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2018年高考作文指導:妙用古文作文出彩

欄目: 高考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89W

在古詩詞中,“詞類活用”在表情達意上更是具有四兩撥千斤的功效。小編收集了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妙用古文作文出彩,歡迎閲讀。

2018年高考作文指導:妙用古文作文出彩

無論是初中學課本,還是高中課本中的文言詩文是經過時間淘洗而流傳下來的、語文界的專家精英反覆挑選出來的膾炙人口的精品,有些甚至是詩文中的極品。這些作品千錘百煉的語言,斐然可觀的文采,匠心獨運的章法,也都足以垂範後世,成為我們取之不盡的寶藏。當代凡有成就的作家,尤其是散文作家,大多從這個寶庫中汲取過豐富的養料。

但我們有些考生,作文雖一味求新卻得分甚低,而對於花了很長時間、很多精力積累下來的古詩文,卻僅僅用來對付那道5分6分的默寫題,這真是對資源的極大浪費。但若能將古詩文與寫作結合起來,讓作文植根於古詩文的沃土中,讓古典文化的精華在自己的考場作文中熠熠生輝,便可以增加作文的文學底藴與思想厚度,讓閲卷老師充分體會到中國燦爛古典文化對高中生的有益滋養,甚至看到考生身上難能可貴的人文精神與文學資質。這樣的作文,怎會得不到閲卷老師偏愛呢?

一、巧用名句,亮化標題

文章的標題,就像人的眼睛,傳遞着靈魂的信息。俗話説:“題好一半文”,就是這個道理。要讓文章的“眼睛”明亮起來,引用詩詞名句擬題不失為一個行之有效的辦法。詩句能讓題目顯得典雅藴藉,富有文學情趣,起到耀人眼目、催人卒讀之功。如2003四川省高考優秀作文《只緣身在此山中》,就以蘇軾名句作為標題,非常恰切地暗釦作文話題“感情親疏與對事物的認知”。2004年福建考生的《一蓑風雨任平生》,引用了蘇軾《定風波》中的語句作為標題,既緊扣所選的歷史人物、貼切凝練,又昭示文章題旨,寫出了蘇軾的豁達與超脱,可謂“一石雙鳥”。

二、詞類活用,現代演繹

在古詩詞中,“詞類活用”在表情達意上更是具有四兩撥千斤的功效。如“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形容詞“紅”“綠”,用作使動。詩人通過櫻桃變紅、蕉葉轉綠的動態,抒寫了對時光流逝的惋惜。又如周邦彥“風老鶯雛,雨肥梅子” 中, “老”和“肥”也都屬於形容詞使動用法,鮮活生動,呼之欲出,有如靈丹,在句中起到了點石成金的作用。在作文中,若如此“活用”一些詞語,也是很生動的。

[範例1]燈光昏暗了四壁,收拾一天的疲憊,獨坐窗前,隔簾聽雨。

簾外的雨聲變得蒼老,沒有畫船的雨聲裏,飄來唐詩宋詞的清涼。

雨聲在書中徘徊,輕輕巧巧,從唐詩宋詞的韻腳上依次躍過,冷寂了那一地的紅蓮,採蓮人今在何處?江南的雨聲空尋千年的寂寞。

早春的`天街,細雨燃起一團團柳煙,韓吏部灰白的鬚髮映襯着遠處的芳草,細密的雨絲年輕了詩人的眼睛。(《雨落唐詩宋詞》)

上例中,“昏暗”“冷寂”“年輕”都是形容詞,卻都做了帶賓語的動詞,這就是新的“詞類活用”。這樣的“詞類活用”,確實具有化腐朽為神奇的功能,不能不讓人讚歎作者用詞的巧妙傳神。

三、故事新編,借古諷今

古人寫文章常常借古諷今,這樣可以避免直接指陳的刺激性,卻仍能達到了強烈的諷諫、警戒效果。賈誼的《過秦論》借分析秦王朝迅速滅亡的原因,勸諫漢文帝施仁義於民;蘇洵的《六國論》則借六國滅亡的教訓,警告北宋統治者勿蹈六國滅亡的覆轍。在議論文寫作中,我們不僅可以參考這些古文借古諷今的論證寫法,還可以靈活運用自己在文言文中學到的故事或例證來論證所要陳述的當代問題,甚至還可以巧藉故事新編,達到借古諷今的目的。如下面這段話,則借用了古典名著中的人物角色,編造新版的故事來諷刺當今領導的不良作風。

“悟空,你別急呀,急也沒用,你看看你,在領導面前也是一張不服氣的臉,像這個樣子你怎麼做事呀?你平常做得都挺好,只是你太不懂得變通了,得罪了不少天神,大家都多多少少對你有些意見,你不要太放在心上。你下了崗,就跟師傅我一起,以後還有機會。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這是師傅我給你的忠告呀!八戒和沙僧雖無建樹,但為人處事比你靈活得多,你要多向他們學習學習呀!”(湖北省高考滿分作文《孫悟空下崗記》)

四、化虛為實,生動形象

“虛”與“實”是兩個極大的概念,具體點説就是無形與有形、抽象與具體、想象回憶與客觀現實。“虛”與“實”結合,可以收到化抽象為形象的效果。在古典詩文中,最典型的虛實結合,莫過於説“愁”了。“愁”是什麼呢?李白説“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李煜説“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愁,就像那向東流去的一江春水,綿綿不絕、滾滾而來);賀鑄説“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愁,就像那江南煙草一樣無邊無際,就像滿城飄蕩的飛絮一樣雜亂,就像黃梅時節的落雨一樣連綿不絕);李清照説“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詩人把“愁”物質化了,像具體事物一樣有重量可稱了)。這些都是化抽象為形象的典型詩句。在作文中,尤其是議論文,為了表達自己的觀點,如果只是一味地抽象説理,難免給人枯燥之感。而藉助於虛實結合,則可以化抽象為形象,使表達更為生動準確,使自己的觀點更易被人接受。

