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小學小蝌蚪找媽媽語文教案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1.81W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小蝌蚪找媽媽語文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小蝌蚪找媽媽語文教案

小學小蝌蚪找媽媽語文教案1

備課構想:

本課選自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小蝌蚪的媽媽這是一篇童話,全文共六個自然段,六幅圖分別與第1—6幅圖對應(六幅圖用投影)。為了使學生對本節課的內容產生興趣,提高學生素質,我注意了下面幾點:

1、針對一年級學生心理特點,在語文課中培養他們動腦、動手的素質。在學完每幅圖之後,讓學生自己動手用粘貼紙粘貼出與這幅圖有關的小動物粘貼畫,這樣便於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2、在課堂教學中要面向全體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全面發展。

3、根據學生的個別差異對他們進行口語交際訓練,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發展他們的基本素質。

教學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小蝌蚪的媽媽》。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瞭解青蛙在生長過程中形體上的變化。教育學生要保護青蛙。

2.在理解課文基礎上,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結合插圖和課文,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和動手能力,講講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

教學重點:

1. 理解課文內容,瞭解蝌蚪到青蛙的生長過程。

2. 哪幾個自然段講小蝌蚪在找媽媽。

教具準備:

粘貼紙、幻燈片、頭飾

教學過程:

一、檢查複習。

師:上節課我們初讀了小蝌蚪找媽媽這篇課文,學習了課文中的生字、生詞,請同學們想一想:這篇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學生回答)

二、用謎語導入新課,提示課題。

1.師:圓圓的腦袋黑黝黝,長長的尾巴水中游,長大是莊稼的好朋友。(啟發法)

2.引出課題:小蝌蚪找媽媽

(1)小蝌蚪是什麼樣的?青蛙是什麼樣的?

(2)蝌蚪是怎樣變成青蛙的?

(3)這篇課文共六個自然段,每個自然段各寫了什麼?

師:帶着這三個問題,我們來學習課文。

三、結合學習課文。

1. 找一名學生讀第一自然段。(出示:第一幅圖的投影)

(1)師:這羣小蝌蚪在班幹什麼?(在池塘裏快活地游來游去)(提問法)

(2)師:小蝌蚪的腦袋什麼樣?身子什麼樣?尾巴什麼樣?(大腦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長長的尾巴)(提問法)

(3)師:通過回答以上問題,揭示了第一自然段內容。

(4)師:指導學生用粘貼紙粘貼出遊動的小蝌蚪的粘貼畫,並讓仔細觀察。(指導觀察法)

2.操作投影出現第二幅圖。

(1)分角色朗讀課文,男生讀小蝌蚪,女生讀鯉魚媽媽,教師讀旁白。

(2)師:第二自然段小蝌蚪有什麼變化?他們遇到了誰?(小蝌蚪長出了兩條後腿,他們遇到了鯉魚媽媽)(啟發法)

(3)師:小蝌蚪問了什麼?鯉魚媽媽説了什麼?(學生自己讀)

(4)通過第二自然段的學習引出板書:變→長出兩 條後腳。

找→鯉魚

(5)師 :看投影,小蝌蚪見到鯉魚的時候心情怎樣?(學生髮揮回答)

(6)指導學生用粘貼紙長出後退的小蝌蚪和鯉魚的粘貼畫。

(7)師:小蝌蚪照着鯉魚媽媽的話,繼續找媽媽。(激趣法)

3.投影打出第三副圖。

(1)分角色朗讀第三自然段,找一名男生讀烏龜,找一名女生讀小蝌蚪,教師讀旁白。

(2)師:過了幾年,小蝌蚪又有了什麼變化?他們又看見了誰?(小蝌蚪又長出了兩條前腿,他們看見了一隻烏龜)(啟發法)

(3)師:小蝌蚪叫了什麼?烏龜説了什麼?(學生自讀)

(4)通過第三自然段的學習,引出板書:(長出兩條前腿,烏龜)

(5)根據第三自然段的學習內容,粘貼出長着四條腿,小尾巴的小蝌蚪和烏龜粘貼畫。

(6)師:小蝌蚪錯把烏龜當成了媽媽,他們又照着烏龜的話去找媽媽(激趣法)

4.操作投影,出現第四副圖。

(1)教師範讀第四、五自然段。

(2)師:過了幾天,小蝌蚪變成了什麼樣?他們又遇到了誰?(根據投影回答)(小蝌蚪尾巴變短了,他們遇到了一隻青蛙)(提問法)

(3)師:小蝌蚪叫了什麼?青蛙媽媽説了什麼?(學生自讀)

(4)通過讀第四、五自然段,從而引出板書:(尾巴變短了,青蛙)

(5)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媽媽,學生粘貼出青蛙的粘貼畫。

5.齊讀最後一自然段,要求邊讀邊思考。

(1)師:這一自然段主要寫了什麼?(小蝌蚪的尾巴不見了,天天跟着媽媽去捉害蟲)

(2)通過讀最後一自然段引出板書:(尾巴不見了)

四、鞏固知識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小蝌蚪找媽媽這篇課文,知道了小蝌蚪長出兩條後退,再長出兩條前腿,最後尾巴不見了,變成了青蛙的過程。

(1)找同學,根據自己的粘貼畫講一講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比一比看誰講的有趣(激趣法)

(2)帶上頭飾,將這個童話演出來(表演法)

五、總結全文

學生總結(自由發揮)

師:我們學習了這篇課文,知道了小蝌蚪變成青蛙的全過程,還知道青蛙是莊稼的好朋友,我們要保護它。

小學小蝌蚪找媽媽語文教案2

【學習要求】

1、學會生字詞,會用“快活地”造句;進行“感歎句”和“疑問句”句式的訓練。

2、理解課文內容,初步瞭解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預習學案:瞭解蝌蚪長成青蛙 的基本過程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激發學習情緒。自學課文。結合檢查自學情況教學生字詞。試讀課文。理清層次、分段。範讀課文。複習生字詞。

第二課時:講讀課文。朗讀全文。簡要複述。

教導學案

第一課時

一、導語,激發學習情緒

這兩天,小朋友們都在觀察小蝌蚪,你們知道小蝌蚪的媽媽是誰?(青蛙。)可是小蝌蚪卻不認識自己的媽媽,它們就去找了。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小蝌蚪找媽媽》這篇課文。

(揭示課題,“蝌蚪”(kē dǒu))

二、自學課文

揭示自學要點:

1、小蝌蚪為了找媽媽,向誰去打聽的?

2、最後小蝌蚪在哪兒找到了媽媽?它們的媽媽是什麼樣兒的?

三、檢查自學情況,教學生字詞

結合學生回答上面的兩個問題,出示下列詞語。

鯉魚 讓學生看插圖,認識鯉魚的模樣。

guī

烏龜  提示學生注意“龜”的下半部是“”不是“電”,“L”一筆上面不出頭。

dūn

蹲  可指名一學生做“蹲”的姿勢;發音強調韻母是un;教學字形時,提示學生注意“蹲”的右上部“酋”裏面的一短橫不能丟。

披   讓學生聯詞。(例:披上大衣、大地披上綠色的新裝、披星戴月。)

碧綠  讓學生組詞造句。。(例:晚上,滿天的星星像珍珠撒在碧玉盤裏。)

shāng

衣裳  “裳”指導學生髮輕聲,後鼻音。

四、試讀課文

可採取全班輪讀的方式進行。(一人讀一句,或一人讀一節)

五、理清層次,分段

根據本課教材的特點,先啟發學生找出主要段落,然後再給全篇課文分段。

(學生如有困難可先默讀)

提問:課文中寫小蝌蚪找媽媽,寫了幾個小節?(二、三兩節。)

中間這兩節是寫小蝌蚪找媽媽,那麼這一段前面一節(第一節)寫的什麼?這一段後兩節寫的是什麼?這樣,課文分成幾段?

課文可分成三段:

1、池塘裏有一羣小蝌蚪。

2、小蝌蚪找媽媽。

3、小蝌蚪找到了媽媽。

六、範讀課文

請小朋友們把書翻到前面看《小蝌蚪找媽媽》的插圖。看好後聽老師讀課文。老師讀到哪兒,小朋友的手就指到圖上有關的地方。

(老師範讀全文。學生邊聽邊觀察插圖)

七、複習生字詞

用小卡片全班輪讀。(一人識一個,聯一個詞)

快讀。(要學生迅速讀出字音)

寫字。

第二課時

一、複習生字詞

二、講讀課文

第一段:

的小蝌蚪的剪紙,貼在的原來的水草圖上),你們看,這時候的小蝌蚪和原來的樣子有什麼變化?(引導觀察進行比較)。

2、小蝌蚪遊呀遊呀,看見鯉魚媽媽在教自己的孩子捉食(揭示鯉魚媽媽的剪紙貼在水草圖上,取下未長腳的小蝌蚪)。這時候,小蝌蚪會想起誰呢?(想起自己的媽媽。)哪個小朋友能説一句話,後面用上疑問號,把小蝌蚪想媽媽的心情表達出來?

