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作文素材 > 哲理故事

12個經典的哲理故事

欄目: 哲理故事 / 發佈於: / 人氣:1.24W

《哲理故事》用一則則生動的文章故事來闡釋一條條人生的哲理,比空洞的大道理更令人樂於接受。以下是是小編整理的經典的哲理故事,希望大家喜歡,歡迎閲讀。

12個經典的哲理故事

經典的哲理故事 篇1

她,一個出身平民的女子,成為英國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而且連續三次當選。

她在重大國際、國內問題上,思路清晰,觀點鮮明,立場強硬,做事果斷,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影響了整個英國乃至歐洲,被譽為歐洲政壇上的“鐵娘子”。

然而,她絕非政治天才,她的性格、氣質、興趣等都深受父親的影響,她的人生之路的成就都源於父親培養起來的高度自信!

她的家教十分嚴格。

小的時候父親就要求她幫忙做家務,10歲時就在雜貨店站櫃枱。

在父親看來,他給孩子安排的都是力所能及的事情,所以不允許女兒説“我幹不了”或“太難了”之類的話,藉此培養孩子獨立的能力。

父親常諄諄告誡她千萬不要盲目迎合他人,並經常把“自己要有主見,不要人云亦云”的道理灌輸給她。

因此,她從小就學到了很多關於自信和獨立主見的道理。

當看到同學們自由地玩耍和嬉戲時,她覺得小夥伴們有着比自己更為自由和豐富的生活。

她開始羨慕朋友們一起在街上游玩,一起做遊戲、騎自行車;也開始嚮往週末能和小夥伴兒們去春意盎然的山坡上野餐。

終於有一天,她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父親,期待能得到父親的同意。

然而,父親卻沉着臉並嚴厲地對她説:“孩子,你必須有自己的主見!不能因為你的朋友在做什麼事情你就也去做同樣的事情。

你要自己決定你該做什麼,千萬不能隨波逐流。

”聽完父親的話,撒切爾夫人默默地低下了頭,不吭聲。

見到女兒不説話,父親緩和了語氣,繼續勸導女兒:“寶貝,不是爸爸限制你的自由。

而是你應該要有自己的判斷力,有自己的思想。

現在是你學習知識的大好時光,如果你想和一般人一樣,沉迷於遊樂,那日後將會一事無成。

我相信你有自己的判斷力,你自己做決定吧。

“凡事要有主見,有自己的理想,特立獨行、與眾不同最能顯示一個人的個性,隨波逐流只能使個性的光輝淹沒在芸芸眾生之中。”在父親的教育下,她在上中學時開始表現出自己獨特的個性,從而成就了自己的輝煌。

她就是瑪格麗特?撒切爾夫人。

經典的哲理故事 篇2

故事中的那個像債主一樣經常向兒子“要錢”的母親,確實讓人心裏疙疙瘩瘩的,感覺很不舒服,可是,當我們知道了這位母親“要錢”之後的一片苦心時,我們能不對這位偉大的母親、這份深沉的母愛肅然起敬嗎?在現實生活中,母親只要孩子能過得好,就算再苦和受再多的誤解,她也不會退縮;縱然孩子不常回來看她,縱然母親的心很苦,可是她依然在堅持,總是希望對孩子們有所幫助。

因此,我們做兒女的無論工作多忙,都要常回家看看,向母親敞開自己的內心,同時靜心傾聽母親的心聲。

經典的哲理故事 篇3

人們一想到母親,心頭都會盪漾起温暖的漣漪,可他一想到母親,就感到非常頭疼,因為母親總是向他要錢,只要他有一個月沒有寄錢回家,母親就打電話對他破口大罵,像討債一樣。

