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關於生物緒論的教案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1.69W

教學目標

關於生物緒論的教案

知識目標

瞭解生物與生物科學的研究對象;瞭解生物的基本特徵;瞭解生物科學的發展及高中生物學學習的主要內容;瞭解生物科學的研究方法;瞭解生物科學學習的意義和目標。

能力目標

在對生物特徵的分析和討論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在對生物科學研究方法的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生基本的科學探究意識和能力;在對生物科學發展的討論中,培養學生收集、處理和表達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標

在生物科學發展過程的討論中,激發學習生物科學的興趣;在對生物科學研究基本方法的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興趣;在問題的討論和科學研究方法的探究過程中培養嚴謹的科學態度。

教學建議

知識體系圖解

章節地位和作用

本節為起始課,既是整個高中生物學學習的起點,同時生物的基本特徵也是高中生物學學習的主要內容,因此應該是全書學習內容的概括,在整個高中學習佔具有統領作用。

重點分析

(一)生物的基本特徵

生物的基本特徵是高中生物學研究的主要內容,既涵蓋了生物學研究的基本內容,也是高中生物學的主要教學內容。生物的基本特徵包括生命本身的特徵和生物與環境的關係兩個方面,生命本身的特徵主要是新陳代謝和生殖,生物與環境的關係主要是生物與環境的相互適應。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將有助於形成總體的概念,對高中的生物學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是教學的重點。

(二)生物科學的研究方法

生物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中所包含的科學研究基本程序,既是學習和探究生物學問題的基本方法,也是解決問題的基本思維方法。生物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提出問題、提出假設、設計實驗驗證假設和得出結論等基本程序,在具體的問題探究過程中體會和學習這些基本方法,是本節教學的重點。

(三)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

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是緒論課的重要目標,激發出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將非常有利於高中生物學的學習,緒論課成功與否的一個重要標誌就是能否激發出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因此是教學的重點內容。

難點分析

(一)生物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

生物學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屬於緒論中沒有的內容,因此在教學上對教師的要求較高,在教學中可採用案例法,即以一個需要研究的生物學問題的研究過程來體驗科學研究的基本過程和方法。

(二)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

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是本節教學的難點,教師可以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語言表達等各個方面激發學生的興趣,為學生完成高中生物學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教法建議

(一)學生基礎較好的學校或班級

可採用討論與學生自學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

課時安排:二課時。

第一課時:以討論為主的綜合課。通過對幾個典型問題的討論,學習生物科學的研究對象;通過幾個生物新技術發展事例的討論,認識生物科學將成為二十一世紀領先發展的科學;通過討論,認識學習生物科學的社會意義以及生物科學普及教育的目標。

第二課時:以討論為主的綜合課。在第一節課的基礎上,總結生物的基本特徵;在學生對一個典型問題的探究過程中,體會生物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通過自學認識生物科學的發展史、認識生物學學習的方法和要求。

(二)普通學校

可採用講解與討論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

課時安排:二課時

第一課時:講解生物學的.研究對象、生物科學將成為二十一世紀領先發展的科學和生物科學普及教育的目的和意義。教師列舉、展示、講解生物科學研究的事例、生物科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事例、生物學現象的趣事等,主要目標是激發學生對生物學的興趣以及學習生物學的興趣。

第二課時:講解生物的基本特徵、生物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生物科學的發展史、學習生物學的方法等。教師歸納總結生物的基本特徵,在對一個實際問題的探究過程中歸納生物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最後引領學生閲讀教材學習生物科學的發展史和學習生物學的方法。教學設計方案

引入:我們今天要開始學習的學科是生物學。在初中生物學的基礎上,從全新的角度來學習生物學。

板書:緒論

緒:絲者,線頭,找到頭,引出線。緒論課中我們要解決生物學學習的基本 問題:學習內容、學習方法,為後面的系統學習奠定基礎。

問題1:生物學是研究什麼的?

説明:生物科學,科學課範疇,屬自然科學。--恩格斯説:我們周圍的世界,除了物質的運動和運動着的物質之外,什麼都沒有。生命就是一種物質運動的高級形式,凡是有生命的都是生物。生物學就是研究生物體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

一、生物與生物科學

1.生物:有生命的物質(體)。

2.生物科學:研究生物體的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

問題2:生物學研究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説明:研究生命的基本特徵、生物體與環境的相互關係。

(1)生命的特徵

案例1:人的個體發育過程。

涉及的主要生物學現象和規律有:

a)個體發育過程本身的描述

b)個體發育過程中,個體生長髮育需要的物質材料與能量來源

c)個體發育過程需要調控--生命密碼的破譯(人類基因組計劃)

d)個體發育過程中的一些自然觀點

如:整體大於部分之和(組織形成器官,各個組織依然保持原有的功能,而組織的總和──器官又有新的功能),生物與環境相互適應(個體發育不僅受生命密碼的控制,還受外界環境的影響)等。

