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絕句教案合集8篇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2.91W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絕句教案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絕句教案合集8篇

絕句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學習古詩中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機和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讚美之情。

3、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積累古詩中的名句。

【教學重難點】

1、認識古詩中的生字,會寫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感悟春天的色彩明麗和勃勃生機。

【教學準備】

有關本課的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

30分鐘。

【教學設計】

一、導入

同學們,春天來了!讓我們一起唱首春天的歌吧!(課件播放歌曲《春天在哪裏》)

春天來了,你們高興嗎?恩!唐代大詩人杜甫的心情和你們一樣,也很高興。有一天,他坐在屋裏,透過門窗,看見兩隻黃鸝鳥在翠綠的柳樹梢上歡樂地歌唱,一行白鷺在晴朗的天空中自由飛翔。放眼望去,遠處的高山上,竟還有千年沒化的積雪。多美的景色呀!杜甫高興地寫下了這首《絕句》。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首古詩。絕句是古詩的一種體裁。請同學們齊讀題目。

二、初讀古詩

1、接下來,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練習讀讀這首詩。注意要把字音讀準,詩句讀流利;邊讀邊用筆劃出古詩中的生字。

2、學生自由練習朗讀古詩。

3、現在,誰來試着把古詩讀一讀?小朋友聽聽他把字音讀準了嗎?(教師隨機評價)

三、學習生字

小朋友們,古詩你們都會讀了,詩中的生字寶寶你們都認識了嗎?現在,趕快睜大你們明亮的眼睛,因為有幾個調皮的生字寶寶從古詩裏跑出來了,它們想和你們交朋友呢!第一個跑出來的是誰呢?(課件出示生字鷺柳窗鳴)

四、再讀古詩

生字都認識了,古詩一定比剛才讀得更好。現在,誰再來讀讀古詩。

1、指名讀。

2、齊讀。

3、老師讀。

4、齊讀。

五、感悟古詩

小朋友,剛才我們反覆地讀這首詩,你讀懂了什麼?

1、兩個黃鸝鳴翠柳:

大家仔細聽,彷彿聽到了什麼?再仔細看看,你好象看到了什麼?翠綠的柳樹上,兩隻黃鸝在歡快地歌唱、嬉戲,多開心呀!它們可是春天的小使者,為春光增添了不少色彩!

2、一行白鷺上青天:

讀着這句詩,老師眼前彷彿出現了這樣一幅畫面:藍藍的天空中,一行白鷺正自由自在地飛翔。這是多麼美妙的春光啊!

3、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一年之際在於春。春天來了,樹兒、鳥兒都煥發了勃勃生機。人們也開始繁忙起來,你能從詩中哪一句看出人們忙起來了?這船隻停在江邊,他們在等待什麼呢?雖然,遠處的山上還有終年沒融化的積雪,可山下,已經是生機勃勃,春意盎然!

4、小結:

同學們,杜甫詩中的春天多美呀!綠的柳、藍的天、白的雪,還有那歡樂的黃鸝,自在的白鷺,江邊停泊的船隻,一切都是那樣生機勃勃!讓我們帶着歡快的心情讀讀這首詩吧!還可以配上你的動作、表情呢!

六、拓展延伸

杜甫詩中的春天多美呀!他還有一首寫春天的詩呢!(課件出示《絕句》)。

他還有一首詩寫的也是春天。(課件出示《春夜喜雨》)

杜甫是多麼喜歡春天呀!你們呢?課後,(課件出示作業選選選)大家也可以用你們的筆,象杜甫這樣,寫寫身邊的春天,畫一畫春天,還可以翻翻課外書籍,找一找還有哪些詩人寫了春天。

絕句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理解古詩含義,認真觀察並用語言表述。

2、能有感情地背誦古詩,感受古詩的韻律美和意境美。

3、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投影儀、幼兒用書第2冊、掛圖四幅、有關錄音帶、課件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掛圖,用美麗的畫面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師:畫面上有什麼?它們分別在什麼地方?(逐幅畫出示,請幼兒試着講述上面有什麼。也可打亂順序請幼兒理解後排序。)

教師在幼兒充分講述的基礎上加以小節並引出古詩,引導幼兒理解古詩內容及含義。

(1)請幼兒想一想這幅畫畫的是哪首古詩,請會的幼兒朗誦一下

(2)與幼兒一起分析詩的結構這首詩共有幾句,每一句有幾個字

(3)引導幼兒理解古詩第一句兩個黃鸝鳴翠柳提問這句詩主要是描寫的是什麼?鳴翠柳是什麼意思?

