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一年級語文《小蝌蚪找媽媽》教案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2.39W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教案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一年級語文《小蝌蚪找媽媽》教案,歡迎閲讀與收藏。

一年級語文《小蝌蚪找媽媽》教案

一年級語文《小蝌蚪找媽媽》教案1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瞭解青蛙的特徵及蝌蚪與青蛙的關係,學習觀察比較。

2、感受故事優美的意境及媽媽愛孩子、孩子愛媽媽的情感。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理解故事內容,瞭解青蛙的特徵及蝌蚪與青蛙的關係,學習觀察比較。

活動難點:感受故事優美的意境及媽媽愛孩子、孩子愛媽媽的情感。

【活動準備】

課件;錄音

【活動過程】

一、出示掛圖,談話引題

師:這是誰?一羣小蝌蚪,在池塘裏遊着,想找自己的媽媽。你們知道小蝌蚪的媽媽是誰嗎?它長得什麼樣?我們來聽一個故事,名字就叫《小蝌蚪找媽媽》請仔細聽,小蝌蚪是怎麼找到媽媽的,它們最後有沒有找到自己媽媽呢?

二、幼兒欣賞,完整故事

師:小蝌蚪找媽媽時,都碰見了誰的媽媽呢?

三、結合掛圖,再次欣賞。

師:小蝌蚪看見了鴨媽媽,是怎麼問鴨媽媽的?鴨媽媽又是怎麼回答的呢?

師:小蝌蚪聽了鴨媽媽的話,就去找自己的媽媽,它們找到的第一個媽媽是誰?魚媽媽是在呢麼説的?

師:小蝌蚪找到了第二個媽媽又是誰?烏龜媽媽又是怎麼説的?

師:小蝌蚪最後看見青蛙坐在荷葉上,它們知道青蛙是它們的媽媽嗎?小蝌蚪是怎麼問的?(幼兒學説青蛙是怎麼回答它們的,即青蛙特徵的描述)

師:青蛙是怎麼回答它們的?(幼兒學説青蛙的話,即蝌蚪到青蛙的成長過程)

四、結合書本,欣賞錄音

請幼兒閲讀《小朋友的書、春天到》第15~16頁“小蝌蚪找媽媽”,一邊仔細觀察圖畫,一邊仔細聽故事。

五、遊戲:蝌蚪找媽媽

教師彈小魚遊的音樂,一半幼兒做蝌蚪遊的動作,一半幼兒各自模仿小動物媽媽的動作,音樂結束,尋找青蛙媽媽的幼兒扮演者。

一年級語文《小蝌蚪找媽媽》教案2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手指壓印和曲線添畫的畫法畫出各種動態的蝌蚪。

2.訓練幼兒細緻的觀察力。

3.提高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及大膽作畫的能力,體驗美術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在自然角飼養小蝌蚪,供幼兒觀察。

2.將幼兒分成若干組,每組供給一盤黑色顏料及抹布、黑色彩筆。

3.範畫:在水中向各種方向遊動的小蝌蚪。

活動過程:

1.教師引導幼兒觀察:

(1)從自然角的小蝌蚪,引導幼兒觀察:“你們看看,小蝌蚪長得什麼樣子?它們是什麼顏色?它們在水中是怎樣游泳的?”引導幼兒討論説出小蝌蚪有圓圓的身體,細細長長的尾巴,在水中能向各個方向遊動。

(2)教師和幼兒邊念兒歌邊在規定的場地學小蝌蚪游泳。 小蝌蚪,遊呀遊,搖搖尾巴點點頭。小蝌蚪,真快樂,邊找媽媽邊唱歌。

2.教師引導幼兒畫小蝌蚪。

(1)教師:“每組小朋友的桌上都放有一盤黑顏料和水彩筆,請小朋友想想,你可以怎麼做,能畫出可愛的小蝌蚪呢?”讓幼兒自己探索着畫,老師在旁邊指導。

(2)請畫的好的幼兒到前面畫一畫。

(3)教師祟範畫,並講解小蝌蚪的畫法: 先用食指的指腹在顏料中輕輕蘸一下,然後把指腹按在紙上,再用彩色畫上彎彎曲曲的尾巴,這樣一條可愛的小蝌蚪就在遊動了,想畫向不同方向遊,只需變換不同的方向壓印。

