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知識文庫 > 專業資料

種植項目建議書範文(精選10篇)

欄目: 專業資料 / 發佈於: / 人氣:2.37W

種植項目建議書範文

一、項目建議書定位編寫

受項目所在細分行業、資金規模、建設地區、投資方式等不同影響,項目建議書均有不同側重。為了保證項目順利通過地區或者國家發改委批准完成立項備案,項目建議書的編制必須由專業有經驗的諮詢機構協助完成,一些大型項目立項所提交的項目建議書及可行性研究報告必須附帶相應等級的諮詢機構的公章,其中最高一級為國家甲級。

製作依據:準確的數據、資深的調研團隊、經驗豐富的分析團隊。

二、項目建議書審批權限

(一)大中型基本建設項目、限額以上更新改造項目,委託有資格的工程諮詢、設計單位初評後,經省級主管部門初審後,報國家發改委審批;其中特大型項目(總投資4億元以上的交通、能源、原材料項目、2億元以上的其他項目),由國家發改委報國務院審批。

(二)小型基本建設項目、限額以下更新改造項目由國務院主管部門或地方發改委審批。

三、種植項目建議書範文(精選10篇)

在不斷進步的社會中,建議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建議書在工作中往往有着承上啟下的作用。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建議書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種植項目建議書範文(精選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種植項目建議書1

一、項目建設背景

關口村位於新場鄉政府所在地正北面5公里,安順市城南20公里,東抵本鄉橋頭村,南與本鄉窩枝、花嘎兩村接壤,西接本鄉窩枝村,北與龍宮羊補村相鄰,蔡新公路由北向南穿境而過,海拔1180米,常年平均氣温14℃,年平均降雨量1100㎜,屬二類貧困村,轄7個自然村寨,總户數421户,總人口1990人,少數民族78人。

該村國土面積8153畝,現有耕地2842.6畝,其中:水田1008.2畝,旱地1834.4畝;林地2786.2畝;草地6.6畝;居民地及工礦用地274.9畝,交通用地41.2畝,水域10.3畝,未利用地2191.2畝。退耕還林1239.5畝。該村主要以種植業為主,具有豐富的林地資源,而重樓這種中藥材為喜陰植物,可在該村推廣種植該中藥材,以此拓展農民的增收渠道和調整地方產業結構。

二、項目建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項目建設的必要性

該藥材屬傳統中藥,在藥材交易市場有成熟的交易渠道和穩定的市場份額。又由於該品種藥用價值高,野生藥瀕臨滅絕,目前野生的該藥材的存量極少,全國有很少的種植户開始種植此藥材,但一般只會用塊根繁殖,難以擴大規模。

2 、項目建設的可行性

新場鄉關口村有適合發展種植中藥材的土地資源,且目前通過實踐,已經掌握利用種子繁殖種植該藥材的技術,且已經有一定的種植基礎,可通過示範性種植後進行推廣種植以擴大該藥材的種植規模。

三、市場預測及分析

重樓(七葉一枝花),藥用價值高,它是很多名貴中藥產品的主藥。主要功用為清熱解毒、消腫止血,治疔瘡腫毒、毒蛇咬傷、跌打損傷、痄腮、肺癌、直腸癌、子宮糜爛、胃炎、胃潰瘍等。同時,該藥材種植

成本投入下,並且由於其收穫的週期較長(約為5年),所以市場缺口巨大,價格高(目前每公斤幹品均價為260元左右)、穩定、而且還有上升的空間。

四、建設規模和設計方案

1、建設規模

租用關口村石廠組長環土地進行示範性培植

2、設計方案

根據扶持農業產業就是扶持農民的原則,充分土地資源優勢,引進種植稀缺的中藥材品種,通過扶持種植,推行科學管理種植技術,增加農民收入。

五、項目建設的基本條件

1、技術來源

利用現已掌握的種子繁殖技術,進行示範性種植,有效推廣該種植技術,並通過實踐種植,為該藥材大規模種植奠定基礎。

2、交通和水源條件

可修建蓄水池改進水源條件。

六、投資估算及資金籌措

(一)購買種子:120元/千克×900千克=108000元

(二)基肥:(一次性)400元/畝*5畝=2000元

追肥:300元/年/畝×5畝×4年=6000元

農藥:120元/年/畝×5畝×4年=2400元

(三)土地租用:500元/畝/年×5畝×4年=10000元

(四)配套設施:

蓄水池:12000元

房屋:16000元

照明電:2000元

自來水:3000元

(五)人工種植:1200元/畝×5畝=6000元

(六)人工管理:15000元×4年=60000元

總投資合計22.74萬元。

2、資金籌措

申請科技項目資金

七、實施地點和進展情況X萬元,自籌資金X萬元。

實施地點選在關口村石場組,土地條件具備,已種植2週年,生長狀況良好,但缺乏育苗資金,缺乏擴大商品苗種植資金。

八、要達到的目的和技術指標

1、目的

通過示範性種植,帶動新場鄉中藥材產業發展。

2、技術指標

(1)應用科學管理手段,推廣中藥材種植技術;

(2)通過示範性種植,不斷完善種植技術;

(3)通過引進種植,有效調整地方產業結構。

九、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1、經濟效益:每株每年增長15克(3錢),及0.015千克,四年共0.06千克。每畝定植約11000株,共增長660千克,加上種塊根用量300千克,減去疾病損耗部分20公斤,得到每畝到期(四年後)產量940公斤。5畝到期後產量4700公斤,按現在單價120元/公斤計算,總產值為564000元。減掉總支出227400元,5畝純收入336600元。種植技術成熟後,進行大規模種植推廣還將產生更大的收益,有效拓展農民增收渠道。

2、生態效益:因為該藥材的種植四年中不再翻土,所以可以有效保護生態環境。因為是規模種植,使該珍惜中藥品種得到保護。

3、社會效益: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提高土地使用率,促進產業結構的根本性調整,是一項既有利於環保,又能創收的好途徑。

十、結論

根據新場鄉實際,合理開發山地資源,改善增收門路,以示範種植帶動行業發展,形成產業,有效利用山林優勢,實現經濟基本好轉,是一項切實可行的應用性項目。

種植項目建議書2

第一章、項目總論

冬瓜,大家都知道,最早產於中國,冬瓜的顯著特點是產量高、體積大、水分多、熱量低,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維生素以及膳食纖維等營養成分。冬瓜耐貯藏運輸、耐熱性強、肉質潔白、脆爽多汁,是適於現代化農產品加工的良好原料,越來越多地應用於各類新型食品及保健品的加工。冬瓜營養豐富,還含有多種生理活性成分,是典型的高鉀低鈉蔬菜,而且它還具有利尿、清熱、化痰、消腫等功效,對於動脈硬化、冠心病、糖尿病及高血壓患者是理想佳蔬,在醫藥領域中也有着廣泛的用途。目前,冬瓜資源開發應用的研究與發展還比較緩慢。隨着加工業的發展 ,冬瓜還可用於加工淹漬、果脯、飲料等。冬瓜屬於全國性消費蔬菜 ,它具有廣闊的市場。

第二章、市場預測

1、規模不斷擴大。項目區種植冬瓜已有450多年的歷史了,自2000年,項目區從廣東省引進的一個新品種,冬瓜種植面積擴大到1000畝,到2011年底,全縣冬瓜種植面積已達到2.25萬畝,畝產達1萬斤,年總產量11.25萬噸,按照市場價0.45元/斤計算,銷售量11.25萬噸,全縣冬瓜銷售額為10125萬元,農户畝均純收益為4000元,僅冬瓜就

為全縣種植户增加純收入9000萬元。

2、建設了專業品牌基地。基地建設主體為縣冬瓜專業合作社,2015年被市人民政府認定為“市特色品牌基地”,冬瓜專業合作社也被市農業產業化經營工作小組認定為“2015年市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社”。目前,基地冬瓜遠銷黑龍江、吉林、遼寧等省以及壽光、北京、天津、瀋陽等到10餘個大中城市,成為當地農户發家致富的主要途徑。

第三章、冬瓜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1、市場信息服務滯後,產品流通不暢。市場發展程度、流暢秩序和信息服務等不夠完善,各種基礎設施配套不夠健全,市場價格瞬息萬變,供求矛盾轉化快,與省內、國內外大市場銜接不緊,市場對生產的指導難以發揮作用,導致冬瓜生產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較弱,嚴重影響了種植户的經濟效益。

2、標準化生產有待加強。農户組織化程度低,限制了生產規模並妨礙先進技術的大規模應用。合作社管理農户力度低,導致在農作物生長方面難以做到統一管理和規範生產。由於受傳統種植的影響,推行農業標準化的重要性還沒有被認識,許多農民羣眾和企業對農業標準化還不瞭解,按照標準化生產還沒有成為廣大農民的自覺行動。甚至出現部分菜農在種植過程中違反農藥安全使用規則、化肥施用不當直接導致產品質量下降。

