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15篇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9.96K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15篇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1

一、目標:

1、教育:理解課文思想內容,使學生懂得無論做什麼事,只要朝着一個目標,腳踏實地、堅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達到目的的道理。教育學生學習挑山工堅韌不拔、奮發向上的精神。

2、教養:①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訓練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字、詞、句的讀書能力和質疑能力。

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發展:培養學生的想象、思維能力。

二、重難點:聯繫課文對挑山工挑着重物向上攀登情形的描述,理解挑山工講的意味深長的話的意思。

三、教具:掛圖、幻燈、小黑板。

四、準備:家庭作業(初讀第一自然段後,每人畫出挑山工登山的路線圖)

五、過程:

(一)複習:

1、齊讀課題。

2、請用段意歸併法簡單説説全文主要講什麼?

(二)學第三段。

1、教師邊指圖邊感情引入:是的,從泰山回來,我畫了一幅畫,在陡直的似乎沒有盡頭的山道上,一個穿紅背心的挑山工給肩頭的重物壓彎了腰,他一步一步地向上登攀。這幅畫一直掛在我的書桌前,因為我需要它。

2、出示末句,學生默讀,抓重點詞質疑,教師歸納具有深究性的問題。

這幅畫一直掛在我的書桌前,因為我需要它。

①它指的是什麼? 為什麼我需要它?

②“一直”這個詞用在這裏有什麼好處?

③為什麼要把“因為我需要它”放在句子的後部分?

3、引出學習上文的思路:

要弄清“它指的是什麼?為什麼我需要它?”就要聯繫上文理解好以下三個問題:(小黑板出示三個問題)

a、挑山工登山有什麼特點?

b、從哪兒看出挑山工走的路程比遊人多,可花的時間並不比 │

遊人多?

c、為什麼挑山工反而走到遊人的前面去了?

(三)學第一段。

1、默讀第一自然段,挑山工登山有什麼特點?用──劃句子。

學生髮言,教師小結:

(1)“他們肩上......保持平衡。”作者用簡短的語句,形象地描畫出挑山工挑着重物上山的樣子。(登山姿勢的特點)

(2)“他們走的路線......扁擔換一次肩。”(登山的路線是摺尺形的)

出示幾幅學生畫的挑山工登山的路線圖分辨對錯。依據課文説理由。

2、老師小結:邊讀文字邊想象,動手畫圖,也是一種理解句子的方法。

3、指名看圖説話(挑山工登山的特點),內化語言。

4、引讀:為什麼要走摺尺形路線?

5、從哪兒看出挑山工走的路程比遊人多,可花的時間並不比遊人多?

指名讀第二節,邊聽邊想,交流。

6、過渡:對此,我覺得很奇怪。我的疑團是怎樣解開的?課文講了我

和一個挑山工4次相遇,經過了解,終於解開了不解之迷。

(四)學第二段

1、 快速默讀,我和挑山工在哪4個地方相遇?用( )括出。並且找出表現我們和挑山工速度變化的句子,用──劃出。

老師小結:這幾次相遇,每次都是開始時我們很快超過了挑山工,但結果又總是他走到了前面。

2、那為什麼挑山工反而走到我們前面去了?這使我感到很驚異,所以走過去跟他交談,挑山工的哪些話解開了我的疑團,用~~劃出。

3、彙報後,請抓住重點詞提問題,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説説你是怎樣理解的?(討論、教師點撥)

學生提的問題(“隨便”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説不像你們那麼隨便,高興怎麼就怎麼?為什麼一步踩不實不行?“耽誤”是什麼意思?為什麼不能耽誤工夫,得一個勁兒往前走?)

4、教師貼出寫有道理的字條

無論做什麼事,只要朝着一個目標,腳踏實地、堅

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達到目的的。

並指着小結:我心悦誠服地點着頭,感到這位山民的幾句樸素的話,似乎包藴着意味深長的哲理。

(五)回頭再深究第三段。

1、引入:所以從泰山回來,我就畫了這樣的一幅畫,(指掛圖)這幅畫一直掛在我的書桌前,因為我需要它。

2、出示幻燈(文章末句和學生質疑的3個問題)

(1)“它”有兩個意思,第一個意思指什麼?第二個意思指什麼?我需要的究竟是什麼?為什麼我需要它?

(2)教師:作者體會到挑山工腳踏實地、堅持不懈、奮發向上的精神,受到了教育、感染、啟發,所以一直把這幅畫掛在書桌前,讓這種精神時時刻刻激勵自己做好每一件事。

(3)教師小結:邊讀邊思,聯繫上下文理解句子同樣是重要的讀書方法。

3、“一直”在這裏是什麼意思?用在這裏有什麼好處?

4、為什麼要把“因為我需要它”放在句子的後部分?這樣處理起強調作用,強調什麼?

5、教師:對,這種精神不但作者需要它,老師同樣需要它,同學們更加需要它。我們無論做什麼事,只要朝着一個目標,腳踏實地、堅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達到目標的。(指着寫有道理的字條講)

6、教師指着“一直、因為我需要它”小結:作者圍繞寫作目的精心用詞造句。

(六)質疑。

(七)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試用“耽誤、樸素”造句。

3、背誦第五自然段。

板書: 4 挑山工

挑山工 遊人

沉甸甸 沒挑子

路程長 一條道

速度快 落在後面

一個勁兒走 玩玩鬧鬧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2

鮮 花

教材説明

〔解題〕

《鮮花》是一篇頗有新意的記敍文。文章寫一個出國參加比賽的女運動員,因腳傷發作而失敗,她以為這次回國不可能像以往那樣有人獻花。然而,在她十分失意的時候,機場一位女服務員仍然熱情地把一束五彩繽紛的鮮花捧到她面前。文章説明一個道理,對一個人來説,勝利與失敗同樣重要,從失敗中汲取教訓,繼續奮發拼搏,就會贏得未來的勝利。

本文用一個名詞“鮮花”作標題,但作者不直接描述鮮花,卻寫了一件與鮮花有關的事,揭示一個深刻的人生哲理,這是作者創意之所在。

〔結構分析〕

本文是按事件發展順序記敍的,共11個自然段,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寫鮮花應獻給英雄。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寫一個女體操運動員因出國比賽失敗,回國下飛機後沮喪、愧疚而垂着頭走在隊伍後面。這部分交代了她曾拿過兩項冠軍而接受鮮花,又交代了這次比賽失敗是腳傷發作造成的,還交代了她因失敗而沮喪、愧疚、怕見崇拜者的心理。

第三部分(第6~11自然段),寫女運動員接受機場女服務員獻上的一束鮮花,她抬起頭。這部分着重寫女運動員與女服務員的對話,寫獻上鮮花的神奇力量。

〔語意理解〕

“鮮花,理應贈送給凱旋的英雄,難道能獻給一個失敗者嗎?”

一句話自成一段,用反問句的形式,強調鮮花不可能獻給失敗者。獻花是一種禮儀形式,表示人們對成功者、英雄、先進模範人物的肯定與鼓勵,表達人們對他們的崇敬、熱愛的情感。肯定、鼓勵、崇敬都針對成功而言,不可能針對失敗,這是常理。本文用這句開頭,為下文作了鋪墊,暗示下文會有一個打破常規的事發生,可能有人把鮮花獻給失敗者。這樣開頭,極新穎,也極具吸引力。“凱旋”,勝利歸來。

“由於她怕見人,就走在隊伍最後面,可是當她發現很少有人招呼自己,記者好像有意避開她時,她明顯地感覺到受到了冷落,這些都加重了她心中的沮喪和愧疚。是啊,誰願意與失敗者站在一起呢?”