例句:誰是我的媽媽呢?

我的媽媽是什麼樣兒的呢?

我們的媽媽在哪兒呢?

……

3、小蝌蚪想媽媽,就去向鯉魚媽媽打聽。小蝌蚪怎麼問的?鯉魚媽媽怎麼回答的?請一個小朋友讀小蝌蚪的話,一個小朋友讀鯉魚媽媽的話,大家讀敍述的話。

4、小蝌蚪照着鯉魚媽媽的話去找自己的媽媽。小蝌蚪找呀找呀,你們看這時候的小蝌蚪和前面的樣子又有什麼不同?

(揭示長了四條腿、拖着尾巴的小蝌蚪的剪紙,貼在水草圖上,讓學生比較。)

5、指點:小蝌蚪先長出的是後腿,後長出的是前腿。小蝌蚪正遊着,他們看見了烏龜(取下先貼上的鯉魚剪紙和才長後腿的小蝌蚪的剪紙,再貼上長了四條腿的小蝌蚪和烏龜的剪紙),小蝌蚪會怎麼想的?

6、小蝌蚪是怎麼對着烏龜喊媽媽的?烏龜又怎麼説的?現在請女同學讀小蝌蚪的話,男同學讀烏龜的話,老師讀敍述的話。

7、你們想,小蝌蚪怎麼會把烏龜當着媽媽的?學生回答後加以指點:青蛙是四腿、闊嘴巴,但不等於四條腿闊嘴巴的就是青蛙。

8、現在,你們評一評,鯉魚和烏龜的話誰説得全面?(引導學生做出判斷)。

第三段:

1、小蝌蚪聽了烏龜的話,又去找媽媽,過了幾天,小蝌蚪又發生了什麼變化?

(貼上脱掉尾巴的小青蛙的剪紙)

2、(取下原先長尾巴的小蝌蚪的剪紙)小蝌蚪這次怎麼把青蛙認定是自己的媽媽的?

複習讀:鯉魚媽媽和烏龜的話。

3、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媽媽,該多高興啊!你們想,小蝌蚪會對青蛙媽媽説些什麼?誰能説一句話,後面用感歎號,把小蝌蚪找到媽媽的喜悦心情表達出來?

例句:媽媽,我們好不容易找到你啊!

媽媽,原來你在這兒啊!

媽媽,我們終於找到你了!

4、小蝌蚪和媽媽見面了,大家都非常高興,它們的話該怎麼讀呢?請一個小朋友讀小蝌蚪的話,一個朋友讀媽媽的話。

5、青蛙的樣子,課文上是怎麼描寫的?讓學生比較。

課文上描寫的:

荷葉上蹲着一隻大青蛙,披着碧綠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雙大眼睛。

換一個説法:

荷葉上有一隻大青蛙,背上顏色是綠的,肚皮上的顏色是白的,眼睛是凸出來的。

這兩段話意思差不多,你們説,哪一段寫得好?

(課文上寫得好,覺得青蛙很美很可愛。)

齊讀這一段話。

6、那麼課文上是怎樣把青蛙寫得可愛的呢?我們看,寫青蛙的動作,用了哪些詞兒?

(板書:蹲  披  露   鼓 )

7、啟發:這些表示青蛙動作的詞,都用得很好。如果把“鼓着一對大眼睛”換成“瞪着一對大眼睛”,怎麼樣?

8、這是寫青蛙的動作。你們再看,寫青蛙身上顏色也是很講究的。誰能把這些詞兒找出來?

(板書:碧綠的 雪白的)

9、比較:

青蛙披着綠的衣裳,露着白的肚皮。

青蛙披着碧綠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

10、指導朗讀。突出四個動詞和這兩個形容詞。

11、小朋友,想一想,為什麼要把青蛙寫得這麼美呢?

12、講述:因為青蛙是益蟲。一隻青蛙年能捉一萬五千多條害蟲,我們小朋友要好好保護青蛙。

13、現在小蝌蚪已經長成了青蛙,它們和媽媽一起捉蟲了,同學們看看圖,再自己讀讀課文。

(學生自學課文最後一節)

14、出示卡片:蹲  蹬

讓學生認讀,並區別其含義。

三、朗讀全文

四、課堂檢測:

小蝌蚪怎麼找媽媽的`,我們知道了,在找媽媽的一個多月時間裏,小蝌蚪是怎麼長成青蛙的呢?小蝌蚪是怎麼長成青蛙的呢?誰能簡單地説説?

學生默讀,準備複述。

〔板書設計〕

小蝌蚪找媽媽───青蛙長尾巴

兩條後腿    披 碧綠的

兩條前腿    露 雪白的

尾巴變短    鼓

尾巴不見了   蹲

小學小蝌蚪找媽媽語文教案3

學習目標:

1.能借助拼音讀準生字字音,並結合課文認識漢字12個。認識部首“目”字旁。描摹和臨寫4個左右結構的字“眼”、“睛”、“肚”、“膽”。

2.能正確朗讀課文;能以小組合作形式,分角色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後兩節。能根據課文説説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或者看圖,照例句的樣子説一句完整的話。

3.通過課文學習知道青蛙的生長過程,增長知識。

重點和難點:

1.能借助拼音讀準生字字音,並結合課文認識漢字12個。認識部首“目”字旁。

2.3.能根據課文説説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或者看圖,照例句的樣子説一句完整的話。

教學過程:

一、猜謎語,揭課題

1.猜謎語:“大腦袋,黑身子,甩着長尾巴,住在池塘裏。”這是什麼?

2.板書:小蝌蚪完成板書:找媽媽(學生齊讀課題)

3.質疑。説説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

二、感知課文,學習生字

1.聽課文錄音。根據提示記住課文內容。交流並板書:小蝌蚪長着(),(),甩着()。

2.自學生字。

(1)師提學要求:自由輕聲讀課文,邊讀邊圈出生字,藉助拼音讀準宇音

(2)再讀課文,標上小節號。

(3)小組合作讀課後的生字、詞語。交流自己的識字好辦法。

3.遊戲鞏固生字詞語。

(1)開火車認讀生字。

(2)叫號遊戲認讀詞語。

三、再讀課文,指句

1.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按標點停頓。想想,小蝌蚪找了幾次媽媽?分別遇見了誰?(交流板書)

2.分節學習課文。

(1)交流並出示第二小節。

(2)交流並出示第三小節。

(3)最後小蝌蚪找到媽媽了嗎?學習最後一節課文。指出青蛙媽媽高興的語氣。

3.再讀課文,指導根據課文內容,説説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根據回答出示生長過程圖)。

4.分角色朗讀全文。

5.指導背誦最後兩節。

四、複習生字,積累詞語

1.猜字謎。

2.給部首媽媽找孩子。

3.認識部首目字旁和月字旁。

學生交流:“目”字旁的字一般與眼睛有關。“月”字旁的字一散與身體有關:

4.給詞語找朋友。

5.指導書寫。眼、睛、肚、膽

小學小蝌蚪找媽媽語文教案4

綜合課

1、會本課9個生字和由這些生字組成的詞語及由熟字組成的新詞。

2、使學生了解青蛙在生長過程中形體上的幾次變化,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及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分角色朗讀課文。

學會生字、指導寫字

觀察圖畫,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

小組合作

課件 生字卡片

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引入課題。

同學們,你們認識青蛙嗎?(生:認識!)那大家也都知道我們的朋友如按好壞來分可分為好朋友和壞朋友。蚜蟲是莊稼的壞朋友,那青蛙就是莊稼的好朋友。你們喜歡青蛙嗎?那又有誰知道青蛙小時候是長什麼樣兒的?它又是怎樣長大的呢?(幻燈片出示小蝌蚪插圖,然後指出這就是青蛙小時候的樣子,它名字叫——小蝌蚪)那麼,小蝌蚪又是怎樣變成青蛙的呢?學了今天這一篇課文大家就知道了。

(板書課題)

二、初識圖意。

1、提出看圖要求:圖上畫了些什麼?它們都在幹些什麼?(幻燈出示第一幅插圖)(生答)

2、逐圖出示另三幅圖,引導學生觀察小蝌蚪在身體上有什麼變化?再連續播放四幅圖,讓學生説説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分別遇到了誰,揭示這也就是——小青蛙成長的過程。

3、提問: 大家看到最後兩幅圖了嗎?小蝌蚪最後變成了什麼?它們找到媽媽了嗎?它們的媽媽是誰?(生述)

4、小結: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四幅圖,想想小蝌蚪每次去找媽媽時身體都出現了哪些變化?開頭怎樣?過了幾天怎樣?後來又怎麼樣?最後變成什麼了?(生述)

三、藉助拼音,初讀課文。

1、自輕聲朗讀課文。

思考:小蝌蚪找媽媽找了幾次才找到?它都遇到了誰?