而且他越是出名,母親要錢就要得越兇。

他對母親有些耿耿於懷。

母親去世的日子裏,他趕回故鄉奔喪。

一進家門,想到自己多年在外,沒能好好照顧母親,他不由得悲從中來。

他想,母親雖然總是要錢,可養育之恩畢竟比海還要深,於是,他對母親的不滿早被他拋到九霄雲外。

辦完喪事,他要離開家的時候,他的大哥把一個包裹遞給了他,並對他説:“媽媽交代我一定要交給你。

”北原武傷心地打開小包裹,看到了一本銀行存摺和一封信,信中寫道:“你收到這封信的時候,媽媽已經不能在你身邊了。

你們幾個兄弟姐妹當中,媽媽最不放心的是你。

你從小不愛念書,又愛亂花錢,對朋友太過慷慨,不懂理財。

當你説要去東京打拼,我每天都很擔心你。

有時半夜驚醒,向神明為你祈福,怕你在東京變成一個落魄的流浪漢,因此我每月向你要錢。

一方面希望可以刺激你去賺更多的錢,另一方面也為了儲蓄。

我知道,為了這些錢,你討厭我了,不經常回來看我,我多麼痛心……你過去給我的錢,我現在要還給你……兒子啊,我多麼希望能夠親手給你這些錢啊!”

他叫北原武,是日本著名嘲諷劇明星兼導演。

經典的哲理故事 篇4

有一個人,在長沙嶽麓書院讀書的時候,屢遭同學欺負。

當時,他的書桌,面窗而置,且緊挨着窗户;而某同學的書桌,放在離窗户稍遠的地方。

於是,這個同學便不幹了,憤怒地對他説,我案頭的光,都是從這孔窗户射進來,你擋在這裏,不就擋了我的光了嗎?

可是,他卻不愠不怒,問道“我的桌子該放哪裏?”這位同學一指牀頭的位置:“放在那邊去!”他居然二話沒説,真的把桌子搬到了牀邊。

夜裏,他讀書,同學又不幹了,嘲諷他,説,白天不好好讀書,到夜裏就磨磨嘰嘰,你還讓人睡覺不?他又未做任何辯解,退居一隅,悄悄默誦。

他的同學後來怎麼樣了,沒有人知道。

但這個人名字卻載入史冊,他就是大清一代名臣曾國藩。

經典的哲理故事 篇5

故事發生在解放初期。

在他住的房子的不遠處,一座破廟裏面住着近40名平日以乞討、賣藝為生的瞎子。

瞎子們的生活非常艱難,挨餓受凍是常有的事情。

他想要儘自己的所能,幫幫這些可憐的人。

但他也深知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道理,暫時放下手頭上的工作,花了近兩年的時間,開始每天往返於家中與瞎子廟之間,把瞎子們都組織了起來,並自掏腰包,買了多件樂器,將其中那些會拉唱彈奏的,組成了一個樂團,進行集中培訓,給予合奏配合上的種種指導。

忙了一天,晚上回到家裏,他還要熬夜為樂團寫歌,編排適合他們演奏表演的曲目。

等這一切完成後,他又忙着聯繫演出單位和場所,並説服對方給予一定的演出報酬……而對於那些沒有任何才藝和特長的瞎子,他則通過各種關係把他們一個個安排進周邊工廠裏。

為此,他都跑爛了好幾雙布鞋。

他的努力和奔走有了成效:受助的每個瞎子都有了一份足以養活自己的工作了,他們都搬出了瞎子廟,他們生活狀況都有了很大的變化。

從此以後,當他每天很晚下班從街上路過時,住在街上的瞎子們都會不約而同地點亮屋內的燈,然後站到各自的大門口前,如同迎接自己的親人歸來一般,同時為他照亮門前的那段路——這幾乎成了那條街道上的一道不變的温馨風景線,一直持續到他終老的那一天,從未錯過一次,瞎子們都説,那是因為他們能聽出他的腳步聲。

他便是傑出的人民藝術家老舍,而瞎子們聽出的腳步聲名叫“大善”。

經典的哲理故事 篇6

在漫漫的人生中,也珍藏着一盞值得信賴的指路明燈,那就是父親。

父愛的特點是深沉,感情輕易不表達出來。

父親往往都是默默地做好一切。

他那無聲的行為,教我們學會如何生存和進取。

父親是慷慨的,他把自己所有最寶貴的財富都給了我們,甚至包括他生命的一部分。

父親給我們的一切,也許在30年後才會被發現其真實的價值,直到我們有了自己的孩子才明白父愛有多深厚。

在我們的一生中,似乎都在期待着得到他的智慧、指導和安慰。

總有一天,我們會發現,那些年復一年看似漫不經心的小製作竟是如此沉甸甸。

它像是一塊碑,上面銘刻着偉大而厚重的父愛。

經典的哲理故事 篇7

田力合為男,女子合為好。男人——難人也;女人——亦好人!

