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知識文庫 > 專業資料

科研課題結題報告範文

欄目: 專業資料 / 發佈於: / 人氣:1.35W

科研課題結題報告

隨着個人的素質不斷提高,我們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報告具有成文事後性的特點。其實寫報告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難,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科研課題結題報告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科研課題結題報告1

一、年度工作完成情況

1.1 概述

20xx年度是我工作的第二個年頭,從20xx年7月進入公司時的對一切感到好奇到今日能夠對測井事業有所簡介,可以説20xx年對我來説是成長與挑戰並存的一年。毋庸置疑對於每一個人生剛剛起步的年輕人來説,紮紮實實走好人生的每一步都是十分重要的。在小隊工作學習了一段時間並且順利地通過了公司組織的轉正答辯之後,我選擇了地球物理研究所作為我進一步工作努力的沃土。20xx年9月,我如願分配到了研究所核測井室,開始了新的工作里程。雖然現在工作時間不長,也沒能夠完完全全進入科研工作的節奏,但迄今為止起步是好的,並且我相信會一直順利地進行下去。

1.2 小隊工作完成情況

20xx年初,我所在的四分公司c4072測井小隊繼續進行eilog-05的驗收和實驗工作。這套設備由於種種原因,已經連續驗收了近兩年的時間,在和廠家的配合之下,我們已經完成了對儀器之間大組合和分串測量的試驗。主要問題集中在測井資料的達標問題上,由於沒有完整的關於本套設備的技術標準和施工指標,我們只能以5700的標準作為其驗收標準。由於系統之間的差異,導致我們的資料始終沒有達到標準。

基於標準的不完善等問題,5月至6月間受技術質量部指派,我對eilog-05的相關技術指標進行了整理,並於6月中下旬完成了《eilog測井採集資料質量要求》和《eilog測井過程質量控制》兩個標準的起草工作,目前兩標準已經進入到討論和試行階段。

在整個小隊人員的通力合作下,大部分儀器的驗收工作已經結束。7月我隊還承擔了bp石油公司來我公司考察的接待任務,作為國產儀器的代表向外賓展示了國產儀器的技術水平和能力。

1.3 研究所工作完成情況

9月中,我被分配至研究所工作。當時正在舉辦大慶油田發現50週年的活動,我被安排進有集團各單位派人組成的演員隊伍,擔任伴舞。這樣一來使我沒能及時地來到研究所工作,知道10月才算是真正的開始了新的工作。

來地球物理研究所之前,但我獲悉我被分配到這個單位的時候我通過認識的同事朋友對研究所的狀況進行了瞭解。對地球物理的基本情況有了基本的瞭解之後,結合我自己的興趣愛好,我決定進入核測井室進行碳氧比方面的研究。在自己主動要求之後,我如願進入了核測井室。

通過短暫的幾個月的時間,我已經對儀器原理、組織有了一定的瞭解,並且盡一切可能的時間對電子學上的東西進行補習,充實相關知識。在一些工作中我已經能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獨立簡單的實驗操作和記錄。

10月我開始了對脈衝中子孔隙度儀器進行調研工作,現在已經完成對儀器原理並且有了初步的儀器的設計思路。

二、技術水平成長

2.1 eilog-05快速與成像測井平台

由於我所在的測井小隊一直處於驗收儀器的狀態,所以上井工作的機會十分少,但是也正是由於這種原因,我花了大量的時間在儀修車間和模擬井上,對儀器自身的原理和結構都學習長進了不少。至於測井裝備的操作能力,我僅用一口井的時間就完全學會了上井是需要的各種操作,從第二口井的工作開始我始終獨立進行從操作直到測井曲線後處理的工作。

小隊的師傅們都會偶爾抱怨驗收工作的漫長且沒完沒了,我卻覺得驗收的工作對我來説是一筆財富,通過這項工作我很快的進入了角色,在掌握操作技巧和對儀器的瞭解上我無疑可以説是進步最快的。

通過對《eilog測井採集資料質量要求》和《eilog測井過程質量控制》兩個標準的起草工作,我進一步深入瞭解了儀器的各類指標,並對標準化施工有了更深刻的瞭解。

在工作中我養成了筆不離手的習慣,時時刻刻記錄有用的信息,每天一次的工作日報,讓我在積累中逐漸的總結經驗、認識,化感性認知為理性認知,從定性到定量,最終在實習期滿的時候寫出了頗具價值的論文,獲得了優異的成績。

