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有關科學教案範文7篇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1.23W

作為一名教職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科學教案7篇,歡迎大家分享。

有關科學教案範文7篇

科學教案 篇1

教學評價:

本節課讓學生通過猜測、動手和親身經歷來研究身邊的科學,然後把學習到的科學知識拿到日常生活實際中尋找例子。整個過程順暢、自然,培養了學生的探究能力,提高了他們的科學素養。

第十三課:樂聲與噪聲

標準內容

能區分樂音和噪聲,瞭解噪聲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教學目標

1.能區分樂音和噪聲,瞭解樂音和噪聲對人們的影響

2.通過觀察,知道防治噪聲的常用方法

3.會用不同的材料做隔音效果的對比實驗

4.懂得減少噪聲,應從我做起,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設計意圖

第13課“樂音與噪聲”是“振動與聲音”這一單元的第三課。本課是在學習了“聲音的產生”和“聲音傳播”基礎上,認識樂音與噪聲,認識樂音與噪聲,本課先從你喜歡什麼聲音入手,以學生對聲音的不同感受來引入樂音與噪聲的區別,引導學生用比較學習方式,不同探究樂音與噪聲的特點影響和防治。

本課是區分樂音和噪聲,瞭解樂音和噪聲對人們的影響。主要包括觀察,比較樂音和噪聲特點,知道不同聲音對人們的影響,並採取一些方法防治噪聲。

在“樂音與噪聲”一課中,教材並沒有直接給出樂音與噪聲的定義,而是從你喜歡什麼聲音來引入,讓學生在説説自己喜歡和不喜歡聲音的原因,從而進一步討論區分樂音與噪聲的標準。

教材一開始就打破了傳統的教法,沒有以下定義形式來得出樂音與噪聲的區別,而是以你喜歡什麼聲音來讓學生説説自已喜歡的聲音和不喜歡的聲音及理由,從學生討論中區分樂音和噪聲的標準,教材以討論形式,引導學生交流有什麼聲音使自己印象很深,讓學生在交流時,培養其對事物的表達能力,並知道不同聲音會給人們帶來不同的影響。

活動2和活動3是在認識噪聲大防治的基礎上,學生通過觀察、調查、訪問、收集資料來了解噪聲的防治和自己如何減少噪聲。而活動4製作隔音器,以製作形式探究不同材料的隔音效果,讓學生進行對比實驗,學會科學研究方法。

在教材的驅動頁中,借卡通人物提出一個平常而又包含科學道理的問題小鳥的叫聲真悦耳”“工地上的聲音聽起來那麼難受”同樣是聲音:為什麼小鳥的叫聲喝工地上嘈雜的聲音不同的感受呢?由此,引導學生探究樂音和噪聲問題。

教學流程

討論——提問——實驗記錄——交流——運用。

重點難點

經歷討論、調查和記錄等的研究,區分樂音和噪聲,瞭解樂音和噪聲對人們的影響和知道防治噪聲的常用方法。

教學準備

有關樂音和噪聲的音頻,相關的圖片和作隔音器用的各種材料等。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導入 出示課本驅動頁的圖片。在森林裏,大家覺得小鳥清脆的叫聲非常悦耳。這時,波波想到一個問題:為什麼工地上嘈雜的聲音聽起來卻那麼難受呢?

問題 你能幫波波來解決這個問題?

目的 創設問題情景,引導學生探究樂音和噪聲的問題。

二、活動一:你喜歡什麼聲音?

導入 出示課本圖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説説自己喜歡哪種聲音,不喜歡哪種聲音?並説出原因。

引導 從學生回答中引出噪聲和樂音的概念。

媒體 播放“動物的鳴叫聲” 音頻。

討論 各小組討論怎樣區分樂音和噪聲,舉出實例。

小結 樂音和噪聲以悦耳和不悦耳作為區分。

延伸 有沒有一些樂音在某些時候可以變成噪聲?

