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紀弦《你的名字》教案 教案教學設計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3.21W

整體感知

這是一首很有新意的愛情詩。詩人沒有吟詠愛情的崇高和堅貞,沒有描述愛人之間難捨難分的感情,沒有表現初戀的甜蜜與焦灼,更沒有讚美愛人的美貌和品德,甚至沒有出現一個“愛”字,而巧妙地選取為人所忽視的對方的名字作為吟詠對象,這首詩以“你的名字”為詩題,“你的名字”實則是抒情主人公戀人的化身。

全詩分為五節。詩的第一節只有兩行詩,卻寫得很深情:“用了世界上最輕最輕的聲音,/輕輕地喚你的名字每夜每夜。”“每夜每夜”都在喚“你的名字”。“喚”而有聲,是聽覺意象,發自內心,無比深情。“最輕最輕”“輕輕”,疊字的使用,情意綿綿。

詩的第二節和第三節極富動感。是説“你的名字”“亮起來了”:“寫你的名字。/畫你的名字。/而夢見的是你的發光的名字”。又“寫”又“畫”,還“夢見”,這些都是視覺意象。名字會“發光”,雖是有點誇張,但夢中倒也合情合理。在詩的第三節裏,詩人連用了七個比喻來説明戀人“發光”的名字:“日”“星”“燈”“鑽石”“繽紛的火花”“閃電”以及“原始森林的燃燒”,它們同為發光體,而將這些絢麗多姿的形象組合成一個意象“發光的名字”,淋漓盡致地抒發了抒情主人公對戀人的思念。

詩的第四節是説“你的名字”“大起來了”:“刻你的名字!/刻你的名字在樹上。/刻你的名字在不凋的生命樹上。/當這植物長成了參天的古木時,/啊啊,多好,多好,/你的名字也大起來。”這裏,意象轉換成“生命樹”。待“生命樹”“長成了參天的古木時”,“你的名字”也會長大起來,刻着你的名字的生命樹正是神聖而偉大的愛情的象徵。

在詩的第五節裏,詩人把情感順理成章地推向高潮。“你的名字”在抒情主人公的心目中“大起來了”“亮起來了”。結句迴應開篇,結構很完整。

全詩大量運用排比復沓,一唱三歎,一氣呵成,有迴腸蕩氣之勢。

問題探究

一、這首詩歌是以什麼方式表達愛情的熾烈?

為表現對戀人刻骨銘心、難捨難分、念念不忘的纏綿之情,它通過復沓迴環手段的使用。在這首詩中將“喚你的名字”作為引子與收束,由實至虛,由醒入夢,濃墨重彩地描繪詩人的夢境。在一首十八行的小詩中連用十五個“你的名字”,首尾兩段的重複呼應與大回環,二節與三節之間的近距迴環,四節與二節之間的遠距迴環,使迴環成為壓倒之勢,也可謂“前所未有”,這種手法把纏綿的情思傳達得淋漓盡致,不着一個“愛”字,痴愛之情卻溢滿字裏行間,多情又別緻,外在詩美與內情運動狀態的同構堪稱一絕。

二、這首詩歌的意象表達有什麼特點?

詩人先後用了七個比喻和三個排句來表達自己一瀉千里的感情。“你的名字”本是抽象的,將如日、如星、如燈、如鑽石、如閃電、如繽紛的火花、如原始森林的燃燒這七個比喻與“你的名字”疊印,你的名字也就幻化成具體的形象--“發光的名字”。

語言品味

紀弦的《你的名字》堪稱“用語言把人們的心靈照亮”的佳作。有的詩為了給讀者以新鮮感,便想方設法運用新的詞彙,結果未必收到預期的效果。有的詩詞彙雖然不新,甚至“陳舊”,但仍給人以新的感覺,這首詩就屬於後者。