2.2 各類c/o相關儀器

一進入碳氧比組,我就開始了對儀器原理的學習。在各位師傅和前輩的指導下,我開始學習《放射性測井原理》中的相關部分,很快我就對儀器的原理有了一定的理解。從只是大概的指導碳氧比測井到清楚地瞭解了儀器的原理、結構、工作方式等,我認為這是不小的進步。

當然理論上的學習不能只停留在理論上,我通過參與組裏的實驗也大大的提高的技術水平和理論能力。簡單到普通的高温實驗,複雜到伴隨粒子的實驗,我努力把我所能理解的東西統統記錄在筆記本上,雖然我知道不能一口氣把所有的東西都學會,但是積累是熟悉掌握的一個必須的過程。很多別人看起來很簡單的東西,比如示波器的調節和電路板的焊接,我都是一點一點的學習瞭解。我深知,沒有電路學的基礎,在對儀器的電子學上的認知有着很大的障礙,所以我必須把這個障礙除掉。

2.3 脈衝中子孔隙度測井儀

一隻儀器的從無到有需要經過原理方法論證一直到製作等環節。我有幸接觸到了對脈衝中子孔隙度儀器的論證的工作。從最開始不知道何為脈衝中子孔隙度,到現在對該種儀器的原理方法初窺門徑,有些粗淺的認識,我學到了設計一種儀器是多麼的複雜的系統工程。

由於相關的中文的文獻比較少,即使找到也只是應用相關的文章,於是我只能設法找了些外文的資料。通過對這些資料的翻譯和整理,我的'英語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尤其是對於專業上相關的詞彙寫了很多,積累了不少。在閲讀文獻的過程中,我基本掌握了脈衝中子孔隙度測井儀的工作原理。通過和常規的補償中子測井儀的比較,我瞭解到了脈衝中子孔隙度測井儀的優點。在已經完成的第一份報告中,我簡要提及了關於這種儀器的設計思路。我會繼續的把這項工作做下去,儘早完成相關的調研工作。

三、20xx年度學習培訓

3.1 公司培訓

20xx年度參加了多次公司組織的培訓活動。

年初,參加了四分公司組織的hse安全培訓,聽了有經驗的老師傅的經驗之談,我認識到了安全的重要性,也知道了如果不注意平時都不當回事兒的安全上的事宜,後果是非常的嚴重的。在瞭解了國外先進測井公司的施工方式之後,我才知道原來我們的工作距離先進水平有多麼多的差距。

11月參加了放射性作業培訓,由於現在工作與放射性測井研究室,沒有放射性工作證是不行的。經過三日的培訓,和最後的考試,我學到了放射性防護的相關知識。

3.2 專業知識自學

由於我是物探專業畢業的,即對測井的知識一知半解又沒有電路上紮實的基礎,所以工作開展起來是很有一定困難的。

我對於測井知識的理解主要來自於大學時候在華東石油局進行實習的時候接觸的測井曲線,對於整個測井的流程,以及測井的儀器都沒有感性和理性的認識。光靠對測井曲線的一點點了解是沒有辦法勝任小隊的工作的,就更別題研發的工作了。

我在20xx年內,自學了《礦場地球物理》、《核測井原來》、《石油地質學》、《電路》等一些課程,同時加強已經生疏的數學、物理基礎。

四、20xx年度工作、學習計劃

20xx年對我來説將會是充滿挑戰和機遇的一年。在工作中,我會繼續深入對c/o儀器的學習,對儀器的設計、生產、製造的過程加強學習瞭解。對於脈衝中子孔隙度儀器,我會進一步對其進行調研。此外,在學習上我要儘早突破對電子學的盲點,力爭是這一塊不會對我對儀器的學習造成障礙。同時要加強對物理原理的深入探究,只有從物理有所突破才能在創新上有所建樹。

五、對公司的建議

20xx年,地球物理研究所一共迎來了13位新鮮面孔,我就是其中一位。我在工作和學習中得到了領導和同事的關懷和幫助,有了比較大的進步。唯一的建議就是沒有辦公用的計算機,開展起工作來比較困難,而且自己的個人計算機在做一些專業上的應用的時候沒有辦法達到比較好的效果,希望公司能夠儘快為我們配備辦公用的電腦,以便更好的開展工作。

