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小蝌蚪的媽媽》教案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1.94W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小蝌蚪的媽媽》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小蝌蚪的媽媽》教案

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小蝌蚪的媽媽》教案1

學習目標:

1.能借助拼音讀準生字字音,並結合課文認識漢字12個。認識部首“目”字旁。描摹和臨寫4個左右結構的字“眼”、“睛”、“肚”、“膽”。

2.能正確朗讀課文;能以小組合作形式,分角色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後兩節。能根據課文説説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或者看圖,照例句的樣子説一句完整的話。

3.通過課文學習知道青蛙的生長過程,增長知識。

重點和難點:

1.能借助拼音讀準生字字音,並結合課文認識漢字12個。認識部首“目”字旁。

2.3.能根據課文説説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或者看圖,照例句的樣子説一句完整的話。

教學過程:

一、猜謎語,揭課題

1.猜謎語:“大腦袋,黑身子,甩着長尾巴,住在池塘裏。”這是什麼?

2.板書:小蝌蚪完成板書:找媽媽(學生齊讀課題)

3.質疑。説説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

二、感知課文,學習生字

1.聽課文錄音。根據提示記住課文內容。交流並板書:小蝌蚪長着(),(),甩着()。

2.自學生字。

(1)師提學要求:自由輕聲讀課文,邊讀邊圈出生字,藉助拼音讀準宇音

(2)再讀課文,標上小節號。

(3)小組合作讀課後的生字、詞語。交流自己的識字好辦法。

3.遊戲鞏固生字詞語。

(1)開火車認讀生字。

(2)叫號遊戲認讀詞語。

三、再讀課文,指句

1.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按標點停頓。想想,小蝌蚪找了幾次媽媽?分別遇見了誰?(交流板書)

2.分節學習課文。

(1)交流並出示第二小節。

(2)交流並出示第三小節。

(3)最後小蝌蚪找到媽媽了嗎?學習最後一節課文。指出青蛙媽媽高興的語氣。

3.再讀課文,指導根據課文內容,説説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根據回答出示生長過程圖)。

4.分角色朗讀全文。

5.指導背誦最後兩節。

四、複習生字,積累詞語

1.猜字謎。

2.給部首媽媽找孩子。

3.認識部首目字旁和月字旁。

學生交流:“目”字旁的字一般與眼睛有關。“月”字旁的字一散與身體有關:

4.給詞語找朋友。

5.指導書寫。眼、睛、肚、膽

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小蝌蚪的媽媽》教案2

活動目標

1.練習原地轉圈和聽信號向指定方向跑。

2.用眼睛尋找目標後能快速行動。

3.遵守遊戲規則,奔跑時能夠避免碰撞。

4.幼兒能自主結隊進行遊戲,學會與他人協作,提高團結協作能力。

5.讓幼兒初步具有不怕困難的意志品質,體驗健康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青蛙、鴨子、白鵝頭飾各一個。

2.幼兒聽過《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學會表演“小蝌蚪”。

活動過程

1.準備活動,引起興趣。

幼兒跟着教師學小蝌蚪做操:“小朋友,我們一起來做操吧!點點頭呀點點頭,伸伸臂呀伸伸臂,蹲一蹲呀蹲一蹲,彎彎腰呀彎彎腰,踢踢腿呀踢踢腿,跳一跳呀跳一跳,抱一抱呀抱一抱。”

2.玩遊戲——小蝌蚪找媽媽。

(1)教師介紹遊戲規則。

“小蝌蚪”邊念兒歌邊自由地游來游去,當唸到“轉個圈想一想,媽媽媽媽在哪頭”時,就原地轉圈仔細想;當唸到“快去找媽媽”時,首先看清媽媽在哪裏,然後趕緊跑到媽媽身邊。

(2)教師與配班教師分別帶上青蛙、鴨子、白鵝不同的頭飾,組織幼兒遊戲。

(3)請一名幼兒扮演“青蛙”進行遊戲。

注意提醒幼兒在奔跑時注意避讓,防止碰撞。

3.放鬆活動——我是快樂的小青蛙。

教師帶領幼兒模仿小青蛙,放鬆並整理各種動作。

教學反思

從這個活動中,我認識到幼兒園課堂教學中,教師首先要以孩子為主體,同時要有駕馭課堂的能力,在引導孩子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地發現問題,不斷地變換教學手段和方法,從而讓每個幼兒都參與到活動中,準確地掌握知識。帶領幼兒遊戲時,要顧及到絕大多數的孩子,將個別示範與分組遊戲、集體遊戲相結合,可以根據幼兒的課堂情況不斷地變換遊戲形式,從而提高每個幼兒的學習積極性。

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小蝌蚪的媽媽》教案3

活動目標:

1、請幼兒把故事中的一個情節畫成一幅畫,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2、讓幼兒注意畫面安排,注意遠近、大小關係。

活動準備:

1、故事《小蝌蚪找媽媽》;(教師對故事內容要很熟悉,語言要生動、形象,特別是講到動物的形狀、色彩、動態時,更要仔細具體)

2、每個一盒蠟筆、油畫棒、彩色鉛筆和一張紙。

活動過程:

1、啟發談話:小朋友,今天我們要畫“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圖畫,怎樣畫呢?不是看着老師的畫再畫,而是聽了老師講的故事以後再畫。小朋友,你們會畫嗎?認真聽老師講故事的小朋友,就一定會畫。現在聽老師講“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

小池塘邊,長着許多水草,在草叢裏,青蛙媽媽生了許多小寶寶。小寶寶長大了,變成了大腦袋、尖尾巴的小蝌蚪。許多小蝌蚪你追我趕地遊呀遊呀。小蝌蚪要回家了,可是媽媽呢?媽媽不見了,快快找,小蝌蚪找媽媽,游到西,游到東,游到荷花旁邊,看見一條金魚,眼睛圓又大,忙叫:“媽媽!媽媽!”金魚説:“你們認錯了,我是金魚,白肚皮的才是你們的媽媽。”小蝌蚪問問這個,這個説“不是”,問問那個,那個也説“不是”。“呱呱呱”,青蛙媽媽游過來了,説:“孩子,好孩子!我是你們的媽媽呀。”小蝌蚪看看青蛙:大眼睛,白肚皮,四條腿,樣子怎麼跟我們一點兒也不像呢?青蛙媽媽説:“好孩子,你們還小呢,等你們長大了,就像媽媽了。”小蝌蚪終於找到媽媽了。

小朋友,故事講完了,請小朋友把故事裏的事畫給老師和其他小朋友看好嗎?不要忘記故事裏講到的地方,是哪裏?(在池塘裏)那裏有什麼呀?(有水草、荷葉、荷花,還有各種小魚……)更不要忘記小蝌蚪是去幹什麼呀?(找媽媽)……

2、幼兒作畫:教師巡迴指導,提醒幼兒安排好畫面,注意遠近、大小關係。

3、講評:結束後,將幼兒的圖畫張貼起來,讓幼兒觀看和相互學習。

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小蝌蚪的媽媽》教案4

活動目標:

1、欣賞童話故事,感受"媽媽們"的熱情和關懷。

2、瞭解小蝌蚪變成小青蛙的生長過程和各種動物的基本特徵。

3、學習根據自己對故事的理解表演故事的基本情節,提高語言的表現力。

活動準備:

學習包書;

各種"媽媽們"的頭飾、小青蛙的頭飾;教學掛圖。

活動過程:

1、教師邊出示畫面邊配樂朗讀全文,通過提問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2、指導幼兒複述人物對話,要啟發幼兒通過不同語調、速度、音色和節奏表表現媽媽們的不同形象。

3、組織幼兒分組討論(可邊拿手中的小圖畫書邊討論):

(1)故事中的小蝌蚪和媽媽們對話時使用了哪些禮貌用語?這有什麼好處?

(2)動物媽媽們的外形特徵各有哪些不同?

(3)小青蛙的生長變化的過程是怎麼樣的?(可讓幼兒邊找材料邊求得答案。)

(4)最後請各組派一人來分別回答這些問題。

4、引導幼兒自由組合成幾個表演組,自己創設場景表演故事情節,教師當"媽媽"的角色,參與表演,有目的地指導幼兒表演。

5、讓幼兒自己選擇故事某個情節的畫面作畫。展示幼兒的畫,讓幼兒畫好的作品與其他人分享。

教學反思

這是一節語言活動,講了一則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故事內容簡單,容易讓幼兒理解,易懂,採用的是鼓勵,引導學習方式。

在過程中大部分幼兒基本上理解了故事內容,並很積極的回答了老師提出的問題,大膽的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對故事的興趣也很高,在回答問題時老師不光讓舉手的幼兒回答,還向沒有舉手,表達能力不太好的幼兒提出了一些很簡單的問題,只要説對一半也進行了鼓勵。

如果讓我再一次上的話,我會加關於故事的動畫片,光盤上只講了故事 ,沒有畫面。

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小蝌蚪的媽媽》教案5

【備課構想】

本課選自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小蝌蚪的媽媽這是一篇童話,全文共六個自然段,六幅圖分別與第1~6幅圖對應(六幅圖用投影)。為了使學生對本節課的內容產生興趣,提高學生素質,我注意了下面幾點:

1、針對一年級學生心理特點,在語文課中培養他們動腦、動手的素質。在學完每幅圖之後,讓學生自己動手用粘貼紙粘貼出與這幅圖有關的小動物粘貼畫,這樣便於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2、在課堂教學中要面向全體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全面發展。

