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大班科學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連接的祕密》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2.33W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那麼什麼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學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連接的祕密》,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大班科學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連接的祕密》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比較,發現物體間的連接有的需要輔助物,有的不需要輔助物。

2、懂得不需要輔助物連接的物體的特殊結構,感受科學技術給生活帶來的方便,萌發科學興趣和對發明家的崇敬。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各種拼插積塑、紙張、紙筒、塑料珠、布片、各種有連接的生活用品。

2、知識經驗準備:幼兒有一定的連接經驗。

活動過程

1、出示操作材料引入,引起幼兒探索的興趣。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材料,請小朋友玩玩連接的遊戲,看看你是用什麼方法將它們各自連接起來的。

2、第一次探索--對需要和不需要輔助材料的連接進行分類

(1)操作探索

師:請小朋友每一種材料都連一連,連的時候可以告訴身邊的小朋友,你是怎麼連的。

教師重點引導幼兒在操作中感受需要和不需要藉助輔助材料的連接。

(在這個環節中,幼兒主要是通過簡單的操作,感受物體間連接的各種方法。斯詠連接紙筒,他先是將夾子都夾在紙筒上,然後又拿了一個紙筒比劃着,比劃後他將夾子都拿下來,將兩個紙筒靠在一起,用夾子夾住,他就這樣一個紙筒一個紙筒連着夾成一串,他説:這是蜈蚣。這個環節比較簡單,但起着承上啟下的作用,為下一環節中的分類打下鋪墊。)

(2)經驗交流

師:請小朋友來説説,你連接的是什麼物體,你是怎麼連接的?

請個別幼兒介紹自己的連接經驗。

(在這個環節中我有意識地請了連接不同物體的幼兒與同伴分享自己的連接經驗,在交流中,幼兒知道了老師提供的紙筒、布片、紙片、珠子本身是不能連接的,需要藉助輔助物,而夾子、回形針、別針、彩鏈等本身是可以連接的。)

(3)對不同的連接現象進行分類

師:我們在操作中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有的物體連接需要輔助物,有的物體連接不需要輔助物,現在我們來分一分。

引導幼兒根據需要輔助物與不需要輔助物的連接現象進行分類。

(在此環節中,我引導幼兒進行分類,重點鼓勵幼兒説説為什麼有的物體不需要輔助物就能連接,幼兒通過操作、觀察瞭解了不需要輔助物就能連接的物體本身的特徵。如果這個活動直接引導幼兒進行分類,效果可能更好,能更直接地增加幼兒的經驗,幼兒在分類中能進一步感受不需要輔助物就能連接的物體特點。)

3、第二次探索--發現不需要輔助物連接處的特徵。

師:今天老師還帶來了一些生活中的物品,他們需要找到自己的夥伴才能用,請小朋友幫幫忙,幫它們連接起來,使它們成為有用的物品。 (1)提出要求

A、連接時要認真觀察它們是怎樣連接起來,連接處藏着什麼祕密。

B、把發現的祕密告訴小朋友和聽課的老師。

(2)幼兒操作探索

教師重點引導幼兒在操作中發現物體間連接部分的特殊結構。

(這個環節幼兒在操作中對物體連接處的祕密很感興趣,他們在連接時很認真觀察,奕馨小朋友對杯子與杯蓋進行連接很感興趣,旁邊的謝詩蕾發現了一個塑料杯中有一個過濾網,奕馨看到了也把過濾網拿過來,她比劃了半天,告訴我:"陳老師,這個網不能放在我的這個杯子裏。"我問她為什麼,她説:"因為杯子比較大,過濾網比較小,會掉下去。"在這個環節中,幼兒有的將筆的各個零部件連接組合起來;有的連接風車;有的連接各種杯子……他們發現了很多連接處的祕密,在連接中,幼兒很高興地和老師、同伴交流着自己的發現。)

(3)幼兒分享自己的探索發現。

師:這些東西是怎樣連接的?

請個別幼兒向大家介紹自己的探索發現,鼓勵幼兒用完整的語言進行表述。

(由於幼兒在上一個環節中的操作探索很認真,所以在本環節中,幼兒的發言很積極,他們能將自己在連接中發現的祕密用連貫的語言告訴大家。)

4、在比對中提升連接的經驗

師:小朋友都發現了不同物體連接處的祕密,連接處的祕密一樣嗎?為什麼杯子有的直接蓋上去,有的是螺紋的?是不是同樣在連接處有螺紋的物體都能連接起來呢?

(1)請個別幼兒對比操作,教師引導幼兒瞭解。

師:請一個小朋友來試試,這個瓶子的瓶蓋是哪一個呢?