這兩句話描述她下飛機後的境遇與心態。第1句描述她的境遇。這句很長,有6個分句。前5個分句與第6個分句是因果關係,寫人們對她這個失敗者的態度是冷淡的,這是第6分句的原因,即加重沮喪與愧疚的原因。原本就覺得失敗辜負了人們的期望,愧對父老鄉親,現在人們又冷落、淡然,這就更使失敗者無地自容了。“很少有人招呼”、“有意避開”,是“冷落”的表現。人們敬愛英雄、成功者,鄙視、冷落失敗者,這很正常,是她意料中的,所以,她“走在隊伍最後面”。第2句是反問句,是她的心裏話,表示她理解大家的冷落態度,同時,這句話也是深深的自責,責備自己辜負了大家的期望,沒有實現為國爭光的共同心願。“沮喪”,灰心失望。“愧疚”,慚愧不安。

“誰都不能避免失敗。我相信,失敗和勝利對於你同樣重要。讓失敗屬於過去,勝利屬於未來。”

這是機場女服務員對女運動員説的話,是本文的中心句。這3句話闡述了人生的一個哲理,啟發人們應正確對待失敗。對待失敗的態度歷來有兩種:一種是消極迴避性態度,害怕失敗,迴避失敗,一旦失敗,便“一回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從此萎靡不振,不思進取。另一種是積極建設性態度。女服務員的話恰好講明積極建設性態度的三個方面:第一,承認失敗是不可避免的。做任何事情,特別是體育競技活動,都有風險,一帆風順只是人們美好的願望而已。第二,承認失敗對人的重要性。失敗可以鍛鍊人的意志,提高人的抗挫折能力,還可以發現行不通的路,進而找到實現成功之路,所以,“失敗和勝利”“同樣重要”。第三,保持發揚樂觀向上、奮鬥拼搏的精神。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始終敢於挑戰,具有不到黃河不死心的意志與信心。要接受失敗教訓,謹慎地考慮風險,運用智慧和勇氣去平衡風險,努力追求成功,即“讓失敗屬於過去,勝利屬於未來”。

〔寫作特點〕

1.從一個小場面中揭示中心。

本文描繪了一個小場面:運動員回國剛下飛機受到迎接的場面。在這個場面中,作者採取電影特寫的手法,把鏡頭搖到失敗的女運動員身上,聚集筆力寫她垂着頭走下飛機,走在隊伍最後面,神情沮喪。看到機場女服務員手捧鮮花站在她面前,她抬起頭,眼睛充溢着淚花。最後言簡意賅地揭示了本文中心———正確地面對失敗,在失敗中奮起,也是英雄,也應受到敬重。

2.情節絲絲入扣,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

文章對情節的交代絲絲入扣,比如,先寫她曾經獲得過成功,這次失敗了所以她面部表情及表現畏縮不前,再寫她意外地發現有人給她獻花。經過談話受到鼓舞,完成了一個從失敗陰影走出來的過程。文章細節描寫十分成功,如,寫女服務員獻花,不直寫她跑過來熱情獻花,而是用女運動員的眼睛移動去表現:先看見“一雙腳”,再看見腿、套裙、銅衣釦,最後看到白淨的臉。這正是女運動員一點一點地地抬起頭來所見到的,十分細膩。開頭寫女運動員“垂着頭”,文章結尾句寫她“抬起了頭”,首尾呼應,這一“垂”一“抬”,表現出“鮮花”

的力量。另外,為失敗者獻花,這一構思極巧妙,這一反常態的描繪,實在令人叫絕。[ 內 容 結 束 ]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3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2、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頤和園是一個美麗的大公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作者按遊覽順序有序觀察,抓住景物特點準確描寫的寫作方法。

教學準備:

學生課前藉助拼音把課文多讀幾遍,藉助課後思考題想想課文內容,藉助課本上的資料袋對頤和園有一個初步瞭解。教師做好分析教材特點和了解學生年段特點的準備,同時收集頤和園相關資料,形成課件及教學資源儲備。

教學過程:

一、讀課題,瞭解頤和園的歷史背景。

1、今天我們要學習第18課,請讀課題。

2、頤和園是我國保持最完整,規模的皇家園林!該怎麼讀(課題)?

3、今天,頤和園早已成了中外遊客競相遊覽的一個美麗的大公園。你又想怎麼讀?

4、小結:頤和園真的會帶給我們很多的感受,我們在學習中要試着用朗讀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

二、從遊覽順序入手,瞭解文章結構和課文內容。

從詞入手,瞭解課文描寫的主要景點和遊覽順序。

1.按順序聽寫“長廊、萬壽山、昆明湖”等詞,並學習其中的生字“廊”。

2.思考:為什麼要寫這樣三個詞?為什麼要按這樣的順序寫?文中又是哪些句子説明了作者遊覽的順序?

3.學生自讀課文,勾畫文中表示遊覽順序的句子。

從句子入手,掌握文章的結構,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1、學生自讀表示遊覽順序的四句話,從中感受移步換景的遊覽觀察順序。

2、給表示遊覽順序的四句話加上文章的首尾段,學生自讀感受課文總分總的結構形式,並根據段落提綱掌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師生共同根據板書概括課文主要內容並提出進一步的學習要求

這就是文章的段落提綱,它能幫助我們更好地學習課文。現在,我們就移步換景,依次遊賞長廊、萬壽山、昆明湖,去感受頤和園這個美麗的大公園。

三、抓住重點詞句邊讀邊想象,從不同的觀察角度欣賞頤和園美景的不同特點,體會頤和園是一個美麗的大公園的同時,學習作者簡潔準確的表達方式。

“遊賞”長廊。

1、進了頤和園的大門,繞過大殿,就來到有名的長廊。出示課文相關文字,在原文中加入表示觀察角度的短語,請學生讀一讀思考這些短語對我們“遊”長廊有什麼幫助?

(放眼一望)綠漆的柱子,紅漆的欄杆一眼望不到頭。這條長廊有七百多米長,分成273間。(抬頭看去)每一間的橫檻上都有五彩的畫,畫着人物、花草、風景,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邊走邊賞)長廊兩旁栽滿了花木,這一種花還沒謝,那一種花又開了。微風從左邊的昆明湖上吹來,使人神清氣爽。

2、學生整體感受整個自然段,試着從不同觀察角度去欣賞長廊,發現長廊的特點並試着用自己的朗讀把感受表達出來。

3、根據學生的自學情況,老師重點指導學生通過填詞練習,邊讀邊想象把書讀厚的讀書方法理解“每一間的橫檻上都有五彩的畫……”這個句子,體會長廊所包含的中華文明,感受作者抓住特點簡潔表達的寫法。

4、由此及彼,學生通過邊讀邊想象把書讀厚的方法朗讀學習整段內容。

5、再次出示表示觀察角度的短語並配合由此看到的景象圖片,學生練習分三層背誦本段句子,體會表達順序,達到段的積累。

6、小結:作者移步換景,從不同的角度寫出了景物不同的特點。讓我們繼續隨着文字去感受。走完長廊,就來到萬壽山腳下。這一次,作者又是從哪個角度去看萬壽山?又賞出些什麼呢?自己讀一讀吧。

“遊賞”萬壽山。

1、學生自讀第三自然段,從“抬頭一看”、“聳立”、“金碧輝煌”、“金光閃閃”等詞想象仰望萬壽山建築羣的感受,體會皇家園林的宏偉氣勢。

2、抓住重點詞,通過朗讀表達感受,體會作者用詞準確

3、小結:這一次,我們跟着作者從抬頭一看這個觀察角度賞到了頤和園華美、宏偉的特點。

學生自讀自悟,從不同角度“遊賞”昆明湖景區,感受昆明湖的特點和作者的表達方式。

1、佔頤和園總面積2/3的煙波浩渺的昆明湖又可以從哪些角度去欣賞它呢?請學生跟隨一組圖片從不同的角度去直觀地看看作者描寫的不同景色。

2、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觀察角度,練習邊讀邊想象,通過朗讀表達自己的感受。

3、學生交流分享朗讀及感受。老師通過對比組詞等語言訓練,重點引導學生理解“滑”與“劃”的意思差別,從而理解作者準確的用詞。通過和學生一起想象不同獅子的形象,讀好描寫十七孔橋的句子,體會精湛的藝術和勞動人民的智慧。

4、今天這堂課我們按遊覽順序,依次從不同的觀察角度遊賞了頤和園,你覺得移步換景究竟有什麼妙處?(這次引導學生自己感受從不同角度抓住景物特點的寫作方法。)

四、總結。

1、以“説不盡”引出頤和園的“世界文化遺產”的價值。

2、以“説不盡”引出選擇重點內容寫清楚的遊記表達方式。

五、課後學習建議。

1、建議大家課後收集一些頤和園的資料,豐富自己對頤和園的認識;

2、把文中自己特別喜歡的句段讀一讀,記一記,下堂課再交流。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4

一、教學目標:

1、體會詞語的不同感情色彩,按照不同感情色彩給詞語分類。

2、瞭解兩種批註方式,學習做讀書筆記

3、開展祖國在我心中主題活動,抒發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4、練習説明的表達方法。

二、教學課時:4課時

三、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體會詞語的不同感情色彩,按照不同感情色彩給詞語分類。

2、瞭解兩種批註方式,學習做讀書筆記

二、教學重點、難點;

瞭解兩種批註方式,學習做讀書筆記

三、教學過程:

1、導入;同學們,今天又到了遊覽語文百花園的時候了,我們快看看,這座百花園裏都有哪些迷人景色,讓我們欣賞?請你瀏覽一下,看看你能提取哪些信息?