[範例2](1)責任感是諸葛孔明“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寫就的《出師表》,責任感是孔繁森離家別母、血灑高原樹立的公僕豐碑,責任感是貝多芬挑戰人生、超越自我譜寫的《命運交響曲》,責任感是保爾•柯察金頑強拼搏、熱愛生命鑄造的烈火金鋼。(《談責任感》)

(2)尊重,是一縷春風、一泓清泉、一顆給人温暖的舒心丸、一針催人奮進的強心劑。給成功的人以尊重,表明了自己對別人成功的敬佩、讚美與追求;給失敗的人以尊重,表明了自己對別人失敗後的同情、安慰與鼓勵。只要有尊重在,就有人間的真情在,就有未來的希望在,就有成功後的繼續奮進,就有失敗後的東山再起。(《談尊重》)

五、套用詩句,仿寫名篇

語言是文章的外衣,好的語言如一支婉轉的樂曲,讓人陶醉其中;如一杯涼爽的飲料,讓人怡然自樂。古典詩詞是民族瑰寶、傳統精華,名句則有着更為重要的認識價值和審美價值,在帶給人豐富的美感享受的同時,還啟人領悟和思考。套用或者用自己的語言演繹古人現成的詩句,不但可以增強語言的表現力,使文章顯得厚重,充滿文化藴味,還可以擴充文章的內容,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範例3](1)生活是坎坷的,但生活又總是充滿希望的,“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不要畏懼暫時的困難,“莫聽穿林打葉聲”,坦然前行,我們總會迎來燦爛的明天的。

(2)通往成功的路總是顛簸不平的,勇往直前,“何妨吟嘯且徐行”。在成功的頂峯,“回首向來蕭瑟處”,定有獨特的景緻。

以上是考生在作文中引用蘇軾詞《定風波》的範例。考生以蘇詞觀照人生,審視生活,這樣的作文,寫作語言厚重了,思想情感也豐富了。

[範例4]還記得那支梅嗎?凌霜傲立,卻引得羣芳嫉妒,她不怨;同樣是她,即便是零落成泥碾作塵,她也不恨。因為她的骨子流着一股血,透着一種精神;因為有一團火在芳香中燃燒,那是她的全部啊。是的,她用她的全部正詮釋着一如既往的香味--因為執着。(《執着》)

這是考生在充分理解詩詞的基礎上,圍繞話題,用自己的語言演繹陸游《卜算子•詠梅》而創作出來的既有古詩的高雅格調又非常富有新意的一段文字,構思可謂新巧,認識可謂深刻,語言可謂有意藴。又如:

“忽有一日,從遠遠的地方向巷中一望,一巷迷迷的黃綠,忍不住叫一聲‘春來了!’巷裏人倒覺得來的突然,近看那柳枝,卻不見一片綠葉,以為是迷了眼兒。再從遠處看,那黃黃的,綠綠的,以瀰漫在巷中。這奇觀兒曾惹得好多人來,看了就歎,歎了就折,巷中人就有了制度:君子動眼不動手。只有遠道的客人難得來了,才折一枝二枝送去瓶插。瓶要磁瓶,水要淨水,在茶桌几案上置了,一夜便皮兒全綠,一天便嫩芽暴綻,三天吐出幾片綠葉,一直可以長出五指長短,不肯脱落,娟秀如女人的長眉。(賈平凹的《五味巷》)”

這段對楊柳“柳色遙看近卻無”的絕妙描述無疑是韓愈詩句“草色遙看近卻無”的現代散文版。

[範例5]清軍潰敗,非力不足,勢不眾,弊在技窮。技窮而力虧,潰敗之道也。或曰:“清室苟和,怨技窮耶?”曰:“苟和者源技窮也。蓋屢戰敗,不能僥存。故曰弊在技窮也。”

……

嗚呼!以奉英之地封天下之謀臣,以獻英之財興本國之科技,併力反帝,則吾恐英人枕之不得無憂也。悲夫!自詡老大帝國,物華天寶,乃不知老者常思既往,少者常思將來。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戀心,惟思將來也故生希望心;惟留戀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進取;惟保守也故永舊,惟進取也故日新;惟永舊也故技窮,惟日新也故藝高。噫,唯我獨尊終釀亡國大辱矣!(黃廣川《過清論》)

本文從形式到語言基本上都是模仿《六國論》,而標題卻來源於《過秦論》,文末點題時又套用了《少年中國説》的議論風格,很是別緻,不禁令人拍手稱快。作者將鴉片戰爭的失敗歸為“技窮”,雖不完全準確,但也部分地揭示了問題的本質。作者對所學課文不僅有發現,而且更有發展,顯示了該生深厚的文言功底和駕馭語言的能力。

綜上所述,古典詩文具有的深厚的文化積澱,實為作文寫作的一片沃土。中學生寫作,若能讓作文植根在古詩文的沃土之中,從中吸取養料,定能讓作文之樹茁壯成長並開出燦爛之花。當然,妙用古詩文使作文“出彩”的方法遠不止上面幾種。在備考階段,如果能將古詩文的複習和作文訓練結合起來,不斷從古文中掘寶,積累並將之內化為自己的積澱,也許你能找到更多更好的方法,從而提升自己的寫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