3、根據學生的個別差異對他們進行口語交際訓練,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發展他們的基本素質。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小蝌蚪的媽媽》。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瞭解青蛙在生長過程中形體上的變化。教育學生要保護青蛙。

2、在理解課文基礎上,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結合插圖和課文,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和動手能力,講講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容,瞭解蝌蚪到青蛙的生長過程。

2、哪幾個自然段講小蝌蚪在找媽媽。

【教具準備】

粘貼紙、幻燈片、頭飾。

【教學過程】

一、檢查複習

師:上節課我們初讀了小蝌蚪找媽媽這篇課文,學習了課文中的生字、生詞,請同學們想一想:這篇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學生回答)

二、用謎語導入新課,提示課題

1、師:圓圓的腦袋黑黝黝,長長的尾巴水中游,長大是莊稼的好朋友。(啟發法)

2、引出課題:小蝌蚪找媽媽。

⑴ 小蝌蚪是什麼樣的?青蛙是什麼樣的?

⑵ 蝌蚪是怎樣變成青蛙的?

⑶ 這篇課文共六個自然段,每個自然段各寫了什麼?

師:帶着這三個問題,我們來學習課文。

三、結合學習課文

1、找一名學生讀第一自然段。(出示:第一幅圖的投影)

⑴ 師:這羣小蝌蚪在班幹什麼?(在池塘裏快活地游來游去)(提問法)

⑵ 師:小蝌蚪的腦袋什麼樣?身子什麼樣?尾巴什麼樣?

(大腦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長長的尾巴)(提問法)

⑶ 師:通過回答以上問題,揭示了第一自然段內容。

⑷ 師:指導學生用粘貼紙粘貼出遊動的小蝌蚪的粘貼畫,並讓仔細觀察。

(指導觀察法)

2、操作投影出現第二幅圖。

⑴ 分角色朗讀課文,男生讀小蝌蚪,女生讀鯉魚媽媽,教師讀旁白。

⑵ 師:第二自然段小蝌蚪有什麼變化?他們遇到了誰?

(小蝌蚪長出了兩條後腿,他們遇到了鯉魚媽媽)(啟發法)

⑶ 師:小蝌蚪問了什麼?鯉魚媽媽説了什麼?(學生自己讀)

⑷ 通過第二自然段的學習引出板書:變→長出兩條後腳。

找→鯉魚

⑸ 師 :看投影,小蝌蚪見到鯉魚的時候心情怎樣?(學生髮揮回答)

⑹ 指導學生用粘貼紙長出後退的小蝌蚪和鯉魚的粘貼畫。

⑺ 師:小蝌蚪照着鯉魚媽媽的話,繼續找媽媽。(激趣法)

3、投影打出第三副圖。

⑴ 分角色朗讀第三自然段,找一名男生讀烏龜,找一名女生讀小蝌蚪,教師讀旁白。

⑵ 師:過了幾年,小蝌蚪又有了什麼變化?他們又看見了誰?

(小蝌蚪又長出了兩條前腿,他們看見了一隻烏龜)(啟發法)

⑶ 師:小蝌蚪叫了什麼?烏龜説了什麼?(學生自讀)

⑷ 通過第三自然段的學習,引出板書。(長出兩條前腿,烏龜)

⑸ 根據第三自然段的學習內容,粘貼出長着四條腿,小尾巴的小蝌蚪和烏龜粘貼畫。

⑹ 師:小蝌蚪錯把烏龜當成了媽媽,他們又照着烏龜的話去找媽媽(激趣法)

4、操作投影,出現第四副圖。

⑴ 教師範讀第四、五自然段。

⑵ 師:過了幾天,小蝌蚪變成了什麼樣?他們又遇到了誰?

(根據投影回答)(小蝌蚪尾巴變短了,他們遇到了一隻青蛙)(提問法)

⑶ 師:小蝌蚪叫了什麼?青蛙媽媽説了什麼?(學生自讀)

⑷ 通過讀第四、五自然段,從而引出板書。(尾巴變短了,青蛙)

⑸ 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媽媽,學生粘貼出青蛙的粘貼畫。

5、齊讀最後一自然段,要求邊讀邊思考。

⑴ 師:這一自然段主要寫了什麼?

