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熱門】健康教育教案三篇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3.13W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健康教育教案3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熱門】健康教育教案三篇

健康教育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掌握常用抗生素的作用機理和應用及性狀。

2、掌握常用抗生素藥物的相互作用和不良反應及配伍禁忌。

3、掌握抗微生物藥的合理使用

4、瞭解常用抗生素藥物的用法、規格、製劑和用量。

5、理解抗生素的化學結構及分類

6、熟悉抗生素的種類、分類和作用機制。

教學重點:

1、常用抗生素的作用機理和應用及性狀

2、常用抗生素藥物的相互作用。抗生素的種類、分類和作用機制。

3.常用抗微生物藥的使用和應用。

 教學難點:

1、常用抗生素的作用機理

2、藥物的相互作用

教學課時16課時

 教學過程:

一、抗微生物藥物

包括化學治療藥(凡能有選擇性的作用於體內、外的病原微生物,發揮抑制和殺滅病原體而對機體毒性較小的藥物。如抗生素、磺胺類藥物)和消毒防腐藥。

抗生素曾名抗菌素,是由某些微生物(主要是細菌、真菌、病毒、放線菌、支原體、衣原體、立克次氏體、螺旋體。)在生命繁殖過程產生的,能以低微濃度選擇性地抑殺其他微生物的代謝產物。目前主要採用生物發酵的方法進行生產,有的可以化學合成,或將提取的抗生素經分子結構改造後製成各種半合成抗生素。

二、理想的抗病原微生物藥物應具備的條件:

1、選擇性高

2、不易產生抗藥性

3、毒付作用小

4、優良的藥動學特性

5、性狀穩定

6、使用方便,價格低廉

三、根據抗生素的化學結構,可將其分類為:

1、β-內酰胺類,如青黴素類、頭孢類等;

2、氨基糖苷類,如鏈黴素、卡那黴素類、慶大黴素等;

3、四環素類,如土黴素、四環素、多西環素等;

4、氯黴素類,如甲碸黴素、氟苯尼考等;

4、大環內酯類,如紅黴素、泰樂菌素、替米考星等。

四、抗生素的作用機理:

