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我們的花園大班主題教案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1.3W

活動背景

我們的花園大班主題教案

我們這個城市中綠地越來越多,孩子在綠地中玩耍,與自然親近,很愉快。但是,由於我們幼兒園離綠地較遠,出行不太方便,所以,孩子就產生了“我們這裏(周圍)為什麼不造一個花園呢?"“我們也應該造個花園"的想法,就這樣,孩子的想象活動開始了。

在活動中,孩子交流着各自的信息,分享着同伴的經驗,是一次相互學習的典型範例。

另外,這樣的活動還具有綜合的特質,所以,我們應該把握時機,適時地整合孩子的生活經驗,使活動既具有生活的流暢,又具有教育的完整。

內容與要求

瞭解一些植物的特徵,感受我們與周圍植物的關係。

活動準備

有關植物的圖書和故事、謎語、兒歌書等置於書架上。市區綠地的錄像存在電視裏。有關花園和花卉的照片和圖片存在電腦裏。

過程與指導

一、活動導入

老師:大家已經參觀了一些花園和公園。我們也正準備在教室裏一個花園。我們在想,這個花園如果能使許多各種各樣的人喜歡來玩,最好是一年四季都可以來玩的,那該有多好啊。

昨天已經有的小朋友開始考慮在花園裏種什麼植物,才能讓更多的人來。今天我們來安排安排,這些植物怎麼種才合適,設計設計這個花園怎樣才能更美麗。教室裏的書架、電腦、電視機、白板上都有你們需要的東西,你們可以自己去找一找。需要我幫助,就對我説。

——老師的目的是引起孩子對上次活動回想,使活動有承上啟下的聯繫。介紹活動現有的環境,並含蓄地交代今天的活動內容。

二、合作設計

幼兒合作設計花園。

老師指導:(1)引導合理地種植植物——在説明自己的理由時,一定有對植物的瞭解和理解。(2)觀察合作探索學習的水平,並引導體會合作的好處。(3)支持孩子的學習探索行為(給予物質材料和肯定鼓勵等支持)。

三、活動記錄

小仁對我説:“我要尺。"拿了後,説:“我去操場了。"一會兒,把尺還給老師,提着一根繩子,圍成一個圈:“我們花園裏的香樟樹是這麼粗的。"我欣喜:“好,記在你們的設計後面。"

羅羅對我説:“這把尺我要。"走出教室,一會兒,跑來告訴我:“我們的香樟樹高有6尺。”我問“你量出來的?"“是的。"“我不相信。"樹那麼高啊。“你來看。”我隨她來到大樹旁。她指着樹的一半高度(估計的):“這是樹的一半,我這樣量,量到這裏是3尺,所以這棵樹就是3加3,是6尺高。”這是孩子自己的測量方法和規則。

許多孩子分別在電視機、電腦、書架和剪貼板上尋找自己想要的東西。 ——好幾組孩子的合作水平不夠高效,這時我的關注點應該在引導如何快樂快速地完成任務,如可提議:“你們在忙,他幹什麼?"或“他在忙,你們幹嘛呢?”或“怎麼才能更快一些呢?你們有這麼多人。”也可表揚一些合作得高效的,如“呀,你們做得又快又好看,怎麼會的`?"(不一定要有説明和回答)

四、交流欣賞

交流自己的設計。

老師把握:

(1)各種植物特徵的交流。

(2)植物對人們的用處。

(3)鼓勵不同的表達表現的行為。

看見幾個孩子欲罷不能的樣子,我説:“我們一起來説説。還沒有完成的,你可以繼續做你的事,也可以先來聽聽別人的花園設計和安排”

——適度地考慮個別孩子積極學習的願望和狀態,是尊重孩子的表現。但是,如果有較多的孩子是這樣的話,這就表明在預設時,我對孩子的原有經驗和活動能力把握得不夠準確,就必須調整教學計劃了。