第四章、產業發展對策

1、完善市場服務體系。加快信息網絡建設,實現產銷一體化,依靠網絡及時瞭解國內外市場行情,開展有針對性的生產。建立傳遞快捷的信息服務設施,及時提供生產、市場、供貨信息。建立銷售產銷形勢網上專家預測預報制度,為制定指導性計劃提供科學依據,及時向生產、加工、流通等各個環節提供科技信息。同時,在保證按標準生產的前提下,對產品制定適宜的採收標準、分級標準、加工標準、包裝標準、貯運標準逐步,在生產和營銷各環節形成全市、全省認可的、完整的技術標準。

2、公司化運作,增強抵禦風險能力。引進公司化運作,嚴格制定各項規章制度,落實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操作規程。以土地流轉的形式,大力推廣農業核心企業組織農民建立生產基地。即企業總體確定某一地塊為生產基地,農民以土地入股組織成合作社。公司基地使用土地的費用以股金形式付給農民,並僱傭農民進行勞作,按勞動額支付工資。企業在接到客户定單後,由公司技術人員監督和管理化肥、

農藥的使用,保證合同要求的貨源質量,盈利後給農民分紅。這樣可解決農民直接和公司發生了關係後產生的利益衝突問題,也解決了長期耕種某一地塊容易產生肥力下降、病蟲害多發等問題,還能組織農民共同面對市場風險。

第五章、 種植冬瓜資源利用的趨勢

冬瓜渾身是寶,用途非常廣泛。隨着人們對冬瓜認識的不斷加深,國內外逐漸開始對冬瓜進行深加工及綜合開發利用。

一、冬瓜流通保鮮系統的建立和完善

冬瓜生產淡旺季差異明顯,因此貯藏保鮮設施對冬瓜的大範圍流通十分必要。流通保鮮系統包括分選、分級、清洗、預冷、冷藏、包裝、冷藏運輸、集散交易市場等。建立完善的流通保鮮系統需要相應的分選、分級、清洗、預冷、冷藏、包裝、冷藏運輸等技術和設備,在我國只靠引進技術還有相當困難,主要是我國農村經濟基礎和居民的消費水平與國外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因此,必須開發適合我國國情的技術和設備。目前,國內外在果蔬保鮮領域採用的手段主要有物理和化__學兩大類,每一類又衍生出很多新技術,各自依託不同的保鮮原理。最廣泛應用的保鮮方式是低温貯藏保鮮和氣調貯藏保鮮。

二、穀物——冬瓜複合食品的生產

穀物——冬瓜複合食品是以穀物和新鮮冬瓜為主要原料,採用科學方法將它們“複合”,所生產出的產品其營養、風味、品種及經濟效益等多種性能互補,是一種優化的複合食品,如蔬菜麪條、蔬菜米粉及營養糊類、蔬菜穀物膨化食品、蔬菜餅乾、麪條、麪包、蛋糕類食品等等。

第六章 種植冬瓜項目行業上下游產業鏈分析

第一節 種植冬瓜項目行業產業鏈介紹

第二節 2012年種植冬瓜項目行業上游產業分析

一、上游產業生產情況分析

二、上游市場供需情況分析

第三節 上游-行業對種植冬瓜項目行業的影響分析

第四節 種植冬瓜項目行業下游產業分析

一、下游-行業發展情況分析

二、下游-行業發展趨勢

第五節 下游-行業對種植冬瓜項目行業的影響分析

第六節 上游重點子行業發展情況分析

一、行業規模

二、供求狀況

三、財務情況

四、運行特點

五、發展趨勢

六、上游子行業重點企業分析

第七節 下游重點子行業發展情況分析

一、行業規模

二、供求狀況

三、財務情況

四、運行特點

五、發展趨勢

六、下游子行業重點企業分析

第七章、項目技術方案、設備方案和工程方案

一、項目技術方案

二、項目主要設備方案

三、項目工程方案

第八章、項目財務評價

一、項目財務評價基礎數據與參數選取

1.財務價格

2.計算期與生產負荷

3.財務基準收益率設定

4.其他計算參數

二、項目銷售收入估算(編制銷售收入估算表)

三、項目成本費用估算(編制總成本費用估算表和分項成本估算表)

四、項目財務評價報表

1.項目財務現金流量表

2.項目損益和利潤分配表

3.項目資金來源與運用表

4.項目借款償還計劃表

五、項目財務評價指標

1.項目盈利能力分析

2.項目償債能力分析(借款償還期或利息備付率和償債備付率)

六、項目不確定性分析

1.項目敏感性分析(編制敏感性分析表,繪製敏感性分析圖)

2.項目盈虧平衡分析(繪製盈虧平衡分析圖)

七、項目財務評價結論

第九章、項目風險分析

一、項目主要風險因素識別

二、項目風險程度分析

三、項目風險防範和降低風險對策

第十章、 種植冬瓜項目節水措施

一、節水措施

二、水耗指標分析

第十一章 種植冬瓜項目環境影響評價

一、場址環境條件

二、項目建設和生產對環境的影響

1.種植冬瓜項目建設對環境的影響

2.種植冬瓜項目生產過程產生的污染物對環境的影響

三、環境保護措施方案

四、環境保護投資

五、環境影響評價

第十二章 種植冬瓜項目勞動安全衞生與消防

一、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

1.有毒有害物品的危害

2.危險性作業的危害

二、安全措施方案

1.採用安全生產和無危害的工藝和設備

2.對危害部位和危險作業的保護措施

3.危險場所的防護措施

4.職業病防護和衞生保健措施

三、消防設施

1.火災隱患分析

2.防火等級

3.消防設施

第十三章 種植冬瓜項目組織機構與人力資源配置

一、種植冬瓜項目組織機構

1.種植冬瓜項目法人組建方案

2.種植冬瓜項目管理機構組織方案和體系圖

3.種植冬瓜項目機構適應性分析

二、種植冬瓜項目人力資源配置

1.生產作業班次

2.勞動定員數量及技能素質要求

3.職工工資福利

4.勞動生產率水平分析

5.員工來源及招聘方案

6.員工培訓計劃

第十四章 種植冬瓜行業投資項目建議

一、項目推薦方案的總體描述

二、項目推薦方案的優缺點描述

三、項目主要對比方案

四、結論與建議

種植項目建議書3

xx鎮位於319國道沿線,距縣城僅9公里。全鎮轄64個村(居、場),3個辦事處,總面積560.5平方公里。總人口6.5萬餘人,其中,農業人口5.8萬餘人。稻田面積4.2萬餘畝。近年來,該鎮按照縣委、縣政府“四個加快”發展思路,充分利用 等村水質無污染、土質肥沃、公路貫穿全村、基地集中連片等資源優勢和地理優勢, 大力種植無公害大棚蔬菜,推進了農業產業化進程,實現了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先後成立了 兩家蔬菜公司,並以此為龍頭,帶動周邊農民發展蔬菜產業。截止到年 月,該鎮投入150多萬元,種植蔬菜20多個品種共500多畝。其中大棚200口,年產鮮菜1150噸,總產值達130萬元,菜農户平純收入達9000元。

一、強化宣傳發動。

針對當地羣眾素有良好的種植蔬菜習慣這一特點,該鎮為提高蔬菜的安全和質量,改善人們膳食結構,滿足縣城蔬菜市場供求的需要。在縣蔬菜辦的支持下,鎮黨委、鎮政府率先在劉家壩村創辦特色蔬菜試點。為了切實將這一工作落到實處,鎮村兩級幹部進村入户,大力開展宣傳發動工作,積極舉辦技術培訓班,充分調動羣眾參與蔬菜種植的積極性。今年上半年,全鎮僅在劉家壩村就舉辦了實用技術培訓10餘次,召開相關會議近10次,找黨員、村組幹部談心40多人次。針對羣眾存在一些思想顧慮,縣蔬菜辦及鎮政府積極組織劉家壩村村組幹部30餘人到辰溪縣龍頭奄參觀大棚蔬菜種植基地,學習先進經驗,極大地提高了羣眾種植大棚蔬菜的熱情。

