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中學生應怎樣提高寫作能力

欄目: 教育隨筆 / 發佈於: / 人氣:3.05W

河北省深州市恆信中學 張曉龍

中學生應怎樣提高寫作能力

   當今學校,不少學生一提到寫作就感到難,無從下筆,一是不知寫什麼,二是不知怎麼寫。認為作文高不可攀,產生了排斥心理。基於這些原因,結合我十年來從事語文教學和研究的經驗,給中學生朋友們談一下怎樣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

    勤學苦練是寫好作文的關鍵。魯迅先生是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著名作家,創作了大量現實主義、批判主義文章。不少人寫信向魯迅先生請教學習作文的“竅門”,他回答説“文章應該怎樣做,我説不出來,因為自己的作文是因為多看和練習,此外並無心得和方法的。”我們中學生應該怎樣做到勤學苦練呢?勤發現,要善於發現生活總的可寫之人、可寫之事;勤積累,要善於積累詞彙和佳句;勤請教,要虛心向有經驗、有知識的人請教方法和心得;練速記,把剛剛發生的有價值的身邊事快速、準確的記錄下來;練改寫,把此體裁的文章改寫成彼體裁的文章,做到創作形式的多樣化;練修改,熟練使用修改符號,把握文章脈絡和結構,刪陳去痾,精益求精。同時還要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古人説:"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良好的習慣對寫作來説尤為重要。它一般包括:善於觀察和思考的習慣,勤於積累的習慣,多動筆的習慣,堅持寫日記的習慣,打就腹稿、一氣呵成的習慣,反覆修改、精益求精的習慣,書寫工整、正確使用標點符號的習慣等等。下面僅就其中的三個方面談點意見,供同學們參考。首先,要養成善於觀察和思考的習慣。文章是社會生活在作者頭腦中的反映。要想正確地"反映",就需要認真的觀察。我們的眼睛像一台攝像機,它真實地記錄下觀察到的一切事物,然後經過大腦的儲存、分析、加工,藉助文字表達出來。可以説,沒有觀察就沒有寫作的素材;沒有思考就沒有深邃雋永的文章。同學們每天都和他人打交道,你能否用幾句話就説出他們的特點呢?同學們都經歷過春、夏、秋、冬,你能否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寫出四季的景色呢?同學們都參加過運動會,你能否寫出你的同學向終點衝刺的一剎那的情景呢?──這都需要觀察。大藝術家、大作家都很注意認真觀察。施耐庵在《水滸傳》中三次寫虎,都非常精彩。為什麼寫得那麼精彩呢?據説,施耐庵為了寫出虎的細微特徵,不僅翻山越嶺,訪問獵户,還親自跑到深山老林裏,觀察老虎。龔自珍觀察落花飄零,想到"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林黛玉觀察落花飄零,想到自己淒涼的身世,寫出了《葬花詞》。這些例子都説明了思考支配語言,語言表現觀察。其次,要養成積累寫作材料的習慣。怎麼積累呢?(一)要積累素材。凡是在寫作方面有成就的人,都積累了大量的寫作素材。魏巍寫《誰是最可愛的人》,積累了幾十個生動的故事,寫到作品中的只有三個。姚雪垠寫《李自成》,卡片做了成千上萬張。素材越多,寫作時選擇的餘地就越大。(二)要積累語言。語言是文章的建築材料。同學們要多記精彩的段落和句子,多記名言警句,積少成多,集腋成裘。在語言積累過程中,特別要注意詞語的.積累。有人對《紅樓夢》裏的詞語進行過統計,發現曹雪芹掌握的詞語非常豐富。也有人對莎士比亞的作品進行過詞語統計,發現這位大文豪的詞彙量大得驚人。(三)還要積累思想火花。人的思想火花來得快,消失得也快,如不及時抓住,就可能再也尋不着它。所以,一旦有了新的想法,應趕快記錄下來,記得多了,就成了思想的"海洋"了──這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再次,要養成構思和修改的習慣。好文章是寫出來的,更是想出來的。同學們初學寫作,最好能在動筆前寫個提綱,有個整體規劃,一旦寫起來,就一氣呵成。魯迅先生不贊成"十步九回頭"的寫作習慣,因為那樣的文章往往缺乏一貫到底的氣勢。修改也非常重要。文章不厭百回改,越改就越精美。修改文章可以先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一、修改語言。首先要改通,使語言合乎規範;其次要改好,使文章更加精美。這是培養語感的很好的方法。二、修改標點。同學們往往忽視標點符號的作用,一篇文章,除了逗號就是句號,很難見到其他的標點符號。其實,標點符號運用好了,可以起到強化感情、畫龍點睛的作用。練習寫作一定要不怕困難,要在筆寫的實踐中勤學苦練,熟能生巧。也正是“攻城不怕堅,攻書莫畏難,寫作有險阻,苦戰能過關。”