三、活動二:噪聲的防治

導入 我們知道,噪聲對人們有着巨大的危害。為了防治噪聲,人們想出了許多辦法。大家瞭解哪些辦法可以防治噪聲?

引導 出示課本圖,説説圖中是怎樣防治噪聲?

討論 課前佈置學生調查防治噪聲的常用方法,讓學生在小組中根據各自的調查記錄進行交流和討論。

彙報 小組彙報調查得來的各種防治噪聲的.方法。

延伸 讓學生調查家庭或學校附近的防治噪聲的設施。

目的 培養學生的調查能力。

四、活動三:減少噪聲,從我做起

導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減少噪聲?

討論 平時的噪聲來自哪裏?我們應該怎樣減少這些噪聲?小組對課本圖進行討論。

目的 通過討論,讓學生認識到要自覺遵守和維護社會公德,培養學生討論與交流能力。

五、活動四:製作“隔音器”

導入 減少噪聲的辦法有很多,而用不同材料隔離聲音就是一種常用的辦法。

問題 不同材料隔音效果一樣嗎?

猜測 猜測什麼樣的材料隔音的效果最好?

討論 小組討論。哪些材料的隔音效果比較好?這與材料的什麼特點有關?

實驗 提供鬧鐘,讓學生利用各種材料製作隔音器。

做實驗時,應當控制材料的大小、厚度等條件一致。

目的 通過製作隔音器,讓學生進行比較實驗,培養學生進行實驗研究的能力。

六、小結

科學教案 篇2

學情分析:

通過引導學生觀察一張“城市天氣預報圖”來幫助學生明確常見的天氣現象。圖上用各種天氣符號和表示温度的數字,反映這一天全國各個地區的天氣情況。學生通過對這張圖的觀察,可以對常見的天氣現象有一個基本的瞭解。

圖上的表示天氣現象的符號可採用粘貼的形式,在符號下面應寫上符號的名稱,便於學生認識這些天氣現象。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

1.初步感知可以從雲量、降水量、氣温、風向和風速等天氣現象來描述天氣。

2.知道常見的一些天氣現象和天氣符號。

過程與方法:

1.能對各種天氣現象進行分類。

2.運用感官觀察天氣,並學會用簡單的詞句把它記錄下來。

情感態度價值觀:

意識到天氣每天都在發生着變化並影響着我們的生活,提該關心天氣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知道常見的一些天氣現象和天氣符號。

教學準備:

1.用天氣符號標註城市天氣情況的中國地圖一張;

2.每組一套天氣符號卡片;

3.天氣現象歸類表格和關於狀圖各一份;

4.每個學生科學記錄本各一本。

教學活動過程:

一、認識天氣現象

1.出示一張“城市天氣預報圖”:這是一幅中央氣象台的天氣預報圖,圖中顯示了哪些天氣現象?

2.根據學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貼相應的天氣符號並寫上名稱。

3.提問:你們還知道哪些天氣現象?(根據學生回答出示相應符號)

4.發給每一組一套天氣符號:請大家對這些天氣現象進行分類。

5.彙報交流。

二、描述今天的天氣怎樣?

1.今天的天氣怎樣呢?我們一起到外面從雲、降水、温度、風四個方面對今天的天氣進行觀察,然後用一些詞或句子將觀察到的現象記錄在科學記錄本上。

(出示觀察要求:請從雲、降水、温度、風四個方面對今天的天氣進行觀察,然後用一些詞或句子將觀察到的天氣現象記錄在科學記錄本上。)

2.安全教育,並落實小組長進行管理。

3.帶上科學記錄本和筆排隊到操場上分組進行觀察,教師巡視。(時間控制在10分鐘內)

4.回到教室進行交流:請同學來彙報一下你們觀察到天氣現象。

5.學生彙報,教師展示學生的記錄。

6.提問:今天的天氣對我們的生活有什麼影響?(如不知如何回答可提問:你覺得今天的天氣我們應該穿什麼衣服?)