2、新課:

(1)瞭解詞語具有感情色彩:

①讀詞語,思考每組的兩個詞語感情色彩有什麼不同?你有什麼發現?

讀讀泡泡裏的話。

帶有讚許、喜愛的感情色彩的詞語叫褒義詞,帶有厭惡、憎恨的感情色彩的詞語叫貶義詞。

②你能讀讀下面的詞語,給詞語分類嗎?

褒義:真誠善良視死如歸心急火燎

貶義:兇殘虛偽暴跳如雷貪生怕死

拓展:

A除了以上這些詞語,你還能寫出幾個褒義詞、貶義詞嗎?

B除了褒義詞、貶義詞以外,還有一些介於中間的詞語,叫中性詞。你能舉出幾個這樣的詞語嗎?

(2)學習寫讀書筆記

①閲讀125127頁內容,你學懂了什麼?

②彙報交流:

A閲讀寧寧和丫丫對話,你讀懂了什麼?

認識兩種批註方式:眉批是寫在文章上方的空白處,旁批是把自己思考或體會寫在文章旁邊的空白處。

做批註好處:對理解文章內容、學習語言表達都有益處。

B閲讀閲讀平台

先自己把故事讀一讀,想一想有什麼感受。

再看一看別人的批註,對照一下自己的認識

最後,另選幾處有感觸的地方,嘗試進行眉批及旁批。

C拓展:

閲讀需要把自己的感受隨時記錄下來。我們都有哪些種批註呢?

①寫感想式批註:記錄自己閲讀的感受、想法。

②質疑式批註:把讀書的疑問記錄下來。

③評價式批註:記錄自己閲讀後對文章褒貶看法。

④補充式批註:順着作者的思路,依照作者的寫法,接着為作者補充。也可以稱得上仿寫、續寫。

⑤聯想式批註:由此及彼,能夠自覺的由文本遷移到文外。

D閲讀一篇短文,交流自己的批註。

獨立閲讀,寫批註

小組交流,相互學習

(3)積少成多

背誦《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作業:閲讀一篇短文,做學習筆記。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表達能力。

2、抒發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二、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讀了本單元的課文,大家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愛國志士們的情懷,深深地打動了我們,使我們也想説些什麼。經過這麼長的準備時間,大家分小組蒐集了資料、寫稿、進行了演練,今天我們就彙報。

(二)新課:

1、提出要求:

演講者:觀點明確,條理清楚,語氣、語調、手勢和演講內容協調。朗讀時,注意讀出作品的情感與語調。

聽眾:認真聽,聽後進行評議,以紅花的形式給出評議。評出本班此次演講活動的優勝者。

2、演講、評議

①抽籤。

②按照抽籤順序進行演講。

③羣眾評委評議:

演講題目內容形式

觀點條理感染力新穎情感表演輔助手段

3、評出本次活動的優勝者。

4、活動總結

作業:寫一份活動總結,簡要回顧本次活動的過程,寫出大家的收穫與感受,還可以寫一寫以後開展活動的想法。字數不少於400字。

第三課時(作文指導課)

一、教學目標:

1、指導選材

2、練習説明的表達方法。

二、教學重點:怎樣寫具體

三、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

同學們,上星期老師佈置一個任務,請同學們找出自己認為最好的繪畫作品或攝影作品拿來,進行展示。今天,我們把大家拿來的作品彙集在一起,開展一個繪畫、攝影作品展覽,同學們要仔細觀察、欣賞,選出最能打動你的作品,並試着把它介紹出來,誰介紹的好,誰就被評為最有品位的觀眾。

(二)新課:

1、指導選材

①提問:要想成為最有品位的觀眾,我們首先要做什麼?

②引導學生認識到選材的重要。

請23位同學展示自己選好的作品,並説説為什麼喜歡它?相機指導:

要練就一雙火眼金睛,發現作品最突出的特點。

③大家嘗試用發現的眼光重新欣賞自己中意作品的特點。

2、指導怎樣介紹

①明確本次作文要求

發現自己最中意的作品還不夠,還要有足夠的理由來説明你選它的原因,這就需要我們來向評委們介紹這幅作品。

要想介紹得好,哪位同學能説説,你認為在介紹過程中應注意什麼?

引導學生説出:

按照一定順序介紹。(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從中間到兩邊等)

介紹得要具體。

要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

教師隨機板書以上要求

②明確重點要求:

你認為這些中哪一項任務最難完成?(內容具體)

同學們討論一下,怎樣做到具體?

看我們書112頁下有一幅插圖,我們能一起介紹一下嗎?先自己觀察,練一練,想怎樣説具體。

請一位中等同學説。同學們評議。

表揚優點,指出不足。

重點指點:要想説具體,就要認真觀察圖上人物動作、神態,加自己的想象,他在什麼情況下做的動作,他説了什麼?

讓這位同學在大家幫助之後,再次介紹這幅畫。

總結學法:剛才,我們用什麼方法把這幅畫的內容説具體?

引導學生總結:細緻觀察,展開想象,想像合理。

展開想象,再自己介紹這張畫或照片,看誰説的生動、具體。把説的內容動筆寫下來。題目自擬。

作業:完成本次作文。

板書設計:寫一幅繪畫、攝影作品

1、按照一定順序介紹。(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從中間到兩邊等)

2、內容具體。(細緻觀察,展開想象,想像合理)

3、感受真實。

第四課時(作文評改)

一、教學目標:

1、充分肯定學生的習作,採用多種方式給予賞識,培養學生的作文興趣,增強學生習作的自信心

2、在習作評價的過程中,鼓勵學生自由地發表自己的見解,尊重富有個性和創意的表達。

3、培養學生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通過互相賞識,讓學生明白怎樣才能把內容寫清楚、寫具體,以及如何寫出成功後的感受。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發興趣

同學們,今天我們就要進行最有品位的觀眾的評比工作。

(二)新課:

1、明要求

回顧本次習作要求。

2、展示賞析

(1)精彩題目展示。出示學生的習作題目,請大聲讀讀題目。

(2)精彩內容展示。

①小組賞析。請同學先在小組裏讀讀自己文章中最滿意的片段,再推薦出一個最優秀的片段,讓全班同學互相欣賞一下。

②集體交流。

請各組推薦出的小作者有感情地朗讀片段。要説説推薦的理由,並演示,劃出精彩的地方。

欣賞一二篇完整的文章,請同學們談談聽後的感受。

3、修改完善

上面這些同學已經獲得最有品位的觀眾稱號,其他同學想不想當?好文是改出來的。

①示範評改

出示一個片斷,師生共同修改。

②自主修改

請同學按照四讀自改法(出示四讀自改法:一讀,通讀全文,對照習作要求,看看是否符合要求,不符合的地方改一改;二讀,逐段逐句輕聲細讀,修改不通順的病句,改正用錯的字、不當的詞語和標點符號;三讀,默讀習作,補充不具體的`內容,刪去多餘的內容;四讀,有感情地朗讀,全面檢查潤色。)進行自讀自改,有困難的可以請別人幫出出點子。。

③自我展示

請同學對修改得較滿意的地方和自己在修改習作過程中的收穫説給同學們聽一聽(説説自己哪個地方改得好,要注意説説自己原來是怎麼寫的,為什麼要這樣改),併為自己組員打分。各組除剛才已獲得稱號的同學外,另外分數最高的同學也獲最有品位的觀眾稱號。

板書設計

修改方法

一讀,通讀全文,對照習作要求,看看是否符合要求,不符合的地方改一改;

二讀,逐段逐句輕聲細讀,修改不通順的病句,改正用錯的字、不當的詞語和標點符號;

三讀,默讀習作,補充不具體的內容,刪去多餘的內容;

四讀,有感情地朗讀,全面檢查潤色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5

教材説明

本次綜合可以看做是本主題單位學習後的一次總結匯報和綜合實踐活動。前面主題單元的教學中,第一課都有對本次活動的鋪墊。如蒐集了關於地球資源、鳥類生存狀態、綠色工程、身邊的環保小事等資料,積累了相關的詞語,句段和表達方式。這次綜合活動即可以組織成一堂環保主題的班隊會和一次設計創辦,環保宣傳報的競賽。

教學目標

1、開展系列環保活動,提高認識、增強實踐能力。

2、通過閲讀及系列環保活動,體會環保的重要性與責任感。

3、激發學生由環保意識轉為參與環保的實踐活動。

教學重、難點

開展系列環保活動,增強實踐能力。

教學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示任務,導入新課。

教師導入:地球是我們唯一的家園。今天讓我們走進大自然,傾聽家園的呼喚,共同愛護我們的家園,完成《綜合活動》,開展有關環保的一系列活動。

二、完成《綜合活動》,提高認識。

㈠走進家園。

1、展示交流:小小導遊介紹自已知道的名山大川的優美景色和生態環境。並展示與大自然交朋友的圖片,照片等資料。

2、簡要説明:小小博士介紹鳥兒的生活習性方面的趣聞和鳥兒對人類、對生態環境的貢獻。

㈡傾聽家園的呼喚。

1、彙報課前蒐集的資料,説説空氣、河流、綠樹等所遭到的人為破壞與污染。

2、展示空氣、水資源、森林資源、鳥類被污染和破壞的情況。

㈢身過的環保小事。

1、引發討論:説説該怎樣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一起動手保護我們的家園?