小結:柳樹上長出了翠綠的新葉,兩個黃鸝在枝頭歡樂的唱歌。

(4)用同樣方式讓幼兒自由講述其他三幅圖,教師小結引出古詩中的句子,並對較難理解的字進行解釋。

二、放錄音完整欣賞、朗讀古詩《絕句》,充分感受詩的韻律美和和意境美。

三、教師利用課件簡單介紹詩人杜甫和寫這首詩的背景,激發幼兒創編詩的慾望

這首詩是唐朝詩人杜甫寫的,他看到我們祖國的山山水水,心情非常激動,出於對祖國的熱愛,寫下了這首古詩。以後小朋友和爸爸媽媽到外面旅遊時,看到我們祖國的美好山河,也可以試着編首詩。只要不斷努力,等你們長大了,也許有名的詩人就會在你們中間出現。

四、指導幼兒閲讀幼兒用書,朗誦古詩,表現出詩人的歡快心情!

絕句教案 篇3

一:交流資料,引入新課

1、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宋朝詞人李清照的詩(板書:李清照)

2、課前,老師已經安排你們蒐集李清照的有關資料,我們一起來交流。

(同學交流資料)

3、同學們的資料很詳細也很全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李清照寫的這首<<夏日絕句> >(板書課題和古詩,同學隨老師板書念).

二:整體感知古詩

1. 師範讀古詩.

2. 生讀古詩,要讀通順流利.讀熟後可讀給同桌聽.

3. 指名同學讀,其他同學認真聽,邊聽邊想:這首詩讚頌的是誰?

三:利用網絡,理解古詩內容

(一).理解前兩行詩句.

1. 自讀古詩,讀後從古詩中找出兩個讚頌項羽的詞語.

2. 你找的是那兩個詞?你是怎麼理解這兩個詞的?

(同學用自身的話説説”人傑”和”鬼雄”的意思.)

3. 前兩行是什麼意思?你能用自身的話説説嗎?

(找兩三名同學説前兩行詩句的意思.)

4. 這兩行要用什麼樣的語氣來讀?(讀出英雄氣概)

5. 現自身試讀,再指名同學讀,其他同學評議.

(二).查找資料,理解後兩行詩句.

1. 齊讀後兩行詩句.

2. 提問:讀後你有什麼疑問,最想知道什麼?

(項羽是誰?他為什麼不肯過江東?江東是什麼地方?等)

師:善於提問時很好的學習習慣,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才會學到更多的指示,這節課老師就把問題交給你們,利用上網查找資料的方式自身解決問題,有信心嗎?

3. 教師指導同學上網查找資料.

(1).在”百度搜索”中輸入”項羽”兩個字,然後點擊搜索.

(2).教師推薦選項:1.項羽;2.楚漢之爭和漢朝建立;3.項羽.

(3).自身選擇一項瞭解有關內容.

(同學自讀資料,教師巡視指導.)

(4)項羽為什麼不肯過江東?把你瞭解到的説給同學聽。

(同學交流資料)

觀察資料中的項羽畫像,你有什麼感覺,從哪感覺到的?

(同學説説自身的感覺)

(5)提問:通過李清照對項羽的讚頌和剛才咱們瞭解到的資料,你認為項羽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同學説自身的看法:寧死不屈、不苟且偷生、有英雄氣概等)

師:是啊,項羽活着是西楚霸王,人中豪傑,就是死,也要做鬼中英雄,而絕不屈膝投降。

(6)後兩行是什麼意思,用自身的話説一説。

(7)讀詩,讀出項羽寧死不屈的英雄氣節。

(同學自讀、同桌讀、指明讀,並互相評議)

四:瞭解寫作背景體會感情。

(1)、師:楚漢戰爭以項羽的失敗而告終,“至今思項羽”,宋朝女詞人為什麼要去追思一位一千多年前失敗的英雄呢?這和作者當時所處時代背景有直接關係,誰把課前蒐集到的作者所處年代和當時的寫作背景給大家念一念?

