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關於爬山教案集合6篇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2.11W

作為一名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爬山教案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爬山教案集合6篇

爬山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是作家肖復興在1992年為了紀念葉聖陶先生寫的回憶文章,回憶了1963年葉聖陶先生給“我”批改作文,並請“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淺的成長經歷,表現了葉聖陶先生對文一絲不苟、對人平易真誠,堪稱楷模的文品和人品。

這篇課文的篇幅較長,含義比較深刻的句子比較多。這樣的文章對剛剛升入四年級的學生來説很有難度。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往往停留在文字表面,對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不容易理解,對文中所表現的葉老關愛下一代的精神也缺少深刻的感受。基於此,我想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和感受葉老認真的態度,以及對下一代的關愛就是教學難點。感受葉老的人品和學習修改作文的方法,就是教學重點。教學中力圖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不同內容的對比,補充課外資料,自主練習修改句子中的問題等方法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二、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推薦、眼簾、刪掉、規範、燥熱、融洽、黃昏、客廳”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瞭解課文內容,聯繫上下文體會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4.初步學習修改作文的方法,培養認真修改作文的習慣,懂得學作文應先學做人。

5.通過學習課文,感受葉老對文一絲不苟,對人平易真誠的文品和人品。

三、教學準備

學生練習朗讀、背誦第6課《爬山虎的腳》,瞭解有關爬山虎的知識以及葉聖陶的生平。

教師準備自制多媒體課件及字詞卡片,《一張畫像》的修改稿,蒐集有關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讀出“推薦、刪掉、規範、燥熱、融洽、黃昏、客廳、曲線、春風拂面、映入眼簾”等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清課文思路,理解“我雖然未見葉老先生的面,卻從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認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風拂面。”這個含義深刻的句子。

4.初步學習修改作文的方法,感受葉老的認真、平和。

教學重點

理解“我雖然未見葉老先生的面,卻從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認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風拂面。”這個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難點

初步學習修改作文的方法,認識兩個修改符號,並能運用其修改句子中的問題。

一、揭示課題,激趣導入

剛才我們複習了《爬山虎的腳》,今天我們要學習這篇課文也寫到了爬山虎,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放聲讀課文,把字音讀正確,語句讀通順。

(二)自學生字新詞

同桌練習讀準含有生字的詞語。

(三)檢查自學情況

1.開火車形式讀詞。

2.自由讀句子。

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簾的是紅色的修改符號和改動後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幾頁紙上到處是紅色的圈、鈎或直線、曲線。

3.指導“曲”在“曲線”這個詞中的讀音。

4.自由讀這兩組詞。想想第一組和第二組分別是寫誰的。

莫名其妙愣住意外

認真平和質樸

第一組寫肖復興。

第二組寫葉聖陶。

(四)理清課文結構

課文寫了葉聖陶先生和“我”之間的哪兩件事?怎麼分成兩部分?(修改作文1-5.邀請做客6-10)

爬山教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爬山虎的腳》是小學語文第七冊裏的一篇觀察描寫植物的精讀課文。作者是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教育家葉聖陶。葉聖陶在本篇課文中用細緻簡潔的文筆分別介紹了爬山虎葉子和腳的形狀特點及它是怎樣用“腳”爬牆的,來引導學生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要注意留心細緻地觀察身邊的事物。本篇課文是安排在本冊中的第二單元組中,其目的是在讀懂,理解字、詞、句、段的基礎上了解課文的敍述順序;繼續學習和進一步鞏固如何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的知識點、學習作者觀察事物的方法,培養學生們觀察事物的能力,具有留心身邊事物的習慣。

二、教學目標:

1、能流利地朗讀課文,瞭解爬山虎的特點。

2、 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和表達方法,培養細緻、有序的觀察習慣。

3、學習生字、詞語,積累好詞好句,背誦2~3自然段。

三、教學重難點:

瞭解作者是怎樣用生動準確的語言描寫出爬山虎葉子和腳的特點,通過對本課詞句的理解,進一步來了解爬山虎腳的特點是本課的重點。爬山虎是怎樣向上爬的,這是課文的理解難點。

四、教具準備】

1、爬山虎實物展示。

2、學生準備水彩筆及白紙一張。

3、多媒體課件:幻燈片八張。

五、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 出示實物,你在哪兒見過?爬山虎是一種植物,一般的植物都是怎麼組成的?(由根、莖、葉組成,可爬山虎還有腳,覺得奇怪嗎?)