請一幼兒從一堆瓶蓋中找出和瓶子相符的瓶蓋。

師:物體的連接是需要通過精密的計算和設計的,而且根據材料和用途的不同,它們的結構也有所不同,但都是為了方便。

(本環節我主要選擇用螺紋連接的不同物體讓幼兒比較,引導幼兒發現雖然這些物體都是有螺紋的,但是它們並不是都能連接在一起,而是還要通過設計,在大小、螺紋的疏密等方面的考慮,物體才能緊密連接起來。但是,本環節由於考慮到時間關係,我自己操作。如果能讓孩子來操作,這樣效果會更好。)

(2)比較不同杯子的不同連接的不同便利

師:老師這裏有幾個有杯蓋的杯子,請小朋友看看它們的杯口和杯蓋各是怎麼連接的。

教師引導幼兒觀察杯子和杯蓋連接處的不同特徵。

師:以前為了不讓杯蓋掉下來,杯子和杯蓋是用繩子綁的,而現在人們根據材料的不同將杯口的連接處設計成只要壓一壓或擰一擰,既牢固又方便。

師小結:今天小朋友通過連一連、看一看,知道了我們人類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不斷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發明了許多看似不起眼的小發明,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便利。

(本環節我主要是引導幼兒比較不同杯子的連接變化,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説出了自己的發現,發言十分踴躍。他們在討論中感受到了不同連接特點杯子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不同的便利。)

5、活動延伸

教師拋出問題:怎樣解決剪刀給小朋友帶來的潛在的危險性;怎樣解決老師筆帽常常在使用後找不到的問題。

教師鼓勵幼兒向發明家學習,嘗試運用連接的祕密改進我們生活中需要改進的各種物體。

(延伸環節,我給幼兒佈置了任務,保持了幼兒探索連接的積極性。)

活動反思

科學教育在幼兒園教育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對於發展幼兒的認知能力、提高他們的思維水平有特別重要的意義。一個人在幼兒期形成的對周圍世界的探究興趣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會使他們終生受益。這次活動來源於幼兒園片區聯動的教研活動,在設計活動目標時我抓住了幼兒的興趣點,所以對幼兒有很大的吸引力。回顧本次活動,有幾點體會。

一、教學有效性方面

1、選擇適宜的材料,激發幼兒探索興趣。

《綱要》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連接"是幼兒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現象,幼兒的生活用品、學習用品、玩具無一不是需要連接的,因此,我提供給幼兒的活動操作材料都是幼兒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各種物體:各種瓶子、杯子、筆、包裝盒、玩具等等。幼兒對這些材料的操作很熟悉。雖然這些物品的連接沒有什麼難度,但是在活動中他們仍操作得興趣盎然,活動的積極性很高。

2、制定適宜的教學目的,教師做到心中有目標。

《綱要》指出:科學活動內容要從生活或媒體中幼兒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引導幼兒感受科學技術對生活的影響,培養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和對科學家的崇敬。因此,針對"連接"這個活動內容,我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班級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制定了三條目的:①通過觀察比較,發現物體間的連接有的需要輔助物,有的不需要輔助物。

②懂得不需要輔助物連接的物體的特殊結構,感受科學技術給生活帶來的方便,萌發科學興趣和對發明家的崇敬。

③會用完整的語言來表述自己的發現。

在活動中我能帶着目標去引導孩子進行連接操作,如:在第一個環節的探索中,教師的重點是鼓勵幼兒將各種物品連連看,從中發現了有的物體的連接是需要輔助物的,有的物體的連接是不需要輔助物的。雖然這個環節的操作比較簡單,但重點是讓幼兒通過這個環節的比較發現引發幼兒探索不需要輔助物的連接祕密的興趣。在第二個環節中,幼兒通過連接各種生活中的物體發現物體連接處的各種祕密。在第三個環節中,幼兒有了前兩次的探索經驗,教師的重點就放在引導幼兒通過比對,進一步感受到雖然連接處的祕密很簡單,但是我們人類在生活中不斷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體現,有了連接處的小小發明,為我們人類帶來了很多便利。在教師的層層引導下,幼兒逐漸產生了對科學家的崇敬,願意向科學家學習,學習他們刻苦鑽研發明的精神。 3、有效的指導語,是師幼互動的關鍵。

每一個環節的開始,教師都要設計好具有承上啟下、富於啟發性的指導語。幼兒雖然整個活動的環節比較多,但是在老師精心設計的指導語的啟發下,幼兒的關注點始終在探討不需要輔助物就能連接的祕密上,在教師的啟發性提問下,幼兒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大家的談論,説出了自己在探索中發現的連接處的祕密。雖然,後排的幼兒參與討論的積極性不是很高,但他們也很認真地在傾聽同伴的講述,整個活動氣氛非常活躍。

二、活動中的不足

雖然活動開展得很順利,但是還是留下了一些遺憾的地方。

1、教師在材料的準備上,考慮還不是很充分,應再多準備一些操作性強的物體,在引導幼兒進行比對時,應該選用一些對比比較明顯、需要幼兒反覆比較才能連接的物體,這樣幼兒的探索會更具主動性。

2、教師在關注幼兒時還是比較關注眼前的幼兒,師幼互動中前排的幼兒做得比較好,由於後排的幼兒比較遠,班級常規又要求幼兒要坐在位置上,因此後排個別幼兒的參與更多的是傾聽老師與同伴的對話。這個問題在平時的教學中也經常出現,要如何解決這個問題,還需要老師進一步尋找有效的方法,使全體幼兒的學習主動性都能調動起來,學習更具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