七畫是"男",三畫是"女","七"加"三"才是十全十美。於是,男人拿走七分權利,女人只有三分的反抗!

體力上男人是七,女人是三。但耐力上女人是七,男人是三。所以面對情敵,男人們通常都是短兵相接,武力解決;女人則更喜歡明徵暗鬥的拉鋸戰!

男人們聊天,七分談理想,三分談女人;女人們則七分談男人,三分談理想。於是,男人征服世界贏得女人;女人征服男人贏得世界。

男人的誓言,七分是假,三分是真。於是,男人不壞,女人不愛;女人的外貌,三分靠長相,七分靠打扮,於是,男人膽大去經商,女人膽大不化粧。

女人都有七分的自信,三分的不確定,所以女人總是問男人"我穿這件衣服好看嗎?"男人則是七分的不耐煩加三分的敷衍,看都不看就道:真好看!女人把自己的七分給了家,剩下三分給父母;男人的七分給事業,妻子,兒女,父母,情人分剩下的三分……於是,離婚時女人能得到七分的財產,而男人卻得到十分的自由。

在五彩繽紛的外部世界,女人佔去七分色彩,只留下三分給男人,於是有"花姑娘";在同樣絢爛的內心世界,男人花七分去欣賞別的女人,只留給愛人三分的忠誠。於是有"花花公子"。

男人希望女人三分嫵媚,七分苗條;女人則希望男人三頂烏紗,七根金條。於是,男人常讚歎:"她真美!"女人常感慨:"他可真有錢!"男人對感情三分情愛七分性愛,而女人則相反!所以,男人三分是人,七分是畜牲!

男人可以七分是男人,三分是女人;女人則不能七分是女人,三分是男人。

男人不喜歡七分精明的女人,就像女人不喜歡七分老實的男人!

男人一生,七分的時間用來思考,三分的時間去表達,女人則相反!所以,有些話男人想想就不説了,女人不想就説!

女人的肌膚七分是天生,三分靠保養。所以男人怕女人曬黑常讓她們躲在自己的身後!

男人七分愛數學,三分愛文學。於是,男人就用三分的浪漫征服女人,又用七分的理智掌握。

其實最甜美的愛情是三分得到,七分想要;而最穩固的婚姻是七分得到,三分想要。所以,婚姻不甜蜜是因為女人讓男人得到的太多了!

我説的這些七分是真理,三分是兒戲!

一天早上,一位貧困的牧師,為了轉移哭鬧不止的兒子的注意力,將一幅色彩繽紛的世界地圖,撕成許多細小的碎片,丟在地上,許諾説:“小約翰,你如果能拼起這些碎片,我就給你二角五分錢。”

牧師以為這件事會使約翰花費上午的大部分時間,但沒有十分鐘,小約翰便拼好了。

牧師:“孩子,你怎麼拼得這麼快?”

小約翰很輕鬆的答道:“在地圖的另一面是一個人的照片,我把這個人的照片拼在一起,然後把它翻過來。我想,如果這個‘人’是正確的,那麼,這個‘世界’也就是正確的。”

牧師微笑着給了兒子二角五分錢。

經典的哲理故事 篇8

鎮上沒有比藥房看門人更糟糕的工作了。但胡安還能幹什麼?他不會讀,也不會寫,沒有其他活兒可以幹。有一天,一位雄心勃勃的年輕人接管了藥房。這個人決定改革,開始向工作人員分配新任務。他對看門人説:“從今天起,您除了看門,每週要寫一份報告,記錄每天有多少人來,還有他們對我們服務的評價和建議。”