2、以小組接力的形式,每人寫一件我們生活中可以做到的環保小事,然後全班交流。

3、把全班學生寫出的環保小事整理成環保行為規範,在教室內張貼。

㈣籌辦環保宣傳欄。

1、討論宣傳欄標題。

2、小組內合作討論確定宣傳欄的內容,彙集、資料、設計版式。

3、學生彙集準備的資料,確定討論後的版式方案。

4、小組分工合作,完成設計。

三、總結活動評價。

對各組的環保宣傳報張貼進行展示、評比。

四、課外延伸。

每人出一張環保宣傳的手抄報。

五、佈置作業。

全文五個自然段按其敍述順利,可分為四部分:

⑴介紹天馬是1969年出土的東漢時期的藝術珍品;

(2)介紹銅奔馬的藝術成就;

⑶介紹銅奔馬製作的科學原理;

⑷總結讚揚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卓越的創造才能。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6

教學設計學科名稱:

北師大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遲到》

所在班級情況,學生特點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養成了良好的預習課文的習慣,對於文中出現的易讀錯的字音,大多可通過查字典等方式把音讀準。一些生詞也可利用查閲工具書、聯繫上下文體會等方法,在課前初步理解,個別弄不清含義的,可隨着課文深入學習時,再加深認識。

本文及本單元學習的目的,在於讓學生學會正確的面對錯誤,並勇於改正錯誤,不但要讓大家受到思想道德上的教育,更要指導自己今後的行為實踐。因此瞭解本文作者林海音的成長經歷及她後來取得的成就,會更好地激勵學生懂得每一個人在面對錯誤、改正錯誤時,除了有客觀環境的影響與幫助,還要有個人主觀的努力。基於以上目的,在學文前可組織學生到圖書館或上網收集有關林海音的作者資料,瞭解她的生平事蹟及創作成就等,針對資源有限的農村學校,教師可直接提供給學生一些相關資料,供大家參考。

教學內容分析:

《遲到》是第九單元的一篇閲讀課文,主要講述了作者小時候上學經常遲到,在一個雨天被父親痛打一頓後心存怨恨。後來,在老師的幫助和父親的關懷下,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及時改正,從此成了第一個到校的學生。

上學遲到是一個很難完全避免的問題,每一位同學都有過類似的經歷。著名作家林海音在敍述這件事情時,把自己的親身經歷、切身感受和父親的做法、態度細緻刻畫出來,將一個一年級小學生雨天遲到的故事,依照事情的發展,娓娓道來,告訴人們只有勇於面對自己的錯誤並改正,才能使自己很快地成長起來。

本文語言平實,條理明晰,有鋪墊,有高潮,有發展,有尾聲,故事跌宕起伏,完整而不呆板,以小事見真情,讓讀者領悟到了父親對孩子嚴厲而又深切的愛。

教學目標:

1.自學生字新詞,理解作者因為體會到了父親“嚴”和“疼”中含着的愛,改掉遲到這一習慣的過程,感受父親那份既嚴厲又深沉的愛,及作者對父親的感激之情。

2.運用已經掌握的“品詞析句”的閲讀方法,學習多角度思考問題。初步領悟本文前後照應、先總結後分述的寫作方法。

3.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受到情感的薰陶,認識改正錯誤、從小養成良好習慣的重要性。培養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堅持自檢與反思,正確對待錯誤的良好品質。

教學難點分析:

1.概括父親關心我的具體事例,從中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抓住描寫人物動作、神態、語言的詞句來感受父親既嚴厲又深沉的愛,及我對父親的感激之情。

教學課時: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1.(板書課題)同學們,你有過遲到的經歷嗎?説説你遲到的原因及你當時的心情。

2.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課文《遲到》,看看文章中的“我”是什麼原因遲到了,這些事又給她帶來了怎樣的影響。(齊讀課題)

二、初讀,整體感知。

1.自由讀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再次瀏覽,思考:文章寫了一件什麼事?(指名回答)

3.默讀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

4.師生共同歸納主題性問題:①父親對我的態度為什麼截然不同,這兩種態度説明了什麼?②父親為什麼對我這麼嚴厲?③父親到底是怎樣愛我的?

三、精讀,理解感悟。

(一)學習第1自然段。

1.帶着問題①,自讀自學第1自然段。(指名回答,板書:很疼、很嚴)

2.語言訓練:將這句話改換語序讀一讀,説説你讀後的不同體會和感受。

①我的父親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嚴,很嚴很嚴。

②我的父親管教我很嚴,很嚴很嚴,但是他很疼我。

(二)學習第2自然段。

1.自由讀第2自然段,説説從哪些地方你體會到父親對我很嚴呢?

2.指名回答。

(三)學習第3-10自然段。

1.自由讀第3-10自然段,説説你又是從哪兒體會到父親對我很嚴很嚴?(教師引導學生抓住描寫父親動作、語言、神態的句子去理解)(板書:很嚴很嚴)

2.父親為什麼這麼嚴厲地打我?讀文,找出作者的表現説明我該打的原因。(結合課後習題3理解,體會我的心理活動)

3.我捱打最後的結果當然是上學去了。但我不想去上學,有情有可原之處嗎?

4.有,為什麼父親還是打了,最後又為我送來了夾襖和錢呢?你有過這樣的情況嗎?你的心情如何?此時,我的心情又是如何?

過渡:我的感動不僅僅是因為此,而是韓老師的教育讓我體會到了父親對我的深沉的愛。下堂課,我們繼續學習,細細品味。

四、佈置作業。

1.反覆朗讀課文。

2.寫生字。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承上啟下,激發學習興趣。

1.上節課,我們學到我捱打後,還是去上了學。然而,在韓老師要我們靜默時,我聽着,聽着卻鼻子不禁抽搭起來,想要哭。我為什麼會這樣?當時,我都想到了些什麼?回顧上節課所學內容,説一説。

2.學生靜思後,指名回答。(體會我在韓老師的引導下,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理解到父親打自己,是關心自己良好品質的形成,對自己的嚴厲是一種真正的愛。)

二、繼續學習。

(一)學習第13-15自然段。

1.自由讀第13-15自然段,説説父親又是怎樣疼我的?(引導學生抓父親的動作體會)

2.聯繫前文,説説你對父親愛的理解。並完成下列填空。

()是我的父親很疼我,()是他管教我很嚴,很嚴很嚴,這()是他對我深沉的愛。

(二)學習第16自然段。

1.是啊!無論是我的父親很疼我,還是他管教我很嚴,很嚴很嚴,這都是他對我深沉的愛。(板書:深沉的愛)

2.能享受這麼深沉的愛,要是你,你有什麼想法?又決定怎麼做呢?(指名説)

3.帶着你剛才的想法和感受讀最後一自然段。

4.指導感情朗讀。(輕鬆、愉悦、充滿感激)

三、總結全文,拓展延伸,薰陶情感。

1.我能有如此的改觀,都源於——(父親深沉的愛),帶着這種體會再讀第一自然段。

2.在頭腦裏回顧一下,作者是怎樣寫讓她感動的生活經歷的?(選取典型事例,有詳有略敍述,前後對比來突出重點;注重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特別是心理描寫來表達人物的思想情感)

