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科學教案錦集7篇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1.03W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科學教案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科學教案錦集7篇

科學教案 篇1

教學評價:

本節課讓學生通過猜測、動手和親身經歷來研究身邊的科學,然後把學習到的科學知識拿到日常生活實際中尋找例子。整個過程順暢、自然,培養了學生的探究能力,提高了他們的科學素養。

第十三課:樂聲與噪聲

標準內容

能區分樂音和噪聲,瞭解噪聲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教學目標

1.能區分樂音和噪聲,瞭解樂音和噪聲對人們的影響

2.通過觀察,知道防治噪聲的常用方法

3.會用不同的材料做隔音效果的對比實驗

4.懂得減少噪聲,應從我做起,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設計意圖

第13課“樂音與噪聲”是“振動與聲音”這一單元的第三課。本課是在學習了“聲音的產生”和“聲音傳播”基礎上,認識樂音與噪聲,認識樂音與噪聲,本課先從你喜歡什麼聲音入手,以學生對聲音的不同感受來引入樂音與噪聲的區別,引導學生用比較學習方式,不同探究樂音與噪聲的特點影響和防治。

本課是區分樂音和噪聲,瞭解樂音和噪聲對人們的影響。主要包括觀察,比較樂音和噪聲特點,知道不同聲音對人們的影響,並採取一些方法防治噪聲。

在“樂音與噪聲”一課中,教材並沒有直接給出樂音與噪聲的定義,而是從你喜歡什麼聲音來引入,讓學生在説説自己喜歡和不喜歡聲音的原因,從而進一步討論區分樂音與噪聲的標準。

教材一開始就打破了傳統的教法,沒有以下定義形式來得出樂音與噪聲的區別,而是以你喜歡什麼聲音來讓學生説説自已喜歡的聲音和不喜歡的聲音及理由,從學生討論中區分樂音和噪聲的標準,教材以討論形式,引導學生交流有什麼聲音使自己印象很深,讓學生在交流時,培養其對事物的表達能力,並知道不同聲音會給人們帶來不同的影響。

活動2和活動3是在認識噪聲大防治的基礎上,學生通過觀察、調查、訪問、收集資料來了解噪聲的防治和自己如何減少噪聲。而活動4製作隔音器,以製作形式探究不同材料的隔音效果,讓學生進行對比實驗,學會科學研究方法。

在教材的驅動頁中,借卡通人物提出一個平常而又包含科學道理的問題小鳥的叫聲真悦耳”“工地上的聲音聽起來那麼難受”同樣是聲音:為什麼小鳥的叫聲喝工地上嘈雜的聲音不同的感受呢?由此,引導學生探究樂音和噪聲問題。

教學流程

討論——提問——實驗記錄——交流——運用。

重點難點

經歷討論、調查和記錄等的研究,區分樂音和噪聲,瞭解樂音和噪聲對人們的影響和知道防治噪聲的常用方法。

教學準備

有關樂音和噪聲的音頻,相關的圖片和作隔音器用的各種材料等。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導入 出示課本驅動頁的圖片。在森林裏,大家覺得小鳥清脆的叫聲非常悦耳。這時,波波想到一個問題:為什麼工地上嘈雜的聲音聽起來卻那麼難受呢?

問題 你能幫波波來解決這個問題?

目的 創設問題情景,引導學生探究樂音和噪聲的問題。

二、活動一:你喜歡什麼聲音?

導入 出示課本圖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説説自己喜歡哪種聲音,不喜歡哪種聲音?並説出原因。

引導 從學生回答中引出噪聲和樂音的概念。

媒體 播放“動物的鳴叫聲” 音頻。

討論 各小組討論怎樣區分樂音和噪聲,舉出實例。

小結 樂音和噪聲以悦耳和不悦耳作為區分。

延伸 有沒有一些樂音在某些時候可以變成噪聲?