科研課題結題報告2

前言

進入二十一世紀,知識經濟已現端倪,國力競爭日趨激烈。知識經濟呼喚素質教育,實施素質教育的重點是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高等教育法>第五條也規定:[高等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可見高等學校在國家創新體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創造力是創新人才的根本標誌。正如哈佛大學校長陸登庭認為:[一個人是否具有創造力,是一流人才與三流人才的主要區別"。創新人才除應具備一般人才的特徵外,還應具有強烈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也就是要具備創新素質的人才。創新人才不但要在知識、能力和素質諸方面要協調發展,還需具有豐富的想象、敏鋭的思維、鮮明的個性、敢於批判、勇於開拓的精神、強烈的責任感等。

實踐是創新的源泉,歷史上重大的科技創新成果大多來源於實踐。心理學研究和教育實踐性,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是人的素質中最重要、最有活力且最具有社會價值的那一部分,也是人類共同和普遍具有的潛能。但不當的教育往往會使人長大之後失去創造性。正如馬洛斯曾指出的:[創造性是任何兒童都具有而大多數人長大以後又會失去的"。因此,如何充分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努力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並使他們保持良好的創新慾望,是高等院校實施創新教育應着重解決的問題。

實施創新教育必須要[手腦並用"、[知行合一",要在實踐中培養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從而提高綜合素質。通過實踐和訓練,不僅能牢固掌握已學過的知識,而且也鍛鍊了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了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學科競賽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的有效形式。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作為國家教育部倡導的四項學科競賽之一,在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綜合素質方面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競賽為參賽學生提供了綜合運用所學過的知識、發揮想象力和創新能力的機會和思維空間。學生通過參加競賽,可以培養他們查閲資料能力、自學能力、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綜合設計與調試能力、科技論文寫作能力,可以培養了他們理論聯繫實際的作風、團結協作精神和創新意識。因此,受到了大學生的普遍歡迎,報名參賽的學校和參賽的學生人數呈逐年遞增的趨勢。

1、項目研究的預期目標

1.1以電子信息學科為依託,進行機構調整與課程的整合與優化 ;

1.2調整電子技術實驗系列課程,建立現代電子技術實驗課程教學體系;

1.3建立四個層次的實驗教學模式:

① 基礎實驗;

② 設計實驗;

③ 綜合設計實驗;

④ 設計研究實驗。

1.4組織課題成員和系部老師參加全國、全區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力爭獲獎以檢驗課題的實戰效果。

2、項目研究所採用的主要方法與組織的相關活動

2.1.研究所採用的主要方法

將以實踐教學改革為推力,創新實踐教學體系;以條件建設和政策激勵為保障,探索開放實驗教學之路;以學科競賽活動為載體,營造良好的實踐教學氛圍。具體辦法:

2.1.1建立現代電子創新設計實驗室

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設計能力,給優秀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與研究的環境,展現新思維、新設計的舞台,應建立現代電子創新設計實驗室。實驗室的設備要求先進,配置比較齊全。計算機能聯網,應具有單片機開發系統、可程式邏輯器件開發裝置、通用電子儀器、數字存儲示波器、頻譜分析儀等。創新設計實驗室應面向提高班學生、二課活動骨幹、參加電子設計競賽學生等優秀生開放。

2.1.2因材施教,鼓勵創新,培養拔尖人才

在電子線路實驗課和課程設計等實踐教學環節中,對有創新設計思想,能力較強的優秀學生,可以免做普通實驗的內容,安排難度較大的實驗課題或學生自定課題,要求他們自擬設計方案,實驗室提供所需的特殊器件。對實驗課題完成較好的學生可以免考,並給予較高的成績。

2.1.3成立電子課外科技活動中心

電子課外科技活動中心主要由課外科技活動積極分子和優秀學生幹部組成。活動中心的儀器設備由系實驗室資助,由學生管理。他們利用課餘時間和

節假日到兄弟學校、周邊社區、農村修理家電,運用所學的知識為社會服務。如我院[青協"已成立多多,他們的活動一直在開展,他們為社會服務的精神得到了社會的高度評價。

2.1.4建議設立創新設計基金,制定獎勵政策

學院領導應重視和鼓勵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應設立校創新設計基金,制定了多項獎勵政策。創新設計基金主要資助運用新思想,新技術,新器件的電子設計(電子類)與製作的課題。為調動師生的積極性,應制定多項獎勵政策。鼓勵學生進行課外科技活動。設立校、系教學改革課題,應計入工作量。教學改革成果、教學研究論文與科研成果、科研論文同等對待。