3.相信,你也會像作者一樣有讓自己感動的生活經歷,學着作者那樣説一説、寫一寫,與大家分享吧。

四、佈置作業。

完成《課堂作業》。

板書設計

8.遲到

很疼 很嚴,很嚴 很嚴

深沉的愛

自我問答:

每個人都會有犯錯誤的經歷,在改正錯誤的過程中,既要有主觀的努力,也離不開客觀環境對我們的影響與幫助。本文中的父親對作者認識和改正錯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為了讓學生感悟出作者如何在父親的嚴厲與慈愛中認識和改正錯誤的這一中心,教師採用了直接插入重點部分,運用比較閲讀的方法教學,使學生在對比的體驗中理解文章的中心,正符合《語文課程標準》中所明確要求的,要讓學生“在閲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重視學生閲讀的體驗和感受”。在整個教學設計中,教師注意發揮主導作用,充分的考慮學生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大膽放手,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讓學生通過多次讀文、勾畫重點、做好批註、交流討論等方式自讀自悟,品味文本的內涵,獲得思想啟迪。同時還注意把“語文天地”中的相關內容整合到了課文的教學中。此外,北師大版教材圖文並茂,教師充分的運用了文中的插圖,讓學生進行圖文對照,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喚醒了學生的經歷與體驗。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7

教學目標:

1、通過有感情的朗讀,體會“慰藉”的含義。

2、體會天窗的神奇以及給孩子帶來的慰藉,領會“無”中看出“有”、“虛”中看出“實”的真諦,理解作者對天窗的特殊感情。

3、學會課文中比喻、排比的修辭手法,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和聯想。

教學重點和難點: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小小的天窗是“孩子們慰藉”,感悟“這一方小小的空白是神奇的!”並喚起孩子們與課文的共鳴。

2、理解課文第九段,進而領會“無”中看出“有”、“虛”中看出“實”的真諦,感悟作者寫作上的獨具匠心。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步驟:

一、導入

每棟房子都離不開——窗,可是在許多年前的中國南方農村,窗是怎樣的呢?(出示圖片)鄉下的房子只有前面一排木板窗。暖和的晴天,木板窗怎樣?(學生齊聲回答:木板窗扇扇打開,光線和空氣就都有了。)碰着大風大雨,或者北風呼呼叫的冬天,木板窗又會怎樣?(學生齊聲回答:木板窗只好關起來,屋子就黑得像地洞似的。)於是鄉下人在屋頂上面開一個小方洞,裝一塊玻璃,叫做——天窗。

出示:天窗 這樣一扇簡陋的,只能透些陽光和空氣的天窗究竟有什麼魅力吸引茅盾先生寫下這篇文章呢?這小小的一方空白又對活潑好想的孩子們意味着什麼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語句。

二、初讀感知

1、通過同學們的自讀,誰來説説你覺得這是一塊怎樣的天窗?你是從那一段看出來的?你能讀一讀這樣的句子嗎?(指名讀,分組讀,齊讀,輕聲讀)

2、情境描述,感悟天窗是孩子們的慰藉。

①當夏天陣雨來臨,你被父母勒令不得外出淋雨時,隨着木板窗一塊塊被關起來的時候,眼前一片黑暗,猶如地洞。那小小的天窗是什麼?(慰藉) 晚上,當你被逼着上牀去休息的時候,你輾轉反側不能入眠。你偷偷地從帳子裏伸出頭來,你仰起了臉。那小小的天窗又是什麼?(慰藉) 當你忘不了雨中的嬉戲,草地河灘上玩耍,當你滿肚子委屈,孤枕難眠,無言以對時。那小小的天窗還是什麼?(慰藉)

②的確,這簡陋的,在黑暗中透出些許陽光和空氣的天窗,是你可以看到外界的窗,它又怎能不是慰藉呢?那麼誰給“慰藉”找一個近義詞? (安慰、撫慰、安撫、寬慰)

③誰來説説你在什麼情形下,最需要慰藉?

三、精讀體悟

1、配樂朗讀4-7段。

這小小的天窗,如此讓人神往,它在你最需要慰藉時,給了你快樂、安慰和無盡的温暖,伴你度過了一個又一個漫漫長夜。老師禁不住也想讀讀它,想走進它。請同學們邊聽邊閉上眼想象,你從這小小的天窗中看到了什麼?

2、描述情境,充分發揮想象,讓學生看到天窗以外的事物。

①補充句子:從那小小的天窗,你會看見 ,你想象到 ,這也許是 ,也許是 ,也許是 。

(想象雨腳、閃電、樹影、星空,想象狂風暴雨、綿綿細雨、雨過天晴下看到的不同情景;用“也許也許也許”造句。)

②我們説這天窗不但給人以慰藉,還是一塊神奇的天窗。那麼我們説這一方小小的空白真是值得我們讚頌。請以“天窗啊!天窗,是你”開頭,給天窗寫一段話。

3、總結:天窗讓我們從“無”中看到了“有”,又從“虛”中看到了“實”,並且比任何時候看到的更真切,更闊達,更復雜,更確實。這是想象的魅力,也是作者茅盾先生用精煉的筆觸寫作豐富內藴的獨到之處,讓我們領略到了世間不一樣的神奇。

四、家庭作業

1、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完成課後第3題。

板書設計:

天窗

“ 無” “有” “ 虛” “實” (精煉)

(豐富)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8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主要內容,理清文章脈絡。

2.通過讀描寫人物語言的語句,體會説話人的情感,感受愛的不同表達方式

教學重點

瞭解課文主要內容,理清文章脈絡。

教學難點

通過讀描寫人物語言的語句,體會説話人的情感,感受愛的不同表達方式

教學設計

一、激趣導入

父母對我們的愛會呈現出不同的方式。媽媽對我們的愛如春風,那麼温柔,那麼温暖;爸爸對我們的愛是秋風,能掃去我們的浮躁。爸爸媽媽用他們自己的方式愛着我們。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去看看父母是怎樣用愛引導孩子不斷成長的吧!

板書:“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

二、自主學習,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自讀課文,藉助拼音讀準生字,梳理課文內容。

2.標出自然段的段落序號,把不理解的句子畫出來和同學交流。

3.用自己的話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4.理清脈絡層次。

學生總結,彙報

學生認清字形,並能一字組多詞,規範書寫,理解詞語。

板書:主要內容:

作者七八歲的時候,寫了一首小詩,父親和母親對他的作品有截然不同的評價,這兩種評價對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最後他從兩種評價中感悟到父母的愛。

板書:脈絡層次。

第一部分(1-14):寫“我”創作的小詩得到了母親“精彩極了”的表揚和父親“糟糕透了”的批評。

第二部分(15):寫幾年之後,“我”意識到了父親的評價是對的,並繼續堅持寫作。

第三部分(16-17):寫“我”成年後在事業上所取得的成功,歸功於父愛和母愛的共同力量。

三、精品細讀,感悟表達。

1.品讀巴迪情感變化。

(1)在這三個不同的年齡階段,巴迪對父母兩種截然不同評價的認識一樣嗎?速讀1-14自然段,用橫線標出表示巴迪心情的詞語。

得意洋洋迫不及待立刻自豪滿懷信心緊張極了濕潤沉重失聲痛哭

板書:童年寫詩,母親表揚,父親批評

表揚與批評共存

(2)通過這些詞語,我們可以讀懂此時巴迪的心情,你能用一個詞來概括巴迪對兩種不同的聲音的認識嗎?

矛盾不解困惑不知所措

2.感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1)父母不同的態度,不同的聲音,讓幼小的巴迪迷惑不解。快速瀏覽1-14自然段,看看巴迪的爸爸媽媽是怎麼説的。用直線和波浪線畫出來。

(2)找出文中對爸爸媽媽的動作描寫,和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體會。

3.關注文章細節描寫。

巴迪面對母親雨點兒般的讚揚和熱烈的擁抱,他多麼渴望也能得到父親的讚揚,我們來看細節描寫----

整個下午……父親的位置上。

七點,七點一刻……我實在等不及了。

你讀懂了什麼?又有什麼感受?

4.體會巴迪正確認識父母的評價的情感昇華。

(1)默讀第15自然段,思考:幾年後巴迪理解父母的評價了嗎?從哪裏可以看出來?

