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公德作文 > 和諧作文

推進生態文明建立和諧社會論文

欄目: 和諧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32W

  提出生態文明建設的必要性

推進生態文明建立和諧社會論文

當前,我國資源環境的總態勢是:資源總量大國,人均資源短缺,資源供給難以滿足較高經濟增長速度的需要,資源降耗困難重重,包括水污染、大氣污染、固體廢物污染的環境污染已對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形成威脅,生態惡化趨勢沒有得到扭轉,各類生態系統整體功能在下降,生態惡化的範圍不斷擴大,危害程度加劇,抵禦各種自然災害的能力在減弱。顯然,我國人口眾多,資源相對不足,生態環境承載能力弱,特別是隨着經濟快速增長和人口的不斷增加,生態環境的形勢十分嚴峻。在新世紀的發展中必須高度重視生態環境問題,增強可持續發展的能力,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這是適合我國國情的必然選擇,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也是關係中華民族生存和長遠發展的根本大計。

  生態文明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本質要求

1.生態文明的含義

生態文明,是指人類遵循人、自然、社會和諧發展這一客觀規律而取得的物質與精神成果的總和;是指以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共生、良性循環、全面發展、持續繁榮為基本宗旨的文化倫理形態。它的產生基於人類對於長期以來主導人類社會的物質文明的.反思,自然資料的有限性決定了人類物質財富的有限性,人類必須從追求物質財富的單一性中解脱出來,追求精神生活的豐富,才可能實現人的全面發展。這無疑將使人類社會形態發生根本轉變。

2.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新的形式

人類文明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原始文明。約在石器時代,人們必須依賴集體的力量才能生存,物質生產活動主要靠簡單的採集漁獵,為時上百萬年。第二階段是農業文明。鐵器的出現使人改變自然的能力產生了質的飛躍,為時一萬年。第三階段是工業文明。18世紀英國工業革命開啟了人類現代化生活,為時三百年。從要素上分,文明的主體是人,體現為改造自然和反省自身,如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從時間上分,文明具有階段性;從空間上分,文明具有多元性,如非洲文明與印度文明。

三百年的工業文明以人類征服自然為主要特徵。它在帶給人們財富的同時,也給人類自身的生存環境和持續發展帶來巨大威脅。一系列全球性生態危機説明地球再沒能力支持工業文明的繼續發展。需要開創一個新的文明形態來延續人類的生存,這就是生態文明。如果説農業文明是“黃色文明”,工業文明是“黑色文明”,那生態文明就是“綠色文明”。

3.生態文明與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關係

很顯然,生態文明同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既有聯繫又有區別。説它們有聯繫,是因為生態文明既包含物質文明的內容,又包含精神文明的內容:生態文明並不是要求人們消極地對待自然,在自然面前無所作為,而是在把握自然規律的基礎上積極地能動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使之更好地為人類服務,在這一點上,它是與物質文明一致的。而生態文明所要求的人類要尊重和愛護自然,將人類的生活建設得更加美好;人類要自覺、自律,樹立生態觀念,約束自己的行動,在這一點上,它又是與精神文明相一致的,毋寧説它本身就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説它們有區別,則是指生態文明的內容無論是物質文明還是精神文明都不能完全包容,也就是説,生態文明具有相對的獨立性。

生態文明貫穿於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精神文明之中,也離不開政治文明的支持,並對政治文明產生影響。生態資源環境法律體系的建立,將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深深地敲上綠色的印記。政府決策、公民參與政治生活、對政府權力的監督都將日益符合生態文明的要求。三、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

科學發展觀,是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總結我國發展實踐,借鑑國外發展經驗,適應新的發展要求提出來的。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必須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速度和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使人民在良好生態環境中生產生活,實現經濟社會永續發展。

加快建設生態文明,首要的是在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前提下,緊緊抓住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這個中心環節,調整產業結構,推進科技進步,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大力推進低成本、低代價的綠色產業,實現綠色增長。要執行更為嚴格的環保政策,千方百計實現節能減排目標。對那些抱着傳統增長方式不放、不顧環境代價的地方,要有更為嚴厲的懲罰措施。

加快建設生態文明,就要大力加強生態環境建設,推進生態現代化。要從我國生態狀況仍十分嚴峻的現實出發,調整政策導向,加大對生態環境的傾斜力度,用宏觀調控手段引導生態建設,加大環境保護和建設投入,着力建設和保護好森林、濕地等生態系統,抓好造林綠化和森林資源保護,不斷提高森林覆蓋率。從尊重自然規律、尊重科學的角度出發,加強對水土流失、沙漠化等生態問題的治理。

建設生態文明,目的是讓人民羣眾在良好的生態環境下生活得更舒適、更幸福,也只有動員廣大人民羣眾的積極參與才能實現。要按照黨的十七大報告“生態文明觀念在全社會牢固樹立”的要求,在全社會大力倡導環境保護意識,構建生態文化,大力弘揚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價值觀,提倡從我做起,倡導綠色消費,形成節約消費光榮、揮霍浪費可恥的良好社會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