(小蝌蚪的尾巴不見了,天天跟着媽媽去捉害蟲)

⑵ 通過讀最後一自然段引出板書。(尾巴不見了)

四、鞏固知識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小蝌蚪找媽媽這篇課文,知道了小蝌蚪長出兩條後退,再長出兩條前腿,最後尾巴不見了,變成了青蛙的過程。

1、找同學,根據自己的粘貼畫講一講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比一比看誰講的有趣(激趣法)

2、帶上頭飾,將這個童話演出來。(表演法)

五、總結全文

學生總結。(自由發揮)

師:我們學習了這篇課文,知道了小蝌蚪變成青蛙的全過程,還知道青蛙是莊稼的好朋友,我們要保護它。

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小蝌蚪的媽媽》教案6

【學習目標】

1、會認“灰、迎”等8個生字,會寫“河、姐”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瞭解青蛙一生的變化,培養學生對自然科學的興趣。

【課前準備】

1、生字卡,教學掛圖(或多媒體課件),相關教具和有關青蛙的知識。

2、小蝌蚪、青蛙、鯉魚、烏龜等頭飾。

【談話激趣引入】

1、我們每個人都有媽媽,可小蝌蚪的媽媽是誰呀?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出示課題:小蝌蚪找媽媽)

2、生齊讀課題。

3、整體感知課文。

4、播放多媒體課件,教師以解説的形式讀課文。

【學生自讀課文】

1、用自己喜歡的符號畫出不認識的字,向同學或老師請教。

2、學習小組內互相教讀,説説怎樣記字形。

【檢查學習生字的情況】

1、課件展示生字。指名讀,正音。

2、小老師教讀,齊讀,開火車讀生字。

3、指名介紹記字的方法。

4、組詞練習。

【檢查學生初讀課文的情況】

分段讀課文,自己喜歡讀哪段就讀哪段。

結合圖學習。

1、自讀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麼?(小蝌蚪的樣子)

用手勢幫助理解“甩着”。

口頭填空:小蝌蚪,大( ),( )的身子,( )的尾巴,( )地游來游去。

學生齊讀這一段,體會蝌蚪的快活的心情。(可以加上動作)

2、讀第2自然段,看圖比較。

思考:小蝌蚪找到了誰?結果怎樣?

⑴ 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第一、二幅圖,與小蝌蚪最先的樣子相比較,説説幾天後,小蝌蚪發生了哪些變化。並在課文中畫出相關語句。

⑵ 指名學生回答。教師板書:長出兩條後腿。

課件展示理解“迎上去”,或用做動作的方式幫助理解。

⑶ 分角色讀。(同桌對讀,組內互讀,指名讀)

⑷ 從鯉魚阿姨的回答中,小蝌蚪知道了什麼?

(自己的媽媽是四條腿,寬嘴巴 。)

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小蝌蚪的媽媽》教案7

設計意圖

“引導幼兒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數學的重要和趣味性”是我們追求的教育目標。中班下學期,孩子已形成了初步數概念,但很多孩子還不能正確判斷大小、排列方式等不同,但數量相同的各種物體的數量,面對孩子當前的狀況,結合幼兒認知特點及發展需要,我設計本次活動,教學活動目的就是利用遊戲化手段,創設故事情景,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提供豐富的操作材料,讓幼兒在操作、探索中,排除大小、排列方式等的影響準確判斷10以內物品的數量,發展觀察及點數能力,體驗數數帶來的快樂。

活動目標

1、能排除大小、排列方式等的影響準確判斷10以內物品的數量。

2、發展觀察及點數能力,體驗數數的快樂,並能説出幾種動物的特徵。

活動準備

課件、鴨子、烏龜、螃蟹、魚、蝸牛、青蛙等大小圖片若干、音樂、背景圖。

活動過程

一、數一數,引導幼兒準確點數10以內物體的數量

1、出示課件,用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情境,引導幼兒準確觀察點數10以內物品的數量。

(1)出示7條魚,引導幼兒正確點數。

“小蝌蚪遇到了誰?數數有多少?”

(2)出示9只烏龜,引導幼兒正確點數。

(3)出示10只鴨子,引導幼兒進行封閉式點數。

2、利用小蝌蚪經過4次隊形變化但數量不變的情景,引導幼兒初步理解量的守恆。

“想一想,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變了幾次隊形?”

“小蝌蚪的數量有變化嗎?”

教師小結:儘管小蝌蚪變了4次隊形,但蝌蚪的數量沒有變,都是6只。

二、猜一猜,説一説,進一步加深對動物特徵的認識。

1、利用課件,通過局部猜鴨子、烏龜、螃蟹等幾種動物特徵。

2、拓展思維:除了剛才説的動物外,你還知道哪些動物並説出其特徵?

三、做一做,能排除大小、排列方式等的影響準確判斷10以內物品的數量

1、介紹材料,交代操作要求。

2、幼兒動手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3、師幼共同驗證,引導幼兒發現“祕密”。

活動延伸:

和孩子一起隨音樂跳舞!

