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聲聲慢》説課稿(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2.46W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

我今天説課的題目是高中語文必修四第二單元的《聲聲慢》。下面我從教材分析、學情介紹、教學方法、學習方法、教學過程五個部分來進行説明。

一、教材分析

(一)單元教學目標

必修四第二單元編選的是宋詞,在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五個必修模塊中,這是唯一的宋詞單元。本單元選取的是四位著名詞人的作品。四人中蘇軾和辛棄疾是北宋和南宋的豪放派代表,而柳永和李清照是婉約派的代表人物,其中柳永是北宋第一個專力寫詞的文人,李清照是宋代最傑出的女詞人,四人在詞壇上都佔有一席之地。教材編者可謂用心良苦,編選四人各富代表性的詞來學習,通過比較,使學生了解完全不同的兩種詞風,進一步體會四位詞人不同的創作風格。

本單元教學課上努力做到學生、教師、編者和文本之間的平等對話與交流,在學生理解詞的內容後,教給鑑賞詞的方法。通過鑑賞,體味詞中表達的情感,分析作者是如何傳情達意的,進一步瞭解詞的特點和寫法(情景交融、點染、白描、疊字等),讓學生在學習後對詞的鑑賞建立一個初步的感性的理解。因必修五模塊已沒有古典詩詞的學習內容,所以本單元的學習還應引導學生對鑑賞古典詩詞的一般方法進行總結,為以後進行詩歌與散文系列模塊的選修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課文特點

閨怨主題是唐宋詩詞創作的一個傳統題材,“閨怨詞”是專門表現婦女生活和情感的一類詞。但作者基本上都是男性。男性替婦女表達情感,雖別有一番風味,但終歸和婦女複雜、內隱的心理隔了一層。李清照是詞史上一位重要的女作家,她的作品寫自己真實的生活和內心世界,視角和筆觸比男性詞人更敏感、細膩。《聲聲慢》即是此類作品的代表作。

《聲聲慢》是李清照南渡以後的名篇之一,寫詞人歷遭國破家亡劫難後的愁苦悲慼,是詞人情感歷程的真實寫照,也是時代苦難的象徵。其藝術表現方式是獨特的,李清照善於選取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環境、行動、細節來展現自我的內心世界--她獨有的寂寞心境。

二、學情介紹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高一年級學生,初中階段,學生已經接觸過部分唐宋詞,當時的學習要求只是讀一讀,背一背,瞭解大意,體會情感而已。進入高中階段,這種要求顯然是不夠的,不能只侷限於某一篇作品、某一位作家,而要把他們放在整個宋詞的發展脈絡中觀照、比較他們的地位和作用,這樣才能引導學生更好地鑑賞作品的思想和藝術價值。還有一點我們需要注意,高一的學生心理上擺脱了對成人的依賴,表現出追求獨立的傾向,可塑性極強。語文學習“得法於課內,受益於課外。”如果在課堂上能幫助每一位學生習得正確的語文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那將是他們終身受用不盡的財富。根據以上教材特點和新課標理念,確立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通過反覆誦讀,感知內容,解讀意象,品味意境,賞析情感。

(2)能力目標:通過“直覺感知--深入探究--情感提升”逐層深入地鑑賞詩歌。

(3)情感目標:深入解析詞人“愁”的豐富內涵,體會詞人情感的變化。

依據教學目標,參照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確定本課教學的重點、難點如下:

(1)教學重點:通過與《一剪梅》的比較閲讀,引導學生感受“閒愁”與“丟家棄國之愁”的區別,是本課教學的一個重點 

(2)教學難點:這首詞選擇的意象很符合傳統的審美視角,挖掘詞中意象的豐富而又複雜的內涵是本課教學的一個難點。

三、教學方法

①首先是誦讀法。詩詞教學,無論採取哪一種教法,都應該讓學生把所學的作品背誦下來。因為背誦是鑑賞的前提,不能充分的誦讀就談不上深入的鑑賞。要對誦讀給予充分的重視,那種先講解再誦讀的方式是不可取的。教師可以做示範背誦,讓學生明白背誦的重要性。總之,能卓有成效地進行誦讀訓練,從中體驗女詞人孤悽愁絕的情感。就可以説完成了教學目標的一半,決不能等閒視之。

