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讀美文 > 好文

論三國命題作文

欄目: 好文 / 發佈於: / 人氣:2.92W

篇一:論三國

論三國命題作文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幾度夕陽紅。

——題記

至今還記得第一次品讀《三國演義》時的興奮與激動,以至現在對《三國演義》還有一種念念不忘之情,最後一次品味後的領悟與感受還記憶猶新……

奸絕——曹操

第一次讀完《三國演義》後,印象最深的便是曹操。再讀完後,便毫不猶豫地把曹操定位於反動派角色這一範圍內,尤其在看到他怒殺親戚一家時,更是厭惡到極點。但後來自己細細品味時,方才明白其中內涵。

如果站在曹操的立場上想想,在那樣情況下,聽到要殺什麼的時候,心中想到的一定是殺自己。這樣的話,失手殺自己親戚一家也情有可原,假如是我的話自然如此。其實,我在這裏也很佩服曹操的,“當斷不斷,反受其亂。”這一點值得肯定。

想通這一點,後面曹操所做的事便值得理解。作者羅貫中曾評價他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這也是我對曹操的評價。所謂“奸雄”就是曹操性格最全面的概括,他有奸詐的一面,但又不同於董卓之流的小人之奸,因為他還有謀取霸業、統一天下的雄才大略。有時,他卻很狹隘,甚至説過“寧教我負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負我”這樣極端自私的話。有時卻具有寬容的態度,當劉備、關羽屈居於他之下時,他都曾以禮相待。這樣看似矛盾的言行,使他成為一個具有歷史深度的典型人物

智絕——諸葛亮

劉備三顧茅廬後,伴隨着的便是諸葛孔明的出山。他的出山,意味着三分天下的局面拉開了序幕;他的去世,則意味着三國局面的瓦解。

諸葛亮被作者賦予了超人的智慧,因此,對“天下大勢”瞭如指掌,也深諳“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道理,卻為劉備“三顧茅廬”的'真誠所打動,毅然投入到了“復興漢室”的事業中,知其不可而為之,構成了《三國演義》最為悲壯的故事情節。

其實,我認為諸葛亮並不是“智絕”,而應該是“戀絕”。縱觀諸葛亮一生,諸葛亮對劉備可謂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如隆中決策,拉開三分天下的序幕;舌戰羣儒,堅定孫權抗曹的決心;三氣周瑜,穩定荊州根據地;劉備伐吳,白帝託孤於孔明。諸葛亮忠心耿耿,為蜀南征北伐,七擒孟獲,大出祁山以及失街亭,空城計,斬馬謖等,進一步充實了他的智慧形象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完美人格。

還記得當自己看到諸葛亮病死五丈原時,自己哭了很久,對諸葛亮既感到可憐,又感到可悲。還記得諸葛孔明病逝前的那段話:“孔明強支病體,令左右扶上小車,出寨遍觀各營,自覺秋風吹面徹骨生寒。乃長歎曰:‘再不能臨陣討賊矣!悠悠蒼天,曷此其極!’”不禁讓我感歎“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回神而思,或許作者取名《三國演義》是有一定涵義在內的。仔細想想,又覺得實在意味深長。“義”字諧音“繹”,即“演繹”。或許作者這樣寫便是為了“演繹”出一個道理,那便是——“義”。而這種“義”就是一種源於社會下層的團結互助、肝膽相照的高貴品質,温潤的兄弟之誼和手足之情。

“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作者反覆強調着這句話的思想,實在令人耐人尋味,引人深思。我至今還未理解這句話,但我知道,我會繼續探究下去的。

篇二:論三國

三國乃是一個羣雄逐鹿中原,諸侯割據天下的歷史大發展時期,這一時期讓歷史銘記在心,也讓無數人為之讚歎!

劉備,劉皇叔,因為他是皇室成員,所以他代表了皇族,代表了天下正義!羅貫中寫三國演義的時候,也正因為如此,把劉備標榜為正義的代表!但是劉備只有一個身份,卻無實力,如何才能爭霸天下?所以只能憑藉仁義道德來吸引百姓,他沒有曹操的數十萬大軍,沒有東吳的險要天險,他只有忠於漢庭的百姓,漢朝持續四百年,百姓已經把漢朝刻在心中!

漢室王朝早已經是一座風雨飄搖中的船舶,而且無人代理領頭,皇族子弟已經讓百姓失去信心,這使得劉備可以代表漢朝皇室,這也為劉備逃亡無數依舊未滅留下了一個伏筆,因為沒有人會把代表人心的劉備驅逐出境,人心,就是打天下的資本!

劉備最終建立蜀國,成就天下三分的雄圖霸業,但是他只相信自己的兄弟,而關羽不服天下羣雄,藐視天下英雄,所以導致敗走麥城,很多人認為劉備如果派遣趙雲或許就會避免!但是,一切都可能嗎?不是自己打天下的人,他怎麼會相信?因為他的手下不是與他白手起家,很多人都是受降以後留下來的人,留下了,卻不會把重要的留給他們!

所以很多人不喜歡虛偽的劉備,只是因為他太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