學了這篇課文你就會明白爬山虎的腳究竟是怎麼樣的。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著名作家葉聖陶爺爺寫的《爬山虎的腳》。齊讀課題。

2、介紹作者(課件出示 )

葉聖陶,原名葉紹鈞,江蘇蘇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他創作了我國第一部童話集《稻草人》,我國現代文學史世上第一部長篇小説《倪煥之》。

(二)初讀檢查

1、請大家自由讀讀課文,注意要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

2、找一找課文中那幾個自然段寫的是爬山虎的腳,剩下的自然段寫的是爬山虎的什麼?

檢查交流:

1、開火車讀,齊讀詞語。(課件)

嫩綠 舒服 均勻 重疊 空隙 漾起 拂過

葉柄 蝸牛 緊貼 蛟龍 枯萎 逐漸 牢固

隨機理解“葉柄”、“重疊”

2、課文中哪幾個自然段寫的是爬山虎的腳?(3——5寫的是爬山虎的腳)

剩下的自然段寫的是爬山虎的什麼呢?(剩下的自然段寫的是爬山虎的生長的位置和葉子。)

3、小結:作者按順序先寫( )再寫( )最後寫

(三)學習第一自然段。

1、自由讀第一自然段。

思考:作者在哪兒看到了爬山虎?

這兩處地方有什麼共同點?(都在牆上)

2、教師小結: 作者這樣寫是以這兩處的爬山虎生長的情況,告訴我們爬山虎長在什麼地方。 其實爬山虎還可以長在巖石上。

3、齊讀第一自然段,思考:這兩句話除了告訴我們爬山虎長在什麼地方外,你還能從句中看出爬山虎的哪些特點?

從“滿是”,“一大片”看出爬山虎長得很茂盛。

4、再讀第一自然段。

(四)講讀第二段:

1、自由讀第二自然段,把你最喜歡的句子劃出來。

2、小組交流,説説你為什麼喜歡這個句子。

3、品味語言。隨機理解:新鮮、舒服、均勻、拂過、漾起等詞語。

新鮮指爬山虎的葉子綠得醒目,葉子生長旺盛,充滿生機。

舒服指看上去會讓人覺得賞心悦目。當你心情煩躁時,看一看爬山虎,會覺得所有的煩惱都拋到了九霄雲外;當你悲傷的時候,看着它心情會舒暢。當你疲憊的時候看到它會覺得神清氣爽。

一牆的葉子漾起波紋,好看得很。閉上眼睛,想象一下風吹時爬山虎葉子的美。做一做拂過、漾起的動作,你能讀好這句話嗎?這句話寫出了爬山虎的動態美。我們一般描寫植物只會寫植物的靜態,而葉聖陶爺爺把爬山虎的動態也寫得惟妙惟肖,值得我們借鑑。

區別“蕩起”與“漾起”的含義。

5、指名朗讀,要求讀出對爬山虎葉子的讚美之情。

6、練習填空。

那些葉子綠得那麼( ),看着非常( )。葉尖( )朝下,在牆上鋪得那麼( ),沒有( )起來的,也不留( )。一陣風( ),一牆的葉子就( ),好看得很。

7、作者為什麼把葉子寫的這麼美呢?(認真觀察)所以我們要學習作者認真仔細地觀察事物的方法,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爬山虎的葉子之所以生機勃勃地鋪滿牆,這跟它的腳有密切的聯繫,爬山虎的腳又是什麼樣的呢?

(五)學習第三自然段

1、默讀;用~~劃出爬山虎腳的句子,這幾句話分別講了什麼?

2、出示課件,讀相關句子。

交流討論:生長位置在 莖上長葉柄的地方的反面。

腳的樣子:枝狀的——指六七根細絲構成的樣子,像蝸牛的觸角——指每根細絲的樣子。

腳的顏色——嫩紅的。

3、指名在已畫好的爬山虎莖上添畫葉子和腳,要求學生在幾種彩色粉筆中,選擇正確顏色畫腳。

以課文的語言為根據,對照學生在黑板上畫的爬山虎的腳,評議。

4、再次出示實物,讓學生觀察爬山虎的腳,如此細小的腳作者卻描寫得那麼細膩,這都是因為作者在仔細的觀察課文哪個詞語突出了這一點?(注意)?

