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詩三首:涉江採芙蓉、歸園田居、短歌行(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設計)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2.14W

 【學習目標】  

1、《涉江採芙蓉》所抒發的感情帶有普遍性,理解作者巧用比興,借引屈騷,直抒胸臆。 

2、《歸園田居》中的意境美,理解作者的志趣。 

3、《短歌行》中作者的人生感悟與求賢情懷。 

【重點難點】

激發想象,學會思考,融入詩歌,品味詩歌。 

 品味詩中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方法指導】

朗讀、品讀、比較、探究。  

【知識鏈接】

簡介《古詩十九首》 

《涉江採芙蓉》是《古詩十九首》的一篇,《古詩十九首》是選自南朝蕭統《文選》,是東漢末年文人五言詩的選輯。並非一人所做,從內容看,主要寫的是作者失意和哀傷,寫遊子、思婦的離愁和相思,由於作者文化素質較高,有繼承了《詩經》和《楚辭》的傳統,吸收了漢樂府的營養,所以不但善於運用比興,而且創造出一種獨特的風格、藝術成就很高。被稱為“五言之冠冕”。

曹操(155-220),三國時期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作為文學家的他,雅愛詩章,登高必賦。其詩內容豐富,氣魄雄偉,風格蒼涼悲壯,如揭露長期戰亂給人民造成深重災難的《蒿里行》,寫遠征將士征戰之苦和思鄉之痛的《卻東門行》,抒發統一天下的雄心壯志的〈〈短歌行〉〉。其詩繼承了〈詩經〉〉〈〈楚辭〉〉和漢樂府民歌的優秀傳統,富有創造性,代表了“建安風骨”的特色。與其子曹丕、曹植合稱“三曹”,成為領導一代風氣的著名詩人。

陶淵明(365~427),東晉時期詩人、辭賦家、散文家。一名潛,字元亮,私諡靖節。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他出生於一個沒落的仕宦家庭,由於儒家思想的矛盾性,時官時隱。後因對現實極端不滿,毅然辭官歸隱,與官場徹底決裂。

陶淵明是漢魏南北朝時期傑出的詩人。其詩多為五言詩,田園詩數量最多,成就最高。

 這類詩充分表現了詩人鄙夷功名利祿的高遠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深節操;表現了詩人對黑暗場的極端憎惡和徹底決裂;表現了詩人對淳樸的田園生活的熱愛,對勞動的認識和對勞動人民的友好感情;表現了詩人對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嚮往。它的詩,語言淳樸自然,意境高遠拔俗,為中國詩壇開闢了新天地,並直接影響到唐朝田園詩派。金代詩人元好問對其詩評價中肯:“一語天然萬古新,繁華落盡見真淳。”

   

【學習過程】

一、基礎過關:

1.按要求用課文原句填空。

(1)《涉江採芙蓉》中表現抒情主人公形象雅潔,情感純潔美好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

(2)《短歌行》中以________,________喻自己胸懷寬廣,招攬人才越多越好。

(3)《歸園田居》中表現詩人厭惡官場,迴歸自然的心情的詩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並釋義。

(1)採之慾遺誰(    )________   (2)青青子衿(    )________

(3)何時可掇(    )________     (4)周公吐哺(    )________

(5)羈鳥戀舊林(    )________   (6)榆柳蔭後檐(    )________

3.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錯別字。

(1)採之慾為誰________            (2)長路慢浩浩________

(3)越陌渡阡________              (4)榆柳陰後檐________

(5)暖暖遠人村________            (6)雞鳴桑樹巔________

4.運用所學知識填空。

(1)《涉江採芙蓉》選自南朝梁蕭統的《________》。

(2)《短歌行》是________舊題,屬《相和歌平調曲》。

(3)曹操是漢末傑出的文學家和漢末建安文學新局面的開創者,他的詩全部是________,就內容而言,一部分樂府詩反映了漢末動亂的現實,另一部分表現了他________的雄心和頑強的進取精神。

(4)陶淵明,一名________,著名________詩人,世稱“________”,自號“________”。

  

5.解釋下列一詞多義的詞語。

顧:(1)還顧望舊鄉。(      )        (2)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

(3)顧念慈母。   (      )     (4)足反居上,首顧居。 (      )

(5)卿非刺客,顧説客耳。(       )   

 厭:(1)山不厭高。 (       )    (2)服文采,帶利劍,厭飲食。(     )

(3)東厭諸侯之權。(     )  (4)適有卧厭不悟者。 (       )

去:(1)一去三十年。(            )   (2)卿可去成婚。         (       )

(3)替漢家除殘去穢。(     )  (4)去門十里以為界。     (       )

適:(1)少無適俗運。  (       )   (2)餘自齊安舟行適臨汝。 (       )

(3)始適還家門。  (       )    (4)處分適兄意。          (       )

     二、能力提升

(一)學習鑑賞《涉江採芙蓉》

  1、 詩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達感情的方式是什麼?其目的是什麼? 

 2、 詩歌描寫“多芳草”的“蘭澤”有什麼藝術作用?

3、詩人真是看到芙蓉芳草才想到“所思在遠道”的嗎?如果不是,詩人為什麼要這樣寫? 

4、五、六句的“還顧”、“漫浩浩”具有怎樣的表達作用? 

