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夜歸鹿門》教案(人教版高二選修教案設計)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6.77K

 《夜歸鹿門》教案 

Ⅰ、三維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解作家生平,作品風格,本詩的創造背景和創造目的。 

2、味詩歌,並背誦全詩。 

3、悉律詩的格律知識。 

(二)、過程與方法 

1、合詩人的背景和思想,把握詩歌的內涵。 

2、過誦讀,瞭解詩歌情感,並背誦。 

3、感知詩歌的意境,感受詩人的灑脱的胸懷以及隱逸的情懷志趣。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然孟浩的“隱逸超脱”的情感 

2、詩歌寧靜清幽的藝術境界。 

Ⅱ、教學重難點分析: 

重點:瞭解作者和孟浩然的生平,結合課文評價作者的寫作意圖。 

難點:理解文中的引文和引詩,感受孟浩然巨大的人格魅力。 

Ⅲ、課時安排:1課時 

Ⅳ、教學過程   

一、導入: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它的題目叫什麼?它的作者是?你可能記不準,一時説不出來,但同學們一定不會不記得這首詩!有誰不是從小就背誦這首詩的呢? 

孟浩然,就是這樣一位悄悄走進你的童年的詩人,甚至於是終生與你相伴的唐代詩人。今天,就讓我們一起重温童年舊夢,再次走進孟浩然的世界吧。 

二、研讀課文,討論問題。 

1、作者簡介: 

然孟浩(689~740),襄陽(今屬湖北)人,主要活動於開元年間。他大半生居住在襄陽城南峴山附近的澗南園,中年以前曾離家遠遊。四十歲那年赴長安應進士試,落第後在吳越一帶遊歷多年,到過許多山水名勝之地。開元二十五年(737),張九齡貶荊州刺史,孟浩然曾應闢入幕,不久辭歸家鄉,直至去世。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個傾大力寫作山水詩的詩人。其詩今存二百餘首,大部分是他在漫遊途中寫下的山水行旅詩,也有他在登臨遊覽家鄉一帶的萬山、峴山和鹿門山時所寫的遣興之作。還有少數詩篇是寫田園村居生活的。詩中取材的地域範圍相當廣大。  

 孟浩然詩歌的語言,不鈎奇抉異而又洗脱凡近,“語淡而味終不薄”(沈德潛《唐詩別裁集》)。他的一些詩往往在白描之中見整煉之致,經緯綿密處卻似不經意道出,表現出很高的藝術功力。例如他的名篇《過故人莊》:  

2、背景介紹 

孟浩然家在襄陽城南郊外,峴山附近,漢江西岸,名曰“南園”或“澗南園”。題中鹿門山則在漢江東岸,沔水南畔與峴山隔江相望,距離不遠,乘船前往,數時可達。漢末著名隱士龐德公,因拒絕徵辟,攜家隱居鹿門山,從此鹿門山就成了隱逸聖地。孟浩然早先一直隱居峴山南園的家裏,四十歲赴長安謀仕不遇,遊歷吳、越數年後返鄉,決心追步鄉先賢龐德公的行跡,特為在鹿門山闢一住處。偶爾也去住住,其實是個標榜歸隱性質的別業,所以題曰“夜歸鹿門”,雖有紀實之意,而主旨卻在標明這首詩是歌詠歸隱的情懷志趣。 

3、整體感知詩歌內容 

①、學生朗讀、背誦詩歌。 

②、看註解,理解字面上的意思 

③、討論:詩歌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4、歌內容 

①、讀並分析第1句 

師:詩歌開篇寫了什麼景象? 

 明確:開篇二句寫詩人傍晚江行的見聞。首句寫白晝已盡,黃昏降臨,幽僻的古寺傳來了報時的鐘聲,次句寫沔水口附近的漁梁渡頭人們急於歸家時搶渡的喧鬧,首句表現的是安寧靜謐的環境,次句卻表現喧囂,形成了鮮明而強烈的比照,這是遠離人寰的禪境與喧雜紛擾的塵世的比照。 

②、讀並分析第2句 

師:這種比照暗示着詩人和世人的選擇不同,從中我們可以看到詩人的志向是什麼? 

明確:前句承“漁梁”詩意,是寫村人各自上岸還家;後句承“山寺”詩意,寫自己回到鹿門。這兩句是以人歸引出自歸,作為前文的具體補述。兩種歸途展現兩樣不同的心境,這又是一個比襯,從中表現出詩人與世無爭的隱逸志趣和不慕榮利的淡泊情懷。 

③、讀並分析第3句師:詩人既選擇歸鹿門,那麼他在歸途中又見到什麼景象呢? 

明確:鹿門山的林木本為暮靄所籠罩,朦朧而迷離,山月一出,清光朗照,暮霧竟消,樹影清晰。詩人完全被大自然陶醉,他忘情地攀登着崎嶇的山路,不知不覺間來到了龐公昔時隱居的地方 。這微妙的感受,親切的體驗,表現出隱逸的情趣和意境,隱者為大自然所融化,至於忘乎所以。龐公,即龐德公,東漢隱士。《後漢書逸民傳》載 :“龐公者 ,南郡襄陽人也。;荊州刺史劉表數延請,不能屈,後遂攜其妻子登鹿門山,因採藥不返。”孟浩然仰慕龐公的志節,他在《登鹿門山懷古》中也吟有“昔聞龐德公,採藥遂不返。隱跡今尚存,高風邈已遠”的詩句。 

④、讀並分析第4句 

師:詩人回到鹿門隱居之所,他過着怎樣的生活呢? 

明確:這“幽人”,既指龐德公,也是自況,因為詩人徹底領悟了“遁世無悶”的妙趣和真諦,躬身實踐了龐德公“採藥不返”的道路和歸宿。山巖之內,柴扉半掩,鬆徑之下,自闢小徑。這裏沒有塵世干擾、唯有禽鳥山林為伴,隱者在這裏幽居獨處,過着恬淡而寂寥的生活。 

小結:這首詩的題材是寫“夜歸鹿門 ”,讀來頗象一則隨筆素描的山水小記。但它的主題是抒寫清高隱逸的情懷志趣和道路歸宿。詩中所寫從日落黃昏到月懸夜空,從漢江舟行到鹿門山途,實質上是從塵雜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隱逸道路。詩人以談心的語調,自然的結構,省淨的筆墨,疏豁的點染,真實地表現出自己內心的體驗和感受,動人地顯現出恬然超脱的隱士形象,形成一種獨到的意境和風格。 

三、遷移練習 

    課下練習三,將此詩與王維的《歸嵩山作》對比,説説兩首詩的意境有何異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