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讀美文 > 摘抄

簡短的名著摘抄

欄目: 摘抄 / 發佈於: / 人氣:2.22W

很多人都愛問讀書的意義、讀書的用處,其實真正手邊不離書的人,很少這樣問。接下來小編蒐集了簡短的名著摘抄,僅供大家參考,希望幫助到大家。

簡短的名著摘抄

簡短的名著摘抄一

1、每一天都是一個新的日子。走運當然是好的,不過我情願做到分毫不差。這樣,運氣來的時候,你就有所準備了。——《老人與海》

2、等待也是種信念,海的愛太深,時間太淺。——《老人與海》

3、現在不是去想缺少什麼的時候,該想一想憑現有的東西你能做什麼。——《永別了武器》

4、我不夠富,不能像我希望的那樣愛你;我也不夠窮,不能像你希望的那樣被你愛。讓我們彼此忘卻——你是忘卻一個對你説來相當冷酷的姓名,我是忘卻一種我供養不起的幸福。——《茶花女》

5、除了你的侮辱是你始終愛我的證據外,我似乎覺得你越是折磨我,等到你知道真相的那一天,我在你眼中也就會顯得越加崇高。——《茶花女》

6、也許我活在你的心中,是最好的地方,在那裏別人看不到我,沒有人能鄙視我們的愛情。——《茶花女》

7、一個人心中沒有愛情的時候可以滿足於虛榮,但一旦有了愛情,虛榮就變得庸俗不堪了。——《茶花女》

8、如果你渴望得到某樣東西,你得讓它自由,如果它回到你身邊,它就是屬於你的,如果它不會回來,你就從未擁有過它。——《基督山伯爵》

9、當你拼命想完成一件事的時候,你就不再是別人的對手,或者説得更確切一些,別人就不再是你的對手了,不管是誰,只要下了這個決心,他就會立刻覺得增添了無窮的力量,而他的視野也隨之開闊了、——《基督山伯爵》

10、你是不是因為太懦弱了,才這樣以炫耀自己的痛苦來作為自己的驕傲?——《基督山伯爵》

11、上帝給了人們有限的力量但卻給了人們無限的慾望。——《基督山伯爵》

12、愛情應該給人一種自由感,而不是囚禁感。——《兒子與情人》

13、開發人類智力的礦藏是少不了要由患難來促成的。——《基督山伯爵》

14、同上帝保持聯繫是一碼事,他們都贊同這一點,但讓上帝一天二十四小時都待在身邊就是另一碼事了。——《第二十二條軍規》

15、7,你越沒有心肝,就越高升得快,你毫不留情地打擊人家,人家就怕你。只能把男男女女當作驛馬,把它們騎得筋疲力盡,到了站上丟下來,這樣你就能達到慾望的最高峯。——《高老頭》

16、現在我説的您要特別注意聽:在別人心中存在的人,就是這個人的靈魂。這才是您本身,才是您的意識在一生當中賴以呼吸、營養以至陶醉的東西,這也就是您的靈魂、您的不朽和存在於別人身上的您的生命。——《日瓦戈醫生》

17、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被打敗的,你儘可以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老人與海》

18、世界上有這樣一些幸福的人,他們把自己的痛苦化作他人的幸福,他們揮淚埋葬了自己在塵世間的希望,它卻變成了種子,長出鮮花和香膏,為孤苦伶仃的苦命人醫治創傷。——《湯姆叔叔的小屋》

