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爬山教案範文集合六篇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2.72W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教案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爬山教案6篇,歡迎大家分享。

爬山教案範文集合六篇

爬山教案 篇1

教學要求

1.學習通過描寫景物抒發感情的方法。

2.聯繫上下文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3.學習修改作文的方法,培養認真改作文的習慣,懂得學作文要先學做人。

重點難點

瞭解並學習葉聖陶先生對《一張畫像》的修改方法,從中受到啟發,培養學生一絲不苟的好習慣,體會學作文應先學做人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出示課件:爬山虎,激起學生興趣,使其很快進入上課狀態。

2.回顧《爬山虎的腳》,引出葉聖陶先生,使新舊知識產生鏈接。在回顧爬山虎腳的位置,怎麼往上爬的內容的基礎上問學生:是誰寫的?從本課我們能學到葉聖陶的什麼品質呢?

3.導入新課:今天我們再學一篇有關葉聖陶先生的文章:《那片綠綠的爬山虎》。出示題目,板書課題。

二展示圖片,加深印象

展示葉老先生的圖片,讓學生加深印象。問:葉聖陶先生給你留下什麼印象?

三學習作者借景抒情的寫法

這篇文章有兩處描寫了爬山虎,請同學們把課文讀一下,思考問題:

1.我在哪裏見到了爬山虎

2.課文哪些地方描寫了爬山虎?能找出來嗎?

3.這兩處爬山虎的描寫給你留下什麼印象呢?這些景色描寫有什麼作用呢?

四從重點語句中體會葉老先生的人品

<一>找一找作者寫了葉老先生的哪些事

<二> 從作者和葉老的相處中感受葉老的人品

1.在和葉老的交往中,哪些地方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葉老給“我”留下了什麼印象呢?他是怎樣一位老人呢?

3.找出一個能概括葉老特點的句子。

五從葉老為“我”改作文中學習葉老的文品及修改作文的一些方法

1.找出葉老為我修改作文的部分。

2.展示葉老為我修改的作文(片段),觀察葉老是怎樣給

3我修改作文的,他採用了哪些方法。

3.讀修改作文的一些方法,並以後學着運用。

4.補充板書

六感受葉老人品與文品的偉大

人品(親切、真誠、平易近人)

文品(認真、一絲不苟)

七理解難點

1.理解句子“在我眼前,那片爬山虎總是那麼綠着”。

2.理解課題:課文為什麼以“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為題呢?

八談談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感受、收穫。

九指點寫作技巧:寫真實的事情,才能寫得親切自然。

十 總結:希望同學們在以後的學習中用上今天修改作文,寫作文的方法,並感受葉老先生偉大的人格魅力,做一個受人讚揚的人。

爬山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4個生字,會寫9個字,掌握與這些生字相關的詞語。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後一段。

3、引導學生體會文章的深刻含義,教育學生做事要有毅力,儘自己最大努力。

重難點:引導學生理解父親説的話的含義。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出課題

同學們,我們生活在巍峨峻拔的泰山腳下。泰山,以它優美的景觀和燦爛的文化聞名世界,更令我們這些泰山兒女倍感自豪!老師想問問大家,你們爬過泰山嗎?誰能談談你爬山時的感受?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21課《爬山》。看看作者又有着怎樣獨特的體驗。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檢查生字詞認讀情況。

2、檢查課文中難讀的句段朗讀情況。

3、思考:通過讀課文,你都知道了什麼?引導生抓關鍵詞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4、默讀課文,想想:從爬山這件事,作者學到了什麼?找到文中的話來回答。

(課件出示)從青山那裏,我學到了沉靜;從父親身上,我學到了智慧。請同學們讀讀這句話,有什麼問題要問?

結合學生回答理解“沉靜”。

為什麼説從父親身上學到了智慧,學到了怎樣的智慧?讓我們一起帶問題學習課文。

三、細讀課文,讀中感悟

<一>梳理出父親説的話

1、默讀課文,邊讀邊劃出父親説的值得深思的話。

2、交流:讀讀你劃出的父親的話,想想分別是在什麼地方説的?(師隨機板書)那這三次不同的話語讓我受到怎樣的啟發教育呢?