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小蝌蚪的媽媽》教案8

目標:

1、知道故事的名稱、角色和主要的情節。

2、理解故事的內容,瞭解蝌蚪變成青蛙的成長過程。

3、豐富對春天特徵的感受和認識,欣賞有關描述春天的語句。

準備:

1、幼兒已在自然角里飼養小蝌蚪,並觀察到了解蝌蚪變青蛙的生長過程。

2、故事的錄音、圖片或幻燈。

過程:

1、出示“小蝌蚪”

圖片,引起幼兒聽故事的興趣。

師:

“你們知道這是誰嗎?今天有段好聽的故事,講的就是小蝌蚪的事,故事的名字叫《小蝌蚪找媽媽》。

2、教師講述故事一遍,並提問:

(1)故事的名字叫什麼?故事中主要講的是誰?

(2)小蝌蚪把哪些動物當成自己的媽媽了?小蝌蚪為什麼會認錯媽媽嗎?

3、教師邊演示圖片邊講述故事,幼兒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

提問:

(1)故事發生在什麼季節?青蛙媽媽生的黑乎乎的卵變成了什麼?

(2)小蝌蚪找媽媽先碰到了誰?後來碰到了誰?為什麼會把她們當成自己的媽媽?

(3)小蝌蚪的'媽媽究竟是誰?為什麼小蝌蚪和它的媽媽長的不像呢?

(4)小蝌蚪最後怎麼變成青蛙的?

4、再次傾聽故事,感受優美的語句。

提問:“你最喜歡故事中哪一句描述春天的話?

5、幼兒跟錄音邊看圖邊講述故事《小蝌蚪找媽媽》。

活動反思:

我覺得這節課的設計整體來説是自然、流暢、輕鬆活潑的,教學內容符合孩子們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方式,生動形象的直觀教具是孩子們興致盎然。首先從老師問孩子們,回家沒看見自己的媽媽時,是什麼樣的心情導入,讓幼兒知道孩子和媽媽的關係,之後出示《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這不僅集中了幼兒的注意力,也讓幼兒有了一個豐富的想象空間。從活動中可以看出孩子們對老師的操作活動有着很濃厚的興趣,通過自己的表達,孩子們對小蝌蚪的各種動態有了一定的理解,老師先讓孩子瞭解小蝌蚪的特徵,再讓幼兒討論小蝌蚪遊動的反向,是怎樣改變小蝌蚪遊動的方向的,突出了本節活動課的重點。將語言發展,數的感知,探索巧妙的融合在一起。

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小蝌蚪的媽媽》教案9

教學目標:

1、理解故事的內容,瞭解青蛙的特徵及蝌蚪與青蛙的關係。

2、學習角色對話,初步分角色演示故事情節。

3、感受故事優美的意境及媽媽愛孩子孩子愛媽媽的情感。

教學準備:

1、活動圖片、活動課件《小蝌蚪找媽媽》 。

2、小蝌蚪、鴨媽媽、魚媽媽、烏龜媽媽、白鵝媽媽、青蛙媽媽頭飾。

3、錄音機、音樂磁帶《好媽媽》 、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

教學過程:

一、熱身活動

播放歌曲《好媽媽》幼兒隨教師搭火車進入教室進行韻律活動。

二、談話引題

提問

1、小鳥們都在媽媽的懷裏睡着了,他們幸福不幸福啊?

2、有媽媽的疼愛好不好?

3、那麼,你們的媽媽都是什麼樣的呢?平時都給你們做什麼?(幼兒自由回答) (小結:小朋友們回答的都很棒,每一個媽媽都是非常愛自己的小寶寶的,但是媽媽很辛 苦每天下班以後還要照顧自己的小寶寶。 所以小朋友們要幫助自己的媽媽, 幫媽媽做一些自 己能做的事,好嗎?) 教師:我們小朋友都幸福快樂的在媽媽身邊成長,可是呀,老師有一個好朋友她確找不到 媽媽了,你們看他是誰?(出示小蝌蚪) 教師:讓我們一起幫她去尋找媽媽好不好?

三、感知故事、理解故事、知道小蝌蚪的成長曆程

教師播放教學課件《小蝌蚪找媽媽》 ,幼兒欣賞一遍故事後提問。

1、故事的名字叫什麼?

2、故事裏的小蝌蚪找媽媽時都遇到了誰?

3、小蝌蚪找到的媽媽們長的一樣嗎?

四、教師結合圖片分段講故事

提問

1、小蝌蚪看見了鴨媽媽,是怎麼問鴨媽媽的呢?鴨媽媽又是怎麼回答的呢?小蝌 蚪聽了鴨媽媽的話後就去找自己的媽媽, 它找到的第二個媽媽是誰?魚媽媽是怎麼 説的?

2、小蝌蚪找的第三個媽媽是誰?烏龜媽媽是怎麼説的?