19、歷史喜愛英勇豪邁的事蹟,同時也譴責這種事跡所造成的後果。——《神祕島》

20、誰都可能出個錯兒,你在一件事情上越琢磨得多就越容易出錯。——《好兵帥克歷險記》

21、這時一種精神上的感慨油然而生,認為人生是由啜泣、抽噎和微笑組成的,而抽噎佔了其中絕大部分。——《歐亨利短篇小説選》

22、自己的行為最惹人恥笑的人,卻永遠是最先去説別人壞話的人。——《偽君子》

23、強迫經常使熱戀的人更加鐵心,而從來不能叫他們回心轉意。——《陰謀與愛情》

24、美德猶如名香,經燃燒或壓榨而其香愈烈,蓋幸運最能顯露惡德而厄運最能顯露美德。——《培根論説文集》

25、離開一輩子後,他又回到了自己出生的那片土地上。從小到大,他一直是那個地方的目擊者。——《尤利西斯》

26、離你越近的地方,路途越遠;最簡單的音調,需要最艱苦的練習。——《泰戈爾詩選》

27、我只想證明一件事,就是,那時魔鬼引誘我,後來又告訴我,説我沒有權利走那條路,因為我不過是個蝨子,和所有其餘的人一樣。——《罪與罰》

28、他發現了人類行為的一大法則,自己還不知道——那就是,為了要使一個大人或小孩極想幹某樣事情,只需要設法把那件事情弄得不易到手就行了。——《湯姆索亞歷險記》

29、就投機鑽營來説,世故的價值永遠是無可比擬的。——《死魂靈》

30、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哈姆雷特》

31、幸福就是一雙鞋合不合適只有自己一個人知道。——《基督山伯爵》

32、愛他腳下的土地,頭頂上的空氣,他觸摸過的每一件東西,他説過的每一句話,我愛他所有的神情,每一個動作,還有他整個人,他的全部。——《呼嘯山莊》

33、生活總是讓我們遍體鱗傷,但到後來,那些受傷的地方一定會變成我們最強壯的地方。——《老人與海》

34、男女之間雖然相愛,卻時常想要單獨靜一下,而一分開,必然招來對方猜忌。——《老人與海》

35、我越是孤獨,越是沒有朋友,越是沒有支持,我就得越尊重我自己。——《簡愛》

36、即使整個世界恨你,並且相信你很壞,只要你自己問心無愧,知道你是清白的,你就不會沒有朋友。——《簡愛》

37、我無法控制自己的眼睛,忍不住要去看他,就像口乾舌燥的人明知水裏有毒卻還要喝一樣。我本來無意去愛他,我也曾努力的掐掉愛的萌芽,但當我又見到他時,心底的愛又復活了。——《簡愛》

38、在你未來的人生道路上,你常常會發現不由自主地被當作知己,去傾聽你熟人的隱祕。你的高明之處不在於談論你自己,而在於傾聽別人談論自己。——《簡愛》

39、我貧窮,卑微,不美麗,但當我們的靈魂穿過墳墓來到上帝面前時,我們都是平等的。——《簡愛》

40、人性的確如此,既輕信又愛懷疑,説它軟弱它又很頑固,自己打不定主意,為別人做事卻又很有決斷。——《名利場》

41、人生一世,總有些片斷當時看着無關緊要,而事實上卻牽動了大局。——《名利場》

42、如果所有的人娶親的時候都打細算盤,世界上的人口一定要大大的減少。——《名利場》

43、浮名浮利,一切虛空!我們這些人裏面誰是真正快活的?誰是稱心如意的?就算當時遂了心願,過後還不是照樣不滿意?——《名利場》

44、一個人如果遭到大家嫌棄,多半是自己不好。——《名利場》

45、你們同情見不到陽光的瞎子,同情聽不到大自然聲響的聾子,同情不能用聲音來表達自己思想的啞巴;但是,在一種虛假的所謂廉恥的藉口下,你們卻不願意同情這種心靈上的瞎子,靈魂上的聾子和良心上的啞巴。——《茶花女》

46、在我的生活中,他是我最強的思念。如果別的一切都毀滅了,而他還留下來,我就能繼續活下去;如果別的一切都留下來,而他卻給消滅了,這個世界對於我就將成為一個極陌生的地方。我不會像是它的一部分。——《呼嘯山莊》

47、如果你還在這個世界存在着,那麼這個世界無論什麼樣對我都是有意義的,但如果你不在了,無論這個世界多麼好,它在我眼裏也只是一片荒漠,而我就像是一個孤魂野鬼。——《呼嘯山莊》