2.2、組織的相關活動

2.2.1 20xx年11月組織課題成員進行課題開題,進行市場調研。

2.2.2 20xx年12月組織課題成員,根據需求分析,製作設計方案初稿。

2.2.3 20xx年4月到9月組織課題成員和系部老師參加全區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

2.2.4 20xx年3月至7月,進行機構調整與課程的整合與優化。

2.2.5 20xx年4月到9月組織課題成員和系部老師參加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

2.2.6 20xx年9月至12月,建立四個層次的實驗教學模式。

根據第一階段的改革思路,項目組制定了以下改革方案:

3、該項目研究具體實施過程

項目組承擔本項目之後,上網查閲了國內外著名高校的實驗教學情況,走訪了多家兄弟院校,聽取了一些電子信息企業對大學畢業生的能力要求,查閲了大量的相關資料,和系裏資深教授討論,與畢業生進行座談。對當前大學電子技術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並提出教學改革的主要思路。

3.1改革前電子技術實驗教學體系面臨問題的分析

通過廣泛調查研究,結合大家多年來的教學與科研實踐的體會,大家一致認為舊的實驗實訓教學模式和實驗室管理模式已不適應培養21 世紀所需電子信息技術高質量人才的需要,其主要表現有:教學模式過時,現存的電子技術實驗模式主體上還是沿襲了20 世紀50 年代蘇聯的教育模式。實驗在理論課指導下進行,以理論和讓學生熟悉儀器作為主,缺乏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有效機制。實驗課的效率很低;實驗內容陳舊,實驗設備落後,尤其缺乏反映當前電子信息技術發展水平的教材、儀器和相應軟硬件設備;管理封閉,課程之間的溝通、設備共享等方面存在障礙,資源利用率不高;實驗考核手段不利於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不利於發掘學生的潛力和積極性。

3.2提出改革的思路與方法

在分析電子技術實驗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後,大家明確了項目的目標:通過改革,探索和建立適合現代電子技術實驗的教學模式、管理模式;注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強化實踐環節的訓練,使實驗室成為學生動手能力和技術創新的主要基地之一,培養具有知識更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畢業生;通過改革,編寫與完善一些實驗教學的新教材;培養和鍛鍊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在此基礎上,確定了本項目對現代電子技術實驗教學模式進行研究與實踐的思路如下:

3.2.1全面修訂本學科教學計劃和實驗教學大綱

根據教育部對電子信息科學技術性教學的基本要求和我係對課程改革的思路,應對本學科教學計劃和實驗教學大綱進行了全面修訂。教學內容的更新也是一個與時俱進的過程,改革的基本目標是減輕學生負擔;壓縮必修課學時,增加選修課門數,給學生以比較大的自主選擇空間,有利於學生個性的發展。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突出綜合應用能力的訓練,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3.2.2提出實驗教學改革的整體思路

按注重基礎、綜合應用、提高創新三個層次的培養目標組織實驗教學,將實驗課分為基礎實驗、綜合應用實驗和創新實驗三種類型。壓縮原有大量的基礎實驗的比例,增加設計性、系統性為主的實驗內容,將反映當前電子科學技術發展趨勢的內容充實到實驗教材和教學環節中去。強化對學生創新能力的訓練功能,提高他們應用新技術、新器件解決系統問題的能力。根據學生的不同類型,貫徹[基本要求、需求選擇"兩種不同的教學要求,即對大部分學生的教學執行基本教學大綱的要求,對部分學有餘力、有進一步需求的同學,創造各種條件培養人才,以滿足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

3.2.3改進教學模式

改革傳統的以教師和課堂教學為主的教學模式,按不同的層次採用不同的教學模式:基礎實驗以教為主導,強調學生掌握紮實的基礎;綜合實驗教師與學生並重,教師着重指導;創新部分以學生為主。

3.2.4改革實驗考核體制

(1)將實驗考核方式逐漸從封閉模式向開放模式過渡。

(2)建立新的學生實驗能力評估方法。充分調動學生進行科學實踐和創造性學習的積極性。

3.2.5改進管理模式,行政管理和學術管理並重,設備人員統一,資源共享

為了體現規模效應,提高實驗室和實驗指導隊伍的工作效率,在項目實施期間將電子系現有十幾個驗室改建成統一的電子信息技術實驗中心,統一管理,師資和設備共用。並向全校相關院系師生開放。

