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作文素材 > 成語故事

三國曆史故事成語故事

欄目: 成語故事 / 發佈於: / 人氣:8.52K

三國曆史故事成語故事有很多,不知道被你熟知的是哪個呢?下面一起去閲讀小編整理的三國曆史故事成語故事吧,希望對你有幫助!

三國曆史故事成語故事

1、士別三日

成語故事“士別三日”出自三國時期,後人用這個成語來稱讚人離開後不久,進步很快的意思。

三國時代東吳的呂蒙,可説是一個博學多才的人,周瑜死後,他繼任東吳的都督。設計擊敗了蜀漢的關羽,派部將潘璋把關羽殺死後,不久他也死去。

呂蒙本來是一個不務正業不肯用功的人,所以沒有什麼學識。魯肅見了他,覺得沒有什麼可取的地方。後來,魯肅再遇見他時,看見他和從前完全不同,是那樣威武,跟他談起軍事問題來,顯得很有知識,使魯肅覺得很驚異。便笑着對他開玩笑説:“現在,你的學識這麼好,既英勇,又有謀略,再也不是吳下的阿蒙了。”

呂蒙答道:“人別後三天,就該另眼看待呀!”呂蒙的話,原文是“士別三日,刮目相待。”

後來的人,便用“士別三日”這句話,來稱讚人離開後不久,進步很快的意思。

2、開誠佈公

三國時,蜀漢的丞相諸葛亮極得皇帝劉備的信用。劉備臨終前,曾將自己的兒子劉禪託付給他,請他幫助劉禪治理天下,並且誠懇地表示,你能輔佐他就輔佐他,如果他不好好聽你話,幹出危害國家的事來,你就取而代之。

劉備死後,諸葛亮盡全力幫助平庸的後主劉禪治理國家。有人勸他進爵稱王,他嚴詞拒絕,並認為自已受先帝委託,已經擔任了這麼高的官職;如今討伐曹魏沒見什麼成效,卻要加官進爵,這樣做是不義的。

諸葛亮待人處事公正合理,不徇私情。馬謖是他非常看重的一位將軍,在攻打曹魏時當前鋒。因為違反節制,失守街亭,諸葛亮嚴守軍令狀規定,忍痛殺了他。馬謖臨刑前上書諸葛亮,説自己雖然死去,在九泉之下也沒有怨恨。諸葛亮自已也為失守街亭等承擔責任,請求後主批准他由丞相降為右將軍。他還特地下令,要下屬批評他的缺點和錯誤。這在當時是罕見的。

公元234年,諸葛亮病死於軍中。他一生清貧,並無什麼產業留給後代。

3、割席斷交

漢代末年的名士管寧因黃巾之亂與羣雄割據避於遼東,在當地講解儒家經典,有許多人追隨,因此逐漸出名。當時的名士陳羣稱讚他“行為世表,學任人師,清儉足以激濁,貞正足以矯時”,魏明帝曹叡則稱他“耽懷道德,服膺六藝,清虛足以侔古,廉白可以當世”,可見其名節與才學之高。而記載當時人言行的小説《世説新語》,則記載了他與當時的另一位名士華歆割席斷交的故事,可見其擇友之謹慎。

有一次管寧和華歆一起在園中鋤菜,恰好地中有一塊黃金。管寧見了,就像鋤瓦石一樣鋤走它,而華歆卻跑過去撿起黃金,扔在一旁。面對財寶,管寧毫不動心,而華歆則動了心,分出了境界高下。又有一次,兩人在一起同席讀書,有達官貴人乘美麗的車子從門口經過,管寧讀書如故,華歆卻扔下書跑到門口去看,管寧見華歆為富盛之事屢次動心,就抽刀割開了席子,説:“你不是我的朋友。”

