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小學六年級《月光曲》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6.12K

身為一位優秀的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要怎麼寫好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六年級《月光曲》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六年級《月光曲》教學反思

1、課文之美能夠意會,卻很難言傳,而讀則能充分發揮出表情達意的作用:

所以説,語文課堂教學中讀是必不可少的手段。《月光曲》不僅故事發生的環境美,而且《月光曲》的內容更美。教師如果圍繞《月光曲》內容的講解、分析就枯燥乏味了,而且學生也難以理解,即使理解也只停留於表面。本教案避免了這一點,讀是貫穿始終,默讀、輕聲朗讀、自由朗讀、範讀、配樂朗讀等舉措,大大增加學生感受語言的機會,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和再現課文的意境,從而把課文的內容、詞句的理解、感情的體會有機的結合起來,使學生在讀懂課文的同時,也逐步獲取了朗讀的技巧,提高了朗讀的水平。

2、訓練設計要有內在的邏輯序列,由淺入深,由易到難,步步深入,環環緊扣,如此方能實現學生在訓練過程中的發展意義。本教案就具有這個特點。通過讀課文、看畫面,進行想象説話訓練,讓學生融進自己的思想,移位動情,把語言文字訓練落到實處。

當我讀第九自然段時,彷彿聽到了什麼音樂?

此時此刻,當我聽着這美妙的音樂時,我彷彿看到了什麼?

貝多芬拿起筆飛快地記錄着曲譜,他彷彿看到了什麼?

這三道題目的設計,教師注意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入手,調動學生形象思維的積極性,題目由文字到音樂、由音樂到畫面,從語言文字中發揮想象,體會《月光曲》的.旋律,又從想象中入境理解語言,體會感情,從而拉近了與作者情感的距離,同時語言與思維的緊密結合,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俗話編筐編籮,全在收口是因為好的收口,筐、籮才會結實耐用。一堂課的收口也是如此。同時閲讀教學既要以課文為範本,又要超越課文,儘可能開闊學生的閲讀視野。我結課時出示貝多芬的畫像及其名言我們的藝術應當只為貧苦的人造福,做到這一點,我將是多麼的幸福。不僅使學生加深了對課文中心的領悟,對貝多芬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而且拓寬了知識領域。這樣的結尾有如品嚐香茗,讓人滿口留芳,回味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