(4)幼兒再次作畫:教師指導。 A 注意點畫方法,畫出不同方向遊的蝌蚪。 B 每次蘸顏料壓印後,需在抹布上擦乾淨手指,再拿筆添畫。 C 蝌蚪尾巴不宜太長。 D 大膽作畫,仔細操作,保持畫面乾淨。

3.幼兒作業後要求用肥皂洗淨手。

4.活動延伸: 幼兒頭戴小蝌蚪頭飾,作《小蝌蚪找媽媽》的遊戲。

一年級語文《小蝌蚪找媽媽》教案3

活動目標:

1、觀察畫面中小蝌蚪的變化及周圍背景的變化,想象故事的情節,並嘗試用完整、連貫的語句清楚地表述自己的認識。

2、學習圍繞故事的名字來觀察、思考畫面的內容,並用想象填補畫面空白,講述一個比較完整的故事。

3、感受探究生長過程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小蝌蚪的圖片

2、幼兒用書:《小蝌蚪找媽媽》

3、視頻

活動過程:

一、導入,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

1、師:聽!什麼聲音?是誰在哭?

2、出示小蝌蚪圖片

師:它是誰?它長得什麼樣?

我們來問問它為什麼哭?(小蝌蚪:我找不到媽媽了。)

3、師:它説發生什麼事情了?它的媽媽是誰呢?

我們一起陪它去找媽媽吧。

二、引導幼兒觀察畫面,感知故事的情節。

1、 出示幼兒用書

師:請你們自己來閲讀這個故事吧,看着畫面試着用完整的話來説一説。

2、 幼兒自主閲讀

3、 引導幼兒根據畫面大膽講述

師:小蝌蚪發生了什麼事?誰來大家介紹它的故事?(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對應的畫面)

(1)鴨子

師:它找到了誰?是它的媽媽嗎?

小蝌蚪會怎麼問?鴨媽媽會怎麼回答?

(2)大魚

師:它們在説什麼呢?

(3)烏龜

師:烏龜是告訴小蝌蚪什麼事情?

(4)大白鵝

師:它是小蝌蚪的媽媽嗎?它説了什麼?

(5)青蛙

師:找到媽媽了嗎?小蝌蚪心情怎麼樣?媽媽會説什麼?

4、 完整閲讀故事

師:讓我們看着大書,一起來閲讀這個故事吧。

三、引導幼兒講述小蝌蚪生長的過程。

1、 師:小蝌蚪的媽媽怎麼會是青蛙呢?

小蝌蚪是怎麼長大的?

2、幼兒講述小蝌蚪的生長過程

3、師:原來小蝌蚪的生長都會發生巨大的變化,你還知道哪些在生長的時候會發生很大變化的動物?

一年級語文《小蝌蚪找媽媽》教案4

設計意圖

“引導幼兒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數學的重要和趣味性”是我們追求的教育目標。中班下學期,孩子已形成了初步數概念,但很多孩子還不能正確判斷大小、排列方式等不同,但數量相同的各種物體的數量,面對孩子當前的狀況,結合幼兒認知特點及發展需要,我設計本次活動,教學活動目的就是利用遊戲化手段,創設故事情景,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提供豐富的操作材料,讓幼兒在操作、探索中,排除大小、排列方式等的影響準確判斷10以內物品的數量,發展觀察及點數能力,體驗數數帶來的快樂。

活動目標

1、能排除大小、排列方式等的影響準確判斷10以內物品的數量。

2、發展觀察及點數能力,體驗數數的快樂,並能説出幾種動物的特徵。

活動準備

課件、鴨子、烏龜、螃蟹、魚、蝸牛、青蛙等大小圖片若干、音樂、背景圖。

活動過程

一、數一數,引導幼兒準確點數10以內物體的數量

1、出示課件,用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情境,引導幼兒準確觀察點數10以內物品的數量。

(1)出示7條魚,引導幼兒正確點數。

“小蝌蚪遇到了誰?數數有多少?”

(2)出示9只烏龜,引導幼兒正確點數。

(3)出示10只鴨子,引導幼兒進行封閉式點數。

2、利用小蝌蚪經過4次隊形變化但數量不變的情景,引導幼兒初步理解量的守恆。

“想一想,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變了幾次隊形?”

“小蝌蚪的數量有變化嗎?”