(2)理解“不得不承認”。

板書:長大感悟母親鼓勵,父親嚴格

慈母與嚴父同在

(3)自由朗讀第16、17自然段,思考:巴迪成年後,又是如何看待父母的愛的?畫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可以在句子旁邊簡單批註自己的感受。

(4)體驗交流

①作者為什麼越來越體會到兒時是“多麼幸運”?引導學生抓住“越來越”,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巴迪對爸爸媽媽的評價由不理解到理解,再到感激的過程。

②聯繫生活實際,理解“我謹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喪失信心而一蹶不振。”

③作者為什麼説“精彩極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這兩個極端的斷言有一個共同的出發點——那就是愛?(對母親的讚揚和父親的批評都有了正確的認識,感謝父母對自己的關愛和提醒。)

板書:成年體會,精彩極了是創作的源泉,糟糕透了,是警告的力量,這兩種愛缺一不可

評價相反,但是目的相同。

四、拓展延伸:聯繫自己的生活,體會不同的教育方式

師:確實如此,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都需要不同的愛,我想同學們一定有被父母、師長鼓勵、讚揚、批評、訓斥,甚至責罵的事,你能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講一講你喜歡母親這種鼓勵的方式,還是父親的這種嚴格要求的方式?(指名説)

五、總結全文:同學們,讀了這篇課文,你懂得了什麼?

(學了課文,我認識了嚴父與慈母的愛,正是他們的愛讓巴迪成為了大作家。因此,在生活中,我們要正確地看待不同的愛。)

師:有一首詩,正説明了這一點:敵視伴隨着孩子,他學會爭鬥;嘲弄伴隨着孩子,他羞愧靦腆;

鼓勵伴隨着孩子,他信心倍增;讚美伴隨着孩子,他鑑賞有方;

認可伴隨着孩子,他愛心常存;分享伴隨着孩子,他慷慨大方;

誠實與公正伴隨着孩子,他領悟出真理與正義。

六、作業:小練筆

同學們,學了課文,我們知道了巴迪後來的成功,與他童年時所受的教育分不開。在座的同學們,你們是否也有過類似的感受?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學習本文的寫法,寫一寫自己曾經歷過的愛的故事,以及你從中汲取了怎樣的力量。

板書設計: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

童年寫詩:母親表揚,父親批評,表揚批評共存

長大感悟:母親鼓勵,父親嚴格,慈母嚴父同在

成年體會,精彩極了是創作的源泉,糟糕透了,是警告的力量,這兩種愛缺一不可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9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寫了一個14歲的德國女孩烏塔獨自一人遊歐洲的事情,反映了國外少年兒童獨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識,同時也反映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愛。

教學目標

1、會認本課的生字“漱、薩、臘、邏、輯”。

2、讀懂課文,能對文章記敍事情闡述自己的看法和見解。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中受到啟發。

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能對文章記敍事情闡述自己的看法和見解。

教學難點:

從敍述、描寫中瞭解人物的特點、感悟深層意思並談出自己見解。

教具準備:小黑板、地圖。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感知課文。

1、你們獨自一個人出過門嗎?最遠的到過哪?看樣去的?

2、有個了不起的小姑娘,她才14歲就一個人周遊歐洲。她的名字叫--烏塔(板書課題)

二、檢查自學情況

1、檢查生字

2、檢查詞語的理解。

3、檢查課文讀通情況。

⑴分組通讀課文,教師發現錯誤,及時引導學生糾正。

⑵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4、出示地圖,介紹歐洲,讓學生對烏塔油然而生敬意。

三、深入學習課文,集會文章思想。

(一)根據這件事,學生自由質疑,教師歸納,引導學生圍繞問題,再次自讀課文。

1、烏塔如何掌握遊歷歐洲的路線。

2、烏塔不怕一個人路上碰到危險嗎?

3、烏塔都到過哪些地方?

4、你覺得烏塔是個怎樣的孩子,你是從哪些地方體會到的?説説你的理由和見解。

(二)學生帶問題,小組合作學習。

(三)反饋學習情況,教師點撥,加深理解。

四、聯繫生活實際、討論。

1、提出討論的論題:一個未成年的孩子該不該一個人遠行。

2、初步瞭解學生的看法後,根據該和不該將學生分為兩部分,在班級反饋。

3、教師根據情況行當評價。

五、總結全文,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1.打工掙錢

烏塔周遊歐洲

2.閲讀書籍,瞭解各國

3.懂得自保、自救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10

一、學習"製茶",教給學生信息選擇技術。

信息選擇策略訓練的前提是教給學生基本的信息選擇技術,對小學生進行信息選擇策略訓練,應立足於基本信息選擇技術的掌握和練習,這是縮短從信息選擇策略意識到信息選擇策略能力培養的前提。我在教《碧螺春》一課的"製茶"一段時,考慮到教給學生選擇性劃線技術,有以下做法--"學生找動詞,識別重要信息"

在重要信息下面劃線或標着重號,有助於讓學生快速識別學習材料中重要的信息和相關信息,把目標信息從無關信息中凸現出來,增強對重要信息或目標信息的敏感性,對它們進行選擇性關注,有利於提高學習效果。我在教學此段時,為了幫助學生信息輸出,即複述、表演製茶過程,要求學生找出描寫製茶動作的詞。本想讓學生讀一讀課文,把動詞説一説,我把動詞板書就行了,可是看到《學習策略研究》一書中的一段話,"理查德斯等人的實驗證明,閲讀以後再勾畫出重要部分的學習方法,比單純一遍又一遍地讀,回憶成績更好。"我就改變了原先的教法,而是這樣提出要求:"請同學們一邊朗讀第五節,一邊找一找文中描寫炒茶動作的詞,並在動詞下劃橫線。"我想在理論的指導下,教師再來安排教學就是一種理智的、目的明確的教學。學生通過劃線找詞,就能夠在短時間內捕捉到關鍵的信息,有選擇地進行關注,這樣一來,教師如果能夠多次訓練學生,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區別重要信息和次要信息,學生就會學會識別,學會選擇,學會學習。

二、從品茶--讀書--説"感受"--推銷,提高學生精加工水平。

能否使用精加工是成功學習者與非成功學習者的重要區別,精加工在學習過程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精加工是使新知識與已有知識取得聯繫,增進對新知識的理解。它運用生成學習和類比、比較、引申等方法,將新舊知識有效地聯繫起來。在《碧螺春》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了解作者從碧螺春的色香味形來介紹碧螺春,感受文章描寫碧螺春的優美的語言文字,並訓練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創造性地表達碧螺春的久負盛名,我選擇了精加工的擴展與引申的方法,從品茶--讀書--説"感受"--推銷,幫助學生深化理解新知識,説感受、推銷的過程就是擴展和引申的過程,這也是一個思維的過程,學生在用自己的語言説品茶的感受時,在思考推銷詞時,思考的程度增加,通過課文獲得的對碧螺春的印象就更為深刻,學生所獲得的知識比原知識具有更豐富的信息與外延,更易與學生的知識經驗連接起來。另外,課堂上,有的學生表現活躍,善於聯繫新舊知識,善於學以致用,有的則説不出來和羞於表達,一種原因是缺乏鍛鍊,另一種是學生在擴展和引申時不會迅速靈活地與已有知識背景相聯繫,儘管貯存了一些知識,但不能有效地應用,只能是"惰性知識"。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11

《風箏》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精讀課文,找出本文中難以理解的問題。 教學重難點 整體感知到課文的內容,把握作者寫作的初衷。

教學準備

一、 談話引入: 同學們,你們玩過風箏嗎?風箏是報春的天使,孩子們因為渴望春姑娘的來臨,才用風箏迎接她,打扮她,讚美她,可是有個孩子卻無端地被剝奪了玩風箏的權利,讓我們一起去看個究竟吧。

二、簡介作者。(課件3-8)

三、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出感情。

1.老師示範讀。

2.學生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

3.學生自學:辨明字形以及詞義。(課件出示) 生字: 倘、寞、柄、恍、鄙、擲、懲罰、恕 多音字: 模、什、惡 釋詞: 伶仃:孤獨,沒有依靠。 嫌惡:嫌棄厭惡。課文裏指厭惡的意思。 驚惶:驚慌。 恍然大悟:一下子明白過來、覺悟過來。

4.齊讀課文

四、學生默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課件10) 根據課文的內容,快速回答以下幾個問題。 ①課文是介紹風箏這種工藝品的嗎?(不是) ②風箏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線索) ④試着用一句話概括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課文記敍了“我”毀掉了弟弟的風箏,後來我知道自己錯了,準備向弟弟道歉,而弟弟卻不記得了。)

五、默讀課文,理解本文結構。

一(1)點題,引起下文。

二(2-3)“我”不準弟弟放風箏。

三(4-7)想補過,卻無法補過。

板書設計

作業佈置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研讀課文,對文章進行綜合性的評價和深層探討。

2.感受文中濃濃的手足情。 教學重難點 理解文中藴含的深意。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聽寫生字詞;説説課文主要寫了什麼?