2、糾正讀音(羣、捕、迎、裳等)

3、回答思考問題,師生初步分角色朗讀課文。(師:敍述部分;小蝌蚪、鯉魚、烏龜及青蛙媽媽由四組學生分別扮演。)

四、學習第一自然段。

1、學習第一自然段,看第一幅圖。

提問:課文中是怎樣寫小蝌蚪的樣子的?找出相關詞句,説一説,並用筆劃出來。

提問:我們池塘裏的小蝌蚪有幾隻?(生:有一羣。)師講解“一羣”的意思,然後再指導生給“羣”組詞。

指導學生看圖,體會小蝌蚪心情如何?問:從圖上小蝌蚪的什麼動作可以看出?自然段中哪一些詞語描寫了小蝌蚪很“快活”呢?(師指導生聯繫小蝌蚪甩尾巴的情景回答。)

2、指導學生看圖,師複述小蝌蚪外表。

3、指導朗讀第一自然段,讀出小蝌蚪有趣、快活的神情。

五、課堂作業:

完成課後作業第二題(1)小題

第二課時

一、圖文對照,學習第二段。

1、看第二幅圖,提問:現在我們的小蝌蚪跟第一幅圖模樣有什麼不同?

2、讀第二自然段,説説蝌蚪有什麼變化。

3、再讀(指名個別讀)

4、看圖,講述小蝌蚪是為什麼會遊向鯉魚媽媽?理解“迎上去”意思。

述:因為小蝌蚪們看見鯉魚媽媽在教小鯉魚捕食,於是想到自己也該有媽媽,但又不知媽媽長得怎麼樣,所以就游過去問。

述:正面向前叫“迎”。在這裏既表示禮貌,也為了讓鯉魚媽媽能發現自己——小蝌蚪。

5、鯉魚媽媽告訴小蝌蚪,它的媽媽有什麼特點呢?

6、指導朗讀第二自然段。(“我們的”“哪兒”要讀重音;鯉魚媽媽的回答要用長輩式親切的語氣讀出來。)

二、看圖,學習第三、四、五自然段。

1、看圖,提問:小蝌蚪過了幾天身體上又起了什麼變化?

生讀第三自然段。

2、學生回答,師板書。

3、小蝌蚪為什麼會把烏龜錯認為是自己的媽媽呢?課文中為什麼要用“追上去”,而不用“迎上去”呢?(師引導學生回答:一是,一前一後要用“追”;二是,體現出了它們以為找到了媽媽時的高興、迫切的心情。)

4、烏龜媽媽告訴小蝌蚪,它們媽媽的特點是什麼?(讓學生劃出文中語句並讀一讀)

5、指導朗讀第三段。小蝌蚪“連忙追上去叫”這一句,要讀出急於找到媽媽的迫切心情。

6、輕聲朗讀第四、五兩段,指導生邊讀邊看圖,思考:

小蝌蚪過了幾天,身體上又起了什麼變化?(板書)

小蝌蚪到底有沒有找到媽媽呢?他們的媽媽究竟是誰呢?它們是怎麼認出來的?

(生聯繫圖及有關句子回答:回顧烏龜介紹的青蛙媽媽的特徵,還有前面鯉魚媽媽講的“四條腿,寬嘴巴”,小蝌蚪瞭解媽媽的特徵全面了,也就可以找到媽媽了。)

7、你從第四段中知道了什麼?先讀再説。(自由讀後再指導學生説出段意)

“小蝌蚪已經是青蛙了”,為什麼加上個“已經”?小蝌蚪是怎樣跳到荷葉上去的呢?(蹬、蹦、跳)

8、小青蛙跟着媽媽幹什麼?這説明了什麼?(是人類的好朋友)我們們應該怎樣對等青蛙呢?(生:我們要保護好我們的好朋友——青蛙)

三、鞏固練習。

1、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全文。

2、完成課後第一道題。

3、完成課後第三道題。

第三課時

一、複習:

1、分角色看圖朗讀課文。

2、引導學生,按順序説説小蝌蚪是怎樣長大的。

(大腦袋、長尾巴——長出兩條後

腿——長出兩條前腿——脱掉尾巴、換上綠衣裳)

3、指導完成課後第二題。

二、指導有感情地分組朗讀課文。

三、識記生字,分析字形,指導書寫。

1、觀看生字表教學錄像帶,激發學生興趣。

2、指導學習生字。

3、難寫、易錯字形分析:

塘:共13畫,第八畫右邊要出頭,第10筆一豎上下都要出頭,左邊是“ ”。

迎:半包圍結構,裏面的“ ”不要多寫一撇。書空。

龜:共7筆,上邊是“ ”,下邊是“ ”不是“電”。書空。

裳:共14畫,下邊是“衣”。

鼓:右邊是“支”不是“ ”也不是“ ”,本課是“凸起”的意思。

4、運用測試及書寫。(師巡視指導並及時對學生進行表揚)

四、總結課堂。

板書設計:

34、小蝌蚪找媽媽

小蝌蚪 問鯉魚阿姨 錯把烏龜當媽媽 找到媽媽(青蛙)

大大的腦袋

黑灰色的身子 長出後腿 長出前腿 尾巴不見了(變成了青蛙)

長長的尾巴

教後記:[ 內 容 結 束 ]

小學小蝌蚪找媽媽語文教案5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9個生字和由這些生字組成的詞語及由熟字組成的新詞。

2、使學生了解青蛙在生長過程中形體上的幾次變化,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及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1、學會生字、生詞。

2、觀察圖畫,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

教學和媒體準備

句子卡,生字卡,投影圖片。

第一課時

一、猜謎導入。

1、猜謎語

①小黑魚,滑溜溜,圓圓腦袋長尾巴,池塘裏面遊啊遊。(小蝌蚪)

②綠衣小英雄,田裏捉害蟲,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蟲。(青蛙)

2、談話引入

同學們,你們覺得他們是一家人嗎?為什麼長相相差這麼大呢?難怪小蝌蚪連自己的媽媽都不認識。今天我們就一起隨着小蝌蚪去找媽媽吧!

3、板書課題。齊讀。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以讀漢字為主。

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默讀,給每個自然段標上序號。

3、學生彙報,從哪幾個自然段中可以幫助小蝌蚪找到媽媽。

三、學習課文,隨文識字。

1、瞭解小蝌蚪的外形特點

看第一張圖片,提問:小蝌蚪是什麼樣的?他們遊的怎麼樣?

默讀課文用劃出寫小蝌蚪樣子的句子。

朗讀第一自然段。(指導讀出快活的語氣)隨機學習生字灰。

過渡:小蝌蚪雖然生活的很快活,但是沒有媽媽,總覺得生活中缺少了什麼。它們多麼希望也能和自己的媽媽生活在一起呀!瞧,它們正商量着一起去找媽媽呢。它們找啊找,終於找到了自己的媽媽,原來就是一隻可愛的大青蛙。

2、瞭解青蛙的外形特點

看課件,提問:青蛙媽媽是什麼樣的?出示句子,進行朗讀指導,學習生字披、鼓。

引導學生歸納青蛙的外形特點。

師:假如你現在是青蛙媽媽,你想來介紹一下自己嗎?(生帶頭飾上台彙報)

四、寫字指導

1、觀察有、在、什、麼,學生説説要注意的地方。

2、範寫,學生描描寫寫。

3、評價。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1、讀上節課學過的生字卡片。

2、朗讀小蝌蚪和青蛙樣子的句子。

二、繼續學習課文,朗讀感悟。

1、瞭解小蝌蚪長成青蛙的過程

①師:小蝌蚪在長成青蛙的過程中,身體發生了幾次變化,是怎樣變的呢?

請孩子們自由地小聲朗讀課文2~5自然段。讀完後,找出小蝌蚪身體發生變化的句子,用~~~~勾劃出來,並標上序號。

②小組交流

③集體彙報,師相機貼出圖片

④演一演:請生扮演小蝌蚪,講講自己是怎麼樣長大的(帶頭飾上台彙報)

2、學習課文2~5段

過渡:小蝌蚪歷盡艱辛找到了媽媽,其中多虧了誰的幫助?(鯉魚和烏龜)師貼圖

①學習第2段

引讀:小蝌蚪遊哇遊,正好看見這時,他們會有什麼想法?