小組1説:“我們在花園的前面安排6盆豆苗,中間4盆小的,旁邊2盆大的。”老師:“為什麼要種豆苗呢?"他們説:“許多老人要買菜,去菜場很煩,還要付錢。就讓老人來我們的花園裏採豆苗。我們還種了許多向日葵,因為等瓜子熟了,孩子到樹下來,把瓜子扔進嘴裏,多有勁啊!"大家都笑起來了。

——老師適時作一些小結,如:“哦,種些蔬菜是為了讓更多的老人來,那樣老人就更方便……”等等。

小組2説:“我們的花園裏種了大王花。這是很少見的花,讓大家看看。”另一個:“但是,它們會發臭,我們就在後面種一排香樟樹,把臭氣趕走;我們又在前面種了一排豬籠草,因為臭氣會生蟲,豬籠草是捉蟲的。我們還要種麪包樹,讓人們餓了可以吃,又種了椰子樹,吃麪包很乾的,就喝椰子水。"

——老師適時小結,如:“他們的花園有好看的,又有吃的喝的,有誰願意去他們的花園呢?”吸引孩子欣賞別人的作品。

小組3説:“我們在這裏種了桂花和迎春花,它們的顏色都是黃色的,(一個孩子:我反對,桂花是白的)不,有點黃的。我們這樣是因為迎春花是春天開花的,秋天它謝了,桂花就開了(同組的孩子補充:是啊,桂花還可以釀酒,做糖吃)。"我説:‘‘這樣人們在春天可以看到黃色的迎春花,秋天可以看到黃色的桂花。”孩子:“我們還在花園裏種了吊燈樹,它的果子像燈籠一樣吊着,很好看的。”

——老師引發孩子對新的植物的認識興趣,如:“有誰認識吊燈樹,你們的吊燈樹在哪本書上的第幾頁,把它記下來,介紹給大家,讓大家也可以去看看書。”

小組4説:“我們在花園裏種了蝴蝶花、一串紅和仙人掌……"任任説:“我反對,因為仙人掌只能一個月澆一次水,而一串紅要天天澆水,天天澆水仙人掌的根會爛掉的。”嘉文:“有一種仙人掌叫龍鼓是種在泥裏的,可以天天澆水的,我家有的。”我問:“那你們的是什麼?”小組4説:“那就龍鼓吧,這樣就合適了。我們還種了王蓮,它的葉子很大,給小朋友當小船,旁邊種楊柳樹。”我試探他們對楊柳樹的瞭解程度:“為什麼喜歡楊柳樹?”他們説:“楊柳樹彎彎的樹枝很好看的。我們還種了一串紅,那個黃的是一串黃。"我引發回憶:“一串黃在哪裏看見的?"“在森林公園的暖房。這裏一排是一棵樟樹、一棵黃楊樹……"我追問:“為什麼這麼種?”孩子看着我比劃的手勢,醒悟地説:“這樣一高一矮,像是綠色的波浪。"羅羅説:“我們的樟樹有這麼粗,有6尺那麼高。"

——這裏我的推動和引導使全體孩子都比較投入,既從點上完成着預設的目標,也引發了孩子新的學習內容,如自然測量等。

五、展示延續

將設計的花園圖紙展示在牆上,並鼓勵孩子在個別活動時用各種材料在教室裏造自己的花園模型。

六、活動相關鏈接

1、孩子在城市的花園裏玩耍過,並與植物之間有過感興趣的事。

2、孩子有自己查閲現有資料的經驗。

3、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有點滴的有關植物的經驗積累。

4、這可以是一個有關植物的主題活動的開始。

——這次活動給我的警示是:

1.預設的集體活動應該有一個明確的目標。集體活動有着與其他學習形式有別的功能,目標的指向性強,是它的特點。所以,在活動設計以前,一定要想好“我想幹什麼?要解決什麼問題?”

2.在活動的過程中,我的指導策略在追隨孩子的同時,應該有屬於一個教師的理性的推動。如梳理、提升孩子的已有經驗,構建孩子的新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