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一道習題演繹的精彩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7.47K

片段實錄:

一道習題演繹的精彩教學反思

師:小明在鋼鐵廠看到一堆鋼管堆成象下圖的形狀。仔細觀察一下,看看這堆鋼管擺放有什麼規律?(圖略)

生1:第一層9根,第二層10根……第八層16根。

生2:相鄰的兩層之間相差1根。

生3:我發現這幾層的根數正好構成了一個等差數列。

師:你們觀察的真仔細,那能求出這堆鋼管的總根數嗎?

學生嘗試計算後進行交流。

師:誰來説説你是怎樣求的?

生4:把每層的根數合起來,用9+10+11+12+13+14+15+16=100(根)。

生5:設每層都是9根,用9×8+1+2+3+4+5+6+7=100(根)

生6:9+6=25 10+15=25 11+14=25 12+13=25,每對25,這8層的根數正好配成4個25,用(9+16)×4=100(根)。

師:好一個配對法。

生7:老師,我還有一種更簡捷的想法。

師:請説。

生7:這堆鋼管的橫截面呈梯形狀,我嘗試用梯形面積計算公式來計算,算到的結果與他們一樣。

師:真會聯想,你們覺得他説得有道理嗎?

生8:老師,這兒是求鋼管的總根數,又不是求鋼管的橫截面的面積,我覺得這種方法不妥。

生9:我也這樣認為,雖然他的計算結果和我們算到的一樣,但這一定是巧合。

生7:這不是巧合,我還可以舉些例子來驗證。若最上層有11根,最下層有20根,有10層,則有11+12+13+14+15+16+17+18+19+20=155(根),用梯形面積計算方法計算(11+20)×10÷2也等於155根。

大家一下子怔住了,課堂上少有的寂靜,都陷入了沉思。

師(啟發道):既然這堆鋼管的橫截面呈梯形狀,那你能與梯形面積的推導過程聯繫起來想嗎?

生8:老師,如果再堆一堆這樣的鋼管,可以與原來的`一堆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這時,一行的根數就是上底加下底的和(25根),有8層就是有這樣的8行,用一行的根數×8=兩堆的根數,求一堆的根數再除以2。

生7:他剛才分析的過程不就象我這樣列式嗎?

師:那這兒上底加下底的和求到什麼?(一行的根數),這裏的8呢?(擺了這樣的8行),後面為什麼要除以2?(一堆的根數等於這樣的兩堆根數的一半。)

師:由於這堆鋼管堆成的橫截面是梯形,所以我們可以從其形狀進行聯想,沒想到梯形面積公式推導方法的運用又富於了這道算式(9+16)×8÷2新的生命。他不但想得深刻,説得也精彩,再此我代表全班同學謝謝你。

生9:如果這堆鋼管堆成的橫截面呈三角形,是不是可以用底層根數×層數÷2呢?

師:這個問題問得太有價值了,是象他猜測的這樣嗎?

生10:我覺得不對。比如第一層1根,第二層2根,第三層3根,第四層4根,若用4×4÷2=8(根),而我們一眼看出它是10根呀?

生9:怎不可以象上面一樣類推呢?

師:這個問題問得好!誰能試着解釋一下。

生10:再堆這樣的一堆鋼管與另一堆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這時一行有4+1=5(根),這樣的4行就有4×5=20(根),那其中一堆的根數就用20÷2=10(根)。

生11:老師,這些圖形的面積推導的方法還真管用。

生9:看來,這些鋼管堆成的橫截面無論是呈三角形狀,還是梯形狀,都可以用(上層根數+下層根數)×層數÷2。

師:事物之間是普遍聯繫的,你們能從現象出發進行研究、規納、總結,真了不起!

……

思考一:及時捕捉珍貴的契機。

沒想到一道習題被孩子們演繹得如此豐富,這完全在我的預設之外。課堂是師生學習生活的一部分,任何一個細小的環節都會有許多自然袒露出來的感受和體驗,儘管它可能是我們預設之外的,但其中可能隱藏着創造精彩的契機。所以,我們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大膽地展示這份意外,捕捉珍貴的契機。

思考二:適時進行思維的引領。本課主要讓學生通過有關圖形面積公式在不同生活中的運用,感受事物之間的聯繫,而計算鋼管根數的本質是求一個等差數列的和,而不是計算這個鋼管堆的橫截面的面積,為了讓學生走出這個誤區,引導學生由鋼管橫截面的形狀大膽地進行想象,嘗試用圖形面積公式推導的方法來分析解決問題,有效地對學生思維進行了引領,同時合理對習題進行深度挖掘,舉一反三,有意識地對學生思維進行深刻性、批判性的指導和滲透。孩子們不僅僅體會到數學的奇妙與價值,而且又體驗到了一種思維的快感。

思考三:積極評價意外的想法。

課堂中出現預料不到的想法,來自於學生敢於質疑和善於求異的勇氣,但這種傾向性的形成受到環境的影響較多,特別是課堂中教師對其評價的結果。本課教學中我放大了學生的想法並給予了積極性的評價,促進了教學“動態”朝優質化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