(同學交流資料:靖康之變和寫作背景。)

教師播放一段帶有解説的“靖康之變”的電影資料。

(2)、師:在那個國破家亡,風雨飄搖的年代,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而南宋統治者卻整日沉浸於享樂,不思恢復中遠。此時,作者在讚頌項羽,思念項羽的同時,還表達了他怎樣的情感?

(同學説:對南宋統治者的憤恨、失去家園的悲哀、為國家擔憂等)

(3)、此時作者是怎樣的心情?(氣憤、傷心等)

(4)、再度,讀出作者當時的心情。

(自讀、指明讀,互相評議)

(5)師:處於封建時期的李清照,雖是一名柔弱女子,而她不只在文學上能流芳百世,同時,能有如此的英雄氣節,實在令人佩服。

(6)、再讀詩,讀出作者報效祖國的氣節。

(自讀、指明讀,互相評議)

(7)真正的英雄是能夠激勵後人的,項羽的寧死不屈與南宋統治者的貪生怕死形成鮮明的對比,《夏日絕句》一詩既是對項羽英雄氣概的讚頌,又是對南宋懦夫的諷刺,更是李清照高尚民族氣節的鏗鏘表達。

(8)在次讀詩,讀出自身的感受。

五:可外延伸

(1)上網蒐集李清照其他詩詞,讀一讀,並把自身最喜歡的詩詞讀給同學聽。

(2)教師推薦另一位紹興女英雄——秋瑾。

課後上網查找秋瑾資料和他寫的詩句。

絕句教案 篇4

師:春天在同學們的眼裏是怎樣的?

生:春天有五彩斑斕的花。

生:春天一到,大家的衣服就越穿越少。

生:春天樹葉長出了新芽,像是換上了一件新衣服。

生:春天來了,大雁從南方飛回來了。

……

師:是呀,春天萬物復甦、繁華似錦,到處都充滿了生機!今天我們就來共同學習一首關於春天的詩,這就是——(揭題齊讀)

師:簡介介紹絕句與杜甫的資料,寫作背景。

(評析:以談談“春天是什麼樣的?”這一話題導入,讓學生無拘無束的説春天,帶領着孩子們進入到春天的情境中,並引導學生介紹知識點“絕句”及杜甫資料、寫作背景,這樣不僅使學生拓寬了語文知識面,也能鍛鍊學生的蒐集資料、處理信息的能力。)

師:同學們,聽了老師的介紹,你們想讀一讀杜甫的這首即興之作嗎?

生:想。

師:下面請大家自由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學會生字。

生自由讀。

師,出示生字“鸝”“鷺”。這兩個字你讀準了嗎?

指名讀。

師:誰來説説寫時要注意什麼。

生:略。描紅。

(評析:引導學生學生按“讀準字音,讀通詩句,學會生字”這三個要求自學,在初步感知全詩的情況下,學會兩個生字“鸝”“鷺”,並指導學生描紅,做到讀寫合一。之後讓學生把全詩朗讀準確,為理解詩意做好鋪墊。)

師:人們常説: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讀了這首詞,你的腦海裏有了怎樣的畫面?

生:我看到了兩隻黃鸝鳥在枝頭歡唱。

生:我看到天空中北歸的白鷺。

生:我看到遠處的江邊停着遠道而來的船。

生:我看到遠處的高山,山頂那經年不化的積雪。

師相機出示圖片。

師:同學們讀懂了詩意,才能在腦中形成完整的畫面。這是一幅生趣盎然的圖畫。從這幅圖上,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心情怎麼樣?那麼,誰能讀出詩人這種歡快的心情?誰再來讀讀看?