三、活動二:噪聲的防治

導入 我們知道,噪聲對人們有着巨大的危害。為了防治噪聲,人們想出了許多辦法。大家瞭解哪些辦法可以防治噪聲?

引導 出示課本圖,説説圖中是怎樣防治噪聲?

討論 課前佈置學生調查防治噪聲的常用方法,讓學生在小組中根據各自的調查記錄進行交流和討論。

彙報 小組彙報調查得來的各種防治噪聲的方法。

延伸 讓學生調查家庭或學校附近的防治噪聲的設施。

目的 培養學生的調查能力。

四、活動三:減少噪聲,從我做起

導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減少噪聲?

討論 平時的噪聲來自哪裏?我們應該怎樣減少這些噪聲?小組對課本圖進行討論。

目的 通過討論,讓學生認識到要自覺遵守和維護社會公德,培養學生討論與交流能力。

五、活動四:製作“隔音器”

導入 減少噪聲的辦法有很多,而用不同材料隔離聲音就是一種常用的辦法。

問題 不同材料隔音效果一樣嗎?

猜測 猜測什麼樣的材料隔音的效果最好?

討論 小組討論。哪些材料的隔音效果比較好?這與材料的什麼特點有關?

實驗 提供鬧鐘,讓學生利用各種材料製作隔音器。

做實驗時,應當控制材料的大小、厚度等條件一致。

目的 通過製作隔音器,讓學生進行比較實驗,培養學生進行實驗研究的能力。

六、小結

科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水的作用,瞭解常見物體的含水量。

2、提出問題,列舉事例,實驗探究。

3、瞭解水資源狀況,珍惜水資源。

教學準備:

配套光盤、西紅柿、其他蔬菜和水果等。

 教學活動建議:

從小到大,孩子們天天跟水打交道,生活的經驗使他們能夠説出許多水的作用,如水能喝、能洗臉洗手、能澆花、能養魚……這些的粗淺認識,正是我們帶領學生走進水單元的基礎。本課從學生熟悉的家庭生活入手,逐步擴展到動物、植物的生命活動,全面提升學生對水的認識、感受到生命離不開水。在教學中教師可以補充一些數據加以説明水是生命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帶領學生做一個裝置觀察小草每天“喝”多少水,並讓學生親自動手,想多種方法,瞭解植物的含水量,注意,只要是合理的,都要鼓勵學生嘗試。

教學過程:

導課:

同學們,在上一個單元的教學中,我們認識了我們眼中的生命世界,生命世界多種多樣,豐富多彩,但所有的生命都必須有一樣東西做保障,那就是——水,水是生命之源。這個單元我們就來研究一下生命之源——水。(板書課題)

一、寫一首讚美水的小詩

因為有你,小草變得嫩綠;因為有你,魚兒遊得歡暢;……因為有你,地球才這樣美麗。

學生寫完後,讓寫得優美的同學上台朗讀,激發學生熱情。

二、瞭解水的作用

通過剛才同學們所描寫的優美的小詩,我想同學們瞭解了水在許多方面的作用。現在請同學們想一想,每人説10個動物、植物和人離不開水的事例。

人要喝水,不喝水就會渴死;洗臉、洗手、洗澡,講究衞生少不了水;澆花、種莊稼都需要水;……(根據學生列舉的事例,小結歸納出水的作用——有生命的世界都離不開水)

 三、探究常見物體的含水量

1、動動手。

想多種辦法,把西紅柿裏面的水擠出來,看看它含有多少水。

可以怎樣做?

2、也可以選擇其他含水分較多的蔬菜或水果來做實驗。

3、小組討論:

怎樣比較胡蘿蔔和土豆哪個含水多?

四、活動

1、給下面的扇形圖塗顏色(用淡藍色表示水所佔的面積)

A人體65%是水;

B雞蛋76%是水;

C魚85%是水;

D蔬菜90%是水。

2、試驗

小草每天“喝”多少水?

