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讀美文 > 好文

偏方聖手民間傳説

欄目: 好文 / 發佈於: / 人氣:2.81W

明朝崇禎年間,武清縣來了一個遊醫。這個遊醫自稱“偏方聖手”,每天扛着一面小旗在街上游走,上寫“百病全治,方到病除”幾個字,走累了就找個背陰地方一坐,嘴裏唸唸有詞:“四方雲遊,普濟眾生,有錢給錢,無錢傳名。”念一遍喝口酒,好不悠閒。

偏方聖手民間傳説

那天,遊醫正在樹下歇涼,一箇中年婦女風風火火地跑了過來:“大夫,你快到我家去看看吧,我兒子上房掏麻雀,不小心讓蜈蚣鑽到肚裏去了,現在肚子疼得難受,你快救救我兒子吧!”遊醫一聽,趕緊跟着中年婦女回了家。

到家一看,孩子正在地上打滾,哭得氣都喘不上來了。遊醫看看孩子,讓中年婦女拿一個生雞蛋,打開了讓孩子喝下去。過了一會兒,又讓中年婦女拿半斤油讓孩子喝下去。生油一下肚,孩子立刻噁心地吐起來,吐了幾口,一條半尺多長的蜈蚣就被蛋清裹着吐了出來。蜈蚣一吐出來,孩子立刻不哭了。遊醫問:“肚子還疼嗎?”孩子搖搖頭,説:“不疼了。”遊醫點點頭:“現在沒事兒了。記住,以後再掏麻雀的時候嘴裏叼一根木棍,那樣麻雀窩裏的蛇呀蜈蚣呀就不會鑽到嘴裏了。”孩子點點頭,説知道了。中年婦女急忙跪下給遊醫磕頭,説:“謝謝大夫救了我兒子,我家裏沒錢,你看什麼值錢就拿點什麼吧。”遊醫一擺手:“沒錢不要緊,記住我叫‘偏方聖手’就行了。”説完就走了。

遊醫一走,中年婦女就走家串户説開了遊醫給兒子治病的事兒。一傳十、十傳百,“偏方聖手”的名號可就在城裏傳開了,人們為了叫着方便,就省去了“偏方”二字,直接管遊醫叫“聖手”。“聖手”一出名,不少人都找他看病。開始是一些沒錢的窮人,後來有錢的人也找他看。“聖手”看病與眾不同,一不抓藥,二不要錢,全都用偏方,治好了病,有錢的看着給,沒錢的也不要。這樣的大夫,窮人歡迎,富人也歡迎啊,誰看病不想省錢啊?

“聖手”在城裏一站住腳,可氣壞了一個人。這個人在城裏可是有頭有臉,他是縣太爺大舅哥梅德。梅德也是個郎中,自己開着個藥鋪,仗着自己的妹妹是縣太爺的小妾,就把城裏人看病的買賣都攬了過去。縣太爺也真給梅德撐腰,他頒佈了一道令,所有郎中給人看病都得有縣衙發放的“醫牌”,不然的話就按“庸醫”處理,輕者罰款,重者打板下大獄。縣城裏有郎中七八個,有牌的只有梅德一個人,縣太爺不給別人發。這樣一來,那幾個沒牌的郎中就只能改行了,城裏人有了病只能找梅德看,到梅德的藥鋪裏去拿藥。梅德看病就認一個“錢”字,只要你得了病,就得先把錢準備好了,沒錢二話甭説,走人,病死了活該。正因如此,老百姓才給梅德編了一句順口溜:“梅家藥鋪朝南開,有病沒錢別進來。”梅德賺錢賺得好好的,突然間來了個“偏方聖手”,不用抓藥就能把病治好了,沒錢的還不用給錢,這不砸了梅德的飯碗嗎?

梅德找到縣太爺,讓縣太爺把“聖手”抓起來,問他個“庸醫”之罪。縣太爺雖然處處護着梅德,可多少也講點道理,他皺着眉説:“那個‘聖手’給人看病,一不開藥,二不要錢,能算是郎中嗎?要是老百姓用偏方治病咱也抓,那得抓多少人呢?看看再説吧,等他給人看病看出事兒,咱再抓他也不遲。”梅德一想,也行,只要他看病出一點毛病,我就叫妹夫抓他。於是,梅德暗地裏派出人去,盯着“聖手”的一舉一動。

轉眼到了這年春上,楊柳初發,陰雨連綿。梅德一看這天氣,高興了。他知道,春季裏總是這種天氣,孩子們最易得濕疹,而且一得就不是一個,全城十五歲以下的孩子差不多都會得。孩子們得了濕疹,就得買他獨家熬製的“消疹湯”。這“消疹湯”他已經連着熬了好幾年了,一副湯藥一兩銀子,每年都能賺上幾百兩。得了病的孩子不喝他的“消疹湯”還不行,孩子癢得難受啊,一撓身上就爛,傷口一感染,就變成毒瘡,還得花大錢,不花大錢就得讓孩子等死。所以,城裏人明知道梅德趁火打劫,也得咬牙認命吃啞吧虧。

梅德一看發財的'機會又來了,趕緊讓夥計熬“消疹湯”。這“消疹湯”是用十味中藥熬出來的,全城的孩子要是都喝,得熬十幾鍋,連工帶藥也得花幾十兩銀子。梅德不擔心那幾十兩銀子,等“消疹湯”賣出去,就能十倍賺回來。

梅德把“消疹湯”熬好後,派人出去一打聽,果然,城裏開始流行濕疹了,不少孩子已經得上了,而且還在蔓延。梅德樂了,心説等着吧,過不了幾天,人們就得到他的藥鋪來買“消疹湯”。可一連等了半個多月,一個來買“消疹湯”的也沒有。梅德心説怪了,人們怎麼不買“消疹湯”呢?派人一打聽,那些得了濕疹的孩子都被“聖手”給治好了,一分錢都沒花。梅德氣壞了,揪着小夥計問:“那個遊醫怎麼把濕疹治好的?偏方還能治濕疹?”小夥計説:“那個遊醫讓每家每户熬柳葉,讓孩子用柳葉水洗澡,得了濕疹的一洗就好,沒得濕疹的,用柳葉水洗澡之後,就不再得濕疹了。”梅德氣得踹了夥計一腳,往椅子上一坐,一個勁地倒氣,心説:這個遊醫太可氣了,讓我白白熬了十幾鍋“消疹湯”,糟蹋了幾十兩銀子,這筆賬我得跟他算,再不給他點顏色看看,我這碗飯快要吃不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