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烏鴉喝水》教學反思-烏鴉喝水有新招_語文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1.37W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烏鴉喝水》教學反思-烏鴉喝水有新招_語文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烏鴉喝水》教學反思-烏鴉喝水有新招_語文教學反思

《烏鴉喝水》教學反思-烏鴉喝水有新招_語文教學反思1

這篇課文是讓學生懂得在困難面前要動腦筋想辦法,用心地去克服困難的道理。而這些道理更是我們的這羣特殊學生在將來生活中,人生道路上要去體驗和應對的。在教學過程中我也儘量讓他們去體會這個道理。

教學中,課文“烏鴉是怎樣想辦法喝着水”的這個問題中,我還是運用了傳統的教學中通常用的教師演示,讓學生理解喝着水的過程,這是因為我覺得我們的學生智力相對較低,應先吸收的學習特點,所以這時我們的學生處於被動理解狀態,但這也是認識的階段,也是在從被動轉為主動過程。有了這個過程,就能夠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中嘗試探索對於他們來説是新知識的經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對此我設計了一個和課文相似的實驗:講台桌上放一個裏面裝有少量水,瓶口又小的瓶子,旁邊還放一些小石子。然後請了班上一位有腦的學生上來扮演烏鴉,其他同學在講台桌四周圍着。看着這位腦癱的同學很吃力的將小石子抓起,儘管有時能夠同時抓兩個,但還是要一個一個地放進去,因為瓶口很小。之後,水最後升高了,同學們興奮之情溢於言表,結合課文資料也悟出在困難面前要用心想辦法勇於克服。我覺得這樣既運用了傳統的教學又結合了現代的學生自主教學的方法。

就在這時候,我喝了口水,發現我的保温杯的水還不到一半,我就問學生了,假如老師此刻不能用手拿起保温杯來喝水,那要怎樣才能喝到水呢?在教學中我設計這樣的問題讓學生透過合理想象,激發創新意識,發表獨立見解,促進雙向互動。教師也就成為探究活動中的促進者。呀!別看我們學生是特殊孩子,他們的回答也很有創意:張世賢説:

“把冰塊放進去”

林新發説:

“放一根吸管吸起來”

吳嘉偉説:

“直接倒水進去”

想想也是,老師又不是烏鴉吳嘉偉這也是對的呀。當然還有同學説放小石子,但就不能喝了這可不怎樣好,之後又改為糖果了。

我覺得我們的孩子們也有很豐富的想象力,我也越來越喜歡這羣可愛的孩子了。在教學中我一向不斷在創新,在尋找更適合我們的教學方法。它不必須要棄傳統,也不必須要吸全新,而是看我們學生的理解潛力,是否可行。

《烏鴉喝水》教學反思-烏鴉喝水有新招_語文教學反思2

《烏鴉喝水》這則寓言的教學,我已觀摩過許多次,早已爛熟於心。但這一次,我卻有了意外的收穫……

透過教師啟發,大部分學生都構成了烏鴉真聰明,透過投石子,最後喝到了水的共識!唯有一位學生提出了異議——烏鴉不必須喝到水!那是一個胖胖的小男生,稚氣的臉上滿是執着。一語驚人,聽課的教師都低聲交談起來。執教者有些驚慌失措,“你為何這樣説?”她追問。“因為石子會把水淹沒!”孩子忽閃着大眼睛。教室內靜得出奇,我也是滿腹狐疑。“石子怎樣會淹沒水呢?連常識都不明白,以後回答問題前必須要多動腦筋,期望小朋友們也要注意!”執教者顯然有些發怒了。在學生們的齊聲“明白了”中,孩子默默地坐了下去,沮喪的神色中透出一絲不服。

課後,我獨自找到了他,向他請教“烏鴉為何不必須喝到水?”開始他十分膽怯,不信任地看着我。經我再三鼓勵,他最後道出了原委。“昨日我和康康玩過了,他的瓶裏裝的水多,投進石子後,水滿到了瓶口;我的瓶裏裝的水少,石子反而把水淹沒了。只有瓶中盛着大半瓶水的時候,烏鴉才能喝到水。而書中只説瓶裏有半瓶水,若是少半瓶的話,烏鴉就喝不到水了。”“真聰明!”我摸着他圓圓的小腦袋,由衷地讚道,“這天你使我學到了許多知識,謝謝你,小老師!”孩子最後自豪地笑了,神采中更多了一份自信。

