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讀美文 > 好文

高三學生怎樣提高備考應試心理素質

欄目: 好文 / 發佈於: / 人氣:3.09W

高考雖然不是每一個高中畢業生的惟一出路,但每一個高三畢業生都希望通過高考進入高等學府深造,從而為將來立足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近幾年來我國高校雖然不斷擴招,但高考錄取率在某些地區仍然滿足不了需求,每個高三畢業生仍面臨着優勝劣汰的選擇,有的同學由於壓力過大,在複習備考過程中出現一系列的心理問題,而這些問題恰恰又制約了學生能力的發揮。本文試圖就產生這些心理問題的原因及解決辦法談談粗淺的看法。

高三學生怎樣提高備考應試心理素質

20世紀90年代中期,美國的丹尼爾·戈爾曼提出了“情商”理論。這一理論的提出,可以説在全球範圍內進行了一場學習的革命。人們逐漸認識到,在日益信息化的社會裏,一個人學會學習比學到什麼本身更重要,每一個智力正常的人都具有學習的能力,但並不代表每個有能力的人都能獲得成功。學生學習成績的差異,往往不是智力水平高低所造成的,而是智力以外的一些因素,如動機、興趣、自我意識、自信心、熱情專注、如何看待失敗、進取心、意志力、性格品質以及人際關係等,這些叫非智力因素,它和智力因素共同制約着人的學習能力,並且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對於高三學生,只有充分挖掘他們的非智力因素,才能有效地調動起智力資源,提高其能力素質,幫助他們實現自己的目標。

一、高三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心理問題

筆者對所在學校的高三年級學生進行了一次調查。調查顯示,50%的同學在學習過程中有浮躁心理,表現為做事無恆心、見異思遷、不安心,總想投機取巧,急功近利,往往“欲速則不達”;75%的學生在考試時有焦慮感,無論考試前和考試中都有不同程度的緊張,表現為胸悶、呼吸急促、手心出汗、頭昏腦脹,平時很容易做出的題目這時做不出,遇到沒見過的難題就更心慌,考完之後總認為沒發揮出應有的正常水平;63%的學生感覺平時複習時不能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力,精力容易渙散,如做着數學題,忽又想着外語要趕緊做,東一榔頭西一棒槌,不知到底先學什麼、後學什麼,有的把學習看做是一個負擔,提不起興趣,學習時如嚼雞肋,食之無味棄之不甘;40%的學生認為自己進步不大,因此信心不足,甚至想逃避考試。這樣一些不正常、不健康的心理活動帶給學生的是學習效率低下,思維呆滯,心態疲懶,嚴重影響了學習進步,導致考試發揮失利或落榜。概言之,他們在複習、備考中所表現出來的心理問題主要有缺乏自信、學習焦慮、意志力弱、心態不穩、注意力不集中。那麼,出現這些問題的癥結究竟是什麼呢?

二、產生異常心理的原因分析

1.考生的學習基礎差容易導致學習焦慮,缺乏自信。學習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基礎也不是十天半月就能打牢的,它是以往十多年學習的延續。前面的基礎知識牢靠了,到了高三,再將這些知識編織成網絡,形成一個系統,就具備了參加高考的能力。高考是選拔性考試,特別注重考查考生對所學知識的運用。知識是能力的載體,能力是知識的昇華。高三部分考生由於不具備系統知識,面對大量的習題無從下手,久而久之,對習題產生恐懼心理,十分擔憂自己的成績,因而感到焦慮,沒有自信心。

2.考生身體差無法應對高三緊張的生活,導致注意力不集中,產生焦慮感,缺乏自信。一方面,部分學生由於遺傳因素,從小體質弱,經常患病,大部分時間用於關注自己的身體狀況,而對學習則放鬆了;另一方面,由於絕大多數學校到高三時取消了體育課,全力以赴“拼”高考,學生每天從早自習到晚自習,在校時間多達10餘小時,晚上還有人“開夜車”,一些平時不注重身體鍛鍊的同學此時更是精力不濟,注意力渙散。

