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絕唱》導學提綱(魯教版八年級) 教案教學設計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9.94K

 【學習目標】

《絕唱》導學提綱(魯教版八年級) 教案教學設計

⒈學習本文正面和側面相結合的描寫人物的方法。

⒉學習本文從不同角度描寫聲音的方法。

⒊進一步培養運用品味和揣摩的方法閲讀文學作品的能力。

【學習重難點】

體會側面描寫、通感在文中起到的作用。

【課時】1課時

【學習過程】

課前五分鐘(內容略)

課前預習

⒈拼音與生字。

偌大(   )   jié鼓(   )   周匝(   )    千仞(   )   聲聲相和(   )

jǜ然(   )    霍然(   )   花塢(   )    馳騁(   )   錚錚    (   )            

⒉先抄寫加點的詞語,再解釋它的含義。

⑴就這一聲,滿園子裏鴉雀無聲,比皇帝出來還要靜悄的多呢,連一根針掉在地上都聽得見!

⑵只是到後來,全用輪指,那抑揚頓挫,入耳動心。

⑶滿院子的人都屏氣凝神,不敢少動。

⑷但覺得那人的氣味到還沉靜。

⒊朗讀課文2-3遍,瞭解文章大意。

⑴給你印象最深刻的人是誰?為什麼?

⑵如何理解題目中的“絕唱”二字?這兩個字是對誰而言的?文章的哪些文字是對“絕唱”的細緻描繪?她的演唱有何特點?

⒋文中兩姐妹使用的道具是什麼?你瞭解多少?你還知道我國有哪些著名的民間藝術?

梨花大鼓早期叫“犁鏵大鼓”,又叫“山東大鼓”。因表唱者手持犁鏵片伴奏而得名,並用三絃、四胡伴奏。據考,它發源于山東、河北南部農村,在河北省南部一帶頗為流行,是中國曲壇上一枝別具風采的鮮花,深受羣眾歡迎。

清末民初小説家劉鄂在《老殘遊記》中所寫的黑妞、白妞(即劉小玉姐妹)皆為馳名的犁鏵大鼓演員。早期的梨花大鼓,因植根於民間,故多訴露民間疾苦和表現農家故事。它風格樸實,富有濃郁的鄉土氣息。曲調高昂,説、唱、道、白兼備,敍事抒情交融。傳統書目很多,其中尤以説為主、唱為輔的中長篇書見長。現流行的有《包公案》、《海公案》、《西廂記》等。

課堂學習

一、情景導入:

同學們都喜歡聽名家的演唱,若果讓你評價一下他們的演唱你會如何去描繪?(互動)平時看同學們寫的文章,總覺得你們寫自己眼睛所見到的,寫得較具體,較充實,一旦寫到聲音就往往顯得捉襟見肘、無從下筆了。我想原因主要是:聲音這東西無形無色無味,同學們不知道怎樣去表現它才好。那麼,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課文.這是一篇描寫聲音的名篇,我們來看看人家是怎麼去描繪聲音的。我相信,我們學習了這篇文章後,同學們以後再寫到聲音時就會有很多辦法了。

二、自主合作學習:

⒈出示學習目標。

⒉瞭解作者與作品。

簡介作者:

劉鶚,字鐵雲,筆名洪都百鍊生,清末江蘇丹徒人,著有長篇小説《老殘遊記》。

簡介作品:

《老殘遊記》共20回,署名洪都百鍊生。小説中的主人公老殘是一個不願做官的名士,他手搖串鈴,奔走江湖,替人治病。作者借老殘之遊歷,記述其“言進聞見”,揭露了晚清吏治的黑暗,反映了在這種黑暗史治的統治下,無辜被陷害,人民被塗炭的社會現實。它暴露了當時醜惡的政治現實,特別是比較真實地揭示了一些所謂“清官”實為“酷束”的猙獰可鄙。魯迅先生將這部書和李伯元的《官場現形記》、吳研人的《二十年目睹之任現狀》和曾樸的《孽海花》,並稱為晚清四大譴責小説。本文《絕唱》就節選自《老殘遊記》第二回。

⒊交流預習情況,展示預習成果。

⒋朗讀課文,自主完成:

側面描寫:課文1、2、3、4、8自然段

⑴白妞出場前,戲園有什麼特點?這反映了什麼問題?

⑵琴師有什麼特點?你認為用了什麼方法來刻畫他?

⑶黑妞的説書有什麼特點?

⑷課文主要寫王小玉的高超説唱藝術,但課文卻先寫到了琴師的演奏、黑妞的説唱,為什麼這樣處理?

⑸在黑妞、白妞的演唱後,各有一段聽書人的評論,有什麼作用?

⑹請同學們根據前面的分析,總結一下什麼是側面描寫?

正面描寫:課文5、6、7自然段

⑴對白妞的外貌有什麼特點?着重抓住什麼來寫?運用什麼修辭手法?