教師小結:儘管小蝌蚪變了4次隊形,但蝌蚪的數量沒有變,都是6只。

二、猜一猜,説一説,進一步加深對動物特徵的認識。

1、利用課件,通過局部猜鴨子、烏龜、螃蟹等幾種動物特徵。

2、拓展思維:除了剛才説的動物外,你還知道哪些動物並説出其特徵?

三、做一做,能排除大小、排列方式等的影響準確判斷10以內物品的數量

1、介紹材料,交代操作要求。

2、幼兒動手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3、師幼共同驗證,引導幼兒發現“祕密”。

活動延伸:

和孩子一起隨音樂跳舞!

一年級語文《小蝌蚪找媽媽》教案5

教學目標:

1、通過情境遊戲,引導幼兒學習根據物體的不同特徵看分合式列算式。

2、訓練幼兒思維的靈活性。

3、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教學準備:

寫有5的加減算式卡片若干、背景圖一張、活動圖片鴨子、魚、烏龜、大白鵝、青蛙各一張,小蝌蚪六張(大小顏色等各有不同)。

教學過程:

1、複習5的組成(出示背景圖)以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導入,讓幼兒觀察有幾隻小蝌蚪,分別有什麼不同的特徵,並由此列出5的分合式。

5

1 4

2 3

3 2

4 1

2、幫小蝌蚪找媽媽

分別遇到鴨子、魚、烏龜、大白鵝、青蛙,要求小蝌蚪分別根據自己身上的特徵(大小及有無蝴蝶結),列出5以內的算式,只有回答正確,才告訴它們該去哪找媽媽。

鴨子1+4=5 4+1=5

魚 5-1=4 5-4=1

烏龜 2+3=5 3+2=5

大白鵝 5-2=3 5-3=2

3、“開火車”遊戲

講述故事“小蝌蚪找到了媽媽,它們也長大了,變成了小青蛙,和媽媽一同坐上小火車,去農田裏捉害蟲保護莊稼” 幼兒扮演小蝌蚪,人手一張火車票(5以內算式題卡),算出得數,坐上相應數字的“車廂”,排成4路縱隊“開火車”。

教學反思

《小蝌蚪找媽媽》是一篇傳統的童話故事,因其內容生動、有趣而深受幼兒喜愛。本課程用這個幼兒耳熟能詳的故事內容貫穿始終,用故事設置了遊戲情景,藉助故事中角色的對話來逐步提出問題,讓幼兒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程當中來,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良好。

一年級語文《小蝌蚪找媽媽》教案6

教學目標:

1、創設情境,引發學生學習興趣。

2、通過朗讀表演,引導學生在讀中理解,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在感悟中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3、通過本課學習,培養學生探索自然科學奧祕的興趣。

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

教 具:多媒體課件,圖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老師昨天看到一張“尋人啟示”,你們願意幫忙找一找嗎?

出示啟示內容,揭示課題:《小蝌蚪找媽媽》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以讀漢字為主。

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默讀,給每個自然段標上序號。

3、學生彙報,從哪幾個自然段中可以幫助小蝌蚪找到媽媽。

三、細讀課文,理解感悟文章內容。

(一)、學習第二自然段。

1、指名讀第二自然段,從哪句話可以幫助小蝌蚪找到媽媽?

2、質疑,提出本段中不明白的詞語和句子。

3、理解“迎上去”指名錶演。

4、分角色朗讀。

(二)、學習第三、四自然段。

1、自由朗讀第三、四自然段。用筆標出能幫助小蝌蚪找到媽媽的有關句子。

2、指名説説青蛙的外部特徵。

3、請學生為青蛙畫一張像。並將自己的作品貼到黑板上。

4、分角色表演。

四、再讀全文,思考:學完本篇課文你還了解了哪些知識?

1、課件演示: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

2、指名將小蝌蚪變成青蛙的幾幅圖片按順序貼到黑板上。

3、指名説説小蝌蚪是怎樣變成青蛙的。

五、課外延伸,培養探索精神。

1、學生彙報課外蒐集的資料:其它小動物的成長過程。

2、結束語:大千世界,充滿着無數的奧祕,希望同學們能積極探索鑽研,像幫助小蝌蚪那樣解決更多的難題。◆

一年級語文《小蝌蚪找媽媽》教案7

活動目標:

1、欣賞童話故事,感受"媽媽們"的熱情和關懷。

2、瞭解小蝌蚪變成小青蛙的生長過程和各種動物的基本特徵。

3、學習根據自己對故事的理解表演故事的基本情節,提高語言的表現力。

活動準備:

學習包書;

各種"媽媽們"的頭飾、小青蛙的頭飾;教學掛圖。

活動過程:

1、教師邊出示畫面邊配樂朗讀全文,通過提問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2、指導幼兒複述人物對話,要啟發幼兒通過不同語調、速度、音色和節奏表表現媽媽們的不同形象。

3、組織幼兒分組討論(可邊拿手中的小圖畫書邊討論):

(1)故事中的小蝌蚪和媽媽們對話時使用了哪些禮貌用語?這有什麼好處?