指導寫作方法。我們不瞭解爬山虎的腳,但是看見過蝸牛的觸角,即使沒看見過蝸牛的觸角,你也能想象得出龍的爪子,所以説採用比喻的寫法能讓我們對描寫的事物瞭解得更加形象。那麼爬山虎的腳有哪些作用呢?它究竟是怎樣一步一步往上爬的呢?我們下節課再來學習。

爬山教案 篇3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 是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是作家肖復興在1992年為了紀念葉聖陶先生寫的回憶文章,回憶1963年葉聖陶先生給他修改作文,並請他到家裏做客,使他受益匪淺的生長經歷,表示了葉聖陶先生對文一絲不苟、對人平易真誠,堪稱楷模的文品和人品。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引導同學通過閲讀作家肖復興的生長故事,體會學作文應先學做人的道理,學習通過描寫景物抒發感情的方法,同時感悟如何修改作文。講葉老給他修改作文是本文的重點,寫自身到葉老家裏做客時,幾次寫到爬山虎,這是本文的難點。教學這課時,我採取這樣的步驟:整體掌握文章的內容和脈絡----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再回歸整體、昇華認識。

一. 整體掌握文章的內容和脈絡

初讀時,引導同學瞭解課文寫了哪兩件事,知道這兩件事雖然有着密切的聯繫,但也存在着獨立性,然後引導同學一局部一局部地學習。

二. 突出重點

第一件事講葉老給“我”批改作文,是本文的重點局部。可以讓同學先自讀這局部內容,提出不懂的問題。教師重點引導同學就“葉老師怎樣修改我的作文的”和“我有什麼感受”這兩個問題進行交流,以協助同學解決課文內容,瞭解修改作文的方法。

三. 突破難點

課文第二件事中幾次寫到爬山虎,這些語句含義深刻,是教學的難點。通過反覆朗讀,引導同學抓關鍵詞揣測其含義。

四. 再回歸整體、昇華認識

在理解了文中這兩局部內容後,迴歸整體,討論課文為什麼以“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為題,使同學瞭解到,因為我的作文寫得“親切自然”,葉老批改了我的作文,因而對我有所瞭解,才情我到他家裏做客。我見到那片綠綠的爬山虎,葉老的教導使我懂得了應該怎樣做人,怎樣作文。時間已經過去將近三十年了,但當時的情景如在眼前。一想起葉聖陶先生,就彷彿又看到了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所以以此為題。另外,教師還引導同學聯繫生活實際談談自身的學習收穫,特別是在寫作文和改作文方面的收穫。

爬山教案 篇4

【教材】

1、教材分析:

《爬山虎的腳》是一篇觀察描寫植物的精讀課文。作者是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教育家葉聖陶。主要講了了爬山虎的葉子、爬山虎腳的形狀和特點以及它是怎樣用腳爬的,來啟發學生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要留心細緻地觀察身邊的事物。

2、教學目標:

學會本課生字,朗讀課文,瞭解爬山虎的腳的特點,背誦第2至4自然段。理清順序,抓住主要內容。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和表達方法,激發學生觀察的興趣,培養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和能力,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3、教學重點:

⑴通過對重點詞句的理解,瞭解爬山虎腳的特點。

⑵瞭解作者是怎樣用生動、準確的語言寫出爬山虎葉子和腳的特點的。

4、教學難點:

爬山虎的腳是怎樣一腳一腳向上爬的。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水彩筆。

【學生情況】

中年級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知識基礎,他們的思維正處在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抽象思維很大程度上是藉助形象思維來完成的,本課的教學難點問題,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的,應充分利用教學課件、實物演示等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來突破。

【教法、學法】

1、説教法:

⑴多媒體直觀教學法。

教師利用電教手段,創設情境,使學生完全置身於課文所描繪的情景之中,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使他們能更好地把握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從而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⑵自主、合作、探究法。

2、説學法:

自讀、自悟、合作探究。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景激趣導入

巧妙的開場白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在教學開始時,我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猜謎語導入:

第一則謎語:上搭架,下搭架,開黃花,條條青龍藤上掛。

(打一植物,謎底是:絲瓜)

第二則謎語: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掛。

(打一植物。謎底是:葡萄。)

然後教師接着説,同學們都知道了,葡萄和絲瓜都是*搭架子才能往高處攀援的植物,爬山虎呢,也是一種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處爬,這是為什麼呢?(這樣設置懸念,激發學生探求新知識的慾望。)

二、自學質疑

1、首先運用邊讀邊想的方法自由讀課文,畫出自己喜歡的語句和段落,想一想,你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地方不懂,同桌交流各自不懂的問題。

(這一環節的設計主要是使學生通過動口、動腦、動手,理清課文的敍述順序,抓住課文主要內容。體現本組課文的訓練重點,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互幫互學,共同提高的精神。)

2、質疑問難:

學生通過讀課文,提出問題,教師歸納:爬山虎的葉子是怎樣的?爬山虎的腳是怎樣的?爬山虎是怎樣向上爬的呢?

(本環節主要是激活學生的思維,變要我知為我要知。)

三、自主、合作、探究

1、學生先自主讀文解疑,放手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自學。然後小組研討,合作探究。

(這一環節的設計是讓學生對自己喜愛的語言文字進行欣賞揣摩,激發他們走進課文語言的慾望。)

2、集體交流:

⑴首先引導學生了解爬山虎葉子的特點。(剛長出,長大後各有什麼特點)輕聲朗讀第二自然段,然後出示課件,運用多媒體展示一片綠油油的爬山虎,鼓勵學生用一句話説出自己看了課件的感受。接着老師問,我們看到這麼美的景色心情怎樣?那麼該怎樣讀呢?我們讀的時候要慢一些、美一些,邊讀頭腦中邊浮現出屏幕上美麗的畫面。學生練讀、評議,讀出美感。

(這個環節的設計是通過填空練習,瞭解爬山虎的葉子的特點。另外,通過感情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

⑵瞭解爬山虎的腳的特點。如:可以用抓重點詞理解課文內容的方法瞭解爬山虎的腳長的位置、樣子、顏色。

喜歡畫畫的同學可以拿起彩筆畫一畫爬山虎的腳。

(這一過程,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而且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助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體現了學生自讀自悟的過程和以學生為主體的精神。)

⑴找一找的方式讀讀書,找出爬山虎怎樣爬的句子。圈出寫爬山虎怎樣爬的動詞。

(觸、巴、拉、貼)

⑵演一演:

我先製作好動畫課件進行演示,爬山虎的腳先是觸着牆,並由直變彎,把爬山虎的嫩莖拉一把,使它緊貼在牆上,(引導學生欣賞爬山虎往上爬的課件。通過課件演示,學生就能非常清楚地瞭解爬山虎的腳是怎樣爬的,本課的重點、難點便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迎刃而解了。)

⑶議一議:

把一腳一腳換成一步一步行不行?

學生通過討論明白:爬山虎並不像其它動物那樣用腳交替着往上爬,而是長一隻腳就巴住牆;再爬,必須再長一隻新腳。

(通過看課件演示,換詞比較,學生不但理解了一腳一腳的意思,而且還讓學生真正明白了爬山虎究竟是怎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的,從而體會到作者用詞的準確性和觀察的細緻。)

合作、探究是實現有效學習的重要方式。以小組學習為主的合作學習把個人學習、小組交流、全班討論、教師點撥等有機地結合起來,既有生生互動,又有師生交流。通過朗讀、畫畫、表演等形式注意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要求,讓學生的個性特長有了發揮的機會,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參與面更廣,使每個學生都能體會到參與的滿足感、成就感。

四、朗讀課文,背誦有關自然段

你們瞧,爬山虎的腳巴得多牢固呀!它的生命力多麼頑強,讓我們再來細細欣賞這一牆牆爬山虎,體會它頑強的生命力吧。(課件展示一牆牆的爬山虎,播放背景音樂。)用畫面再現情境,用音樂渲染情境,從而讓學生入境動情。待學生欣賞後,對他們説:孩子們,讓我們捧起課本,帶着剛才看畫面的感受,美美地讀讀課文吧。這樣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用朗讀來感受情境,在語言文字的誦讀中去體會、去領悟。