二、加強示範帶動。

鎮政府通過引進辰溪龍頭奄村兩户蔬菜種植大户落户劉家壩村的方式,起到了良好的示範帶動作用。目前僅劉家壩村就已規劃蔬菜基地350畝,其中20畝為標準無公害大棚蔬菜示範基地,已有蔬菜種植面積120畝,高標準的蔬菜大棚80個,蔬菜產業年產值達160萬元,人平僅此一項就年增收130元,蔬菜產業也名符其實成為劉家壩村繼運輸業後農民脱貧致富的又一支柱產業。白合村採取土地出租、合股的形式,聯合縣教育局部分幹部積極籌措資金修建了60個高標準,共50餘畝的大棚蔬菜高科技示範園。聯合縣農業局部分幹部職工集資在劉家壩村種植大棚蔬菜80餘畝,每個大棚的純收入達8000元以上。今年下半年,鎮政府還將聯合縣農業局引進資金100萬元,在白合村建立“百合園”反季大棚蔬菜種植基地。這些舉措充分發揮了樣板帶動作用,同時帶動了鎮白合村“百合園”大棚疏菜種植基地的建立,同時還將擴展500畝芹菜訂單農業。全鎮擬擴建1000畝專業蔬菜基地作為全縣蔬菜業發展的最佳區域,從而提高農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城郊蔬菜業及農村經濟全面發展。

三、搞好技術服務。

積極爭取省、市蔬菜研究所的技術支持,全面做好技術服務工作。縣、鎮兩級成立了蔬菜產業技術服務隊,一方面,加強對幹部進行全面技術培訓,讓他們首先掌握大棚蔬菜種植技術,增強為羣眾服務的本領。同時,在蔬菜產業發展重點村白合村引導菜農成立蔬菜專業協會,以專業協會為龍頭,實行統一規劃、統一供苗、統一培訓、統一銷售的產業化發展模式,實現與市場對接。另一方面,聘請懷化市科協博士曾偉為蔬菜專家常駐白合村進行現場技術指導,每年至少舉辦10期蔬菜種植專業培訓班,參訓羣眾達1600多人次。通過3年來的技術培訓和現場指導,我鎮羣眾的蔬菜生產科技素質得到普遍提高,生產出一批批優質高產的蔬菜產品,一度成為縣內蔬菜市場的寵兒,產品暢銷縣城及其他縣市蔬菜市場。

四、加大資金扶持。

蔬菜產業是一種高投入、高回報的產業,投資大,週期長,資金投入是一個很大的難題。因此,我鎮從實際出發,聯合縣蔬菜辦投入3萬元作為劉家壩村大户的啟動資金,幫助羣眾解決資金,為產業的迅速壯大奠定基礎。同時,鎮政府對農户發展蔬菜產業採取了以獎帶投的獎勵措施,累計投入獎勵資金3萬元,按每發展1畝獎勵300元的標準獎勵到户,極大地調動了羣眾的積極性,有效地推動蔬菜產業發展。短短一年時間,該鎮大棚蔬菜產業逐步形成規模,目前已發展大棚100多個,栽培面積達120畝,初步建成了劉家壩、松山邊、百合、等蔬菜種植專業村,蔬菜種植專業户人均純收入達到3000元以上。

五、構建銷售平台。為了防止增產不增收,物賤傷農現象的發生。該鎮建立了一條集產、供、銷為一體的網絡化通道。組建了鎮蔬菜協會,發展會員38人。協會充分發揮產品銷售平台作用,將優質蔬菜通過各種中介推銷到全縣各蔬菜市場。為積極開拓市場,協會還在縣農業局、縣黨校、縣人大門口共設立3個直銷店,良好的銷售渠道,使該鎮蔬菜市場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喜人場面。目前,全鎮從事蔬菜流通的車輛達20台,年銷售蔬菜200噸。

種植項目建議書4

一、項目概要

1、項目名稱:xx-x綠化苗木花卉種植基地建設項目。

2、項目建設地點:新疆xx-x。

3、項目建設單位:xx-x博林達園藝有限責任公司。

4、項目建設規模:擬建850畝綠化苗木花卉種植基地。

5、產品規模:除基礎設施建設以外,按照林業苗木花卉基地統一規劃進行佈局,用於種植綠化苗木及花卉,根據田地條件和苗木生物學特性相適應原則進行栽植。主要樹種有小葉白臘、大葉白蠟、山楂、紅葉海棠、長枝榆、白榆、圓冠榆、樟河柳、國槐、刺槐、香花槐、油松、樟子鬆、落葉松、側柏等、黃菠蘿、黃金樹、皂角、李子等。

6、項目主要建設內容:

新建林木育苗基地800畝。主要分兩大區:苗木繁育區700畝(楊樹類100畝,柳樹類100畝,槐樹類100畝,松樹類100畝,灌木類100畝,經濟林類100畝);苗木移植區200畝(闊葉大苗100畝,針葉大苗100畝);

新建育花卉育苗基地50畝。其中:新建苗木花卉展示大棚一座,新建花卉生產大棚20座;

新建灌溉管道4000米;購置園林機械10台(套)、灌溉設備20台(套)及其他設備零部件及其安裝。

新建辦公室400平方米,苗木檢驗室100平方米,倉庫200平方米等辦公及公用設施;道路6000米等輔助工程及設施;

新增土地平整200畝,土壤改良800畝。

7、總投資及資金來源:項目建設總投資1232萬元,全部由公司自籌。

8、項目建設期:本項目建設預期為一年半,即:從2015年4月至2015年底結束。

9、項目預期效益:

年銷售約收入為:380萬元;

年純利潤約為:256萬元;

投資利潤率約為:20.8%

二、項目建設背景及必要性

1、項目建設背景

花木產業作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新興產業,在由國務院批准公佈的《當前國家重點鼓勵發展的產業、產品和技術目標》中,花卉苗木良種繁育及儲藏被列為重點鼓勵和扶持發展的產業。苗木產業發展是加快城鄉園林綠化和市域生態建設的基礎和保障, 也是調整產業結構,推動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的措施之一。

xx-x委、市政府提出“一年快起步,三年翻一翻,五年大變樣”,“創自治區文明城市,建和諧秀美新博樂”,xx-x乃至全州城市建設步伐不斷加快,對優質園林綠化林木花卉需求激增。

2、項目提出的必要性

(1)項目建設是保護環境與發展經濟的需要。保護環境與發展經濟,已成為當今國際社會普遍關注的重大問題。傳統工業化道路所造成的全球性資源緊缺、環境污染和生態惡化,對人類的生存環境和身心健康已構成日益嚴重的威脅。同時,城市化伴隨着諸多的心理和生理疾病,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讓森林進城、園林下鄉,創造和諧的居住環境正成為當今社會的共識。因此,加快城鄉綠化一體化進程,意義十分重大。

(2)項目建設是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需要。近年大力發展的旅遊業,但景區的美化、城市的綠化與一些旅遊業發達地區相比還有相當大的.差距。因此,建立大型花卉基地,培育大量花卉苗木,美化、綠化景點,提升城市品位,已成當務之急。而該項目的建設也正是加快建設“秀美博樂”,改善生態環境、提升城市品位,促進xx-x旅遊業及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3)項目建設也是社會文明進步和區域經濟發展的需要。隨着現代人生活節奏的加快,建立一個環境優美的生活和工作環境,對人們的身心健康十分重要。同時,發展花卉苗木基地對促進當地產業結構調整、推動地方經濟發展、滿足社會對花卉苗木的需求以及帶動當地青年創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市場預測

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城市綠化苗木花卉需求穩步增加。根據2001年國務院關於加強城市綠化建設的通知,到2015年,全國城市規劃建成區綠地率達到35%以上,綠化覆蓋率達到40%以上,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10平方米以上。除公共綠地穩步增長外,各地居住區、單位、防護綠地和借地綠化也快速發展,公共綠地和其它綠地在整個城市綠化中所佔的比重,因各地經濟、社會發展情況不同和不同年份有所差異,由此可以看出在今後-個時期我國城市的非公共綠地的發展要遠遠高於公共綠地的增長,城市綠地總量將迅速擴大。

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條件的改善,園林城市建設的加快,生態環境意識的增強,綠化苗木花卉種植將是未來的熱門產業。目前,xx-x周邊城市綠化林木及花卉,大都由外地購入,特別是部分優質苗木花卉,還在依靠從內地引進,本項目所種植苗木花卉均屬於優質園林綠化品種,不僅能滿足xx-x城市綠化建設的需求,還能銷往北疆其他城市,所以市場預期較好。

本項目培育的各類綠化苗木能滿足市場的不同需求,楊樹、柳樹、槐樹是目前通道綠化的主要樹種,松樹類、灌木類是目前荒山造林的主要樹種,經濟林類苗木符合當前農村發展的需要,針闊葉大苗主要用於城市園林綠化,這些苗木當前市場需求量大,本項目培育的優質苗木將很受市場歡迎,市場競爭力很強。

