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作文素材 > 哲理故事

賦有哲理的小故事

欄目: 哲理故事 / 發佈於: / 人氣:9.89K

讀一個故事,懂一種人生,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賦有哲理的小故事,歡迎參考!

賦有哲理的小故事

帶着寧靜去睡覺

在一家旅館吃早餐時,我和兩個朋友談起昨晚的睡眠狀況,其中一人大加抱怨,他説他整個晚上都在牀上輾轉反側,難以入眠,最後弄得自身筋疲力盡。“我想在上牀之前聽聽新聞,”他説,“但一段時間之後,我聽得耳朵都煩了。”“聽得耳朵都煩了”或許就是他睡眠不好的原因,沒有人懷疑他受了一整個晚上的煎熬。“也許這與我睡覺前喝咖啡的習慣也有一定的關係。”他沉思了一會兒,説。

另一個人大聲説:“哈哈,我可睡了個好覺。睡覺前,我瀏覽了一下晚報上的新聞,用收音機聽了近幾天的新聞,並對這些新聞做了整理和分類。當然,”他接着説,“我是按照儘快入睡的方法去做的,這些方法可以説屢試不爽。”

我趕忙問他有什麼入睡的好方法可以介紹給我們,他解釋説:“我的爸爸是個農民,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他總是在睡覺前召集全家人,在客廳裏為我們朗讀《聖經》。當時的情景仍歷歷在目,祈禱過後,我就回到自身的房間里美美地睡上一覺。”他停頓了一會兒,繼續説:“但這些年來,我只在一次堵車時才祈禱過,這真遺憾。幾個月以前,妻子和我的日子過得很不順心,於是我們決定恢復這個習慣。結果,我們發現這一方法確實非常有益,所以現在每天晚上上牀睡覺前,妻子和我都會在一起讀《聖經》,然後虔誠地做一段祈禱。我不知道這意味着什麼,但我確實睡得很好。”

他轉向其他人説道:“我睡覺前雖然聽了新聞,但並沒有聽得耳朵煩了才去睡覺,而是帶着一種寧靜的心情去睡覺。”

好了,這裏給了你兩種耐人尋味的方式——“聽得耳朵都煩了”和“寧靜的心情”。你想選擇哪一種呢?

酣然入睡的祕訣在於精神狀態的變化,內心寧靜才是最安逸的生存之道。要獲得內心的寧靜,必須努力改變你的思想和你的心情,使它們處於放鬆、自在的狀態。只有這樣,你才能接受上帝賜予的寧靜的禮物。

畫裏的字謎

從前有個名動京城的年輕畫家,他畫技高超,許多達官貴人為了求到他的一幅好畫常常一擲千金。不過,這位畫家卻不是一個貪圖富貴的人,他喜愛自由自在的生活,於是有一天,他帶着行囊雲遊四方去了。

這天,畫家來到了風景如畫的江南名城——揚州,他心想,人們都説揚州城裏人才濟濟,我倒要親眼見識見識。於是他來到鬧市大筆一揮,在紙上畫了一隻黑毛獅子狗。圍觀的人們見畫上的獅子狗栩栩如生,不禁嘖嘖稱奇,更有人激動地掏錢想買畫了。可年輕畫家微微一笑,説:“這畫我是不賣的。不過這畫中藏有一字,若是誰猜出了這個字,我就把畫送給他。”眾人一聽有這等好事,便紛紛猜起謎來。

這時,人羣中走出一個清秀的少年,他不聲不響地將那畫卷起來,夾在腋下,轉身就走。眾人一時驚呆了,畫家也忙上前問:“小娃娃,你還沒猜呢,怎麼就拿走我的畫了呢?”

少年還是不説話,自顧自地往外走,任憑眾人在他耳邊嚷嚷着“你倒是先猜謎呀”。看到這裏,畫家突然笑了起來:“哈哈,有趣的娃娃,果然是猜出了我的謎語啊。”

低頭才能抬頭

在非洲大草原上,生長着一種奇異的植物,它的名字叫做尖毛草。尖毛草號稱“草地之王”,是非洲大地上長得最高、最茂盛的毛草之一。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尖毛草最初的生長過程卻極其緩慢,根本看不出有什麼王者的氣象。