48、善良人在追求中縱然迷惘,卻終將意識到有一條正途。——《浮士德》

49、有一個傳説,説的是有那麼一隻鳥兒,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聲比世上所有一切生靈的歌聲都更加優美動聽。——《荊棘鳥》

50、如果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雪萊詩選》

簡短的名著摘抄二

1、那樣嬌,那樣敏感,卻又那樣渾沌無涯。一聲雷,可以無端地惹哭滿天的雲,一陣杜鵑啼,可以鬥急了一城杜鵑花,一陣風起,每一棵柳都會吟出一則則白茫茫、虛飄飄説也説不清、聽也聽不清的飛絮,每一絲飛絮都是一株柳的分號。反正,春天就是這樣不講理,不邏輯,而仍可以好得讓人心平氣和的。

——張曉風《春之懷古》

2、我無可避免的想到戰爭,想到人類最不可抵禦的一種悲劇。我們這一代人像菌類植物一般,生活在戰爭的陰影裏,我們的童年便在擁塞的火車上和顛簸的海船裏度過。而你,我能給你怎樣的一個時代?我們既不能回到詩一般的十九世紀,也不能隱向神話般的阿爾卑斯山,我們註定生活在這苦難的年代、以及苦難的中國。

——張曉風《初雪》

3、説到楓樹,中年的讀者當會憶起大陸的紅葉,唐詩的讀者當會吟起“紅葉晚蕭蕭,長亭酒一瓢”的名句。美國中西部的楓樹,卻是黃葉。風起時,滿城楓落,落無邊無際的楓葉,下一季的黃雨。人行秋色之中,腳下踩的,發上戴的,肩上似有意無意飄墜的,莫非明豔的金黃與黃金。秋色之來,充塞乎天地之間。中秋節後,萬聖節前,秋色一層濃似一層。到萬聖節秋已可憐,不久女巫的掃帚,將掃盡遍地的落楓,聖誕老人的白髯,遂遮暗一九六年的冬陽了。

——余光中《左手的掌紋》

4、金字塔禁止人攀援,但底下的八九級,去爬也沒有人阻止。我爬上幾級,貼身抬頭,長久地仰望着它。它經過幾千年“做舊”,已經失去任何細部的整齊,一切直角變成了圓鈍,一切直線變成了顫筆,因此很像一種天造地設的自然生成物,但在總體上,細部的嶙峋仍然綜合成直筆。

——餘秋雨《出走十五年》

5、造心需要時間。少則一分一秒,多則一世一生。片刻而成的大智大勇之心,未必就不玲瓏。久拖不絕的謹小慎微之心,未必就很精緻。有的人,小小年 紀,就竣工一顆完整堅實之心。有的人,鬚髮皆白,還在心的地基挖土打樁。有的人,半途而廢不了了之,把半成品的心扔在荒野。有的人,成百里半九十,丟下不 曾結尾的工程。有的人,精雕細刻一輩子,臨終還在打磨心的剔透。有的人,粗製濫造一輩子,人未遠行,心已灶冷坑灰。

——畢淑敏《造心》

6、“孝”是稍縱即逝的眷戀,“孝”是無法重現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與生命交接處的鏈條,一旦斷裂,永無連接。 趕快為你的父母盡一份孝心。也許是一處豪宅,也許是一片磚瓦。也許是大洋彼岸的一隻鴻雁,也許是近在咫尺的一個口信。也許是一頂純黑的博士帽,也許是作業簿上的一個紅五分。也許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許是一個野果一朵小花。也許是花團錦簇的盛世華衣,也許是一雙潔淨的舊鞋。也許是數以萬計的金錢,也許只是含着體温的一枚硬幣……但“孝”的天平上,它們等值。