生交流,讀。同桌互相評析。指名讀。嘗試用斜線畫出詩句中的停頓。

(評析:首先,讓學生默讀古詩,用筆畫出詩中寫到的景物。再讓學生結合所理解的詩意,上台按古詩內容貼一貼意境圖,讓學生動手又動腦,可以監控學生的注意力,也可以讓他們把探究中取得的收穫體現出來,以滿足他們的表現欲。最後,讓學生看着拼貼完整的意境圖,説一説“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心情怎麼樣?” 來引導學生理解詩意、體會詩情,同時也訓練了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讓學生同桌誦讀詩句,體會語感,嘗試用斜線畫出詩句中的停頓。既體現了合作性,又讓他們有一個自我閲讀的空間,更關注到本班中理解與朗讀水平不高的學生,使每一個學生的朗讀都能再上一個層次。)

師:引導學生背誦其他春天的古詩,並試着説説古詩寫了春天的什麼景物。

生背誦。

師:這些春天的詩告訴我們只要善於抓住最能突出春天特色的景物,比如春雨、春潮、春柳,就能寫出春天的蓬勃生機。

同學們,其實在我們的身邊就有春天,你們看——(貼圖)

這是——這是——這些都是春姑娘的使者,看看圖,想想還有哪些景物也是春姑娘的使者呢?讓我們拿起筆來當名小詩人,寫一寫我們身邊的春天,好嗎?可以寫兒歌這類現代詩,也可以模仿絕句寫一寫古體詩,題目自定。小詩人們準備好了嗎?好!開始!

生:創作詩歌。

(評析:在這一教學步驟中,讓學生先背一背曾經記過的其他詩人描寫春天的古詩,激起學生課外閲讀古詩的興趣,並提高其鑑賞能力,再引導學生了解詩歌的寫法,出示相關春景圖,引發學生萌動詩情,動手嘗試寫關於春天的詩。)

絕句教案 篇5

絕句

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黃鸝:又稱黃鳥,雄鳥羽毛金黃色,雌鳥黃中帶綠,名聲婉轉,棲於高枝。白鷺:羽毛雪白、雙腿細長的能夠捕食魚蝦的一種水鳥。千秋:千年,謂年代久遠。東吳:長江下游南岸地區。

絕句是詩體名。絕句、律詩為唐代的今體林詩(後世稱為近體詩),以區別於古體詩。這首詩以“絕句”寫入詩題,又因同時有同體詩四首,所以合題為《絕句四首》,不令立體目。這首絕句為四首中的第三首。

這首七言絕句每一句各寫一種眼前的景物。“兩個黃鸝鳴翠柳”黃鸝本棲息高枝,此時鳴與翠柳之上,古代詩詞中“於”字長被省略,如果補進去就是“鳴於翠柳”。“翠柳”表明柳葉新綠春意漸濃,黃鸝在柳葉新綠的枝頭婉轉的發出嚦嚦的聲,顯示了春日風光。

“一行白鷺上青天”白鷺飛上高空,隨着春暖而更有勃勃生機。

“窗含西嶺千秋雪”,從窗框中望出去,西嶺的久積未消的雪清晰可見,好像就包含在窗框中一樣。

“門泊東吳萬里船”門前停泊的是萬里航行的東吳船,是駛向長江下游地區的,還是由下游駛下來的?長江雖長,航程雖遠,但江上船隻總是往返行駛,無論是駛來的、駛去的,都使詩人想到沿長江而下,可至中游地區的襄陽,轉道可至故地洛陽;正因為如此,他系情於門前停泊的東吳船,對它產生遐想。

四句儘管都寫景物,但前兩句寫的景物以色彩(綠柳、黃鸝、白鷺、青天)、聲音(鳴、飛)、動靜顯示春光明麗,後兩句則以靜景(遠景、近景)暗示動意;禽鳥在春暖時節如此活躍,自己不能無動於衷的心思也得到映示。詩人的眼前景物當然不止這些,他把它們攝入詩中是有選擇的,因景生情、以情取景,這就是他的選擇準則。

杜甫的《絕句》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寫景小詩。整首詩雖只有28個字,但字裏行間卻洋溢着韻味無窮的美。

一、色彩美。

詩人展開語言的調色板,選用繽紛的色彩,將眼前的景物描繪成一幅絢麗多彩的畫面,使它產生了誘人的魅力。黃鸝、白鷺、翠柳、青天,四種景物四種顏色,黃綠相間,白藍輝映,讀來怎不令人心曠神怡?怎不令人心情舒暢?