《爬山虎的腳》這篇課文的作者葉聖陶先生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寫出了爬山虎葉子的可愛,用準確、精當的語言,寫出了爬山虎的腳的樣子和爬山虎是怎樣爬的,這是豐富學生語言積累的佳作。

(本環節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感悟課文的語言美,熟讀成誦,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

五、總結全文,指導學法

學生提出問題,並且帶問題讀書,讀中解決問題,這僅僅是閲讀教學淺層目標。而帶着疑問走出課堂才是創新型學生應該具備的素質。因此,本節課採用問題來總結課文:學習這篇課文,作者在觀察方面有什麼地方值得我們學習?

六、拓展文本,延伸課堂

學生讀文後,我用動情的話語創設情境: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爬山虎的腳》,瞭解到大千世界,萬物百態,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希望同學們做有心人,留心周圍的事物,用你的慧眼去發現世界,用你手中的筆去描繪美好的世界。下面,就給同學們一次展現自己的機會,請你在誦、書、畫、文等形式中選用自己最喜歡的一種來表現爬山虎或者是其它的植物。誦指可以背誦本文2至4自然段中自己最喜歡的一段;書指選用課文中自己喜歡的句子,進行書法創作並展示;畫指創作簡筆畫並當眾展示解説;文指把你平時觀察到的某種植物最有特點的那部分寫下來。學生創作完後,利用投影儀展示得意之作,培養學生欣賞的眼光。設計這一程序的目的,是給予學生活動的時空,選擇的權利,發展的舞台。讓他們有更多思考和探索的機遇,有更多表達情感的平台。

【板書設計】

抓住重點詞語,引導學生加以概括歸納。有利於學生了解課文的敍述順序,抓住主要內容。

莖上長葉柄的反面

腳枝狀

嫩紅

爬山虎的腳觸着牆──觸巴拉貼(牢固)

沒觸着牆──(萎了)

爬山教案 篇5

【原文】

學校操場北邊牆上滿是爬山虎。我家也有爬山虎,從小院的西牆爬上去,在房頂上佔了一大片地方。

爬山虎剛長出來的葉子是嫩紅的,不幾天葉子長大,就變成嫩綠的。爬山虎的嫩葉,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長大了的葉子。那此葉子綠得那麼新鮮,看着非常舒服。葉尖一順兒朝下,在牆上鋪得那麼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也不留一點兒空隙。一陣風拂過,一牆的葉子就漾起波紋,好看得很。

以前,我只知道這種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麼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來爬山虎是有腳的。爬山虎的腳長在莖上。莖上長葉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狀的六七根細絲,每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細絲跟新葉子一樣,也是嫩紅的。這就是爬山虎的腳。

爬山虎的腳觸着牆的時候,六七根細絲的頭上就變成小圓片,巴住牆。細絲原先是直的,現在彎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莖拉一把,使它緊貼在牆上。爬山虎就是這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細看那些細小的腳,你會想起圖畫上蛟龍的爪子。

爬山虎的腳要是沒觸着牆,不幾天就萎了,後來連痕跡也沒有了。觸着牆的,細絲和小圓片逐漸變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腳,那些腳巴在牆上相當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費一點兒勁,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莖。

【教案】

教學目標

1、能流利地朗讀課文,瞭解爬山虎的特點;

2、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培養細緻、有序的觀察習慣。

3、學習生字、詞語,積累好詞好句。

教具準備

1、實物展示台。

2、學生準備水彩筆。

3、爬山虎實物。

教學課時:2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初讀課文,瞭解爬山虎的特點。學習生字、詞語。

教學過程

一出示實物,引入:

認識這種植物嗎?對,它叫爬山虎。你們知道它什麼特點嗎?誰能給大家介紹介紹。看來你真是個會觀察的孩子。葉聖陶爺爺不僅喜歡觀察,而且會觀察。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筆下的爬山虎的腳。齊讀課題。

