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最新蘇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全冊教案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2.97W

作為一名教職工,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最新蘇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全冊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最新蘇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全冊教案

最新蘇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全冊教案1

《克和千克》:

第一課時克和千克的認識

教學內容:

課本P85~86頁,及第88~89頁的第3~6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克。

2、在具體生活情境中瞭解用天平和枱秤稱物體質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實際質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實際概念並理解克和千克的關係。

3、通過從實際生活中引出質量單位的觀念,讓學生認識到質量單位與時間生活是緊密聯繫的,在時間生活中非常有用的。

教學重點:

1、掌握質量單位:克、千克。

2、掌握克和千克的換算關係:1千克=1000克。

教學難點:

建立克和千克的時間概念,並理解克和千克的關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人新知

1、拿出一本數學教課書,和一隻筆,提問:哪個重有些?

2、肯定學生的回答,並讓學生“掂一掂”,然後讓學生説説有什麼樣的感覺。

3、從剛才的實踐得出結論:物體有輕有重。板書課題。

二、觀察、操作領悟新知

1、出示主題掛圖,物體的輕重的計量。觀察主題掛圖。

(1)請同學們觀察一下,這幅圖畫的是什麼?

(2)這幅圖中的小朋友和阿姨在説什麼?

(3)前幾天,老師讓大家廣泛收集、調查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物品的質量,我們現在來交流以下好嗎?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單位來表示。

(4)在學生説的同時,老師拿出有準備的東西展示。

2、克的認識。

(1)提問:通過調查我們知道了一些物品的質量,你們知道1克、1千克各有多重嗎?要知道物品的質量,應該怎麼辦呢?

(2)出示天平,簡單介紹天平的結構,並説明使用方法。

(3)將一個2分皮放在左邊盤內。1克砝碼放在右盤內,讓學生觀察。

提問:你們發現了什麼?這個2分皮重多少克?板書:克

(4)“1克有多重?”我們來掂一掂好嗎?

3、千克的認識。

(1)出示盤稱。大家認識這稱嗎?

(2)看看盤稱的使用方法。現在要稱1千克的水果或蔬菜,誰能當售貨員來稱一稱?

(3)現在先掂一掂自己的書包有多重?估計有幾千克,然後用稱一稱。

(4)剛才大家都説了,一袋鹽中農500克,那兩袋呢?

(5)板書:1000克

1000克和1千克比較,請同學們猜一猜,誰重?

板書1000克=1千克

齊讀:1000克=1千克

三、效果測評。

1、完成教材第88頁第3題。

2、完成教材第89頁第4題。

3、完成教材第89頁第5題。

4、完成教材第89頁第5題。

四、全課總結。

今天你學習了什麼,有什麼收穫?

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稱一稱

教學內容:課本第87~89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稱一稱”的實踐活動,親自感受1課和1千克的實際質量。

2、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加深質量單位的理解,讓學生深刻體會到質量單位與實際生活是緊密聯繫的,在實際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

3、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及創新意識。

4、培養學生與他人的合作意識和分工合作的精神。

教學重點:

1、進一步瞭解克和千克的質量單位概念。

2、能夠用老師提供的稱,來稱量物體質量。

教學難點:

鞏固對質量單位實際概念是認識。

教學準備:

天平,盤稱,適量的生活用品,如水果,蔬菜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人新知。

請同學們想一想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

二、實踐、操作領悟新知

1、稱一稱。

(1)我們通過調查,知道了一些物品的質量。如果想知道同學們帶來的水果蔬菜的質量,可以用什麼方法?

要稱我們就要用到什麼?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幾種常見的稱。這些稱各有什麼用途?

(2)下面我們來重點實踐一下生活中最常見的盤稱和電子稱。

出示掛圖稱水果、蔬菜。

1千克蘋果有多少個?能把書中的蘋果數一數嗎?你們想自己稱一稱嗎?

(3)分組活動。

明確活動要求:各小組把自己帶來的水果、蔬菜各稱出1千克。再數一數各有多少個。

(4)剛才我們使用了盤稱稱物品的質量,是用什麼作單位?請小組長上來彙報一下本組稱的結果。

(5)通過剛才的小組活動,大家發現1千克的水果、雞蛋有幾個。魚有幾條?