四、項目實施計劃

本項目建設期為:2015年4月-2015年12月,共計18個月。

五、勞動組合、管理與運行維護

1、勞力定員、人員素質、人員培訓

基地勞力定員為40人,在上崗前,給予員工相應的知識技能培訓,提高專業素養和勞動生產率。

2、組織管理

基地設置管理辦公室,聘用一名為基地辦主任,下設:技術研發、市場開拓、行政管理部門,基地辦主任由公司總經理統一管理。

六、投資估算及資金籌措

1、投資估算

本項目總投資1232萬元,其中:工程建設投資442萬元,佔總投資35.88%;設備購置及安裝100萬元,佔總投資的8.12%;建設其它費用530萬元,佔總投資的43.01%;預備費100萬元,佔總投資8.12%;運營資金60萬元,佔總投資的4.87%。

2、資金籌措

項目總投資1232萬元,全部由公司自籌。

七、效益分析

1、經濟效益

(1)銷售收入估算

項目設計建成後第3年產品銷售,即2018年度出售。據此估算銷售約收入為:380萬元。

(2)成本費用估算

生產成本:以銷售收入的8%計算,24萬元; 管理費、銷售成本按1%計算,30萬元;

人員工資:每年按40人,每人每年平均支付工資2.4萬元,共計96萬元;

折舊費用:約為40萬元; 其它費用攤銷:13萬元。

(3)項目盈利能力

年純利潤約為:256萬元; 投資利潤率約為:20.8%。

2、社會效益

(1)為社會提供就業崗位,可解決40名當地富餘勞動力的就業問題;為xx-x地區城市綠化建設提供苗木花卉,並且通過苗木花卉交流帶來大量信息流,帶動消費,促進第三產業的發展。

(2)項目的建設對加快城市綠化,減少粉塵污染,淨化城市空氣,提高城市環境質量。

3、生態效益

項目的建設不僅可有效地減少水土流失和風沙危害,改善當地生態環境,而且通過生態環境的改善xx-x投資環境,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有機結合,形成工農業生產與生態環境保護的良性循環。

八、項目管理及保障措施

1、項目管理

在相關政府部門的支持和協助下,項目應成立項目管理小組。公司總經理為組長,負責全盤協調資金落實、合同簽署工作。在由公司的3人組成小組成員,分別負責基礎工程建設、苗木基地建設、後勤工作。做到分工到人、職責明確。協調好進度、質量、資金等問題。

2、保障措施

(1)確保可行性。在項目可行性研究階段,要請專家給予實地調查研究,綜合評審,確保項目可行。

(2)項目建設要規範化。項目實施階段,要有總體詳細的實施方案,嚴格按照實施方案執行。

(3)聘請專家作為項目顧問,負責項目總體的指導和指引。

九、初步結論和建議

項目設計規劃合理、資金投資回報率高。在經濟效益分析上苗木銷售價格做了保守的估算,實際上還有較大餘地,所以項目建設風險較小。項目建成後,將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是一個確實可行的好項目。 建議相關政府部門給予批准立項,並給以大力支持。

種植項目建議書5

一、內江東興區趙家壩——自然流域農業灌溉的典型地貌

趙家壩的地理環境,是一個經過當地先人充分利用自然條件,及稍加改造建立的一個適合自然流域灌溉農耕地方。她是南方淺丘陵地區,我們的祖先利用自然環境的一個典型。雖然不如都江堰宏偉,但卻是我國西南丘陵地區的一個難得的自然水利工程,同樣造福了一方(見衞星圖片)。

趙家壩處於兩個小溪即將匯合處的中間地帶,匯聚于田家鎮。在趙家壩處用水土壩抬高水位,自流灌溉農田。其中一條小溪的名為“團龍溪”,上游已經建成有“松林水庫”和“團結水庫”,團結水庫海拔511米,趙家壩,海拔310米(經緯度:N29 40.259 E105 09.899)。趙家壩一帶,的確實一個富饒的人造沖積小平原。體現出了我們祖先採用的梯次建壩,沖積成田,再自流灌溉這樣一個近乎完美的利用自然的案例。由於內江經濟長期發展滯後的原因,這個自流灌溉農業帶依舊保持了比較完整的自流耕作狀態。

趙家壩特有的小流域農耕環境,由於沒有受到城市化、工業化的干擾,離城市的距離又很近,交通通暢。完全可以建立一個封閉的生態農業生產區,生產無污染的農產品及其它養殖產業;也可以作為一個自流灌溉的水利工程,充分發揮趙家壩的觀賞和示範價值,作為一種古老且現在仍在使用的水利――農業模型向全國、全世界介紹。

二、項目啟動

由當地人大政協發起,東興區農業的自我定位,並徵集民間意見。媒體配合。

當地黨委政府引導,完成相關的規劃提案(例如:東興團龍溪自流灌溉的水利工程;水利--農業發展的典型意義(特別是今年特大的高温乾旱氣候,修復該片區自然灌溉水利設施更具有現實意義)東興生態農業的規劃,東興趙家壩--範長江故居的模型,東興田家鎮--範長江紀念館的民俗一條街模型)

在農業規劃和城鎮規劃的基礎上,對外招商、向上申請相關資金,分批實施,“小步快跑”。

三、發揮“範長江品牌”的作用

範長江出生和在東興田家鎮趙家壩。由於範長江在武功新聞界的地位,他家鄉發生的一切都是國家級媒體可能感興趣的。每年策劃一個主題,對團龍溪生態農業項目做報道,(即在全國做免費的廣告)譬如:地靈人傑——“範長江家鄉西南丘陵小流域自流灌溉的典型地貌”; “範長江家鄉的自然生態農業”;“長江家鄉的新故事”。

將每兩年一次的“範長江新聞獎”活動的某一個環節在田家鎮舉行。譬如《獲獎記者手印牆》。

(親屬在農業及投資公司的人脈關係)

四、小結

(在北京,一枚沒有用配合飼料養殖的雞,其雞蛋12元一個……。中國的農業開始走出靠單產獲得收益的階段。)範長江家鄉“團龍溪”——自然水利灌溉與生態農業發展的典型。(很有可能在全國樹立一個典型)

種植項目建議書6

一、 項目區概況

太白山自然保護區西南部的黃柏塬地區,地處陝西太白縣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區範圍內。東鄰周至老縣城大熊貓保護區,南靠長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西接太白縣牛尾河大熊貓保護區。該區內分佈着典型的暖温帶森林植被類型。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21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國寶—大熊貓。這裏的大熊貓生存面臨的主要威脅是:棲息地的喪失、退化和破碎化、偷獵、以及不可持續的經濟發展方式與保護的需求衝突等。隨着大熊貓保護區的相繼建立以及保護力度的加大,社區居民以採藥、放牧、伐木等直接依賴自然資源的傳統生產生活方式受到制約,尤其是天然林保護工程、退耕還林工程實施後,社區經濟開始下滑,甚至出現返貧現象。為了獲取經濟收入,社區居民進行偷伐、偷獵等的現象時有發生,保護區與社區的矛盾比較突出,自然保護與社區經濟發展也成為不可迴避的問題。為了更好地保護秦嶺大熊貓棲息地,緩解社區對大熊貓棲息地的壓力,須引入外部的科學技術力量,在社區發現和發展一些新的農業產業,改變傳統的直接利用自然資源的生產生活方式,以提高社區的經濟收入。

二、產業類型與配置

當地農民主要以傳統種植業為主,以上山採藥為主要經濟來源,其主要作物為小麥、玉米、黃豆、土豆等,主要滿足人的食用;經濟作物主要以山茱萸、花椒、板栗、核桃為主,另外還零星種植天麻、豬苓等作物,但一般產出不大,除核桃外,投入一般未收回。由於豐富的資源優勢,牧業在當地較為普及,已成為農民發展經濟的主導產業。養殖的種類以牛、羊為主,主要出售,有少量的雞、狗、豬餵養,供自己用。副業是近年來農民的主要經濟收入,依託退耕還林,發展經濟林,養蜂成為農民的另一經濟來源,但規模不大。

三、科技建設狀況

人們一般依據傳統方法從事種植產業,施肥、鋤草及病蟲害防治等田間管理不夠科學,農機普及率達90%以上,但品種單一,主要以機耕工具為主,缺乏作物深加工工具,養殖業同樣以土辦法進行管理,產量不高,見效慢;電視、電話等信息來源已鋪設到户,但未充分利用,獲得科學技術知識的來源主要為口口相傳,且共享率低;教育相對落後,主要以小學、初中畢業為主,村小學僅教師一名。

四、組織機制:

主要實施者:當地農民管理者:社區共管委員會(當地協會和實施團隊)實施團隊不存在盈利行為,完全是義務,給當地農民發送種苗和接穗,並提供技術,提高其成活率。監督協會,與其共同管理提出準備金,並瞭解其支出渠道。該村現有村長兼支書一人,副支書一人,下設五名村民小組組長。協會可從當地核桃種植户中選出精幹、能為老百姓幹實事的人,作為該組主要管理人員。共同負責核桃的銷售,監督村中核桃的質量。教育村民,為塑造自己的品牌,杜絕攙假、攙水。

五、規劃實施階段第一階段:

根據當地自然條件和農民的積極性,對香玲、 遼核兩個品種實行推廣,至掛果大概需2-3年。第二階段:在這2—3年內,針對管理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尤其是針對核桃嫁接和栽植成活性等可能存在的問題,及時的進行解決。第三階段:在核桃產出後,對其進行簡單的包裝,以提高其價值,增加其出售量。第四階段:在小面積推廣成功後,進行大面積推廣並實施規模化經營。同時開拓市場,塑造品牌,成功的打造“一村一品”核桃。 注:根據相關數據顯示,該地適宜種植香玲、 遼核兩個品種,因此建議推廣的面積和規模可以適當擴大,以節約達到規模化經營的時間,該項據此得該項目大概需2-3年即可有產出,並達到所需目標。

六、規劃總投資總投入:

21740元(嫁接費用:9240元、種苗費用:5500元、烘乾加工費用 :2000元/年、其他:3000元、流動資金:2000元)

七、配套措施

管理機制自然保護事業的發展涉及到周邊社區、各級政府部門和與資源利用具有直接和間接關聯的社會公眾、羣體,以及生物多樣性保護組織等多個利益相關方。利益關係的協調歸結於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三者的統籌問題,具體表現在“保護和發展”間矛盾和衝突的解決問題上。保護管理工作中所面臨的利益協調問題難以完全通過市場機制予以解決,這有賴於保護區域建立長期有效的關聯機制,推動有利的自然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項目。建立“長效利益關聯機制”如社區共管委員會,該機構將主要架構於市場機制、資源有償利用機制、保護區外部性補償機制、保護損害利益補償機制等。在“長效利益關聯機制”的構建過程中,這個具有試點示範效用的“保護和發展”共進項目,應關注國際生物多樣性保護等利益相關方的積極影響,並充分利用這些國際組織所擁有的先進保護管理理念,使核桃矮化密植產業得以大面積實施和推廣。根據當地現狀,需設質量監督一名,並管理相關配套設備,要求責任心強,重點對成品核桃的質量檢查負有責任,凡是經過本項目支持且檢驗合格的產品均給予品牌使用權,鼓勵當地農民踴躍參加並監督其實施情況。需聯繫外界企業,對當地無污染,純天然的核桃產品進行銷售。

種植項目建議書7

一、項目背景

油茶是我國特有的經濟樹種,已有兩千三百多年的栽培歷史,油茶樹全身是寶,油茶籽生產的茶油是世界上四大木本食用油之一,可與號稱油王的橄欖油相媲美,其色佳味香,營養豐富,屬純天然綠色食品,享有“東方橄欖油”之美譽。油茶是世界公認的保健食用油,具有降低血壓、降低血脂,軟化血管之功效,其性能與作用都超過棕櫚油。富含維生素A、B、C、E及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不含芥酸及黃麴黴素,易被人體吸收、消化,長期食用能增強人體免疫力。2002年美國白宮衞生研究院營養平衡委員會主席A.P西莫普勒斯博士把茶油的信用價值排在橄欖油前面,茶油因而成為目前世界上最富營養與健康價值的食油。

油茶樹抗病蟲害能力強,生長過程無需施用任何農藥,也不需施用化肥,其成熟的茶籽榨出的茶油,是真正的綠色食品,因而倍受人們青睞。茶籽的副產品——茶餅中可提取茶皂素、茶鹼等化工原料及生物農藥,也可用於製作高效有機肥、優質飲料等等。油茶樹既可觀賞,同時又是森林防火隔離帶的理想造林樹種。2005年7月10日,中科院、科技部、中國醫學院、社科院等專家學者在北京香山飯店召開了首次“中國油茶農業發展戰略學術研討會”,會議圍繞油茶與健康、油茶產業發展戰略等,進行了客觀、科學、充分而又不乏真知灼見的討論,並形成共識,一致認為油茶是我國獨有的集營養、保艦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於一體的國寶級資源。因而,油茶產業具有不可估量的發展前景,可望成為我國特色農、林產業中重要的支柱產業之一。

二、項目實施條件

本地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温暖濕潤,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温16.50C - 17.50C,歷史記載的`極端最高氣温40C,極端最低氣温 – 8C,年平均降水量1300mm – 1400mm,年日照率34% - 37%,酷暑,嚴寒期極短。

楓木橋鄉位於寧鄉西南山區,面積為98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積約為52平方公里,佔土地面積的52%,山地地勢平緩,森林覆蓋率高,土壤條件適合油茶林生產。目前我鄉境內己有油茶林約5000畝,產量5公斤,經過低林改造可以提高到畝產15公斤的水平。

楓木橋鄉距寧鄉縣城45公里,距灰湯國際旅遊度假區10公里。從全省來年,長花灰韶公路即將拉通,距長沙不足一小時的車程,且有公路連接湘鄉、韶山,婁底,桃江、益陽,交通便捷,區位優勢顯著。境內縣鄉道路全部己實現硬化,大部分村道也實現硬化,各項基礎建設齊全。

據瞭解,目前國際市場普通茶油價格高達每公斤12美元,據有關專家預測,如果我國茶油以精品形式進入國際市場,售價可高達每公斤25美元。可以説油茶業商機無限,我們要搶抓機遇,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大力發揮油茶產業。

三、項目佈局與建設規模

本項目規劃是以市場為嚮導,按照公司建基地,基地帶農户種植促經濟發展的模式,逐步把項目做大做強。充分利用楓木橋鄉境內大量的山地、開發種植油茶,建立油茶基地,並以點帶面,輻射、發展周邊老糧倉,流沙河等鄉鎮的農户種植。

項目發展建設內容與規模為:新造油茶林面積10000畝,改造低產林油茶總面積5000畝。同時,結合新植油茶、低產改油茶項目發展需要,建立採穗苗圃50畝,五年內共計育苗50畝;引進日加工量80噸油茶籽的精製油加工機械一套。

項目建設期為五年,即從20XX開始至20XX年竣工。項目總體建設思路是:採用公司+農户模式,在三年內培育“油茶種植與開發科技示範户”500家,讓這些示範户真正起到帶着作用,然後以點帶面,爭取在5年內,把楓木橋鄉建成一個以油茶生產為主導產業的鄉鎮,真正形成一鄉(鎮)一品,為山區經濟發展摸索出一條切實可行的模式。

四、投資概算與經濟效益分析

項目計劃總投資總額1736萬元,其中:用於油茶種植發展資金1421萬元,油料加工設備購置費200萬元,油廠建築工程費105萬元,其他費用10萬元,項目資金來源為:申請國家扶持資金,申請林業項目貼息貸款,自籌資金三大塊。

種植項目建議書8

1、項目建設區域基本情況

1.1地區資源及社會經濟概況

(1)自然地理

普安縣位於貴州省西南部,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北部,介於東經104°50′~105°10′,北緯25°18′~26°11′之間。東西寬30.8km,南北長96.6km,政區面積1429.0km2。東與晴隆,南與興義、興仁,西與盤縣,北與水城、六枝各市、縣接壤,全縣現轄6個鄉,8個鎮,3個居民委員會,167個村民委員會,縣人民政府駐盤水鎮,全縣居住着漢、布依、苗、回、彝、仡佬等民族。縣城距離省會貴陽240公里,距州府所在地興義110公里,距雲南昆明280公里。

(2)地形地貌

本縣地處雲貴高原向黔中過渡的梯級狀斜坡地帶,南部地勢由東向西南傾斜,北部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地貌屬巖溶與常態侵蝕兩大類型。境內最高點在中部地瓜鎮長衝樑子,海拔高程2084m,最低點在北部龍吟鎮北盤江出縣境處,海拔高程633m,全縣平均海拔1563m。山地區面積佔63.4%,丘陵區面積佔28.8%,山間平壩區面積佔7.8%。