⑵為了突出王小玉説書的精湛技藝,作者用了大量的比喻,設喻的角度也多種多樣。請根據下面的提示舉例説明,並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A、用人們的感覺設喻,如:

B、用人們的視覺設喻,如:

C、用人們的聽覺設喻,如:

三、點撥講解:

⒈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突出演唱者精妙的説唱藝術。

⒉“通感”手法的運用。

將人的各種感覺溝通起來,以視覺寫聽覺,以為覺寫聽覺,以視覺寫嗅覺……在修辭中叫“通感”。通感也叫移覺,就是人們在描述客觀事物時,用形象的語言使感覺轉移,把人們某個感官上的感覺移植到另一個感官上,憑藉感受相通,互相映照,以收到啟發讀者聯想、體味餘韻,渲染並深化意境的積極地修辭效果。

例如:這裏除了光彩,還有淡淡的芳香,香氣似乎也是淡紫色的。

⒊板書:

戲園盛況→座無虛席

琴師演奏→技驚四座                     側面描寫    

黑妞説書→變幻多姿

聽眾評論→讚不絕口

                                                絕唱

        ↗高亢尖細

白妞説書 →宛轉悠揚   (通感)     正面描寫

↘變化無窮         

四、練習測評:

⒈精讀7、8段,完成習題。

作者描寫王小玉的説唱極有層次,請根據提示從文中找出關鍵詞。

演唱開始:

演唱發展:

旋律的跌宕:

演唱的高潮:

演唱結束:

⒉用本堂課學習的知識來賞析下面文字,可任選其一。(修辭、描寫手法)

當這個女主角以輕盈而矯健的步子走出場來的時候,這個平靜的海面陡然膨脹起來了,它上面捲起了一陣暴風雨,觀眾像觸了電似的對這位女英雄報以雷鳴般的掌聲。她開始唱了,她圓潤的歌喉在夜空中顫動,聽起來似乎遼遠而又逼近,似乎柔和而又鏗鏘 。歌詞像珠子似的從她的一笑一顰中,從她的優雅的“水袖”中,從她的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滾下來,滴在地上,濺到空中,落進每一個人的心裏,引起一片深遠的迴音。這回音聽不見,但是它卻淹沒了剛才湧起的一股狂暴的掌聲。                   

 葉君健《看戲》

轉軸撥絃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續續彈,説盡心中無限事。 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後六麼。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東舟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白居易《琵琶行》

⒊欣賞梨花大鼓樂曲,切身體會其獨特韻味。

五、佈置作業

欣賞樂曲,模仿本文巧用比喻的寫法,用一二三百字表達出自己欣賞音樂的感受。

推薦樂曲: 古琴曲《高山流水》

小提琴協奏曲《梁祝》

鋼琴曲《水邊的阿迪麗娜》

二胡獨奏曲《二泉映月》

     

附:

(一)《琵琶行》譯文:

慢慢地捻、又抹又挑,開頭彈的是《霓裳》,後來彈的是《六麼》,粗弦嘈嘈,好象是急風驟雨,細弦切切,好象是兒女私語。嘈嘈切切,錯雜成一片,大珠小珠,落滿了玉盤.花底的黃鶯間間關關──叫得多麼流利,冰下的泉水幽幽咽咽──流得多麼艱難!流水凍結了,也凍結了琵琶的弦於,弦子凍結了,聲音也暫時停止。另外流露出一種潛藏在內心深處的愁恨,這時候沒有聲音,卻比有聲音的更激動人心。突然爆破一隻銀瓶,水漿奔進,驟然殺出一隊鐵騎,刀槍轟鳴。曲子彈完了,收回撥子從絃索中間劃過,四根弦發出同一個聲音,好象撕裂綢帛。東邊西邊的船舫裏都靜悄悄沒人説話,只看見一輪秋月在江心裏閃耀銀波。

(二)第二回 歷山山下古帝遺蹤 明湖湖邊美人絕調(節選)

老殘從鵲華橋往南,緩緩向小布政司街走去。一抬頭,見那牆上貼了一張黃紙,有一尺長,七八寸寬的光景。居中寫着“説鼓書”三個大字;旁邊一行小字是“二十四日明湖居”。那紙還未十分乾,心知是方才貼的,只不知道這是甚麼事情,別處也沒有見過這樣招子。一路走着,一路盤算,只聽得耳邊有兩個挑擔子的説道:“明兒白妞説書,我們可以不必做生意,來聽書罷。”又走到街上、聽鋪子裏櫃枱上有人説道:“前次白妞説書是你告假的,明兒的書,應該我告假了。”一路行未,街談巷議,大半都是這話,心裏詫異道:“白妞是何許人?説的是何等樣書,為甚一紙招貼,侵舉國若狂如此?”信步走來,不知不覺已到高升店口。

    進得店去,茶房便來回道:“客人,用什麼夜膳?”老殘一一説過,就順便問道:“你們此他説鼓書是個甚麼頑意兒,何以驚動這麼許多的人?”茶房説:“客人,你不知道。這説鼓書本是山東鄉下的土調,同一面鼓,兩片梨花簡,名叫‘梨花大鼓’,演説些前人的故事,本也沒甚稀奇。自從王家出了這個白妞、黑妞妹妹兩個,這白妞名字叫做王小玉,此人是天生的怪物!他十二三歲時就學會了這説書的本事。他卻嫌這鄉下的調兒沒甚麼出奇,他就常到戲園裏看戲,所有甚麼西皮、二簧、梆子腔等唱,一聽就會;甚麼余三勝、程長庚、張二奎等人的調子,他一聽也就會唱。仗着他的喉嚨,要多高有多高;他的中氣,要多長有多長。他又把那南方的甚麼崑腔、小曲,種種的腔調,他都拿來裝在這大鼓書的調兒裏面。不過二三年工夫,創出這個調兒,竟至無論南北高下的人,聽了他唱書,無不神魂顛倒。現在已有招子,明兒就唱。你不信,去聽一聽就知道了。只是要聽還要早去,他雖是一點鐘開唱,若到十點鐘去,便沒有坐位的。”老殘聽了,也不甚相信。

                                           (後接課文《絕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