二、結構美。

這首詩巧妙地將數字運用於形象思維領域,既使詩在結構上渾然一體,又獲得了獨特的藝術魅力,給人一種神思馳騁的時空美。第一句“兩個”黃鸝,寫“點”,是近寫;第二句“一行”白鷺,寫“線”,是遠寫;第三句“千秋”雪,寫“面”,表明了時間;第四句“萬里”船,展現了空間。簡短四句詩,點、線、面相互交織;遠、近、時、空彼此對照,構成了這首詩內在的結構美,耐人尋味。

三、意境美。

這首詩描寫的是公元759年春末夏初成都浣花溪旁杜甫草堂前生機勃勃的景象,抒發了作者難以抑制的喜悦之情。

前兩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由近及遠,由低及高,寫的是動景,草堂周圍翠綠的柳樹上成對的黃鸝在歡唱,一派愉悦景象,有聲有色,構成了新鮮而優美的意境。

後兩句“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由遠及近,寫的是靜景,作者身在草堂憑窗遠眺西面的雪峯上千年不化的積雪,低頭瞥見門外停着的來自萬里之外的東吳的船隻,不禁喜上心頭。短短四句詩,卻描寫了諸多景物,遠近結合,動靜交錯。色彩明麗,有條不紊,勾畫出一幅春意盎然,清新開闊的自然景色的畫面,抒發了詩人對祖國山河無比熱愛和愉悦的情感。

杜甫的《絕句四首(其三)》:“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以下簡稱《絕句》)是婦孺皆知的名篇,幾乎人人成誦,而如何解讀其中的“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兩句,筆者認為有重新探討的必要。

這首小詩在各種版本的小學語文教材中出現,因此也在各種版本的教師教學用書中得到解釋。權威的人教版《教師教學用書》和《教案》的解釋是這樣的:透過窗子可以看到西山上千年不化的積雪,門前停着來自萬里之外的東吳的船隻。綜合起來,編者還進行了如下的延伸:“萬里船”從空間上講,“千秋雪”從時間上説,詩人身居草室,思接千載,視通萬里。前兩句,黃鸝近景,白鷺遠景;後兩句,雪遠景,船近景。而這是不可能的,因為詩中的畫境是前後銜接的,即便是跳動的鏡頭也總有其內在的聯繫,不可能近、遠、遠、近的跳來跳去。

讓我們把第三、四句聯繫起來分析一下吧。第三句説從窗裏看到西山上的積雪,一個“含”字,顯示了透視的眼光,即,作者主要是看窗,連同四方形的窗口一起看到西嶺的雪峯。也就是説,作者是把西嶺之雪和方形的窗口放在一個平面上來欣賞,這“窗”如同油畫的框,而“西嶺千秋雪”則是框中的畫,“千秋雪”無非是説山很高,高得積雪終年不化。這麼高的山可以像油畫一樣含在小小的“窗”中,可見“西嶺”之遠。

那麼第四句就容易理解了。詩人欣賞過以窗為框的西嶺雪景之後,把眼光投向門外,又看到了奇觀:透過院門口,看到遼遠的水面上漂着東去的航船,那船因為太遠了,以致讓你感覺不出它在動,只像停泊在那裏一樣。停泊在哪裏呢?就停泊在院門的門框中間。這也是一種透視的眼光,即,作者把“萬里船”和院門口放在一個平面上來欣賞,以門口為畫框,則“萬里船”停泊其中,成為框中的畫。