3.教師家長的不當評價對學生異常心理的產生起了催化劑的作用。青少年正處於生理、心理髮育成熟時期,特別是臨近高三畢業,一方面自主意識不斷增強,另一方面又迫切希望別人能認同、接納自己,因此也特別在乎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如果教師、家長在其學習過程中,經常説:“你應該這樣做,而不應該那樣做”,或“你在某某科目上有優勢,你在某某科目上是一塌糊塗”,“你想考××分,考上××學校,一點希望都沒有”。諸如此類的話,對於那些敏感且自尊心強的學生會造成很大的打擊。現在多數學生都是獨生子女,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而到了學校後,一大羣孩子在一起就顯出高低優劣來了,孩子在家長那裏得到的評價和在學校受到的評價有時會大相徑庭,從而可能導致學生的自我評價偏差,有時認為自己挺行,有時又認為自己一無是處,這也易導致焦慮情緒的產生。

4.當前教育體制中存在的弊端激化了學生理想與現實的矛盾,導致心理問題的產生。從目前現狀來看,我國高等教育相對薄弱,並非人人都能考入高校;即使近幾年來高校擴招了不少,但是相伴而隨的是學費的不斷“升級”,對一般家庭而言,承受起來壓力甚大,這樣也使不少學生產生焦慮心理。所幸的是,當前教育體制正在嘗試改革,選拔人才的方式、方法更加靈活,以分數論高低的思想將被淡化,人們將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能力、創新能力而非知識本身。

5.社會上人們對高考的價值取向偏差對學生形成外在的壓力。自改革開放以來,每年的高考一直是人們關注的話題。高考的目的是要選拔優秀人才,但並非沒考上的就是庸才,這個道理説起來誰都懂,但人們普遍地對考上的孩子評價高一些,而對考不上或連年參加高考的孩子則另眼相看,認為沒出息。如此社會氛圍,使得高三學生非常在意周圍的人對自己的評價,這樣的心理伴隨日常的學習生活,必然導致情緒焦慮,無所適從。

那麼,如何糾正這些不良心理偏差,提高考生的應試、備考心理素質呢?

三、提高考生的應試、備考心理素質的方法和途徑

首先,要幫助考生確立奮鬥目標。目標的作用主要有三點:一是引導方向,二是集中焦點,三是激發行動的熱忱。上大學是每個高三畢業生的願望,但每個人能力又各不相同,因此要求學生設定目標時必須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和特點,以充分挖掘自己的潛力。有了明確的目標,就會激發起人前進的動力和熱情。

其次,要培養考生積極的心態。心態是指人們在認識事物或處理事物時所具有的心理狀態和心理體驗。關於心態的重要性,世界著名潛能大師安東尼·羅賓認為:一個人有什麼樣的行為跟你的能力無關,而是跟你當時身心所處的狀態有關。因此,一個人若想改變自己做事的能力,必須改變自己身心所處的狀態。有的同學因為學習差,基礎不好,每次考試後就會產生一種消極的自我暗示,時間一長,導致缺乏戰勝困難的勇氣。因此,老師要注意幫助其轉變觀念,培養積極的自我意識。例如,高三階段,學習緊張,可要求學生每天抽出10分鐘,做心理體操,進行一些積極的自我暗示,找一些具有激勵價值的'話,諸如“我説我行我就行”,“每天我的英語詞彙量都在增加”,“我的綜合能力有了進步”,“我覺得健康、快樂,對待高考,我越來越自信”,“我一定可以在學習方面有所突破,並取得優秀的成績”等。這樣,就會幫助學生逐漸樹立起積極的自我意識,從而推動學習進步。