7.認識“網狀圖”的使用:剛才同學們在彙報的時候想到一點説一點,有沒有辦法把天氣和我們生活的關係更直觀地表示出來的方法呢?打開書本第45頁,看看書本上向我們介紹了怎樣的一個好方法?

三、總結

剛才我們觀察的是今天的天氣,那麼明天又會天氣怎樣呢?後天呢?一個月內我們杭州的天氣又在發生怎樣的變化呢?在接下來的一個月時間裏請大家每天都能把觀察到的天氣現象記錄下來,這樣我們就能瞭解在這段時間裏我們這裏的天氣變化是這樣的。

科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 、能夠製作出簡單的能量轉換玩具。

2 、能用畫圖(模式圖、卡通圖)的方法揭示能量轉換的過程。

3 、能夠選擇合適的方式表述研究的過程與結果。

知識與技能:

1 、知道能量轉換就是一種形式的能量可以轉換成另一種形式的能量。

2 、知道能量轉換的過程是怎樣進行的。

3 、知道模式圖、卡通圖是用來結實研究過程和結果的一種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 、意識到看似平常的事物裏往往藴藏着科學道理。

2 、願意合作與交流。

3 、體驗到能量的神奇。

教學重點:知道能量轉換的過程是怎樣進行的。

教學難點:能夠選擇合適的方式表述研究的過程與結果

教學準備:鈕釦、線、賽車、電池、剪刀、畫筆等。

課時安排: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 、複習:什麼是能量?

舉例説説能量在生活中有什麼作用?

能量的大小與物體的運動有什麼關係?

2 、揭題:今天我們繼續研究能量的知識。

二、認識什麼是能量轉換。

1 、遊戲研究:搓手。

請大家做個遊戲,和我一起搓搓手,想想在這個遊戲過程中有哪些能量的存在?

2 、學生遊戲思考,學生彙報。

3 、這些能量是怎樣產生的?

板書:食物的化學能—人運動的機械能—摩擦產生的熱能

4 、通過簡單的分析,你有什麼發現?

5 、小結:我們發現能量是可以相互轉換的——這是能量一個重要特徵。

6 、請你舉例:在我們生活中有哪些能量轉換的事例。

7 、學生彙報。

8 、實物投影或看 P45 圖分析:

圖中有哪些能量的存在,這些能量是如何轉換的?

9 、學生討論分析並彙報記錄。

10 、小結。板課題。

三、瞭解並描述能量轉換的過程。

1 、過渡:在生活中,我們會經常遇到一些能量轉換的問題,它們之間是怎樣轉換的呢,我們通過研究已經有共識了,那怎樣具體的表現出來了?我們可以繼續運用上節課畫卡通畫的形式來表現。

2 、學生自由構思繪畫。

3 、展評小結。

四、做一個簡單的能量轉換玩具。

1 、過渡:我們每個人都有玩具,在這些玩具中也隱藏着能量轉換的科學知識。

2 、如:小三輪車、小火車、遙控賽車、溜溜球……,你説説。

3 、我們一起來做個玩具,來研究它的能量轉換方式。

4 、學生看圖製作。

5 、學生分析,彙報。

6 、小結:科學知識隱藏在生活中,需要我們自己去發現。

五、佈置作業

1 、本課習冊學習傳真機部分。

2 、回家觀察各種物品使用能量的情況。

科學教案 篇4

設計思路:

在日常生活裏,小年紀孩子擁有強烈的效仿大人行為的慾望,他們會控制不住地想參加形形色色的勞動,例如切菜、刷碗、掃地等,因此,我依照孩子的學習特點,選取了孩子最熟識的些許食品(如黃瓜、小青菜、胡蘿蔔(又稱甘荀)、蘋果等),啟發孩子使用用眼睛觀測區別物品的大小,並試着採用熟知的工具變更物品的大小,進一步提高孩子的手部精細動作,滿足孩子參加勞動的心願。我還協助孩子將自個兒的動手操作過程表述出來,以培育孩子的記性、口語綜合表述的能力。因為教學中孩子要接觸小刀、剪刀、湯匙等工具,所以應預先預備些許苯扎氯銨貼、消毒藥水等,並向爸爸媽媽們完成宣傳工作,切實保證孩子的探究教學順順利利的開展。