於是,就迎上去,問

為什麼要迎上去?看圖理解,再説一説。請生上台表演。

指導朗讀,讀出小蝌蚪主動熱情、有禮貌的語氣。(同桌互問互答,師生讀等)

小蝌蚪從鯉魚媽媽那打聽到自己的媽媽長得有什麼特點?

過渡:於是,小蝌蚪告別了鯉魚媽媽和小鯉魚,繼續尋找自己的媽媽。

②學習第3段

引讀:它們遊哇遊,看見了一隻連忙叫

為什麼小蝌蚪會把烏龜誤認成他們的媽媽?表現出怎樣的心情?(急切)

你從哪些詞看出很急切?(連忙、追上去)

為什麼不用迎上去而用追上去了?生自由説。

看圖理解,再説一説。請生上台表演。

指導朗讀,讀出急切的語氣。(分組輪讀,師生接讀等)

這一次,小蝌蚪可認錯了。不過他們不灰心,因為他們又從烏龜那知道了媽媽樣子的更多特點,除了四條腿,寬嘴巴,還有

過渡:於是,他們充滿了信心,繼續找媽媽,他們相信這一次一定能找着自己的媽媽。

③學習第4段

引讀:小蝌蚪遊啊遊,游到荷花旁邊,看見荷葉上蹲着一隻

嘿,這一次可要仔細看看,是不是像鯉魚媽媽和烏龜説的那樣,可別再認錯了。

他們仔細一看,那隻大青蛙披着

一定是自己的媽媽,於是就不慌不忙地游過去,十分肯定地叫道

這時,小蝌蚪的心情怎樣?再有感情地讀一讀。

這一次,不用迎上去、追上去,而用游過去呢?生自由説。

請生上台表演這三種情況。

師小結:可見,作者用詞準確,我們在寫作的時候也要向他學習,這樣才能把句子寫得準確形象又生動。我們也要向小蝌蚪學習,只有不斷去發現,不斷去探究,堅持到底,終會有成功的一天。

引讀:青蛙媽媽見到了自己的小寶寶也非常高興,笑着説

小青蛙聽到媽媽的召喚是怎樣做的?齊讀第4段最後一句話(指導讀好蹬、跳、蹦,突出青蛙動作的敏捷),做動作讀一讀。

④小青蛙都在幹什麼呢?從文中找出來讀一讀。

師:它們可真是人類的好朋友,是莊稼的保護神,讓我們帶着讚賞的語氣再去讀一讀吧。

3、為了讓我們的青蛙朋友生活地更舒適安全,我們應該做些什麼呢?

四、總結全文

1、學習了這篇課文,你知道了什麼?

2、分角色朗讀全文。

五、演一演這個故事

六、指導寫變、條。

查找、一隻青蛙一年可以吃掉多少害蟲?

青蛙為什麼成為捉害蟲的能手?

小蝌蚪找媽媽

小蝌蚪長出兩條前腿長出兩條後腿尾巴變短青蛙

迎鯉魚圖追烏龜圖

小學小蝌蚪找媽媽語文教案6

一、教學目標

1.認讀生字新詞。

2.聽寫:蝌蚪一羣灰色烏龜寬嘴巴鼓眼睛

3.説説小蝌蚪和青蛙的樣子。

二、導學課文

1.導讀第1自然段

(1)課文裏是怎麼描寫小蝌蚪的呢?(一羣小蝌蚪,長着大大的腦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長長的尾巴,快活地在池塘裏游來游去。)教師一邊講評一邊板書:池塘一羣黑灰色

(2)小蝌蚪現在在做什麼呀?(快活地游來游去)

(3)小蝌蚪在池塘裏快活地游來游去,我們也來快活地讀讀書,請齊讀第一段。

小蝌蚪遊啊遊,過了幾天——怎麼了?(長出了兩條後腿。)(師貼長後腿的畫於黑板上)

(4)小蝌蚪太想念自己的媽媽了,於是鯉魚媽媽決定幫助它們找媽媽,它是怎樣回答的呢?課文又是怎樣寫的呢?我們就是這羣小蝌蚪,再來讀讀他們的話。(生讀蝌蚪的話)

(5)(出示——鯉魚)老師現在來當鯉魚媽媽,誰來當小蝌蚪,向我打聽?(請學生當小蝌蚪來練習)

(6)交換,學生念鯉魚媽媽,教師念小蝌蚪。

理解“迎上去”在句子中的作用。師生對讀,邊讀邊做動作)

(7)從鯉魚媽媽的回答中,我們可以知道蝌蚪媽媽的特點是什麼?(四條腿,寬嘴巴。)

2.導讀第3自然段

(1)小蝌蚪聽了鯉魚媽媽的話,繼續遊啊遊,過了幾天,小蝌蚪又發生了什麼變化?(又長出了兩條前腿。)(師貼長前腿的畫於黑板上)

小蝌蚪又錯把烏龜當媽媽。(烏龜同青蛙一樣是四條腿,寬嘴巴)

理解“追上去”在句子中的作用。(從背後趕上去打招呼)表演動作。

3.導讀第4自然段。

(1)指名朗讀本段。青蛙媽媽什麼樣?找出描寫大青蛙的句子。

板書:四條腿(蹲)寬嘴巴大眼睛(鼓)綠衣裳(披)白肚皮(露)

理解“游過去”在句子中的作用。(小蝌蚪找到了真正的媽媽,心裏很高興、很踏實)表演動作。

4.齊讀第5自然段。

(1)小蝌蚪象我們同學一樣聰明,認定了青蛙就是自己的媽媽,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又會發生什麼變化暱?(小蝌蚪尾巴變短了)(師貼出小蝌蚪尾巴變短的圖片)小青蛙以後跟着媽媽做什麼?(捉害蟲)

5.小結:教育學生要保護青蛙。(青蛙是莊稼的好朋友,專門吃害蟲。青蛙善於捕捉害蟲,一隻青蛙一天要吃害蟲40~50只,多的達到200多隻。一隻青蛙一年能吃15000多隻害蟲。所以,我們要保護青蛙)

三、課堂練習

1.讀寫生字新詞。

2.仿寫句子。

地點有什麼樣子幹什麼

池塘裏有一羣小蝌蚪大腦袋,黑灰色身子,甩着長長的尾巴快活地游來游去

有一羣鵝

有一羣小雞

有一隻猴子

小學小蝌蚪找媽媽語文教案7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3個生字,認識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新詞。

2.藉助漢語拼音初讀課文,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3.培養學生邊讀書邊思考的能力,能提出不懂的問題。

4.繼續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學習的能力,感受合作學習的快樂。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1、正確掌握本課生字新詞,並學會應用。

2、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篩選問題的能力。

教具準備:

詞語卡片、青蛙、蝌蚪、鯉魚、烏龜的圖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教師用彩色粉筆板書漢字:“找”,請學生來認字。説説生活中是怎樣用的。(如:找人、找東西、找麻煩等)

電腦出示小蝌蚪的畫面,讓學生説説這是什麼,是什麼樣子的?

小蝌蚪要找什麼呢?板書:小蝌蚪、媽媽。今天我們來學習第5課《小蝌蚪找媽媽》。大家齊讀課題。

二、學習新知:

(一)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學生自由讀課文,邊讀書邊在書中把生字畫出來,藉助漢語拼音讀一讀。

同伴之間互相讀讀生字,對照生字表檢查讀音是不是正確,如果正確,同伴就在書中畫一顆紅色的五星表示獎勵。

再讀課文:指名讀課文,重點聽聽生字的字音。

大家進行評議,鼓勵讀得正確的同學、讀書有進步的同學。

(二)學習生字新詞:

1、學生對照書中的生字表,自己讀讀生字,把不認識的漢字做好記號。

2、學生在小組內進行學習,小組長帶領組員做好以下幾件事情:

1)讓每名同學説説哪些字不認識。

2)把不認識的漢字集中起來。

3)認識漢字的同學説説自己是怎樣記憶字形的。

4)小組長指漢字,同學讀,鞏固記憶。

3、教師用電腦出示詞語卡片,學生自己讀讀卡片上的詞語。不認識可以詢問他人。

4、以小組為單位選派代表指名讀詞語,比一比誰讀的正確、反應靈敏。

5、練習書寫:

1)請大家先認真觀察生字在田格中的位置,然後獨立寫一個。(書上田格中的字)

