生在生活中用數學?數學源於生活,更要應用於生活,從而體現數學的意義與價值。在學生對6和7的序數意義有了初步的認識後,設計了“老鷹捉小雞”的遊戲(片段三),這個環節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通過這個遊戲,既加深了學生對基數、序數意義的理解,又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特別是在第3個問題拋出時,學生的發散思維令人吃驚,有的學生從老鷹開始數,有的學生從雞媽媽開始數,還有的學生是倒着數的,出現了多種數數方法,而這些靈活的方法正是生活中需要用到的。教師引導學生髮現遊戲中也有數學問題,併成功地解決這些問題,從而增強學生用數學的意識,把整節課推向高潮。總之,生活與數學密切相關,二者缺一不可,相輔相承。只有密切聯繫生活和已有知識經驗,才能學好數學。而學好數學就能更好地在生活中再創造,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精神和創新意識與能力。"生活經驗(解決)→數學問題(獲得)→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二、數學學習需要活動,讓數學活動進入課堂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一年級的孩子活潑好動,喜歡做遊戲,在《6和7的認識》一課的教學中,以活動貫穿始終,有訓練口頭表達能力的活動,有學生親自動手操作的活動(片段一)、還有培養觀察的能力、協作精神的數學遊戲,通過遊戲活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學習氣氛,讓知識的學習在輕鬆愉快的活動中進行,在活動中促進發展,在活動中得以鞏固,在活動中加強應用。但是,活動的頻繁安排有時也會使課堂顯得雜亂。試講時,我安排了擺小棒、數算珠、塗點子圖、填尺卡等一系列活動,這些活動不僅沒有引起學生的興趣,反而使學生眼花繚亂,減弱了活動的熱情。

因此,我捨棄了數算珠的活動,將塗點子圖、填尺卡設計成小組合作學習,既節約了時間,又豐富了活動的形式,並將小組合作學習緊接在“擺小棒”的環節之後,使操作活動相對集中,避免雜亂,零散。另外,數學活動具有數學學科自身的特點,如果失去了數學思考,活動則毫無意義。我設計的這兩個活動主要想讓學生通過塗、填等活動感受6、7的大小關係,滲透知識點的教學。新課程改革象一股春風,為我們帶來了新的教學理念,為學生髮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為教師的發展創造了更好的機遇,我們要抓住機遇,迎接挑戰,積極鑽研,努力探索,為新的課程改革做出應有的貢獻。

6和7的認識教學反思8

整節課下來,每個環節還算是清晰的;但從細節上面看,還是存在很多方面的不足。

教學內容方面,檢查ppt沒有做到認真細緻導致ppt出現漏洞,本來應該是5個珠子的,但呈現出來的時候是6個,致使在講這一內容的時候未能很好地達到預期的效果;板書擺圓片的擺法未能按照教材的要求,可能造成有的學生產生疑問,應該嚴格按照書本左邊5個的形式來擺;魚缸圖闡述幾缸魚及第幾缸魚時沒能很好地把握講解方法,聽了幾位老師的建議明白了什麼樣的講解形式才是學生最好接受的,也有點過於糾結這一難點,這一難點也不是一時半會就可以突破,它是滲透我們整個數字的認識的教學的,應該慢慢從平時中加強鞏固;最後習題量不夠,講解習題時沒能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獨立思考及完成。

個人本身方面,一節課聲音一直處於一條直線,沒能做到抑揚頓挫,在調到課堂氣氛和吸引學生注意力方面有待加強;課堂時間方面掌握還是不夠底,面對突發情況的處理還比較嫩。

既然存在不足就要改進,聽取指導老師及其他老師的建議結合自身及班級的特點,一步一個腳印進行改進。

6和7的認識教學反思9

《6和7的認識》這堂課,從08年第一次試教、第二次試教、最後的教研課到現在的第一次試教和教研課。前前後後我已上了5次,每次課都有不同的收穫。

這一次欣然接受安排上課,想着可以用到以前的教案。當看到教案時卻發現以前的許多環節在現在都不是很實用,經過幾次修改,幾次請教,一次試教,使我的教案初步模型。

1、在教學中,我用看——找——畫——説來認識6和7,數字從抽象到實際,這能更好的讓學生認識6和7這兩個數字。在這四個環節中,使學生的觀察、思維、創新、動手操作等能力得到了提升。

2、在教學中不斷插入童話,使學生學得有趣。在一開始,我就説:“數字王國裏住着數字國王、數字寶寶來看小朋友了,如果小朋友表現最棒,那數字國王就會送小朋友很多禮物”。這樣就使小學生充滿興趣繼續學下去。