這樣看來,杜甫這首詩所寫的景並不是“近、遠、遠、近”,而是“近、遠、更遠、極遠”。那為什麼説“東吳萬里船”比“西嶺千秋雪”更遠呢?因為山高、水平,大凡觀山覺得近,觀水覺得遠。我們站在景山上看西山,覺得很近,其實遠在幾十、上百里之外;而站在長江大橋上望江面,覺得遠無盡頭,其實並沒有那麼遙遠。

因此,我們可以説,作者只不過是在那裏寫景,就像畫家隨便畫一張練筆的小幅水彩一樣,實在看不出什麼微言大義。詩的精彩之處在於,詩人通過透視的原理來處理景物的遠近,從而顯出逼真的畫境。當然,給小學生講課,沒必要講什麼透視,但也沒必要講實際上並不存在的對和平的嚮往之類的微言大義,只要把整幅畫面的'意境給學生講準確、講清楚就是了。

絕句教案 篇6

《所見》是清代詩人袁枚所寫的一首五言絕句,此詩通過動靜結合的描寫,寫了夏天中午所見到的情景,把一個活潑機靈、天真可愛?的牧童刻畫得栩栩如生。在教學中,我作了如下設計:

一、激趣導入

1、放錄音:

學生欣賞本課配樂解説詞,老師邊把詩中的情境用簡筆在黑板上繪出。

2、請學生根據畫面,用最精煉的語言概括出圖意,引出本課題。

二、朗讀古詩

1、張掛本課放大插圖:

教師範讀古詩,學生邊看圖邊聽,注意聽準字音和每一句的讀法。

2、學生齊讀古詩:

注意讀準字音和每一句的讀地。

3、自由讀課文

畫出生字,把生字讀正確,並採用自己的學習方式(如通過查找,結合課文註釋等)理解詞義(牧童,林樾,意欲,閉口,立) 。

4、檢查自學情況,再讀古詩。

三、品悟古詩

1、細讀古詩,瞭解詩句的意思:

⑴ 自讀每句詩,小組交流討論詩意,師再點撥:

① 學習“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問:牧童在幹什麼?他當時的神態如何?怎麼看出來?此時,他的心情怎樣?從哪個詞體會得到?

② 學習“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問:牧童行走間聽到了什麼,他想做什麼?為什麼卻“閉口”呢?

⑵ 指名説説每句詩的意思。

⑶ 組織交流對詩句的理解,教師引導學生品悟詩意,作小結:

① 前兩句詩寫了牧童的神態,心情。聲色俱備,情景交融,勾畫出了一幅色彩鮮明的“牧童行歌圖”。

② 後兩句詩寫了詩人對牧童心思的推想,牧童的機靈敏捷的動作,神態變化,抓住牧童剎那間的細節描寫,生動形象地勾畫出一幅“捕蟬圖”。

③ 整首詩語言清新流暢,明白如話,使得活潑機靈、天真可愛的牧童躍然紙上。

2、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⑴ 教師範讀,學生邊聽邊體會詩的停頓、節奏:

牧童/騎黃牛,意欲/捕鳴蟬。

歌聲/振林樾,忽然/閉口立。

⑵ 指導朗讀:

讀出牧童行歌的悠然愉快的語氣,讀出牧童捕蟬的動作神態變化。

(自己練習──指名讀──評讀指導──練讀)

3、有感情地背誦古詩。

四、欣賞古詩

1、欣賞古詩,展開想象:

學生閉上眼睛,邊欣賞配樂詩朗誦,邊展開想象,想象牧童怎樣捉蟬?是否捉到了蟬?