<二>學習上山途中父親的話

1、(課件出示)自由讀這段話,想想你知道了什麼?

2、交流:引導學生理解“征服”的意思,再來體會“征服山”和“征服自己”的含義。

3、結合自己的體會自由讀讀這段話。

4、指生讀。

<三>學習山頂上父親説的話

1、指生讀父親的話,想想從這段話中又學到了什麼?

2、引導生理解“盡了力”的意思。

3、引父親的對話。

(1)請同學們讀讀這幾段話,誰來幫幫老師,告訴我該怎樣讀父親的話?那兒子的話又該怎樣讀?

根據回答引導學生體會“慢條斯理”“自以為是”的意思。

(2)師生讀,。

(3)分角色讀。

<四>學習下山途中的話

1.大家都爬過山,聯繫你爬山時的經歷,説説你下山時是怎麼做的?

2.文中的“我”是怎麼做的'?讀讀文中相關的段落。

3.師引:就在我逞強的又跑又跳着急下山的時候,父親用他那雙厚實的手拉住了

,讓我和他一起躺在樹林的草地上,感悟大自然的美景,體會大山的沉靜。我閉上雙眼,彷彿聽到了微風吹拂聲,鳥鳴蛙叫聲,清脆的蟬聲,淙淙的流水聲,落葉飄零聲……雄偉的大山向我們展開了他無比寬大的胸懷,我的身心也全部融入到了沉靜的大山之中。當我睜開雙眼,一五一十地向父親報告我的感受時,父親像一位哲學家似的解説着他的哲理——(大屏幕出示父親的話)請同學們齊讀這段話,此時你體會到了什麼?

4.師讀這段話,你聽出了什麼?出示

①大自然的美景,不只是用眼睛去看,還要用耳朵去聽,更要用心靈去體會,還要用你的腦袋去思考。

②大自然的美景要用眼睛去看,要用耳朵去聽,要用心靈去體會,要用腦袋去思考。

5.比較兩個句子,自由讀讀,體會一下哪一句留給你的印象最深,為什麼?

6.:是呀!不僅在欣賞大自然的美景時,我們要眼耳心腦並用,做每一件事都應該全身心投入。再來齊讀這段話

<五>學習課文最後一段

1.配樂朗讀這段話

2.説説學到了怎樣的智慧

3.課下背誦此段

四、

人生就如爬山,只要做到有信心,有毅力,盡力而為,全心投入,定會享受“無限風光在險峯”的喜悦。

爬山教案 篇3

學習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能夠正確讀寫“推薦、眼簾、刪掉”等8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能聯繫上下文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

4、學習修改作文的方法,培養認真修改作文的習慣,懂得學作文要先學做人。 學習重點:學習修改作文的方法,培養認真修改作文的習慣。 學習難點:懂得學作文要先學做人。 課時安排:兩課時

閲讀鏈接:

(1) 瞭解葉聖陶的生平。

(2) 瞭解肖復興,以及他的創作情況。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能夠正確讀寫“推薦、眼簾、刪掉”等8個詞語。 2.準確、流利地地朗讀課文。

3、能聯繫上下文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

學習重點:準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學習難點:能聯繫上下文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 學習過程:

一、我會學:(讀、標、圈、注、組、查)

讀課文,圈出生字詞,讀準字音,認準字形,給每個字組兩個詞。查字典或聯繫上下文理解“推薦”,“刪掉”“燥熱。“融洽”“眼簾”“規範”“窗櫺”“沉鬱”“搖曳”“堪稱楷模”“春風拂面”等詞意,在書上做好批註。 二、初讀課文,學習字詞。

(1)我們一起來讀書,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認真觀察我都能分清。

篇( ) 簾( ) 詞( ) 燥( ) 恰( ) 糊( ) 偏( ) 穿( ) 飼( ) 躁( ) 洽( ) 湖( ) (2)通過預習我能與同學們交流生字,以及詞語的理解。