二、研讀課文

1.默讀課文,找出文中描寫小兄弟對風箏入迷的情狀的語句,説説這些句子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我對風箏是一種什麼態度?“我”為什麼嫌惡放風箏?

3.找出我毀壞小兄弟苦心製作即將成功的風箏的動作、神態,體會這些句子的作用。 動作:伸手、折斷、擲、踏 神態:傲然 作用:寫出自己毀壞風箏時動作粗魯,毀壞後得意洋洋,同時也流露出後悔、自責。

4.面對我的行為,弟弟是怎樣反應的? 他絕望地站在小屋裏。

5.“於是幼小事候的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開,而我的心也彷彿同時變了鉛塊,很重很重地墮下去了。”對於這句話你是怎樣理解的?p13

6.我為什麼總想補過?為了補過,我想到了哪些方案?你從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一個怎樣的人。P13 “我”善於反省和自責,嚴於自我解剖的精神。

7.課文結尾時,“我”敍道風箏這一節,弟弟的態度怎樣?説明了説明?待到小兄弟驚異地笑着説“有過這樣的事嗎”,為什麼“我”不覺得寬鬆反而覺得“沉重”? “我”討弟弟的寬恕,弟弟卻全然忘卻,毫無怨恨,“我”的心因而不得輕鬆,只得沉重着。更深一層理解,弟弟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卻視為合情合理,做風箏要偷着做,一旦被兄長髮現,自認該罰。被虐殺者的麻木使虐殺者可以恣意妄為,這是尤其令人悲哀的。

8.文中哪些地方用了,對比手法? 我(嫌惡)和弟弟(喜愛)對風箏的態度;我踏碎風箏時的傲慢與後來的沉痛。

三、學生齊讀課文,教師在自由研討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對文章作綜合評價和深層探究 提問:綜觀全文,作者是如何在誤解衝突中表現濃濃的親情的? 學生思考,回答。 明確:本文敍寫的是小時候不許小兄弟放風箏,不準小兄弟弄這種沒出息的玩藝,甚至十分粗暴地把小兄弟苦心孤詣製作即將成功的一隻風箏撕破、踏碎的一件往事,顯然,寫的是兄弟間的矛盾、衝突。但從字裏行間流露出來的卻是手足深情:當年不許小兄弟放風箏,是為小兄弟有出息,那氣恨,是恨鐵不成鋼;一旦明白自己錯了,雖是幾十年前的往事,雖為兄長,也一心想補過,討小兄弟的寬恕,同胞手足之情溢於言表。

四、總結昇華。 板書設計 作業佈置 教學反思 接觸了這篇課文我才去試着真正去解讀魯迅的作品,但短短几天時間,如同臨陣磨槍,收到效果甚微,支零破碎的瞭解是萬萬使不得的,就要像王得敏老師一樣,想真正有一種學者風範。功夫必須在平時,擠時間多看書,要學生預習,教師何嘗不是呢。不過我相信 “問題的暴露,恰恰是成功的經驗”。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12

知識與技能:

1、學會12個生字,理解“失重、緣故、覓食、小心翼翼、心曠神怡、廣袤無垠等詞語,並用“心曠神怡”和“廣袤無垠”寫句子。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理清文章思路,瞭解人類登月的知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理解人類首次登月的偉大意義,激發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培養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

過程與方法: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精讀課文,品詞悟句;重視細節,強化理解。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課文內容,理清課文順序,瞭解宇航員在登月過程中的工作、生活情況。

2、通過學文,引導學生感受科技的魅力,理解人類首次登月的意義,激發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

教學準備:小黑板

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人類探訪月球,今天我們一起學習課文《月球之旅》,看看作者是怎樣記敍這一真實歷程的。(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指名輪讀課文,相機正音,互相評價。

3、讀完課文,你知道了什麼?

三、自由讀課文,理清記敍順序,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思考:登月球分幾個階段,用自己的話概括每階段的要點。

指名複述登月球過程中的幾個階段。教師根據學生複述,板書其要點。

登月的全過程有三個階段:飛船升空、登月成功、勝利返航。

明確:按事情發展的時間順序,將有關表示時間的短語在書上圈點。

四、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五、指導書寫。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説説登月分那幾個階段?

二、自主學習。

教師指導學生相互質疑並共同探討,深入體會。

1、宇航員登月到返航經歷多長時間?宇航員是怎樣生活的?

2、宇航員登月後做哪些事?人類登月有什麼意義?

3、課文在表達上最突出的特點是什麼?請舉例説明。

二、合作探究。

對以上的問題,小組研討並在教師指導下達成共識:

1、人類第一次踏上月球來回歷經76萬千米,歷時95個小時。失重狀態下吃飯和睡覺很有趣和特別。

2、宇航員登月球採集月壤和月巖樣品,拍攝了許多照片。“阿波羅”登月計劃成功,使人類的夢想變成了現實,人類開始走向地球以外的星球。現代科學技術已達到向外層空間發展的水平。這既是人類巨大的飛躍,也是人類邁出的第一步。

3、語言方面:恰當的描述、用數字説明、敍述中有議論。

三、拓展延伸,聯想和想象。

啟發學生思考,讓學生看插圖,引導想象。

1、科學家為什麼要蒐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巖石呢?

2、假如你駕駛宇宙飛船登月,你有什麼感受?你會做些什麼?展開想象,寫一篇小短文。題目為《我駕飛船登月》。

板書設計:

12月球之旅

登月生活

地球、月球

返回地球

教學反思

《月球之旅》是第四單元的最後一篇課文。也是一篇紀實報道,是學生較感興趣的、航天知識方面的文章。和學習第十課一樣,首先是小組自學完成讀課文、讀準字音、寫書生字詞以及弄清課文主要內容等問題。找出不懂得地方。在接下來的展示學習中,首先檢查學生的讀——每組請一個學生分段讀完課文,再進行聽寫——上黑板聽寫,錯了一個以上就不給本組加分。

接着就是請人講課文主要內容,並逐段弄清每段的意思,算是理清文章脈絡;然後是説最令自己興奮的那一段。先讀,再説理由。最後是理解難句子:“對於人來説,這是小小的一步;但對於人類來説,這是巨大的飛躍。”自由發言,如果哪一組的同學説的最接近就給那一組加分。所以有幾個學生髮言了。最後,我根據大家的發言進行了小結,拿出了較通順的句子組成的我的理解:“阿姆斯特朗第一個踏上了月球,他的步子和平時一樣小,但這標誌着人類的航天事業以向前邁了一大步,已取得了飛速的發展。”所以,在議論的基礎上,問題得到了解決。使大家動了腦筋後獲得的結論,儘管他們的語言還很零碎。小組學習真的是高效課堂的陣地呀。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13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讀讀記記螞蚱、櫻桃、蚌殼、瞎鬧、鋤頭、倭瓜、水瓢、圓滾滾、一動不動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達方式。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自主讀書,把握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領悟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二、介紹作者

蕭紅的《呼蘭河傳》,就是對故鄉的一本回憶錄。也就在寫完後的一年,這個女子就從世間消失了,只有31歲。但她把她對鄉土農家的愛戀,把她對生活的嚴肅思考,傳達給了她的讀者,世世代代的讀者。在《呼蘭河傳》裏,她用了許多的文字寫了自己的童年,尤其重點描寫了家裏的園子,她稱它為祖父的園子,自己的後花園。為什麼她對園子如此念念不忘呢?這個園子給童年的蕭紅留下了什麼呢?讓我們隨着作者美好的回憶,走進她魂牽夢繞的祖父的園子。

三、自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1、自學課文:

請按閲讀要求默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並作批註。

2、檢查自學:

自學生字,生詞的情況。

四、閲讀課文,交流體會

1、這篇文章中的哪些情景,讓我對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懷?

2、我在園子裏的心情是怎麼樣的,你是從哪體會到的?

3、請默讀花開了,就像睡醒了似的。一段,這一段寫了什麼,你又能感受到什麼呢?