當春天來臨時,其它植物開始瘋狂生長,而尖毛草彷彿壓根兒就沒感受到春風召喚似的,始終保持在一寸左右,就像被拋棄的可憐蟲,顯得寂寥而寒磣。眼看春天就要結束了,尖毛草還是那麼不緊不慢地吸收陽光雨露,像一個光吃飯不長個兒的小孩,幾乎看不見有什麼增長,比草原上的許多野草都低矮。正當人們對尖毛草感到無比失望時,情況一下子發生了逆轉。半年後,一場大雨來襲,尖毛草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樣拔地而起,每天以一尺半的驚人速度向上猛長,不到一個星期,就長到了一米六七,有的甚至達到了兩米高。放眼望去,一排排的尖毛草就像一堵堵綠色的高牆,成為非洲草原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剛開始,人們一直想不明白,為什麼低矮的毛尖草能夠一下子蜕變為“草地之王”?後來,植物學家通過研究發現,尖毛草之前不是沒有生長,因為它長的不是地面的莖,而是地下的根。在長達半年的時間裏,尖毛草的根不斷向周圍和地下擴張,最深的地方竟然達到了二十幾米,它的根系牢牢地鎖住了水分,鎖住了土壤中的營養成分。當蓄積的能量達到成長的需要時,尖毛草就會一發而不可收拾,在短短几天時間內,長到人那麼高。

無獨有偶,在四川地區也生長着一種有趣的植物,它的名字叫做毛竹。這種竹子非常高大,它的`竿高達二十多米,直徑也達到了二十多釐米。然而,在最初的五年裏,毛竹的生長十分緩慢,堪稱林中“侏儒”。但在第六年雨季來臨時,它卻以每天六尺的速度向上急竄,大約半個月時間,毛竹就能成為林中的身高冠軍,並且風吹不倒。更為奇特的是,當毛竹處於生長期時,周圍的植物都得為它讓行,直到它長大“成人”,其他植物才能吸收到養料。與尖毛草一樣,毛竹也是先發展根系,再發展莖杆,最後,它們都成為了同類中的佼佼者。

原來,無論是植物還是人,要想出人頭地,就必須學會隱忍,學會埋頭苦幹,在機遇降臨前,先將自身打造成一把無堅不摧的利劍。所謂功到自然成,當你的努力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厚積薄發,一鳴驚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自身推向成功的頂峯。

處處留心皆學問

我知道自身在高中時化學和數學都學得很差:我感覺這兩門課都很枯燥和複雜。但是英語也沒能考個好些的分數,就讓我很是失望,因為我喜歡這門課。我本想把英語學得出色一些,結果還是失敗了,這讓爸爸更加肯定地認為,我的真正才幹也許只有在當了裁縫時才會顯露出來。

我是父母唯一的兒子,也是最應該繼承爸爸在新澤西州大洋城的裁縫店的人——那是我爸爸的祖輩們從拿破崙時代的意大利傳下來的寶貴手藝。我課餘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給學校當記者,而且在高中三年級時的成績又下降了,爸爸就越發堅持讓我把時間花在他的工作間裏。他讓我學裁剪和怎樣縫褲腿、開鈕釦孔。

他説,當裁縫至少是一個讓我可以活命的“鐵飯碗”,並且重複着我説過的一個願望:“你不想高中畢業後到巴黎住嗎?”其實我知道,即使到了巴黎,也不過是在我大伯的公寓中的一間客廳裏住。大伯在1911年時離開了意大利,在巴黎開着一間紅火的裁縫店,很多名人都是他的顧客,我可以到那裏當學徒。

但是,我看着爸爸幹活,覺得當裁縫是件無聊、費時而又要求很高的事,爸爸一針一線地縫着每一件衣服,在縫一件絲綢或毛料衣服時,他要用手指感覺出針的走向。如果他覺得衣服做得不夠完美,還要把它拆了重新做。

我從沒想過要當一名裁縫,但每當爸爸提到巴黎的時候,我還是恭敬地聽着。在有一次我認真地寫了一篇關於《紐約時報》的發行人和元老級人物阿多夫·奧克斯的論文後,爸爸更是不厭其煩地念叨着我的英語成績——我那篇論文後來只得了個B——。

B——不是老師給過我的最低的分數,我得的多數是C,有時甚至是D。有一次在一篇關於《哈姆雷特》的作文中拼錯了莎士比亞的名字後,我甚至得了個F。那位女老師批評我的作文寫得太“囉嗦”而且“拐彎抹角”,有時候她還會用紅墨水給我寫下評語:“語法!語法!語法!”

