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實用的小班兒歌教案4篇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6.61K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班兒歌教案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實用的小班兒歌教案4篇

小班兒歌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在日常生活中,我經常發現小朋友會找各種各樣的的藉口逃離喝水,我反覆給幼兒講道理:“多喝水才能少生病、多喝水才能身體好……”,在幼兒喝水時,有時候還要一個一個地叮囑“要接一大滿杯水”等。我發現教師辛辛苦苦地説了很多,可幼兒還是不能很好地理解喝水與自己身體的關係,不能真正養成自覺喝水的習慣。《喝水歌》是寓枯燥的説教於生動風趣又朗朗上口的兒歌中,中班幼兒有較好的語言組織能力,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能進行簡單的仿編。中班幼兒的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年齡越小的幼兒,越需要具體形象的支持。我採取實物、圖片,圖示,幫助幼兒更好地感知和理解兒歌,同時也能激發幼兒參與仿編兒歌的積極性,拓展幼兒的思維,促使幼兒自主發展。

教學目標:

1、學習兒歌,理解兒歌內容。

2、瞭解水的重要性,知道多喝開水的好處,養成喝水的習慣。

3、能根據生活經驗仿編兒歌,體驗仿編的樂趣。

教學重點:學習兒歌,理解兒歌內容。

教學難點:能根據生活經驗仿編兒歌,體驗仿編的樂趣。

教學準備:

1、杯子、奶瓶、茶壺、花盆實物和圖片各一份。

2、水杯每人一隻。

3、仿編兒歌的圖示一張。

教學:過程:

一、教師依次出示杯子、奶瓶、茶壺、花盆引出主題

教師提問:1)這些是什麼?它們有什麼用?

2)有一天,杯子、奶瓶、茶壺、花盆在一起説話,説什麼話?

二、欣賞兒歌《喝水歌》

1、教師朗誦兒歌

教師:兒歌裏,杯子在説什麼?奶瓶又是怎麼説的?茶壺悄悄地在説什麼?花盆是怎麼對大家説的?

2、教師出示圖片,再次朗誦兒歌,幫助幼兒理解兒歌的內容

3、幼兒看圖學念兒歌。

4、幼兒邊念邊表演兒歌。

你們剛才唸的兒歌真好聽,我們給它取一個好聽的名字吧?(喝水歌)

三、仿編兒歌

1、討論:除了媽媽,寶寶,爺爺,花兒、小朋友要喝水,誰也需要喝水?(請幼兒自由表述)他們為什麼要喝水呢?

2、教師引導幼兒仿編兒歌

1)教師示範仿編

提問:動物、植物、人類都需要水,我們來編一編兒歌好嗎,張老師先來編一句,聽一聽,老師是怎麼編的。

2)引導幼兒發揮想象仿編兒歌。

教師:你們平時喝水嗎?你們平時什麼時候喝水啊?

總結:水太有用了,老師告訴你們,水能清除我們體內垃圾,調節人體的體温、防止皮膚的乾燥。我們在平時要多喝開水,養成多喝開水的習慣,我們不僅要在幼兒園多喝水,在家裏也要多喝水,這樣,我們的身體才會更加健康。

四、大家齊乾杯

教師:水太有用了,來,我們大家一起來喝一杯開水吧。

附兒歌:

《喝水歌》

杯子説:“裝水,裝水,媽媽渴了要喝水。”

奶瓶説:“裝水,裝水,寶寶哭了要喝水。”

茶壺説:“裝水,裝水,爺爺咳嗽要喝水。”

花盆説:“裝水,裝水,花兒渴了要喝水。”

小朋友説:“裝水,裝水,大家天天要喝水。”

小班兒歌教案 篇2

一.活動目標

理解兒歌內容,學習有感情地朗讀。

豐富疊詞:彎彎腰、歇歇腳、慢慢跑、快快逃。

喜歡朗讀兒歌,感受兒歌的詼諧與幽默。

二.活動準備

教學掛圖,頭飾。

動物圖片(鳥兒、蝸牛、老鼠)。

三.活動過程

1. 出示教學掛圖,引導幼兒觀察教學掛圖。

師:請小朋友們仔細看這座橋,和我們平時的橋有什麼不一樣呢?今天老師帶來一首好聽的兒歌,請小朋友們聽一聽,想一想,這是一座什麼樣的橋?誰喜歡它?誰害怕它?

2. 教師示範朗誦兒歌,讓幼兒完整地欣賞。

提問:兒歌的名稱是什麼?兒歌裏講了哪些小動物?他們見了橋之後做了什麼事?

3. 教師邊操作圖片邊示範朗誦兒歌。

提問:鳥兒飛到橋上做什麼?(學習表達並用動作模仿:歇歇腳)

提問:蝸牛在橋下怎麼走?(學習表達並用動作模仿:慢慢跑)

提問:老鼠見了橋是怎麼做的?(學習表達並用動作模仿:快快逃)

4. 幼兒完整地欣賞兒歌

5. 討論:這是一座什麼樣的橋?誰會害怕這座橋?