(2)動物媽媽們的外形特徵各有哪些不同?

(3)小青蛙的生長變化的過程是怎麼樣的?(可讓幼兒邊找材料邊求得答案。)

(4)最後請各組派一人來分別回答這些問題。

4、引導幼兒自由組合成幾個表演組,自己創設場景表演故事情節,教師當"媽媽"的角色,參與表演,有目的地指導幼兒表演。

5、讓幼兒自己選擇故事某個情節的畫面作畫。展示幼兒的畫,讓幼兒畫好的作品與其他人分享。

教學反思

這是一節語言活動,講了一則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故事內容簡單,容易讓幼兒理解,易懂,採用的是鼓勵,引導學習方式。

在過程中大部分幼兒基本上理解了故事內容,並很積極的回答了老師提出的問題,大膽的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對故事的興趣也很高,在回答問題時老師不光讓舉手的幼兒回答,還向沒有舉手,表達能力不太好的幼兒提出了一些很簡單的問題,只要説對一半也進行了鼓勵。

如果讓我再一次上的話,我會加關於故事的動畫片,光盤上只講了故事 ,沒有畫面。

一年級語文《小蝌蚪找媽媽》教案8

一、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瞭解小蝌蚪變青蛙的成長過程。

2、能夠用完整連貫的語言清楚表達自己的意思。

3、感受動畫的意境美。

4、幼兒瞭解青蛙是益蟲,我們要愛護益蟲。

二、活動準備:

課件、圖片、圖冊、動物頭飾

三、活動過程:

1.猜謎語,引出課題。(老師知道小朋友們都很聰明,那麼今天老師要給小朋友們出一個謎語,看看小朋友們能不能猜到?好不好啊?)

“大大的腦袋,黑黝黝,細細的尾巴水中游!”

提問:“小蝌蚪從沒見過自己的媽媽,你們知道小蝌蚪的媽媽是誰嗎?”

提問:為什麼小蝌蚪和自己的'媽媽長得不一樣?

幼兒討論:並發表自己的觀點,

2.看課件,完整欣賞故事內容。

教師提問:

A、小蝌蚪的媽媽長得是什麼樣的?

B、小蝌蚪找到自己的媽媽了嗎?

C、在找媽媽的過程中它們碰到了誰?互相説了什麼?

D、它們把誰當成了媽媽?

3、分段欣賞故事內容。

(1)、小蝌蚪為什麼去找媽媽?

(2)、看課件第二段。遇到魚媽媽時,他們説了些什麼?(根據幼兒的回答放映相應的幻燈圖片或出示圖片)。小蝌蚪遇到龜媽媽時又會説些什麼?一起來説一説。

引導幼兒説一説小蝌蚪和每個遇到的動物之間的對話~~

4、小蝌蚪和青蛙媽媽長得像嗎?

5、小蝌蚪們長大了,每天都跟着媽媽抓田地裏的害蟲,幫助農民伯伯保護了莊家,是益蟲,所以我們一定要保護小青蛙,保護為我們做貢獻的益蟲,和澳門做朋友,好嗎?

6、活動延伸

(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媽媽,那我們來模仿小蝌蚪,一起來表演一下小蝌蚪是怎麼找到媽媽的,好嗎?)

讓孩子們在表演區進行角色遊戲。

一年級語文《小蝌蚪找媽媽》教案9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13個生字和由這些字組成的新詞。

2.使學生從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中,瞭解青蛙在生長過程中的幾次形體變化,培養學生觀察能力。

3.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蟲的能手,教育學生要保護青蛙。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時間

3課時

教學重點

瞭解青蛙在生長過程中的幾次形體變化,從而培養學生觀察能力。

教學難點

學習小蝌蚪怎樣變成青蛙的。

教學準備

1.掛圖

2.幻燈片

教學過程

第一節

一、揭示課題

池塘裏有一羣小蝌蚪,它們想找自己的媽媽,但又不知道媽媽是誰?它在哪?我們跟他們一起去找好嗎?