再次,要使學生學會專心致志。很多考生感覺平時複習時不能集中注意力,其實,就是缺乏專注這一心理品質。所謂專注,就是把意識集中在某個特定的慾望上的行為,表現在行為上就是單純專一、心不外馳,是一種能夠將自己身體與心智的能量,鍥而不捨地運用在同一個問題上而不厭倦的能力。怎樣做到專注呢?建議大家遵循一條原則:用1%的時間集中注意力,讓99%的時間受益。比如清晨是一段美妙的時光,它安詳寧靜而無干擾,此時人們往往頭腦清醒、精力充沛,很多人會利用這段時間慢跑、運動或讀書學習,但是心理學家建議有必要先拿出15分鐘坐下來靜思,調整心靈的馬達,好好計劃一下整天的學習和工作:今天要掌握好哪些知識?要做多少習題?這樣,會使整天的學習和做事都有方向感,變得有效率。要學會專注,還要培養一次只做一件事的習慣。筆者通過調查,發現有些學生因為感覺時間緊、任務重,往往在做一門科目時,忽又想起別的科目還沒弄懂,在學習時忽又想着我是不是該去跑一跑、跳一跳,做做運動。這樣不但效率低下,還會給自己施加過多的壓力,把自己弄得筋疲力盡,疲於應付。我們不妨這麼想一想,每個學生所要做的事是一排抽屜中的一個小抽屜,你每天的工作只是一次拉開一個抽屜,只要滿意地完成抽屜內的工作,然後將抽屜推回去,而不是總想着所有的抽屜,這樣你就會得到學習上更多的樂趣。此外,學會專注還必須培養自制力,要學會抑制自己的慾望。例如,作為高三學生,“我”想畢業後能上大學,同時“我”又不想使自己太累,“我”還想在畢業之前給全班同學留下一個好印象,搞好人際關係。在這些想法中,分析一下,哪一個才是當務之急?想清楚了,你就會懂得“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從而優化需要,淨化思想、強化目標,把注意力引導到積極的學習工作狀態之中。

還有,要幫助考生樹立堅定的信心。信心是一種相信“我確定能做到”的積極的心理認定,它能夠激發人的潛意識而釋放出熱情、精力和智慧,產生能力和技巧,獲得如何去做的方法,最終使每一個人的慾望所求(精神方面)轉化為事業成功(物質方面)的有形價值。高三階段,幾次月考下來有些學生由於考試失利或基礎不牢固,在學習、備考過程中表現為慵懶、懈怠,從而喪失信心,進而悲觀失望,不思進取,甚至破罐子破摔。那麼,如何幫助他們克服心理障礙,重塑健康自信的人格呢?大家知道,自信總和自卑相聯繫,不自信就意味着或多或少會有些自卑,認為己不如人。對待學生的這種心理,首先可以通過激勵,通過列舉事實來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其次,藉助肢體語言,改變心理狀態,增強自信心。例如,可以把走路的速度比平常提高50%,並且抬頭挺胸,表情放輕,或者在公眾場合練習大聲説話等,這也是醫治信心不足的良藥。

最後,要幫助考生克服焦慮情緒。焦慮是人們對於可能造成心理衝突或挫折的某種特殊事物或情境進行反應時的一種狀態。高三學生就是由於對考試的結果無法預計而又強烈地期待會有一個滿意的結果,從而產生焦慮情緒。那麼,如何克服呢?不妨換個角度來思維,即從注重考試結果轉移到注重產生結果的過程中來,平時只要注意複習的系統性、有效性,結果自然是水到渠成。例如,悉尼奧運會上陶璐娜奪得了射擊金牌,在談到體會時説她始終牢記心理指導老師給她的忠告,即比賽時,要按照平時射擊的要領去打,把整個射擊的過程把握住,如手怎麼抬、眼睛瞄準到哪個位置、呼吸怎麼做等等,按訓練程序做好了,結果也就順理成章地出來了。同學們如果試着這麼做,肯定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並且從中會獲益匪淺。

總之,高三考生備考、應試過程中出現的這一系列問題值得關注,它們從不同的方面共同制約着考生水平的發揮。作為教師,應採取多種措施幫助他們克服心理障礙,必要時要像一個心理醫生,傾聽他們的煩惱,或提供切實可行的辦法加以指導。惟有這樣,才能促使學生不斷完善自己,培養能力,最終實現自己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