——畢淑敏《孝心無價》

7、所有的挫折與悲傷,在發生的當時都能使我們受苦流淚,可是,隔了一段距離再來審視,卻能覺出一絲甜蜜的酸楚來。當年的失,竟然成為今日的得。只要我們肯耐心地等待,讓時光慢慢地工作,慢慢地流成一條寬闊的河流,在那個時候,隔着遠遠的距離,再端詳年少時的你與我,便會看出那如水洗過一般的清明與潔淨,那像天使一般美麗的面容了。

——席慕容《夏天的日記之五》

8、真正讓我感到她生命終止的、她已離我而去永遠不會再來的,既不是沒有了呼吸,也不是心臟不再跳動,而是她那雙不論何時何地、總在追隨着我的、充滿慈愛的目光,已經永遠地關閉在她眼瞼的後面,再也不會看着我了。我一想起她那對瞳仁已經擴散,再也不會轉動的眼睛,我就毛髮悚然,心痛欲裂。

我也不相信媽就再也不能看我,就在春天,媽還給我削蘋果呢。我相信我能從無數個削好的蘋果中,一眼就能認出她削的蘋果,每一處換刀的地方,都有一個她才能削出的弧度,和她才能削出的長度,拙實敦厚;就在幾個月前,媽還給我熬中藥呢……——張潔《世界上最愛我的那個人去了》

9、所以,這個槭樹下的家,就該是我多年來所渴望着的那一個了吧。不過是一棟普普

通通的平房,不過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家庭,不過種了一些常見的花草樹木。春去秋來,

歲月不斷地重複着同樣的變化,而在這些極有規律的變化之中,樹越長越高,我的孩子

越長越大,我才發現,原來平凡的人生裏竟然有着極豐盈的美,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我的心中因而常常充滿了感動與感謝。

——

席慕容《槭樹下的家》

10、很多次站在汪洋大海的邊際,遙望水天一線的遠方,渴望去探訪地球的.寬廣博大。看到同樣景象的先人們,一定也是生出了夢想來,並且一步步去實施,於是才有了大航海時代。多年前去芬蘭,乘坐破冰船航行在波羅的海,行到半途,船停泊在白雪茫茫的冰洋,我們站在凍結的洋麪上,360度環顧四周,盡是白色,沒有天也沒有地,沒有山也沒有海。極北苦寒之地的先民如果沒有夢想,他們一定不會製造出能在冬季航行的大船。

——《旅行者 編者的話》

拓展:必讀名著推薦

1、《駱駝祥子》

《駱駝祥子》,老舍用同情的筆觸描繪的一幕悲劇:二十年代的北京,一個勤勞、壯實的底層社會小人物懷着發家、奮鬥的美好夢想,卻最終為黑暗的暴風雨所吞噬。它揭示了當時“小人物”的奴隸心理和希望的最終破滅。隨着祥子心愛的女人小福子的自殺,祥子熄滅了個人奮鬥的最後一朵火花。這是舊中國老北京貧苦市民的典型命運。

作者簡介:老舍(現代)舒慶春(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字舍予,筆名老舍,滿族正紅旗人,本名舒慶春,生於北京,中國現代小説家、著名作家,傑出的語言大師、人民藝術家,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著有長篇小説《小坡的生日》、《貓城記》、《牛天賜傳》、《駱駝祥子》等,老舍的文學語言通俗簡易,樸實無華,幽默詼諧,具有較強的北京韻味。

2、《吶喊》

《吶喊》是魯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説的結集,作品真實地描繪了從辛亥革命到五四時期的社會生活,揭示了種種深層次的社會矛盾,對舊中國的制度及陳腐的傳統觀念進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較徹底的否定,表現出對民族生存濃重的憂患意識和對社會變革的強烈願望。

作者簡介: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字豫才,後改名周樹人,“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浙江紹興人。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教育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3、《簡·愛》

《簡·愛》是19世紀英國最出色的小説,它通過簡·愛本人短短二十年人生經歷的描述,來展示當時社會的政治風貌和地位差異所帶來的不平等。成為傳世的名作。《簡·愛》讓讀者在閲讀的過程中,領略到那個時代以英國為代表的西方社會的社會風貌,感受到主人公簡·愛:一個受過良好教育但社會地位卑微的女子的思索和抗爭,並通過簡·愛曲折豐富的情感經歷,體味簡·愛對愛情、友情以及自由、平等。財富等的理解和實踐。

