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二年級數學《認識多邊形》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5.7K

本節課是在學生直觀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圓、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等常見平面圖形的基礎上教學的。 主要讓學生認識多邊形,知道通過數數邊的條數可以判斷是幾邊形。為今後進一步探索平面圖形打下基礎。針對二年級學生思維活躍、好動的特點,我沒有按着現有的教案既定程序去教學,而是建立在學生原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建立在認定學習目標的基礎上,順着學生的思路,設計整個教學過程。考慮到課堂教學的不可預測性,課前我做了精心的準備和預設,在教學中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發現——交流合作——自主探索——動手實踐——發現創造的教學模式中愉快地學習,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二年級數學《認識多邊形》教學反思

1 、以舊引新,激發興趣

讓學生主動學習的首要條件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認識多邊形這節課主要是讓學生認識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等平面圖形。我從學生已有的認識水平和知識經驗出發, 一進課堂,我並展示圖形王國的畫面,創設去圖形王國遊玩的邀請這一情境,學生興趣盎然。積極找出圖形王國裏自己認識的圖形的同時也發現了新圖形,為自主探索新知埋下伏筆。讓學生在已有知識和生活積累的基礎上不斷髮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 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意識,讓學生在輕鬆快樂的.氛圍中展開學習。與舊知識聯繫緊密的新知,在認定學習目標的基礎上,可以引導學生自己解決認知衝突,達到學習目的,進而培養了學生的探究精神。

2、自主探索,交流感悟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深切地感受到能否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關鍵。學生只有在親身經歷或體驗一種學習過程時,其聰明才智才能得以發揮出來。教學的本質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而是讓學生在教學的情境中去體驗、探索、思考。每個學生都是一副生動的畫卷,他們的認知背景、智力水平、思維特點都存在着差異。在本節課的教學組織形式上,我將學生四人一組,異質搭配。為學生最大限度地創設了自主學習的活動空間。在教學中,我只是以一個組織者、合作者的身份出現,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獨立探索,再組織引導學生合作交流。充分尊重學生,在課堂中儘量給學生創造較多的討論、分析的機會,讓學生根據自身的特點,自己選擇解決問題的策略,使學生在知識方面互相補充,在學習方法上互相借鑑,充分發揮集體智慧,在愉快地氣氛中培養學生良好地合作交流能力。讓他們享受自主的快樂。通過交流學生學會了合作,學會了交往,學會了表述見解,學會了優勢互補,學會了傾聽,更促使各種見解、觀點、意見趨於豐富、全面與完善。

3、動手實踐,創造數學

讓學生動手操作是提高數學學習的有效策略之一。本節課的教學關鍵點在組織各種操作性的活動上,如摸一摸、數一數、折一折、分一分、猜一猜、剪一剪、找一找、拼一拼等,使學生在這一系列過程中,體會有關平面圖形的特徵,感受不同圖形間的聯繫,發現一些有趣的幾何現象或問題,如用一張紙折出五邊形,可以先提供一張長方形的紙要求折出一個五邊形,再如在一張正方形紙上剪下一個三角形,剩下的是什麼圖形?當學生髮現得到的結果可能是五邊形,也有可能是四邊形或三角形,就會被圖形的多邊多幻所吸引。讓學生以認知主體的身份親自參加豐富生動的活動,使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成為一個自主的、主動的創造“自己的數學”的過程。

4、發現問題,及時引導

在系列活動三即“想想做做5” 中出現了問題。題目是這樣的: “把下面每個圖形都分成三角形,最少能分成幾個?(出示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巡視時我發現學生們分四邊形時出現的各種不符題意的答案,我立即引導學生們一起分析原因,找出解題方法,為學生分五邊形和六邊形打基礎,降低解題的複雜性和錯誤率,進而享受跳一跳、夠得到的成功體驗。

其實對於這道題的處理,關鍵是抓住兩點。首先,我們重點輔導第一個四邊形,抓住學生們的錯誤答案來讓他們明白:題目要求是分的三角形最少,要分得少就不能把線畫交叉這一個知識點,為後面分五邊形打下基礎。然後,在分五邊形時,我們可以抓住有的學生畫了一條線分了一個三角形和一個四邊形這一情況,讓學生明白題目要求是都分成三角形,而現在還沒有完成,這時可以用分四邊形的分法來繼續完成分的活動。並且,通過分四邊形和五邊形可以總結出方法“分的時候可以從一個頂點開始,每次分出一個三角形,就能使分到的三角形個數最少”,為後面繼續分六邊形打下伏筆,幫助學生把學到的知識串起來。

學生的錯誤也是一筆很豐富的資源,作為教師,應很好的加以利用,正確引導,幫助他們更好地進行提高。

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學的目的不是解決一道題目,得到一道題目的答案,而是期望學生能掌握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就要求我們課前的準備一定要充分。課前的準備不僅僅指準備好教學用具,同時還有更多的內容。教材的分析,學生的反應,都應該屬於這個範疇之內。我們要最大限度地考慮學生可能出現的各種反應,想好應對的辦法。教學機智是應該具備,但防範於未然更能幫助我們掌握好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