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作文素材 > 成語故事

【推薦】成語故事作文彙總七篇

欄目: 成語故事 / 發佈於: / 人氣:5.68K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成語故事作文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成語故事作文 篇1

我喜歡《成語故事》這本書。書裏有許多成語故事,許多的典故。每個故事都有想告訴我們的道理,而且都是幫助我們不要沉迷於什麼或者讓我們積極向上。

讓我來好好介紹其中的一個故事吧!

我最喜歡《成語故事》中的這一篇故事——濫竽充數。這個故事講了齊國國君齊宣王喜歡聽人吹一種叫做芋的樂器。齊宣王就叫很多人在大殿裏面吹芋,有一個人混了進去,在哪了假裝吹,每個月都跟別人一樣吃好穿好。後來,齊宣王死了,兒子齊湣王也愛聽別人吹芋。但是他不喜歡那麼多人一起吹,要一個一個的吹。這個人不會吹,於是就偷偷的溜走了。

我有一個同學叫餘尚哲,他就是這樣。上英語課的時候老師叫大家一起背誦課文,他不會背,就在那裏對嘴型。我們就得有些人不會背,在裏面混,於是我們要求老師單個抽查,老師也同意了。到了餘尚哲的時候。他背到:“What did Koko do……額,這個,我忘記了。”老師當場大發雷霆,讓他下課去辦公室。這種人就是濫竽充數。

我喜歡濫竽充數這個故事,因為我不是這樣的人。

成語故事作文 篇2

不翼而飛( bù yì ér fēi):

沒有翅膀卻能飛,比喻東西突然不見了。也比喻事情傳播得很迅速。

戰國時,有一年秦王派大將王稽攻打趙國的都城邯鄲,一連攻了十七個月,也攻不下城池。

王稽非常煩惱,有個名叫莊的人向王稽獻計説:“你如果犒賞部下,就可以鼓舞他們的鬥志,邯鄲攻破是有希望的。”

王稽不耐煩地説:“我是統帥,只知道服從國王的命令,別的事情管不了那麼多。”

莊並沒有被王稽的不耐煩而嚇退,他繼續説道:“你這樣講不太對。即使是父親給兒子下命令,有的可行,有的就不可行。……我看你一味媚上欺下,獨斷專行,輕視士兵已經很久了。我聽説,假如有三個人謊稱老虎來了,那麼聽的人就會信以為真;如果有十個人合力彎一個木槌,就能把木槌弄彎;如果大家都口傳消息,要求你改變指揮方法,這消息沒有翅膀也會飛得很遠。這説明眾部下的力量是巨大的。因此,你還是賞賜一下你的將士們吧!”

可是,王稽還是聽不進莊的意見。

幾天之後秦軍果然發生叛亂,嚴重地影響了戰事的順利進行,秦王很是惱怒,就把王稽處死了。

不翼而飛這個成語較多形容東西突然不見了,看完今天的故事後大家知道它的另一層含義了嗎?它也可以比喻事情傳播得很迅速。

故事中的王稽不聽信士兵莊的建議,獎勵士兵們這個消息傳播的很快,幾天後秦軍發生叛亂,嚴重影響戰事的順利進行,最後秦王惱羞成怒處死了王稽。

這個成語教育小朋友們,要爭做一個好孩子,這樣佳名以飛快的速度傳播出去,大家都會喜歡並且尊重你的。

成語故事作文 篇3

蚍蜉的另一個名字就叫螞蟻。這螞蟻能舉起比自己重五十多倍的東西,被人們評為“大力士”,從此,螞蟻就驕傲起來了,到處找對手比力氣。

螞蟻向老牛挑戰:“老牛,咱們比一比誰的力氣大!”

老牛生怕踩死螞蟻,連連後退,忙不迭地説:“我認輸,我認輸!”

螞蟻得意地大喊大叫:“我勝利了,我打敗了老牛!”

螞蟻又去找大象挑戰:“大象,咱倆較量一下,看看誰的力氣大!”

大象好容易才看清楚面前正在大喊大叫的螞蟻,小心翼翼地直往後退:“我比不過你,你贏了!”

螞蟻這下更得意了,吹着喇叭到處宣揚:“我的力量最大,我打敗了老牛,又戰勝了大象!”

這時,一陣風吹來,把路邊的一棵大樹吹得直搖晃。

“啊,風的力量太強大了!”經過螞蟻身邊的大小動物們都説。

螞蟻氣壞了:“什麼?難道風比我的力量大嗎?”

螞蟻憤怒地對風大喊:“喂,停下來,我要和你比力氣!”