3、在教學中插入遊戲,讓學生在玩中學習,在快樂中學習。課堂中,我運用了手勢、數數遊戲等。學生都積極的參與進來。

4、練習設計有層次,有坡度,難易適度。不僅有基本練習題,還設計了富有思考性、發散性思維的習題,題量適中。比如在進行6和7比大小時,我就出示這一題讓學生進行思考。

總的來説,這堂課較成功地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新課程理念,較好地運用了參與教學、合作教學、興趣教學、自主教學等策略。本節課能較好的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當然,本節課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處,如在教學基數與序數的區別這一環節,由於時間的關係,講解不夠詳細,顯得過於倉促。在今後的教學中還要努力學習,及時反思,總結經驗,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6和7的認識教學反思10

這節課相對來説知識點較多,包括正確地數出數量是6、7物體;掌握6、7的數序、大小,會讀、會寫6、7;知道6、7表示的意義。為了讓學生們掌握這些知識點,教材設計了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素材,有師生打掃教室的情境圖、尺子,還有利於學生從圖像抽象出數的點子圖。由於教材呈現內容相對來説較多,相互之間的缺乏聯繫,對於新入學的一年級新生來説,學習起來比較困難。6、7歲孩子的有效注意時間短,如果我們在一節課內呈現的內容、形式、太多了,學生的注意力就會被分散,課堂教學效果就會差 。為了讓學生能更輕鬆地學到知識,我做了許多教具,想了許多方法,但是一節課下來,存在的問題有許多,現談談自己的感受。

本課中,我利用了一個學生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場面“師生打掃教室”來開展學習,這雖是一個普通的情景,但藴涵着濃烈的師生之情,以及講衞生,愛勞動,珍惜勞動成果,齊心協力互相幫助的人文精神,我就先讓學生體會這種和諧的氛圍,再進入主題,數出圖中人、物的數量,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從不同角度地去數圖中的事物的過程中體驗並抽象出數字6和7,並體會它們之間的關係,這一環節收效較好。接下來利用點子圖比較大小學生掌握也不錯。

這節課也存在很大問題:本節課的重點是能正確數出6和7物體的個數,書寫6和7以及比較大小,我認為這都比較簡單,所以忽略了學生書寫時檢測,其實有的學生書寫6和7時還是存在問題的。其次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沒有及時組織學生,這對一年級學生來

説很不利,還有在整個教學環節中應該時刻提醒自己讓學生説完整話。今後教學中我會更加註意的,相信通過不斷的磨練自己,自己會不斷的進步,給自己加油。

6和7的認識教學反思11

教學《6和7的認識》一課後,我更加體會到興趣對於孩子們學習的促進作用,在教學中我以“趣” 為中心,設計課堂教學。

一、創設新穎、有趣的動畫人物情境。

用課件出示第42頁主題圖,圍繞大掃除這已情境貫徹於課堂的始終,調動學生的積極參與意識,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主動參與課堂學習,較好地完成教學目標。

二、課堂環節設計合理,內容充實。

通過學具和計數器等地輔助學習,使學生在輕輕鬆鬆的學習氛圍中掌握、鞏固知識。

三、關注細節,注重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及思想品質的教育。

“教育無小事,處處是教育。”在教學過程中,我不僅僅關注學生知識的獲得,而且觀察主題圖時,我教育引導學生要講衞生、愛集體,學會與他人分工合作。在小組活動中,我告訴孩子們:只有團結、努力才會有更多收穫。在書寫6、7時,適時糾正、指導學生的寫字姿勢。

從課堂效果看,達到了預設的要求,但也存在值得反思的地方。

一、數學課的教學,應處於不斷學習和摸索中,對於課堂時間的把我要適時掌握。

二、對於本課相關知識的複習應想得更周到。

6和7的認識教學反思12

《6和7的認識》教學內容包括正確地數出數量是6、7物體;掌握6、7的數序、大小,會讀、會寫6、7;知道6、7表示的基數意義和序數意義。其中知道6、7表示的基數意義和序數意義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而其他幾個知識點相對於學生較簡單,但也要讓學生充分感受實物與抽象的數字之間的聯繫。