(板書:小蝌蚪找媽媽)

二、從圖入手指導總觀全圖

問:小蝌蚪長什麼樣?我們看書上是怎麼説的?

三、讀全文,理解一、二自然段

(1)讀準字音。

(2)標出自然段。

①問:哪一自然段寫小蝌蚪的樣子?

②學生再讀第一自然段。

問:小蝌蚪什麼樣?(大腦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長長尾巴。)

③自由讀第二自然段。

問:第二自然段有幾句話?(三句話)説説每句話什麼意思?重點指導三個問題,要求先談問題a.過了幾天,小蝌蚪有什麼變化?看圖觀察小蝌蚪長後腿的位置?b.它見到了什麼,問了什麼話?(見到鯉魚阿姨,我們的媽媽在哪裏。)c.它是怎樣得到回答的?(板書:四條腿寬嘴巴)

師小結:學習這段我們分三步①讀全文看有幾句話?②想每句話什麼意思?③讀問題看圖回答問題。

四、再讀第二自然段,體會小蝌蚪找媽媽的心情

佈置作業:讀第三、四、五自然段。

第二節

一、讀第二自然段,想想第二自然段講的是什麼?

二、三個學生分別讀三、四、五自然段

(1)問:三、四、五自然段哪兩自然段與第二自然段敍述方法基本相同?(三、四自然段)[

(2)師扶着學習第三自然段。指導學生分步驟學習。

①讀全文,看有幾句話?②想想每句話是什麼意思?③讀問題,看圖回答問題。④再讀全段。

(3)放手讓學生自學第四自然段。把第二個問題改為②它們來到了哪裏?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③小蝌蚪和青蛙媽媽是怎麼説的,怎麼做的?

(4)問:小蝌蚪在看見鯉魚、烏龜、青蛙媽媽時怎麼做的?(迎上去、追上去、游過去)它們在意思上有什麼不同?迎上去:有禮貌,也為了讓鯉魚發現自己。這與我們問路一樣。追上去:小蝌蚪和烏龜前進方向相同,表現它們找媽媽的心情。這也是急中出錯的原因。游過去:真實地表達出小蝌蚪找媽媽的心情,因為這次肯定不會錯了,於是就高高興興地游過去。

三、講讀第五自然段

問:第五自然段有幾句話?

1第一句話什麼意思?出示幻燈,顯示小蝌蚪整個的變化過程。

2第二句什麼意思?從青蛙天天捉害蟲你想到了什麼?

四、小結:同學們看圖,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隨着不斷了解媽媽的特徵,自己的身體也在變化,最後終於找到了媽媽,它多高興呀!

佈置作業:課後練習2

板書設計

第三節

一、在生字表中標出字的偏旁部首

二、出示生字

1.易寫錯的字:羣(第二筆要出頭)寬(注意不要加點)甩(第五筆是)裳(下部是衣,不要少寫亠)鼓(右邊是支,不是攵)龜(下邊不出頭)

2.正音:捕(bu)裳(shang)

3.組詞

腦(大腦)甩(甩開)捕(捕魚)龜(烏龜)

惱(惱怒)用(使用)撲(撲來)魚(金魚)

4.筆畫筆順提示:腦:第八筆是“”。迎:第二筆是“”

三、結合課文説説詞語的意思

池塘:蓄水的坑,一般不太大,比較淺。

甩:揮動,課文中是“擺動”的意思。

碧綠:青綠色。

捕食:捉取食物。

鼓:本課是凸起的意思。

四、佈置作業:

1.寫生字

2.寫詞

3.課後練習

一年級語文《小蝌蚪找媽媽》教案10

目標:

1、知道故事的名稱、角色和主要的情節。

2、理解故事的內容,瞭解蝌蚪變成青蛙的成長過程。

3、豐富對春天特徵的感受和認識,欣賞有關描述春天的語句。

準備:

1、幼兒已在自然角里飼養小蝌蚪,並觀察到了解蝌蚪變青蛙的生長過程。

2、故事的錄音、圖片或幻燈。

過程:

1、出示“小蝌蚪”

圖片,引起幼兒聽故事的興趣。

師:

“你們知道這是誰嗎?今天有段好聽的故事,講的就是小蝌蚪的事,故事的名字叫《小蝌蚪找媽媽》。

2、教師講述故事一遍,並提問:

(1)故事的名字叫什麼?故事中主要講的是誰?