風好奇地停下來,好容易才找到螞蟻。它笑着問螞蟻:“小傢伙,怎麼個比法?”

螞蟻想了想,説:“我要撼大樹。如果我能撼動大樹了,你就要承認我比你的力量大!”

“好吧!”風同意了。

螞蟻急匆匆爬到一棵樹枝上。它緊緊抓住樹皮,使出全部的力氣,想搖撼樹枝,可是樹枝紋絲不動,連樹葉也沒有顫動一絲一毫。

螞蟻垂頭喪氣地從樹上溜下來,風卻寬厚地對它説:“小螞蟻,失敗了也沒有什麼,你記得一件事就行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誰也不敢説自己是世界上最厲害的角色。”

螞蟻慚愧極了。

成語故事作文 篇4

前段時間我讀了成語故事,瞭解許多成語的故事。比如一心一意、門庭若市等等。

其中我記的最清楚的是“門羅可雀”這個的`故事是這樣的從前有一個人,他當上了官,天天都有人來拜訪他,後來他被免去了官職,他們家門前就十分的安靜,簡直可以張網捕鳥了,後來他又當上了官,他家來拜訪的人又是絡繹不絕,他感慨的貼了幾句話在門上:一生一死,乃之交情‘一貧一富,乃知交態;一貴一賤,交情乃見。從這個故事中我想到社會中的賄賂,那些人通過給那些官員錢來讓自己獲得利益,難道這不是可恥的行為嗎?

還有朽木難雕這個成語我也記的很清楚,它的故事是説孔子的學生宰予説起話來娓娓動聽,孔子認為他必成大器,可是不久宰予暴露了懶惰的毛病,一天孔子在給大家講課,可宰予卻在房間裏睡大覺,學生們聽到了之後鬨堂大笑,孔子歎了口氣説:“腐爛的木頭是雕刻不得的,糞土似得牆壁是粉刷不得的。宰予是個言行不一的人,我要從他那吸取教訓,不能再以言信人了!從這個故事中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看人不能看他的外表和語言,應該看的行動,來決定。

這兩個故事是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有許多其他的成語故事,也十分精彩。

成語故事作文 篇5

有一次,楚國在祭祀典禮結束後,只剩下了一壺好酒,有五個僕人無意之中發現了。

他們想着這肯定是一瓶好酒,但是五個人來分的話又不夠喝。怎麼辦呢?於是,他們想了一個辦法,每個人在地上畫一條蛇,誰先畫完,誰畫得最漂亮,這瓶酒就歸誰喝。五個僕人都覺得這個辦法很公平,所以就答應了。

然後,他們找了一塊空地,每人拿了一根小樹枝在地上畫了起來。其中,一個僕人先畫完了,他想去拿酒。當他看到別人都還沒有畫完時,他為了顯示自己畫畫能力高超,就自作聰明的在蛇的身體下添了幾隻腳,不料,蛇從地面上走了出來。五個僕人全都嚇了一跳,連忙跑走了。他們以為一跑起來蛇就不追了。可是,蛇依然在他們的身後拼命地追着。

五個僕人躲在草叢裏,商量着做一個簡單的陷阱把蛇捉住,回去吃蛇肉。他們用樹枝編制了一個長長的密集的小陷阱。不一會兒,蛇就追來了。那條蛇只顧追着,一不小心就進了僕人們設計的陷阱,可沒想到的是,但是蛇的身體太滑了,它很快爬了出來。

蛇沒有再追,因為它又累又渴。它爬回剛才的地方,把那一瓶酒喝完了,結果喝得酩酊大醉,不知不覺,它躺在地上就睡着了。醒了之後,蛇發現自己周圍烏黑烏黑的,它用身子頂也頂不動。原來是僕人們拿了個黑色的盆子蓋住了它,上面還放了一塊磚頭,省得讓它跑掉。

蛇迷迷糊糊的聽到五個僕人商量着怎麼吃它,而且還吵起了架。後來,五個僕人決定把蛇肉烤着吃,他們直接把蛇搽在小樹枝上,在火堆上烤。最終,這隻倒黴的蛇被僕人們吃掉了。

成語故事作文 篇6

有一個動物園,裏面住着二百五十隻猴子,猴子們住在一間飼猴室裏面,並讓候老大看管這些猴子。

有一天,候老大召集猴子們開會,説:“我們的食物是桃子,每猴每日只可以吃七個桃子。早晨吃三個,晚上吃四個。”不料卻遭到了猴羣們的一致反對:“我們要吃桃子,想吃多少就吃多少。話音還未落地,迫切的猴羣們就衝出飼猴室,爭先恐後的出去吃桃子!”