看看作者是怎麼觀察的,又是怎麼寫的,自由讀課文。

二、學生自讀,教師巡視指導。

三、反饋讀書情況。

1、出示詞語讓學生認讀。

2、朗讀課文,可以讓學生小組互讀,可以請學生讀自己喜歡的段落,或其他形式。重點檢查生字、詞語的讀音。

四、初步瞭解爬山虎的特點。

讀了葉聖陶爺爺的文章,你知道了爬山虎的什麼特點?你有什麼感受?葉爺爺為什麼會把爬山虎寫得那麼生動具體?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具體瞭解爬山虎的特點,感受作者生動具體的描寫和長期細緻的觀察。學習觀察和描寫的方法。

教學過程 :

引入語:同學們,大自然是神奇的,你們曾跟隨老師一起領略過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欣賞了世界上最深最長的河流峽谷;感受了被稱為鳥的天堂的大榕樹給我們帶來的歡樂……今天老師帶同學們更加仔細地去觀賞一種植物──爬山虎。讀課題。

一、請同學們看實物。

1、你看到了什麼?

2、有什麼特點?

3、你能用一兩句話把這些特點連起來説説嗎?

4、葉聖陶爺爺筆下的爬山虎的葉子怎樣呢?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

5、讀了有什麼感受?(美)哪些地方寫的美?你喜歡哪句?

6、自己感受一下風吹時爬山虎葉子的美。做一做拂過、漾起的動作,你能讀好這句話嗎?想欣賞一下風吹爬山虎的樣子嗎?

7、老師指導讀出美來。可以採取老師讀前半句,學生補充後半句的讀法,也可以男女生分組讀,讓學生充分感受爬山虎葉子的美。

8、作者為什麼把葉子寫的這麼美呢?(認真觀察)所以我們要學習作者認真仔細地觀察事物的方法,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

爬山虎的葉子之所以生機勃勃地鋪滿牆,這跟它的腳有密切的聯繫,爬山虎的腳又是什麼樣的呢?

二、請同學們拿出手中爬山虎的腳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觀察:

a、腳的樣子; b、腳的形狀; c、顏色

1、誰來告訴老師你觀察的結果。

2、書上又是怎樣寫的呢?找出寫腳的句子讀一讀。

3、你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嗎?

4、根據自己的觀察和學習,請畫出爬山虎的腳,看誰畫得最好。(教師巡視,拿一張好的評價)

5、這一段哪一個詞説明作者進行了認真仔細的觀察?(注意)

因為作者注意了,所以把爬山虎腳的特點寫得這麼具體。爬山虎有自己獨特的爬的本領,想盡快知道答案嗎?那就請你們趕快學習第四自然段吧。聰明的你一定會找到答案的。

三、根據以下幾個方面自己分組學習,看哪一些同學學得認真,學得更快。(老師巡視)

a、找出爬山虎爬的句子來;b、找出爬的動作詞;c、自己演示爬的過程(怎樣爬)

1、誰來告訴老師你們學懂了些什麼?(學生自由發表意見,其它學生補充,教師充分表揚)

2、哪一組的同學能上來給大家演示一下怎麼爬的嗎?

你們同意他的這種爬法嗎?(抽表演得不同的同學演示)

3、你們想知道究竟怎麼爬的嗎?看大屏幕演示,學生可根據演示説出怎麼爬。

4、你們知道答案了嗎?誰正確?(長一隻腳,巴住牆,再長出另一隻腳,再巴住牆,它要不停的向上爬,就要不斷的長出新腳來,所以葉聖陶爺爺説,“就是這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

5、它是不是隻往上爬的?你怎麼知道的?

它不只往上爬,還往左爬,右爬,爬滿整個牆,所以才有葉聖陶爺爺在第二自然段中所描寫的“一陣風吹過,一牆的葉子就漾起波紋,好看的很”。真是會讀書的孩子,懂得運用聯繫上下文的方法。

觸着牆的爬山虎的腳能爬,沒觸着牆的爬山虎的腳又怎麼樣呢?

四、學習第五自然段。

學完了這段,你知道了什麼?(自由説)

(沒觸着牆的腳萎了,觸着牆的牢固,腳與牆有密切關係。)

2、課文哪一個自然段還説明了這種關係呢?(第一自然段)

作者運用了首尾照應的方法,使文章的結構顯得更加完整,把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讀一讀。(男、女分開讀)

五、發散思維。

1、學了這課,你知道了些什麼?