②“情境法”教學。藉助圖片、音樂等教學手段,營造一種情境,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情境教學法的核心在於激發學生的情感。

③比較法。通過與《一剪梅》的比較閲讀,讓學生在多誦讀、多分析、多聯繫比較中理解作者的情感,感受本詞的藝術特色。 

教學構想:通過多媒體和mp3的展示,給學生直觀的感受。以對聯“一般愁字別樣情,半世漂泊感生平”貫穿全文,結合詞人生平大事,比照前期代表作《一剪梅》中的愁,通過意象的解讀領會此詞的“愁”的內涵。

四、學習方法

教學相長,教與學是緊密聯繫、相互促進的。學法上我希望自己能把學生學習宋詞的熱情煽得旺旺的,能點燃他們興趣的熊熊之火,使學生個個喜歡宋詞,個個迷戀宋詞,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①“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法。讓學生在交流中合作,在思想的碰撞中經歷生疑、矛盾、掙扎、釋惑的學習樂趣。

②朗讀法。讓學生反覆朗讀,培養學生的朗讀興趣,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可以使難以理解的文字變為易懂的,同時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領悟能力,從而感染學生,使他們更進一步的接受美的薰陶。

五、教學過程

1、新課導入。現在我們先來聽一段安雯演唱的《月滿西樓》,這首歌的歌詞化用了哪位詞人的哪首詞?(李清照《一剪梅》)那我們一起來讀讀這首詞。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這首詞中,李清照的情緒若用一個字概括,是何字?(愁)如果在這個愁字前面加上定語的話,應是怎樣一種愁?(閒愁,閨愁)在李清照前期的代表作《一剪梅》中,表現的是一種閒愁、閨愁。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李清照後期的代表作《聲聲慢》,看看寫的又是什麼愁?(板書:聲聲慢,李清照)

   設計意圖:意在激發學生興趣,營造氣氛,讓學生更易融入到詞的意境當中,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激發學生的情感。

2、朗讀訓練,初步感知。以朗誦為起點,在與錄音的對比中尋找突破。通過學生齊讀、錄音朗讀、個人朗讀等形式,熟悉文本和領會情感。引導學生把握朗讀的節奏和輕重讀音,注意感受朗讀中的情感基調--哀婉淒涼。

都説“一般愁字別樣情”,多愁善感的詩人“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這千般濃、萬般深的“愁”該怎樣抒發呢?請同學們齊讀此詞,找出課文中直接抒發情感的句子。

明確: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詞人通過這句,直接抒發了自己的愁情。這次第,是指什麼時候呢?讓我們走進李清照的生平,去了解她寫此詞時的情形。(展示李清照生平大事記

李清照大事記

1103-1126年:與趙明誠結婚,婚後融洽歡娛,共同致力於金石、書畫的研究,度過了這一生中最安寧、幸福的日子。

1126年:北宋末年,腐敗透頂,金兵入侵,圍困京師。

1127年:金滅北宋,二人所存的十餘屋金石書畫在戰火中焚為灰燼。

1129年:趙明誠孤身赴任,身染重病,8月18日去世,終年49歲。李清照時年46歲。

1130年:李清照為解不白之冤,在越州、台州、黃巖、温州之間奔波。

1131年:寄居浙江會稽,又逢盜賊,重病纏身,幾欲喪命。

1132年:夏,再嫁張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訴訟,與張汝舟離婚。被判刑兩年。

1134年:整理完成趙明誠遺著《金石錄》。

1151--1156年:李清照沒有子嗣,孑然一身,悲苦地離開人世。無人知道她死於何時,葬於何處。

李清照寫此詞時是1151年,由上表中可知是在經歷了一些什麼境遇下寫此詞的?(國家滅亡,失去丈夫,顛沛流離)正是在此情形下,詞人在《聲聲慢》中寫下了自己的愁思。

設計意圖:通過反覆誦讀,感知內容,引導學生注意語調、節奏和音樂的烘托,理解詩歌的感情基調。

3、鑑賞意象,體驗情感。《語文課程標準(實驗)》中這樣寫到:“語文教學應幫助學生樹立主體意識,根據各自的特點和需要,自覺調整學習心態和策略,探尋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途徑。”