候老大隨着猴羣們出去,不慌不亂地站在猴羣面前,解釋到:“朝三暮四正好符合猴子們的營養需要,再説了,今年風災,桃子的收成也不好,有些農民伯伯都吃不到......要不這樣行不行,每天早上四個,晚上......”

當眾猴們聽到候老大的解決方案,猴羣們紛紛贊同,異口同聲的説到:“候老大,我們聽你的,咱們就朝四暮四!”

候老大糾正説到:“咱這可不是朝四暮四,應是朝四暮三。”可是眾猴們都沒注意到他的話,反正都很開心。

在這些天裏,候老大把最難管理的調皮猴子們都教育的很出色,在動物園園長視察動物園的時候,猴子們的表現格外的令園長滿意,於是,在候老大發薪資的時候,多給了一些獎勵金。

當候老二聽到這個消息後,心理上產生了妒忌,他立馬就去了飼猴室去找猴羣們,對猴子們説到:“如果讓他管理,就把每天早上的四個桃子改為五個......”

還沒等他説完,有一些猴子就起鬨道:“好,好,好。”隨後就把候老大轟走了,接受了候老二。

候老三知道後,又出了壞點子,一上來就要搞什麼朝六暮一,緊接着第二天的早晨,每個猴子都收到了個桃子,説到想吃多少咱們就吃多少,就這樣,候老大三如願以償地當上了猴子們的管理員,眾猴狂歡了三天。

但好景不長,園長知道了,很是不高興,看到飼猴室裏都是爛桃子,大發雷霆,辭去了候老三,依舊換回了候老大,猴子們也意識到了自己的不對,最後猴子們對候老大説到:“我們知道錯了,我們同意還改為原來的朝三暮四。”從此之後,候老大和眾猴們過着開心的每一天。

成語故事作文 篇7

盲人摸象

【典故】

據古代印度佛經中講,古時印度有一個小國,國王名叫鏡面王。他信奉釋迦牟尼的佛教,每天都拜佛誦經,十分虔誠。可是,國內當時流行着很多神教巫道,多數臣民被它們的説教所迷惑,人心混亂,是非不明,很不利於國家的治理。鏡面王很想讓其臣民們都歸依佛教,於是就想出了一個主意:用盲人摸象的現身説法教育誘導他們。鏡面王吩咐侍臣説:“你找一些完全失明的盲人到王城來。”使者很快就湊集了一羣盲人,帶領他們來到王宮。

使者走進宮殿向鏡面王稟報説:“大王,您吩咐找的盲人現已帶到殿前。”鏡面王説:“你明天一早帶領盲人們到象苑去,讓他們每人只能觸摸大象身體的一個部位,然後馬上帶他們來王宮前廣場。”

第二天上午,鏡面王召集所有的大臣和數萬平民聚集在王宮前的廣場上,沸沸揚揚的人們交頭接耳,誰也不知道國王將要宣佈什麼重大的事情。不一會,使者領着盲人們來到了鏡面王的高座前,廣場上的人們頓時安靜了下來。鏡面王向盲人們問道:“你們都摸到大象了嗎?”盲人們齊聲回答説:“我摸到大象了!”鏡面王又説:“你們每個人都講述一下大象是什麼模樣的!”

摸到大象腿的盲人首先站出來説:“稟告聖明的國君,大象就像一隻盛漆的大圓桶。”摸到大象尾巴的盲人説:“大王,大象應該像一把掃帚。”摸到大象腹部的盲人説:“大王,大象確實像大鼓。”隨後,摸到大象頭部的説大象像大勺子,摸到大象牙的説大象像牛角,摸到大象尾巴後部的説大象像棍杖,摸到大象耳朵的則説大象猶如簸箕。最後,摸到大象鼻子的盲人説:“聖明的大王,大象實在像一根粗繩索。”

一羣盲人分成了幾夥,吵吵嚷嚷,爭論不休,都説自己正確而別人説的不對。他們又紛紛到鏡面王前爭辯説:“大王!大象的模樣確實像我説的那樣!”這時,在場的臣民見此都大笑不止,鏡面王也意味深長地看着眾人笑了起來。

【出處】

《大般涅槃經》三二:“其觸牙者即言象形如蘆菔根,其觸耳者言象如箕,其觸頭者言象如石,其觸鼻者言象如杵,其觸腳者言象如木臼,其觸脊者言象如牀,其觸腹者言象如甕,其觸尾者言象如繩。”

【解釋】

比喻對事物只憑片面的瞭解或局部的經驗,就亂加猜測,想做出全面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