2)學生提出認為難寫的字,師問:你們認為哪個字難寫?教師電腦出示帶田格的生字,讓學生仔細觀察生字每一筆在田格中的位置。請同學説一説佔格位置。

3)學生看電腦博士是怎樣寫的?(電腦演示加錄音)

4)請學生書寫田格中的第二個字。教師巡視,個別輔導,糾正學生的寫字姿勢和執筆方法。

5)學生評議:展示學生書寫情況,説説哪些字寫的好,哪些字寫的不夠理想。

6)獎勵學生到黑板上書寫漢字,師生共同欣賞。

(三)再讀課文,提出問題:

1、自由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序號。(5)

2、一邊讀書一邊提出問題。

3、以小組為單位篩選問題:每名組員説説自己的問題,組長帶領大家把問題集中起來,記錄下來,交給老師。

(四)以小組為單位練習鞏固:

小組之間互相出題目考察。

例如:

看拼音寫詞語;

聽寫詞語;

組詞;

讀句子;

讀課文;

……

小組之間進行比賽,並引導學生從不同方面進行評價。

(五)、佈置作業: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家長進行評價。

2)思考本組集中的問題。

3)在作業本上書寫難字,然後進行自評……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畫面,使學生從小蝌蚪找**的過程中,瞭解青蛙在生長過程中的幾次形體變化,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全面的認識事物的能力。

2.體會動物的語言、心理,指導學生有語氣地朗讀課文。

3.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使學生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蟲的能手,是人類的朋友,教育學生要保護青蛙。

4.繼續培養學生收集、積累信息的能力。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容,瞭解青蛙在生長過程中的幾次形體變化。

2.藉助插圖,去觀察,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全面的認識事物的能力。

教學難點:

1.瞭解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

2.理解文中的詞語。

教具準備:

電腦、圖片、動畫片。

教學過程:

一、觀看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

提示:注意觀察小蝌蚪的身體變化。

二、進入新課:

1、整體感知:

指名分段讀,想一想:小蝌蚪找媽媽找了幾次?他在路上遇見了誰?在文中畫出來。教師進行板書

(三次、鯉魚、烏龜、青蛙。)

2、電腦出示問題,在下階段的學習中帶着問題去學習:(結合上節課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進行篩選後的。)

3、細讀課文:

1)默讀課文,想想哪些內容同插圖有聯繫?

2)分別請學生讀二、三、四自然段,再請學生根據自然段的內容找到相關的圖片把圖貼在黑板上。

3)同桌之間試着結合課文內容講一講圖畫的內容:

(第二自然段開始介紹小蝌蚪的變化,幾天以後,小蝌蚪長出了兩條後腿,他向鯉魚媽媽打聽自己媽媽去了哪裏,從鯉魚媽媽那裏他得知:媽媽是“四條腿、寬嘴巴。”第三自然段寫過了幾天,小蝌蚪長出了兩條後腿,他看見烏龜後,錯認烏龜為自己的媽媽,從烏龜媽媽那裏得知:自己的媽媽頭頂上有兩隻大眼睛,披着綠衣服,唱起歌來頂呱呱。第四自然段寫過了幾天,小蝌蚪尾巴變短了,變成了小青蛙。在荷葉上找到了自己的媽媽。)

教師:整個找**的過程,課文是抓住了動物的語言和動作來描寫的。自己認真地讀讀,找出描寫動物的語言和動作的詞語,並用不

同的符號畫出來,體會為什麼這樣寫。結合學生説的教師板書有關動詞:“迎”“追”“遊”

(小蝌蚪“迎上去”説明小蝌蚪與鯉魚遊的方向是相對的,他在有禮貌地打聽。鯉魚**的一番話,告訴小蝌蚪他們的媽媽是:四條腿、寬嘴巴。小蝌蚪看見烏龜後,就“追上去”説明小蝌蚪和烏龜前進的方向相同,烏龜在前,小蝌蚪在後,表現出小蝌蚪急於找到自己**的心情。烏龜的話使小蝌蚪進一步瞭解了**的外形特點:“頭頂上有兩隻大眼睛,披着綠衣服,唱起歌來頂呱呱。”小蝌蚪看見青蛙媽媽後,就“游過去”説明他看見媽媽後,十分高興。)

4)根據畫面內容,練習有語氣地朗讀:

自由讀

指名讀一讀,説説你為什麼這樣讀;還可以説説讀書時有什麼困難?

教師進行指導:小蝌蚪想找媽媽,他們詢問鯉魚媽媽時,要有禮貌,讀出渴望找到**的心情;鯉魚**的回答語速放慢,非常可親可敬,讀出關心孩子的語氣。小蝌蚪叫烏龜媽媽時,要讀出既高興又着急的語氣。烏龜在與小蝌蚪説話時,要讀出寬容、耐心、穩重、熱情的語氣,讀書時速度放慢。小蝌蚪看見自己的媽媽後,要讀出高興的語氣,青蛙**的話要讀得:親切、自然。

小組練習分角色有語氣、還可以加上適當的表演。

每個小組選派代表,進行展示。

評一評讀書情況,為什麼?

4、教師提出問題: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媽媽,他是怎樣變成一隻小青蛙的呢?

學生自己説説:可以結合課文內容説,可以用筆畫出生長過程,也可以用自己的話説明。

在小組內與同學説説,交流交流。

每組選派一名代表進行展示。

教師出示電腦畫面:

小蝌蚪先長出兩條(),過了幾天,長出兩條(),再過幾天,()變短了,漸漸地,()已經不見了。小蝌蚪長成了()。

讓學生讀一讀,自己試着進行填寫。

請學生把答案板書到黑板上:長出後腿→長出前腿→尾巴短了→尾巴不見了。

師生共同讀一讀。

根據電腦畫面畫出小蝌蚪生長過程,與電腦博士比一比。

三、聯繫生活實際談體會: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小蝌蚪找**的故事,小青蛙可以幫助人類做些什麼呢?我們應該怎樣做?談談自己的看法。(可以藉助課外資料談。)

教師小結:青蛙是捕捉害蟲的能手,是人類的朋友,我們要保護青蛙。

四、積累所得信息:

讓學生想想通過學習打算積累哪些信息。

在全班範圍內説説,相互交流。

五、佈置作業:1、有語氣的朗讀課文。

2、以小組為單位排演課本劇。

板書:

教案點評:

《小蝌蚪找媽媽》是一篇看圖學文。以小蝌蚪找媽媽為線索,介紹了青蛙的生長過程。教案設計上鼓勵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教師適時點撥,同時通過小組討論交流、合作研討突破教學難點。教學媒體運用恰當、適度,為突破重、難點服務。版書設計合理,條理清晰。

小學小蝌蚪找媽媽語文教案8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13個生字和由這些字組成的新詞。

2.使學生從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中,瞭解青蛙在生長過程中的幾次形體變化,培養學生觀察能力。

3.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蟲的能手,教育學生要保護青蛙。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時間

3課時

教學重點

瞭解青蛙在生長過程中的幾次形體變化,從而培養學生觀察能力。

教學難點

學習小蝌蚪怎樣變成青蛙的。

教學準備

1.掛圖

2.幻燈片

教學過程

第一節

一、揭示課題

池塘裏有一羣小蝌蚪,它們想找自己的媽媽,但又不知道媽媽是誰?它在哪?我們跟他們一起去找好嗎?

(板書:小蝌蚪找媽媽)

二、從圖入手指導總觀全圖

問:小蝌蚪長什麼樣?我們看書上是怎麼説的?

三、讀全文,理解一、二自然段

(1)讀準字音。

(2)標出自然段。

①問:哪一自然段寫小蝌蚪的樣子?

②學生再讀第一自然段。

問:小蝌蚪什麼樣?(大腦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長長尾巴。)

③自由讀第二自然段。

問:第二自然段有幾句話?(三句話)説説每句話什麼意思?重點指導三個問題,要求先談問題a.過了幾天,小蝌蚪有什麼變化?看圖觀察小蝌蚪長後腿的位置?b.它見到了什麼,問了什麼話?(見到鯉魚阿姨,我們的媽媽在哪裏。)c.它是怎樣得到回答的?(板書:四條腿寬嘴巴)

師小結:學習這段我們分三步①讀全文看有幾句話?②想每句話什麼意思?③讀問題看圖回答問題。

四、再讀第二自然段,體會小蝌蚪找媽媽的心情

佈置作業:讀第三、四、五自然段。

第二節

一、讀第二自然段,想想第二自然段講的是什麼?