美國沒有哪位裁縫會比我爸爸更加推崇奧克斯的了。1920年移民至美國後,爸爸每天都會閲讀《紐約時報》,通過藉助詞典,讀報擴大了他的詞彙量。所以每當他因為我沒考好英語而替我失望時,我都會以沒時間讀報來為自身找藉口。

奧克斯本人就是在沒有老師鼓勵的情況下開始他的事業的——他在上學時也是成績平平,但在後來的生活中顯露出了他的才華。

父母和我還有我的妹妹住在我們商店的頂樓裏。雖然家裏有寬敞的廚房和餐廳,但我的媽媽是她們那代意大利籍美國人中少數不願下廚房的一個。相反,她是個事業型女人,一位把老顧客視為最好朋友的商業家。

她會在她的女裝店裏招待顧客,她經常打發我去雜貨店給她們買汽水、茶或冰激凌,好像這些人就是她家裏的客人一樣。她會和她們進行私人交談,從而贏得她們的信心和信任,或早或晚地就能夠説服她們買下大部分她建議的衣服。

我媽媽的服裝店滿足了那些追求品味卻又精打細算的女人的需求,這些人當中有牧師的妻子、銀行家的妻子、橋牌愛好者等等。這是些戴着白手套的女士,她們一邊一件件試着衣服,一邊談論着各自的生活。

在我媽媽優雅舉止的襯托之下,我們的商店在那種時候就如同在上演着脱口秀一樣。我從媽媽那裏學到了很多有用的與人相處之道,這在多年後,當我開始就一些文章和書與作者進行訪談時派上了用場。我知道了,在一個人想解釋自身而又一時難以説清時,永遠不要打斷他們的談話。在那種時刻,人們通常是很坦誠的,他們的停頓或突然改變話題,可能顯示着其中有着令他們尷尬或惱火的事情。這是我小時候在媽媽的服裝店裏跑腿時 “偷聽”來的,她們的聲音在其後的幾十年裏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回想起父母保持了60多年的融洽關係,以及他們是如何把愛、寬容和很多才華結合在一起時,我明白了,我從他們那裏學到的比從課堂或老師那裏學到的更多。也正因為有了這些積澱,我才能在後來成為《時代週報》的記者和作家。

一步一天涯

在抬起一隻腳和落下另一隻腳之間的短短几秒鐘裏享受人生。

初到西點軍校的時候,我只有22歲,是系裏最年輕的講師。當時二戰已經結束,美國經濟蒸蒸日上。我覺得人生就像一場盛宴剛開始,美味佳餚會不斷出現,錯過一兩道菜也沒關係,後面肯定還有更好的。但拉爾夫中尉改變了我的人生觀。

系主任派我去機場接一位應邀來做演講的二戰英雄——拉爾夫中尉。他曾在二戰中奮不顧身地救護戰友,並因此獲得了銅星獎章。拉爾夫中尉只比我大幾歲,跟我一樣喜歡棒球和搖滾樂。相互介紹後,我陪拉爾夫去機場大廳取他的行李。從登機口到大廳只要5分鐘的路,但我們卻走了至少20分鐘,因為中尉走幾步就會對我説“請稍等”。

第一次説“稍等”是因為一個老婆婆的行李從手推車上掉了下來,拉爾夫過去幫她放好;第二次“稍等”的時候,他把兩個小孩子分別舉起來,好讓他們看到窗外跑道上準備起飛的飛機;第三次和第四次是為了拉我去欣賞牆上的兩幅印象派油畫;第五次是停下來跟一個風趣的機場清潔員聊幾句……而每次“稍等”之後,拉爾夫的臉上都會露出甜甜的微笑,好像剛剛吃了最美味的巧克力蛋糕一樣。

説實話,我不止一次來過軍校附近的斯圖爾特機場,但每次都匆匆而過。印象中這是一個簡陋擁擠的機場。我甚至不知道通道兩邊的牆上掛滿了名家捐贈的油畫。跟着拉爾夫,我第一次發現周圍有那麼多需要幫助的人,第一次注意到周圍有那麼多有趣的事。我好奇地問中尉:“你從小就是這樣的嗎?”

