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課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3.13W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課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反思,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課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反思

課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反思1

上完《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學生課堂上的表現和各聽課老師的評論、指導,讓自己感受頗深,對某些問題有了較深的思考。

首先,語文課是語言課。

記得剛開學的序言課上,我是這樣對學生闡釋“語文”的涵義的:語=言+吾,是我説,我想説,我要説。“文”在古語中同“紋”,意為雕飾,目的是增加美感。所以“語文”的涵義應該是:我要説,而且要把話説得漂亮。所以這堂課立足於體驗,聯繫課文,激發學生曾有的體驗,使之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所以學生有話可説,也想説,達到了較好的課堂效果。在評課的時候,曹明老師問我,在冬季捕鳥這一環節上,為什麼要安排五個學生髮言。我想説的是:首先,這不是安排,這是滿足學生想要表達的願望,其次,我所要立足的不僅是分析課文,課文只是一種媒介,通過這種媒介,來激發學生某方面的能力。現在學生想要表現自己是因為他們找到了與作者相通的感受並且想與大家分享,我為什麼不滿足他們呢?

自己一直在追求一種活潑、踴躍的課堂氛圍,也明白不能把希望寄託在學生身上,因為老師才是激發活力的源頭,教師自身必須有這種意識:讓你的學生想要開口説話,併為他們創造這樣的機會。在這方面,李陽英語給了自己一些啟發,他之所以瘋狂,就是表現在説,充滿活力的説。在這種大聲説的過程中,學生想要表達的慾望以及自信,都能較大程度的被激活。聯想到外教給學生上課,課堂裏總能聽到一浪高過一浪的朗讀聲,可以想到此時學生們興奮的神情,語言課就該有這樣的氛圍。自己接下來要做的是不僅激發學生想説,而且得慢慢引導他們會説,怎樣説得有條理,怎樣把自己的觀點表達得更明確,怎樣把語言説得再美一點,包括表達自己時的儀態、表情。自己已經有了這方面的意識,相信不斷地堅持,總會有收穫。

其次,語文課不能疏忽情感的培養。

課後,曹明老師指出,在學習冬季捕鳥的內容上,老師疏忽了一點,錯過了一次很好的培養學生是非觀,和敬畏生命意識的機會。老師如果是個有心人,只要捎帶一句,提醒學生不要濫捕濫殺生靈,這是我們現在最起碼的生態意識。事後再細讀課文,覺得所言極是。當第二天引導學生重學這一內容時,學生從“閏土的父親是小半天便能捕獲幾十只,裝在叉袋裏叫者撞着的”和“性子很躁,養不過夜的”這些內容裏讀到了“殘忍”。這又讓我忽然想起了龍應台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及的,魏巍的《誰是最可愛的人》一文中,那些描寫戰士們與敵人血拼後的場面,其實是極血腥和暴力的。顯然作者的意圖和讀者的理解會發生偏差,但是不管怎樣,作為語文教師,應該有責任在情感領域更積極的引導學生,這不是對老師的備課的.要求,而是對老師自身情感,性情的要求。我這樣認為。

課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反思2

這是一篇經典的課文了,從我們上中學時到現在,或者更遠可以到我的父輩的中學時代,無論教材如何變化,這篇文章卻為所有編寫者親睞。這就是經典的魅力。

我個人是很喜愛先生的文章的,先生的大多數文章都一一拜讀過,先生的文章難懂確實不假,和讀現在許多的文化快餐不同,許多的文章你得耐下心來,細細的品味才行,一遍兩遍就想讀出點子醜寅卯的人是萬萬不能體會先生文章的妙處的。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先生回憶童年時期生活的一篇文字,本身充滿着濃濃的童真童趣,有着淡淡的失落和悵惘。在初中階段先生的文章中,我是經常把它和另外一篇《社戲》相提並論的。但不知是什麼原因,大概是先生一貫的戰鬥者的鋒利,思想者的深邃,播火者的勇敢讓人們忽略了他的細膩,他的温情?或者是那些需要口號,需要狂熱的年代使人們把先生和他的作品一起推上了聖壇,而聖壇之上是容不得這些東西的?總之,一代代對這篇文章的詮釋讓人如梗在喉,先是扣上了一頂批判腐朽的封建禮教,和摧殘兒童身心健康的檄文,後是回憶童年美好生活,表達自己對三味書屋那種教學方式的厭惡和摒棄,諸如批判,揭露,不滿等此類字眼幾乎在每一篇涉及此文的分析中隨處可見。在這些分析中,先生成了一個樣板戲裏苦大仇深的老貧農,在任何一個場合都不忘一把血一把淚的詛咒那萬惡的舊社會,那萬死的老地主。不知先生泉下有知,看到這些東西,會不會一下子坐起來,再寫一篇《論XX》的文章

