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短文兩篇》 教案教學設計(人教版七年級上冊)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1.29W

行道樹(張曉風)、第一次真好(周素珊)

教學目標

1、理解行道樹無私奉獻者的形象。

2、感悟並珍視人生“第一次”的經驗。

3、揣摩形象化的語言。

4、瞭解以小見大和夾敍夾議的寫法。

教學重點

1、理解兩篇短文的深刻內涵。

2、理解形象而又含蓄的語言。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教學《行道樹》

一、導入

同學們,漢語是世界上最優美的語言,它最豐富、最準確、最鮮明、最生動。在漢語的寶典裏,有許多“言在此而意彼”的妙詞佳句,譬如,“牛,吃的是青草,擠出來的是牛奶”“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等。這些話表面好像在寫動植物,其實是有其象徵意義的。毛澤東有一首詞寫道:“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你們知道這首詞寫的是什麼嗎?你們知道它的深刻含義嗎?今天,我們來學習張曉風的短文《行道樹》,看看馬路兩旁的行道樹有什麼象徵意義。

二、朗讀課文

教師指導學生掌握朗讀的發音、停頓、重音、語調、速度和情感等方面的問題。

識記字詞(包括《第一次真好》)

墮落(duò)    點綴(zhuì)    苦熬(áo)   貪婪(lán)      姊妹(zǐ)

冉冉(rǎn)    牙齦(yín)     雛形(chú)  豐碩(shuò)     稀疏(shū)

累累(lěi)    沉甸甸(diàn)     玲瓏剔透(tī)

墮落:淪落;流落

點綴:加以襯托或裝飾,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貪婪:渴求而不知滿足.

雛形:未定型前最初的形式.雛,幼小.

玲瓏剔透:形容器物精緻,孔穴明晰,結構奇巧.

不可磨滅(痕跡、印象、功績、事實、道理等)經過長時間都不會消失。

三、整體感知

1、自讀,發現問題

讓同學們獨立閲讀,調動自己的學習經驗,歸納學習本課應重點掌握的知識點,提出疑難問題,做好記錄。

2、討論,篩選、整理

四人小組討論,交流發現的問題。比較淺顯的,組內討論解決;集中疑難問題,準備課堂發言。

3、課堂討論,確定思考題

小組代表發言,提出問題。教師進行組織、引導和調控,將思考題逐漸集中到以下幾個方面:

(1)行道樹的形象體現了什麼精神? 

(2)找出本文最富哲理性的句子,並理解:神聖的事業是什麼事業?為什麼説神聖的事業總是痛苦的?行道樹的“深沉”主要表現在什麼方面? 

提示:神聖的事業必須以自我犧牲為代價。從個人利益角度講,這便是“痛苦”。痛苦的磨練使奉獻者具備了以苦為樂的品質,這便是“深沉”。

(3)怎樣理解“我們是一列憂愁而又快樂的樹”? 

四、研討與賞析 

鼓勵學生多角度提出疑難問題和值得深究的問題,進行討論。提出的問題儘量深刻一些。教師引導學生結合作者的寫作目的,體會這篇課文的現實意義,進行人文教育。

1、作者從哪些方面刻畫了行道樹的形象? 

提示:自我犧牲、奉獻人類、心繫社會…… 

2、怎樣理解“站在這雙線道的馬路邊,這無疑是一種墮落”? 

3、“我們的存在只是一種悲涼的點綴。”表現了行道樹怎樣的思想感情?同時揭示了怎樣的社會現狀? 

提示:保護環境還沒有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

4、為突出行道樹的形象,作者都採用了什麼表現手法? 

提示:採用了對比手法:a.與同類的優越處境對比;b.與人類的無知行為對比。

5、你認為哪些語言描寫最生動,最能突出行道樹的形象?試分析説明? 

讓學生體會形象化的語言。學生的解答可能是多樣的,教師幫助學生突出重點,明確中心。

五、拓展與延伸 

鼓勵學生結合現實和自己的經歷,談學習感受。

1、現實生活中有像行道樹一樣具有奉獻精神的人嗎?怎樣看待他們的價值? 

2、本文的現實意義是什麼? 

3、本文的中心是通過行道樹的自白表現出來的。但有人説像在發牢騷,你怎麼看? 

提示:決非發牢騷,而是強烈的呼喚。呼喚更多的奉獻者為社會造福,為人類造福呼喚人們尊重奉獻者的辛勞,保護自己的生存環境。

4、學習了這篇課文,你受到哪些啟發? 