胡安身體一顫。“我很想完成工作,先生,”他結結巴巴地説,“但我不會讀,也不會寫。”“啊!那太遺憾了!”“但先生,您不能辭退我,我在這裏工作了一輩子。”“我知道,但我幫不了您。我們可以付給您賠償金,直到您找到新的工作。很遺憾。祝您好運。”年輕人説完轉身離開了。

胡安感到整個世界塌了。他從未想過自己會落到這種境地。怎麼辦?他想起在藥房工作時,當有椅子或桌子壞了,他能夠用錘子和釘子很快修理好。在找到工作之前,或許可以靠這個過渡一下。問題是他只有一些生鏽的釘子和一把開裂的鉗子。他打算用一部分賠償金買一個工具箱。由於鎮上沒有五金店,他必須騎兩天騾子到另一個鎮上去買。還能怎麼辦?於是他出發了。

他回來時,帶着一個漂亮的工具箱,裏面有全套工具。很快就有一個鄰居在外面敲門。“我想問問,能不能借我一把錘子?”“可以倒是可以,我剛剛買了一把,但我需要用它工作……我剛剛丟掉了工作……好吧,但您明天一早就得還給我。”第二天早上,鄰居如約來到門前。“胡安,我還需要這把錘子。為什麼不把它賣給我?”“不行,我需要用它工作,而且去五金店需要騎兩天騾子。”

“咱們做一個交易吧,”鄰居説,“我付給您往返四天的費用,再加上錘子的價錢。怎麼樣?”“那好吧。”他又騎着騾子出發了。回來時,另一位鄰居已經在門口等他了。“胡安,您前兩天賣給朋友一把錘子吧?我需要一些工具,打算付給你四天路費,外加一些利潤。我沒有時間去買。”這位曾經的看門人打開工具箱。鄰居挑選了一把鑷子、一把改錐、一把錘子和一個鑿子,然後付錢離開了。

“我沒有時間去買。”如果他説的是真的,那麼可能許多人都有這個需要。胡安再次出門時,多帶了一些錢,以便多買幾件工具。漸漸地,他的叫賣聲開始在街上響起。他每週進行一次採購。後來,他租下一間屋子存放工具。幾周後,他給屋子裝上玻璃窗,把它變成了鎮上第一家五金店。所有人都喜歡找他買東西。生產商也樂於給他發貨,因為他是一個好客户。慢慢地,附近的人也開始到胡安的五金店買工具了。

有一天,胡安突然想到他的車工朋友可以製造錘頭。然後,順理成章地為他製作了鉗子、鑷子、鑿子,以及釘子和螺釘。在十年時間裏,胡安憑藉誠實和勤勞,成為擁有數百萬資產的工具生產商。

他決定為鎮上捐建一座學校。在新學校落成儀式上,鎮長把城鎮鑰匙交給了他,對他説:“胡安,我們很自豪地邀請您在學校紀念冊的第一頁簽名。”“我很榮幸,”胡安説,“但我不會讀也不會寫,我是文盲。”“您是文盲?”鎮長説,“您建立了一個工業帝國,竟然既不會讀也不會寫?我很震驚。如果您會讀會寫,那會成為什麼樣啊?”胡安平靜地回答:“如果我會讀會寫,我會是一位藥房看門人。”

變故通常被認為是壞事,但壞事也能變成好事。危機總是充滿機遇。最穩妥的辦法永遠是改變自己並適應變化。

經典的哲理故事 篇9

願你走出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人生天地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世間最快的東西,一定是時間,就像此時,剛剛過了立秋,後日就是白露了,一夜之間,稻子黃了、歸倉了,柿子紅了。

我,的確不是那個仗劍走天涯的少年了,小半生,掰着手指,也就過了。從前,喜歡和人爭執,凡事見個高低,面紅耳赤,現在連話也懶得多説了。看慣了、看淡了,也就沉默了。從前,喜歡什麼都寫在臉上,喜怒哀樂,不加掩飾,現在臉都僵着,一種職業的笑,好假,卻收斂不了。但凡種種,都是現世安穩的樣子。