“推薦”,“刪掉”“燥熱。“融洽”“眼簾”“規範”“窗櫺”“沉鬱”“搖曳”“堪稱楷模”“春風拂面”的意思。(可採用動作,近義詞、反義詞、我來説你來猜等方式。) (3)再讀課文整體把握全文的脈絡,知道文章講了哪兩件事。 課文寫了( )件事,分別是——和——。

(4)我要讀讀《資料袋》,談談體會。,並在文中找出舉例説明。

①“把用詞不準確的地方改準確”;-----------------------------------------。 ② “把不通順的地方改通順”。 -----------------------------------------。 ③“把長句改成短句”。 -----------------------------------------。

④“刪去重複囉嗦的詞句”。 -----------------------------------------。 ⑤“增添一些詞語,使表達的意思更清楚、更完整”。-----------------。 ⑥“改正錯別字和使用不當的標點符號”。 --------------------。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這篇課文是作家肖復興回憶1963年葉聖陶先生給他( ),並請他到家裏( ),使自己受益匪淺的( ),表現了葉聖陶先生對作文( )。對人( ),堪稱楷模的作品和人品。

二、課外拓展:

1、讀《千紙鶴》中《球王貝利》、《晨讀》、《一幕感人的短劇》。 2、讀其他名人成長故事。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能聯繫上下文,抓住“推薦”、“愣住”、“春風拂面”等關鍵詞語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在語言實踐過程中感受葉老先生真誠、質樸、平易近人的人品,對待文學事業一絲不苟、嚴肅認真的態度以及對待祖國下一代的熱切關懷和希望。 學習重點:聯繫上下文,抓住關鍵詞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學習難點:在讀中感受葉老的人品和作品,懂得學作文先學做人。 學習過程: 一、交流導入:

同學們都知道那些名人的故事呢?他們都是怎樣的人? 二、讀中質疑,讀中解疑(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師生分段來讀課文的第一部分,體會葉老為“我”批改作文對我的影響。 (1)選擇正確的解釋

原句中“包”這個動詞,使得的句子乾淨了也規範了。 A 清潔。

B 指句子簡潔明白,不囉嗦。語言標準、典範。

(2)我雖未見過葉老先生的面,卻從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認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風拂面。 A 輕輕擦過。 B 違背,不順。

2、找出葉老請“我”到他家做客時的環境描寫的句子,有感情地讀一讀説説感受。 3、作者在文中幾次寫到爬山虎,這;兩個句子含義深刻,你從哪些詞,哪些句子中體會到了什麼樣的情感? 眼前的爬山虎,顯得虎虎有生氣,眼前的葉老顯得那麼------------,那麼------------。 眼前的爬山虎,綠得如此沉鬱,葉老顯得如此--------------、--------------。 4、課文最後點題,首尾呼應,你感受到了什麼? 二、學以致用

本次作文同學們採用修改符號,以小組為單位使用修改符號,進行修改。

爬山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瞭解爬山虎的特點,理清課文的敍述順序。

2、反覆讀課文,結合掛圖

3、學習作者細心觀察的方法,培養留心周圍事物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瞭解爬山虎的特點,理清課文的敍述順序。

學習作者細心觀察的方法,培養留心周圍事物的意識。

教師準備(包括媒體):準備教學掛圖,將讀文與看圖結合起來。

學生準備:做好預習:

預習生字、朗讀課文、回答問題、提出質疑

教學過程

一、自讀探究

1、學生自由讀課文第三段,找出描寫腳的句子讀一讀。

2、檢查反饋:

(1)讀了這一段,你有什麼收穫?

(2)這一段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爬山虎的腳的?

腳的樣子、腳的形狀、腳的顏色

(3)提問:你平時注意過爬山虎有腳嗎?那麼作者是怎麼知道的?這一段哪一個詞語説明作者進行了認真仔細的觀察?(注意)想看一下爬山虎的腳是什麼樣子的嗎?