教學目標:

1、認知些許熟知工具,培育初步的自我保衞觀念。

2、通過用眼睛觀測區別物品間顯然的大小差別,試着採用些許工具變更種種食品的大小,並樂意表述動手操作過程。

教學預備:

1、種種食品:黃瓜、方肉、豆乾、小青菜、胡蘿、蘋果、茄子、大蒜、切成兩半的水瓜(就是:西瓜)等。

2、種種工具:湯匙、剪刀、小刀。

教學過程:

1、認知種種食品。

師:你們明白它們的名字嗎?小孩們認知大多數的食品,他們躍躍欲試地講出名字。講到大蒜時,有個小孩講:“這就是饅頭。”因此,幼兒教師就啟發孩子剝一剝,聞聞,嘗一下,激發孩子的日常生活經驗,得出“這就是我們吃過的大蒜”的論斷。

2、預測“大變小”的概率。

師:我們能將此些食品放入瓶子裏去嗎?

啟發孩子勇敢地將自個兒的觀點表述出來。例如有些孩子不會表述,只是個勁兒地點頭,幼兒教師就有目的地啟發他用語言表達;有些孩子已能清晰明瞭地講出“能” 或者“不可以”,幼兒教師就進而啟發他説一説“為何”;個別孩子在幼兒教師的協助下能講出:“瓶子過於小,物品過於大。”

師:怎麼樣方可把物品放入去哩?

幼兒教師可依照孩子的反應相應恰當地使用些許動作提示,以啟發孩子試着使用工具。當孩子看見幼兒教師將食品剪小時,激動地拍起手來:“變小啦!變小啦!”

3、開展“大變小”的實驗。

孩子試着使用種種工具使食品變小,並把食品放入瓶中。幼兒教師巡視來回指導,啟發孩子邊動手操作邊表述實驗過程,並協助孩子記錄。剪刀可剪菜葉,可是剪不動菜梗,因此忙忙又去拿刀。史文始終用刀切胡蘿蔔(又稱甘荀)。京海用勺予舀水瓜(就是:西瓜)。星星嘗試用刀切蘋果,一不留神切到了手,破了一點皮。星星講:“我非常大膽的,不哭鼻子!”幼兒教師邊觀測和察看孩子動手操作,邊用朗朗上口的語言表述動手操作過程。例如:“變變小,放入去。”因為小年紀孩子經常用語言指導動作,因此他們會邊動手操作,邊與幼兒教師一塊兒反覆,這有助於培育孩子的綜合表述的能力,理解“大”“小”的觀念。看見有些孩子用剪刀將菜葉剪小,幼兒教師便有目的地提問:“你用何把啥變小啦,有些孩子在工具選取上存在問題,例如他們用剪刀剪馬鈴薯,用湯匙切菜,幼兒教師便啟發孩子試着採用其餘工具,瞅瞅用何較易“變”。有個別孩子從頭到尾使用一種工具,幼兒教師便有目的地啟發他們勇敢試用其餘工具。在動手操作過程內,幼兒教師非常留意孩子行為習慣的培養,例如用完的工具要求孩子放回原處,要孩子用擦桌布擦手等,並及時對他們開展安全教育。

4、師幼一致討論。

①探討問題一:你是怎樣把食品放入瓶裏的?