2、估一估。

(1)大家能估一估你們帶來的其他日用品的質量有多少嗎?你估計的理由是什麼?把估計的結果寫到書上。

(2)稱一稱,驗證學生估計的結果。

(3)請大家看書上的圖,李奶奶從市場裏買了蘋果、雞蛋、魚,大家可以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三、教學效果測評

1、引導學生完成教材第88頁第1題。

2、引導學生完成教材第88頁第2題。

3、引導學生完成教材第89頁第7題。

四、全課總結。

今天我們學到了什麼?請大家想一想,説一説。

最新蘇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全冊教案2

《萬以內數的認識》:

本課目標的定位是基於學生認識了100以內數的基礎之上的,同時也是學生進一步認識更大的數的基礎,因此,教學中,通過學生的多樣活動,數形結合,內化遷移,讓學生掌握數數方法的同時,體會計數單位“千”的產生及相鄰計數單位間的十進關係。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數數的過程,體驗數的產生和作用,能在現實情境中感受大數的意義。

2、能在數數的過程中,認識新的計數單位“千”,感受數位產生的必要性,體會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十進關係。

3、通過數一數、撥一撥和估一估等活動,充分感悟大數的意義,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感。

教學重點:

能正確數出1000以內的數,體會計數單位“千”的產生。

教學難點:

數“拐彎數”,即接近整百、整千拐彎處的數如何數。

教學準備:

課件、小棒、紙張和計數器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揭題

(一)課件演示:體育館情境圖

1、猜一猜:體育館大約能坐多少人。

2、數一數:

(1)一排位置:學生説説可以怎麼數?(一個一個的數)

(2)一百個位置:學生説説怎麼數方便?(十個十個的數)

(二)揭示課題:比一百更大的數怎麼數呢?今天,大家一起來探究1000以內數的認識。(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藉助主題圖,為學生提供現實素材,初步感知大數的產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為培養學生的數感埋下伏筆。

二、經歷數數,感悟方法

(一)在演示中感知:

1、課件演示:10個小正方體。

(1)數一數:學生跟着一個一個地數。

(2)説一説:數出了幾個一,也就是多少?板書:10個一是一十。

2、課件演示:100個小正方體。

(1)數一數:學生跟着十個十個地數。

(2)説一説:數出了幾個十,也就是多少?板書:10個十是一百。

3、想一想:找到了一百個小正方體,接下來你想怎麼數呢?

(1)數一數:學生獨立一百一百地數。

(2)説一説:數到九百後是幾個百?(10個百)10個百是多少呢?板書:10個百是一千。

(3)整體感知1000個小正方體。(課件演示)

設計意圖:通過數形結合,體會計數單位“千”的產生和意義;通過知識遷移,發現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十進制關係。

(二)在操作中感受:

1、分組合作數小棒。(4人一組,每人準備53根小棒,10根一捆)

(1)一根一根地數:從一百起,一根一根地數到一百二十二;從一百九十八起,一根一根地數到二百零三。

(2)十個十根地數:從一百起,十個十根地數到二百一十。

(3)師生合作數小棒。

一百一百地數:從二百起,一百一百地數到一千;從一百二十起,一百一百地數到六百二十。

2、同桌合作撥珠子。

按下列要求在計數器上邊撥珠子邊數數。

(1)從一百起,一百一百地數到一千。

(2)從九百六十起,一十一十地數到一千。

(3)從九百八十二起,一個一個地數到一千。

3、合作歸納説方法。在數數時要注意什麼?遇到拐彎數時怎麼辦。

設計意圖:向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讓他們藉助小棒、計數器,邊操作邊數數,感悟多樣的數數方式,充分感受十進制關係,主動建構了1000的意義。而且在參與互動的過程中,既培養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又培養與人合作的學習習慣。

(三)在比較中感悟:

估一估,比一比,感悟生活中的1000。

1、1000張紙。教師先出示100張紙,讓學生猜一猜,再用手比劃1000張紙有多厚,最後教師出示1000張紙讓學生實際體驗。

2、1000個人。一個班的學生大約50人,多少個這樣的班級才有1000人呢?