不喜歡鬧騰騰的社會,當所有人往熱鬧處趕,自己卻逆向而行,只是一個人,也不覺得有多孤獨。那些喜氣洋洋的迎來送往,看起來多餘了,倒騰來,倒騰去,我還是原來的我,始終還是一個人默默努力,始終堅信人生最大的貴人就是我自己。與人交往,平淡如水,不再把酒言歡,偶爾小酒一杯,也上頭,哪怕有人怒激,也無動於衷,對身體的愛,勝過酒席間的朋友之情。

不喜歡無聊的肥皂劇。生活閲歷多了,本身就是一部劇本,自己寫,自己導演,自己唱主角。當然,也不反對那些為劇情人物擔憂的人,因為不在乎,還覺得好笑。如果可以,更願意一個人坐在時光一隅,敲打屬於自己的文字,或許,不成章節,但也消遣了時間,回憶了一段真實的內心故事。

更喜歡樸素了。好幾年都不再逛街,穿着打扮自己舒心就行,不太在意別人的眼神。生活是過給自己看,不是被別人左右。雖然不我行我素,但追尋簡單樸素,哪怕穿着有些過時,但降低了洋氣的回頭率,這樣,挺好的。

那些成功和失敗,也忘記了一些;那追逐功名利祿的躁動少了一些,多了追求安靜的想法。或許是因為記憶力在退化,或許是真的學會了放下。內心仍舊有憧憬,但不是很高大上,只是心存一座靜謐的小院,可以坐看雲捲雲舒、夕陽西下。閒暇時候,想種一片花花草草,把日子過成一首詩。

不再做人云亦云的人,對那些中傷自己的話,也學會了忍讓。有人告訴我,誰誰誰做了什麼大事,誰誰誰説了什麼不中聽的話,心情都是波瀾不驚的樣子。自己內心都藏着一大堆的東西,如果再去接受別人的東西,那就超負荷了,每天揹着包袱上路,這不是我想要的樣子。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一物剋一物,何必自尋煩惱,所有的流言蜚語,都止於平常。

對錢也不夠敏感了。錢夠用就好了,畢竟不是萬能的。再多的錢,買不到真正的愛情,換不到父母的長命百歲,戰勝不了時光的流逝。如果苦苦追求錢,也就是追求一個虛無縹緲的數字,僅此而已。

當然,走過半生,懂得了淡看人生,坦然面世,並不是生命的墮落,而是生命的沉澱和昇華。此刻,做人做事,更加有主見了;目標不好高騖遠,而是更加清晰了;遇事,不是走向極端,而是懂得了運籌帷幄了。

走過半生,心仍舊少年,有夢,有情,有心,有愛,給別人温暖,也給自己温暖。

願你,走過小半生的時間,還能懷着少年的理想上路,用最好的方式打拼,做最美的自己。

經典的哲理故事 篇10

從前,印度的一個國王飼養了一頭大象。這頭大象力大無窮,勇敢兇悍,在戰場上橫衝直撞、所向披靡。國王一直用他來執行死刑——踏死死囚犯。

有一次,飼養大象的住處在火災中被燒燬了,國王只有將大象移到了另一個住處飼養。在新的住處附近有一座寺院,裏面的和尚常常唸經,經文裏有一句話説:"行善者超升天堂,作惡者下沉深淵。"大象不分晝夜地都能聽到這句話,以致性情漸漸温和,甚至起了慈悲心。

一天,國王命令大象去執行死刑,大象來到了刑場。不料,大象只用鼻尖輕觸了幾下死囚犯們,就自行離去了。後來凡是被拖來的罪犯,大象全都用這種方式處理。國王看了後大為惱火,召集眾大臣研討此事。

羣臣議論紛紛,有一位大臣稟告説:“這隻象的住所旁邊有一座寺廟,大象必定是朝夕聽聞佛法的教誨,心生慈悲。如果現在把大象放在屠宰場,讓它日夜看見屠宰的情形,必定會再次威猛起來。”

