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作文素材 > 名人故事

《開學第一課》:“百折不撓”秦華禮的長征故事

欄目: 名人故事 / 發佈於: / 人氣:3.32W

恰逢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昨晚8點央視播出的2016年《開學第一課》邀請了多位親歷過長征的老紅軍,講述他們在長征中的感人故事,南京104歲老紅軍秦華禮就是其中一位。今天小編就來分享一下2016年《開學第一課》:“百折不撓”秦華禮的長征故事,相信各位讀者會有興趣。

《開學第一課》:“百折不撓”秦華禮的長征故事

百折不撓

紅軍過草地最極端時一天口糧僅一顆黃豆

第三堂課“百折不撓”,104歲的老紅軍秦華禮講述了自己和夥伴們在長征中“移動的通信學校”中克服各種困難、堅持學習無線電技術的故事。一年只有一隻鉛筆、沒有紙張、沒有教具,在土地上用樹枝畫電路圖,在戰士們背後背上寫着單詞的小木板、邊走邊學英語,最後秦華禮和通信班的夥伴們在草地中心畢業,從此一生奉獻給通信事業。隨後,著名紅軍指揮官耿飈的女兒耿瑩,講述了父親在長征中“披着毯子上戰場”的故事。

在現場,她還展示了紅軍長征時穿的草鞋,踏着這樣簡陋的鞋,紅軍創造了一天最遠行軍達240裏的奇蹟,相當於繞體育場300圈;她告訴大家,在草地中最艱苦的時候,紅軍們一人一天的口糧只有難以想象的一顆黃豆,紅軍戰士是以超人意志力克服血肉之軀極限、創造了“人間奇蹟”。

最後,在百位老紅軍羣像的見證下,陳賡、陳再道等將軍的後輩和歌手平安共同獻上了一首《映山紅》,飽含深情地唱出了對紅軍先輩的思念和敬意,104歲老紅軍秦華禮在台下眼含熱淚跟唱。

“長征的偉大意義是空前的。我只想告訴年輕人,這些都是我親身經歷的事情,當你們遇到困難時,想想長征就一定能克服。”——秦華禮

他是跟隨徐向前、劉元帥等走完漫漫長征路,百歲高齡仍倔強重走“長征”路的紅軍老戰士;他是親歷八年抗戰的通信兵;他是頂着各方面壓力和全校師生一起建設新南郵的老書記、老校長。

在紀念建黨95週年和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之際,記者專訪104歲的老紅軍秦華禮,聆聽他講述艱苦卓絕的長征經歷。老首長鶴髮鬆姿、記憶驚人、樂觀豁達、信念堅定,給記者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

長征篇

我的長征“第一次”

千佛山戰役中“大難不死”

1935年5月、歷時70多天的千佛山戰役,是紅四方面軍西出北川峽谷的重要戰役。1932年加入紅軍的秦華禮,在此役中經歷了第一次大難不死。

千佛山高約3000米,站立山巔,能遠眺到成都中壩平原和都江堰。指揮部就設在山頂大廟內。當時,山上無人無糧,成片森林和小竹林。我隨93師279團二營五連行動,對面是四川軍閥鄧錫侯的一個旅,將士們在山上固守了七天七夜。

第八天,我軍向敵人發起反擊。我隨五連衝鋒時,敵人一發迫擊炮彈在我身邊爆炸,一塊彈片擊中了大腿(至今還留有疤痕)無法行動。團政委立即派擔架把我送到紅四方面軍總醫院救治,沒有藥物,護士只能用紗布包紮傷口。此時,部隊要急行軍北上,動員重傷員留下來,我們卻要跟着部隊走,就是死了也光榮。便請護士找來民夫(老百姓)抬着我們跟在部隊後面走。

走了約四天,來到一條大河。正當民夫抬着我走在鐵索橋中間時,突然飛來三架敵機對橋面輪番轟炸。抬我的民夫把擔架往橋上一摔就跑了。説來僥倖,炸彈把橋左邊一條竹繩炸斷後,橋面歪斜,卻沒有斷。我眼看着敵機來回不停地投彈轟炸。