實驗方法:將小草植入一個玻璃瓶子中,在瓶內倒入100毫升的水,再在水上滴一層水以防止水分蒸發,然後進行觀察,並做好觀察記錄。

把觀察結果寫在記錄紙上。

 五、小結

生命離不開水,水就像母親的乳汁一樣,哺育着地球上所有的生命。

科學教案 篇3

設計思路:

紙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孩子們寫寫畫畫離不開它。隨着幼兒活動的豐富,以及大班孩子即將步入小學,他們接觸的紙和圖書越來越多。活動中,我發現幼兒對作業本、紙張浪費嚴重,所以設計這一活動,讓幼兒瞭解紙的特性和用途,從而愛惜紙張和圖書。〈〈有用的紙〉〉選自大班科學領域《人的本領大》主題中的活動,活動中,讓幼兒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看、摸感知不同質地的紙,知道紙可以書寫、印刷,還有包裝等功能。

2、幼兒通過動手操作,知道紙張容易污損、撕破、碰到水易爛,教育幼兒愛惜紙張和書本。

活動準備:

1、為每組幼兒準備各種紙:牛皮紙、皺紋紙、蠟光紙、宣紙、砂紙、銅板紙、毛邊紙等。

2、每組一盆水,各種剪好的紙娃娃,每組一個紙盒。

活動過程:

一、 通過觀察,瞭解紙的特性及用途。

1、談話激趣:今天老師為小朋友帶來一些特殊的朋友,看看是誰呀?(紙用報紙蓋住)

2、看桌子上有些什麼紙?找出你不認識的紙,請小朋友或老師介紹。

3、請小朋友看一看、摸一摸這些紙,看上去、摸上去有什麼不一樣?

4、你們知道這些紙可以做什麼用?(幼兒討論)

5、小結:紙有各種各樣的,它們顏色、軟硬、厚薄不同,他們有的能書寫,有的能印刷,還有的能包裹東西,能做紙盒、做信封等。

二、 引導幼兒通過動手操作,進一步感知紙的特性。

1、請幼兒自由玩紙,看看有什麼發現?(教師提示幼兒可以折、拉、撕、揉,將玩完的紙放在紙盒裏)

2、交流發現:你玩了那種紙,是怎樣玩的,有什麼發現?

3、幼兒操作實驗

(1)談話:我們來玩紙娃娃游泳的遊戲,看誰的紙娃娃遊的時間長。

(2)提出要求:取一個紙娃娃,先看是用什麼紙做的,在輕輕的放在盆裏觀察。

(3)小組內交流:玩了那種紙娃娃,有什麼發現?

4、小結並引導幼兒愛惜紙。

紙易撕、易濕、易皺、易燃,能揉、折、卷,所以我們小朋友平時看書、寫字時應怎樣去做?

三、 擴展幼兒生活經驗。

1、想一想,你還在哪裏見過紙和紙做的東西?

2、在教室裏找一找,有哪些東西是紙做的?

四、 瞭解紙的發明並拓展。

1、提問:今天我們認識了各種各樣的紙,你們知道紙是誰最早發明的嗎?

2、拓展:關於紙還有很多種玩法,如甩一甩可以發出聲音,不同的紙用不同的方法可以發出不同的聲音,小朋友可以繼續去探索發現。

科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放大鏡是凸透鏡,凸透鏡具有放大物體圖像的功能,用放大鏡觀察物體能看到更多的細節。

2、放大鏡廣泛應用在人們生活生產的許多方面。

3、放大鏡鏡片的特點是透明和中間較厚邊緣薄。

過程與方法

1、 正確用放大鏡觀察物體。

2、 比較用肉眼觀察和用放大鏡觀察的不同。

情感、態度、價值觀

1、理解使用放大鏡觀察的意義。

2、增強用放大鏡觀察身邊世界的興趣。

3、認識到從肉眼觀察到發明放大鏡是人類的一大進步。

【教學重點】能正確使用放大鏡觀察物體的細微部分

【教學難點】放大鏡是“凸”“透”鏡

【教學準備】

分組實驗器材:

1、放大鏡2個 ,手撕的報紙(有圖片)、計算機屏幕、布料、記錄表。

2、放大鏡片1、放大鏡片2、凹透鏡、普通玻璃片、圍棋子、記錄表。

滴管、玻璃片、燒杯、水、裝水的礦泉水瓶、。

【教學過程】

一、為什麼要用放大鏡觀察

1、導入:師出示放大鏡:“這是什麼?”生:放大鏡。師板書並問:“大家還記得我們用放大鏡觀察過什麼嗎?”“你們平時玩過放大鏡嗎?”