作者簡介:夏洛蒂·勃朗特,1816年4月21日生於英國北部一個名叫哈沃斯的荒涼偏僻的山區。夏洛蒂5歲那年,她母親便去世了,這使得她的性格中很早就籠罩上了一層憂鬱和孤獨。所幸的是,她的父親雖然是一個窮牧師,卻學識淵博。完全擔起了撫育兒女的責任。他親自教三個女兒讀書、音樂、繪畫等。在父親的直接薰陶下,夏洛蒂姐妹們都愛上了文學。少年時期的夏洛蒂便已經創作了許多小説、詩歌和劇本。成年之後,夏洛蒂又在異鄉陸續當過學校教員和家庭教師,這些經歷為她以後的創作積累了大量素材。1847年,《簡·愛》一書出版並獲得了巨大成功。這既是夏洛蒂的成名作,也是她的代表作。可惜的是,才藝出眾的夏洛蒂卻英年早逝,時年僅39歲。

4、《傅雷家書》

《傅雷家書》是我國著名翻譯家傅雷先生寫給兒子的書信集,其中收錄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6月的近200封書信,最長的一封信長達7000多字。家書字字珠璣,字裏行間充滿着父親對孩子的殷殷期望,包含着對人生、對藝術的深刻思考以及對國家、對世界的高尚情感。本書既是一本“充滿着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也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更是既平凡又典型的近代中國知識分子的深刻寫照。該書問世以來,對人們的道德、思想、情操、文化修養的啟迪作用既深且遠,受到廣大讀者的喜愛。

傅雷(1908年4月7日—1966年9月3日),字怒安,號怒庵,生於原江蘇省南匯縣下沙鄉(今上海市浦東新區航頭鎮),中國著名的翻譯家、作家、教育家、美術評論家,中國民主促進會(民進)的重要締造者之一。 早年留學法國巴黎大學。他翻譯了大量的法文作品,其中包括巴爾扎克、羅曼·羅蘭、伏爾泰等名家著作。20世紀60年代初,傅雷因在翻譯巴爾扎克作品方面的卓越貢獻,被法國巴爾扎克研究會吸收為會員。其有兩子傅聰、傅敏,傅聰為世界範圍內享有盛譽的鋼琴家,傅敏為英語教師。他的全部譯作,現經家屬編定,交由安徽人民出版社編成《傅雷譯文集》,從1981年起分15卷出版,現已出齊。

5、《魯濱遜漂流記》作品簡介

《魯濱遜漂流記》是英國作家丹尼爾·笛福的一部長篇小説作品,主要講述了主人公魯濱遜(Robinson Crusoe/魯濱孫·克魯索)因出海遭遇災難,先被海盜攻擊,再到種植園,最後漂流到無人小島,並堅持在島上生活,最後回到原來所生活的社會的故事。

作者簡介:丹尼爾·笛福(Daniel·Defoe,1660—1731)英國作家,新聞記者、小冊子作者。英國啟蒙時期現實主義小説的奠基人,被譽為“英國和歐洲小説之父”。其作品情節曲折,採用自述方式,可讀性強,主要構架為:主人公通過個人努力,靠智慧和勇敢戰勝困難,表現了當時追求冒險,倡導個人奮鬥的社會風氣。其代表作《魯濱遜漂流記》是笛福59歲時創作的,小説創造了與困難抗爭的典型人物魯濱遜,因此他被視作英國小説的開創者之一。其創作還有《辛格頓船長》、《傑克上校》等小説。這些小説對英國及歐洲小説的發展都起了巨大的作用