一、用“輕”字的重複表達詩人心中之愛。

“輕”字在詩中出現了11次,“你的名字”出現了15次,可以説“輕”字與“你的名字”在詩中使用的頻率最高。幾乎每行詩均出現“你的名字”,是為了一再表現強烈的感情。整首詩五節,只有第一節與最後一節(第五節)出現“輕”字,這就形成首尾照應的特點。詩中三處出現“輕”字,即“最輕最輕的”“輕輕地”與“輕輕輕輕輕輕輕地”,意思相近而有變化,“輕輕輕輕輕輕輕地”是疊字“輕輕地”延伸與發展,又是“最輕最輕的”具體化。很生動地表現戀愛中的人內心的繾綣之情。真是很有個性,也許是抒情主人公性格所致,也許永遠是一個謎,別人無從揣測。

二、動作形象化

在表現愛人名字的態度上,這裏連用了五個動詞:“喚”“寫”“畫”“夢”“刻”,由淺入深、有層次地表達了對愛人的熾烈情感。呼喚愛人的名字又未免太單調了,須“寫”愛人的名字,“畫”愛人的名字。試想,詩人遠離愛人、伏案疾書,在紙上“寫”滿、“畫”滿了愛人的名字,他在寫名字之時,愛人的形象盡在心底,這該是怎樣一種相思的境界!日有所思,必夜有所夢。於是詩人發揮奇特的想象力,説“夢見的是你發光的名字”。詩的第三節實際是將夢境深化。愛人的名字既然發光,又是如何發光的呢?詩人用了四個排比句,極盡鋪陳渲染之能事,把愛人發光的名字比做太陽、星星、燈光、鑽石、火花、閃電,比做原始森林的燃燒。然而,“喚”“寫”“畫”“夢”畢竟平面而且虛幻,詩人乃更進一步,由虛入實,開始“刻”愛人的名字!刻在哪兒好呢?只有“刻你的名字在樹上。/刻你的名字在不凋的生命樹上。”這真是神來之筆!人們常説:生命之樹常青!把愛人的名字刻在其上,與生命共同成長,永不凋零。

有關資料

一、作者簡介

紀弦,1913年生於河北清苑,原名路逾,筆名路易士,祖籍陝西。1933年蘇州美專畢業後,到南京舉辦畫展。第二年改行寫詩,到上海創辦《火山》詩刊。1935年,結識剛從法國歸來的現代派詩人戴望舒,“晤談甚歡”。1936年秋,與徐遲、戴望舒合作,創辦《新詩》月刊。1938年到香港,編輯《國民日報》副刊《新壘》,後入國際通訊社任日文翻譯。1945年起啟用筆名紀弦。1948年參與組織異端社,出版《異端》詩刊,同年離滬到台灣,任《平言日報》主筆兼副刊《熱風》編輯、成功中學國文教師。1951年主編《自立晚報》新詩週刊,創辦《詩志》。1953年2月,將《詩志》改辦為《現代詩》季刊,提倡新現代主義。1956年,發起成立現代派詩社,被稱為台灣現代派詩人的“旗手”。1976年底移居美國,常住加州,著有詩集《行過之生命》《飛揚的時代》《無人島》《五八詩草》《摘星的少年》《檳榔樹》(甲、乙、丙、丁、戊五集)等。詩歌評論集《紀弦詩論》《紀弦論現代詩》等。《你的名字》1952年作於台北,最先入選《檳榔樹甲集》,台灣現代詩社1967年版。

一、紀弦的創作風格

台灣現代詩派的創始人紀弦,是喜歡標新立異的藝術探險者,認為技巧決定一切,要在表現上下功夫。在詩中注意手法的含蓄、多變與豐富,移植象徵主義手法,講究思想知覺化。但孤高自傲、心懷坦蕩的性情,使他不習慣也不願意隱藏自己的思想感情,而總是急於表達自己,並尋求“形隨意移、隨意賦形”的形神一致效果。這種更近於浪漫主義的心智與藝術結構機制,使他的詩並不十分晦澀,風格相對明朗。他的詩歌始終躍動着濃烈的激情,有性格鮮明的抒情主人公在場,自傳色彩強烈。他認為現代詩的特色是在工具上使用散文,形式上使用自由體;在實踐中儘量做到語隨其意,自然為美,瀟灑隨意、曉暢活潑的散文化語言一讀就懂(現代感強的詩不一定用生澀朦朧的語言)。