請問作者在詞中選取了哪些意象來表現她的愁。自瀆課文,找出意象。(淡酒、秋風、過雁、黃花、梧桐、細雨)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為什麼是淡酒?(並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壓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覺得酒味淡,這是一種主觀感受。一個“淡”字表明瞭作者晚年是何等淒涼慘淡。)請同學們回憶我們以前學過哪些含酒的詩句?

(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范仲淹《蘇幕遮》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雲》

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李白《將進酒》)

由此我們可知酒是“愁”的象徵。

“怎敵他晚來風急。”這裏的風是什麼季節的風?(秋風)請同學們回憶我們以前學過哪些含風指秋風的詩句?

(秋風秋雨愁煞人。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由此我們可知秋風能渲染愁情。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為什麼是“舊時相識”?(大雁從北飛到南方的,詞人也是由北向南來的;而且鴻雁曾經為她和丈夫穿過書信。)請同學們回憶出詞人以前的作品中出現過雁的詩句以及其他詩人作品中含雁的詩句。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王灣《次北固山下》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   --李清照《一剪梅》)

由此我們可知過雁象徵離愁。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請同學們回憶出詞人以前的作品中出現過黃花的詩句?“黃花”一般喻指什麼呢?(黃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顏)對於滿地黃花堆積,你們怎麼理解?(花開得盛:花凋謝在地。理解為花開之盛則是以樂景哀情反襯;理解為花凋謝在地則是以花喻人正襯,寫出詞人的悽苦憂愁。)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請同學們回憶我們以前學過哪些含梧桐的詩句?

(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       --白居易《長恨歌》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天明。--温庭筠《更漏子》)

由此我們可知梧桐一葉知秋牽愁惹恨。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請同學們回憶我們以前學過哪些含雨的詩句?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杜牧《清明》

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由此我們可知雨是哀傷﹑愁絲的象徵。

在完成該詞的教學重點目標上,我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學習,就自己最有感觸的意象進行交流,在這一環節主要安排與作者的另一首詞《一剪梅》的比較閲讀。

對比閲讀。現在我們來看看《一剪梅》和《聲聲慢》這兩首詞中,哪些信息是共同的?哪些信息又是不同的?相同的信息之下內涵都一樣嗎?

相同的信息

A 雁“雁”這意象帶有何意?兩首詞分別用了哪個動詞寫它?

B 花 兩首詞所代表的內涵相同嗎?

C 獨 兩首詞所代表的內涵相同嗎?

D 愁

不同的信息

A 月與梧桐、細雨 B 酒 

這兩首詞抒發的情感有什麼異同?

明確:同:愁。不同:《一剪梅》中是一種“閒愁”,《聲聲慢》則勝於“愁”“閒愁”自是相思之情,獨居生活的孤單寂寞和對丈夫的思念之情。而《聲聲慢》中的愁我這樣引導學生,從意象入手:過雁、滿地黃花、淡酒、梧桐更兼細雨,這些意象共同的特點是慘淡,透過它們,我們能領會到詞人的亡國之痛、淪落之苦、孀居之悲。(板書:亡國之痛,淪落之苦、孀居之悲)

設計意圖:通過同一作家不同作品的對比閲讀,讓學生明白李清照前後期詞的不同風格和不同情感。通過對不同意象的解讀,使學生明白詞人“愁”的豐富內涵,體會詞人情感的變化。通過“深入探究--情感提升”逐層深入地鑑賞詩歌。