有些孩子講:“我將它變小啦。”幼兒教師便進而提問:“你是怎樣將它變小的啊?”啟發孩子回想動手操作過程,協助孩子講出工具名字,較清晰明瞭地表述過程,幼兒教師以畫畫的模式為孩子記錄。

②探討問題二:刀是啥模樣的?刀是小孩們生活中接觸最少,亦是有危險性的工具。當幼兒教師與孩子一塊兒回想刀是啥模樣時,些許小孩講出“刀是非常快的”,有2個孩子用手指着刀最鋭利的地方,顯現出“非常恐怖”的模樣。

幼兒教師通過畫畫(如圖),着重重審刀有“非常鋭利的一面”,叮囑孩子要用刀的這一面來切物品,可是不可以去碰。與此同時,啟發小孩們觀測和察看幼兒園內用的刀與家中用的刀有何不一樣,並告知小孩幼兒教師給予的刀是安全的,而家中切萊的刀有危險,不可以玩。幼兒教師還預備了份告爸爸媽媽們書,及時將教學訊息告訴爸爸媽媽們,以便爸爸媽媽們為孩子給予安全的工具,協作完成安全教學工作。

評論

使用工具,效仿大人的動作,是2歲半孩子十分喜歡的教學。幼兒教師依照孩子的年紀特徵與“做中學”的思想設計了這一教學,並在教學中顯現了教育目標。值得讚揚的是幼兒教師非常耐心地協助孩子使用他們能理解的圖畫模式做記錄,這為孩子以後自個兒記錄作了非常好的伏筆。幼兒教師另外還有觀念地在教學過程內貫穿安全教育、家園協作思想,以切實保證孩子在一個安全、健康的環境裏得到進一步提高。

科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玩具小電動機的功能是把電變成了動力。

過程與方法:用分部分觀察、整體觀察的方法瞭解小電動機的構造。根據小電動機的構造推想通了電後它為什麼會轉動。

情感、態度、價值觀:產生探究小電動機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教學準備】

1. 學生自備:玩具小電機、橡皮筋、一次性塑料杯、一號電池、透明膠2. 教師準備:導線、磁鐵、電池盒、開關、銅質粗導線、大頭針

教學設計

(一)導入

1. 小電動機被安裝在很多玩具的裏面,通上電以後就可以轉動。你知道它為什麼一通電就能轉嗎?2. 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一下神奇的小電動機。板書課題。

(二)小電動機裏有什麼

1. 讓我們先拆開小電動機,看看裏面有什麼?2. 學生活動。3. 你發現了什麼?(教師介紹電動機內部構造。)4. 猜一猜小電機裏面的這些零件都有什麼用?

(三)小電動機轉動的祕密

1. 小電機裏的轉子部分是一塊電磁鐵嗎?怎麼驗證?如果老師沒有大頭針和指南針給你們,只給你們一塊磁鐵,你們可以驗證它是電磁鐵嗎?為什麼?2. 學生討論交流。3. 按照教材P59製做實驗裝置。並實驗。4. 討論:小電動機內部的零件和結構,對於它的轉動起到了什麼作用?

科學教案 篇6

一.教學目標:

1.過程與方法:

(1)能夠運用多種感官和適當工具,對紡織材料進行探究。

(2)能夠根據材料的特性、用途、來源或其他標準對紡織材料進行分類。

2.知識與技能:

(1)認識一些常購買的紡織材料,如:棉、絲、毛和人造纖維。

(2)知道這些材料的主要區別、特點和用途。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會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發展。

(2)意識到人們為了滿足各種需求,在不斷研究、發明、生產新材料。

二.教學準備:

學生自帶各種紡織布料,放大鏡、鑷子、火柴等。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檢查學生帶來的紡織布料情況。

(二)自主學習:

1.認識纖維。

(1)師出示幾種纖維。人們穿的衣服都是纖維做成的。根據加工的方法,纖維一般分為天然纖維和化學纖維。化學纖維又可以分為人造纖維和合成纖維。

2.學生認識布料。

(1)4人小組全在一起,共同研究自己帶來的布料是用什麼材料做成的。按照P53上圖的方法(棉布、絲綢、羊毛、合成纖維)分類。如果認為還有其他的類別,也可以列出。

(2)分組研究。

(3)小組彙報。

(4)同學分的對不對呢?