國王覺得有道理,立刻派人將大象牽到屠宰場附近,讓它每天都看到斬殺、剝皮等殘忍的事情。大象果然又恢復了昔日的野性。

禪中道義: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心不動,萬物皆不懂,心不變,萬物皆不變。

天下一切蒼生,既非善,也非惡,是沒有定性的。全都因場所和對象的不同,才會產生善惡的行為。因此,如果遇到外道邪見的惡知識,就會長期在三惡道裏流轉不息,始終不能脱離;如果常懷信敬之心,遇到良師益友,得到奧妙的指點教誨,就能脱離惡道,獲得無窮受用。

經典的哲理故事 篇11

貪慾是束縛人最好的繩子。束縛猴子最好的手段不是勒緊它脖子上的繩子,而是吊起它心頭的慾望,使其貪婪起來。束縛人不也是這樣嗎?如果有人吊起了你心頭的慾望,你就相當於被別人用繩索束縛住了,戴上了枷鎖,從此自由受限,再也難以自在清明瞭。

張三和李四是鄰居,他們都養了幾隻猴子,以耍猴謀生。

張三的生意很火,因為猴子很敬業也很聽話,所以幫張三賺了不少錢;李四卻不行,他的猴子經常消極怠工,還時不時地有猴子逃走。李四請工匠加固了猴舍,還在每個猴子的脖子上都加了一道繩索束縛,但仍然收效不大。無奈之下,他去找張三取經。

在張三家待了半天,李四也沒有發現張三有什麼絕招,對猴子該打就打,該罵就罵,和自己沒有什麼兩樣。

然而,到了吃飯時間李四才發現有些不同,只見張三準備了許多香蕉、葡萄等新鮮水果的模型,惟妙惟肖,比真的還多了幾分水靈。吃飯的時候,老張總是先把模型擺出來,然後才拿出真正的水果喂猴子,喂完猴子,就拿起水果模型,向猴子晃一晃,才小心地放回到屋裏。

李四不解地問張三:“你擺這麼多水果模型幹什麼?雖然漂亮,但是既不能又吃不能嚼的啊。”

張三輕輕一笑,説:“雖然不能吃不能嚼,但可以激起猴子的慾望,想着這些新鮮的水果,就有了工作的動力和忍受委屈的理由。所以,我的猴子一般不會逃走,因為一旦逃走,它就永遠失去了擁有這些新鮮水果的機會。”

李四恍然大悟:束縛猴子最好的手段不是勒緊它脖子上的繩子,而是吊起它心頭的慾望,使其貪婪起來。束縛人不也是這樣嗎?

如果有人吊起了你心頭的慾望,你就相當於被別人用繩索束縛住了,戴上了枷鎖,從此自由受限,再也難以自在清明瞭。

經典的哲理故事 篇12

柏拉圖的助手

風燭殘年之際柏拉圖知道自己時日不多了,就想考驗和點化一下他的那位平時看來很不錯的助手。他把助手叫到牀前説:“我需要一位最優秀的承傳者,他不但要有相當的智慧,還必須有充分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氣……這樣的人選直到目前我還未見到,你幫我尋找和發掘一位好嗎?”

“好的,好的。”助手很温順很誠懇地説:“我一定竭盡全力地去尋找,以不辜負您的栽培和信任。”

那位忠誠而勤奮的助手,不辭辛勞地通過各種渠道開始四處尋找了。可他領來一位又一位,總被柏拉圖一一婉言謝絕了。有一次,病入膏肓的柏拉圖硬撐着坐起來,撫着那位助手的肩膀説:“真是辛苦你了,不過,你找來的那些人,其實還不如你……”

半年之後,柏拉圖眼看就要告別人世,最優秀的`人選還是沒有眉目。助手非常慚愧,淚流滿面地坐在病牀邊,語氣沉重地説:“我真對不起您,令您失望了!”