二、三個學生分別讀三、四、五自然段

(1)問:三、四、五自然段哪兩自然段與第二自然段敍述方法基本相同?(三、四自然段)

(2)師扶着學習第三自然段。指導學生分步驟學習。

①讀全文,看有幾句話?②想想每句話是什麼意思?③讀問題,看圖回答問題。④再讀全段。

(3)放手讓學生自學第四自然段。把第二個問題改為②它們來到了哪裏?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③小蝌蚪和青蛙媽媽是怎麼説的,怎麼做的?

(4)問:小蝌蚪在看見鯉魚、烏龜、青蛙媽媽時怎麼做的?(迎上去、追上去、游過去)它們在意思上有什麼不同?迎上去:有禮貌,也為了讓鯉魚發現自己。這與我們問路一樣。追上去:小蝌蚪和烏龜前進方向相同,表現它們找媽媽的心情。這也是急中出錯的原因。游過去:真實地表達出小蝌蚪找媽媽的心情,因為這次肯定不會錯了,於是就高高興興地游過去。

三、講讀第五自然段

問:第五自然段有幾句話?

1

第一句話什麼意思?出示幻燈,顯示小蝌蚪整個的變化過程。

2

第二句什麼意思?從青蛙天天捉害蟲你想到了什麼?

四、小結:同學們看圖,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隨着不斷了解媽媽的特徵,自己的身體也在變化,最後終於找到了媽媽,它多高興呀!

佈置作業:課後練習2

板書設計

第三節

一、在生字表中標出字的偏旁部首

二、出示生

1.易寫錯的字:羣(第二筆要出頭)寬(注意不要加點)甩(第五筆是)裳(下部是衣,不要少寫亠)鼓(右邊是支,不是攵)龜(下邊不出頭)

2.正音:捕(bu)裳(shang)

3.組詞

腦(大腦)甩(甩開)捕(捕魚)龜(烏龜)

惱(惱怒)用(使用)撲(撲來)魚(金魚)

4.筆畫筆順提示:腦:第八筆是。迎:第二筆是

三、結合課文説説詞語的意思

池塘:蓄水的坑,一般不太大,比較淺。

甩:揮動,課文中是擺動的意思。

碧綠:青綠色。

捕食:捉取食物。

鼓:本課是凸起的意思。

四、佈置作業:

1.寫生字

2.寫詞

3.課後練習

小學小蝌蚪找媽媽語文教案9

一、教學內容分析

課文以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向學生介紹了一羣天真活潑的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經過“長出後腿——長出前腿——尾巴變短——尾巴消失”四個階段,最後變成了青蛙,説明了青蛙生長過程形體變化,藴含了從小獨立生活,遇事主動探索的道理。

二、教學目標的確定

1、認知目標

(1)、認識“故、迎、阿、姨、追、頂、披、鼓”等八個生字,會寫“有、在、什、麼、變、條”等六個生字。

(2)、瞭解蝌蚪與青蛙的特點,認識蝌蚪與青蛙。

2、能力目標

(1)、瞭解青蛙的生長過程及其外形特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會準確理解和運用“蹦、跳、蹬”等課文中出現的動詞。

3、情感目標

(1)、通過課文的學習,增強學生對科學童話的興趣,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2)、體會從小獨立生活,遇事主動探索的道理。

三、課文教學重、難點的確定

重點:

(1)、瞭解青蛙成長過程中的形體變化。

(2)、體會文中用詞的準確性。

難點:理解並體會課文中出現的表示動作的詞在運用上的準確性。

四、教學對象的分析及採用的學法指導:

本課教學對象是二年級學生,由於孩子們年齡小,缺乏生活經驗,易接受感性的知識,且思維方式偏重於形象思維,表現欲強,愛模仿,對一切新鮮事物都充滿好奇心,愛説愛問,活潑天真,根據這些特點,我將從以下四個方面引導學生學習: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根據低年級學生形象思維的特點,我將以動畫的形式再現課文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主要通過課件演示的形式,讓學生區別動詞;鑑於學生表現欲強,愛模仿,主要以表演的形式引導學生體會用詞的準確性。

2、引導探索、開拓思路。

由於低年級學生愛説愛思愛問,對一切新鮮事物充滿好奇,我將以多媒體出現青蛙生長過程四個階段的圖片,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發現青蛙形體的變化,同時引導和鼓勵學生髮現文中沒有説明的細節。如眼睛的變化等。

3、課外延伸,積累知識。

根據低年級學生聰明、好學、求知慾強的特點,我將運用多媒體向學生介紹青蛙的知識,豐富學生知識面,鼓勵學生能從課外尋求獲取知識的方法。

五、教學理念與教學設計

《語文課程標準》對新教材的閲讀教學要求“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讓學生有所感悟和思考,在實踐中認識,在感受中領悟”。

《小蝌蚪找媽媽》是篇科學童話,為體驗、感悟型閲讀提供了條件。在教學設計時,我力求優化老師主導作用,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激發學生參與精神,促進學生主動探究學習能力的發展,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得到發展,多媒體課件設計從學生實際出發,充分發揮老師主導作用,調動學生主體學習行為。

1、創設情境、理解課文。

運用多媒體創設課文情境,播放動畫、展示圖片、出示練習、播放朗讀,使學生在看、聽、説、練的過程中漸漸進入課文內容,在調動感官功能的基礎上熟悉小蝌蚪的生長過程,認識青蛙的特點,理解課文內容。

2、加強朗讀,感悟語文。

通過多種形式的讀的訓練,使學生在讀中感受領悟課文內容,如帶着問題朗讀,領會用詞的準確性;分角色朗讀,感受小蝌蚪找媽媽的不易,從而體會小蝌蚪獨立生活與勇於探索的精神。

3、啟發教學,提高認識。

運用多媒體課件營造想象氛圍,以青蛙對話的形式想象青蛙母子相識後的交流,鞏固知識,加深認識,開拓思路。另外,結合多媒體課件提供的課外知識,使學生更清楚地認識青蛙是益蟲。

六、教學課件設計

教學過程中,結合教學內容,採用自制的和收集的多媒體教學課件。

本課課件穿插於教學過程中,起到輔助教學的作用。

1、導入新課時,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小蝌蚪的外形,引導學生抓住小蝌蚪的腦袋、身子、尾巴的特點觀察並説話,既訓練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又鍛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學生對小蝌蚪的外形有了深刻的印象,在引導説的過程中學習第一自然段的內容。

2、感知課文時,結合多媒體課件播放動畫,使學生在興致勃勃地觀察當中瞭解小蝌蚪的成長過程及形體變化。

3、理解詞語“迎上去、追上去、游上去”時,以課件演示動畫,使學生體會領悟這三個詞的區別。在認識青蛙特點時,以課件出示圖片,瞭解青蛙的形體特點,體會用詞的準確性。

4、在發散思維訓練時,安排了青蛙鳴叫的課件演示,啟發學生想象小青蛙與媽媽的對話內容。

5、以電腦小博士的形式展示青蛙圖片及文字資料,並播放文字資料的錄音。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七、教學流程分析與設計意圖

〈一〉、導入課文 。

1、師引語:今天我們給大家介紹一位新朋友,猜猜它是誰?

【課件演示】説謎面:大腦袋,園肚子,細尾巴,黑身子,變變變,長出四條腿,丟了細尾巴。吃飽了,呱呱叫,抓害蟲,頂呱呱。

2、生交流,説謎底。(板書:小蝌蚪)

3、【課件演示】出示小蝌蚪圖片,説説小蝌蚪長得是什麼模樣?

4、引語:今天請大家聽聽《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

(設計意圖:以猜謎的形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也初步認知小蝌蚪。通過圖片演示,學生對小蝌蚪的印象又深一層,通過看圖填空的説話練習,引導學生抓住特點觀察描述小蝌蚪的外形,培養和鍛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

〈二〉、感知課文。

【課件演示】播放錄音,要求大家聽完故事後想一想,説一説。

小蝌蚪的身體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2、引語:剛才,大家聽故事時都非常認真,也非常專心。現在,誰最想説一説。

3、【課件演示】出示畫面,引導學生説一説。

4、自讀課文,用“——”在課文中畫出描寫小蝌蚪身體變化的句子。

(設計意圖:動畫是低年級學生喜歡的形式,將其運用於課堂教學中,既能集中學生注意力,又能增添學習樂趣。同時讓學生在觀察中瞭解小蝌蚪的成長過程及形體變化。引導學生讀、思、説,結合課件點撥,使低年級學生學會自主學習。)

〈三〉、理解課文。

1、默讀課文,想想説説。

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遇到了誰?他們是怎樣接近這些小動物的?他們都説了些什麼話?