    眼界無窮天地寬。要學會閲讀社會、大自然這廣袤無邊的無字書本,從無字的書本中讀出美妙的文字,寫出光輝的詩文。《遊黃山記》的作者徐霞客從22歲起,在母親支持下開始實現他“丈夫當朝碧海而暮蒼梧,乃以一隅自限耶”遊遍祖國大好河山的夙願。他花了33年時間走遍了大半個中國。白天攀懸崖,臨絕壁,探洞穴,涉深澗,晚上就在油燈下寫日記,因而給我們留下了有重大科學價值和文學價值的《徐霞客遊記》。怎樣做到眼界無窮天地寬呢?接觸農村,瞭解農業生產知識和民風民俗;參觀工廠,知道工業技術帶給我們生活的巨大變化;深入集市,熟悉市井俚俗和生活百態;涉足山野,感受大自然的絢爛色彩和它藴涵的豐富哲理;泛舟書海,吸收各種流派的藝術特色和寫作風格;涉獵網絡,獲得及時的參考資料和國內外新聞動態。寫作的源泉來自社會生活,任何文章都是現實生活、客觀事物在寫作者頭腦中主觀、能動的反映。沒有社會生活作基礎,寫作就失去了源頭。毛澤東早就指出:"作為觀念形態的文藝作品,都是一定的社會生活在人類頭腦中的產物。"巴金説:"我最主要的一位老師是生活,中國的社會生活,我在生活中的感受使我成為作家。"學習寫作,一定要深入到社會生活中去,學會觀察、感受生活,體驗生活,到廣闊的社會生活中去獲得寫作的源泉。社會生活是豐富多彩的、複雜的,社會生活總在不斷演變,不斷向前發展。學習寫作,要時時、處處留心周圍各種各樣的事物,熟悉形形色色的社會生活,只有不斷地擴大自己的生活領域,跟蹤時代的步伐,把握時代脈搏的跳動,捕捉生活的熱點,才能保持新鮮的、永不枯竭的寫作源泉。同時,寫作者要根據自己的專業特長,深入特有的生活領地,培養一種"穿透"生活、"鑽探"生活的本領,去發現生活的真諦、生活的美。正如老舍所指出的:"深入生活好比挖井,雖然直徑不大,可是能穿透許多土壤。"別林斯基也説:"在活生生的現實裏有很多美的事物,或者,更確切地説,一切美的事物只能包括在活生生的現實裏。"寫作者只有熟悉生活、跟蹤生活、深入生活,才能獲得寫作的源泉,為提高寫作能力奠定紮實的基礎。總而言之,“多見者博,多聞者智”,接觸社會,激發情感,描繪自然,謳歌生活,是我們寫作的重要途徑之一。

    同時,良好的閲讀習慣也有助於寫作能力的提高。“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在閲讀的過程中,不能僅泛泛地瀏覽一遍就算完事,首先,要細讀,反覆讀,吃透文中的每一個環節;第二,深刻剖析語句含義,體會文章意境;第三,進行閲讀訓練,譬如:難字注音‘註解,劃分結構層次,歸納中心思想等傳統的閲讀練習。第四,要善於寫讀書筆記,通過以上練習,不僅能豐富我們的詞彙,拓展知識面,還能瞭解各種寫作手法和藝術特色。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們只有在不斷觀察、不斷探索的道路上,孜孜以求、博採眾長,經過自己的吞吐咀嚼、細細消化才能寫出漂亮的文章來。 

張曉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