2、學生回答,教師繼續問:你還知道放大鏡有哪些用途或者哪些工作需要用到放大鏡嗎?

3、彙報交流,教師根據學生回答,結合展示圖片。

4、小結:用放大鏡觀察比肉眼觀察有什麼好處呢?

二、放大鏡的使用和放大鏡下的新發現

1、師:誰給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鏡的使用方法?

請學生演示放大鏡的使用方法。根據學生的演示師出示講解正確使用放大鏡的兩種方法:目、鏡、物三者,目不動,鏡動或物動。

2、師出示:

選擇一小塊面積,運用放大鏡仔細觀察報紙的字、圖片和邊沿、布料和電腦屏幕看誰會有新的發現!將新發現用文字或圖片記錄在記錄單上。【拿出放大鏡,報紙、布料、記錄表】

3、分組觀察

4、交流,師小結:放大鏡把物體的圖像放大,讓我們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細微之處。

三、放大鏡的特點

1、師:放大鏡把物體的圖像放大,我們注意到它的特點了嗎?老師給大家準備了這些物品,請同學們找一找。完成實驗記錄表。

2、帶着實驗記錄表分組實驗。

3、師:放大鏡的鏡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麼共同的特點?(中間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鏡也叫“凸透”鏡。放大鏡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數也越大,由此推斷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數最大。

四、小結

1、師:對於熟悉的放大鏡,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新的發現或收穫嗎?(放大鏡也叫凸透鏡,凸度越大放大倍數越大。運用放大鏡細心地觀察物體,還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細節)

2、課外你可以嘗試着用一些簡易的材料自己製作一面放大鏡,或者用你的放大鏡去仔細觀察身邊的物品,看看還會有什麼新的發現。

科學教案 篇5

一、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獨立設計記錄符號在記錄表中記錄,嘗試統計的方法,使用恰當的語言與同伴交流、描述探究的過程。

2、鼓勵幼兒運用原有經驗,猜想並嘗試,發現工具的不同使用方法。

3、體驗思考、發現、探索與成功的樂趣。

二、教學準備:

1、認識一些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工具,並能正確的説出它們的名稱。

2、核桃肉若干,放在一個方盤裏;核桃若干;記錄表;筆;紙板。

三、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集體品嚐,激發幼兒砸開核桃的慾望

(1)出示核桃, 幼兒品嚐核桃仁

師:“小朋友,今天我給你們帶來一位小夥伴,快來看看它是誰?” (出示核桃)

核桃:“小朋友,你們好,我是核桃,我有一件硬殼做的外衣,肚子裏有香香的果肉,你們吃了我的果肉,會變得更聰明、更健康的,今天我就請你們來品嚐我的果肉,好嗎?”( 請幼兒品嚐核桃仁,每人一塊)

核桃:“小朋友,你們一定沒吃夠吧,那好,我把夥伴們請來,讓你們吃個夠!但是,這次你們要自己想辦法吃到香香的果肉,你們能做到嗎?”

(2)出現核桃的夥伴們(完整核桃),幼兒討論怎樣吃到核桃仁?(充分討論、爭議、辯論,漫畫演示各種辦法的結果)

師:“快來説説你們有什麼好辦法?”

幼:“用腳踩”、“用牙咬”、“用拳頭砸”、“用錘子(或其他工具)砸”……(根據幼兒的回答內容請幼兒分別示範不同的辦法)。

2、説工具

請幼兒説一説有哪些工具可以用來砸核桃?