3、小蝌蚪找的第三個媽媽是誰?白鵝媽媽是怎麼説的? 最後,小蝌蚪又看見了誰?它是怎麼問的?青蛙媽媽又是怎麼回答的呢

五、情景表演

1、幼兒分組學説角色對話。

2、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進行表演。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動物角色隨音樂做活 動,離開教室,結束活動。

六、活動延伸

養蝌蚪

活動後在自然角和幼兒一起養蝌蚪,引導幼兒觀察蝌蚪生長變化的過程。

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小蝌蚪的媽媽》教案10

一、複習導入 設問激趣

由於“認知碼”的學習是隨語文課進行的,因此複習基本部件、編碼規則,幫助初學編碼的學生知識的再現尤為重要。通過複習可以排學習障礙,降低學生自學時的編碼難度。根據《小蝌蚪找媽媽》的教學內容,可以安排三項複習內容:

1、開火車説出下列部件的代碼

辶 女 馬 艹 月 匕

2、開火車説出獨體字的表音符

土 馬 禾 田 火

3、説出下列字的編碼

媽 龜 迎 火

二、自學課文,檢查效果

學生自學課文,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形式。自學前向學生提出提求:

1、你認識畫面上哪些動物?哪些動物不是小蝌蚪的媽媽?

2、自學生字、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筆畫結構、試着給生字編碼,若不會的作記號提出來。

3、試着上機打字

上述學生通過觀察、朗讀、動手操作,自學和理解的過程中,主體意識、主動精神、探索興趣等非智力因素得到了相應培養。當然,低年級學生自學活動中會有一定難度,可採取由扶到放的方法指導。在檢查學生自學效果的同時,讓學生按照“*** 字是結構的,可分成部件,編碼是***”口頭表達。

三、動像演示 突破難度

以“媽、龜”字為典型,突破本課生字難點。將這四個字製作成CAI教材軟件,製作時先出現生字和拼音,然後讓每個部件分別在閃動,並相應出現每個部件的代碼,製作時,將這四個生字的每個部件用各種顏色搭配,使之既醒目又好看,給學生以“強刺激”使每個學生的頭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接着放一段《小蝌蚪找媽媽》錄像,讓學生注意觀察動物的樣子及捉害蟲的過程。隨着畫面的出現,將學生帶入一定的情境,在學生心中播下愛護青蛙的種子,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學習課文中的第一段文字,理解“迎上去”的詞義,學會用“是……也是……”句式説話,然後小結歸納成“觀察***學詞名***造句”的學習方法自學第二段。

在這一環節中,採用多媒體組合教學,突破了難點,而且輸出了大量信息,多方面地刺激學生,同時喚起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有益動物的情感,獲得最佳教學效果。

四、指導練習 鞏固新知

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小蝌蚪的媽媽》教案11

活動目標:

1、觀察畫面中小蝌蚪的變化及周圍背景的變化,想象故事的情節,並嘗試用完整、連貫的語句清楚地表述自己的認識。

2、學習圍繞故事的名字來觀察、思考畫面的內容,並用想象填補畫面空白,講述一個比較完整的故事。

3、感受探究生長過程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小蝌蚪的圖片

2、幼兒用書:《小蝌蚪找媽媽》

3、視頻

活動過程:

一、導入,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

1、師:聽!什麼聲音?是誰在哭?

2、出示小蝌蚪圖片

師:它是誰?它長得什麼樣?

我們來問問它為什麼哭?(小蝌蚪:我找不到媽媽了。)

3、師:它説發生什麼事情了?它的媽媽是誰呢?

我們一起陪它去找媽媽吧。

二、引導幼兒觀察畫面,感知故事的情節。

1、 出示幼兒用書

師:請你們自己來閲讀這個故事吧,看着畫面試着用完整的話來説一説。

2、 幼兒自主閲讀

3、 引導幼兒根據畫面大膽講述

師:小蝌蚪發生了什麼事?誰來大家介紹它的故事?(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對應的畫面)

(1)鴨子

師:它找到了誰?是它的媽媽嗎?

小蝌蚪會怎麼問?鴨媽媽會怎麼回答?

(2)大魚

師:它們在説什麼呢?

(3)烏龜

師:烏龜是告訴小蝌蚪什麼事情?

(4)大白鵝

師:它是小蝌蚪的媽媽嗎?它説了什麼?

(5)青蛙

師:找到媽媽了嗎?小蝌蚪心情怎麼樣?媽媽會説什麼?

4、 完整閲讀故事

師:讓我們看着大書,一起來閲讀這個故事吧。

三、引導幼兒講述小蝌蚪生長的過程。

1、 師:小蝌蚪的媽媽怎麼會是青蛙呢?

小蝌蚪是怎麼長大的?

2、幼兒講述小蝌蚪的生長過程

3、師:原來小蝌蚪的生長都會發生巨大的變化,你還知道哪些在生長的時候會發生很大變化的動物?