(2)小蝌蚪把哪些動物當成自己的媽媽了?小蝌蚪為什麼會認錯媽媽嗎?

3、教師邊演示圖片邊講述故事,幼兒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

提問:

(1)故事發生在什麼季節?青蛙媽媽生的黑乎乎的卵變成了什麼?

(2)小蝌蚪找媽媽先碰到了誰?後來碰到了誰?為什麼會把她們當成自己的媽媽?

(3)小蝌蚪的媽媽究竟是誰?為什麼小蝌蚪和它的媽媽長的不像呢?

(4)小蝌蚪最後怎麼變成青蛙的?

4、再次傾聽故事,感受優美的語句。

提問:“你最喜歡故事中哪一句描述春天的話?

5、幼兒跟錄音邊看圖邊講述故事《小蝌蚪找媽媽》。

活動反思:

我覺得這節課的設計整體來説是自然、流暢、輕鬆活潑的,教學內容符合孩子們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方式,生動形象的直觀教具是孩子們興致盎然。首先從老師問孩子們,回家沒看見自己的媽媽時,是什麼樣的心情導入,讓幼兒知道孩子和媽媽的關係,之後出示《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這不僅集中了幼兒的注意力,也讓幼兒有了一個豐富的想象空間。從活動中可以看出孩子們對老師的操作活動有着很濃厚的興趣,通過自己的表達,孩子們對小蝌蚪的各種動態有了一定的理解,老師先讓孩子瞭解小蝌蚪的特徵,再讓幼兒討論小蝌蚪遊動的反向,是怎樣改變小蝌蚪遊動的方向的,突出了本節活動課的重點。將語言發展,數的感知,探索巧妙的融合在一起。

一年級語文《小蝌蚪找媽媽》教案11

活動目標:

1.具有初步的合作意識,在實踐中嘗試解決合作中遇到的問題,積累合作經驗。

2.能積極、大方地參與遊戲,生動形象地表現角色。

3.體驗共同表演,合作遊戲的樂趣。

4.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鍊他們的個人能力。

5.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活動準備:

故事中各種動物的頭飾,簡單的池塘環境佈置;熟悉故事,對蝌蚪的生長活動很感興趣,有比較豐富的經驗。

活動過程

1. 引起回憶,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

師:這段時間我們一直在排練一個節目,節目的名字叫什麼?裏面有哪些小動物?

2.回憶上次遊戲出現的問題,師幼共同商討解決。

(1)昨天排練節目的時候,我們發現,當音樂開始的時候鴨媽媽、魚媽媽、烏龜媽媽、鵝媽媽們都能馬上上來,可後面跟着的寶寶們沒有馬上出來,是什麼原因呢?(不聽音樂、注意力不集中)

(2)今天排練的時候,寶寶們的動作一定要跟着媽媽。

3.幼兒選擇角色,進行表演。

(1)我們小朋友都選好了自己的角色,但在表演的時候我們還應該注意什麼呢?

(2)今天我們表演的時候老師還有一個要求,表演結束後我們要選出6個最佳表演獎,每種小動物中選出一個表演得最好的小演員。

(3)什麼樣的表演可以評為最佳表演獎?

4.幼兒體驗遊戲。

師:小演員們都準備好了嗎?演出就要開始了。請欣賞表演遊戲《小蝌蚪找媽媽》

幼兒進行表演。

5.評價和小結。

(1)師:你們覺得今天的表演中,誰可以獲得"最佳表演獎"?為什麼?(從聲音、動作、表情等進行評價)

(2)剛才的遊戲中遇到了什麼困難?該怎麼辦?

一年級語文《小蝌蚪找媽媽》教案12

教學目標:

1、認識“灰、迎、追”三個字,會寫“麼、變”。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通過學習瞭解小蝌蚪在長成青蛙的過程中,身體發生的變化。

3、樹立環保意識,教育學生要保護有益的動物。

4、體驗語言文字的生動形象和準確性,培養語感。

教學重點:

1、瞭解小蝌蚪在長成青蛙的過程中,身體發生的變化。

2、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區別“迎上去”、“追上去”和“游過去”的不同,體會語言文字的生動形象和準確性,培養語感。

教學過程:

一、直接導入

昨天,我們學習了《小蝌蚪找媽媽》,這節課我們接着學習,讓我們隨着小蝌蚪一起去找媽媽吧!