面對同樣的環境,兩個人的不同表現的確有高下之分,然而這位被管寧瞧不起的華歆,其實也是當時很有名的士人。早在他為縣衙做小吏的時候,一到休假回家時,就緊閉大門,回家讀書,與當時浮躁的士人圈保持了距離。他接人待物也很謹慎,即使在家中,也謹慎如在朝堂一般。後來華歆接受朝廷徵召,最後官至司徒,成為了曹魏政權的重臣。陳登稱他“淵清玉潔,有禮有法”,曹丕稱他“國之俊老”,這都是對他相當高的評價。

華歆對這位早年與自己斷交的好友,也表現出相當的氣度,他曾向魏帝舉薦管寧,魏帝也派人用車子去接他,並下詔親致求賢之意,以光祿勛的高官邀請其出仕。不過管寧卻始終高風亮節安於貧賤,沒有接受徵召,他做了個一輩子沒有為功名動心的人。

4、單刀赴會

單刀:一把刀,指一個人。原指關羽只帶一口刀和少數隨從赴東吳宴會。後泛指一個人冒險赴約。有讚揚赴會者的`智略和膽識之意。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六回《關雲長單刀赴會》:“肅邀羽相見,各駐兵馬百步上,但請將軍單刀赴會 。”

建安二十年(215年),劉備佔據益州後拒絕歸還荊州。孫權一面命令呂蒙強行攻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一面命令魯肅守巴丘(今湖南嶽陽),防備關羽增援。呂蒙陷三郡後,關羽果然南下,被魯肅堵住。魯肅以大局為重,為了説服關羽以維持聯盟,邀請關羽到約定地點會談。

談判前,魯肅的部下擔心對方會設下“鴻門宴”,不同意他冒險去見關羽。但是,魯肅從大局出發,毅然決然地帶着幾個部將,佩掛單刀赴會。

在談判桌上,魯肅不顧危險,據理力爭,“厲聲呵之,辭色甚切”,駁得關羽面紅耳赤,理屈詞窮。尤其是魯肅的一番慷慨陳詞,更是令關羽啞口無言:“當初劉備在長阪坡時,兵馬不足,計窮慮竭,吳主同情劉備沒有棲身之地,才割愛借荊州以濟其患,使有所庇廕。

但劉備矯飾私情,已取得益州,還想兼併荊州,這種行為連凡夫俗子都不忍心去做,何況還是有頭面的領袖人物呢!我知道有這樣的話:貪而棄義,必為禍。將軍你我都是重任在身的人,如果不能明白道理,做不到以義輔主,反而一味袒護其短,哪裏會有什麼幫助呢?” 最後,孫劉兩家達成協議:平分荊州,“割湘水為界,於是罷軍。”至此,魯肅不但贏得了這場談判的勝利,還維護了孫劉聯盟的團結局面,其功可謂大也。

單刀赴會主人公明明是魯肅,結果卻被按在了關羽的身上。《三國演義》作為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一是有很大的價值,但是小説最重要的是要使人物角色有自己的特點,所以難免會發生張冠李戴的現象。

5、七擒七縱

公元225年,蜀漢丞相諸葛亮為了鞏固後方,率領軍`隊南征。正當大功告成準備撤兵的時候,南方彝族的首領孟獲,糾集了被打敗的散兵來襲擊蜀軍。

諸葛亮得知,孟獲不但作戰勇敢,意志堅強,而且待人忠厚,在彝族中極得人心,就是漢族中也有不少人欽佩他,因此決定把他爭取過來。

孟獲雖然勇敢,但不善於用兵。第一次上陣,見蜀兵敗退下去,就以為蜀兵不敵自己,不顧一切地追上去,結果闖進埋伏圈被擒。

孟獲認定自己要被諸葛亮處死,因此對自己説,死也要死得像個好漢,不能丟人。不料諸葛亮親自給他鬆綁,好言勸他歸順。

孟獲不服這次失敗,傲慢地加以拒絕。諳葛亮也不勉強他,而是陪他觀看已經佈置過的軍營,之後特意問他:“你看這軍營佈置得怎麼樣?”