2、比較、體會、領悟:迎上去、追上去、游過去。 【課件演示】播放語句,引導學生邊讀邊做動作,體會“迎上去、追上去、游過去”的區別。

A、小蝌蚪看見鯉魚媽媽在教小鯉魚捕食,就迎上去。

B、小蝌蚪看見一隻烏龜擺動四條腿在水裏遊,連忙追上去。

C、小蝌蚪看見荷葉上蹲着一隻大青蛙,就游過去。

(設計意圖:運用課件演示以生動形象的方式區別三個詞,同時引導學生領會用詞的準確性;以表演的形式引導學生將內化的語言以身體語言表現出來,符合低年級學生愛模仿的特點。)

3、分角色朗讀。

(1)、小組分角色練習朗讀,要求: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

(2)指導分角色朗讀。要求:戴上頭飾,配上動作,表演朗讀。

(設計意圖:讓學生分角色朗讀,選擇扮演自己喜歡的角色,體會語感。)

〈四〉、啟發思考。

引語:為什麼小蝌蚪認定大青蛙就是他們的媽媽?

1、點撥朗讀。

鯉魚和烏龜是怎樣向小蝌蚪描述他們的媽媽的?用“~~”畫一畫,讀一讀。

2、看圖填空。

引語:小蝌蚪見到的大青蛙是什麼樣子的?

【課件演示】出示圖文練習:

(1)、選詞填空。 披、鼓、蹲、露

他們游到荷花旁邊,看見荷葉上( )着一隻大青蛙,( )着碧綠的衣裳,( )着雪白的肚皮,( )着一對大眼睛。

(2)、引導學生一邊朗讀,一邊配上動作。

暗示——小蝌蚪獨立生活,遇事能主動探索,真了不起。 (設計意圖:藉助鯉魚、烏龜之口感知青蛙外形特點,從學生初步感受抓住特點描述的方法並引導學生想象青蛙的模樣。結合課件,看圖填空,體會用詞的準確性。以表演的形式再現青蛙狀態,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以暗示的方法讓學生體會小蝌蚪獨立生活與主動探索的精神。)

小學小蝌蚪找媽媽語文教案10

一、説教材:

《小蝌蚪找媽媽》是小學語文課本第四冊的一篇童話故事,它通過小蝌蚪找媽媽這個生動有趣的故事,形象的説明了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

課文內容比較簡短,先寫了小蝌蚪的樣子,然後通過鯉魚媽媽、烏龜的介紹等一步一步的寫出了青蛙的特點及其與小蝌蚪的區別。文章層次分明,條理清晰,語言淺顯易懂。教學這篇課文應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根據小學語文教學大綱中對閲讀教學的要求,我確定了這篇課文的教學要求和重點難點。

1、教學要求:

(1)、觀察插圖,圖文對照,理解課文內容,瞭解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知道課文是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來寫的。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3)、在分角色朗讀課文的過程中,提高朗讀能力。

2、教學重點難點:

瞭解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懂得本課是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安排材料的。

二、説教法學法:

小學低年級學生認知的特點是直觀性,針對課文內容,根據直觀性原則,我採用演示法教學,邊講讀課文邊在黑板上畫出小蝌蚪的變化過程,以及鯉魚、烏龜、青蛙的圖畫,通過看圖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同時訓練學生讀的能力和寫的能力。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印象,從而豐富了學生的感性經驗,為理解課文內容打下了基礎。

在本課教學中,要使學生了解小蝌蚪變青蛙的過程,懂得本課是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安排材料的。為了解決這個教學難點,在教學過程中,我採用講讀法,充分發揮不同形式讀的作用,讓學生通過讀去體會、理解課文內容,以培養學生良好的閲讀習慣,理清作者思路,突破重點難點。

在教學過程中,我採用演示法教學,把小蝌蚪變化的句子用幻燈機展示出來,集中學生注意力,加深學生印象,起到鞏固的目的。

三、説教學過程:

1、揭示課題:

我抓住低年級小朋友好奇的特點,先創設一個場景:給大家帶來幾位朋友——小蝌蚪,可是它不知道自己的媽媽是誰,大家一起幫它找媽媽,從而引出課題。這樣,一開始就抓住了學生,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2、講讀課文:首先,教師範讀課文,同時讓大家思考:本文向我們介紹了什麼?讓學生初步感受課文內容,為後面理解課文內容做好準備。

課文第一段具體描寫了小蝌蚪的樣子。教學時,我讓學生抓住小蝌蚪的特點認真去讀,加深印象。

第二段第五段是小蝌蚪找媽媽的經過,通過鯉魚、烏龜的回答,瞭解青蛙是什麼樣子,以及蝌蚪和青蛙的區別。在教學時,我抓住重點語句,引導學生去朗讀課文,體會小蝌蚪找媽媽時的心情。小蝌蚪找媽媽時遇到鯉魚、烏龜、青蛙時用的三個詞語不同,都含有“遊”,但表示蝌蚪遊的方向和位置不一樣,讓學生從中可以體會如何準確使用詞語。隨着事情的發展,小蝌蚪也在不斷的變化,它瞭解的媽媽的特點也越來越多,最後終於找到了媽媽,而它自己這時候也已經變成了青蛙。一邊讓學生朗讀課文一邊畫出小蝌蚪的變化過程以及鯉魚、烏龜、青蛙的樣子,學生在朗讀和觀察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瞭解了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和青蛙的特點,懂得了課文是按事情發展的順序來寫的,從而達到了教學目的。讓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通過學生的讀和表演,達到寓教於樂的目的。

3、總結全文:

通過本課的回顧,達到鞏固所學內容的目的。

4、提出問題

通過學習本課你知道了什麼?讓學生暢所欲言,從書本知識轉化到社會知識,讓學生保護青蛙、愛護益蟲,起到思想教育的作用。

小學小蝌蚪找媽媽語文教案11

教學內容:

這篇課文不但語言優美,而且畫面生動,教師引導學生首先掌握本課生字;然後引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過去”三個動詞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並學會運用;最後教師引導學生弄清蝌蚪變成青蛙的生長過程,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蟲的能手,教育學生從小保護有益動物。

教學目標:

一、基礎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能正確讀寫生字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通過學習瞭解小蝌蚪在長成青蛙的過程中,身體發生的變化。

3、通過學生課文增強學生對科學童話的學習興趣。

二、發展目標:

1、通過學習使學生明白從小就要獨立生活,遇事主動探索的道理。

2、體驗語言文字的生動形象和準確性,培養語感。

3、樹立環保意識,教育學生要保護有益的動物。

教學重點:

1、學習生字詞

2、瞭解小蝌蚪在長成青蛙的過程中,身體發生的變化。

3、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教師指導學生區別“迎上去”、“追上去”和“游過去”的不同,體會語言文字的生動形象和準確性,培養語感。

教學方法:

講授法演示法練習法讀書指導法

教學準備:

蝌蚪、青蛙頭飾

教學過程:

一、趣味導課

1、猜謎語:身子像個小逗點,搖着一根小尾巴,長大吃蟲叫“呱呱”。(蝌蚪)(教師出示幻燈片1-2張)

2、談話引入

小蝌蚪的媽媽是誰?為什麼它要去找媽媽呢?今天我們就一起隨着小蝌蚪去找它的媽媽吧!

3、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知

1.同學們知道小蝌蚪去哪找媽媽嗎?怎麼找的?找到了沒有?請你們帶着這些問題自由讀課文。

温馨提示:

(1)自讀課文,發現不認識的生字圈起來。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記8個生字。

2.指導學生識記重點字和難點字(教師在巡視時發現各組同學普遍識記有困難的字)

3.教師課件出現本課要認的“灰、迎、阿、姨、追、頂、披、鼓”8個生字,檢查識字效果。(教師出示幻燈片第3張)

三、精讀領悟

1、瞭解小蝌蚪的外形特點:

(1)看課件,提問:小蝌蚪是什麼樣的?他們遊的怎麼樣?(教師出示幻燈片第4張)

(2)朗讀第一自然段。(指導讀出“快活”的語氣)(教師出示幻燈片第5張)

過渡:小蝌蚪雖然生活的很快活,但是沒有媽媽,總覺得生活中缺少了什麼。它們多麼希望也能和自己的媽媽生活在一起呀!瞧,它們正商量着一起去找媽媽呢。它們找啊找,終於找到了自己的媽媽,原來就是一隻可愛的大青蛙。教師出示閲讀提示:(1)小蝌蚪為了找媽媽,向誰去打聽的?(2)最後小蝌蚪在哪兒找到媽媽?它們的媽媽是什麼樣兒的?(教師出示幻燈片第6張)

2、瞭解青蛙的外形特點

(1)看課件,提問:青蛙媽媽是什麼樣的?(教師出示幻燈片第7-8張)

(2)引導學生歸納青蛙的外形特點。

師:假如你現在是青蛙媽媽,你想來介紹一下自己嗎?(生帶頭飾上台彙報)

3、瞭解小蝌蚪長成青蛙的過程

①教師提問:小蝌蚪在長成青蛙的過程中,身體發生了幾次變化,是怎樣變的呢?請你們自由地小聲朗讀課文2~5自然段。讀完後,找出小蝌蚪身體發生變化的句子,用“~~~~”勾劃出來,並標上序號。

②小組交流

③集體彙報,教師把學生學習的情況用相機拍出來展示討論情況。

④演一演:請生扮演小蝌蚪,講講自己是怎麼樣長大的(帶頭飾上台彙報)

4、學習課文2~5段(教師出示幻燈片第9-12張)

過渡:小蝌蚪歷盡艱辛找到了媽媽,其中多虧了誰的幫助?(鯉魚和烏龜)

①學習第2段

(1)引讀:小蝌蚪遊哇遊,正好看見……這時,他們會有什麼想法?