二、圖文結合,瞭解小蝌蚪的外形特點

1、讀一讀,用筆畫出寫小蝌蚪樣子的句子。

2、引讀。

3、是啊,小蝌蚪遊得多快活啊,你能不能快活地讀一讀這段。指導朗讀。

三、讀文感悟,瞭解小蝌蚪的生長變化

過渡:小蝌蚪雖然生活得很快活,但是沒有媽媽,總覺得生活中缺少了什麼。它們多麼希望也能和自己的媽媽生活在一起呀!於是,它們決定去找自己的媽媽。小蝌蚪是怎麼找的?它遇到了誰?請小朋友快速地朗讀第二至六自然段,找一找。

1、學生自讀、彙報。

2、品讀第二段

多媒體出示課文圖片,引導學生觀察發現小蝌蚪的外形變化。

教學“迎”字,看多媒體動畫,理解“迎上去”

同桌兩人分角色朗讀課文;指名讀。

表演課文。

3、小組合作學習第三段。

4、自讀第四、五段。説説小蝌蚪的身體發生了什麼變化?小蝌蚪的媽媽長得什麼樣子?

5、出示青蛙的話,用“已經”説話。

四、總結全文

1、多媒體展示小蝌蚪長成青蛙的變化過程。

2、分角色朗讀全文。

五、指導寫字

六、拓展

續編課文:小青蛙捉害蟲

一年級語文《小蝌蚪找媽媽》教案13

目標:

1、體驗遊戲的快樂及表演的樂趣。

2、培養幼兒動作的創造性。

3、體驗到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青蛙媽媽、鯉魚媽媽、鴨媽媽、烏龜媽媽頭飾各一個;有一幅有小蝌蚪池塘的圖片;青蛙媽媽、鯉魚媽媽、鴨媽媽、烏龜媽媽圖片各一張;音樂《小蝌蚪找媽媽》。

活動過程:

1、做小火車的律動進入室內:

“小朋友們,春天是個春暖花開的季節,讓我們一起開着小火車去郊遊吧。”音樂起,做律動進入室內。

2、引導幼兒觀察圖片:

“火車到站了,哇,這了好美啊,看!這是什麼呀?”“你們還看到了什麼其他的東西了嗎?”

3、引導幼兒自己創作小蝌蚪游泳的動作:

“好多可愛的小蝌蚪啊,他們在幹什麼呢?”“你們知道小蝌蚪是怎麼游泳的嗎?”請個別幼兒創作並表現出小蝌蚪游泳的動作。

教師清唱前半段歌詞,並和幼兒一起做小蝌蚪游泳的動作。

“小朋友,你們開心嗎?小蝌蚪好像有點不開心呢?我們來問問他怎麼了?”繼續放後面一段歌曲“原來他們找不到媽媽了,我們一起來幫他們找媽媽吧。”

4、引入情景,角色扮演:

“現在我是蝌蚪姐姐,你們做我的小蝌蚪吧,讓我們一起去找媽媽吧。”

(1)放前半段音樂,並跟着音樂做律動,音樂結束,鴨媽媽出現,蝌蚪姐姐帶小蝌蚪上前問:“你是不是我們的媽媽?”鴨媽媽{配班老師扮}説:“我不是你們的媽媽,你們的媽媽有一張大嘴巴,你們到別的地方去找找吧。”

(2)音樂再起,蝌蚪繼續遊,到最後一句“媽媽,媽媽在哪裏”時鯉魚出現,蝌蚪上前問:“你是我們的媽媽嗎?”鯉魚説:“我不是你們的媽媽,你們的媽媽有四條腿,你們到別的地方去找找吧。”

(3)音樂再起,蝌蚪繼續遊,到最後一句“媽媽,媽媽在哪裏”時烏龜出現,蝌蚪上前問:“你是我們的媽媽嗎?”烏龜説:“我不是你們的媽媽,你們的媽媽穿着綠衣服,你們到別的地方去找找吧。”

(4)音樂起,蝌蚪遊。音樂結束,青蛙媽媽出現,叫“呱呱,我就是你們的媽媽。”小蝌蚪快速游到媽媽身邊,一起拍手説:“媽媽找到了!媽媽找到了!”