(4)小結:因為作者注意了,所以把爬山虎的腳的特點寫得這麼具體。爬山虎有自己獨特的爬的本領,想盡快知道答案嗎?那就請你們快快學習第四自然段。

3、學生根據以下幾個方面要求分組學習第四自然段,比一比哪一些同學學得認真,哪一些學生學得更快、更好。

(1)找出寫爬山虎爬的句子來;(2)找出表示爬的動詞;(3)自己試着演示爬的過程。

4、檢查提問:誰來告訴老師你們學懂了什麼?

(1)指名演示爬,問:你們同意他的這種爬法嗎?你們想知道爬山虎究竟是怎麼爬的嗎?

(2)學生找出寫爬山虎怎樣爬的句子讀一讀。

(3)提問:爬山虎是不是隻往上爬?你是怎麼知道的?

(4)小結:爬山虎不只往上爬,還往左爬,往右爬,爬滿整個牆,所以才有葉聖陶爺爺在第二自然段中所描寫的“一陣風拂過,一牆的葉子就漾起波紋,好看得看”。

過渡:觸着牆的爬山虎的腳能爬,沒觸着牆的爬山虎的腳怎麼樣呢?

5、學生自學第五自然段。

【學法指導】先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書,找出爬山虎怎樣爬的句子。標出爬山虎怎樣爬的動詞(觸、巴、拉、貼)。然後小組合作怎樣演好爬山虎向上爬的動作,

6、檢查反饋:

(1)學完了這段,你知道了什麼?

從“沒觸着牆的腳不幾天就萎了,觸着牆的細絲和小圓片逐漸變成了灰色”知道腳與牆有着密切的關係。

(2)提問:課文哪一個自然段還説明了這種關係呢?

第一自然段。

(3)總結提問:作者運用了什麼樣的方法(首尾呼應)使文章的結構顯得更加完整?把第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讀一讀。

7、試背2、3、4自然段。

二、拓展遷移運用

1、學習了這篇課文,你知道了什麼?

2、生活中,還有哪些與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

板書設計

6、爬山虎的腳

位置:莖上長葉柄的反面

樣子:像……像……

顏色:嫩紅

觸——巴——拉、貼

作業佈置

必做【同步達標】:

把你喜歡的部分背下來,抄下來。

選做【創造實踐】:

課外練筆。

請你仔細觀察一種攀援植物,仿照課文寫一寫,內容要具體,語言要通順。

爬山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引導學生聯繫生活體驗理解父親富有哲理的語言,感受父親對作者成長的教育。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父親説的含義深刻的話。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出示爬山圖片,説一説所積累的和爬山相關的詩句。

2、談話導入課文。爬過山嗎,簡單説一説自己的爬山經歷。 師:今天讓我們跟隨文中的父子一起去爬山。(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檢查學生預習情況。指名讀課文,其他學生邊讀邊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讀了課文後,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生:父親的幾次意味深長的話。

3、請同學們默讀課文,邊讀邊畫出父親説的值得深思的話。

4、彙報:課文重點寫了父親在登山途中説的三次話,分別是在什麼時候説的?(師板書:上山 山頂 下山)

三、細讀課文,感悟理解

1、理解父親第一處值得深思的話

(1)指名讀

(2)説説讀懂了什麼?(爬山的目的不同)

(3)“征服”也可以換成哪個詞?“征服山”和“征服自己”各是什麼意思?

(4)指導朗讀,體會父親的用心。 過渡:靠着“征服自己”的這種信念,(引讀)雖然“太陽,,我們已經站到山頂上了。

2、理解父親第二處值得深思的話

(1)同學們想象一下,爬上山頂後的父子倆心情怎樣?他們會説些什麼?(生自由説)

(2)出示父親説的第二處話。 ① 指導朗讀,體會“慢條斯理”這個詞語。 ② 説説父親的話強調的是什麼?(板書:過程 盡力) ③ 説到這裏,老師想起了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上那感人至深的一幕:在200米短跑中,一個黑人小夥子衝在了最前面,眼看勝利在望,然而,意外發生了,小夥子不慎扭傷了腳。瞬間,他由第一名變成了最後一名。但他並沒有停止前進的腳步,是他的父親一步步把他攙向了終點。雖然金牌與他失之交臂,但他頑強的精神感動了在場的所有人,在人們心中,小夥子就是真正的冠軍!