2、感受意境,精煉強化:

談談剛才所想象到的意境,試試編故事。

同桌試編,全班交流、評議。

絕句教案 篇7

教學設想

這篇文章構思精緻,感悟細膩,文筆優美,充滿着一種淡淡的抒情意味和對人生的感悟。教學時,應以朗讀、討論、想像等為主,在朗讀中品味,在討論中體會,在想像中感悟,培養學生鑑賞散文的能力。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導入新課

要求學生説説自己印象中的夏天是什麼樣子的,其中印象最深刻的事物是什麼。由此導人新課的學習。

二、學生朗讀課文

1.學生自由散讀全文,並疏通字詞障礙。

注意以下字詞的讀音:駢儷

褶裙 漣漪 炫耀 喧囂 天籟

聆聽 攫走 胸臆 帳惘 寂寂寥寥

2.學生自行摘抄優美詞語。

請參照“教學設計(A)”。

3.要求學生從自己所摘抄的詞語中選取三到四個説一段話,進一步體會其中某些詞語的用法。

要求學生儘量説得生動優美。

4.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

劃分結構請參照“教學設計(A)”。

三、再讀課文,理解文章內容

1.在文章第2、17兩段,兩次寫到了現代文明的聲音,其用意何在?

2.迅速默讀文章第二部分,説説,作者是怎樣寫出捉蟬之樂的?其中作者產生了哪些聯想?這些聯想的內容在文中有何作用?

3.聽蟬的時間不同,其樂趣也不同,看看:在不同時間聽蟬,各有什麼樂趣?

4.作者為什麼説夏天“像一首絕句”?

5.為什麼説蟬聲“何嘗不是生命之歌”?

6,美是瞬間脆弱的,自然之美、生命之美都是這樣,而文章説:“而每年每年,蟬聲依舊,依舊像一首絕句,平平仄仄平”,這當中包含了一種什麼心態?

明確:包含了一種豁達爽朗的心境。

四、尋讀課文,品味其中的精華之處

1.品味文章的語言之美。

有關內容請參照“教學設計(A)”。

2.思考:這篇文章並不是想告訴我們社會百態、人生萬象,吸引我們的是作者那細緻人微的感受。請默讀文章,看看哪些地方、哪些段落表現出作者這種細緻入微的感受。

明確:這樣的段落相當多,只要學生能夠談出自己的感受,談得合理,不強求答案的一致。

3.選擇最喜歡的段落放聲朗讀,體會其中新穎而優美的意象及嫵媚的文句。

五、遷移

請閲讀下面這篇《夏之韻》,看看這篇文章與課文所寫的夏天的風味是否一樣?

夏之韻

夏,是春灑下汗水之後的跋涉,是蕭瑟秋風之前的温馨和熱烈,是嚴冬肅殺之前的人們挽留的一種心境。於是,開始醖釀一串串希冀的結晶,同時也喚來了夏風娓娓的細語,夏雨綿綿的情思,夏雲裊裊的漂游。

春太奢華,秋太淒涼,冬太寂寥,只有夏是多姿多彩的,仰望,天像蔚藍的海水倒懸,又像江南蠶絲織就的藍緞,滑滑的,讓人忍不住有想去觸摸的衝動;俯着,錦繡河山,處處葱蘢,花盛開,樹豐滿,陣陣輕風吹過,綠樹紅花搖曳多姿,山水之間,任你眺望,任你魚躍;任你在夏風中放歌,夏雨中沐浴,夏光裏站立,夏夜中留戀。

獨自漫步於校園中,處處充滿了綠,鮮綠、黃綠、淺綠、深綠,各種綠色連接着、交錯着、波動着、變化着,綠意無限。草坪,又恢復了它昔日的風姿,平平的,綠綠的,風吹草動,似一塊圓形的地毯;花池中,五顏六色的不知名的花,都在綠草坪上,用它們嬌豔的身姿,展示着自身的魅力。

咦,一片綠,閃光的綠,似渲泄的綠色的瀑布。噢,牽牛花!它長得那樣旺盛,爬滿了一堵暗灰色的牆,彷彿一件美麗的外套。

它更像是一幅巨畫,流水平緩而亮麗,色彩單純而使人爽心。上上下下,找不到它的發端,也看不見它的終極,只有那一片常常青翠欲滴的綠,在我的視野裏自由地蔓延,流動……

它是一幅畫,可又不是靜止的畫——它充滿了勃勃生機。

微風輕拂,莖開始抖動,葉開始抖動,不時如鑽石般閃亮的光點,跳躍着,舞蹈着。這時,一個個牽牛花從綠葉中探出頭來,像是無數蝴蝶,挨挨擠擠,重重疊疊地駐足在灰色的牆上,它們扇動着翅膀,它們炫耀着美麗。它們與綠葉互相推擠,互相緊緊簇擁着,在陽光下打鬧着,’叫嚷着.....