一年級語文《小蝌蚪找媽媽》教案14

活動目標

1.練習原地轉圈和聽信號向指定方向跑。

2.用眼睛尋找目標後能快速行動。

3.遵守遊戲規則,奔跑時能夠避免碰撞。

4.幼兒能自主結隊進行遊戲,學會與他人協作,提高團結協作能力。

5.讓幼兒初步具有不怕困難的意志品質,體驗健康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青蛙、鴨子、白鵝頭飾各一個。

2.幼兒聽過《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學會表演“小蝌蚪”。

活動過程

1.準備活動,引起興趣。

幼兒跟着教師學小蝌蚪做操:“小朋友,我們一起來做操吧!點點頭呀點點頭,伸伸臂呀伸伸臂,蹲一蹲呀蹲一蹲,彎彎腰呀彎彎腰,踢踢腿呀踢踢腿,跳一跳呀跳一跳,抱一抱呀抱一抱。”

2.玩遊戲——小蝌蚪找媽媽。

(1)教師介紹遊戲規則。

“小蝌蚪”邊念兒歌邊自由地游來游去,當唸到“轉個圈想一想,媽媽媽媽在哪頭”時,就原地轉圈仔細想;當唸到“快去找媽媽”時,首先看清媽媽在哪裏,然後趕緊跑到媽媽身邊。

(2)教師與配班教師分別帶上青蛙、鴨子、白鵝不同的頭飾,組織幼兒遊戲。

(3)請一名幼兒扮演“青蛙”進行遊戲。

注意提醒幼兒在奔跑時注意避讓,防止碰撞。

3.放鬆活動——我是快樂的小青蛙。

教師帶領幼兒模仿小青蛙,放鬆並整理各種動作。

教學反思:

從這個活動中,我認識到幼兒園課堂教學中,教師首先要以孩子為主體,同時要有駕馭課堂的能力,在引導孩子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地發現問題,不斷地變換教學手段和方法,從而讓每個幼兒都參與到活動中,準確地掌握知識。帶領幼兒遊戲時,要顧及到絕大多數的孩子,將個別示範與分組遊戲、集體遊戲相結合,可以根據幼兒的課堂情況不斷地變換遊戲形式,從而提高每個幼兒的學習積極性。

一年級語文《小蝌蚪找媽媽》教案15

活動目標:

1、學習合理佈局畫面,獨立製作圖書。

2、使幼兒體驗分享閲讀的快樂。

3、體驗運用不同方式與同伴合作作畫的樂趣。

4、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他們大膽創新能力。

活動準備:

1、活動前幼兒觀看過圖書瞭解圖書的基本結構

2、幼兒自己畫好的《小蝌蚪找媽媽》故事背景、各種動物媽媽的半成品圖書,人手一本,與故事內容相應的文字幼兒人手一套,教師示範本一本

3、水彩筆、剪刀、膠棒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出示範本提問式導入主題

師:這是小朋友們平時畫的畫,這裏面都畫了哪些動物?哪個故事裏的有這些動物?老師把它訂成一本想做成圖書,可是這些畫上還缺少什麼?我們該怎麼做才能做成一本完整的圖書呢?

二、教師示範講解圖書的製作的要點及具體要求

1、把與故事內容相關的文字沿虛線剪下粘貼在每頁的合適位置,

2、在每一頁圖書的畫面適當的位置添畫上小蝌蚪,使小蝌蚪與各種動物媽媽能相呼應。

三、幼兒製作,教師巡迴指導教師巡迴指導,根據不同能力幼兒的作畫情況及時給予指點和鼓勵。

四、分享作品

鼓勵幼兒與同伴互相欣賞圖書、與爸爸媽媽一起閲讀圖書。

五、活動延伸

繼續飼養小蝌蚪並記錄小蝌蚪的成長過程。

教學反思:

在這次教學活動中,難點在角色表演中解決了,又利用圖譜教學讓幼兒輕鬆的記住了歌詞和二分音符,因為幼兒在教學活動中目標達到了所以幼兒能在活動中始終保持愉悦的情緒,飽滿的精神和歌唱的興趣,透過幼兒動聽的歌聲,準確的節奏,我們一起享受到了音樂賦予生活的情趣,我想這就是藝術活動最大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