2、你要向葉聖陶爺爺學習什麼?(留心細緻地觀察周圍的事物)

3、生活中,還有哪些與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葡萄、冬瓜、牽牛花……)説説你它們的特點,好嗎?(學生説)

教學反思

在執教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所撰寫的《爬山虎的腳》一課之前,我打算讓學生通過對這篇課文的學習,掌握一種觀察和作文的方法。在這篇課文中,葉聖陶先生不僅寫出了爬山虎葉子的特點,還把爬山虎的腳描繪得細緻入微。

“爬山虎的腳長在莖上……”我決定把這個細節,作為我的教學重點。那麼,如何處理這個教學片段,才能讓學生更直觀地瞭解“爬山虎的腳”的特點呢?

在備課階段,我有這樣幾個設想:一是畫圖法,即讓學生根據葉先生生動的描繪和自己的理解,親自把爬山虎的腳的位置、形狀、顏色用畫筆畫出來;二是演示法,即我本人藉助其他工具把爬山虎的腳的位置、形狀“演示”出來;三是朗讀法,即本人指導學生邊朗讀邊想象爬山虎的腳的特點。但是,考慮到我的學生學習能力參差不齊,無論用其中的哪一種方法,都會有一部分學生對爬山虎的腳的認識模糊不清。因而,這一處教學,不僅是我的教學重點,也是學生的學習難點。我必須想個更直觀的法子,來幫助所有的學生突破這個學習難點。

那天早晨,在上班的路上,我仍然在大腦中苦苦地尋覓着那個“更直觀”的法子。突然,不遠處一牆綠綠的爬山虎映入了我的眼簾。在晨光下,爬山虎的葉子蒼翠欲滴。我不由得快步走上前去,輕輕地撥開了爬山虎一片嫩綠的葉子,爬山虎的腳便真真切切地出現在我眼前了,它是那麼清晰,那麼有趣!我豁然開朗:為什麼不讓學生親眼看一看,親手摸一摸呢?我小心翼翼地折下幾枝爬山虎,興沖沖地把它帶進了教室。

課堂上,為了指導學生學習描寫爬山虎的腳這一部分內容,我給每一個學習小組發了一小截爬山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仔細觀察爬山虎的腳,然後在全班彙報自己的發現。學生們一個個興奮得眼睛發亮,這個説:“老師,我發現了爬山虎的腳又短又細。”那個説:“老師,我發現爬山虎的腳是嫩紅色的,上面還有小圓片呢。”……我再讓學生認真讀一讀課文,看看葉聖陶先生是怎樣描寫爬山虎的腳的位置、形狀、顏色的?學生們由衷地讚歎葉先生敏鋭的觀察力和豐富的想象力。當我讓學生學習葉聖陶先生的方法,再來説説自己看到的爬山虎的腳時,一個女生站起來説:“爬山虎的腳長在莖上,從莖上長葉柄的地方反面伸出,細如草根,又如小娃娃張開的小腳丫。”一個男生站起來補充説:“爬山虎的腳又細又嬌嫩,可它就是憑着腳尖上的小圓片緊緊巴住牆,一腳一腳往上爬,爬上牆頭,爬上屋頂,鋪滿整堵牆,鋪滿屋頂的。爬山虎的生命力多麼頑強啊!”學生的讚美之情溢於言表。最後,我再讓學生帶着這樣的讚美之情,讀一讀這個自然段。這節課,學生不僅認識了爬山虎的腳的特點,還透過文字,領略了葉聖陶先生敏鋭的觀察力和豐富的想象力,同時激發了自己的創造力。

聯想到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們的思路往往侷限於手中的教材和教學參考書,有時候感覺突破教學難點很吃力。這堂課的成功,讓我認定了直觀性教學原則。只要我們根據教材的特點和教學的需要,結合學生的接受能力,遵循用實物觀察的教學方法來進行教學,學生一定會感到生動有趣、印象深刻、便於理解的,而這也更容易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爬山教案 篇6

  【教學內容】

《爬山虎的腳》。

【教學要求】

1、能流利的朗讀課文,讀懂課文,瞭解爬凱山虎的特點;理清課文敍述順序,能抓住課文主要內容。

2、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培養細緻、有序的觀察習慣。

【教具準備】

1、多媒體課件,實物展示台。

2、同學準備水彩筆。

3、爬山虎實物。

【教學過程】

引入語:同學們,大自然是神奇的,你們曾跟隨老師一起領略過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欣賞了瑰麗無比的五彩瑤池;感受了高大的皂夾樹給我們帶來的歡樂……今天老師帶同學們觀賞一種植物──爬山虎。

一、請同學們觀看大屏幕

1、你看到了什麼?