且不説“烏鴉不必須喝到水!”是否必須正確,但它卻充分表現了學生大膽的懷疑精神,從實踐中得出結論更是一種求實的科學品質。不正是由於這種精神、這種品質,才有伽利略的兩個鐵球同時着地的真理嗎?一句富有新意的“石子把水淹沒了!”卻被老師視為不知常識,還成了教育其他學生的反面素材。一個極富創造力的見解就這樣被扼殺,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也許就會夭折在課堂這個搖籃裏!教學應是一種對話,對話中既沒有無所不知的聖人,也沒有完全無知的愚人。師生雙方相互平等,在對話中相互尊重、相互學習。在以上教學中,倘若教師能尊重學生的觀點,耐心地聆聽學生的見解,並肯定“烏鴉不必須喝到水”的正確性,對學生大膽的懷疑精神和求實的科學品質作出讚賞,那麼,教學的好處也許就超出了烏鴉能否喝到水的問題了……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給學生一點“陽光”吧!讓祖國的未來“燦爛”地成長!

《烏鴉喝水》教學反思-烏鴉喝水有新招_語文教學反思3

我們曾經學過《烏鴉喝水》這篇課文,課文的大意是:一隻烏鴉口渴了,到處找水喝。它發現地上有小半瓶水,就把嘴巴伸進去喝。但是瓶裏的水很少,它的嘴巴又太大,伸不進瓶子,因此喝不到水。後來它找來很多小石塊放進瓶子裏,瓶裏的水慢慢升高了,烏鴉終於喝到水了。但是,這個辦法是不是最簡便的呢?

烏鴉四處尋找小石塊,往返運送小石塊,又累又花時間。如果找不到足夠的小石塊,它就喝不到水了。其實,還有更好的辦法:城市裏不是有很多垃圾桶嗎?垃圾桶裏肯定有許多用過的吸管,烏鴉從垃圾桶裏找一支吸管,就很容易喝到瓶裏的水了;或者找來一個紙碗,把瓶裏的水倒進碗裏,也可以喝到水。這樣既有效又輕鬆,多好啊!

在現實生活中,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碰到困難的時候,只要我們開動腦筋,就一定能找到解決問題的好辦法。

《烏鴉喝水》教學反思-烏鴉喝水有新招_語文教學反思4

這節課,我的思路是學生首先從整體入手,然後到部分,最後再回到整體這樣來學習。由篇到字詞句,再到篇的順序。借用特級教師曾麗君老師的話來説,就是“遵循兒童認識的規律,把認字放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讓學生整體把握。教給認讀方法,讓學生自主經歷讀書過程。小組合作,保證學生在閲讀中識字的質量。

1、識字教學

識字對於一年級來説是最重要的教學,識字數量多,難度大,“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很重要的一點是要教給學生識字方法。在教學《烏鴉喝水》這一課的識字過程中,通過識記偏旁,對比學習喝和渴字,加深學生對字形和字義的理解運用;利用組詞實驗等方法幫助孩子們理解識記瓶、辦法、石、漸,賦予生字以“生命”的意義,讓學生充分掌握字的音、形、義。在孩子們充分理解的基礎上再進行運用就不在困難了。所以孩子們説出了許多精彩的句子。在識字教學要特別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們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

2、隨段閲讀。

本課所進行的隨段閲讀,目的是在學生閲讀的過程中,間接鞏固生字詞的識記與理解,從而保證他們閲讀的質量。這也是低年級隨文識字的重要環節,在閲讀中鞏固字意,進而就可以在第二課時使學生能夠充分理解課文內容,提高閲讀的質量。通過識字、寫字,讓學生再回到課文,看烏鴉是怎樣想辦法喝着水的,我利用工具讓學生進行演示,他們觀察石子投入瓶子後水的變化,使得學生對“一個一個”理解更加形象化,進而感受“漸漸”一詞的意思,這樣設計的目的在於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便於學生對這些抽象詞的理解,並讓學生學着用“漸漸”説一句話,積累了語言,提高學知識、用知識的能力。新課程強調:“學生是探究性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關注學生不同的探究需求,愛護學生在探究活動中生成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探究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在最後,我讓學生思考:“瓶子旁邊要是沒有小石子,烏鴉該怎麼辦呢?”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然而在這時戛然而止,激發學生想要發表獨立見解的慾望又剛好停止,促進學生對第二課時仔細品讀的學習興趣。

教學是一門藝術,而在這節課裏我還有很多的不足:對於課堂一些細節問題從語言上處理的不到位,對前半部分學生在生字詞回答上的評價語言有一些單一,希望自己能夠在以後的課堂中不斷積累經驗,多多與經驗豐富的老師多交流、多溝通,以此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