(選自羅振亞《台灣現代詩人抽樣透析》,《台灣研究集刊》2006第1期)

二、意象與旋律之美(李元洛)

紀弦創造性地以戀人的“名字”作為全詩的構思中心和中心意象,並以色彩繽紛令人目不暇接的比喻,圍繞中心完成全詩的意象結構,像一個優秀的建築師完成一幅得意的藍圖。《你的名字》一開始,就出現了詩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他用第一人稱的呼告語呼喚戀人的名字。如果詩人把“你的名字”具體化,全詩就會因那種特定的限指性而減色,抽象的“你的名字”的泛指性,能將個人的感情經驗提升到普遍性的層次,引起讀者對不同名字的美的聯想,從而共同參與審美創造。在第一、二兩節中,“呼”“喚”有聲,是聽覺意象,“寫”“畫”有形,是視覺意象。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夢見”則應該是如真如幻的意覺意象了。在第三節中,詩人以一系列比喻來比擬戀人“發光”的名字,而詩人的才華也於此“發光”。這一節連用七喻,雖然都用“如”字構成明喻,但無單調之感,這要是因為:其一,運用了“博喻”這一藝術手段。人常説“好有一比”,紀弦卻連用七比,用強烈的印象趣味,不讓蘇東坡《百步洪》中的連珠妙喻專美於前。其二,在意象的強度和語式的幅度上多加變化。“日”“形”“燈”“鑽石”“繽紛的火花”“閃電”以及“原始森林的燃燒”等,同為“發光”物體,但光亮的程度各異,它們並置在一起,可以看到殊而不同的變化,也可見詩人求異思維在這裏作扇形展開。第四節也頗為精彩:“刻你的名字!/刻你的名字在樹上。/刻你的名字在不凋的生命樹上。”海枯石爛的戀情,在這裏得到了一種特殊的美學方式的表現。總之,第三節寫“發光”之“亮”,第四節寫“長成”之“大”,角度雖各有不同,但像四面八方的箭矢都奔向一個紅心,詩人花樣翻新的讚美辭都是奉獻給一個芳菲的名字。

《你的名字》雖然不講究腳韻,但它卻追求圓順而流暢、優美而動聽的旋律,宛如一闋悦耳清心的輕音樂。它的旋律美的形成,一是由於“復沓”。第一節的“最輕最輕”和“輕輕地”乃至“每夜每夜”,是緊相承接的反之復之的語詞復沓;第二、三兩節中連用七次於每句結尾的“名字”和“你的名字”,是同一句型的接連復沓;第四節前三行“刻你的名字”以及二、三兩行的“在樹上”與“在不凋的生命樹上”,是句首與句尾的短語復沓;結尾一節七個“輕”字的連用,是同一詞語在句中的復沓,而這一節每一行結尾的“你的名字”,則又是句尾位置上的復唱了。試想,如果取消了復沓,這首詩怎麼還會有這種動人的風情?構成旋律另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迴環”。例如開篇一節和全詩最後一局的“於是,輕輕輕輕輕輕輕地喚你的名字”,構成了首尾的重複與呼應,即整篇美學結構的大回環;詩的第三節的四行,承接第二段末句“而夢見的是你發光的名字”,構成近距離節與節的迴環;第四節的六行,是對第二段前二行“寫你的名字”與“畫你的名字”的承接,這是遠距離的節與節的迴環。值得注意的是,最後一節首句“大起來,你的名字”,與前一節末句“你的名字大也起來”,構成連鎖式迴環;第二行“亮起來,你的名字”,則與第三節構成遙應式迴環,而“亮起來”又和第二節末句“發光的名字”互相照明,像夜晚的原野上兩盞互相呼喚的燈光。總之,有了多變化而求統一的復沓與迴環,我們讀這首詩“每夜每夜”,就猶如聆聽一首深情曼妙的謠曲了。

(選自公木主編《新詩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9年版,題目為編者加)

該文章轉自[蘇教版高中語文教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