“失望的是我,對不起的卻是你自己,”柏拉圖説到這裏,很失望閉上眼睛,停頓了許久,又不無哀怨地説:“本來,最優秀的人就是你自己,只是你不敢相信自己,才把自己給忽略、給耽誤、給丟失了……其實,每個人都是最優秀的,差別就在於如何認識自己、如何發掘和重用自己……”話沒説完,一代哲人就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

那位助手非常後悔,甚至整個後半生都在自責。

精彩哲思

最優秀的人就是你自己

你可以敬佩別人,但絕不可忽略了自己;你也可以相信別人,但絕不可以不相信自己。每個嚮往成功、不甘沉淪者,都應該牢記柏拉圖的這句至理名言:最優秀的人就是你自己!

在一個人的心態與性格中,有非常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如何看待自我。如果一個人對自我沒有一個清醒的認識,那也很難談到客觀地對待外部世界。自信是在客觀地認清自己的現狀之後而仍保持的一種昂揚鬥志。自信就是成功者必須依賴的精神潛能。

有人在對當代世界名人成長經歷的研究後發現,這些名人對自我都有一種積極的認識和評價,表現出相當的自信。因為他們首先自信,所以才會相信自己的選擇、相信自己的事業有成功的可能,所以才會堅持到底,直至達到自己的目標。

在現代社會,一個人要想成就一番大業,單憑單槍匹馬的拼殺是不夠的,它更需要眾多人的支持和合作,這樣,自信就顯得尤為關鍵。一個人只有首先相信自己,才能説服別人來相信你;如果連自己都不相信,那麼這意味着他已失去在這個世界上最可依靠的力量。

凡是有自信心的人,都可表現為一種強烈的自我意識。這種自我意識使他們充滿了激情、意志和戰鬥力,沒有什麼困難可以壓倒他們,他們的信條就是:我要贏!我會贏!

自信是一面充滿魅力的旗幟,它會把好運招致旗下。在充滿自信的人身邊,總會聚集一批受其感染的人,與他一道,共同開拓事業。

在當代許多世界名人中,有些人是相當自信的,有時甚至給人以一種説大話、吹牛皮的感覺。但是,他們確實有的做到了,有的仍在努力去做。但無論如何,自信都給他們以一種前進的動力,使他們敢於去攀登人跡罕至的事業高峯,創出一番驕人的業績。

毋庸置疑,世上只有那些有責任心、肯負責任的人,才能獲得成功;只有那些自信言必行、行必果的人,才能成就大的事業。要承擔起對事業的責任,首先必須要有堅強的自信力,要始終自信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絕對能夠成功!

一個人沒有自信心時,任何事情都不會做成功,就像沒有脊椎骨的人是永遠站不起來的一樣。

世上沒有什麼真正的困難障礙能夠阻擋一個自信力很強的人的前進道路。班揚被投進監獄後,仍然寫出著名的《聖遊記》;彌爾頓被挖掉眼睛之後,仍然寫出了《失樂園》;帕克曼能寫成《加利福尼亞與俄勒岡小道》,靠的也是他一往無前的決心;無數成功的大家名流所以能有今天的地位,也無非是靠他的自信。像這一類成功者的例子不知有多少,而他們的成功都是以堅強的自信力為後盾的。

一個人的潛能就像水蒸氣一樣,其形其勢無拘無束,誰都無法用有固定形狀的瓶子來裝它。而要把這種潛能充分地發揮出來,就一定要有堅定的自信力。

對一個人的事業來説,自信心可以創造奇蹟。自信使一不入的才幹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一個缺乏自信的人,無論本領多大,總不能抓住任何一個良機。每遇重要關頭,總是無法把所有的才能都發揮出來,所以,那些絕對可以成功的事在他手裏也往往弄得慘不忍睹。

一切勝利只屬於各方面都有把握的人。那些即使有機會也不敢把握、不能自信成功的人,只能獲得一個失敗的結局。惟有那些有十足的信心、能堅持自己的意見、有奮鬥勇氣的人,才能保持在事業上的雄心,才能獲得成功。

慧語箴言

你可以敬佩別人,但絕不可忽略了自己;你也可以相信別人,但絕不可以不相信自己。

Tags: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