5、最後兩句除了表達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還能體會到什麼? 

(二)學習鑑賞《短歌行》

1. 整體感知:全詩反覆出現一個“憂”字,詩人“憂”什麼? 

     

2.“憂”在全詩中反覆出現,這樣一來,全詩的基調是不是消極的、低沉的? 

3。對青青子衿典故理解。

4.試概括本詩的藝術風格。

(三)學習鑑賞《歸田園居》

1.歸”字是詩眼,標題明確告訴我們要回到園田生活,那麼在這個明示信息下面還潛藏着哪些隱性信息值得我們思考呢?(以“歸”字為核心來解讀詩歌) 

    

 2.塵網”、“樊籠”比喻什麼?   為什麼要如此比喻?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3.學生反覆吟讀“開荒南野際……雞鳴桑樹顛”,體會詩中的意象,構建優美富有情趣的田園意境。 

  問:詩人筆下的田園景色有何特點?請抓住詩中幾組意象分析。

 

           追問:非常普通平常的農村生活場景,在陶淵明筆下為什麼顯得那麼美? 

反思與感悟】

【延伸拓展】        

課外閲讀《歸園田居》組詩中的另外四首詩,深入理解詩人的思想感情,瞭解詩人的藝術情趣。 

   . 研讀重點由學生自己確定,或意象意境、或內容情感、或語言風格,寫成兩三百字的鑑賞短文,在班上交流。 

    

歸園田居(其二) 

         野外罕人事①,窮巷寡輪鞅②。白日掩荊扉,虛室絕塵想③。時復墟曲中,披草共來往④。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桑麻日已長,我土日已廣⑤。常恐霜霰至⑥,零落同草莽。 

    【註釋】①野外:這裏指農村。人事:人際交往,這裏主要指與官場的來往。②輪鞅(yāng):鞅是拉車的皮帶,這裏指車馬。③塵想:入世做官的想法。④墟曲:即指村落。披草:撥開野草。⑤我土日巳廣:我開墾的田地一天天在擴大。 

⑥霰(xiàn)小雪珠。

 

 歸園田居(其三) 

         種豆南山下①,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②,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註釋】①南山:指廬山。②興:起牀。理荒穢:即除雜草。 

  

 歸園田居(其四) 

久去山澤遊①,浪莽林野娛②。試攜子侄輩③,披榛步荒墟④。徘徊丘壟間⑤,依依昔人居⑥。井灶有遺處,桑竹殘朽株。借問採薪者,此人皆焉如⑦?薪者向我言:死沒無復餘。一世異朝市⑧,此語真不虛。人生似幻化,終當歸空無⑨。 

【註釋】①去:離開。②浪莽:聯綿詞,廣大貌。③試:這裏作副詞用,初也,偶也,轉意為“偶爾有一次”。④榛:榛莽之榛,泛指叢生的雜草荊棘。⑤丘壟:墳墓。⑥依依:隱約可辨的樣子。⑦焉:何。如:往。⑧一世:三十年為一世。異朝市:市朝變遷。⑨幻化、空無:佛教大乘教派的教義是空,東晉佛教的六家七宗有本無宗、本無異宗、幻化宗、心無宗,詩中四字是借用,按原字義解釋,不含宗教色彩。

 

歸園田居(其五) 

悵恨獨策還①,崎嶇歷榛曲。山澗清且淺,遇以濯吾足②。漉我新熟酒③,只雞招近局④。日入室中暗,荊薪代明燭。歡來苦夕短,已復至天旭。 

【註釋】①策:策杖,拄杖。②遇:焦本作“可”。③漉:過濾。濾掉酒糟。④招近局:招近鄰而成局。多人聚合歡飲稱局。一説:局,曲也,近局指近鄰。 

附:用點評法研讀《歸園田居(其三)》。 

⑴“種豆”,代勞作之事;“南山下”,點勞作之地;“草盛”,雜草叢生;“豆苗稀”,“草”、“苗”對舉,形不善經營之狀,更顯樂此不疲之心。 

    ⑵“晨興”,早起;“理荒穢”,整刈野草;“帶月”,披着月光;“荷鋤歸”,扛着鋤頭回家。三四兩句中,“晨”、“月”對舉,表明時間的推移,寫出了一天勞作的大概情況。尤其第四句,更是寫出了一種漫步田塍、心滿意得的情狀。 

    ⑶“道狹”,道路狹窄;“草木長”,草木牽衣,歸途難行;“夕露”,晚間露水;“沾我衣”,沾濕衣服。從五六兩句我們可以感到田園的荒蕪、環境的幽清和夜氣的濕寒。 

    ⑷ “不足惜”,不值得為“沾衣”懊惱;“但使”,只要讓;“願無違”,不違背自己歸園田的心願。夕露沾衣,本使人不快,然而詩人卻言“不足惜”,只要“願無違”,從而將自己摒離塵俗、躬耕自食、返歸自然的心志和盤托出。 

         這首詩語言質樸、平淡、自然,將勞動的清新感受和山村月夜的靜謐景緻融為愜意出俗的意境,記錄着詩人蔘加勞動的情況和感受,抒寫了詩人脱離塵俗迴歸自然的閒適喜悦的心情。 

       

 

 

劉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