(3)水文氣象

流域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具有高原性、季風性、濕潤性的氣候特點,谷地温熱,高山涼潤,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量充沛,光、熱、水同季。根據普安氣象站多年觀測資料統計:多年平均氣温13.7℃,最冷月一月平均氣温4.5℃,最熱月七月平均氣温20.9℃,極端最低氣温-7.7℃(1961年2月1日),極端最高氣温33.4℃(1963年5月29日)。年平均日照時數1619.8h,年均無霜期289.5天,最大月日照數182.8h,發生在8月;最小月日照數92.5h,發生在1月,河谷温熱地區年平均氣温15.4℃~17.0℃。區內雨日較多,P≥0.1mm的降水日數206.5d,P≥50mm的暴雨日數3.7d,多年平均水面蒸發量1413.7mm(E20蒸發皿)。年平均相對濕度82%,最小相對濕度5%,多年平均風速,月平均最大風速(3月),實測最大風速30m/s(1971年3月1日),風向為W;大風(風速17m/s以上)平均每年出現28.9次,多出現在2~4月。常年風向為E、NE風及靜風,頻率分別為18%、21%、23%。大風日數25.1d,霧日數74.8d,冰雹日數10.7d。主要的災害性天氣有乾旱、冰雹、秋季低温綿雨、倒春寒、霜凍等。

(4)土壤

全縣中部及南部土壤主要以砂頁巖、泥巖、玄武巖發育而成的黃壤及山地黃棕壤為主,佔全縣土地總面積的56.63%,北部以石灰巖發育的石灰土次之,佔全縣土地總面積的17.25%,隱域性土壤有泥頁巖、砂巖發育的紅壤,佔全縣總面積的1.08%;紫色頁巖、紫色砂巖、紫紅色礫巖發育的紫色土,佔全縣總面積的3.2%,砂頁巖發育的山地灌叢草甸土,佔全縣總面積的0.09%,沖積物或洪積形成的潮土與灌淤土,佔全縣總面積的0.07%;水稻土佔全縣總面積的5.56%。

(5)森林植被

縣境內石古河流域地帶性原生植被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河流兩岸等局部地帶有殼鬥科為主的常綠闊葉林分佈;蓮花山至小岔溝地帶性原生植被為亞熱帶常綠灌木型闊葉林,境內的蓮花山、烏龍山有杜鵑花科為主的常綠闊葉林分佈。十里至半角箐地帶性原生植被為亞熱帶常綠灌木型闊葉林,境內的楊梅山等局部地帶有殼鬥科、杜鵑花科為主的常綠闊葉林分佈。其他地區的植被均為次生植被,喬木樹種主要有云南鬆、馬尾松、杉木、樺木、榿木、楓香、楸、華山鬆等,灌木樹種主要有火棘、杜鵑、金絲桃、胡枝子、南燭、野薔薇等。

(6)社會經濟概況

近年來,普安縣按照“大煤促大電、促進大發展、煤電化聯營、實現新跨越”的發展思路,大力實施“四化(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產業化、民營化)—基礎(交通、水利、教育、科教文衞、社會保障)”戰略,做大做強“煤、電、煙、茶、畜、服務”六大產業,縣域經濟持續快速健康協調發展。2015年全縣完成地方生產總值27.09億元,同比增長54.79%,其中:第一產業4.51億元,同比增長7.49%,第二產業11.1億元,同比增長44.23%,第三產業11.48億元,同比增長104.7%;完成工業總產值22.1億元,同比增長43.12%;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4.85億元,同比增長13.21%;完成財政總收入5.71億元,同比增長21.6%;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38億元,同比增長17.58%;銀行存款餘額22.74億元,同比增長22.77%;貸款餘額17.81億元,同比增長5.84%;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12652元,同比增長5.02%;農民人均純收入3032元,同比增長14.5%。

根據《普安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普安縣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和降低耗能的基礎上,努力保持經濟持續快速健康協調發展,到2015年全縣地方生產總值達到80億元,力爭達到90億元,奮力突破100億元,年均增長24.19%以上,人均生產總值達到22857元以上,年均增長22.2%以上;第一產業總產值達到7億元以上,年均增長9.19%以上;第二產業總產值達到55億元以上,年均增長37.72%以上;第三產業總產值達到18億元以上,年均增長9.43%以上;財政總收入達到17.3億元,年均增長24.82%;固定資產累計投資達到200億元以上,年均增長35%以上;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達到18500元,年均增長8%;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300元,年均增長8%;城鎮化率達到35%,年均增長2.5%;森林覆蓋率達到40%以上;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8‰以內。

2、項目建設的必要性

2.1國家產業政策

2015年國務院發佈實施了《中醫藥創新發展規劃綱要(2015~2020年)》(國科發社字〔2015〕77號),這是國家全面推進中醫藥發展的一項重大舉措,為我國中藥產業的發展提供了重大歷史機遇和重要政策保障。合資合作的機遇。為中藥產業長期發展提供了不竭的動力。2015年的國務院關於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提出:充分認識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長期以來,中醫藥和西醫藥互相補充、協調發展,共同擔負着維護和增進人民健康的任務,這是我國醫藥衞生事業的重要特徵和顯著優勢。中醫藥臨牀療效確切、預防保健作用獨特、治療方式靈活、費用比較低廉,特別是隨着健康觀念變化和醫學模式轉變,中醫藥越來越顯示出獨特優勢。中醫藥作為中華民族的瑰寶,藴含着豐富的哲學思想和人文精神,是我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體現。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對於深化醫藥衞生體制改革、提高人民羣眾健康水平、弘揚中華文化、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可見,國家是十分重視我國中醫藥的發展的。我國中醫藥的規範化種植具有非常大的發展前景。建立規範化的中醫藥種植基地是十分必要的。

2.2 中醫藥發展狀況

國家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後,加之野生藥材資源的迅速減少,現已形成了政策上不準採,也沒有可供採集的資源狀況。同時世界範圍內“迴歸自然”、“天然藥物熱”正在興起。中藥大多數來自天然植物,治療作用經過長久歲月的驗證,沒有化學合成藥物的副作用,因而越來越受到國際、醫藥界的重視。全世界中藥市場正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長,世界範圍內研究、開發和利用中藥的熱潮,推動了中藥材生產的迅速發展和藥材市場的繁榮。隨着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國際交往和貿易必將逐步增加,全球中草藥貿易的增長速度將會有驚人的提升。因而發展林下中藥材種植不但增加了林下植被種類,減少了水土流失,而且也增強了森林生態系統穩定性與抗逆性,是協調發展生態農業模式,提高單位面積土地產出,增加農民收入,促進新農村建設的有效途徑。

2.3 普安縣中草藥發展現狀

一直以來,普安、縣政府都在圍繞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積極引導老百姓科學持續發展、促進農民增收致富上做文章,科技部門也緊緊圍繞為、政府提供科學決策、為百姓提供科技服務等方面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截止目前普安縣主要有以下企業發展林下中草藥,主要是:普安縣地瓜鎮崗坡村雲海茶葉天麻專業合作社(獨角蓮、天麻種植),羅漢鄉良子村小海子三七種植基地,雪浦鄉山藥種植基地,晴海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

3、項目建設條件

3.1自然條件適宜

我縣多年平均氣温13.7℃,最冷月一月平均氣温4.5℃,最熱月七月平均氣温20.9℃,極端最低氣温-7.7℃(1961年2月1日),極端最高氣温33.4℃(1963年5月29日)。年平均日照時數1619.8h,年均無霜期289.5天,最大月日照數182.8h,發生在8月;最小月日照數92.5h,發生在1月,河谷温熱地區年平均氣温15.4℃~17.0℃。區內雨日較多,P≥0.1mm的降水日數206.5d,P≥50mm的暴雨日數3.7d,多年平均水面蒸發量1413.7mm(E20蒸發皿)。年平均相對濕度82%,最小相對濕度5%,多年平均風速,月平均最大風速(3月),實測最大風速30m/s(1971年3月1日),風向為W;大風(風速17m/s以上)平均每年出現28.9次,多出現在2~4月。常年風向為E、NE風及靜風,頻率分別為18%、21%、23%。大風日數25.1d,霧日數74.8d,冰雹日數10.7d。

3.2交通方便

普安縣交通以公路為主,320國道、65#滬瑞高速公路橫穿縣境,普(安)水(城)油路、江(西坡)罐(子窯)油路,滬昆高速鐵路正在建設中,樓(下)普(安)二級公路即將開工,形成東南西北交通路網。全縣14個鄉(鎮)均通油路。

3.3市場前景廣闊

半夏是中國中藥寶庫中的一種重要藥材,產地只有亞洲的中國和日本。它的功能是燥濕化痰,和胃止嘔,主治痰濕水飲,嘔吐,咳喘等症。半夏近年來資源逐年減少,市場需求增加,價格一路走高,現市場價半夏統貨價格在200元/公斤左右(幹品)。

3.4項目建設説明

3.4.1選地整理

半夏喜歡温暖、濕潤的環境,種植地宜選擇高海拔、疏鬆、肥沃、濕潤、日照不強的山間緩坡地域小平地。土地經多次翻耕打碎, 每畝施農家肥 3-4噸作基肥,起畦高20釐米、寬100~120釐米。由於半夏屬耐陰性植物,可在果園作物下進行間作。