六、教師小結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了很好的討論和研究,對無私奉獻者的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我們都是社會的一員,應該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從任何意義上講,我們都應關注社會,關注人生,關注自然。讓我們像行道樹一樣,儘自己的微薄之力,點綴美好的社會,也使自己的人生在無私的奉獻中大放光彩。

七、作業 

1、完成“研討與練習”相關作業

2、預習《第一次真好》。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教學《第一次真好》

一、導入

“第一次”是多麼令人難忘的經歷啊!你知道第一次吃西紅柿的那個人嗎?你知道“第一個吃螃蟹”的重大意義嗎?第一次遠行、第一次脱險、第一次施捨、第一次求助……自從我們有意識以來,數不清的第一次,無一例外地給我們帶來莫大的新奇和刺激。但又有誰真正懂得“第一次”的奧妙呢?周素姍的《第一次真好》可以給我們一個很好的啟示。

二、整體感知

1、集體朗讀,感悟課文內容。要求學生注意朗讀時的情感和速度。

2、默讀課文,獨立思考。出示思考題,課堂集中討論、解答,引導學生學生探究性閲讀,整體把握,採用互動方式,合作交流,使問題逐漸明朗,最終明確:

A、“第一次真好”,好在哪裏?

明確:“第一次真好”指感覺真好:新鮮而刺激,使人回味無窮。

B、課文的中心意思是什麼? 

明確:“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C、作者為什麼選取這兩個“第一次”詳寫? 

明確:作者從不同角度寫了兩件事:前者寫的是植物;後者寫的是動物。前者寫的是靜態;後者寫的是動態。前者的感覺沒有變化:只是喜悦和新奇;後者的感覺隨着事物的變化而變化:先是驚喜,再是噁心,而後喜愛。這樣寫使人感到厚重,既表現作者的個性體驗,也能與讀者產生共鳴,有典型意義。

D、課文在安排材料上有什麼特點?好處是什麼? 

明確:詳略得當:詳寫的是看柚子樹和看孵小鳥兩件事。略寫的有六件事,均一筆帶過。詳寫是為了更好地突出中心;略寫部分是對詳寫部分的補充,旨在以小見大地表現“第一次真好”的普遍意義,同時,使文章內容更加充實。

E、有的“第一次”是有益的,有的是無益的。本文所説的“第一次”屬於哪一種?為什麼?

明確:本文寫的是有益的“第一次”。因為所舉的每一個事例,都有益於人生的健康發展,而且“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以上問題學生談不透,教師要予以引導、點撥。)

三、研讀與賞析

在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教師結合“研討與練習”,引導學生重點研讀與賞析作品的語言,以求達到對課文內容更深刻的理解。可讓學生提出最感興趣或有疑難的問題,供全體同學討論。

出示思考題:

1、為什麼説是“一幅秋日的風情畫”,而不説是“風景畫”、“風光畫”? 

2、“雛形”與“具體而微”有什麼區別? 

3、“我喜愛他們又甚於那些老鳥”一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提示:表現作者對生命的珍惜和對生命力的讚歎。

4、找出課文中帶有議論性的句子,試分析它的作用。

四、體驗與反思

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經驗,解釋課文有關內容,並從多角度提出問題,深化理解。

1、為什麼第一次的經驗不一定都愉快?感覺不愉快的第一次就不能嘗試嗎? 

提示:感覺不愉快的第一次可能是更有益的,也應當積極嘗試。如捨己為人等。

2、為什麼説“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3、回憶你難忘的第一次經歷,談談它對你後來的發展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4、什麼樣的第一次不能嘗試?為什麼? 

五、小結

同學們,現在我要告訴你們,據説西紅柿最早只是一種觀賞植物,沒人知道它可以吃,且營養豐富。我們應當感謝那個第一次吃西紅柿的人,他當時的勇氣決不亞於視死如歸。我猜想,他嘗試以後的感覺一定是新鮮而刺激的,是令人回味的。而他的那個第一次,竟使西紅柿成了我們餐桌上的佳品。

同學們,我們要多多地嘗試有益的第一次,讓萬紫千紅的第一次,織成我們五彩斑斕的人生,給社會帶來進步。

六、作業

1、完成“狀元成才路”。

2、寫一篇題為《第一次,我忘不了你》的作文,談談自己的感受。

教學反思:

本課內容貼近學生生活,便於學生理解,有助於調動學生們的情感儲備。在教學中,我注重學生們自主、合作和探究,學生們通過聽、説、講、練幾環節,培養學生們的口語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劉前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