敵機轟炸結束,兩個民夫回來見我還活着躺在擔架上,便又抬起我,跟隨部隊。這是我的第一次大難不死。

我的長征“奇蹟”

傷口裏的炮彈皮自己“跑”出來了

長征中缺醫少藥是“常態”,鹽水和尿液竟成傷員“療傷”的靈藥。此時,那塊深扎進秦華禮腿部肌肉的炮彈皮在整整折磨了他1個多月後,竟然“奇蹟”般地跑了出來,已經潰爛長蛆的.傷口也徑自痊癒了。時隔80多年,秦華禮講到這段經歷,連稱不可思議。

十幾天後,我的傷口感染化膿了,不時發出陣陣惡臭,還長出白色的蛆蟲。那個時候,身邊藥物都沒有,每天到達休息地,就請民夫幫忙燒點開水,再放點鹽,自己用舊布條蘸着鹽水洗一洗。後來,傷口爛成一個小洞,我忍住痛,把布條塞進去吸出膿水後,再用尿水沖洗一下(小時候聽大人説,尿是消毒的)。

一個月後的一天,傷口劇痛不止。仔細一看,有個黑點子,就用手指甲輕輕按按,發現是那塊炮彈皮冒了出來。當時,沒有醫護人員,就借了把小剪刀,自己咬緊牙關,慢慢把肉皮剪開,再用手指捏住彈片,猛地拔了出來。

我痛暈過去,血流了滿腿。五六天後,傷口就不覺得痛了,慢慢地痊癒了。這在當時可以説是個奇蹟。

我的“長征精神”

只要有信念,再大的困難都能解決

“長征精神”是什麼?秦華禮概括為: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犧牲與險阻。他説:“信念和理想對青年人非常重要。因為只要你有目標和方向,困難都會想辦法克服的。”

1935年9月,我被選送到通信學校學習無線電。當時部隊繳獲的鉛筆送到3個學校(中央黨校、紅軍大學和通信學校)發給學員,我連鉛筆都沒見過。學員們想盡一切辦法學習,“邊打邊學,邊走邊學”是口號。最難學的是英語,我們行軍時,每個人後面背個小木板,上面寫着英語和漢字,後面的人就可以一邊走路,一邊看着小木板背單詞。

長征時,電報機電池為前方部隊淘汰下來,常常電量不足。我不懂化學,有次我將已腐爛的電池鋅皮層層扒開,舔舔裏面的液體,又鹹又苦又澀,我琢磨着裏面應該有鹽,於是就嘗試着把電池外皮全扒掉,放入有鹽水的竹筒中長時間浸泡。再次使用,竟然電量十足。

百歲再“長征”

“衝啊,當年我們就是從這裏衝向敵人!”

秦華禮的家鄉四川通江縣,是紅四方面軍長征入川第一站。2013年9月,百歲高齡的秦華禮,在南郵的精心安排和女兒女婿們的陪同下,回到家鄉重走“長征”路,重温山山水水,看望父老鄉親,回訪戰鬥故地。

通江縣紅四方面軍第三十軍政治部、王坪紅軍烈士紀念碑、紅四方面軍入川第一鎮——通江縣兩河口鎮等地留下了他的足跡。

回到當年戰鬥過的地方——通江縣毛峪鎮、佑埡口村,回憶當年,他抑制不住地揮起當年握槍的右手説:“衝啊,當年我們就是從這裏衝向敵人!”