於是,就——迎上去,問……

(2)為什麼要“迎上去”?看課件(教師出示幻燈片第9張)理解,再説一説。請生上台表演。

(3)指導朗讀,讀出小蝌蚪主動熱情、有禮貌的語氣。(同桌互問互答,師生讀等)

(4)小蝌蚪從鯉魚媽媽那打聽到自己的媽媽長得有什麼特點?

過渡:於是,小蝌蚪告別了鯉魚媽媽和小鯉魚,繼續尋找自己的媽媽。

②學習第3段

引讀:它們遊哇遊,看見了一隻……連忙……叫……

(1)為什麼小蝌蚪會把烏龜誤認成他們的媽媽?表現出怎樣的心情?(急切)

(2)你從哪些詞看出很急切?(連忙、追上去)

(3)為什麼不用“迎上去”而用“追上去”了?生自由説。

(4)看課件(教師出示幻燈片第10張)理解,再説一説。請生上台表演。

指導朗讀,讀出急切的語氣。(分組輪讀,師生接讀等)

這一次,小蝌蚪可認錯了。不過他們不灰心,因為他們又從烏龜那知道了媽媽樣子的更多特點,除了“四條腿,寬嘴巴”,還有……

過渡:於是,他們充滿了信心,繼續找媽媽,他們相信這一次一定能找着自己的媽媽。

③學習第4段(教師出示幻燈片第11-12張)

(1)引讀:小蝌蚪遊啊遊,游到荷花旁邊,看見荷葉上蹲着一隻……

嘿,這一次可要仔細看看,是不是像鯉魚媽媽和烏龜説的那樣,可別再認錯了。他們仔細一看,那隻大青蛙披着……

(2)教師引讀課件12中的句子一定是自己的媽媽,於是就不慌不忙地游過去,十分肯定地叫道……

(3)這時,小蝌蚪的心情怎樣?再有感情地讀一讀。

(4)這一次,不用“迎上去”、“追上去”,而用“游過去”呢?生自由説。

④小青蛙都在幹什麼呢?從文中找出來讀一讀。(教師出示幻燈片第13-14張)

教師小結:

(1)它們可真是人類的好朋友,是莊稼的保護神,讓我們帶着讚賞的語氣再去讀一讀吧。

(2)作者用詞準確,我們在寫作的時候也要向他學習,這樣才能把句子寫得準確形象又生動。我們也要向小蝌蚪學習,只有不斷去發現,不斷去探究,堅持到底,終會有成功的一天。

(3)教師引讀:青蛙媽媽見到了自己的小寶寶也非常高興,笑着説……

小青蛙聽到媽媽的召喚是怎樣做的?齊讀第4段最後一句話(指導讀好“蹬、跳、蹦”,突出青蛙動作的敏捷),做動作讀一讀。

四、演演畫面(教師出示幻燈片第15-20張)

教師請學生上台看課件表演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其他同學讀課件中的句子配音。

(1)教師播放課件學生讀指名學生演小蝌蚪的的樣子?(教師出示幻燈片第15-張)

(2)同學們讀得不錯,小朋友表演不錯,下面誰能到前面,把小蝌蚪遇到鯉魚阿姨的情景表演給大家看?(選出角色演員,配戴好頭飾,提醒演員“迎上去”的蝌蚪和鯉魚阿姨各自該站在什麼位置,該向什麼方向遊)(教師出示幻燈片第16張)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

(3)教師引導:小蝌蚪的身體在漸漸長大,它又去找媽媽,我們來看一看,烏龜是怎樣説的?(過程同上,情景表演時提示演員“追上去”的蝌蚪和烏龜該站在什麼位置,各自向什麼方向遊。)(教師出示幻燈片第17張)

(4)教師引語:在鯉魚阿姨和烏龜的幫助下,小蝌蚪找到媽媽了嗎?下面來看第四自然段,聽老師讀這一自然段,請同學根據老師的朗讀上台表演。(教師出示幻燈片第18-20張範讀)

教師小結:小蝌蚪歷盡千辛萬苦終於找到了媽媽,該多高興啊!如果你是小蝌蚪,你會對媽媽説些什麼?把它找到媽媽後高興的心情表達出來。

五、分角色朗讀:老師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小蝌蚪和媽媽的對話。

六、拓展延伸

教師指導學生用“首先……接着……然後……最後……”説話。(教師出示幻燈片第21張引導)

七、總結全文

學習了這篇課文,你知道了什麼?為了讓我們的青蛙朋友生活地更舒適安全,我們應該做些什麼呢?(教師出示幻燈片第22張)

八、課後作業(教師出示幻燈片第23張)

1、回家有感情地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給爸爸媽媽講演故事。

板書設計:

小蝌蚪找媽媽

小蝌蚪→變→青蛙

大腦袋→長了兩→長了兩→尾巴→不見

黑灰的身子條後腿條前腿變短尾巴

長尾巴↓↓↓

找媽媽→鯉魚→烏龜→大青蛙→捉害蟲

教學反思

《小蝌蚪找媽媽》這篇課文情節生動有趣,以對話為主,是進行朗讀訓練的好材料。在課後,反思自己的教學,當然還存在着很多不足的地方,但自己感覺也有成功的地方,就上我能充分利用教材特點,以讀為本,課堂上充滿了朗朗書聲。

一、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

根據低年級孩子特有的年齡特點及他們愛思考,樂於探索新鮮事物的特點。我以興趣為前提,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去讀書,去預習,去尋找問題的答案,再輔助提一些讀書的具體要求,收到的效果非常明顯。孩子們通過自已的朗讀找到了問題的答案,都會興奮不已,這種自我激勵的效用是無限的。在獲得成功發現的同時,孩子們往往又會發現新的問題,培養了他們的探索與創新精神。

二、以讀悟情。

讀出感情是朗讀要求中的難點,而要讀出“情”必須先悟出情,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講解代替。”在朗讀指導中,我不拿自已的標準去要求學生,而是讓學生自已去理解,去感悟,去體會讀。例如在學習《小蝌蚪找媽媽》這課時,有許多對話,如:當小蝌蚪錯把烏龜當成了媽媽時,烏龜笑着説了這樣一段話:“我不是你們的媽媽,你們的媽媽四條腿,寬嘴巴,到那邊去找吧。”孩子們在讀時出現了不同的爭議。有的孩子認為應讀得慢一點,因為他認為烏龜是個慢性子,説話肯定速度很慢的。有的孩子認為烏龜是一種温和的動物,説話時親切一些,語氣要和藹一些,温柔可親一些。有的孩子認為這兒烏龜是笑着説的,他覺得小蝌蚪居然會把自己當成了他們的媽媽,有點好笑,但烏龜也肯定沒有嘲笑小蝌蚪的意思。這些讀書體驗都反映了孩子們對文本的不同理解,而且也都是可以成立的,有什麼比獨特的情感體驗更寶貴的呢!

三、為學生搭建展示的舞台,讓學生在教師課件的引導下帶着頭飾表演讀

教師正視孩子們水平的差異,採取多鼓勵、少批評的原則,多一些欣賞的目光,少一些苛刻的指責,教師讓學生在個性展示讀中表演情景故事。

四、同座分角色朗讀,教師為全班學生搭建朗讀展示的舞台。

閲讀教學中,教師要以多種形式為學生創設朗讀的機會,讓他們享受成功的愉悦。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個別讀,分角色朗讀,這樣一來,讀中感悟、悟中激情,這些生動、活潑的形式都會令孩子興致盎然.

總之,教師只有在新的教學理念的指導下,憑藉教材的優勢,創造性地進行教學,才能為學生打下堅實的語文基礎。相信,只要我們在閲讀教學中用心去引導,孩子們一定會喜歡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