孟獲觀看得很仔細,他發現軍營裏都是些老弱殘兵,便直率他説:“以前我不知道你們虛實,給你贏了一次,現在看了你們的軍營,如果就是這樣子,要贏你並不難!”

諸葛亮也不作解釋,笑了笑就放孟獲回去。他料定盂獲今晚準來偷營,當即佈置好埋伏。

孟獲回去後,得意洋洋地對手下人説,蜀軍都是些老弱殘兵,軍營的佈置情況也已經看清楚,沒有什麼了不起的,今夜三更去劫營,定能逮住諸葛亮。

當天夜裏,孟獲挑選了五百名刀斧手,悄悄地摸進蜀軍大營,什麼阻擋也沒有。孟獲暗暗高興,以為成功在即,不料蜀軍伏兵四起,孟獲又被擒住。

孟獲接連被擒,再也不敢魯莽行事了。他帶領所有人馬退到滬水南岸,只守不攻。蜀兵到了滬水,沒有船不能過去,天氣又熱,困難重重。”

諸葛亮下令造了一些木筏子和竹筏子,一面派少量士兵假裝渡河,但到了河心一碰到對岸射來的箭立即退回來,隨後再去渡河;一面將大軍分成兩路,繞到上游和下游狹窄處,渡過河去包圍孟獲據守的上城。後來,孟獲又被擒住。

孟獲雖然第三次被擒,但他仍然不服氣。諸葛亮還是不殺他;款待他後又放他回去。

將士中有人對諸葛亮的這種做法不理解,認為他對孟獲大仁慈寬大了,諸葛亮向大家解釋説:“我軍要徹底平定南方,必須重用孟獲這樣的人。要是他能心悦誠服地聯絡南人報效朝廷,就能抵得上十萬大軍。你們現在辛苦些,以後就不必再到這裏來打仗了。”

孟獲這次被擒又釋放後,下決心不再跟蜀兵作戰。但時間一長。營裏快斷糧了,他派人向諸葛亮借糧,諸葛亮同意了,但要孟獲親自出來,與蜀軍大將一對一比武。

孟獲接連打敗了幾名蜀將,但剛到大堆糧食旁,被絆馬索絆倒被擒。蜀將當即傳達請葛亮的命令,讓盂獲回去,並把糧食搬走。

在這種情況下,孟獲終於從心裏佩服諸葛亮。為了讓各部族都歸順蜀國,他把各部族首領請來,帶着他們一起上陣。結果又被蜀兵引進埋伏圈,一網打盡。

蜀營裏傳出話來,讓孟獲等回去,不少部首領請孟獲作主,究竟怎麼辦。孟獲流着眼淚説:“作戰中七縱七擒(即六次放回七次逮住),自古以來沒有聽説過。丞相對我們仁至義盡,我沒有臉再回去了。”

就這洋,孟獲等終於順服蜀漢,聽從管轄。

6、負重致遠

公元210年,三國東吳大都督周瑜在巴林病逝,周瑜的好友龐統十分悲痛,親自到巴林參加周瑜的追悼會,龐統博學多才,能變善言,與諸葛亮齊名。這時他是劉備的軍師,龐統一到東吳,很多人就慕名前來拜訪他,東吳的名士陸績、顧韻、全瓊等人都與龐統成了知交,在周瑜追悼活動後龐統就和他們聚會話,大家談得十分寬敞,龐統對陸績説你好比一匹很有腳力的馬,陸績聽了有些洋洋得意,龐統又對顧劭説你像一頭牛能揹着重物走很遠的路,顧劭畢恭畢敬地表示謝意。

事後有人問龐統,在先生心目中,是不是認為陸績的才能勝過顧劭?龐統不做正面回答,繼續比喻説馬兒雖好只能運載一個人。他又説馱着重擔的牛一天能行300裏,它運載的豈僅是一個人的重量。後人常常用成語負重致遠,比喻一個能夠擔負重任的人。