3.3新實驗體系的頂層設計與總體構架

新的電子技術實驗教學分為4個層次,即:基礎實驗層、提高設計層、綜合應用開發層、科技活動層。整個系統呈金字塔結構。

3.3.1基礎實驗層為必修課

影響面最大、最廣、最深。包括低頻電子線

路實驗、數字邏輯電路實驗、高頻電子線路實驗、

微機原理及接口實驗。

3.3.2提高(設計)層為必修與選修相結

合 新實驗體系

包括:大規模可程式器件應用實驗、 internet 應用基礎實驗、系統及虛擬實驗、 dsp 技術及應用實驗、電子技術課程設計。

3.3.3綜合應用開發層為必修與選修相結合

包括:綜合應開發實驗、現代電子技術系統實驗、 asic 設計實驗、生產實習電視機裝配、調試和校外實習、畢業設計。

3.3.4科技活動層為幾大賽事

包括: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全國大學生機器人競賽等。

3.4.規劃了現代電子技術實驗各層次教學目標

3.4.1基礎實驗層

(1)學生必須掌握基礎儀器使用與基本的測試技術;

(2)熟識1-2種 eda 工具的技術;

(3)熟識中小規模常用模擬器件和數字器件的選擇原則、工作原理;

(4)掌握基本電子電路的組成及其參數測試方法;

(5)每位學生必須完成一個基礎層綜合實驗和一個 pcb 圖設計。

3.4.2提高(設計)層

(1) 學生必須熟識可程式邏輯器件和 dsp 芯片的原理和使用;

(2) 學生必須掌握1-2種 eda 設計工具,利用 cpld 或 fpga 設計和實現1-3個數字電路系統;

(3)學生必須掌握一種典型的 dsp 芯片和開發工具,實現 fft 、數字濾波器或其他應用;

(4)學生必須學會互聯網的有關知識和應用。

3.4.3綜合應用開發層

通過該層次的實驗,學生初步學會綜合應用開發設計電子系統的基本程序和要素,這個系統包括單片機、 cpld ( fpga )或 dsp 。使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設計素質方面大踏步地提高,將比較分散的知識能綜合應用到實際中去。

3.4.4科技活動層

(1)使大部分學生吸收到教師的科技研究活動中;

(2)使30%左右的學生(優異生)能參加省、國家級的各種科技競賽,使學生受到最好的鍛鍊。

3.5.實驗教學新模式、新方法

3.5.1新模式

針對四個層次的不同實驗採取不同的教學模式:

(1)基礎層實驗採用"設課"模式。

(2)提高設計層實驗採用[實驗課與理論課融合、以實驗為主"的模式。

(3)綜合應用開發層和科技活動層-採用[學生自主組隊、自選或自定題目,完全開放的、以研究創新為主線"的模式。

3.5.2新方法

(1) 大力提倡[project(項目)"方式,設計[多樣化、綜合性、研究型"題目,讓學生帶着問題,帶着任務,併為解決問題而實驗。

(2)大量引進 eda 技術,淡化軟件和硬件設計界線,讓學生體會和掌握設計方法所帶來化和高效率。

(3)全部實驗室配套多功能投影儀和計算機,全面實行多媒體教學方法;建立電子技術實驗室網站,研製網上自動選課系統,新技術實驗室實現了全面開放(時間、內容)基礎實驗室也逐步實現了開放。

三種不同的實驗教學模式、以[任務"帶實驗,多媒體教學方法、實驗室開放等舉措,充分體現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可以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新性。

4、項目研究取得的標誌性成果和自我評價

4.1項目研究取得的標誌性成果

20xx年指導三位學生在全區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大賽中獲得了全區一等獎的好成績

20xx年指導三位學生在全區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大賽中獲得了全區一等獎的好成績同時獲團隊優秀組織獎。

20xx年指導三位學生在20xx年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大賽中獲得了全國一等獎的好成績同時獲團隊優秀組織獎。

20xx年指導三位學生在全區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大賽中獲得了全區一等獎的好成績。 同時獲團隊優秀組織獎。

4.2在國內公開刊物上發表競賽相關學術論文:<模擬路燈控制系統分析>

4.3自我評價:

實踐性,學科競賽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的有效形式。 我們正是通過指導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大賽,不斷的完善我們的創新思維,又能夠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從而可以迅速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通過實踐和訓練,不僅能牢固掌握已學過的知識,而且也鍛鍊了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了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促進了電子類性實踐教學體系的改革。大學生電子競賽實質上是一種特殊形式的教學改革實踐載體,其目的在於推動實踐教學改革,有助於直接或間接地、程度不同地逐步改革實踐教學中許多存在的弊病。競賽使大學生們第一次得以自主地學習,其鍛鍊的廣度和強度是任何教學環節無法比擬的,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效果是有目共睹的。因此,本研究無疑從某些側面觸動了原有的課程教學體系,尤其促進了實踐教學體系、內容、方式改革以及實訓室建設工作。