1、影響細菌細胞壁的合成細菌細胞壁有維持細菌的形狀、保護細菌不受周圍環境滲透壓的影響和機械損傷的作用。青黴素類可以阻礙它的合成,影響細菌的生長。

2、改變細胞的通透性細胞膜是滲透壓的屏障受到損傷後使細菌的主要成分流出,改變其通透性,使細胞死亡。

3、影響細菌細胞的蛋白質合成如氯lv黴素、鏈黴素、慶大黴素、卡那黴素、等

4、改變細菌的核酸代謝

病菌抗藥性產生的機制

一、抗藥性

1、天然抗藥性

2、獲得性抗藥性

抗藥性可以通過染色體或質體而傳給子代。

二、抗藥性產生的機制

(一)病菌產生滅活酶

1、水解酶

β—內酰胺酶、頭孢菌素酶、青黴素酶、廣譜酶、超廣譜酶

2、鈍化酶

滅活氨基甙類

(二)病菌改變膜的通透性以增強膜屏障作用

病菌細胞膜中的微孔蛋白髮生改變,使四環素、氨基甙類不易透過細胞膜。

(三)菌體內與藥物結合的靶位的改變以降低病菌與抗菌藥物的結合力

敏感菌PBPs(青黴素結合蛋白)種類增多,使敏感菌與青黴素類藥物結合能力下降。

敏感菌核蛋白體30S上面的鏈黴素受體P10的蛋白質發生改變,使敏感菌與鏈黴素結合力下降。

(四)病菌形成代謝拮抗劑與藥物爭奪靶酶。

金葡菌形成較多的對氨基苯甲酸,與磺胺類競爭二氫葉酸合成酶,使磺胺藥作用下降。

五、常用的抗生素

1、作用於革蘭氏陽性菌感染的抗生素

㈠青黴素類

青黴素類分為天然青黴素和半合成青黴素。天然青黴素是從青黴菌的培養液中提取製得,主要有青黴素F、G、X、K和雙氫F五種。尤其是青黴素G,性質,較穩定,作用最強,產量較高,故在臨牀上使用最廣。由於天然青黴素不耐酸、不耐青黴素酶、抗菌譜窄、容易引起過敏反應。因此,20世紀60年代以來出現了大量半合成青黴素,如氨卞西林、阿莫西林、海他西林等。這些半合成的青黴素有耐酸、耐酶的特點,並且可延長青黴素在動物體內有效的血藥濃度維持時間,克服了天然青黴素的缺點。青黴素屬殺菌性抗生素,其殺菌機制是抑制細菌細胞壁的.合成,對繁殖期的細菌有強大的殺菌作用,故稱繁殖期殺菌劑。本品主要對革蘭氏陽性菌有效,因為革蘭氏陽性菌細胞壁中的60%以上的成分是粘肽。

青黴素納(青黴素G鈉)

由青黴菌等的培養基中分離而得。是青黴素G(一種不穩定的有機酸)與金屬鈉離子結合而成的鹽。

【性狀】

白色結晶性粉末,極易溶與水,有吸濕性,性質較穩定,耐熱性也強。但配成水溶液後即不穩定,耐熱性也降低,在室温下抗菌活性易於消失。因此,其水溶液應現用現配。

【作用與應用】

抗菌譜較窄,主要對革蘭氏陽性菌有作用,對部分革蘭氏陰

性菌、各種螺旋體和放線菌也有強大的殺菌作用。主要用於敏感細菌所致的各種疾患,如炭疽、氣腫疽、惡性水腫、放線菌病、壞死桿菌病、牛腎盂腎炎、鈎端螺旋體病及乳腺炎、子宮炎、肺炎、敗血症等。青黴素對細菌產生的毒素無效,故治療破傷風時宜與破傷風抗毒素合用。

【藥物相互作用】

(1)阿司匹林、磺胺藥對青黴素的排泄有阻滯作用,合用可升高青素類的血藥濃度,也可能增加毒性。

(2)氯黴素、紅黴素、四環素類等抑菌劑對青黴素的殺菌活性有干擾作用,不宜合用。

(3)重金屬離子(尤其是銅、鋅、汞)、醇類、酸、碘、氧化劑、還原劑、及呈酸性的葡萄糖注射液或四環素注射液都可破壞青黴素的活性,屬禁忌配伍。

(4)胺類與青黴素G可形成不溶性鹽,使吸收發生變化。這種相互作用可利用以延緩青黴素的吸收,如普魯卡因青黴素。

(5)青黴素G鈉溶液與某些藥物溶液(兩性黴素、頭孢噻吩、鹽酸氯丙嗪、鹽酸林可黴素、酒石酸去甲腎上腺素、鹽酸土黴素、鹽酸四環素、B族維生素及維生素C不宜混合,因可產生混濁、絮狀物或沉澱。

【不良反應】

青黴素安全範圍廣,主要的不良反應是引起過敏反應,局部表現為注射部位水腫、疼痛,全身表現為蕁麻疹、皮疹、虛脱。也可誘導胃腸道的兩重感染。

【最高殘留限量】殘留標準物:卞青黴素

肌肉、脂肪、肝、腎50μg/kg奶4μg/kg

【用法與用量】

肌內注射一次量每1kg體重1萬~2萬單位用2~3日臨用前加滅菌注射用水適量使溶解

【製劑與規格】

注射用青黴素鈉(1)0.24g(40萬單位)(2)0.48g(80萬單位)

(3)0.6g(100萬單位)(4)0.96g(160萬單位)

注射用青黴素鉀(1)0.25g(40萬單位)(4)1.0g(160萬單位)

(5)2.5g(400萬單位)

健康教育教案 篇2

大班健康教案

活動名稱:《我不亂吃藥》

活動目標:1、瞭解隨便吃藥的危險性,懂得生病時要根據

醫生的診斷服藥。

2、樂意與同伴一起製作小藥箱

活動重點: 懂得生病時要根據醫生的診斷服藥。

活動難點:瞭解隨便吃藥的危險性。

活動準備:1、收集社會上因吃錯藥而導致不良後果的實例。

2、製作藥盒的紙、剪刀、固體膠。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師:小朋友,如果你生病了,該怎麼辦?(看醫生,吃藥,打針)