(3)在生活或學習中,你有過類似的經歷嗎?生説,師及時點評。 小結:正如父親所説的那樣,其實能不能爬上山頂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真的盡了力。

(4)我聽懂父親的話了嗎?自讀自悟第6、7自然段。 過渡:父親的每一句話都包含着做人做事的道理,給人以深刻的啟示。讓我們來看看父親説的第三處值得深思的話。

3、理解父親第三處值得深思的話

(1)當我逞強地又蹦又跳下山時父親説了什麼,又做了什麼?

(2)讓我們也放慢腳步,同這對父子一起躺下來聽一聽大自然的聲音。師引導學生進入情景,用心體會。

(3)設想,假如父親沒有叫住兒子,兒子就會錯過這些美景,就會錯過這些美好的體驗。父親是想讓我們明白什麼?

(4)師讀:父親第三處值得深思的話。

四、總結全文,回顧重點

1、出示“從青山那裏,我學到了沉靜;從父親那裏,我學到了智慧。”這句話。

2、理解“沉靜”,“智慧”分別指什麼?

3、總結全文 讓我們再次回顧父子倆的登山之旅。(引導學生看板書)其實,登山的過程猶如人生之旅,父親的每一次話都是人生智慧的彰顯。

五、課外延伸,感情昇華

1、師談感悟

2、生自由發言

3、小結,理解父愛。

六、佈置作業

1、把你認為本課中最打動你的句子認真摘錄在採集本上。

2、讓你的父母也來讀這篇文章,你與父母共同交流讀書感悟,並用文字記錄下你們讀後的真實感受。

板書設計

爬 山

上山 征服自己

山頂 過程盡力

下山 懂得欣賞

爬山教案 篇6

一、教材簡析

《爬山虎的腳》是一篇有趣的科普文章,這篇課文細緻地描寫了爬山虎生長的地方,爬山虎的葉子,爬山虎腳的形狀和特點,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課文第2自然段寫爬山虎的葉子。從剛長出來到長大,葉子的顏色從嫩紅變成嫩綠,長大後的葉子引人注目,並給人一種非常舒服的感覺。課文的重點部分是3至5自然段,作者形象地把爬山虎莖上的卷鬚比作“腳”,非常生動地描寫了爬山虎的“腳”的樣子,以及它是怎樣向上攀爬的。通過讀文可以體會到,作者對爬山虎的觀察細緻入微,而且是連續觀察了很長時間。本文教學重難點是通過對詞句的理解,瞭解爬山虎的特點,並體會作者是怎樣用準確生動的語言寫出它的特點的。

二、學情分析

在我們農村生長的植物比較多,爬山虎也比較多見。學習了這片課文能有助於學生對爬山虎有更全面的認識,而且學習作者觀察植物的角度,引導學生去觀察更多身邊植物(如:小麥,玉米,辣椒,蒜等)的觀察。所以學習這篇課文對農村學生能提高他們更多觀察植物的興趣。

三、教學目標

1、瞭解爬山虎的特點,理解課文的敍述順序。

2、學習作者細心觀察的方法,培養留心周圍事物的意義。

3.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全文。

4、感受作者對大自然無限熱愛的生活情趣。

5、背誦、抄寫作者描寫生動形象的句子,段落,並仿照課文寫一篇介紹植物的文章。

四、教學重難點

1、通過對詞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點。

2、體會作者是怎樣用準確的語言寫出它的特點的。

3.學習作者怎樣“圍繞一個意思”有順序、具體地寫好一段話。

通過詞句的理解,瞭解爬山虎腳的特點,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爬山虎是怎樣向上爬的,這是學習本課的難點

五、教學過程

教學資源:媒體資源、錄音磁帶、錄音機

教學方法:研讀、講讀法

學法指導:自主研讀、集體交流

教學過程:(第二課時)

一、談話導入:同學們,本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葉聖陶先生的作品《爬山虎的腳》。誰能説説課文從哪幾個方面寫了爬山虎的腳?

