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2.81W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

教學目標:

1、理解面積的意義。

2、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釐米,初步形成這些單位實際大小的概念。

3、學習運用觀察、重疊、數面積以及估測等方法比較面積的大小。

 教學重點:

1、從物體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閉圖形的大小兩個方面理解面積概念。

2、理解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教學難點:

1、從物體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閉圖形的大小兩個方面理解面積概念。

2、理解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邊長1釐米的正方形、等邊三角形和直徑1釐米的圓,兩個長方形。

 教學過程:

一、學前準備

1、引導學生看教材第60頁的圖。

提問:從圖中看到了什麼?

2、引出新課,出示課題。

同學們剛才觀察到的物體都有面,而且通過操作我們還發現面是有大小的,今天這節課,我們所學的內容就和麪的大小有關。

 二、探究新知

1、教學面積的'意義。

(1)認識物體的表面有大小。

教師談話引入。説明:黑板面和國旗面的表面的大小相差比較大,靠觀察就能看出。

(板書:觀察比較)

(2)認識平面封閉圖形的大小。

出示兩組圖形,這些是平面封閉圖形,怎樣比較它們的大小?

由學生的操作活動,引出重疊比較與數方格比較的方法。

(板書:重疊比較,數方格比較)

(3)總結面積的意義。

提問: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叫做什麼呢?看看書上是怎麼説的。(板書課題的前半部分:面積)

2、認識面積單位。

(1)出示教材第61頁例2。

引導:請同學們用手中的學具來幫忙。

比較三種方式,得出數正方形個數是最合理的方法。解決了設疑中提出的問題,通過數正方形個數得出大小之分。

(2)認識統一比較的重要性。

教師出示一個正方形,通過重疊確認它的面積比前面出示的。兩個長方形大,教師翻開正方形反面的格子只有9個格,激起學生的疑問。

提問:這是什麼原因呢?你有沒有辦法來證明呢?

(3)帶着問題自學。

提問:

①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②説説每個面積單位的大小是怎麼規定的?

③各自比一比,哪個手指甲的面積最接近1平方釐米。

④同桌兩人互相比畫1平方分米的大小。

⑤在黑板上貼出一張1平方米的紙,先估計能放下幾本練習本。翻出反面,數一數,實際能放下幾本練習本。

 三、課堂作業新設計

1、如圖,每一個方格代表1平方釐米,用紅筆塗出8平方釐米的一個圖形,再用綠筆塗出面積為12平方釐米的另一個圖形。

2、在括號裏填上合適的單位。

(1)電視屏幕的面積是25()。

(2)一塊橡皮上面的面積是9()。

(3)學校操場的面積大約是500()。

(4)教室的面積大約是40()。

 四、思維訓練

1、下圖中每一小格是1平方釐米,請你寫出每個圖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釐米。

2、動腦筋:先估算哪個圖形的周長比較簡便?算一算。(單位:釐米)

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2

 教學內容:教材P105、106頁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練一練”,練習二十三第1-4題。

教學目標: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初步建立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發展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

教學具準備:長方形紙片2張,正方形紙片1張;直尺1把,三角尺1塊。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新

1、下面圖裏哪些是線段?為什麼?(出示小黑板)

2、比一比,下面圖裏哪些是直角。(出示小黑板)

指出:要知道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去比一比。

3、引入新課。

我們認識了線段和直角之後,就可以來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了。

(板書課題)

二、教學新課

1、引入長方形和正方形。

(1)讓學生觀察數學書的封面,要求學生跟老師一起用手指沿封面的邊指一週。

提問:課本的封面、黑板的面都是什麼形狀的?(板書:長方形)

讓學生觀察黑板的面,教師指一指。

(2)出示:長方形紙片。提問:這張紙片的面是什麼形狀?

提問:長方形由幾條線段圍成?

(板書:四條線段圍成的圖形)

(3)提問:平時你看到的方桌的桌面是什麼形狀?(板書:正方形)

你能舉出日常生活當中有哪些物體的面是正方形的。

出示正方形紙片。

提問:正方形也是由幾條線段圍成的。

齊讀: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是四條線段圍成的圖形。

2、認識長方形。

(1)數一數,長方形有幾條邊,幾個角?(板書:四條邊四個角)

(2)引導學生對摺。先説明“對邊”,並讓學生自己指一指哪些邊是對邊?

學生對摺,得出:對邊相等。(板書:對邊相等)

用尺量一量,長方形紙片上4個角都是什麼角?

提問後板書:都是直角。

(3)你能總結出,長方形有什麼特點嗎?

學生回答同時,教師把長方形貼在黑板上。

(4)説明長方形的長和寬。讓學生指一指。

3、認識正方形

(1)讓學生拿出一張長方形的紙片,跟着了老師折一折。

(2)觀察一下正方形紙片,正方形有幾條邊和幾個角?

(3)請同學們拿出直尺量一量,四條邊有什麼關係?用三角板比一比,四個角有什麼特點。

(4)你能總結出正方形有什麼特點嗎?

你見過哪些物品的面是正方形。

板書:四條邊,四個角都相等,都是直角。

説明正方形的邊長。提問:正方形的邊長有什麼關係。

4、總結特徵。

(1)我們已經認識了長方形和正方形,誰來告訴大家,長方形有什麼特點,正方形有什麼特點?

(2)長方形和正方形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三、課堂作業

練習二十三第4題。

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3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的活動,認識方向與距離對確定位置的作用。

2、能根據任意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

3、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用方向和距離描述物體的位置。

 教學難點

對任意角度具體方向的準確描述。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春季是運動的時節,我們同學們都很愛好運動,不久我校就會舉行一次越野比賽,現在老師將越野圖展現給大家。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出示越野圖的起點和終點位置。

2、如果你是一名運動員,你將從起點向什麼方向行進?(方向標)加方向標有什麼好處?為什麼方向標畫在起點的位置?(以起點為觀測點)

3、自主探究,小組討論,合作交流

例1的學習是讓學生明確可以根據方向和距離兩個條件確定物體的位置。教學時,可以與主題圖的教學結合進行,通過情境使學生明確需要方向和距離兩個條件才能確定物體的位置。活動中確定方向的具體方法可以讓學生小組合作進行探索。

知道在出發點的東北方向就可以出發嗎?如果這樣會發生什麼情況?這樣確定方向準確嗎?怎麼樣走會更加的準確?

準確的可以説是東偏北30°,那可以用北偏東60°這樣表示嗎?在説具體位置時,一般先説與物體所在方向離得較近(夾角較小)的方向。——靠近哪個方向就把那個方向放在前面。

(距離1千米)如果沒有距離又會怎樣?

1號點在起點的東偏北30°的方向上,距離是1千米。你學會表示了嗎?

三、鞏固練習內化提高

做一做呈現了小明家附近幾處建築物的位置示意圖,通過方向與距離的確定,使學生進一步明確確定方向的具體方法。

練習三第1、2題是相應的在地圖上確定方向的練習。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我們可以根據題目提供的方向和距離這兩個條件來確定物體的位置。首先要確定方向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