我從主題圖導入,讓孩子觀察同學們打掃衞生的畫面,找出圖中的是6和7的人或物,這對於學生來説,還是比較簡單。接着,我讓孩子找找生活中的6和7,孩子結合自身的實踐經驗,“自己住在第7層”,“昨天口算訓練做到第7頁”,“七巧板中也有7”,“電話號碼中也有7”,除了説一説以外,如果能讓學生用畫一畫、拍一拍、寫一寫等多種形式來表示出7,學生能更多的感受實物與抽象數字之間的聯繫,對於7的認識就更加豐滿了。然後通過計數器和一把斷尺,讓學生知道5、6、7的位置,以及6、7和1、2、3、4、5之前的大小關係。

而對於重難點6、7的基數序數意義,這節課我呈現了圖中的金魚圖。讓孩子們數一數“一共有幾缸魚”,“第7缸魚有幾條魚”,“有7條魚的是第幾缸”,但是最終有個別學生也沒弄清楚“7缸魚”和“第7缸魚”的本質區別。謝老師的建議是換一個情境,如“把7個圈塗色,把第7個圈圈出來”,在塗和圈的過程中,思維碰撞,學生自覺考慮兩者的差異,弄清楚兩者之間的關係。除了塗和圈之外,可以結合班級學生的座位左數第幾個同學站起來,從右數幾個同學站起來;從右數第幾個同學把手舉起來,從左數幾個同學把手舉起來等等。這樣就可以使全班同學都參與到這個遊戲中,突破重點,達到玩中學習,在學習中玩的目的。6和7的組成與分解也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我讓學生把6個圓片分成兩堆,既不重複也不遺漏,滲透一種有序思想。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在每次移動一片圓片的體驗中,觀察左右兩堆圓片之間的變化,感受有序的數學思維。

從課堂教學效果看,基本達到了預設的要求,整節課學生學得也較輕鬆,但也存在不少值得反思和改進的地方。比如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説,整個教學內容可以更具趣味性。比如設計小猴子過生日的情境,小猴子邀請了他的6個好朋友一起來參加他的生日聚會開始,導入6和7的認識。6位好朋友坐着小火車,咔嚓咔嚓,在聲形並茂的過程中,教授數序和進行大小比較,孩子們會樂此不彼。到了小猴子家裏,小猴子為他們準備了很多的食物,呈現6種鮮豔、動態跳躍的水果圖片,讓孩子們懷着興奮的心情,開心的分成兩堆。整個教學內容都貫穿在小猴子過生日的主線中,孩子們在輕鬆愉快的活動中進行,在活動中促進發展,在活動中得以鞏固,在活動中加強應用,這樣的效果可能會更好。

6和7的認識教學反思13

逸夫小學 劉麗娟 《6和7的認識》這節課相對説知識點較多,包括正確數出數量6、7的物體,掌握6、7的數序、大小、會讀、會寫6、7;知道6、7表示的基數意義和序數意義,其中知道6、7表示基數意義和序數意義是本課的重點又是難點,為了讓學生們掌握這些知識點,教材設計了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教材,有師生進行打掃教室的情境圖,計數器,尺子圖,數金魚圖,還有利於學生從圖像抽象出數的點子圖。

由於教材呈現的內容相對來説較多,相互之間缺乏聯繫,對於新入學的一年級學生來説學習起來比較困難,6、7歲的孩子的有效注意時間短,一節課呈現內容、形式太多,學生注意力就會被分散,課題教學效果就會差,所以我設計了課件演示、卡片等形式,剛入學的學生沒有上過課件上的數學課,所以教學效果比較活躍。

學生在認識6、7後,我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想想生活中哪些方面用到6、7,將簡單的認識6、7變成生活中的6、7,這樣學習起來更有興趣,認識數序、比較大小,學生因在幼兒班學過,所以這部分教學內容很輕鬆的完成,在練習時給予鼓勵,使學生學習的熱情再次高漲,讓學生嘗試成功的喜悦。

從課堂教學效果看,達到了預設的要求,整節課學生學的輕鬆愉快,但在基數和序數的意義區別這一環節,通過數金魚圖,來滲透基數和序數的含義,學生對此的區別只是浮於表面上的感知,具體練習時,有的學生沒有真正掌握,出現錯誤,反思教學,如果我能在語言

上再精煉易懂,更加註重數學語言的敍述準確到位,我想學生會更明白,更理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本着這一前提,在今後教學中要對教參、教科書內容的理解再度加強,教學設計更加深思熟慮,給學生們上出一堂堂毫無遺憾的課。

6和7的認識教學反思14

1、緊緊圍繞本人研究的子子課題《從主題圖入手——指導低年級學生自學的方法》進行教學實踐。課前我已經設計了本課內容的自學題目,並指導學生完成這些自學題目,讓學生逐步學會怎樣去自學,同時讓學生的“先學”走在老師“教”的前面,逐步實現“先學後教”的教學模式。

