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敍事作文

開學第一課長征的故事

欄目: 敍事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33W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里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這就是長征,有着堅定無比信念的長征。

開學第一課長征的故事一:

80年前,外國學者斯諾寫了一本書,叫《紅星照耀中國》,這本書成為外界瞭解中國革命的媒介。80年後,“長征路上奔小康”網絡媒體“走轉改”大型主題採訪湖南站活動中,中國日報美籍記者Tyler跟着採訪團重走長征路,記錄新長征故事,見證中國滄桑鉅變。

中國日報美籍記者Tyler在北京工作5年,他選修中國歷史,但對長征瞭解並不多。“長征很艱苦,長征時期是中國共產黨的低潮期,毛在長征中確立了自己的地位”——這就是Tyler對長征的印象。

這次採訪活動地點主要在湖南湘西、懷化、張家界等地。“當我來到這裏的時候,我不知道要期待什麼,我從沒有來過中國這些貧困的地方。”正如Tyler在他的稿子裏面寫到,不瞭解長征的他,第一次來到中國貧困區。

隨着採訪行程的推進,他看到許多貧困山區修起了水泥路,建起了洋房,一個個家庭脱離了貧困,Tyler説自己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中國的發展。在十八洞村,龍德成老太太拉着tlyer的手,跟他講脱貧故事,Tyler覺得特別感動。

“老太太住在這樣封閉的大山裏,本身就是很艱難的人生,在這種條件下還很樂觀,積極向上,充滿正能量。”Tyler覺得自己對長征精神有了新的理解,長征精神就是中國人堅韌不拔的精神。“中國人選定了一個目標就一定會做到,經歷地震等災難都能挺過去。全世界範圍內都有這種堅韌的精神,但在中國人身上,這種堅韌達到了極致。”Tyler説,長征的先烈們,為了理想,為了生存,那麼艱苦的條件也沒放棄,最後完成目標。

Tyler很期待中國的扶貧政策,比如發放小額貸款給村民,教村民養殖技術。“跟長征一樣,脱貧也是個長期的、艱難的過程,需要費很多人力、財力、物力。”他理解了為什麼有人把脱貧比喻成新長征。

“多傳遞一些正能量。”Tyler希望自己有機會深入羣眾去了解在這場脱貧新長征路上的發生故事,並把他銘記在心,像斯諾那樣寫書。

開學第一課長征的故事二:

又是一年開學季。從2008年至今,由教育部和中央電視台聯合推出的品牌節目《開學第一課》已經陪伴全國中小學生走過了8個年頭,今年9月1日仍將在央視一套晚八點黃金時段亮相。今年是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今年的《開學第一課》邀請多位親歷長征、平均年齡逾百歲的老紅軍參與節目,講述長征故事、弘揚長征精神,力爭給全國中小學生獻上一堂生動而有意義的第一課。

據介紹,在第一堂課“信念不移”中,99歲老紅軍胡正先講述了長征途中“紅軍的千里眼和順風耳”——通信兵的故事。在長征過程中,胡正先經歷背靠背的小夥伴被敵軍擊中犧牲、突圍時吞吃密碼本保護部隊機密、雪山上忍飢挨餓激戰48天等驚心動魄的瞬間,展現了紅軍戰士“為國家奉獻一切”的'信念。他還告訴大家,當年在沒有汽油、柴油維持電台發電的極端條件下,曾經用提煉的豬油和牛油維持發電機運轉。

第二堂課講述的是“勇往直前”的長征精神。嘉賓賀陵生講述了父親賀炳炎將軍的故事。賀炳炎被毛稱為“唯一一個不用敬軍禮的將軍”,他在被敵人子彈打碎右臂之後,以常人難以想象的毅力,在沒有麻藥的情況下鋸去傷臂,賀龍元帥舉着他鋸下的骨片對戰士們説:“這是賀炳炎的骨頭,這是紅軍的硬骨頭!”賀龍元帥的女兒賀捷生講述了自己和父親在長征途中的故事。她被稱為“長征中最小的紅軍”,出生18天后就在馬背上的搖籃中踏上征途。在她眼中,戰鬥時所向披靡的賀龍元帥是一個為了革命理想而勇敢的將領,也是一個為了保護孩子而勇敢的父親。

在第三堂課“百折不撓”中,104歲的老紅軍秦華禮講述了自己和夥伴們在長征中“移動的通信學校”中克服各種困難、堅持學習無線電技術的故事。一年只有一支鉛筆,沒有紙張、沒有教具,在土地上用樹枝畫電路圖,在戰士們背後背上寫着單詞的小木板,邊走邊學英語,最後秦華禮和通信班的夥伴們在草地上畢業,從此一生奉獻給通信事業。隨後,紅軍將領耿飈的女兒耿瑩,講述了父親在長征中“披着毯子上戰場”的故事。在現場,她還給孩子們展示了紅軍長征時穿的草鞋,踏着這樣簡陋的鞋,紅軍創造了一天最遠行軍達240裏的奇蹟,相當於繞體育場300圈。

第四堂課“堅持不懈”講述的是對長征精神堅持不懈地繼承和發揚。這堂課請來了航天員王亞平,她講述了長征火箭、神舟飛船背後藴含的航天精神,告訴孩子們“長征”火箭的名稱,寓意着火箭長長的蹤跡,也代表着中國航天事業艱苦而又光榮的歷程。隨後,節目現場舉行了一次特別的升旗儀式,由國旗班戰士護旗、104歲的老紅軍秦華禮作為先輩的代表升旗,在莊嚴肅穆的國歌聲中,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現場激盪着濃濃的愛國熱情。

開學第一課長征的故事三:

“開學第一課開始啦!”昨晚8點整,眾多的中小學生和家人一起坐在電視機前觀看由教育部和中央電視台聯合推出的《開學第一課》,聽老紅軍講述長征故事,接受愛國主義教育。

今年《開學第一課》主題為“先輩的旗幟”,邀請多位親歷長征、平均年齡逾百歲的老紅軍講述長征故事、弘揚長征精神,給青少年以價值觀的啟迪和引導;同時輔以孩子們喜聞樂見的文藝表演和互動遊戲,力爭給全國中小學生獻上一堂生動而有意義的第一課。從2008年至今,《開學第一課》已經陪伴全國中小學生走過了8年。

“這種形式非常好,充滿正能量。”泉州一中校長賴東昇介紹,今年剛好是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節目中老紅軍親自講述當年的經歷,讓年輕一輩們能更深切地體會紅軍長征遇到的艱難險阻。整個節目主題鮮明,形式新穎,寓教育於活動之中,讓同學們感到親切,易於接受,得到教育,加深理解與感悟,效果頗佳。

“今年的《開學第一課》用長征這個主題非常好,讓我這個任教三十多年的老教師看了非常感動。節目教育下一代發揚先輩勇敢直前、百折不撓的精神的同時,也要求我們不忘初心,努力做好本職工作,為培養下一代作出自己的貢獻。”晉江市金井鎮新市村光華小學教師曾志欣激動地説。

“《開學第一課》從青少年的獨特視角,帶領大家一起重温紅色記憶,傳承長征精神,鼓舞我們接過先輩的旗幟,初心永不改,加油向未來!”泉州五中初二(六)班學生曾國磊表示。泉州師院附小四年(一)班學生蘇子淇表示:“節目教育我們遇到苦難要勇敢面對,學習長征精神百折不撓,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