站在劍門關,領着隨行的人,他找到自己當年隨大部隊經過這個“天下第一關”時,與敵作戰的地方,彷彿昨天就在眼前……

長征途中只能吃野菜、樹葉、青草甚至皮帶

1932年底,紅四方面軍入川時,秦華禮看到紅軍是窮苦人的隊伍,紀律嚴明、官兵平等,就走進了這支隊伍,投身革命。在秦老看來,長征時主要有三大困難,分別是自然條件、糧食問題和交通問題。

自然條件的困難不僅有險峻的高山、湍急的河流,還有惡劣的氣候。“過草地時,突然就有可能狂風暴雨還夾雜着冰雹,冰雹都有鴿子蛋那麼大。每個戰士都有一個用竹子編的斗笠,但一場冰雹,斗笠就會被打破,戰士們的頭也會被打傷。”秦華禮説,此後,只能用洗臉盆遮擋冰雹。晚上在草地休整時,因為有很多水地,戰士們只能棲息在小坡的地方。“開始長征時我們還帶了棉被,後來為了減負把棉絮抽了,夜晚穿得單薄的戰士們很多都凍傷了。”

缺少糧食也是一大考驗。長征途中常常面臨斷糧的問題,大家只能吃野菜乃至樹葉、青草,最後甚至把皮帶都吃了。“皮帶直接煮是煮不爛的,必須先放火上烤成金黃色,才可以煮着吃。”秦華禮回憶,在敵人圍追堵截、飛機掃射轟炸的情況下,部隊每天都要長途行軍。“爬雪山的時候,只能跟着帶路的翻譯穿的皮靴踩出的腳印走,夜晚一旦走錯,就會陷在積雪裏拔不出來。過草地時,傷員、年老者一不小心就會陷入泥沼之中,怎麼拔也拔不出。”

保持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途中休整時把筐掛樹上打籃球

秦華禮説,儘管長征時如此艱苦,但當年支撐他們走下去的就是“理想、信念、意志”6個字,“困難是暫時的,勝利是屬於人民的”這個信念也在大家的腦海中紮下了根。“當時我在電台工作,白天長途行軍,晚上常常又通宵收發電報。雖然很困難,但我堅信‘共產黨會帶領我們取得最後的勝利’”。

“那時一點也不覺得苦,甚至感覺很快樂。”秦老回憶,長征途中休整的時候,只要有一塊房間大小的平地,他們就把筐掛樹上打籃球,踢足球。大家一直保持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士氣很高昂。

秦華禮告訴記者,長征向沿途的人民羣眾宣傳了革命,宣傳了紅軍。沿途很多地方的老百姓本來沒見過紅軍,也不瞭解紅軍。紅軍長征時經過這些地方,讓他們看到了紅軍嚴明的紀律、良好的精神風貌。紅軍到羣眾之中開會、演講,宣傳革命政策,也讓沿途的人民羣眾知道了紅軍是一支多麼好的隊伍,從此也開始心向革命。

為了及時收發電報,曾經八天八夜沒閤眼

長征勝利後,紅軍改編為八路軍。秦華禮在抗日戰爭時期繼續從事電台工作。百團大戰之中,他為了及時收發電報,曾經八天八夜沒閤眼。

新中國成立後,秦華禮參與領導創建了川、雲地方政府郵電管理部門,直接指揮開闢了我國西南邊疆第一條國防通訊線路。他於1958年10月到南京郵電學院工作。在建院伊始時期,為學院的創建和發展做出了奠基性的貢獻。他擔任學院主要領導長達25年,為祖國的郵電通訊事業培養了大批高素質的專業人才。

回首往事,這位百歲老紅軍用激昂的語調説,年輕人一定要了解過往的艱苦歲月,瞭解先人革命鬥爭中的英雄氣概,從而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刻苦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為民族復興做出貢獻。

【人物檔案】

秦華禮,1913年1月出生,籍貫四川省通江縣,1932年參加工農紅軍,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過長征。土地革命時期任排長、連指導員、巡視員,電台台長;抗日戰爭時期任電台分隊長、中隊長、通信科長;解放戰爭時期任通信學校政委、華北電信專科學校和軍委工程學校的大隊長兼政委、黨委書記。

新中國成立後任川東行署、四川省郵電管理局副局長、雲南省郵電管理局副局長、黨組副書記;1955年2月至1956年7月在北京郵電學院專修科學習,1956年8月至1958年10月任北京郵電學院黨委第二書記。1958年10月起到南京郵電學院任院長兼黨委書記,1963年1月起任黨委書記,1983年5月離職休養。

