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拗九節主題班會教案範文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2.86W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拗九節主題班會教案範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拗九節主題班會教案範文

主題:濃濃拗九節、深深感恩情。

班會教具:計算機、錄音機、配樂磁帶。

班會目的:通過本次班會,學生深刻地認識到母愛的無私偉大,培養學生熱愛母親情懷,並且培養學生如何表達情感、展現自我、感恩母愛,進行生活實踐的能力。

班會重點:教育學生熱愛母親,回報母親。

班會難點:如何用實際行動來回報自己的母親。

班會過程:

準備過程:

1、佈置學生準備詩朗誦的材料,演講材料及配音器材。

2、佈置學生準備歌頌母親的素材。。

3、佈置製作課件。

4、準備計算機、錄音機、配樂磁帶。

5、佈置學生畫黑板及佈置會場。

實施過程

一、配樂話外音

二、活動過程

1、拗九節的來歷和意義。

2、拗九節的習俗。

3、六名同學手捧蠟燭緩緩上台演唱《燭光裏的媽媽》。

4、兩名同學講述與母親發生的故事

5、歌伴舞《懂你》。

6、小品《媽媽,我一定改》。

6、配樂詩朗誦《母愛之聲》。

7、學生自由發言。

8、全體合唱《感恩的心》。

9、向隊員發出拗九孝敬日“尊老敬老”倡議書

三、結語生華,深化主題班主任總結

同學們,我們這節班會開得很成功,大家滿懷激情地讚揚了母愛,真誠地説出了心裏話,抒發瞭如何回母親的情感,但是我們還要銘記,我們十二億華夏兒女還擁有一個共同的母親——偉大的祖國,那麼,我們如何回報祖國母親呢?我們應當提高自身素質,肩負起歷史賦予我們的重任,努力學習,頑強拼搏,回報母親,報效祖國,同學們,讓我們共同努力,在祖國建設大業中,搏擊中流,再創新的輝煌。

【拓展】拗九節來歷

關於“拗九”有以下四個傳説:

傳説一

目連救母幽冥寶傳據傳,古時候有一個叫目連的人,其母生前悍惡,害別人死後,被關在陰間牢房裏,他探監時,經常送食物給母親吃,但均被看守的獄卒小鬼給吃掉了。後來,他想了一個辦法,用荸薺、花生、紅棗、桂圓、 紅糖等原料與糯米混合,煮成甜粥,盛上碗後,再灑一把黑芝麻送去給母親,看守獄卒見這稀飯黑乎乎的,問道:“這是什麼?”目連隨口答道∶“這是拗垢。”(福州話“九”與“垢”諧音)看守信以為真,認為這粥很髒,不敢吃。因此“拗九粥”才得以送到目連母親的.手中。這天正好是正月廿九,目連的母親這年也正好二十九歲,閩俗中,正月分“三九”,正月初九稱為“上九”,十九稱為“中九”,廿九稱為“後九”,所以這粥便叫“後九粥”。以後又以粥的顏色拗黑,叫“拗九粥”,以目連孝順母親,又叫“孝九粥”。不管是正月廿九,還是二十九歲,都是目連的母親落難的年月,於是福州人逢九就犯忌,認為“九”是厄難的歲月,所以,凡逢“九”歲數的人要吃太平面,出嫁的女兒,也要給父母送“九”,以求父母平安、健康。

傳説二

另説源出送窮,明代學者謝肇制説:“高陽氏子,衣敝食糜,正月晦日死,世作糜,棄破及街巷口,除貧鬼。”清代學者多贊成此説,林祖燾(閩中歲時雜詠)詩:“相傳拗九屆芳辰,各煮飴糜雜棗榛。掃盡塵封投盡穢,送他窮鬼迓錢神。”

傳説三

據傳,古印度僧人目連之父常年經商,家中騾馬成羣,財寶無數。其母青提則反之,她最恨出家人。目連一心向往佛、法、僧。長大後,一次他外出經商,臨行時對其母説:“孩兒出外求財,母親在家要積德積善,對出家人要如同對孩兒一樣。”其母應允。誰料目連走後,其母依然如故,兇悍地把登門化緣的僧尼全都趕走,吝嗇到一頓飯也不肯佈施。半年後目連返家,聽説其母對出家人極不友好,遂向其母查問原因,其母一聽大怒,斥道:“你竟不信你母親?我要是對出家人不好,七日之內不得好死,死了墜入阿鼻地獄!”七天後其母果然暴死。目連大慟葬母,隨後他拋棄了榮華富貴,歸依釋迦牟尼,修成了阿羅漢,成了佛祖的十大弟子之一。目連經打聽知道其母死後果真墜入阿鼻地獄。他在地獄找到已變成餓鬼、正受苦刑的母親,悲哀異常,當即用缽盛飯喂其母。可飯未入口即化成火炭。目連悲號涕泣。如來佛見目連至孝,便對他説:“你雖修成了羅漢,但靠你一人的力量救不了你母親,須廣造盂蘭盆會,使天下餓鬼全能吃飽,你母親才能得救。”於是目連請十方僧眾廣設盂蘭盆會,超度眾餓鬼,其母方得脱離地獄。

傳説四

目連的母親青提夫人,家中甚富,然而吝嗇貪婪,兒子卻極有道心且孝順。其母趁兒子外出時,天天宰殺牲畜,大肆烹嚼,無念子心,更從不修善。母死後被打入陰曹地府,受盡苦刑的懲處。目連為了救母親而出家修行,得了神通,到地獄中見到了受苦的母親。目連心中不忍,但以他母親生前的罪孽,終不能走出餓鬼道,給她吃的東西沒到她口中,便化成火炭。 目連無計可施,十分悲哀,又祈求於佛。佛陀教目連於七月十五日建盂蘭盆會,借十方僧眾之力讓母吃飽。目連乃依佛囑,於是有了七月十五設盂蘭供養十方僧眾以超度亡人的佛教典故。目連母親得以吃飽轉入人世,生變為狗。目連又育了七天七夜的經,使他母親脱離狗身,進入天堂。這樣一個佛教故事能從西晉流傳至今,而且是口口相傳,關鍵在於故事勸人向善,勸子行孝,更有“天下無不是者父母”的隱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