“你問我是不是很早就懂得享受生命的每一刻?”拉爾夫搖搖頭,“不,入伍之前我也覺得人生長着呢,即使錯過什麼,以後也總有機會彌補。但戰爭教給我另外一種態度。”接着中尉解釋説,他所在的小分隊負責清除地雷,很多次他親眼看見剛剛還走在身邊的戰友被炸得面目全非。

“那時候,我們的生命是用一步的長度來丈量的,每一腳都有可能踏進死神的領地。慢慢地,我學會了在抬起一隻腳和落下另一隻腳之間的短短几秒鐘裏享受人生,我學會了在邁出下一步之前認真端詳周圍的世界,因為這一步説不定就是我生命的最後一步。只要你願意,每一步都是新生活的開始,都會帶來一個新世界。”

抱怨不如行動

爸爸難得來一次城裏,我陪着他去公園遊玩。公園很美,芳草如茵,鳥語花香。可惜的是,有人把垃圾隨手扔在草坪上,一片狼藉。我指着垃圾,搖頭歎息:“這些人素質真是太差,讓漂亮的公園大煞風景。”説完,我繼續往前走。走了一會兒,發覺爸爸並沒有跟上來。趕緊回頭去找,看見爸爸正彎着腰,仔細地把垃圾一點一點地撿到一隻塑料袋裏。直到撿完了,他的臉上才露出淡然的微笑。看見我回來找他,爸爸認真地對我説:“不要總是哀歎世風日下,自身卻始終不去動手。有時候,我們只需舉手之勞,就能改變許多。”我聽了面紅耳赤。

是啊,有多少人像我這樣,總是哀歎世風日下,卻不願意付諸行動去改變這一切呢?

在擁擠的公交車上,你看見猖獗的小偷在眾目睽睽之下,把賊手伸進了別人的拎包。也許你心裏會憤憤不平:“真是世風日下,小偷竟然如此膽大妄為?”可是,你“路見不平一聲吼”了嗎?正是我們的膽怯和漠視助長了歹徒們的囂張氣焰,如果我們面對邪惡和醜陋現象,不再漠然視之,不再甘當看客,用良知用勇氣用熱血大吼一聲,罪惡定然聞風喪膽。

在公共樓道里,路燈壞了,一直沒人來修理。每天晚上進出,你總是小心翼翼,摸索着行走。也許你心裏很不滿,忍不住抱怨:“真是世風日下啊,連個燈泡都沒人修。”可是,光抱怨有什麼用,你有沒有想過去買個燈泡換上。也許小區門口的超市裏就有,不過一兩塊錢。換個燈泡也沒有什麼技術含量,幾乎每個人都會。你的舉手之勞會換來整個樓道的光明,如果只是抱怨,樓道永遠是一片黑暗。

貪污受賄、賣官鬻爵也許你也為這些官場腐敗現象而義憤填膺,慨歎世風日下。可是你仔細回想下,你是否也曾經對你的領導阿諛奉承、點頭哈腰?你是否因為領導的意志而放棄了原則,幹了一些不應該乾的事?你是否也在逢年過節,提着禮品來到領導家裏走動走動?你一方面看不慣官場的腐敗,另一方面卻又無奈地為腐敗推波助瀾。如果你真為世風日下哀歎,那麼你制止不了腐敗,你最起碼也要獨善其身。

行文至此,我突然想起了澳大利亞的大頭蒼蠅。一提起蒼蠅,人們自然會生髮出厭惡之情。然而在澳大利亞,蒼蠅不但不會傳播疾病,而且還是一種對人類有益的昆蟲,並被印製到了50元面值的錢幣上,受到與偉人同等的尊崇。在很早以前,澳大利亞的蒼蠅也喜歡生活在骯髒污穢的場所,並且數量驚人。為了避免蒼蠅傳播疾病,每個澳大利亞人都自覺地行動了起來。他們首先從自身做起,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認真地搞好個人衞生和家庭衞生,然後他們又不遺餘力地將公共場所藏污納垢的地方一個個清除。最後,整個澳大利亞除了湛藍的天空、悠悠的白雲、遍地的鮮花,再也找不到什麼可以讓蒼蠅寄生的地方。蒼蠅失去了賴以生存的沃土後,不得不被迫改變原有的生活方式,靠採食花蜜為生,並一代代地傳襲下來,以致最後徹底改變了以往的生活習性,成了被人類接受的朋友。種種不文明、不道德行為不正像蒼蠅寄生的那些污垢嗎?面對醜陋,我們不妨學學澳大利亞人,不要只哀歎世風日下,而應該反思自身的行為,看看自身哪些地方做得不夠好,哪些地方需要改進,沒有了污垢的立足之地,文明之花必然香飄四野。

許多東西都可以改變,醜陋可以裂變為美麗,骯髒可以轉化為潔淨,低賤可以昇華為高貴,蒼蠅都可以改變,我們人類還有什麼不能改變的呢?