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小蝌蚪的媽媽》教案12

【設計意圖】

大班的幼兒活潑好動,喜歡户外運動,在孩子熟知了《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後,結合幼兒活潑好動的特點,進行了户外活動遊戲創編,意在培養孩子在活動中的合作意識,鍛鍊孩子的合作能力,使孩子在遊戲活動中體驗遊戲的快樂。

【活動目的】

1、鍛鍊幼兒的身體平衡能力,以及身體的靈活性。

2、培養幼兒在遊戲活動中的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讓孩子體驗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青蛙頭飾 呼啦圈若干

【活動過程】:

1、幼兒隨《健康歌》音樂做熱身運動。

2、教師談話:小朋友喜歡聽《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嗎?今天老師要和小朋友做一個小蝌蚪找媽媽的遊戲好不好?

3、活動開始:把幼兒分成人數相等的若干組,每組選出一位幼兒當青蛙媽媽,其餘幼兒為小蝌蚪。

在場地上畫一個大圓圈做池塘,大圈裏面分別畫若干個小圓圈(呼啦圈)做青蛙的家。青蛙媽媽和小蝌蚪在池塘裏邊遊邊念兒歌:“小小蝌蚪遊呀遊,圓圓的腦袋黑黝黝,細細尾巴扭呀扭,小河裏面轉圈遊。轉呀轉呀轉轉轉,東邊游來西邊遊,閉上眼睛想一想,媽媽媽媽在哪頭?”當唸到“媽媽媽媽在哪頭”時,蝌蚪蹲下用手矇住眼睛。青蛙媽媽任意選擇一個小圈站好,表示先回家了。當老師説:找媽媽去吧。小蝌蚪睜開眼睛,跑向自己的媽媽身邊,説:“媽媽找到了。”遊戲重新開始。請先找到媽媽的幼兒扮青蛙媽媽。

4、活動中提醒幼兒,轉圈時不要相互碰撞其他小朋友,不要出圈。

青蛙媽媽的動作可以遊(慢跑),也可以跳。

放鬆整理:幼兒做彎腰,伸手放鬆運動。

【活動延伸】:回家結合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和爸爸媽媽小夥伴做遊戲。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是在孩子熟知了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以後,結合幼兒的興趣特點,進行了有關户外活動的嘗試性訓練,幼兒在活動中體驗了遊戲的快樂,培養了幼兒的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是一次不錯的户外活動訓練。

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小蝌蚪的媽媽》教案13

教學目標:

1、創設情境,引發學生學習興趣。

2、通過朗讀表演,引導學生在讀中理解,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在感悟中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3、通過本課學習,培養學生探索自然科學奧祕的興趣。

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

教 具:多媒體課件,圖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老師昨天看到一張“尋人啟示”,你們願意幫忙找一找嗎?

出示啟示內容,揭示課題:《小蝌蚪找媽媽》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以讀漢字為主。

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默讀,給每個自然段標上序號。

3、學生彙報,從哪幾個自然段中可以幫助小蝌蚪找到媽媽。

三、細讀課文,理解感悟文章內容。

(一)、學習第二自然段。

1、指名讀第二自然段,從哪句話可以幫助小蝌蚪找到媽媽?

2、質疑,提出本段中不明白的詞語和句子。

3、理解“迎上去”指名錶演。

4、分角色朗讀。

(二)、學習第三、四自然段。

1、自由朗讀第三、四自然段。用筆標出能幫助小蝌蚪找到媽媽的有關句子。

2、指名説説青蛙的外部特徵。

3、請學生為青蛙畫一張像。並將自己的作品貼到黑板上。

4、分角色表演。

四、再讀全文,思考:學完本篇課文你還了解了哪些知識?

1、課件演示: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

2、指名將小蝌蚪變成青蛙的幾幅圖片按順序貼到黑板上。

3、指名説説小蝌蚪是怎樣變成青蛙的。

五、課外延伸,培養探索精神。

1、學生彙報課外蒐集的資料:其它小動物的成長過程。

2、結束語:大千世界,充滿着無數的奧祕,希望同學們能積極探索鑽研,像幫助小蝌蚪那樣解決更多的難題。◆

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小蝌蚪的媽媽》教案14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故事內容,知道故事名稱、角色和主要情節。

2.瞭解蝌蚪變成青蛙的成長過程。

3.感受動畫中的意境美。

活動準備:

1.《小蝌蚪找媽媽》動畫片。

2.蝌蚪變成青蛙的示意圖。

活動過程:

一、圖片導入。

1..提問(1)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圖片上是誰嗎?

(2)小蝌蚪長得怎麼樣?

(3)它的媽媽是誰?