小結:彎彎腰,造座橋,有人害怕有人愛,不是橋,不是橋,哈哈,原來是隻大花貓。

6. 幼兒學習有表情地朗誦兒歌。

(1)教師邊做動作邊示範朗誦。

(2)幼兒在老師的帶領下邊做動作邊跟讀。

四.結束

遊戲活動:造橋。

幼兒兩人一組造橋,其他幼兒從橋下鑽過,體驗搭橋和過橋的樂趣。

附:【兒歌】

彎彎腰

彎彎腰,造座橋,

鳥兒飛來歇歇腳,

蝸牛橋下慢慢跑,

老鼠見了快快逃。

不是橋,不是橋,

那是一隻大花貓。

小班兒歌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學習清楚、完整的唱歌曲,嘗試唱出附點音符。

2、掌握領唱、齊唱的演唱形式。

3、讓幼兒感受歌曲歡快的節奏。

4、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活動準備:鋼琴。

活動過程:

一、律動、練聲。

1、《日常生活模仿動作》

2、《拍手點頭》

3、《我愛我的小動物》

4、《我愛我的幼兒園》

二、導入活動

1、你們看到過的國旗是什麼顏色?上面有什麼?(黃色的五角星)有幾顆?(五顆)所有國旗又叫五星紅旗。

2、我們的國旗是紅豔豔的,上面的五角星黃燦燦,你覺得美不美?有一首兒歌也是這麼説的,老師把它念一遍。

3、剛才你們聽到了什麼?帶領幼兒有節奏朗誦歌詞

4、這首兒歌叫《國旗多美麗》,它還能唱呢,一起來聽一聽吧。

5、教師演唱歌曲,幼兒欣賞。

6、我們一起來學唱這首歌曲。

7、引導幼兒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我們的國旗這麼美,我們唱這首歌的時候也要把開心、高興的樣子做出來。(用不同形式練習歌曲)

8、幼兒完整隨琴聲演唱歌曲。

9、請孩子站起來,分男女孩子演唱。

三、結束部分

教學反思

在這個活動中,我出示國旗讓孩子們來認識國旗。我還讓幼兒討論國旗是什麼樣的,引導幼兒掌握歌詞。我也注重發揮孩子們的參與能力,讓孩子們自己解決活動的困難,這樣孩子們才能真正的.理解歌曲,在活動中學到知識。通過這節活動課,孩子們感受到國旗的美麗,知道了祖國的偉大,增強了“我是中國人”的自豪感,培養孩子們的愛國的情懷,但老師沒有對幼兒的表現進行有效的總結和適時的表揚,有些幼兒可能跟不上節奏,在教幼兒拍手時,有些幼兒拍得不對,今後我要注意學生個體的差異。

小班兒歌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正確認讀漢字“好”,能在眾多的漢字中找出“好”。

2、通過掛圖,引導幼兒觀察、表述,發展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引導幼兒細緻觀察畫面,積發幼兒的想象力。

4、願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掛圖一幅,爸爸、媽媽的圖片各一,“女兒、兒子”字卡各一,字卡“好”兩張。

活動過程:

一、引入活動

1、出示爸爸、媽媽圖片,問:爸爸媽媽手裏牽着誰呀?(爸爸媽媽中間放着“兒子”字卡)看看他們的表情,誰能用一個詞説説?(高興)

2、“女兒”字卡蹦蹦跳跳地來到他們之間:又來了誰呀?(女兒)他們有了一個乖兒子,又來了一個乖女兒。瞧,他們多高興呀!爸爸、媽媽笑得合不攏嘴了,還一個勁兒地説:“好、好、好。”

3、出示字卡好,讓幼兒辨別,知道“女”和“子”合在一起念好,並認讀。

二、引導説詞、説句

如:(今天的動畫片)好看、(這首歌)好聽、好象、媽媽炒的菜)好香、好天氣、(蜂蜜)好甜、(醋)好酸、(炒菜的時候鹽放多了)好鹹、(下雪天)好冷、(開水)好燙……

三、引導觀察掛圖,學習兒歌

1、出示掛圖:請小朋友仔細看看,圖上誰和誰好?你怎麼知道的?

(1)藤兒和瓜兒好:它們手拉手,不吵也不鬧。

(2)蜜蜂和花好:蜜蜂來採粉,花兒仰臉笑。

2、以問答的形式,引導幼兒完整地朗誦兒歌。

四、找字寶寶,鞏固對新字的認識

出示兒歌,讓幼兒把“好”字圈出來。

誰和誰好

誰和誰好?藤兒和瓜兒好。

它們手拉手,不吵也不鬧。

誰和誰好?蜜蜂和花好。

蜜蜂來採粉,花兒仰臉笑。

活動反思

活動讓幼兒理解不僅人類有自己的好朋友,其他動物和植物都有自己的好朋友,欣賞兒歌《誰和誰好》,使幼兒理解誰和誰好,他們是怎樣好的。在此基礎上學習兒歌,體會意境。整個設計緊扣主題,課堂中孩子的學習興趣也很濃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