5、課題開展以來效果分析

5.1以電子信息學科為依託,進行機構調整與課程的整合與優化

預計將電子系應用電子類實驗室合併,成立電子教學基地。基地開出的課程有:電子技術、低頻、高頻、單片機技術基礎、電子線路實驗課等。這些課程的改革與建設工作納入我校電工電子實訓基地的建設中。目前,電工電子基地有3間基礎實驗室,6間綜合設計實驗室、1間競賽創新設計實驗室,1間eda實驗室。

5.2調整與合併電子技術實驗系列課程,建立現代電子技術實驗課程教學體系將電子技術基礎實驗、電子線路實驗、微機實驗及課程設計等系列實驗課進行整合與優化,歸併為電子技術基礎實驗、電子線路設計實驗及課程設計三大實驗課程。其中電子技術基礎實驗主要面向電子與電氣類或非電類性的學生。電子線路設計實驗主要面向電子與信息類的學生,課程設計分為硬件和軟件課題或軟、硬結合的綜合設計課題。

5.3建立四個層次的實驗教學模式

① 基礎實驗:教學內容為基本電子器件的應用性實驗,電路由學生自行安裝與測試,儀器1人1組,元件1人1套,旨在培養學生電子器件基本應用電路的安裝與測試能力,培養正確書寫實驗報告的能力。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演示電路的規範安裝與測試方法,授課與訓練結合。目的是加深學生對電子技術基本理論的理解,提高學生對基礎實驗的興趣。

② 設計性實驗:教學內容為低頻、高頻、數字電路中各單元電路的設計及小系統設計。採用積木式、模塊化結構,將設計的單元電路組合成小系統電路,完成應用電路系統的設計。採用cai課件,適當壓縮理論課學時,增加實驗課學時,以中、大規模器件為主,引入eda。儀器1人1組,元件1人1套,實行實驗室開放。目的是培養學生進行低頻、高頻、數字電路中各種電子電路設計、裝調與測試的能力,培養學生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與書寫設計實驗報告的能力。

③ 綜合設計性實驗:教學內容包括電子信息類的信號檢測、控制、傳輸與處理等應用性較強的綜合設計實驗。採用中大規模集成電路、專用集成電路與可程式邏輯器件。實驗室開放,儀器1人1組,元件1人1套。目的是培養學生進行低頻、高頻和數字電路綜合設計、裝調與測試的能力,強調各種設計方案的實現與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發揮,鼓勵創新與突破。要求書寫綜合性實驗報告。

④ 設計研究性實驗:教學內容包括與電子信息學科相關的科研課題或學生自擬的課題(向學校申請的創新設計基金課題)。要求學生自擬設計方案並自行設計電路,應用新技術、新器件。可1人1組也可多人1組,在現代電子創新設計實驗室與eda機房進行實驗。目的是:培養學生創新設計能力,科學研究能力與新技術、新器件應用的能力。

6、開展本項目研究對學校、師生所產生的作用和影響

全國電子設計競賽對推動我校的教學改革起到了促進作用。對我們的教學改革成果進行了檢驗與肯定。在廣泛吸引學生參加,發現優秀人才方面起到了獨特作用。通過電子設計競賽,我校有一批優秀人才脱穎而出。我係參加的五屆電子設計競賽中,有3人獲得國家級一等獎,24人獲得省級一等獎,這些學生正在國民經濟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當然,獲獎不是最終目的,深入持久地進行教學改革,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創造性的人才,全方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吸引更多的學生參加,這才是我們參加全國電子設計競賽的最終目的。

7、項目研究存在的不足與今後打算

課題實施過程中,我們碰到最大的困難是學校的資金不足,一些硬件設備無法落實;第二個問題是師資隊伍力量不均衡,在應用信息技術方面難以承擔,所以課題的推廣應用有一定的難度。

今後我們的努力方向:並將本課程進一步作為院級科研項目加以完善,並把我們的研究成果推廣到其它所有學科,進一步跟新課程全面接軌,與校本課程開發相結合;開展網絡環境下的績效教育技術評價方面的研究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