通過案例,可以説明:生物體是自然界中物質、能量、信息的統一體。由於信息的不同而成為一種高級運動形式。生物體是生命與周圍世界相互作用而成的統一體,這種相互作用過程使得生物體與自然環境協調發展,形成自己的結構,並且與環境相統一。

案例2:單細胞動物(草履蟲)與多細胞動物(家兔)的生活。

a)草履蟲和家兔都完成生長、代謝、生殖的功能,這是共同的地方

b)草履蟲通過一個細胞的各個部分完成與外界進行物質和能量交換以及生殖等功能,這是單細胞生物進行生命活動的特點

c)家兔通過不同的系統完成與外界進行物質和能量的交換以及生殖等功能,這是多細胞動物通過各個器官系統的分工合作進行生命活動的特點

d)每一種現存的生物都通過自己的方式(形態、結構、功能等方面的特點)與外界環境相適應

(2)生物與環境的關係

説明:

從歷史的角度看,生物與環境的相互作用,導致了生物的進化,這是進化論研究的內容;從現實的角度看,生物由於是與環境的相互作用而逐漸進化而來的,因而現存的生物都在一定程度上是與環境相適應,具備各自的適應特點,這是生態學的研究內容。

二、生物科學將成為二十一世紀領先發展的科學

生存與發展是人類永恆的主題,現在世界面臨的人口、糧食、能源、資源、污染等重大問題都與生物科學的發展關係密切。

1、生命科學研究的首要目的是保證生命的質量。

案例3:許多疾病正在威脅着人類的健康和生命,艾滋病、癌症、心血管疾病等,研究表明人類的疾病都與遺傳有直接或間接的關係,現代醫學的發展正努力與疾病進行對抗,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實施將有利於人類最終能夠能根治這些疾病。

説明:引導學生進行分析

a)艾滋病稱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症,艾滋病的傳播與人自身的行為習慣和社會狀態有關係,並且艾滋病的治療還沒有有效的方法,因此對於艾滋病,應加強預防。

b)癌症即惡性腫瘤,是細胞分裂失控而無限制地增殖下去,癌症的起因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本質上與人的遺傳物質(基因)有關。現代醫學的發展不僅正努力尋找導致癌症的原因,而且正在努力尋找治療癌症的各種,各種方法中,修復癌症的缺陷基因是根本的方法。

C)人類基因組計劃的研究將幫助人類從根本上解決遺傳病的問題。

2、生物技術的影響

案例4:生物技術的發展具有廣闊的前景。墨西哥本來是一個糧食進口國,科學家將小麥矮稈基因通過轉基因技術轉入本國的糧食作物中,獲得高產糧食作物,墨西哥也變成了糧食出口國;芬蘭科學家將某種基因通過轉基因技術轉入牛體內,使這種牛分泌的乳汁中含有治療貧血症的物質,這種物質的價錢高達每磅8000萬美元。

説明:

a)生物技術的發展為社會和經濟的發展提供了重大的支持。

b)生物技術的發展及其行業,為就業提供了機會。

c)社會發展的要求和生物技術本身的發展勢頭,使得生物科學將成為二十一世紀領先發展的科學。

三、生物科學普及教育的目標

問題3:學習生物科學的目的是什麼?

説明:通過一些事例引導學生分析學習生物學的目的,並啟發學生自己思考學習生物學的目標。

1、提高對生命自身的認識,從而更有效地對待生命。

如:提高自我保護與自我保健的意識,學習一些自我保護和自我保健的方法。

2、提高對生命與環境關係的認識,從而更有效地對待社會生活方式的選擇。

如:對自己的生活和行為從生物學角度重新認識,選擇科學的行為方式和生活方式判斷和選擇正確的社會生活方式、參與社會判斷。

3、綜合能力的提高

如:對電視、報刊、網絡等媒體等報道的科學新聞的辨別,全新的科學的認識方法。

四、生物界與生物的基本特徵

問題4:列舉你所知道的不同類型的生物。

説明:引導學生列舉不同的生物類型,邊列舉邊引導學生進行對比,最後總結歸納出生物界的基本類羣。

1、生物界:

問題5:不同類羣的生物具有的共同的特徵就是生物的基本特徵,這些特徵都有什麼呢?

説明:引導學生從兩個角度進行分析,一是所有生物都具有的,二是生物有而非生物沒有的特徵,最後總結歸納。

2、生物的基本特徵

a)生物體具有共同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

蛋白質和核酸、細胞

b)生物體都有新陳代謝作用。

c)應激性。

d)生長、發育和生殖現象。

e)遺傳和變異的特性。

f)生物體都能適應一定的環境,也能影響環境。

問題6:這七項特徵中,最基本特徵是什麼?判斷的依據是什麼?

