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精1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第二課時)教案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2.42W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精1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第二課時)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1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第二課時)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瞭解作者及《朝花夕拾》。

(2)理解並積累生字、生詞。

(3)整體把握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品讀、感悟,學習本文獨特的寫景方法。

(2)品味本文作者簡練生動、準確傳神的語言。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瞭解少年魯迅在遊戲、學習中所具有的童真和童趣,發掘他對生活的情感和感受;熱愛大自然,追求新知識。

【教學重點】

通過品讀、感悟,學習本文獨特的寫景方法,品味本文作者簡練生動、準確傳神的語言。

【教學難點】

通過品讀、感悟,學習本文獨特的寫景方法。

【教學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

【課前準備】

教師自制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情境導入

課件出示:魯迅讀書的三味書屋,及魯迅當時的刻在桌子上的“早”字。

找學生講述這段故事,導入“三味書屋”部分的學習。

那年魯迅的父親生了病,躺在牀上。魯迅一面上書塾,一面要幫家務,天天奔走於當鋪和藥鋪之間。有一天早晨,魯迅上學遲到了。素以品行方正、教書認真著稱的壽鏡吾老先生嚴厲地説了這樣一句話:“以後要早到!”魯迅聽了沒有説什麼,默默地回到座位上。他在書桌上輕輕地刻了一個小小的字:“早”。從那以後,魯迅上學就再也沒有遲到過,而且時時早,事事早,奮鬥了一生。

二、合作探究

1.學生自讀寫“三味書屋”的部分

這一部分寫了哪些內容,請你為它劃分層次。

一層(9段):是過渡段,告別百草園去書塾讀書。

二層(10—11段):寫入學的情形。介紹了書屋和先生。

三層(12—16段):寫不準提課外的問題。

四層(17—20段):寫不準去後園玩。

五層(21—24段):寫師生讀書的可笑情景“我”趁先生讀書入神時畫畫兒。

2.學生齊讀第九自然段。

(1)這一段在全文結構中起什麼作用?

討論並歸納:結構上,起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

內容上:第一句“不知道”三個字,表明去三味書屋是被迫的。第二句三個“也許”,猜測原因,推斷去三味書屋是一種懲罰,預示了三味書屋的生活讓人反感。最後三句直接抒發了對百草園的難分難捨的感情。因此,第九節表達了“我”對百草園的依戀和對三味書屋的反感之情。

(2)“Ade,我的蟋蟀們!Ade,我的覆盆子們和木蓮們!”這句話運用什麼修辭手法?表達了作者什麼心理?

討論並歸納:運用擬人,表達了“我”對百草園的依戀。

3.從文中找出寫三味書屋環境的句子,説説三味書屋的環境是怎樣的?

學生讀第10段、第17段的描寫

4.三味書屋的生活枯燥無味嗎?有哪些趣事呢?

(1)到三味書屋後園尋樂趣。

(2)回憶師生讀書的場景。

(3)在座位上做各種遊戲,畫畫兒等。

5.第二部分一開始作者對先生是怎樣評價的?找到文章中描寫壽先生的句子,讀一讀。

思考:壽先生是怎樣一位老師?

討論並歸納:先生很“和藹”。是本城中極方正、質樸、博學的人。

一是知識淵博,但拒絕回答“怪哉”一類的問題。

二是教學認真,不斷增加教學內容。學生捧讀“四書”“五經”之類的書。

三是不太束縛學生。

6.怎麼理解先生不回答“怪哉”這蟲的問題?

討論並歸納:私塾先生通常要求學生讀他所指定的書,書外的問題是不予解答的,況且提問者又是一個剛入學不久的學生,如此“不務正業”,這大概是先生不作回答且有怒意的原因。

學生提問説明好奇,有求知慾,應予以肯定。而先生表示拒絕回答,這是因為學生在不適合的時間提出了不相干的問題,違反了教學的秩序和師道尊嚴。這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封建制度的弊端,應予否定。(至於這種態度是否正確,不求一定,只要合理就行,若學生沒提出也可不討論。)

7.“他有一條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罰跪的規則,但也不常用”説明先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討論並歸納:打戒尺、罰跪是私塾教育管理學生的方式。有戒尺,有罰跪規則而不常用,説明他對這種落後的教育方式持保留態度,也反映他對學生的開明思想。

【關於壽鏡吾先生】

壽鏡吾老先生自二十歲考取秀才後,不再參加考試,遠離仕途,自甘淡泊,子承父業坐館教書達六十年之久。他諳熟四書五經,博學正直,具有反清愛國思想。在封建社會中他還是比較開明的,為人方正、質樸,對學生和藹,對童年的魯迅十分關心。他是魯迅的啟蒙老師,魯迅對他一直很恭敬。魯迅成年後,師生之間常有書信往來,魯迅每次回家也都前去看望先生。

8.作者為什麼要寫學生到三味書屋後園貪玩的情節?