7、兵貴神速

三國時期,魏國有一個著名的謀士名叫郭嘉,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禹縣)人。他足智多謀,受到曹操的信任和重用。 曹操打敗了據有冀、青、幽、並四州的袁紹,殺了袁紹長子袁譚,袁紹的另外兩個兒子袁尚、袁熙逃走,投奔遼河流域的烏丸族首領蹋頓單于。蹋頓乘機侵擾漢朝邊境,破壞邊境地區人民的正常生產和生活。

曹操有心要去征討袁尚及蹋頓,侶有些官員擔心遠征之後,荊州的劉表會乘機派劉備來襲擊曹操的後方。 郭嘉分析了當時的形勢,對曹操説:“你現在威鎮天下,但烏丸仗着地處在邊遠地區,必然不會防備。進行突然襲擊,一定能消滅他們。如果延誤時機,讓袁尚、袁熙喘過氣來,重新收集殘部,烏丸各族響應,蹋頓有了野心,只怕冀州、青州又要不屬於我們了。

劉表是個空談家,知道自己才能不及劉備,不會重用劉備,劉備不受重用,也不肯多為劉表出力。所以你只管放心遠征烏丸,不會有後顧之憂的。”,曹操於是率領軍`隊出征。到達易縣(今屬河北)後,郭嘉又對曹操説:“用兵貴在神速。現在到千里之外的地方作戰,軍用物資多,行軍速度就慢,如果烏丸人知道我軍的情況,就會有所準備。不如留下笨重的軍械物資,部`隊輕裝,以加倍的速度前進,乘敵人沒有防備發起進攻,那就能大獲全勝。”,曹操依郭嘉的計策辦,部`隊快速行軍,直達蹋頓單于駐地。

烏丸人驚慌失措地應戰,一敗塗地。蹋頓被殺,袁尚、袁熙逃往遼東後被太守孫康所殺。

8、出言不遜

三國時期的名將張郃原是袁紹的手下。公元200年,袁紹和曹操在官渡進行了一場爭奪中原的決戰。袁紹派大將淳于瓊督運糧草,屯積在烏巢。

曹操於是趕往烏巢襲擊淳于瓊。張郃勸諫袁紹説:“曹操兵士雖然比我軍少,但都是精兵,萬一淳于瓊守不住烏巢,就糟了,我認為應該派重兵支援烏巢。”

袁紹的另一名大將郭圖説:“張郃説的不是好計策。我看應該先襲擊曹操的大本營,這樣,曹操一定會回去救援,烏巢之圍便不救自解了。”

張郃聽了,不同意郭圖的意見,説:“曹操兵營易守難攻,不可能很快攻下。如果淳于瓊被擒,我們斷了糧草,就輸定了。”

袁紹覺得自己的兵力遠勝於曹操,於是採取郭圖的方案,只派遣小部`隊救援淳于瓊,而用重兵攻打曹操的大本營。

曹操嚴密防守,袁紹無法將曹操的大本營攻破。曹決襲擊烏巢成功,用大火燒了袁紹屯在烏巢的糧草,這一來,袁紹的軍心動搖、不戰自敗。

郭圖知道這次失敗是由於自己的計策不當造成的,便採取惡人先告狀的辦法,向袁紹誣告説: “張郃對吃了敗仗竟然幸災樂禍,説話也很傲慢無禮。”

張郃知道後,生怕袁紹遷怒於他,於是投奔曹操。他對曹操説: “郭圖對袁紹説我幸災樂禍,出言不遜,我只能來投奔你了。”

曹操説:“你來投奔我,就像韓信投奔劉邦一樣正確。”

隨即就封他為都亭侯,後來,張郃果真成了曹操手下一名得力的戰將,戰功顯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