給自身一個懸崖

有一個人撿到一隻小鳥,就將這隻小鳥帶回家裏,給他的孩子玩耍,孩子將小鳥與小雞一塊飼養。慢慢地,小鳥長大了,人們才發現,這隻小鳥原來是一隻鷹。雖然這隻鷹和雞羣相處得很好,但總有人家裏丟雞,人們就懷疑是這隻鷹吃了雞,強烈要求主人將這隻鷹處死。這家主人捨不得,但迫於大家的壓力,他決定放生這隻鷹。但是,不管主人將它放到什麼地方,它總能回到村裏來。有一個人説他有辦法,將鷹帶到了一個懸崖邊上。他將鷹向深淵裏扔去,那隻鷹一開始,就像是一塊石頭掉下懸崖,直直地向下墜落,眼看就要到崖底了,鷹突然展開了翅膀,竟然奇蹟般地飛了起來,而且越飛越高,越飛越遠,再也沒有回來。

鷹本來是有翅膀的。能飛很高很遠,但是,在一羣雞的世界裏,它已經被同化了。沒有經過鍛鍊,又貪戀温暖舒適的雞窩,漸漸地,也就失去了翱翔藍天的勇氣和信心。要是沒有人將它扔下懸崖,它永遠不可能飛上藍天,尋找屬於自身的世界。

很多時候,我們都不敢面對這樣的懸崖。

美國有一個作曲家喬治·格什温。他從來沒有寫過交響曲,而當時美國最著名的斯坎德爵士樂團的著名指揮家,卻對他十分賞識,邀請他為交響樂團寫一部交響曲。但是,固執的格什温聲稱自身對交響樂一竅不通,不肯從命。這位指揮家竟然在報紙上刊登了一則廣告,説20天后,音樂廳將上演格什温的交響樂《藍色狂想曲》。格什温看到廣告,大驚失色,質問指揮家為何令他出醜,指揮家微笑着説,反正,全城人都知道了,你看着辦吧。格什温沒辦法,只好將自身關在屋子裏,硬是用兩週的時間,完成了這部作品。誰知首場演出竟大獲成功,格什温的名氣也迅速傳遍美國。

有些時候,我們確實需要緊逼的力量。使自身獲得重生,讓生命之樹開出更加絢爛的花。

人總是對現有的東西不忍放棄,對舒適平穩的生活戀戀不捨。但是,一個人要想讓自身的人生有所突破,就必須明白,在關鍵的時刻,應該把自身帶到人生的懸崖邊上,在看似深淵的邊緣,才有可能獲得另一片藍天。

不賺錢就賺人生

朱先生白手起家,是一個建築公司老闆。雖然目前家大業大,但創業過程並非無風無雨。他很會找地,很會想點子,所在地的政商關係也相當良好,才能耐住台灣建築業所經歷的長時間不景氣。

朱先生沒念過什麼書,很希望自身的孩子多讀點書,學歷高一點。不過,他的獨子唸的是現代藝術,看來跟家業沒什麼關係。孩子辦展覽時缺乏經費,他也都慷慨贊助。

很多人聽説他沒有努力安排孩子接班,問他:“你怎麼沒要求孩子繼承家業?”他總是笑笑説:“當然有暗示過啦。希望他念商或是念建築,可以把我擁有的資源都給他。不過,他從小就只對畫畫有興趣,我也沒辦法。”“念藝術恐怕連吃飯都有問題吧?”好事者這樣問的話,朱先生就會聳聳肩笑道:“也許賺不了錢,但應該會賺到他的人生。哈哈,我的工作也跟我爸不一樣,我爸是種田的,如果我爸要求我繼承家業,我恐怕也不會有今天的事業版圖吧。上一代總想不到下一代的發展,説不定我兒子將來會開一個比‘皮克斯’更大的動畫公司。”

以前,爸爸越成功,兒子的未來越被侷限,現在,已有不少開明家長,願意讓孩子做他喜歡的事情。他們明白,一個人做自身不喜歡的事,是很難成功的。萬一不成功,還會怪父母誤了他的選擇,這種重擔,現代父母應該難以消受。

我們的人生和金錢的關係,其實只有四種可能狀況:賺錢也賺到人生;不賺錢卻賺到人生;賺錢卻賠上人生;不賺錢也賠上人生。

你屬於哪一種?

Tags:哲理 賦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