南京郵電學院首任院長兼黨委書記秦華禮老人,今年已是103歲高齡。但回憶起長征往事時,他仍然語調激昂、豪情滿懷。

現場花絮

背誦《過草地》詩

在長征路上,秦華禮曾任紅四軍軍部電台台長,三過草地。採訪中,秦華禮背起了自己作的詩——

《過草地》茫茫無際大草原,水毒泥污渺人煙。戰友跋涉陷沼澤,長眠大地鑄豐碑。缺鹽斷糧大半載,野菜牛皮當美餐。千難萬險何所懼,官兵齊心勇向前。黑夜總有黎明時,嚴寒過後是春天。三大主力大會師,迎接抗戰新局面。

抗戰篇

轉戰太行山8天8夜沒閤眼,秦基偉獎勵毛毯

“看吧千山萬壑,銅壁鐵牆,抗日的烽火燃燒在太行山上……”一曲《在太行山上》,是秦華禮最愛唱的抗戰歌曲。

1937年至1947年,他隨劉元帥轉戰太行山整整十年,印象最深的是:“1940年百團大戰時,我守着電台8天8夜沒閤眼。因為發報及時,秦基偉將軍獎勵我一條毛毯,那可是從日軍手中繳獲的戰利品,現在還收藏在家裏呢!”

在他眼裏,巍巍太行,是血染的熱土,是隊伍發展壯大的根脈。他所在的129師,東渡黃河時只有9000人,抗戰勝利離開太行山時,已經有30萬人,成了威名遠揚的“劉鄧大軍”。

養生之道

每天用冷水洗頭洗臉

滿頭銀髮,腰桿挺直,精神矍鑠,思路敏捷,口齒清晰,104歲高齡的秦華禮,看上去就像七八十歲的老人。問起養生之道,他和女兒都提到一個十分特別的習慣:每天冷水洗頭1分鐘。

女兒秦志紅告訴記者,秦老直到現在,都保持着每天用冷水洗頭、洗臉和洗澡的習慣。100歲後洗澡,漸漸改成先用温水洗一遍,再用涼水衝一下。但這個習慣是多年養成,秦志紅並不建議老年人輕易模仿。

秦老説,這個習慣還是抗戰那會兒養成的:“當時因為缺覺、壓力大,落下了頭疼的毛病。有次我用毛巾泡過井水後敷一下頭,發現好多了,後來就一直用冷水洗頭洗澡。這個習慣已經堅持了七十多年。”

秦老的養生方法還有這些:

1、不抽煙、喝紅酒:因為曾患有嚴重的胃病、失眠,35歲後開始戒煙戒白酒,改成每晚喝一小杯(一兩左右)紅酒。

2、吃飯七分飽:他告訴身邊所有的人吃飯吃到七分飽就可以了,哪怕是他最愛吃的紅燒肉,每次最多吃兩塊就停筷子了。

3、睡到自然醒:不強求自己早睡早起,每天睡到自然醒,醒來後也不急着起牀,先做一整套自創的全身穴位按摩。

4、堅持梳頭按摩足心:每天晚上一邊看電視,一邊用牛角梳梳頭、按摩雙腳腳心各500下。

5、堅持鍛鍊:每天堅持鍛鍊,天氣好壞都會出門散步,有時還練上半小時門球,路過的人都不敢相信他已有一百歲了。

6、保持好心情:樂觀開朗,笑口常開。

秦華禮與南郵

周總理為他簽署任命書

新中國成立後,秦華禮轉業地方工作。1958年,秦華禮離任北京郵電學院黨委第二書記,任南京郵電學院首任書記、院長。周總理親自簽發任命書。成立之初的南郵,缺房子、缺設備、缺老師、缺幹部。他便和師生一起下工地,打根基,建房子。因此被稱為“代表學校歷史和學校精神的標誌性人物。”2012年,吳為山教授為秦華禮老書記塑像,放置在校史陳列館。“我在南郵工作了25年,生活了58年,我的大半生都是在南郵、在江蘇度過的,我熱愛江蘇,更熱愛南郵……”秦老希望南郵能出更多的院士,躋身全球百強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