設計意圖:充分利用生活中的1000,作為學生比較的對象,從而加深對1000的認識,領會大數的意義,進一步培養數感。

三、深化練習,提升數感

(一)填一填。

1、10個一是(),10個十是(),10個一百是()。

2、九百七十七後面的第五個數是()。

3、六百八十九的相鄰數是()和()。

(二)數一數。

1、練習十六的第1題。讓學生脱離計數器抽象地數數。

2、練習十六的第2題。讓學生用不同的計數單位數數,深化學生對計數單位的認識。

(三)想一想。

找規律填數:

1、336、337、338、339、()、()

2、580、590、()、()、620

3、()、900、800、700、600、()

設計意圖:本環節的練習設計,旨在鞏固新知,感受數數方法的同時,深化對計數單位的理解。

四、全課總結,歸納延伸

(一)全課總結: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

(二)歸納延伸:通過個、十、百、千的認識,你還想到什麼?

最新蘇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全冊教案3

《角的初步認識》: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學會用尺子畫角。

(2)通過讓學生觀察、操作分析,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獨立學習能力和創造意識。

(3)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精神。

教學重難點

學生對於角的認識往往只是藉助於實物停留在感性認識階段,對角缺乏系統的'認識,所以本課時的重點是讓學生形成角的正確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直尺畫角。難點是引導學生畫角的方法。

教學工具

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課題

1、師:老師給大家帶來了數學王國圖形家族成員中的幾個成員,大家還認識它們嗎?黑板上畫的正方形,三角形,圓形等。(學生回答)今天我們來認識圖形家族中的另一個新成員:角,引入課題“角的初步認識”。今天我們就要學習“角的初步認識”。

2、老師板書:角的初步認識

(二)聯繫實際,引導探究

1、師:同學們對角一定都非常熟悉,(放PPT)讓學生看圖,這幾個圖形裏都有角,同學們睜大你的眼睛看,這就是角。

放有關學校的情景圖的幻燈片讓學生找角。學生一一做答。

2、師:同學們真了不起,找到了這麼多角。

3、師:那麼,我們現在身邊是不是也有很多角呢?同學們找找看,(請學生來指一指。)學生回答:課桌的角、課本的角、門和窗的角等等。

4、師:同學們找了那麼多角,那麼角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呢?(放PPT)邊放邊説,角是由一個頂點兩條邊組成的,再放一遍,老師説頂點,邊,邊。然後板書:頂點、邊、邊。

5、師:我們都知道什麼是角,也知道角的各個部分,那麼角是怎麼畫出來的呢?同學們看大屏幕(放PPT),同學們看懂了嗎?畫角時,要先定頂點再畫兩條邊。老師在黑板上再演示一遍。

6、仔細觀察,一個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組成?(生答)由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組成。我們在表示角的時候,不能就這麼點一下。看老師是怎麼表示角的。(教師動作演示:一個頂點,兩條邊,再用手畫)拿起你的小手,我們一起來指一指。現在,誰用這種方法來指一指這把尺上的角?(還有其他的角嗎?)

7、師:想一想看,角可以怎麼畫?要注意什麼?(學生回答)先畫一個點,從這點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畫兩條線就成了一個角。請同學們照這個方法畫一個,試試。把你畫的角的頂點與邊指給同桌看。(一生板演,反饋時指出頂點和邊即可。)

8、比較角的大小,放兩個同樣大小的角,但是邊不一樣長,提問學生,哪個角大,同學可能要説,邊長的那個角大(放幻燈片),老師問學生是不是邊越長角就越大哪?同學們看到了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沒有關係,與它開口的大小有關。

9、師:再畫一個和剛才大小不一樣的角。請你為自己畫的角打分。

10、折角:讓同學們拿出自己準備的紙折幾個角,同桌比較一下大小。再用一張圓形紙折,看學生能否折出角,老師巡視、指導。

(三)鞏固拓展,課外延伸

1、師:剛才畫了一個角,老師在這裏再添一條線,現在這裏有幾個角了?(學生指,教師畫弧。)

2、師:我這裏還有一個長方形的圖形,如果剪去一個角,請你猜猜還剩幾個角?

3、師:你能告訴同伴們,今天你有哪些收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