《烏鴉喝水》教學反思-烏鴉喝水有新招_語文教學反思5

烏鴉長得又黑又醜。然而,在中國許多抒情詩裏,每每給烏鴉以讚美,如,“寒鴉數點”,“暮鴉棲未定”。這是為什麼呢?因為烏鴉有許多值得驕傲的地方。在本課,我們又將從烏鴉喝水的故事中,認識它聰明能幹的一個方面。

本課導入運用的是故事導入。我講述烏鴉反哺的故事,並讓學生交流“這是一隻怎樣的烏鴉?”沒錯,這是一隻懂得孝敬父母這的烏鴉。那本文的烏鴉又會是怎樣一隻烏鴉呢?帶着問題讓學生去讀課文。

識字環節則鼓勵學生自主識字,在多種形式朗讀以後,引導學生交流所發現的識字方法。例如:通過“比較法”認記生字。如:渴—喝、為—辦、右—石、鳥—烏。也可用猜字謎或編順口溜的方法識記生字。如:瓦片層層並一起(瓶);水車千斤重(漸)。

在指導朗讀感悟時,主要方法是:圖文結合,反覆朗讀。通過讀,體會烏鴉遇到困難,靠自己動腦想辦法戰勝困難的過程。如讀第一自然段,“到處”語速稍重、稍慢,突出四處找水的辛苦。“烏鴉看見一個瓶子,瓶子裏有水。”適當強調第一個“瓶子”和“水”,以示驚喜。“可是,瓶子裏水不多,瓶口又小,烏鴉喝不着水。”“水不多”和“瓶口小”可讀得平穩一些,“喝不着水”要讀得乾脆利落,突出“喝”字。“怎麼辦呢?”可把“辦”適當拉長,以示烏鴉在努力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指導中,要讓學生自悟自得;學生讀不好的地方,老師可以範讀,也可以讓學生想想該怎麼讀;有的地方,也可以讓學生範讀。

在指導説話練習時,為了讓學生理解“漸漸”一詞,先師生共同合作完成:“烏鴉喝水”的小實驗:在燒杯李裏裝少許水,往裏面加小石子,體驗水漸漸升高的現象,並嘗試説説水升高的原因2.讀一讀:“瓶子裏的水漸漸升高了。”“天氣漸漸熱起來了。”説一説:______________漸漸______________。

並分組討論,展開想象,比一比“如果旁邊沒有小石子,烏鴉用什麼辦法喝到水呢?鼓勵學生多想辦法,想好辦法。學生紛紛展開豐富的想象,答案層出不窮。如:(1)把瓶子推倒喝水。(2)插個吸管喝水。(3)請小猴子等小夥伴幫忙。

最後佈置作業:改編故事:在瓶子旁邊沒有小石子的情況下,烏鴉喝水的故事。

《烏鴉喝水》教學反思-烏鴉喝水有新招_語文教學反思6

《烏鴉喝水》一課內容通俗易懂,很適合閲讀。教學中重點應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感悟“烏鴉急着找水—喝不着水—想辦法喝水—喝着水了”這一系列變化過程。同時,教育學生明白遇到困難應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道理。因此,在教學中,我將烏鴉如何喝到水設為本課的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分組做實驗,把小石子一個一個放進裝有半瓶水的礦泉水瓶中,體會瓶子裏的水是怎樣漸漸升高的。

識字對於一年級來説是最重要的教學,識字數量多,難度大,要使學生學得快,我想盡一切辦法,採用孩子們喜歡的方式,讓孩子們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掌握生字的識記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孩子們一旦掌握了這些方法,自己學習生字就不那麼困難了。

在教學《烏鴉喝水》這節課時,我特別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們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學習過程是學生主體在具有主觀意志作用下親自實踐的過程,我在課堂中創設了學生主動參與的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給學生提供了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機會,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如文中二、三自然段寫烏鴉想辦法喝着水,傳統的教學通常是教師演示,讓學生理解喝着水的過程,學生處於被動接受狀態。為了讓學生嘗試探索新知的經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我設計了讓學生在自讀課文的基礎上,4人小組合作動手做實驗,研究烏鴉喝着水的過程。學生邊實驗邊不禁説:

“升了,升了,真的漸漸升高了,跟課文講的一樣。

”實驗興奮之情溢於言表。這時,講解是多餘的,通過合作實驗,學生主動悟出了烏鴉是怎麼喝着水的。由於設計的實踐活動符合一年級學生的特點,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在讀一讀課文、做一做實驗、説一説實驗過程中興趣盎然地學習語文,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當然,在這一節課的教學中,我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

1、指導朗讀不到位;