2、大量的遊戲、動手操作以及身體部位全方面都調動起來,不斷刺激學生的感知覺,迫使學生去吸收,消化,形成條件反射,在大腦中形成表象記憶,如出示5,馬上想到2和3,3和2,1和4,4和1,這幾組數的組成,為後一步加減法計算鋪設極堅實的基礎。

3、余文森教授説,“先學後教”是“指導——自主學習”的特徵,但不能停留在“形似而神非”的表面教學上,而是要體現數學獨特的魅力和思維價值。因此教學中,我儘量避免面面俱到,而是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地進行教學,還有設計了具有一定思維價值的習題,以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將“先學後教”提升到一個高度。

6和7的認識教學反思15

《6和7的認識》這節課相對來説知識點較多,包括正確地數出數量是6、7物體;掌握6、7的數序、大小,會讀、會寫6、7;知道6、7表示的基數意義和序數意義。其中知道6、7表示的基數意義和序數意義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而其他幾個知識點相對於學生較簡單,但也要讓學生充分感受實物與抽象的數字之間的聯繫。

因此在設計本節課時,我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用學具擺出6和7,想象生活當中還存在哪些物體可以用6和7來表示,充分感受實物與抽象數字之間的聯繫。在數序教學中,我主要通過讓學生“變魔術”——將“6”(6個圓片)變成“7”(7個圓片),從過程中歸納得出6和7的大小關係。並通過一把斷尺,讓學生知道7後面還有數,以及6、7和1、2、3、4、5之前的大小關係。而對於重難點6、7的基數序數意義,我分三個層次進行教學。第一層次,通過黑板上所擺的圓片,讓學生初步感受“第幾”和“幾”的區別;第二層次,指導學生完成教材中的找金魚缸,進一步感知基數和序數的區別;第三層次,通過遊戲“找位置”,讓學生通過親身的體驗,分清“第幾”和“幾”的意義。同時在叫學生回答問題時滲透基數和序數,比如“請這一組的7位小朋友一起回答”、“請這一組的第6位小朋友回答”等。

從課堂教學效果看,基本達到了預設的要求,整節課學生學得也較輕鬆,但也存在不少值得反思和改進的地方,最主要的問題還是在基數序數意義這一環節。雖然我運用了各種方法去滲透基數與序數的含義,但設計時都將出發點框定在了成人的思維方式上。叫學生回答問題時根據他們座位對應的做法,在我看來是對基數序數的滲透,而對於學生來説卻是麻煩。他們並不理解老師這麼叫的意圖,而且也不熟悉自己的組裏的位置,因此在課堂上浪費了不少的時間,而有部分學生也沒弄清楚“7位同學”和“第7位同學”的本質區別。我想在本環節中,我應該減少這樣叫學生的次數,但可以先讓7位同學全體站起來,在弄清基數的基礎上,再強化序數的概念,這樣學生的理解就有了層次性,掌握也會更紮實。

通過本節課,我產生了一個困惑:當學生出現教師預設不到的情況時,我們應該如何處理?課堂上學生的知識超過了本節課所新授的內容,這樣對這部分學生來講新授就變得沒有意義,而如何更多地關注這部分學生的學習,那麼又會忽略其它沒有相關知識經驗學生的學習。碰到這種情況,教師的教授更應該關注哪一部分學生的學習?我想這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經常遇到,比如今天這節課,學生在自己提問時就出現了“比0小的數是幾”、“0的相鄰數是幾”這樣的問題,而也有學生回答出“-1”,我想回答出“-1”的小朋友是相當自豪的,這時他覺得他回答出這樣的答案也應該得到教師肯定和表揚的言語,得到同學羨慕和佩服的目光。但由於課堂上學生的學習,尤其是低年級學生的學習,在相當大的程度上還是受制於教師的教,因此,教師的肯定會讓其他學生也模仿着將自己知道的所有關於數學的知識一古腦兒表達出來,而偏離課的主題;但不表揚,又會使回答出超前知識的學生失落。因此,教師如何引導,便顯得十分重要。雖然只是一個個小細節,但卻影響着整節課的節奏和效果。我們關注的應該是學生整體的學習狀態,而學生的學習基礎、接受能力肯定存在一定的差距,這時教師的教如何能協調整個課堂,我想這也是需要我們在教學中不斷完善,不斷積累,不斷探討的課題。

Tags:反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