2、有什麼特點?

3、你能用一兩句話把這些特點連起來説説嗎?

4、葉聖陶爺爺筆下的爬山虎的葉子怎樣呢?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

5、讀了有什麼感受?(美)哪些地方寫的美?你喜歡哪句?

6、自身感受一下風吹時爬山虎葉子的美。做一做拂過、漾起的動作,你能讀好這句話嗎?想欣賞一下風吹爬山虎的樣子嗎?

7、老師指導讀出美來。可以採取老師讀前半句,同學補充後半句的讀法,也可以男女生分組讀,讓同學充沛感受爬山虎葉子的美。

8、作者為什麼把葉子寫的這麼美呢?(認真觀察)考慮:光光的牆上為什麼能鋪滿生機勃勃的葉子呢?

爬山虎的葉子之所以生機勃勃地鋪滿牆,這跟它的腳有密切的聯繫,爬山虎的腳又是什麼樣的呢?

二、請同學們拿出手中爬山虎的腳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觀察:腳的樣子、腳的形狀、顏色

1、誰來告訴老師你觀察的結果。

2、書上又是怎樣寫的呢?找出寫腳的句子讀一讀。

3、你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嗎?

4、根據你們觀察和學習,請畫出爬山虎的腳,看誰畫得最好。

(教師巡視,拿一張好的評價)

5、這一段哪一個詞説明作者進行了認真仔細的觀察?

(注意)

因為作者注意了,所以把爬山虎腳的特點寫得這麼具體。爬山虎有自身獨特的爬的身手,想盡快知道答案嗎?那就請你們趕快學習第四自然段吧。聰明的你一定會找到答案的。

三、根據以下幾個方面自身分組學習,看哪一些同學學得認真,學得更快

(老師巡視)

1、找出爬山虎爬的句子來;

2、找出爬的動作詞;

3、自身演示爬的過程:(怎樣爬)

⑴ 誰來告訴老師你們學懂了些什麼?

(同學自由發表意見,其它同學補充,教師充沛褒揚)

⑵ 哪一組的同學能上來給大家演示一下怎麼爬的嗎?

你們同意他的這種爬法嗎?

(抽扮演得不同的同學演示)

⑶ 你們想知道究竟怎麼爬的嗎?看大屏幕演示,同學可根據演示説出怎麼爬。

⑷ 你們知道答案了嗎?誰正確?(長一隻腳,巴住牆,再長出另一隻腳,再巴住牆,它要不停的向上爬,就要不時的長出新腳來,所以葉聖陶爺爺説,“就是這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

⑸ 它是不是隻往上爬的?你怎麼知道的?

它不只往上爬,還往左爬,右爬,爬滿整個牆,所以才有葉聖陶爺爺在第二自然段中所描寫的“一陣風吹過,一牆的葉子就漾起波紋,好看的很”。

觸着牆的爬山虎的腳能爬,沒觸着牆的爬山虎的腳不怎麼樣呢?

四、學習第五自然段

1、學完了這段,你知道了什麼?

(自由説)

(沒觸着牆的腳萎了,觸着牆的牢固,腳與牆有密切關係。)

2、課文哪一個自然段還説明了這種關係呢?

(第一自然段)

作者運用了首尾照應的方法,使文章的結構顯得更加完整,把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讀一讀。

(男、女分開讀)

五、發散思維

1、學了這課,你知道了些什麼?

2、你要向葉聖陶爺爺學習什麼?

(留心細緻地觀察周圍的事物)

3、生活中,還有哪些與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葡萄、冬瓜、牽牛花……)它們最根本的區別是什麼?

4、你們喜歡植物嗎?説説你喜歡的植物的特點好嗎?

(同學説)

【板書設計】

爬 位置:莖上長葉柄的反面

山 特點 樣子:像……像……(細絲)

虎 顏色:嫩紅(灰色)

腳 爬 觸→巴→拉、貼(牢固)

Tags:教案 爬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