遊戲是孩子的本性,總是要表現出來的,但在課堂上貪玩甚至逃學,一般來説是不允許的。但課文旨在從側面表現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的陳舊,學生對此不感興趣。

9.私塾教育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你如何評價私塾教育?

作者曾在三味書屋生活了7年,他對當年的三味書屋中的陳設記憶猶新,對老師的“和藹”、自己的“恭敬”歷歷在目,從中不難體會到他對這段生活的深情。從先生來説:先生態度和藹,長得高而瘦,鬚髮都白了,還戴着大眼鏡,品質極“方正、質樸”而且“博學”,但拒絕回答“怪哉”一類的問題;教學認真,不斷增加教學內容,讀書很投入,但不太束縛學生,基本上不體罰學生。從學生來説:一是敬慕老師的淵博,喜歡提問,有探求新知的慾望;二是一有機會便跑出去玩,尋找讀書以外的樂趣;三是趁老師讀書入神,在座位上做各種遊戲、畫畫兒等。從這幾個片斷可以看出,當時的私塾教育並不像我們想象得那麼嚴厲,孩子們還是有相當多的自由的,這些地方充滿着歡樂、天真的情調。總之,這一部分流露出作者兒童時代熱愛大自然、熱愛新知識以及天真、歡樂、幼稚的兒童心理。

私塾教育是時代的產物,它在我國兩千多年的歷史進程中,對於傳播祖國文化、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培養啟蒙兒童,使學童在讀書識理方面,起過重要的作用。教學內容以識字習字為主,還十分重視學詩作對,在啟蒙教育階段,強調兒童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生活習慣,這些都已成為我國教育的優良傳統。教學方法,基本上採用注入式,以老師講授為主,學生聽講、複述、朗讀直至背誦。

9.作者對三味書屋的感受是什麼?

與百草園的自由快樂相比,三味書屋顯然是太受約束,且令人深感枯燥。但也應看到,孩子們也能隨先生有板有眼的.學習,並不牴觸,況且也有遊戲的樂趣。

10.把前後兩部分聯繫起來思考,討論:這篇文章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1)通過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回憶,表現作者兒童時代對自然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歡樂的心理。

(2)用百草園的自由快樂同三味書屋的枯燥無味作對比,表現了兒童熱愛大自然、喜歡自由快樂生活的心理,同時對束縛兒童身心發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滿。

六、課堂小結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魯迅先生兒時生活的一段美好回憶。這段生活經歷對魯迅先生的人生髮展產生過巨大的影響。我們要像魯迅先生一樣,保持兒童純真活潑的天性,要有求知的慾望和進取心。今天,時代變了,我們的生活環境和學習環境也變了,我們的思想行為也應當為之一變。我們要從小努力學習,熱愛自然、熱愛生活,把自己培養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七、課後作業

1.背誦積累文中精彩片段。

2.寫寫自己的校園生活。

【板書設計】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魯迅

一層(9段):是過渡段,告別百草園去書塾讀書。

二層(10—11段):寫入學的情形。介紹了書屋和先生。

三層(12—16段):寫不準提課外的問題。

四層(17—20段):寫不準去後園玩。

五層(21—24段):寫師生讀書的可笑情景“我”趁先生讀書入神時畫畫兒。

教學反思

課文的兩總分內容在教學時應各有側重。百草園部分,內容貼近學生,寫得又很精彩,指導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體驗,體會其中所藴含的思想感情。三味書屋總分,不必深究生僻詞語和難懂的語句,學生能夠理解作者對三味書屋的學習生活與百草園的自在生活的不同感受即可。在把握主旨上,需要將百草園的生活與三味書屋的生活聯繫進來讓學生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