2、由於時間安排不合理,導致指導學生書寫生字沒法進行,此乃一大失誤,聽、説、讀、寫沒能落實到位。

在本節課中,自己雖然滲透了一些新的課程觀念,但還不夠放手,今後還需要不斷學習,好好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烏鴉喝水》教學反思-烏鴉喝水有新招_語文教學反思7

《烏鴉喝水》是一篇經典、有趣的童話故事,通俗易懂,以“喝水”為線索,採用簡潔生動的語言,描繪出烏鴉機靈、智慧的形象,説明任何事情只要開動腦筋想辦法,就能克服困難。課文語言簡潔,結構嚴謹,文中插圖形象鮮豔。

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對低年級閲讀教學的要求,我的教學目標是:

1、知識和能力:認識“烏、鴉”等九個生字。會寫“辦、法”兩個字。

2、過程和方法:通過正確、流利地朗讀,探究式地學習,理解課文。

3、情感、態度、價值觀:懂得遇事要開動腦筋,利用現有的條件解決問題。

課堂上識字方法靈活多樣,孩子們的興趣濃厚,參與性極高,比如:

1、課題導入時通過圖片,聯想,比一比,加一加,減一減識記“鳥”和“烏”,又通過孩子們的頭髮,理解了“烏”的意思。

2、識字過程中,注意主動識字的願望和能力,用已有的方法識字。(自己説記字方法、組詞)通過交流、分享加一加,減一減,比一比,編順口溜等識字方法,教給孩子如何記憶生字。

3、通過開火車,摘星星,我來挑戰,圖片等遊戲鞏固識字,孩子們在活動中,遊戲中快樂的識字,看到孩子們爭先恐後的舉起小手,小嘴裏小聲嘟囊着“我還沒上去過呢”,我心裏暗暗竊喜,因為我知道識字慾望、表達慾望在孩子們的心裏蠢蠢欲動,在不知不覺中認識了漢字。

4、語境中識字,既提高了孩子們的識字效率,還提高了孩子們對字義的理解,對讀好句子和課文也大有幫助。

5、在朗讀課文,感知文意時,我讓學生想象烏鴉有可能到哪裏找水喝。

6、孩子們的想象思維被激發,體會到這時的烏鴉喝的難受,着急,當有人説到飛到井邊,把石子投到井裏時,必須讓孩子明白,井是很大很深的,投石子不太現實。當孩子們看到水瓶裏的水漸漸升高,孩子們提出了自己心中的疑問,石子那麼髒,水還能喝嗎?是啊對於現在的孩子來説,家家都講衞生,不喝生水,於是必須讓孩子明白,烏鴉在大自然生活,以大自然食物為主,加上當時特別口渴,有生命危險時,可以喝。我知道孩子們在認識事物有了自己初步的思考能力和辨別能力,我真為我的孩子高興。

但是在教學中出現不少問題和不足:

第一、鞏固生字的形式多,花費時間過長,導致課堂時間分配不均勻,前鬆後緊。

第二、老師的主導作用過於強烈,應更多發揮孩子主動學習的能力。

《烏鴉喝水》教學反思-烏鴉喝水有新招_語文教學反思8

《烏鴉喝水》一課資料通俗易懂,很適合閲讀。教學中重點應引導學生透過朗讀感悟“烏鴉急着找水—喝不着水—想辦法喝水—喝着水了”這一系列變化過程。同時,教育學生明白遇到困難應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道理。因此,在教學中,我將烏鴉如何喝到水設為本課的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分組做實驗,把小石子一個一個放進裝有半瓶水的礦泉水瓶中,體會瓶子裏的水是怎樣漸漸升高的。

識字對於一年級來説是最重要的教學,識字數量多,難度大,要使學生學得快,我想盡一切辦法,採用孩子們喜歡的方式,讓孩子們在簡單、愉快的氛圍中掌握生字的識記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潛力。孩子們一旦掌握了這些方法,自己學習生字就不那麼困難了。在教學《烏鴉喝水》這節課時,我個性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用心性,讓學生們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學習過程是學生主體在具有主觀意志作用下親自實踐的過程,我在課堂中創設了學生主動參與的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給學生帶給了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機會,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如文中二、三自然段寫烏鴉想辦法喝着水,傳統的教學通常是教師演示,讓學生理解喝着水的過程,學生處於被動理解狀態。為了讓學生嘗試探索新知的經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我設計了讓學生在自讀課文的基礎上,4人小組合作動手做實驗,研究烏鴉喝着水的過程。學生邊實驗邊不禁説:“升了,升了,真的漸漸升高了,跟課文講的一樣。”實驗興奮之情溢於言表。這時,講解是剩餘的,透過合作實驗,學生主動悟出了烏鴉是怎樣喝着水的。由於設計的實踐活動貼合一年級學生的特點,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用心性,學生在讀一讀課文、做一做實驗、説一説實驗過程中興趣盎