説明:引導學生深入分析生物的各個特徵,認識到新陳代謝和生殖是生物的最基本特徵,其他特徵都是在這兩個特徵的基礎上衍生出來的。

a)新陳代謝。

b)生殖。

五、生物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

問題7:生物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是什麼?

案例5:教師挑選幾片同一植物上的羽狀複葉,在一個枝條的幾個羽狀複葉中,如果是奇數羽狀複葉,可以看到個別偶數羽狀複葉的存在(如果是偶數羽狀複葉,也可以看到個別奇數羽狀複葉的存在),請同學觀察後提出問題,並針對自己的問題提出可能的解釋,並引導學生設計方案取證來驗證自己的解釋,最後看能否對自己的問題得出結論。

説明:引導學生提出問題,並按照科學研究的一般程序,引導提出假設--設計方案驗證假設--得出實驗結論等程序,並不一定實際進行實驗的驗證,但可以經歷這個過程,體驗這個過程。

總結歸納:

1.提出問題--前提

(1)觀察提問

(2)文獻提問:未完、未深入

2.提出假設(即預測原因)

提出可能的解釋(猜想)

3.實驗驗證

設計實驗,對假設進行驗證

4.得出結論

否定或肯定假設

説明:不僅是研究方法,也是學習方法,還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六、生物科學的發展和現代生物科學的新進展

問題8:閲讀教材,總結歸納生物科學的發展階段,瞭解現代生物科學的新進展,並結合自己知道的實例,體會生物科學的進展。

總結歸納:

1.生物科學的發展階段

(1)描述生物學階段

(2)實驗生物學階段

(3)分子生物學階段

2.生物科學的新進展

(1)生物工程方面

(2)生態學方面

板書提綱

緒 論

一、生物與生物科學

1、生物:有生命的物質(體)。

2、生物科學:研究生物體的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

(1)生命的特徵(舉例説明)

問題:

個體發育過程,需要描述。

發育過程中,物質材料與能量來源。

發育的調控──生命密碼的破譯(人類基因組計劃)

(2)生物與環境的關係

歷史的角度:進化

現實的角度:生態學

二、生物科學將成為二十一世紀領先發展的科學

1、生命科學研究的首要目的是保證生命的質量。

2、生物技術的影響

三、生物科學普及教育的目標

1、

提高對生命自身的認識,從而更有效地對待生命。

2、提高對生命與環境關係的認識,從而更有效地對待社會生活方式的選擇。

3、綜合能力的提高

四、生物界與生物的基本特徵

1、生物界:植物界

動物界

菌物界

原核生物界

病毒界

2、生物的基本特徵

1)生物體具有共同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

2)生物體都有新陳代謝作用。

3)應激性。

4)生長、發育和生殖現象。

5)遺傳和變異的特性。

6)生物體都能適應一定的環境,也能影響環境。

最基本特徵:生殖和新陳代謝。

五、生物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

1、提出問題--前提

(1)觀察提問

(2)文獻提問

2、提出假設(即預測原因)

3、實驗驗證

設計實驗,對假設進行驗證

4、得出結論

六、生物科學的發展階段和生物科學的新進展

探究活動

調查媒體對生物科學技術發展的報道

探究目的:通過對近期報刊雜誌等媒體的調查,瞭解生物科學技術發展的近況及其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初步學會收集和處理信息的方法。

探究原理:生物科學技術的發展可以通過不同的渠道得以顯現,其中報刊雜誌等媒體對生物科學技術發展的報道在一個側面反應了生物科學技術發展的狀況及其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媒體對生物科學技術報道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生物科學技術發展在整個科學技術發展中的地位。

問題:請你選擇一到兩種報紙(或雜誌、互聯網、電視節目等),對其中的科學技術的報道進行分類統計,統計出生物科學技術方面的報道佔總的報道的比例,寫出調查報告,並對調查結果進行簡單分析。如果可能,與同學一起交流你們的調查報告。

方案設計示例:

材料用具:近一個月的《參考消息》或近一年的《科技導報》、筆、筆記本

方法步驟:

(1)設計科學技術報道的分類方法和統計方法,並設計相應的記錄表格。分類方法如:信息科學技術、生物科學技術、物理科學技術、化學科學技術、其他類;統計方法如:篇幅數對比、版面量對比、字數對比等。

(2)翻閲《參考消息》或《科技導報》,查找並確定科技類的文章或報道及其分類,並進行數量統計,填入首先設計好的表格中。

(3)對統計結果進行進一步的處理和分析,看能否得出什麼結論。形成自己的調查報告,並與同學進行交流。

分析討論:

(1)你對科技文章的分類方法是否合理、全面?對科技文章的統計方法是否科學?

(2)從調查結果看,你認為新世紀最有發展的學科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