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初中數學《變量與函數》教案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3.17W

教學目標

初中數學《變量與函數》教案

①運用豐富的實例,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領悟函數概念的意義,瞭解常量與變量的含義.能分清實例中的常量與變量,瞭解自變量與函數的意義.

②通過動手實踐與探索,讓學生參與變量的發現和函數概念的形成過程,以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③引導學生探索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係,培養對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的熱情.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並感受成功的喜悦,建立自信心.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函數概念的形成過程.

難點:正確理解函數的概念.

教學準備

每個小組一副彈簧秤和掛件,一根繩子.

教學設計

提出問題:

1.汽車以60千米/時的速度勻速行駛.行駛里程為s千米,行駛時間為t小時.先填寫下面的表,再試着用含t的式子表示s:

t(小時) 1 2 3 4 5

s(千米)

2.已知每張電影票的售價為10元.如果早場售出150張,日場售出205張,晚場售出310張,那麼三場電影的票房收入各為多少元?設一場電影售出x張票,票房收人為y元,怎樣用含x的式子表示y?

3.要畫一個面積為10cm2的圓,圓的半徑應取多少?畫面積為20cm2的圓呢?怎樣用含圓面積S的式子表示圓半徑r?

注:(1)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然後教師進行點評.

(2)挖掘和利用實際生活中與變量有關的問題情景,讓學生經歷探索具體情景中兩個變量關係的過程,直接獲得探索變量關係的體驗.

動手實驗

1.在一根彈簧秤上懸掛重物,改變並記錄重物的質量,

觀察並記錄彈簧長度的變化,填入下表:

懸掛重物的質量m(kg)

彈簧長度l(cm)

如果彈簧原長10cm,每1kg重物使彈簧伸長0.5cm,怎樣用重物質量m(kg)的式子表示受力後的彈簧長度l(cm)?

2.用10dm長的繩子圍成矩形.試改變矩形的長,觀察矩形的面積怎樣變化,記錄不同的矩形的長的值,計算相應的矩形面積的值,探索它們的變化規律(用表格表示).設矩形的長為xdm,面積為Sdm2,怎樣用含x的式子表示S?

注:分組進行實驗活動,然後各組選派代表彙報.

通過動手實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進一步深刻體會了變量間的關係,學會了運用表格形式來表示實驗信息.

探究新知

(一)變量與常量的概念

1.在學生動手實驗並充分發表自己意見的基礎上,師生共同歸納:上面的問題和實驗都反映了不同事物的變化過程.其中有些量(時間t、里程s、售出票數x、票房收入y等)的值是按照某種規律變化的.在一個變化過程中,數值發生變化的量,我們稱之為變量.也有些量是始終不變的,如上面問題中的速度60(千米/時)、票價10(元)等,我們稱之為常量.

2.請具體指出上面這些問題和實驗中,哪些量是變量,哪些量是常量.

3.舉出一些變化的實例,指出其中的變量和常量.

注:分組活動.先獨立思考,然後組內交流並作記錄,最後各組選派代表彙報.

培養學生主動參與、合作交流並能用數學的眼光看待世界的意識,提高觀察、分析、概括和抽象等的能力.

(二)函數的概念

1.在前面的每個問題和實驗中,是否各有兩個變量?同一個問題中的變量之間有什麼聯繫?

師生分析得出:上面的每個問題和實驗中的兩個變量互相聯繫.當其中一個變量取定一個值時,另一個變量就有惟一確定的值.

2.分組討論教科書P.7 “觀察”中的兩個問題.

注:使學生加深對各種表示函數關係的表達方式的印象.

3.一般來説,在一個變化過程中,如果有兩個變量x與y,並且對於x的每一個確定的值,y都有惟一確定的`值與其對應,那麼,我們就説x是自變量,y是x的函數.如果當x=a時,y=b,那麼,b叫做當自變量的值為a時的函數值.例如在問題1中,時間t是自變量,里程s是t的函數.t=1時,其函數值s為60,t=2時,其函數值s為120.

同樣,在心電圖中,時間x是自變量,心臟電流y是x的函數;

在人口統計表中,年份x是自變量,人口數y是x的函數.當x=1999時,函數值y=12.52.

鞏固新知

下列各題中分別有幾個變量?你能將其中的某個變量看成是另一變量的函數嗎?

1.右圖是北京某日温度變化圖

2.如圖,已知菱形ABCD的對角線AC長為4,BD的長在變化,設BD的長為x,則菱形的面積為y= ×4×x

3.國內平信郵資(外埠,100克內)簡表:

信件質量m/克 O<m≤20 20<m≤40 40<m≤60

郵資y/元 O.80 1.60 2.40

注:鞏固變量與函數的概念,讓學生充分體會到許多問題中的變量關係都存在着函數關係,初步瞭解函數的三種表示方法.

總結歸納

1.常量與變量的概念;

2.函數的定義;

3.函數的三種表示方式.

注:通過總結歸納,完善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

佈置作業

1.必做題:教科書P.18 習題11.1第1題.

2.選做題:教科書P.18 習題11.1第2題.

3.備選題:

(1)下圖是某電視台向觀眾描繪的一週之內日平均温度的變化情況:

①圖象表示的是哪兩個變量之間的關係?哪個是自變量?哪個是函數?

②這周哪天的日平均温度最低?大約是多少度?哪天的日平均温度最高?大約是多少度?

③14、15、16日的日平均温度有什麼關係?

④點A表示的是哪天的日平均温度?大約是多少度?

⑤説説這一週的日平均温度是怎樣變化的.

(2)如右圖所示,梯形上底的長是x,下底的長是15,高是8.

①梯形面積y與上底的長x之間的關係式是什麼?並指出其中的變量和常量、自變量與函數.

②用表格表示當x從10變到20時(每次增加1),y的相應值.

③當x每增加1時,y如何變化?説説你的理由.

④當x=0時,y等於多少?此時它表示的是什麼?

(3)研究表明,土豆的產量與氮肥的施用量有如下關係:

施肥量(千克/公頃) 0 34 67 101 135 202 259 336 404 471

土豆產量(噸/公頃) 15.18 21.36 25.72 32.29 34.03 39.45 43.15 43.46 40.83 30.75

①上表反映的是哪兩個變量之間的關係?指出其中的自變量和函數.

②當氮肥的施用量為101千克/公頃時,土豆的產量是多少?如果不施氮肥呢?

③根據表中的數據,你認為氮肥的施用量為多少比較適宜?説説你的理由.

④簡單説一説氮肥的施用量對土豆產量的影響.

設計思想

變量與函數的概念把學生由常量數學引入變量數學,是學生數學認識上的一大飛躍.因此,設計本課時應根據學生的認知基礎,創設豐富的現實情境,使學生從中感知變量與函數的存在和意義,體會變量之間的相互依存關係和變化規律.遵循從具體到抽象、感性到理性的漸進認識規律和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引導學生探究新知,引導學生在觀察、分析後歸納,然後提出注意問題,幫助學生把握概念的本質特徵,並在概念的形成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抽象和概括等能力.同時在引導學生探索變量之間的規律,抽象出函數概念的過程中,要注重學生的過程經歷和體驗,讓學生領悟到、現實生活中存在着多姿多采的數學問題,並能從中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還要培養一種團隊合作精神,提高探索、研究和應用的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