然地學習語文,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當然,在這一節課的教學中,我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

1、指導朗讀不到位;

2、由於時間安排不合理,導致指導學生書寫生字沒法進行,此乃一大失誤,聽、説、讀、寫沒能落實到位。在本節課中,自己雖然滲透了一些新的課程觀念,但還不夠放手,今後還需要不斷學習,好好提高自己的教學潛力。

《烏鴉喝水》教學反思-烏鴉喝水有新招_語文教學反思9

《烏鴉喝水》這則寓言的教學,我已觀摩過許多次,早已爛熟於心。但這一次,我卻有了意外的收穫。

通過教師啟發,大部分學生都形成了烏鴉真聰明,通過投石子,終於喝到了水的共識!唯有一位學生提出了異議——烏鴉不一定喝到水!那是一個胖胖的小男生,稚氣的臉上滿是執着。一語驚人,聽課的教師都低聲交談起來。執教者有些驚慌失措,“你為何這樣説?”她追問。“因為石子會把水淹沒!”孩子忽閃着大眼睛。教室內靜得出奇,我也是滿腹狐疑。“石子怎麼會淹沒水呢?連常識都不知道,以後回答問題前一定要多動腦筋,希望小朋友們也要注意!”執教者顯然有些發怒了。在學生們的齊聲“知道了”中,孩子默默地坐了下去,沮喪的神色中透出一絲不服。

課後,我獨自找到了他,向他請教“烏鴉為何不一定喝到水?”開始他十分膽怯,不信任地看着我。經我再三鼓勵,他終於道出了原委。“昨天我和康康玩過了,他的瓶裏裝的水多,投進石子後,水滿到了瓶口;我的瓶裏裝的水少,石子反而把水淹沒了。只有瓶中盛着大半瓶水的時候,烏鴉才能喝到水。而書中只説瓶裏有半瓶水,若是少半瓶的話,烏鴉就喝不到水了。”“真聰明!”我摸着他圓圓的小腦袋,由衷地讚道,“今天你使我學到了許多知識,謝謝你,小老師!”孩子終於自豪地笑了,神采中更多了一份自信。

且不説“烏鴉不一定喝到水!”是否一定正確,但它卻充分表現了學生大膽的懷疑精神,從實踐中得出結論更是一種求實的科學品質。不正是由於這種精神、這種品質,才有伽利略的兩個鐵球同時着地的真理嗎?一句富有新意的“石子把水淹沒了!”卻被老師視為不知常識,還成了教育其他學生的反面素材。一個極富創造力的見解就這樣被扼殺,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也許就會夭折在課堂這個搖籃裏!教學應是一種對話,對話中既沒有無所不知的聖人,也沒有完全無知的愚人。師生雙方相互平等,在對話中相互尊重、相互學習。在以上教學中,倘若教師能尊重學生的觀點,耐心地聆聽學生的見解,並肯定“烏鴉不一定喝到水”的正確性,對學生大膽的懷疑精神和求實的科學品質作出讚賞,那麼,教學的意義也許就超出了烏鴉能否喝到水的問題了。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給學生一點“陽光”吧!讓祖國的未來“燦爛”地成長!

《烏鴉喝水》教學反思-烏鴉喝水有新招_語文教學反思10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認為以下幾點做得比較到位:

1、創設情境,指導朗讀,實現閲讀個性化。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低年級閲讀教學要讓學生在誦讀中感受閲讀的樂趣,並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在教學中, 我採用多種形式的讀,品讀感悟全文,體會烏鴉心情的變化,並充分運用遠教資源豐富的形、光、聲、色,激發孩子參與活動,培養學習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創設平等、合諧、民主的課堂氣氛,實現語文學習的自主化、個性化。例如在體會烏鴉看見水卻不能喝到水的時候引導學生體會烏鴉的心情,是很難過,很失望,很苦惱的,然後讓學生很難過地讀一讀,很失望地讀一讀,很苦惱的讀一讀,讀文中體現個性化的閲讀。

2、加強語言文字訓練,豐富語言的積累。

在進行讀文的同時,進行語言文字訓練是我的課堂的重點,因為學語文的目的就是用語文,將在課堂上的知識用到生活中才能體現學習語文的`價值。例如在本節課我安排了用“漸漸”説話,設計了許多的練習題:1、太陽漸漸升高了。2、小樹漸漸長大了。3、海水漸漸張起來了。等等。引導學生想象體會“到處”的意思,並運用到處造句。然後在理解全文後讓學生評價烏鴉是怎樣的動物,進行語言訓練,烏鴉我想對你説( )。