3.4.2半夏種植

(一)球莖繁殖。在11-12月選擇無病蟲害、不受傷、直徑1-1.5釐米的球莖作種用,放通風處晾1-2天后,在室內陰涼處貯藏,或當年採挖當年種植。一般每畝播放球莖100-120公斤

(二)珠芽繁殖。在夏秋間,當老葉將要枯萎時,將葉柄上長出的珠芽採集後種植。半夏種植時間一般在每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種植前將球莖大小分級,分別下種,以便管理。按行距15-20釐米開溝(溝深5釐米左右),再按株距1.5釐米把球莖或珠芽均勻播於溝內,覆土平畦面,上覆蓋一層稻草或無籽雜草,並用水淋透畦面。一般每畝播放珠芽50-60公斤。

3.4.3 田間管理

(一)及時追肥。半夏半夏是一種喜肥植物,出苗後即進行第一次追肥,每畝施腐熟人糞尿1000~2000公斤,以後看苗再進行多次追肥。小滿以後,當第一批珠芽長出許多新植株時,田塊內植株密度增大,而且球莖生長迅速,需要水肥較多,此外要重施糞肥、餅肥和尿素,每畝施放腐熟廄肥、草皮灰混合肥 4000-5000公斤,同時加放花生麩50公斤(經粉碎堆漚過),撒施於畦面上。施肥後即進行培土,防止肥料流失。

(二)做好排灌和培土。高温和土壤乾燥,往往會引起植株枯黃,甚至倒苗,直接影響塊莖生長。因此,在半夏的整個生長髮育期內,要經常保持土壤濕潤,以促進植株和塊根生長;雨季要抓好排水工作,防止球莖腐爛。

每年6月以後,成熟的種子和珠芽陸續落地,宜在芒種(6月上旬)至小暑(7月上旬)進行兩次培土,以利珠芽人土生長,長成新的粗壯植株。培土從畦邊取土打碎,均勻地撒在畦面上,厚約1.5釐米,再用手將土撥平,以防積水。

(三)適時摘蕾。為了促進球莖生長,減少營養物質消耗,當植株抽苔時,要分期分批把長出的花苞摘除。此外,半夏繁殖力強,珠芽落地後,生長極快,不易清除。因此,佛焰苞長出時必須把它摘除,使球莖積累更多的營養物質,從而提高半夏產量。

3.4.4 病蟲害防治

(一)球莖腐爛病。一般在雨季和低窪漬水處發生。發病後,球莖腐爛,地上莖葉枯萎。防治方法:要注意排水,在發病初期拔除病株,並用5%的石灰水澆灌病株病穴,或在病穴處撒施石灰粉,防止此病蔓延。

(二)縮葉病。由病毒引起的一種病害,多在夏季發生,發病後小葉皺縮扭曲,植株變矮、畸形。防治方法:一是徹底消滅傳播病源的蚜蟲;二是選用無病植株留種。

(三)蚜蟲。其成蟲和幼蟲吮吸嫩葉嫩芽的汁液,使葉片變黃,植株生長受阻。防治方法:一是在蚜蟲發生期,用40%樂果乳油1500-2000倍稀釋液噴灑;二是用滅蚜鬆(滅蚜靈) 1000-1500倍稀釋液噴殺。

(四)菜青蟲。其幼蟲咬食葉片,造成孔洞和缺口,嚴重時,整片葉被吃光。可在發生期用90%敵百蟲1500倍稀釋液或敵敵畏1000倍稀釋液噴殺。

3.4.5 採收加工

(一)適時刨收:半夏的收穫時間對產量和產品質量影響極大。適時刨收,加工易脱皮、乾的快、商品色白粉性足、折幹率高。刨收過早,粉性不足,影響產量。刨收過晚不僅難脱皮、曬乾慢,而且塊莖內澱粉已分解,加工的商品粉性差、色不白,易產生“僵子”(角質化)質量差,產量更低。倒苗後再刨收,費工三倍還多。多年人工栽培半夏研究結果表明,半夏的最佳刨收期應在秋天温度降低於13度以下,葉子開始變黃綠時刨收為宜。

(二)刨收方法:在收穫時,如土壤濕度過大,可把塊莖和土壤一起先刨鬆一下,讓其較快的蒸發出土壤中水分,使土壤儘快變幹,以便於收刨。刨收時,從畦一頭順行用爪釣或鐵鎬將半夏整棵帶葉翻在一邊,細心地揀出塊莖。倒苗後的植株掉落在地上的珠芽應刨收前揀出。刨收後地中遺留的枯葉和殘枝應檢出燒掉,以減輕明年病蟲害的發生。

(三)加工技術:

(1)發酵:將收穫的鮮半夏塊莖堆放室內,厚度50釐米,堆放15—20天,檢查發現半夏外皮稍腐,用手輕搓外皮易掉即可。

(2)去皮:採用機械脱皮。

(3)乾燥:把半夏放入烘房,脱皮,烘乾,儲藏。

3.5 項目投資估算

項目計劃在退耕還林土壤肥沃的經果林下發展林下中藥材建設基地,建設基地1000畝,2015年建成,預計總投資2040萬元,整個基地不準使用化肥,應使用農家肥。基地以一年為一個生產週期循環發展。預計週期總產值為3600萬元(以目前平均產值每畝36000元計算,市場價200元/公斤,畝產180公斤(幹品))。

3.5.1主要資金支出

(1)新建烘乾車間倉庫640m2×500元=32萬元

(2)種子(球莖繁殖)1000畝×120公斤×70元=840萬元

(3)有機肥:1000畝×7×1200元/噸=840萬元

(4)不可預見費:100萬元。

合計:1812萬元

3.5.2 其它資金支出

(1)藥材收取週轉資金200萬元。

(2)培訓費:8萬元

(3)試驗示範推廣費20萬元

項目基地建設資金總合計:2040萬元

4、項目合理性和社會效益的綜合評價

4.1種植半夏合理性分析

種植半夏在各鄉鎮山區、半山區肥沃的林地上種植,既提高了生態效益,也提高了經濟效益。該項目實施後,每畝年平均收入可達36000元,純收入可達15600元,因此該項目以宏觀經濟的角度看是合理的。

4.2社會效益

4.2.1收入分配:建成1000畝藥材基地,以山區、半山區人均1畝計算,僅藥材銷售收入就可增加人均純收入15600元。是解決温飽,全縣平衡發展的一項可行措施。

4.2.2有利於充分利用項目區的剩餘勞動力,有利於普安縣農業經濟的健康發展,農民增收和農村穩定。

5、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5.1 由於農民文化素質低,過去種植藥材多以廣種薄收的粗放生產為主,科技利用率低,基礎設施落後,應大力加強山區農民的科技培訓工作。

5.2 還未通公路的村組,應加緊修通公路。

5.3 加強產前、產中、產後服務,以質量求效益,保證生產出高質量的藥材產品。

5.4本項目效益顯著,示範輻射作用範圍廣,建議儘快立項支持。在政策上給予優惠,建設資金上給予扶持,使項目儘快建成實施。

種植項目建議書9

一、項目建設的基本情況

英武鄉位於盤縣東部,素有盤縣東大門之稱。大寨村位於英武鄉南部,是貴州省100個一類重點貧困村之一,全村共有1180户,3460人,其中貧困人口1442人,地質是以泥土沙土為主,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温濕多雨、日照時間長。平均温度16.3℃,最高氣温32℃,最低氣温-10℃。年平均降雨1900㎜,無霜期達275天,日照時數1750小時,氣候温和,四季如春,適宜多種農作物種植。基礎條件簿弱,生產生活滯後,生產生活條件惡劣,靠的是傳統模式種植,無法達到脱貧致富的目的,加之剩餘勞動力常年外出務工,居住本土的都是留守老人與兒童,土地多,均坡度大於25度,為了減少我村貧困人口,實現脱貧致富目的。現申報此種植項目。

二、項目建設的必性

核桃種植能給當地的經濟帶來改善,當地自然條件如氣候、土壤、水分等非常適合核桃樹的生長,核桃市場行情穩定並且價格有逐年上升的趨勢,同時當地的核桃種植已具備較好的羣眾基礎,與當地農民迫切擺脱貧窮的願望相結合,顯示出發展核桃已成為一大明顯趨勢。

三、項目建設的可行性

項目區有相對充足的光、熱、資源和豐富的荒山、耕地、人力等資源,交通便利,良好的羣眾基礎等條件便於項目組織實施,因此該區域具有發展核桃種植的良好條件、技術基礎和很好的示範帶動作用。鄉黨委、政府重視產業發展。近年來,鄉黨委、政府把核桃作為本地區支柱產業進行重點培育,並制訂了“十二五”綠色產業發展規劃,產業項目扶貧規劃,要求各相關部門做好組織協調、實施建設工作,並積極爭取資金,為產業發展提供有力的組織保障和資金支持。