6、《繁星·春水》作品簡介

《繁星·春水》是冰心早期的兩部詩集,其中《繁星》收短詩164節,《春水》收短詩182節。這都是作者“隨時隨地的感想和回憶”,是“零碎的思想”的彙集。這些詩從特殊的側面傳播了“五四”思想開放的自由空氣。“愛的哲學”是詩集的核心,對於母愛,童真,和自然的讚美是詩集的主題曲。用短小輕便的文字形式,書寫突發的感觸和瞬間的喟歎,是冰心小詩的藝術特色。

作者簡介:冰心,原名謝婉瑩,筆名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壺”之意。原籍福建福州長樂橫嶺村人。出生於一個具有愛國,創新思維的海軍家庭。著名詩人、作家、翻譯家、兒童文學家。曾任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名譽主席,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名譽主席、顧問,中國翻譯工作者協會名譽理事等職。她的散文和詩歌一度產生很大的影響,分別被矛盾稱為“繁星格”和“春水體”。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她以宣揚“愛的哲學”著稱。1999年2月28日晚九點於北京醫院病逝,享年99歲。 因一生剛好跨過一個世紀,被稱為世紀老人。

7、《名人傳》作品簡介

《名人傳》作品簡介:《名人傳》,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法國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羅曼·羅蘭(1866~1944年)創作的人物傳記作品,它包括《貝多芬傳》(1903)、《米開朗琪羅傳》(或譯作米開朗基羅)(1906)、《托爾斯泰傳》(1911)三部傳記。被稱為"三大英雄傳記",也稱"巨人散傳"。現已被選中為人教版八年級下冊語文名著閲讀。這本書也非常好地印證了一句中國人的古訓:古今之成大事業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

作者簡介:羅曼·羅蘭(Romain Rolland,1866—1944)1866年1月29日生於法國中部高原上的小鎮克拉姆西。人道主義家,思想家,文學家,批判現實主義作家,音樂評論家,社會活動家。他從小愛好音樂,醉心於托爾斯泰和雨果的作品,形成了非暴力主義的人道主義思想,也是20世紀上半葉法國著名人道主義作家。一生為爭取人類自由,羅曼與黑暗進行不屈的鬥爭。他是傳記文學的創始人,其小説特點常常被人們歸納為"用音樂寫小説"。羅曼·羅蘭早期寫了7個劇本,以歷史上的英雄事件為題材,試圖以"革命戲劇"對抗陳腐的戲劇藝術。20世紀初,他的創作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羅蘭為讓世人"呼吸英雄的氣息",替具有巨大精神力量的英雄樹碑立傳,並於1915年 因《約翰·克里斯朵夫》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8、《老人與海》內容簡介

《老人與海》故事的背景是在二十世紀中葉的古巴。主人公是一位名叫聖地亞哥的老漁夫,配角是一個叫馬諾林的小孩。風燭殘年的老漁夫一連八十四天都沒有釣到一條魚,但他仍不肯認輸,而是充滿着奮鬥的精神,終於在第八十五天釣到一條身長十八尺,體重一千五百磅的大馬林魚。大魚拖着船往海里走,老人依然死拉着不放,即使沒有水,沒有食物,沒有武器,沒有助手,左手抽筋,他也絲毫不灰心。經過兩天兩夜之後,他終於殺死大魚,把它拴在船邊。但許多鯊魚立刻前來搶奪他的戰利品。他一一地殺死它們,到最後只剩下一支折斷的舵柄作為武器。結果,大魚仍難逃被吃光的命運,最終,老人筋疲力盡地拖回一副魚骨頭。他回到家躺在牀上,只好從夢中去尋回那往日美好的歲月,以忘卻殘酷的現實。

作者簡介:歐內斯特·米勒爾·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美國作家和記者,被認為是20世紀最著名的小説家之一。出生於美國伊利諾伊州芝加哥市郊區的奧克帕克,晚年在愛達荷州凱徹姆的家中自殺身亡。海明威一生中的感情錯綜複雜,先後結過四次婚,是美國“迷惘的一代”(Lost Generation)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作品中對人生、世界、社會都表現出了迷茫和彷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