3、勾畫詞句,為考試做準備

在以前的教學中,我很少採用勾畫的方法進行教學,總覺得只要讓學生自主説一説就可以了,不過後來我發現因為學生在日常的學習中沒有這種能力,所以學生在答卷的時候多數不會做。因此在這個新的班級中我特別重視勾畫與交流的訓練,為以後的考試打下基礎。

4、進行人文教育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知道烏鴉很聰明,又耐心,更要改正人們生活中的一個錯誤觀點:只要烏鴉叫,就是有不祥的事情發生。讓學生知道烏鴉還有很多的優點,例如有烏鴉反哺的故事,進行思想教育。再如,度了課文後,你認為這是一隻什麼用的烏鴉?因為什麼?這樣不僅進行了語言文字訓練,而且挖掘了思想的內涵。

《烏鴉喝水》教學反思-烏鴉喝水有新招_語文教學反思11

《烏鴉喝水》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十九課。這篇課文講的是一隻烏鴉想辦法喝到了瓶子裏的水的故事。全文共有三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講烏鴉想喝瓶子裏的水,卻喝不着。第二、三自然段講烏鴉看到了旁邊的石子,想辦法喝到瓶子裏的水。本文淺顯易懂,通過生動的故事説明了遇事要動腦筋、想辦法的道理,使學生從中受到啟發和教育。

這篇課文,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説,理解故事內容不是重點,更算不上難點。結合新課標中關於閲讀教學的有關論述,我初步確定以朗讀體悟作為本節閲讀課的重點,通過朗讀讓學生體會烏鴉在“找水喝”到“喝着水”這一過程中心情的變化,讀懂故事闡述的基本道理,拓寬知識視野,豐富語言積累。在設計教學中,我重在指導分析課文及朗讀課文上,讓學生們通過了解故事情節來理解感悟課文的深刻內涵,學習烏鴉的善動腦想辦法解決問題,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的意識。

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在讀中感知,體現新課標的理念。緊緊圍繞“烏鴉急着找水-喝不着水-想辦法喝水-喝着水了”這一線索來展開課文的分析。我把學生獨立思考,想象的權利和時間交給了學生。在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的時候,重點引導學生體會烏鴉的變化,抓住了“口渴”“到處”等詞語的理解,讓學生想象“烏鴉四處找水”的情景,體會烏鴉口渴難耐的着急心情。這樣設計是把學生變成課文中的主人,把文中的重點詞“到處”變成了生活中的形象。並設計了讓學生仔細觀察瓶子及瓶子裏水的多少這一環節,感受烏鴉喝不着水的原因,再體會烏鴉的心情重點指導學生的朗讀,加深學生的理解。

在第三自然段的分析學習中,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讓學生再回到課文,看烏鴉是怎樣想辦法喝着水的,我讓學生觀察石子投入瓶子後水的變化,使得學生對“一個一個”理解更形象化,進而感受“漸漸”一詞的意思,這樣設計的目的在於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便於學生對這些抽象詞的理解。

新課程強調:“學生是探究性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關注學生不同的探究需求,愛護學生在探究活動中生成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探究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

在這時,我讓學生討論:烏鴉怎麼就能想出這個辦法?通過討論,學生明白了烏鴉能喝着水在於它的仔細觀察、愛思考。

《烏鴉喝水》教學反思-烏鴉喝水有新招_語文教學反思12

這篇課文是讓學生懂得在困難面前要動腦筋想辦法,積極地去克服困難的道理。而這些道理更是我們的這羣特殊學生在將來生活中,人生道路上要去體驗和麪對的。在教學過程中我也儘量讓他們去體會這個道理。

教學中,課文“烏鴉是怎樣想辦法喝着水”的這個問題中,我還是運用了傳統的教學中通常用的教師演示,讓學生理解喝着水的過程,這是因為我覺得我們的學生智力相對較低,應先吸收的學習特點,所以這時我們的學生處於被動接受狀態,但這也是認識的階段,也是在從被動轉為主動過程。有了這個過程,就可以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中嘗試探索對於他們來説是新知識的經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對此我設計了一個和課文相似的實驗:講台桌上放一個裏面裝有少量水,瓶口又小的瓶子,旁邊還放一些小石子。然後請了班上一位有腦的學生上來扮演烏鴉,其他同學在講台桌四周圍着。看着這位腦癱的同學很吃力的將小石子抓起,儘管有時可以同時抓兩個,但還是要一個一個地放進去,因為瓶口很小。後來,水終於升高了,同學們興奮之情溢於言表,結合課文內容也悟出在困難面前要積極想辦法勇於克服。我覺得這樣既運用了傳統的教學又結合了現代的學生自主教學的方法。