學生交流、彙報。

五、感情朗讀,積累語言

讀你喜歡的句子或段落,把他背誦下來。

六、課外延伸

師讀《呼蘭河傳》的另一個關於園子的片段,學生談感受,讓學生進一步感受童年的快樂。

七、總結全文

從課文的字裏行間,我們深切地感受到童年的純真和美好。童年是一幅畫,絢麗多彩;童年是一首詩,耐人尋味。讓我們齊聲有感情地朗讀這篇文章,再次感受童年的美好。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14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11個生字。正確讀寫下列詞語:一批、糟蹋、放肆、吐痰、肺結核、呻吟、研究、規律。

2、繼續練習用較快的速度閲讀課文,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重點:

繼續練習用較快的速度閲讀課文,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過程 :

一、檢查預習

1、出示生字詞,學生讀一讀。

一批、糟蹋、放肆、吐痰、肺結核、呻吟、研究、規律。

2、學生互相提示易讀錯和易寫錯的字。

(1)正音:呻吟 吐痰

(2)寫法:肆(左半部);肺(最後一筆是豎);吟(不要多一點)

3、解詞。

二、談話導入 課文

大自然充滿了神奇與奧妙,探索和了解大自然,充滿了無窮無盡的樂趣。作者從自然界一些事物的聯繫中發現了一些道理。快速讀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哪些事物的聯繫,這些事物是怎樣聯繫起來的?

1、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

2、讀後説説課課文講了哪些事物的聯繫,這些事物是怎樣聯繫起來的? (蛇與莊稼,貓與苜蓿,下雨與地面,太陽與地面上的東西,火與水,吐痰與肺結核)

邊説邊板書:蛇——田鼠——莊稼

貓——苜蓿

吐痰——肺結核

3、默讀課文,找出文章的重點段落,畫出文中不懂的地方。

(1)把找出的重點段指名讀一讀(文章的最後一段)。 讀後試着説一説你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懂?

(2)質疑(簡單問題隨機解決,重點問題進行梳理,下節課解決)

三、聽寫本課的詞語

附:板書設計

27 蛇與莊稼

蛇——田鼠——莊稼

貓——苜蓿

吐痰——肺結核

27 蛇與莊稼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15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理解課文內容,從藺相如為了國家利益,對敵不畏強暴,機智勇敢和對友胸懷寬廣、忍辱退讓的好品質中受到啟示和教育。

2、能力目標:一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二藉助課題,概括課文主要內容;三弄清第一自然段和下面三個小故事之間的聯繫;四是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五是弄清第一自然段和下面三個小故事之間的聯繫;六是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情感目標: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品質。

教學重點:

1、抓關鍵詞句,品味人物言行,準確概括人物特點,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進一步訓練學生語感及其它語文能力。

2、藉助課題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

1、分清事物的前因後果。

2、搞清各段之間的內在聯繫及各段與整篇文章的關係。

教法方法:

討論交流、活動體驗等

教具準備:

投影儀、課本劇等輔助教學。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第26課《將相和》,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課文中講了哪三個小故事,它們之間有什麼聯繫?(板書: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將”指的是誰?“相”指的是誰?“和”是什麼意思?我們知道了將相從不和到和,上課時有同學質疑“將相為什麼不和,為什麼又要和好,又是怎樣和好的”。下面我們一起深入探討。

二、交流自學

“小小辯論會”

引導學生討論喜歡文中的哪一個人物。並説明為什麼?

1、喜歡藺相如。因為他機智勇敢,不畏強暴,顧大局,識大體,為國家的利益着想,深謀遠慮。

板書:機智勇敢 不畏強暴

2、喜歡廉頗。他知錯就改 勇於認錯

教師總結:這兩個人物都具有美好的品質,大家都喜歡。但為了交流方便,下面我們就“完璧歸趙”這個故事先交流一下你們的學習收穫和體會。

三、學習“完璧歸趙”

理解“完璧歸趙”領會學習方法。(大屏幕出示)

1、具體説明在“完璧歸趙”這個故事中,從什麼地方可以看出藺相如是個機智勇敢,不畏強暴的人?

(1)藺相如想了一會兒,説:“我願意帶着和氏璧到秦國去。如果秦王拿十五座城來換,我就把璧交給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來。 那時候,秦國理屈,就沒有動兵的理由。”

(2)藺相如到了秦國,進宮見了秦王,獻上和氏璧秦王聽他這麼一説,就把璧交給了藺相如。

(3)藺相如捧着璧,往後退了幾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氣壯地説:“我看你並不想交換十五座城。現在璧在我手裏,您要是強逼我,我的腦袋和璧就一塊 兒撞碎在這柱子上!”説着,他舉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看圖,抓住藺相如的動作、神態、語言描繪一下。

我們在讀這一部分的時候,就要把藺相如的大義凜然和勇敢機智的精神讀出來。自由讀,指讀。

(4)“藺相如説和氏璧是無價之寶,要舉行個隆重的典禮,他才肯交出來。秦王只好跟他約定了典禮的日期。”

(5)從“大大方方”這個詞可以看出藺相如勇敢。結合第九自然段,講講你對這段話是怎樣理解的?

2、理解最後一句話:“秦王沒有辦法,只得客客氣氣地把藺相如送回趙國。”

教師小結:秦王本想殺了他,本想愚弄趙國,可是反而被藺相如捉弄了,他現在是啞巴吃黃連有口説不出了。這句話僅僅是寫秦王的心理嗎?(突出了藺相 如的聰明機智)可見作者用詞是多麼的巧妙。

自己練習讀一讀,體會藺相如的聰明才智。

3、藺相如所做的一切是為了什麼?(為了趙國的利益和尊嚴)

過渡:為了國家的利益,為了國家的尊嚴,藺相如鋌而走險與秦王進行了機智勇敢的鬥爭,既做到了完璧歸趙,又使秦王處於被動的局面,為趙國立了大功, 受到了趙王的重用,封他為上大夫。我們看看藺相如在幾年之後的澠池之會上有 什麼表現?

四、學習“澠池之會”

總結學習方法。(大屏幕出示)

1、在澠池之會上藺相如又有什麼表現?具體談一談你從哪裏看出來的?

(1)過了幾年,秦王約趙王在澠池會見。趙王和大臣們商議説:“去吧,怕有危險;不去吧,又顯得太膽怯。”藺相如認為不能示弱,還是去的好,趙王才 決定動身,讓藺相如隨行。

(2)當秦王讓趙王鼓瑟,並叫人記下來時。藺相如非常生氣,他走到秦王面前,説:“請您為趙王擊缶。”

(3)“您跟我現在只有五步遠。您不答應,我就跟你拼了。”

最後秦王被逼無奈,只好為趙王擊了一下缶。藺相如也叫人記了下來,説在澠地會上,秦王為趙王擊缶。

2、同學們想一想,澠池之會這場政治鬥爭秦趙兩國是打成了平局,還是決出了勝負?為什麼?

(如果學生爭執不下時,老師可作兩點提示:一、秦國比趙國力量強大;二是秦王是一國,而藺相如則是趙國的一名大臣。)

教師補充:“瑟”是古代的一種絃樂器,聲音悦耳動聽。“缶”是古代的一種打節奏的樂器,形狀像個瓦罐子,聲音單調。這兩種樂器比起來,秦王顯得更丟人。

3、教師小結:同學們都能認真讀書,積極思考,很好。的確,澠池會上的鬥爭是趙國佔了上風。那麼這場鬥爭的勝利應該歸功於誰?

過渡:藺相如機智勇敢地與秦王進行鍼鋒相對的鬥爭,又一次維護了國家的尊嚴,為趙國立下了大功。可見藺相如具有卓越的政治才能。藺相如在這場鬥爭 之後,被封為上卿,職位比廉頗高。廉頗不服,廉頗和藺相如開始不和,也就引出了課文的第三個故事“負荊請罪”。

五、學習“負荊請罪”

1、你覺得廉頗是個什麼樣的人,為什麼?

2、你覺得藺相如是個什麼樣的人,為什麼?

3、“負荊請罪”是什麼意思?

圖片顯示(大屏幕顯示)

4、學生表演“負荊請罪”的故事。

六、拓展延伸

“和好”消息傳到趙王那裏,趙王會怎樣説?(指多名學生説)學生試創作 “詔書”

板書設計:

26 將相和

故事 完璧歸趙 澠池之會 負荊請罪

人物 藺相如 廉頗

機智勇敢 不畏強暴 知錯就改 顧全大局 胸懷寬廣 勇於認錯 品質 以國家利益為重、共同維護國家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