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第二節文化景觀主要特徵學案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2.63W

教學目的:

理解文化景觀的空間性、時代性的表現,理解文化景觀對人類社會具有功能意義。學會根據文化景觀的主要特性,判別文化事物(現象)與文化景觀的不同與聯繫,學會分析文化景觀所處地區文化與環境的歷史發展過程。

教學重點、難點:

文化景觀的空間性、時代性。

教具準備:

教學掛圖、投影儀等

教學方法:

講述法、分析法、實例説明法、圖示法

教學過程:

一、文化景觀的功能性

文化景觀是人們為了滿足某種需要,利用自然物質加以創造的。人類創造和使用每種文化景觀都有一定目的,因而文化景觀(不管是殘破的還是完好的)對人類社會都具有功能意義。

例如:城市雕塑具有美學享受功能;烽火台可以傳遞信息;寺廟是宗教活動的場所。

許多文化景觀具有多種功能,如城市既是人們居住的聚落,也是人們從事各種經濟活動的場所。中國故宮既反映了當時封建等級、皇權,也反映了當時的`建築、藝術、科學文化水平等。

思考:農田、學校、壁畫各具有什麼功能?能否説凡是具有功能性的文化事物(現象)都是文化景觀?舉例説明。

答:農田是從事農業生產活動的場所、學校是教育活動的場所、壁畫具有美學享受功能。不能説凡是具有功能性的文化事物(現象)都是文化景觀,如火車。

二、文化景觀的空間性

具體表現在如下二個方面:

(一)任何文化景觀都佔據一定的空間。

1、不同文化景觀佔據的空間大小不一,甚至相差很大。如城市與烽火台

2、同類文化景觀,彼此也可能相差很大。如同時雕塑景觀,美國拉什莫爾山的雕塑高約百米,是上海市雕塑之一“金鑰匙”的許多倍。

(教材47頁圖3.6)

(二)每個文化景觀所處的空間位置是相對固定的。

由於文化景觀具有這樣的特點,人們可以看出不同地區相對穩定的文化差異和自然環境差異。

思考:讀圖(教材48頁圖3.7)“北方旱作與南方水田景觀”,分析比較北方地區與南方地區自然環境和文化方面有哪些差異?

提示:可以從温度帶、乾濕地區、地形、河流水文特性等自然環境方面比較;再從耕地類型、耕作制度、糧食作物、經濟作物、飲食、建築、風俗、娛樂等文化差異比較。

三、文化景觀的時代性

每個文化景觀都是特定時代的產物,必然帶有創造或生產它的那個時代的特點。文化景觀就如同社會文化史的“化石”。

文化景觀的功能可能一直沒有變化,也可能發生了某些變化。文化景觀功能的變化,反映了所在地區文化的變遷。

例一:唐詩《楓橋夜泊》中提到的蘇州城外寒山寺(教材49頁圖3.8)

該寺是宗教文化景觀。一千多年來,除短暫的時期外,一直是當地重要的佛教活動場所,表明(宗教功能)佛教文化在當地的延續。

如今到達寒山寺的人羣中,既有佛教徒,還有外地遊客,説明寒山寺的功能更為豐富(佛教聖地、歷史文化旅遊資源)

例二:北京的居庸關(教材49頁圖3.9)

歷史上是長城沿線的重要關隘,即為軍事功能的文化景觀;現在是作為旅遊觀賞的對象。即軍事功能消失,而具有新的功能(旅遊景觀)。

課後練習

一、閲讀以下材料

長城是我國古代軍事防禦體系中最大的工程建築,也是堪稱為世界奇蹟的偉大工程之一。明長城西起嘉峪關,東至山海關,總長6350千米。明代長城不論建築規模、體系、結構、設施完善和工程技術水平質量方面都是空前絕後的,可謂臻於完善。在建築結構上由關隘、城牆、城台、烽火台四部分結合為防禦工程體系。

(1)(填空)長城屬於______(物質、精神)文化景觀,它的建築規模、工程技術水平反映了我國古代的______(物質、精神)文化,當時建造它的功能是__________ 。隨着時代的變遷,現在人們又賦予長城更豐富的文化內涵——民族精神的象徵。因此,長城也反映了我國的______(物質、精神)文化,它的功能也發生了變化,現在長城已成為我國重要的______資源。

(2)長城是中華大地上雄偉的文化景觀,除了經濟、軍事、政治、社會等人文意義外,它還與我國一些自然界線大致吻合,請分別説明其人文意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然界線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農業界線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讀圖(教材50頁圖3.10)分析比較古今村落民居、宗教信仰景觀的分佈有什麼特點?

參考答案

一、(1)物質、物質、軍事防禦、精神、旅遊

(2)人文意義是:長城是傳統上農業文化與牧業文化的分界,是特定時代的產物,反映了當時中原政權為防禦北方遊牧部落向南侵擾而採取的軍事防禦措施。

自然界線:東部季風區與西北乾旱、半乾旱區分界;黃土高原與內蒙古高原界線;400毫米等降水量線;暖温帶與中温帶界線。

農業界線:冬小麥與春小麥種植分界線;農區與牧區分界線

二、明清民居主要集中在水塘與河流之間,而現代民居範圍擴大了。説明村落規模在近現代才有大規模的發展。

宗教信仰景觀主要分佈在明清民居主要集中的水塘與河流之間,而在現代民居擴展的地區宗教信仰景觀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