就在這時候,我喝了口水,發現我的保温杯的水還不到一半,我就問學生了,假如老師現在不能用手拿起保温杯來喝水,那要怎樣才能喝到水呢?在教學中我設計這樣的問題讓學生通過合理想象,激發創新意識,發表獨立見解,促進雙向互動。教師也就成為探究活動中的促進者。呀!別看我們學生是特殊孩子,他們的回答也很有創意:張世賢説:

“把冰塊放進去”

林新發説:

“放一根吸管吸起來”

吳嘉偉説:

“直接倒水進去”

想想也是,老師又不是烏鴉吳嘉偉這也是對的呀。當然還有同學説放小石子,但就不能喝了這可不怎麼好,後來又改為糖果了。

我覺得我們的孩子們也有很豐富的想象力,我也越來越喜歡這羣可愛的孩子了。在教學中我一直不斷在創新,在尋找更適合我們的教學方法。它不一定要棄傳統,也不一定要吸全新,而是看我們學生的接受能力,是否可行。

《烏鴉喝水》教學反思-烏鴉喝水有新招_語文教學反思13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要求教師根據素質教育的精神,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改革課堂教學,最大限度地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多設計一些探索性和開放性的問題,充分表現教學內容,強化學習重點,突出教學難點,生動活潑地展示認知對象,引起學習者的興趣,整體推進課堂有效教學。在整體推進課堂有效教學中,教師對教學的調控是至關重要的一環。實施有效的調控,可以真正發揮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利用網絡資源中豐富多彩、圖文並茂的特點,使課堂教學出現張馳有致的教學格局。

在教學《烏鴉喝水》這篇課文時,我把握了“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文本內容,遵循兒童的認知特點來選擇教學策略,設計安排教學環節,以學生的情感活動為主線,以“質疑、探究、感悟”的學習思維方式架設文本與學生間的交流平台。實施有效的調控,發揮了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利用網絡資源中豐富多彩、圖文並茂的特點,使課堂教學出現張馳有致的教學格局。就質疑方面來説,我充分地讓學生質疑課題,讓學生討論,在質疑中提出問題,從而引起了學生的閲讀興趣。

我在課堂中還創設了學生主動參與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給學生提供了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機會,受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如文中二、三自然段寫烏鴉想辦法喝着水,傳統的教學通常是教師演示,讓學生理解喝着水的過程,學生處於被動接受狀態。為了讓學生嘗試探索新知的經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我設計了讓學生在自讀課文的基礎上,4人小組合作動手做實驗,研究烏鴉喝着水的過程。通過親手實踐,學生親眼目睹了這一過程,比起教師的口説或讀課文效果要來得快得多,小組合作動手做實驗不僅驗證了烏鴉做法的正確性,而且培養了學生親身實踐的能力。

課末,在拓展這一環節,我就以“如果瓶子旁邊沒有小石子,烏鴉該怎麼辦呢?”這樣一個問題讓學生想象,在教師的啟迪下,學生紛紛打開了思維的窗口,展開了想象的翅膀,最後,我又提出:“你們喜歡烏鴉嗎?為什麼?”教師激發學生的想象,不限制學生的思維,不僅使學生在語文實踐過程中提高了自己的語文能力,同時也溝通了語文與生活的聯繫。

總之,教師不只是課堂教學的實施者、組織者、主導者,更是語文學習的主要參與者之一。課堂是學生展現自我的大舞台,在這個舞台上孩子們扮演了各種角色,讓他們在這舞台上盡情地創造表現自我吧!

《烏鴉喝水》教學反思-烏鴉喝水有新招_語文教學反思14

《烏鴉喝水》是一篇幾經修改仍保存下來的課文,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講,理解故事內容不是重點,更算不上是難點,我確定教學此文應注重識字,注重朗讀,教學這篇課文,我有如下幾點收穫,想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首先是讓生字教學充滿文化的氣息。