二、教師實例分析,進行提問。

1、師:有一個叫牛牛的小朋友,他一個人在家,突然覺得

肚子很不舒服,他打開家裏的小藥箱,裏面有很多藥,但是他不知道該吃那種藥,牛牛翻了一下藥箱,看到了一種媽媽曾經給他吃過的藥,牛牛想:上次感冒的時候媽媽給我吃了這種藥,病很快就好了,現在,我把這種藥吃下去,肚子就會舒服的,於是,牛牛拿起了藥就想吃。

提問:牛牛能吃這種藥嗎?為什麼? 師:對了,這個藥牛牛是不能吃的,因為牛牛是肚子痛而不是感冒,吃錯了藥反而會導致病更加嚴重的。

2、教師講述因吃錯藥而導致不良後果的實例。 師:現在,老師就給我們小朋友講講因為吃錯藥而差點導致失去生命的事件。

第一個例子:一位老人在家看護4歲的孫子,孫子捂着肚子,大聲喊痛,老人便拿出兩片安乃近給孫子服下,孫子仍啼哭不止,老人以為藥力不夠,又給孫子服下3片,不一會兒,小孫子臉色蒼白,失去知覺。老人急忙把孫子送往診所,經過4個多小時的搶救,男孩才脱離了危險,據醫生説,安乃近這種止痛藥,副作用大,服用過量會危及生命。 第二個例子:據報紙報道,家住天津南開區的一位年輕媽媽發現兩歲的兒子腹瀉不止,就找出痢特靈,給兒子服下4片,不到半小時,兒子捂着腹部啼哭不止,並且直喊疼。媽媽急忙把兒子送往醫院搶救,醫生問明發病原因後,馬上確診為藥物中毒,立即採取了催吐,輸氧,輸液等一系列急救措施。經過三個多小時的搶救,才挽回了孩子的生命。據醫生介紹,痢特靈作為一種治療菌痢的藥物,因具有較大的毒性,臨牀中嚴禁兒童服用。

三、説説怎樣吃藥才安全。

師:聽了這兩件事情,你覺得怎麼樣吃藥才是安全的?(看説明書,按照醫生説的吃)如果你生病了,爸爸媽媽又不在家,你應該怎樣吃藥(怎樣做)?那老師告訴你們,有些藥盒裏面裝的不是這種盒子上寫的藥,裝的可能是另外一種藥,所以,我們小朋友吃藥前都要看清楚。

四、活動延伸。

製作小藥盒:每位幼兒製作一個簡單的小藥盒,貼上標記,讓幼兒可以把自己的藥放在這個藥盒中,以確保吃藥的安全。

活動反思: 一開始先讓幼兒聽了兩例發生在人們生活周圍的實例來提醒幼兒,首先讓幼兒意識到吃錯藥的危險性。然後發生這類事情的處理方法及如何有效避免。

大班幼兒基本上了解生病要吃藥的常識。本節課的關鍵就是指導幼兒如何正確的吃藥,因為幼兒還不能看懂説明書之類的,所以教導他們一定要在醫生或者大人的監督下才能用藥。

健康教育教案 篇3

教學目的:

1、幫助學生進一步瞭解吃的科學。

2、明確不能常吃燻烤,油炸和醃製食品

3、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一、 導入新課

你們知道為什麼人類從一生下來就要吃東西嗎? 最初人類吃東西是為了什麼?思考問題:我們小學生為什麼也要關心吃的科學呢?

二、 學習新課

近年來隨着我國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提高,人們的營養狀況有了顯著改善,兒童的生長髮育有了明顯的變化,但是營養不足和營養過剩的問題還是普遍存在,怎樣才能全面攝取營養呢?反思自己每天的飲食結構,都喜歡吃些什麼食物?調查:煎、炸、薰、烤的食品衞生狀況及對人的身體健康有哪些不利影響?

燻烤食品的衞生:油炸食品的衞生:醃製食品的衞生

師:怎樣防止燻烤,油炸和醃製食品的危害呢?

學生討論:教師歸納結論

三、結束語。

自己平時對這些吃的問題都注意了嗎?哪些地方還不夠好?今後打算怎樣改進?

1、 學生認識到吃也是一門科學。

2、學生知道怎樣才能全面攝取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