師:“那你們都知道哪些工具可以用來砸核桃呢?”

(二)猜想與嘗試

1、成功的設想

(1)示範講解記錄表格的使用方法。(工具下第一欄填預想哪種工具會成功,第二欄記錄實踐後的結果。)

師:“這是核桃帶來的記錄卡,記錄卡第一行畫的都是什麼呀?”

師:“第二行的前面有一個問號,它的意思是請小朋友猜一猜、想一想,哪些工具能砸開核桃;第三行的前面有一隻手,它的意思是請小朋友動手試一試,把結果記在這裏。”

(表格中選擇了八種工具,分別是剪刀、錘子、鉗子、鑷子、螺絲刀、木棒、扳子、鎖頭。)

(2)幼兒設計記錄符號,記錄猜想結果。

師:“在記錄之前,你要先選擇一種符號,然後在第二行認為能成功的工具下面畫上符號。”

2、實驗與驗證

(1)請幼兒自由使用各種工具實驗,並記錄結果。教師注意引導幼兒邊實驗邊記錄,並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2)幼兒間交流實驗結果,引導幼兒注意到同一工具有不同的使用結果。

三、探索與發現

1、統計與排除

經過小組統計與集中統計,確定能成功的工具,排除不能成功的.工具,找出有分歧的工具。

師:“現在我給每組發一張大統計卡,請每組的小朋友把自己的嘗試結果記在上面,你使用哪種工具成功了,就在這種工具的下面畫個1,每組的每個小朋友都要記錄。”(各組統計)

師:“現在請每組派一名代表,把你們的統計結果説一説。”

2、交流新發現

(1)交流工具的恰當使用方法

師:“請大家説一説你發現哪種工具怎樣使用容易成功?”

(2)交流砸核桃的適合部位

師:“砸核桃的哪個地方容易成功呢?”

(3)交流使用工具的力量

師:“我們要怎樣砸容易砸開核桃?”

四、激勵與創造

欣賞成型的藝術作品,激發幼兒用核桃殼創造的慾望。(在收集核桃殼的同時整理活動室)

師:“核桃肉可以吃,核桃殼能幹什麼呢?小朋友快來看一看吧!”(展示核桃殼製作的作品)

師:“我們回去後,也用核桃殼做一些漂亮的作品,好嗎?現在讓我們一起把活動室整理乾淨吧!”

探索求知:信息是如何傳遞的

1、 活動目標:

1)幼兒能夠積極的從不同途徑、用不同的方法收集傳遞信息,

2)幼兒在活動中瞭解信息傳遞的不同渠道,學習使用不同的信息工具。

2、 活動準備:幼兒通過查詢、採訪等方式瞭解相關知識。

3、 活動過程:

1) 交流:我所知道的信息傳遞的方式。可啟發幼兒從物體發信號、用聲音發信號、用文字發信號等幾個方面考慮。如:通過手勢、旗語、煙火等物體發信號;通過吹號、打鈴、敲鼓、廣播電話等聲音發信號;用信鴿捎帶、郵局傳遞、發傳真、發電子郵件等多種文字形式發信號。

2) 教師配圖講述有關人們傳遞信息的故事。如:古時候長城的烽火台上燃煙火傳遞敵情;抗日戰爭時期,用放倒消息樹的辦法報告敵人的去向等。

3) 討論:現在人們怎樣傳遞信息?引導幼兒瞭解常用的通訊工具。

4) 組織幼兒玩通訊遊戲傳電話:教師將幼兒分為兩組,分別向每組的第一個人説一句悄悄話,開始後,再一個一個的往後傳,各組最後一個報告電話內容,傳的又快又準的一組為勝。

4、 活動延伸:

1) 組織幼兒自己操作電腦。

2) 在活動區內提供半成品材料,學習製作這些通訊工具,為幼兒開展角色遊戲提供道具。

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瞭解小雞出生的過程。

2、發展觀察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3、對小動物產生愛心。

活動準備

1、幻燈片:小雞是怎麼出生的

2、聲音:公雞,母雞,小雞

活動過程

一、聽聽什麼聲音

播放聲音:雞叫聲音

提問:請小朋友聽聽這是什麼聲音?