語言文字是一個民族的精神象徵,也可以説是一個民族的臉孔與靈魂。如“看”字的教學突破就很好的挖掘了漢字本身的文化符號意義,使學生在認識“看”字的過程中對漢字的造字方式有了初步的瞭解。其次是生字教學遵循了字理識字的基本原理。如在教學“渴”和“喝”這一組形近字時,依據漢字的結構原理,抓住漢字音、形、義的關係進行漢字教學,並利用學生識字過程中,前期的經驗幫助後期的學習,使得識字學習成為一個逐步提升和相互聯繫的系統。對於“喝、渴”的區別,學生這樣説:“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須把嘴張大(形象説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為口渴了特別想喝水,而想喝水並不一定要張大嘴巴,所以是三點水旁。為了再次鞏固這兩個生字,我又出示一個填空練習,上完體育課,我真(),我想()一大杯水。這樣既引領着學生正確系統地理解生字各部件的含義,並且能細微地辨別形近字的區別。在教學“鳥”和“烏”,我先出示烏鴉和小鳥的的圖片以及這兩個生字,讓孩子們自己觀察,這兩個字哪兒長得特別像。學生比較得出“烏”比“鳥”少一點,想象出是因為烏鴉全身都是黑的,以致於我們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二、故事是低年級學生喜聞樂見的語文學習內容。

而充分挖掘故事本身之神韻,使其成為課堂教學中情意共生的依託成為了這堂課教學成敗的關鍵。我在執教的過程中並沒有將“識字”和“故事”割裂開來。我讓生字教學從單一走向綜合,引導學生靈活運用漢字。我不但將教學時所教生字放入一定的語言環境中去,把字詞句教學有機結合起來,而且在教學時也及時為學生創設聯繫和運用新知識的機會。在課堂中教師緊扣兒童知識基礎、思維能力和生活實際需要,從字到詞再到文,敏鋭細緻地捕捉三者之間的內在邏輯,合適地搭建橋樑,溝通了三者之間的關係。如“漸”字的教學就充分考慮了這三者在識字教學中的有效溝通問題,使學生在識字的同時積累了詞語,並嘗試在課堂情景中準確地運用積累到的字詞。這樣的教學既發展了學生的語文和形象思維,也照顧到學生潛在的故事閲讀心理,使之既能有效地在低年級閲讀教學中落實字詞教學,又即時提升了學生的審美品位。

《烏鴉喝水》教學反思-烏鴉喝水有新招_語文教學反思15

教材分析:《烏鴉喝水》這篇課文是一則寓言故事,短小精悍,讀起來朗朗上口。課文本身也是非常生動有趣,它用生動有趣的語言描寫了一隻口渴的烏鴉如何通過“動腦”、“動嘴”利用條件幫助自己喝到水的。很有啟發意義。教學這一課,將進一步培養學生思考和實踐的科學探究精神,體會動腦和動手的樂趣,激發創造的熱情。

學生分析:一年級的學生很有想象力,也酷愛表演,有很大的求知慾。學習這一課的時候,學生比較感興趣。本課的生字也比較簡單,對於有一學期多學習的孩子來説不算困難,學起來對他們來説還是比較輕鬆的。

教學重點和難點:

1.烏鴉怎麼喝到水的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具:

多媒體、瓶子(裝有半瓶水)及小石子若干、自制烏鴉頭飾

一、複習舊知:

1.各位小朋友,我們上節課初步學習了烏鴉喝水這篇課文,讀了課文,還學習了生字。現在請看老師書寫課題。(再一起讀一讀課題)烏鴉喝三個字都是本課剛學過的生字,烏,鳥字去掉一點,是黑色的意思;鴉,左右結構,左邊一個牙齒的牙,右邊一個鳥。説明烏鴉啊,是一種黑色的鳥。喝水是用嘴喝,所以喝字左邊是一個口字旁。

2.過了一個週末,不知道孩子們還記得我們的生字朋友嗎?為了檢測大家,我宣佈:開火車、當小老師的遊戲現在開始。我要請坐得最好手舉得最好的小組來當小老師。老師出示生字卡片,學生讀生字並組詞。如果有小老師實在讀得不好,老師要隨機糾正或找其他學生幫忙.

3.挑戰升級:請看大屏幕上出現的詞語,剛才老師給大家出示的生字卡片都是有拼音的,現在同學們看到的詞語是沒有拼音的,你還會認嗎?(男女生分讀,男生讀一個,女生讀一個。)

4.看來大家都還沒有忘記我們的生字朋友,老師真為你們高興。現在我們要把生字朋友送回課文中去,因為它們要帶我們去分享一個有趣的故事,並且認識一位新朋友——一隻聰明又可愛的小烏鴉。

、總結:

這是一隻愛動腦筋、聰明的小烏鴉,通過自身努力,終於喝到瓶子裏的水,我們也要向這隻烏鴉學習,遇到困難多動腦筋,解決困難好嗎?這節課我們就上到這兒,下課!

板書:

19.烏鴉喝水

許多——少許

小石子——石塊 漸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