二、自主研讀:

1、師述:葉聖陶先生用5個自然段描寫了爬山虎,你對爬山虎的那一個方面最感興趣?請選擇其中的一個自然段仔細地讀一讀、畫一畫、議一議,看看你有哪些感悟和收穫?

2、學生分組研讀,師分組巡視指導。

三、彙報交流(一):

爬山虎的葉子有什麼特點?

1、師質疑:讀了爬山虎葉子的這一段,你有什麼收穫?

2、組織交流:(點撥導讀)

⑴、師:在第二自然段中,你覺得葉子美在什麼地方?你能通過讀來體會嗎?(朝下、均勻、漾起波紋)

⑵、師:觀察葉子,葉聖陶爺爺還觀察了葉子顏色的變化,葉子的顏色是怎樣變化的?(嫩紅——嫩綠——綠的新鮮)

⑶、聽錄音:再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想象畫面。

交流話題(二):爬山虎腳的位置、形狀、顏色是怎樣的呢?

1、導入:爬山虎的葉子如此美麗,那麼它靠什麼巴在牆上呢?(腳)本課那幾個自然段介紹了爬山虎的腳的特點?(3——5節)

2、師質疑:關於爬山虎的腳,你想知道些什麼?

3、先來解決爬山虎的腳長在那兒的問題。

⑴、讀第三自然段幫你能用一句話告訴同學們,爬山虎的腳長在什麼地方?

⑵、同桌相互説一説、畫一畫:爬山虎的腳

⑶、播放媒體資源:爬山虎的葉子和莖的圖畫,學生觀察畫圖説。

4、爬山虎的腳是什麼樣的?什麼顏色?

⑴、自讀課題,畫出有關的句子。

⑵、通過媒體資源中的課件,展示爬山虎的腳的樣子和顏色的段落,學生再讀體會。

⑶、品味比喻句:“每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質疑:蝸牛的觸角與爬山虎的細絲有什麼相似之處?你能不能用其他的事物來比喻細絲呢?)

三)、交流話題(三)爬山虎是怎樣爬的?

1、自學第四自然段,學懂了彙報(可以讀、可以説、可以表演),畫出寫爬山虎動作的詞語。

2、學生彙報:

⑴、找出與爬有關的詞句。

⑵、用自己的話把爬山虎的爬牆的過程按順序説一説。

⑶、播放媒體資源,爬山虎是怎樣爬的動畫。

(4)、齊讀第四自然段

四)、交流話題(四),爬山虎的腳有什麼變化?

⑴、指讀第5節,邊讀邊畫出腳的不同變化。

⑵、對比交流:觸着牆的;沒觸着牆的。

⑶、小結:爬山虎真了不起,為了生存,它在不斷地改變自己,使自己牢牢地巴在牆上,而這一過程不是一兩天可以發現的,可見作者是經過了認真而又持續不斷的觀察才看清楚的,這種做法值得我們學習。

四、總結全文:

1、本文的課題是《爬山虎的腳》,可為什麼又寫了爬山虎的葉子呢?

2、你從作者的觀察中受到哪些啟發?(仔細觀察——連續觀察)

3、小結:大自然中有許多奧祕等我們去發現、去探索,我們要向作者那樣養成細心觀察,不斷觀察的好習慣,這樣,才能抓住事物的特點,有順序地把事物介紹清楚。

六、板書設計:

爬山虎的腳

位置:莖上長葉柄的反面

特點 樣子:……像……(細絲)

顏色:嫩紅(灰色)

爬 觸→巴→拉、貼

沒觸着牆 萎

觸着牆 變 相當牢固

七、學生學習活動評價設計

設計評價方案,向學生展示他們將被如何評價(來自教師和小組其他成員的評價)。另外,也可以創建一個自我評價表,這樣學生可以用它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