四、市場分析

項目實施後,五年見效益;畝栽23棵,盛果期每棵年產75公斤,現在市場價每斤以15元計算,每畝每年可收2250元。項目的全面實施將充分挖掘我村的資源潛力,有效改善我村的生產生活條件和生態環境,顯著提高羣眾經濟文化生活水平。核桃便於運輸,不受時間的影響。因儲藏方便,市場價不良時,無需出售。因核桃屬本地特色,還可以運輸到其他地區銷售或加工。

五、產業組織形式

成立領導小組。由鄉主要領導負責,鄉林業站、農業服務中心抓好業務技術的指導,村組幹部和農户具體組織實施。

六、避險能力

抗自然災害、市場風險能力強,對種植技術要求不高,只需對果樹進行病蟲害防治。

七、項目建設內容規模

我村預計發展核桃種植3800畝,覆蓋農户1180户,覆蓋人口3460人,項目建成後,為我村480户、1442口人脱貧致富打下良好基礎,並帶動我村其他行業快速發展,增加廣大村民的經濟收入。

八、資金用途

1、種苗投入:每畝按株行距為4米的標準,3800畝需購桃樹苗87400株,每畝346元,需投入資金138.32萬元。

2、肥料:每畝需磷肥70公斤,3800畝需266000公斤,每公斤單價1.5元,需投入資金39.9萬元。

3、技術培訓:技術培訓期為3天,需培訓學員膳食、資料費用5萬元。

共需上級投入資金138.32萬元。

九、項目申請依據

根據盤縣產業項目扶貧規劃進行申報。

十、項目技術標準和技術路徑

技術標準:由林業、農業部門指導好項目的建設,對種植農户進行培訓,做好不同時期的管理工作。

十一、項目投資概算和資金來源

投資概算:項目總投資 138.32 萬元,爭取財政扶貧資金138.32萬元。

十二、項目綜合效益分析

我村總人口3460人,其中貧困人口1872人。項目實施後,我村的人均純收入將從現在的4000提高到7000元以上,實現我村貧困人口全部脱貧,使我村羣眾生活水平得到較好的改善。核桃項目的建成,不但為社會解決剩餘勞動力的就業問題,同時向社會提供純綠色果品,為外地遊客增加旅遊景點的同時還對當地環境美化、減少噪音、淨化空氣、調節氣候,水土保持等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種植項目建議書10

一、總論

1、項目名稱:防城港市綠化花卉基地項目

2、項目主管單位:防城港市林業局

負責人:王正

3、項目實施單位:防城港市林業開發公司

法人代表:黃進

4、項目性質:擴建、改建

5、建設地點:防城區華石鎮(市中心苗圃)

6、生產規模:每年培育500萬株名優綠化苗木,100萬株(盆)花卉、盆景等。

7、主要建設內容:建設育苗大棚15個及有關的育苗基礎設施等。

8、建設年限:建設期為一年。

9、投資規模及資金籌措:

(1)投資規模:項目總投資400萬元,其中固定資產投資200萬元,流動資金200萬元。

(2)資金籌措:實施單位自籌資金200萬元,申請國債資金200萬元。

10、結論與建議:

項目投資不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都顯著,年利潤率為65%。主管單位和實施單位均有較強的經濟和技術實力,此項目的實施,可增加我市經濟收入,促進我市林業事業的跨越發展。

二、 項目建設背景及建設的必要性

1、項目實施單位的基本情況

項目實施單位(防城港市林業開發公司)系主管單位(防城港市林業局)下屬國有企業,創建於1995年,現有固定資產6000萬元。目前主要從事種植速生豐產林和林產品的開發利用。公司現有員工36人,其中: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佔50%。

2、項目建設的必要性

目前,項目實施單位已承包防城港市林木良種繁育中心苗圃的部分場地40畝和場地原有少部分的育苗設施。為充分利用場地資源,發展我市的花卉、盆景,綠化苗木產業,必須對原有的場地和育苗設施進行擴建和改建。

三、市場調查分析與需求預測

本項目的產品是花卉,綠化苗木和盆景等,隨着社會的發展,人類社會的進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生活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就必須要美化綠化城市環境、生活環境。目前,全國上下大搞城市美化運動,包括各類道路綠化、廣場綠化、公園綠化、植物園建立、各種類型的小遊園建設及居住區室外環境綠化等。總之,該項目的市場前景很好,產品是供不應求的。特別是名優綠化苗木、盆景更是如此。本項目作為外向型林業發展的配套項目,產品主要銷往市內外、區內外和國內外的有關單位和個人。

四、項目建設條件

1、社會經濟條件

項目區總人口5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9萬人,佔總人口的 70%,勞動力20萬人。

項目區200x年工農業總產值505218萬元,其中工業總產值 262542萬元,佔工農業總產值的52%。人均產值68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500元。

2、勞力資源條件

項目區內共有勞動力10萬人,農村有約三分之一的勞動力富餘,林業系統管理人員171人,其中工程技術人員145人,具有高級職稱4人,中級職稱65人,初級職稱76人,可滿足項目的技術及生產管理所需。

3、基礎設施條件

項目區內水電、通信、交通等都很方便,有各種等級公路1000公里,其中有欽防高速公路、南防鐵路、防東二級公路。

五、項目建設方案

1、項目建設指導思想

以保護森林資源為前提,以營林為基礎,以科技為保障,以效益為中心,以工業為龍頭,為林業產業協調發展,不斷優化結構,壯大林業綜合實力,形成林業規模經濟,為防城港市經濟繁榮作出應有的貢獻。

2、建設期為一年,200x年為建設期,200x年開始為投產期。

3、建設內容及規模

(1)建設規模及構成

項目建設總面積40000平方米,基地內擴建15個育苗大棚及有關的育苗基礎設施。綠化花卉基地計劃年生產500萬株綠化苗和100萬株(盆)花卉、盆景。

(2)基礎設施建設

①項目保護與管護設備

購置有關辦公設備,為項目組織實施、計劃財務管理、項目監測質量、效益評價提供服務場所,同時建設500m的簡易房為管護站,作為工作人員的.臨時住所和其它物資的存放地方,另建一個瞭望台作為值班用。

②信息管理系統建設

以項目主管單位和實施單位現有的檔案信息為基礎,結合項目建設,購置兩套計算機系統建立一套加工生產管理監控系統,為項目組織實施提供全方位服務。

③其它基礎設施建設

其它設施如通訊設備,輸變電線路,機械貨物裝卸車等,可結合現有設施,並根據現實需要適當增加。

(3)項目技術措施

基地選擇在防城區華石鎮(市中心苗圃內),總面積在40000m左右,項目建設所需的場地要寬敞,光線充足,通氣良好。採用國內外先進的苗木、盆景培育技術和設備。

六、項目組織機構

1、經營管理形式

本項目由防城港市林業局統一領導、指揮、調控,防城港市林業開發公司負責實施建設。項目建成後,由市林業開發公司負責組織實施和經營管理。

2、機構設置

本項目建成後,下設辦公室、財務部、銷售部、採購部、生產技術部等部門運作。

3、人員設置

本項目建成後,設主任1名,負責全面經營管理工作,副主任2名,協助工作。下屬各部門設主任各1名,員工若干名。

七、投資概算與資金籌措

1、投資概算

項目總投資包括項目建設投資和流動資金總計400萬元,其中項目建設資金200萬元,流動資金200萬元(詳見附表1)。

2、資金籌措

項目實施單位自籌投入資本金200萬元,佔總投資的50%,申請國債資金200萬元,佔總投資的50%。

3、資金使用計劃

項目建設投資200萬元,一年建成。流動資金200萬元,投產後第一年開始使用。

八、效益分析

1、經濟效益分析與評價

項目投產後每年可生產500萬株綠化苗木和100萬株(盆)花卉、盆景。年總收入為1600萬元,總成本為560萬元,盈利1040萬元,利潤率為65%(詳見附表2),投產後一年就可以收回成本,其經濟效益十分顯著,該項目在財務上是可行的。

2、社會效益分析:

(1)項目建成投產後,可為區內外及國內外提供名優綠化苗木、花卉盆景等。

(2)項目建設過程中和投產後,均需要一定的勞動力,為當地農村富餘勞動力和下崗職工提供就業機會。

(3)項目建成後,可增加地方經濟收入,促進項目區的經濟發展。

總之,項目建成後,有很高的經濟效益,其社會效益也十分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