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四年級數學《小數點搬家》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1.21W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四年級數學《小數點搬家》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四年級數學《小數點搬家》教學反思

四年級數學《小數點搬家》教學反思1

“減負增效”分別指向兩個內容,首先是教學的質量效果,其次是教學質量是在何種狀態下取得的,是在輕負擔狀態下呢,還是在重負擔狀態下呢?對於《小數點搬家》這一課,雖然我做了比較充分的準備,但還是有許多不足之處。

較好的方面有:

1.教材上“小數點搬家”中“螞蟻快餐店”的故事很有意思,我就藉助這個情景講故事,一是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另外想借助快餐價格的變化,引導學生歸納出小數點向右移動的規律。

2.教學難點讓學生在動腦動手中一點一點解決。為了使學生的討論有針對性,我先讓學生找出0.01元、0.10元、1.00元之間的倍數關係,再讓學生帶着兩個問題“小數點怎樣移動?移動後原數發生了什麼變化?”去思考討論,很多學生都能發現這個規律。

3.在重點處深入引導,舉一反三。在學生歸納出“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得到的數就擴大到原來的10倍”,我就隨即反問:要把一個小數擴大到原來的10倍該怎麼辦呢?學生經過思考馬上就答出:只需把數點向右移動一位。在學生掌握小數點向右移動的規律後,我又馬上讓學生類推出小數點向左移動的規律,既可以使學生學得靈活,又加深了對知識點的理解。

4.及時練習讓學生所學即刻得到鞏固,綜合練習讓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最後小遊戲既讓學生感受學習數學的有趣,又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5.以學生為主體,本節課我儘可能多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多讓學生説一説、多交流、、多動手多動腦。

不足之處有:

1.時間安排不夠合理,新授內容用時較多,練習時間有些緊張,鈴響後匆匆結束,顯得有些虎頭蛇尾。

2.對於一些細節強調不夠充分,如有些學生對於“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這個數縮小到原來的1/10”的結論掌握並不是非常到位,有些學生甚至認為“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這個數比原來縮小了10倍”。出現這個問題説明我的概念講解部分做得不夠好,才造成後面學生出現歧義。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是實施“減負”、“增效”的主陣地。“減負增效”的實質就是要求我們教師改進和完善教學方式和方法,使學生學得愉快,學得輕鬆,這樣,學生的學業負擔自然就輕了。要把“減負”真正落在實處,必須深入到課堂教學的領域中去,確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以縮小學生間的差距,實現學生整體素質全面、和諧、充分的發展。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及時進行教學反思,開展教學研究,促進自我發展。只要努力地做,一定會達到最佳的教育教學效果。

四年級數學《小數點搬家》教學反思2

本節課,經過同學們一系列的提問,思考,討論,結合黑板上的板書,相互合作最後明白了本節課的重難點,理解了每個知識點.我覺得在本節課體現了新課標的以下理念:

1、為學生創設寬鬆和諧的學習環境。

有效的課堂教學中應當有寬鬆和諧的學習氣氛,使學生能在探索和學習過程中產生豐富的情感體驗。上板着面孔的課,學生可能會掌握有關的知識技能,但他們不會對學習數學產生興趣,也不會有積極主動的探索熱情。寬鬆和諧的環境並不意味着只有通過遊戲或生動的情境才能實現,教師生動的語言、和藹的態度、富有啟發性和創造性的問題、有探索性的活動等都可以為學生創造和諧的環境。本節課老師為學生營造了寬鬆和諧的學習環境,課堂上學生爭執不休,各有各的道理。學生對本節課的教學環節興趣頗濃,參與的積極性相當高。

2、 數學的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

使每一個學生學到有價值的數學;每一個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不同的人也應該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是《數學課程標準》中對學生學習數學的要求。我們老師應該讓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老師應該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為課堂教學帶來更大的效率。在一堂課中,學生能夠輕鬆愉快,積極主動,而且思維靈活多樣,富有創造性,從自己的內心中獲得成功的喜悦。我心中有一種深刻的感受這不就是我們新課程標準所追求的嗎?課本上 小數點搬家這一情景真不錯,只是書上的價格我認為不符合實際,所以我做了一些改動,藉助這個情景一是為了引起學生的興趣,另外想借助快餐價格的變化,引導學生歸納出小數點向左移動的規律。 為了使學生的討論有針對性,我先讓學生找出 400、40、4、0.4 之間的倍數關係,再讓學生帶着兩個問題小數點怎樣移動。移動後原數發生了什麼變化。使很多學生都能發現這個規律。

可這樣做可能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會不會教師不夠放手。學生會不會比較沒有思維的空間呢?我還有一個困惑,就是那個 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就縮小 10 倍,這是我們習慣性説法,而新教材卻提出個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 就縮小到原來的十分之一,對於這句話好像比較難於理解。我認為縮小 10 倍表示的是一個過程,縮小 到原來的十分之一這表示的是結果。我在想有沒有必要現在向學生解釋清楚,其實以學生現在的水平,再怎樣解釋也很難能使大部分學生清楚,不過到以後學生那個分數的意義和倒數知識自然而然學生就會理解了。

四年級數學《小數點搬家》教學反思3

《小數點搬家》這一內容的學習,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小數的意義、小數的性質和小數大小比較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學習這一規律既是小數乘法算理的理論依據,在教材中地位顯著。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學習過程要讓學生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應引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而“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應成為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小數點移動這部分知識比較抽象,學生學習時感覺較為吃力,往往對小數點的移動,特別是位數不夠時如何去恰當處理就很難把握。我在課中通過“為什麼不相等、移動的變化規律、移動小數點時位數不夠時怎麼辦”三個層次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自主探索,發現規律。為了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採用形象比喻,搞笑命名,讓小數點“動”起來。為了更好的幫助學生理解小數點移動會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我運用“山羊快餐”這一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我將多媒體引入課堂,用學生喜歡的動畫形象,電腦遊戲來組織學習,在觀察與探索過程中,使學生輕鬆的掌握所學知識。

在實際授課的時候,我引導學生先觀察,然後有學生來總結規律學生説得非常好。在合作與探究學習中,學生髮現並掌握了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在練習設計時,注意知識的梯度,循序漸進,學生解決就容易了許多。

但在實際在做練習的時候,我發現有些學生對於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這個數比原來縮小1/10的結論掌握並不是非常到位,出現這個問題説明學生對於概念沒有理解十分透徹,也有一部分的孩子知道概念但是不會運用,這也是對概念的一種不理解。但願在以後的教學中能夠揚長補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