每一片葉,每一束花,都是一個生命,它們這樣的活潑自由,它們是閃爍着智慧的花,綻放着自信的花,凝視着它,彷彿看到一個個跳動的綠色生命。

拿着書,穿梭於綠樹紅花之間,那感覺,有説不出的温馨。

暮色悄然降臨,夏夜很浪漫,亦很多情,月光傾瀉着纏綿,使夜的思緒奔放着憧憬,今夜的景色瀰漫着遐想,令大自然的情愛無比醉人。

夏如一位佳人,它將綠色的發髫高高挽起,小河是它顧盼的明眸,盛開的鮮花是它濃豔欲滴的朱脣,遠處的山峯是它蹙起的黛眉。讀着寧靜,擁着清風,所有情懷似一絲遊雲察過“圓盤”,擦亮夏的靜謐。

春華秋實,都在於夏的精心呵護,夏是一個新的起點,成長着新的希望和期待。

噢,夏之韻!

參考評價:這篇文章寫得文采飛揚,很有感染力,除了構思、選材等諸方面的因素之外,也得益於作者語言運用技巧。一是注意了詞語的選用,把靜的景物寫得生意盎然,特別是疊音詞的運用,使文句音韻整齊,恰當地表現出了文章的情調,讀來生動舒緩,富有抒情意味。二是注意綜合運用多種修辭方法,比喻、排比、擬人、擬物、對偶等,使文句整散結合,有節奏感,細膩地描繪出夏天的詩情畫意。

六、佈置作業

(《初中語文第六冊教案》人教社延邊教育出版社)

絕句教案 篇8

一、教材內容簡析

《絕句》是唐代詩人杜甫的佳作。本詩由兩聯工整的對偶句組成。前兩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寫的是動景。第一句是草堂前成對黃鸝鳴於翠柳間,是近景;第二句一行白鷺飛上青天,是遠景。這些景物的畫面,色彩豔麗:嫩黃的小鳥,翠綠的柳林,雪白的鷺鷥,蔚藍的青天,四種色彩給人以深刻的印象。不僅有色還有聲,有那婉轉動聽的鶯歌,真是一派生機勃勃的明麗的景象,同時也表達了作者的喜悦心情。

後兩句“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寫的是靜景。前兩句兩個動詞是“鳴”“上”,後兩句是“含”“泊”,一動一靜。第三句寫西嶺積雪,是遠景。“含”字運用擬人手法,十分貼切生動;“千秋”點出時間的久遠,更顯出其靜。第四句寫門前的船隻,是近景。“泊”,停泊着,但這停泊的是將要駛往東吳的船,靜中包含着動;“萬里”點出空間的遼闊。這兩句從時間上、空間上給人寬闊的現象餘地。

全詩隨着視線轉移,一句一景,由低到高,由遠及近,景物不斷變化,詩人愉悦的情感貫穿其中,四種景構成一個和諧統一、鮮明優美的意境。這首詩對仗工整,音律和諧,讀起來朗朗上口,是千百年來廣為傳誦的佳作。教學中讓學生反覆朗讀,展開想象,在頭腦中形成絢麗的畫面,感受詩人的心境,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二、本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

通過理解字詞句的意思,弄清詩句的含義,在解詞理句的基礎上能用自己的話説出全詩的大意。重點理解“含”字的妙用。

2、過程與方法:

學習古詩的過程中啟發學生依據詩句展開想象,以畫配詩,引導學生通過想象畫面,領會詩的意境,從而體驗詩人作詩時的歡快的心情。

3、情感目標:

激發學生學習積累杜甫名詩的興趣,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文化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讀懂詩歌所描繪的意境,引導學生透景悟情,通過圖畫再現詩人作詩的景象,體會詩人的歡快心情。

Tags:教案 絕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