3.教師講解一些辨認的方法。

(1)講解用火燒的方法辨認布料。

棉、麻是植物纖維,燃燒時易燃,有燒紙張的氣味,燃燒後有灰燼。絲、毛燃燒時有燒頭髮的氣味,燃燒後灰燼很少。合成纖維燃燒時成黏膠狀熔化物,燃燒後的灰燼呈黑色固體物質。

(2)注意安全。取得布料一定要小,不能太大。

(3)學生分組用火燒的方法辨認帶來的布料是用什麼材料做成的。

(4)小組彙報辨認情況。你們是怎樣做實驗的,你還發現了些什麼現象?它們都是些什麼材料做成的?

(5)師生共同討論得出結論。

(6)通過衣服上的標籤來辨別布料的成份。

4.指導學生比較各種布料的不同點。

(1)讓學生通過用眼看、手摸、觀察纖維的光澤、粗細、長短和彎曲情況,比較各種布料的不同點。可以從柔軟必、透氣性、牢固性、吸水性、防水性等方面去研究。

(2)從以上幾點判斷布料的優劣。

5.研究布是怎樣織成的。

(1)利用放大鏡等工具,通過拆布料的方法,研究一下布是怎樣織成的。

(2)學生彙報演示:布是怎樣織成的。

(三)課後作業;

蒐集有關一些紡織材料的發展史。

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由來

俗話説:“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代表着希望,充滿了生機。春天來了,天氣變暖了,萬物復甦,有着明顯的季節變化特徵,非常適合幼兒觀察春天的變化現象,為了能有效的利用大自然的現有資源,將自然資源融入幼兒園的一日生活活動中,我特意為託班幼兒設計了“柳樹發芽了”的科學活動方案,旨在培養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和參與自然科學活動的積極性,表達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知道柳樹發芽了,學會説“春天,發芽”等詞語。

2、體會春天的變化,感受陽光的温暖,表達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活動重難點:柳樹發芽了,表示春天來了。

活動準備: 1、《春天》的磁帶,錄音機。

2、冬天和春天的柳樹圖,《春天》的教學課件。

活動過程:

1、老師播放《春天》的課件,引導幼兒仔細觀看課件。

2、老師提問:剛才你們看到了什麼?柳樹有什麼變化?

3、老師出示課件中的放大的柳樹嫩牙圖片,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告訴幼兒,春天到了,柳樹發芽,並指給幼兒看。

4、老師出示冬天的柳樹圖,提問:這是春天的柳樹嗎?為什麼?

5、老師出示春天的柳樹圖,提問:這是春天的柳樹嗎?為什麼?你還看到了什麼?

6、老師變念春天兒歌,邊做肢體律動,引導幼兒跟隨老師做肢體律動。

附兒歌:春天來了 春天來了,(兩臂上舉,兩手做招手的動作)

柳樹發芽了,(兩手併攏,掌心相對,慢慢做張開的動作)

大雁飛回來了,(兩手自然張開,上下襬動雙臂做飛翔的動作)

我們真呀真高興!(兩手併攏,掌心相對,做笑臉的動作)

7、老師小結:春天來了,柳樹發芽了,大雁飛回來了,讓我們一起去外面看看春天的景色吧!

活動延伸: 1、如果幼兒園附近有柳樹,可以組織幼兒到户外參觀,零距離接觸大自然,更有利於幼兒掌握春天的特徵。

2、提倡家園合作,請父母協助幼兒園,幫助幼兒收集有關春天的變化特徵,如小草從地裏鑽出來了,小樹也發芽了等。

注意事項: 1、在活動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幼兒學説“柳樹發芽了”。如果幼兒的語言發育水平比較遲緩,可以引導幼兒學説單個詞即可,如“春天,柳樹,發芽”,對學説短語則不做要求。

2、要引導仔細觀察春天柳樹的特徵,初步瞭解春天的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