誠然,先生對於黑暗的社會,貧弱的國家,愚昧的民眾是有着痛心疾首的恨,那是基於一個先覺者的敏鋭,一個思想者的責任之上的,但這一切並不妨礙先生作為一個有血性,有情感的男人抒寫自己的夢想,回憶,失落與惆悵。

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中,作者用實在的筆調詳盡生動的回憶了自己童年時代的生活,那是一個孩子眼裏的世界,有百草園裏與自然的親密接觸,有神奇驚險的傳説,有雪天裏捕鳥的樂趣,也有離開百草園的失落和疑惑,三味書屋裏新奇的追問,單調的學習和課餘時偷樂的興奮。一切都是那樣的天真,那樣的美好,而這些才是此文的終極目的,那就是一個年已不惑的男人對自己童年最甜蜜,最温暖的回憶。

當然,做為一箇中年男人,尤其是一個有着深刻思想和犀利筆觸的作家,他的作品中不可能不帶有自己的思想和風格。那些不加修飾而自然天成的描寫,沉穩凝重的敍述,深刻詼諧的議論,張弛自如的抒情無不顯示着一代文學大師老道的功力。或許這些就是被許多人認為的檄文,戰鬥的特徵吧!

課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反思3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一篇經典課文,從我們上中學時到現在,無論教材如何變化,這篇文章卻為所有編寫者青睞。這就是“經典”的魅力。

本文是作者少年時代的生活戀歌,充滿着濃濃的童真童趣,也有淡淡的失落和惆悵。對這篇文章的主題有很多的解讀,諸如“批判”,“揭露”,“不滿”等此類字眼幾乎在每一篇涉及此文的分析中隨處可見。在本文中,作者詳盡生動的回憶了自己童年時代的生活。在我的“樂園”裏,有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有神奇驚險的傳説,有雪地裏捕鳥的樂趣;即使在三味書屋裏,面對嚴厲的老師,我同樣能找到樂趣,新奇的追問,園內嬉戲,課下偷玩,一切都是那樣的天真,那樣的美好。為了能讓學生更好的把握文章的主題,我在第一課時的教學中設計了“各抒己見”這一環節。預設的問題是:“有人認為,百草園是樂園,三味書屋是苦屋,你贊同這種觀點嗎?為什麼?”要求學生速讀課文,為自己的觀點尋找依據。課堂上本環節是學生參與人數最多,積極性最高的一個環節。有的説三味書屋是苦屋,理由是學習內容枯燥無味;有的説三味書屋不是苦屋,因為作者也寫了一些趣事,如尋蟬蜕、折臘梅枝……經過學生的探究,再由教師點撥,提煉出這樣一個觀點:三味書屋中既有苦也有樂,應該説是一個“苦中有樂”的書屋。再聯繫文章的第一部分,文章的主題自然得以凸現,課後“研討與練習一”中的問題迎刃而解。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認識到課堂上問題的提出很關鍵。老師提出的問題必須具有有效性,必須能撥動學生的心絃,必須能激起學生的求知慾,這樣學生才樂於回答,急於回答。問題必須提到點子上,課文的難點才能得以突破。

當然,在本節課的教學中還有很多的不足之處,如其它環節的設計不太合理,導致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不高;學生讀課文的方式有些單一……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不斷摸索,力求達到課堂教學最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