4、學生朗讀,具體體會語言特點。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

提問:七組疊詞分別寫什麼?尋覓什麼?結果怎麼樣?仔細體會這一句的語言特點。

“尋尋覓覓”,李清照在尋覓什麼?她當時的境況怎樣?(當時李清照的境況時國破家亡、夫死,自己顛沛流離。她可能在尋覓往昔歡樂的歲月,流亡前的他太平生活,還有丈夫在世時的愛情等等,但卻又不知道去哪裏尋找。從神態入筆寫出了她的若有所失。)

“冷冷清清”,詩人尋找到曾經的快樂、幸福了嗎?冷冷清清是指哪裏冷清?(尋覓的結果不但沒尋回失去的東西,環境的冷清反而讓人的心境更添寂寞冷清。從環境上起筆,寫環境之冷清。)

“悽悽慘慘慼戚”,詩人最後的心理感受是怎樣的?(悽苦無告。從心境落筆,寫內心之悽愴。)

開頭這14個疊詞奠定了全詞哀婉淒涼的感情基調。

設計意圖:通過誦讀體驗、語言品味、引導學生體會本詞語言的悽美,認識詞中意象的特定內涵,初步掌握詩詞欣賞的方法 。

5、提煉信息,概括手法。

提問:詞人通過什麼樣的手法抒發感情的?

採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得藝術手法。

縱覽該詞可知,通篇表現的都是作者的愁緒。是的,她的國愁,家愁還有情愁,怎一個愁字了得!李清照憑藉着自己極高的藝術天賦將漫天愁緒抽絲剝繭,然後進行細細紡織,化愁為美,創造了讓人們永遠享受無窮的詞作珍品。

設計意圖:關於該詞藝術手法的知識點,已經在鑑賞意象的環節中散落在教學過程中,在這裏提煉信息既考察了學生聽課的效果,又培養了學生提煉信息的能力。

6、總結鞏固。通過對比,我們清晰看到了詞人早晚期詞作迥然不同的風格。由此可見,個人遭遇和文學創作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同時,抓住詞中所選擇的意象,在這些意象背後,我們看見了一個一生都被“愁”所困的女詞人,“愁”是她作品的主調。早年的“愁”是“閨怨”、“離愁”、“相思之愁”,是“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是“為賦新詞強説愁”。 晚年的“愁”則是在經理了顛沛之苦、喪夫之痛、亡國之恨之後的“欲説還休”的愁,是一種沉甸甸的深沉的愁。

設計意圖:課堂總結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課堂總結,讓學生明白詞人早晚期詞作風格的差異,理解了“愁”的豐富內涵。

7、課堂小結:從《一剪梅》到《聲聲慢》,相隔將近半個世紀。同半世漂泊感生平樣寫愁,內涵卻不盡相同。真是“一般愁字別樣情,半世漂泊感生平”。(板書:一般愁字別樣情,半世漂泊感生平)作為一個女人,李清照何其不幸;作為一個詩人,她又何其偉大。正所謂“國家不幸詩家幸,話到滄桑句便工”苦難不停地擦拭着李清照的藝術靈魂,這些經歷像重物一樣壓在她生命的彈簧上,但她們不能壓垮李清照。相反,苦難越重,藝術的靈魂飛得越高。怪不得一代文豪郭沫若這樣評價李清照:

一代詞人有舊居,半世漂泊憾何如。冷清今日成轟烈,傳誦千古是著書。

最後,讓我們跟錄音一起朗讀,在誦讀中向李清照堅韌、孤傲的靈魂致敬。

8、探究性作業:根據所學知識,蒐集相關作品,比較分析柳永、李煜、李清照三位詩人表現其“愁緒”的作品中“愁”的不同含義。

設計意圖:根據語文新課標的要求,作業設計可以呈現多元化的形式,探究性作業的形式符合語文新課標的要求,可以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提高語文綜合素質。

2009-5-22

作者:李華民

單位:宜陽一高語文組

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