2.過渡:你們都知道它的媽媽是青蛙,可是小蝌蚪卻不知道它的媽媽到底是誰,他們你問我,我問你,最後小蝌蚪找到自己的媽媽了嗎?他們在找媽媽的過程中會發生什麼有趣的事情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故事《小蝌蚪找媽媽》吧!

三、分段欣賞。

1.觀看課件

(一)提問:小蝌蚪為什麼要找媽媽?

小結:因為他們看見小鴨的媽媽帶着他們在水中玩耍,所以他們非常的羨慕,也想找到自己的媽媽。

過渡:於是小蝌蚪就要去尋找自己的媽媽了。

2.觀看課件

(二)提問:

(1)在尋找的路上小蝌蚪遇見了哪兩位小動物?(魚、烏龜)

(2)這兩位小動物是怎麼回答小蝌蚪的呢?

小結:魚媽媽説:好孩子,我不是你們的媽媽,我是小魚的媽媽,你們的媽媽有四條腿。

烏龜説:我是小烏龜的媽媽,你們的媽媽肚子是白色的。

3.幼兒學説對話4.觀看課件

(三)提問:

(1)白鵝媽媽是小蝌蚪的媽媽嗎?為什麼不是?

(2)他説了些什麼呢?

小結:小結:白鵝説:我是小白鵝的媽媽,你們的媽媽穿着綠色的衣服,唱起歌來呱呱呱。小蝌蚪一路把魚、烏龜、鵝當成媽媽,他們的媽媽到底是誰?我們繼續往下看。

5.觀看課件

(四)提問:

(1)小蝌蚪找到媽媽了嗎?它的媽媽是誰啊?

(2)小蝌蚪最後是怎麼變成小青蛙的呢?

小結:一天又一天小蝌蚪慢慢長大了,先長出兩條後腿來,再長出兩條前腿來,他們的小尾巴呢,不見了,小蝌蚪變成小青蛙了。

三、完整欣賞。

1.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分別遇到了誰?

2.最後小蝌蚪找到自己的媽媽了嗎?他的媽媽長得什麼樣?

四、鞏固故事。

1.這是一個春天裏關於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小蝌蚪找到媽媽心情怎麼樣?

2.那我們和小蝌蚪一起開心的遊戲吧。

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小蝌蚪的媽媽》教案15

活動目標:

1. 會聽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能理解故事情節。

2.寶寶回憶小蝌蚪找媽媽故事情節的基礎上,感受小蝌蚪找媽媽的心情,,知道請別人幫忙時可以使用禮貌用語。

3.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體驗添畫小蝌蚪的快樂。

活動準備:圖片、青蛙、蝦、烏龜、螃蟹,小蝌蚪找媽媽添畫的紙、黑色墨汁,黑色彩筆等。

活動重點(或難點):理解故事內容,知道要學會幫助別人,並能培養幼兒的

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過程:

一、1、引導語: 現在是春天了,動物們都要出來活動了,小朋友們都見過小蝌蚪吧,現在小蝌蚪長大了,它們要去尋找自己的媽媽。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小蝌蚪是如何找到自己的媽媽的。

2、青蛙媽媽的寶寶是誰呢?(小蝌蚪、青蛙)

3、,小蝌蚪長的怎樣,大大的腦袋,黑黑的身體,細小的尾巴扭一扭。

教師又指着小蝌蚪説,小蝌蚪正在找媽媽。

二、展示圖片,故事小蝌蚪找媽媽

1教師展示圖片一,引導幼兒談談想想小蝌蚪遇到誰?他們會説些什麼

龍蝦公公是怎麼回答它們的?

2圖二,小蝌蚪又遊啊遊啊,遇到了誰?

大螃蟹又是怎麼回答它們的呢?

3圖三,之後小蝌蚪繼續找媽媽,它們是不是找到媽媽了呢?

原來是大烏龜,大烏龜又是怎麼説的呢?

4圖四,最後,小蝌蚪們找沒找到媽媽?它們的媽媽到底是誰?

三、完故事後教師提問教師設

1、小蝌蚪為了找媽媽,向誰去打聽?

2、小蝌蚪看到龍蝦公公、大螃蟹、大烏龜是怎麼詢問?故事中的小蝌蚪和媽媽們的對話時都使用了哪些禮貌用語?這有什麼好處?

3、小蝌蚪找不到媽媽心情是怎麼樣的?你如果找不到媽媽會怎麼做?

4、最後小蝌蚪在哪兒找到了媽媽?你能説説它們的媽媽是什麼樣兒的?有什麼本領。

5、完整的再聽一遍故事。

四、讓我們一起動手畫畫小蝌蚪

1、在老師畫好的圖片上,添畫一些小蝌蚪,使畫面更完整。

2、評價幼兒作品,鼓勵添畫添的好的寶寶。

3、最後,青蛙媽媽來了,帶着蝌蚪寶寶們一起去田裏捉害蟲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