小朋友知道小雞是從哪兒來的呢?

(幼兒互説)

二、聽故事:可愛的小雞

1、教師:剛才小朋友講了很多,那麼小雞究竟是從哪兒來的呢,

請小朋友聽聽故事裏是怎麼説的。

2、教師講故事

提問:瞧,這是一羣多麼可愛的小雞啊!毛茸茸的,他們,究竟是從哪兒來的呢?

(雞媽媽生的。)

教師:雞媽媽是怎麼生的呢?

(雞媽媽蹲在雞蛋上,生出來的。)

教師:那麼,蛋是從哪兒來的呢(母雞生的)

三、瞭解雞的成長

1、課件:雞的成長

母雞生蛋→母雞孵蛋→小雞啄破殼出來了→變成毛茸茸的小雞→小雞長成公雞、母雞(環形圈)

2、提問

(1)雞蛋怎樣才能變成小雞呢?(雞要蹲在上面)

對了,雞媽媽用自己的身體來暖和這些雞蛋,雞蛋在媽媽身體下面很暖和很暖和,

雞媽媽要化好長的時間,這些雞蛋裏才能長出小雞。

(2)雞媽媽蹲在上面這叫什麼呢?(這叫孵蛋)

誰會用完整的話來講一遍?(雞媽媽蹲在雞蛋上這叫孵蛋)

小朋友都來學雞媽媽孵蛋(動作)

3、教師:雞蛋里長出了小雞,小雞看到外面很熱鬧,它們可想出來了,可是小雞它怎麼出來呢?

(它用嘴巴把雞蛋殼啄破,就出來了。)

哪個小朋友會説,小雞怎麼出來的?(小雞啄破殼。)

請小朋友一邊學習雞啄破殼,一邊説(動作,語言)

教師:小雞啄破殼出來了,變得毛茸茸的,可愛極了。

4、教師:小雞每天要吃很多東西,你知道小雞它吃些什麼東西嗎?(米、蟲、菜)

5、教師:小雞一天天長大了,變成什麼了?(公、母雞)

公雞怎樣叫?母鳴怎樣叫?

四、請幼兒看圖書説一説雞的成長

1、這是誰?它在幹什麼?

2、小雞是怎麼出來的?

3、小雞變得怎麼樣?

4、小雞長大變成什麼啦?

五、教師總結

小朋友都知道小雞是從哪裏來的了,請小朋輕輕跟着老師説,

母雞生蛋→雞媽媽孵蛋→小鳴啄破殼出來了→變成毛茸茸的小雞→小雞吃很多東西→

又長成大公雞和大母雞→大母雞又能生蛋了。

科學教案 篇7

活動名稱:科學語言活動——奇妙的水

活動目標:

1、願意將自己觀察到的現象用語言表現出來,與同伴分享。

2、對溶解現象感到好奇。

活動準備:一次性塑料杯子、小勺子、白糖、果珍、鹽等、温水

活動過程:

一、提供孩子每人一個透明杯子,請孩子自由倒水喝,説説水的味道是怎麼樣的?(淡的,沒有味道)

怎麼樣才能讓水喝起來有味道呢?在裏面加東西

二、與幼兒共同實驗操作

加上點白糖進去,攪拌之後發現了什麼?(白糖不見了,討論一下白糖去哪裏了)請孩子嘗一下它的味道怎麼樣?水變味道了嗎?再嘗試加上果珍等看看有什麼變化,味道又是怎麼樣的?

三、總結實驗結果,像糖一樣的東西會溶解在水裏

四、請孩子泡一杯自己喜歡的飲料,一起開心的喝喝説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