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知識文庫 > 專業資料

語文核心素養學習心得體會(精選12篇)

欄目: 專業資料 / 發佈於: / 人氣:1.67W

語文核心素養學習心得體會範文

語文核心素養學習心得體會(精選12篇)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馬上將其記錄下來,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那麼心得體會該怎麼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語文核心素養學習心得體會範文(精選12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核心素養學習心得體會1

通過北師大教授跟我們分析、學習語文的核心素養,使我的教育觀念又一次得到了轉變,加深了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與體會。我們必須改變我們原有的語文教育方式,讓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從分調動學生各方面的潛能,讓學生學得輕鬆,真正實施素質教育。

一、語文教學堅持“以生為本”

新版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教師課堂上的所有教學都應堅持以生為本,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孩子是學習的主人,教學時還應順應孩子的天性,愛護兒童的好奇心、求知慾,鼓勵孩子自主閲讀、自由表達;尊重孩子的創造,充分激發他們的問題意識和進取精神。同時要關注孩子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教師對於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堅持以生為本。

二、語文教學加強“閲讀積累”

新版課程標準提出要堅持文化傳承,加強閲讀積累。新課標還提倡讓孩子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教師應增強閲讀方法的指導,重在教給學生方法,教師還應關注學生個性情感體驗,提高學生對作者感情的體會,發展學生個性。“書讀百遍,其意自現。”的確,閲讀是語文教學的一種不可或缺的教育方式。讓學生在多讀多悟中掌握課文內容,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加強學生情感體驗感受遠比“填鴨”學得更有價值,知識掌握得更加牢固!

語文核心素養學習心得體會2

20xx年3月16日至3月19日參加了“全國教育名家論壇——第六屆核心素養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培訓觀摩會,執教的專家有:教育部全國中小學教材審查委員楊再隋老師,有全國著名特級教師王崧舟老師,還有一位和藹可親的詩人雪野老師,還有猶如春風化雨般的吳老師。楊再隋老師的理論也是如此的可愛,其中特別強調了核心素養這的很着眼的名詞。

第一天主要聽了楊再隋老師的理論講解,正如主持人雪野老師説的那樣,理論也是很可愛的,確實與會的所有老師聽的很入神,很認真,有的在做筆記,有的在拍照,可見大家對知識渴望,同時也卯足了學習的勁頭。令我最感動的是王崧舟老師的觀摩課《爸爸的花兒落了》這是七年級下冊的課文,講解的對象卻是小學六年級。這還是一篇3500字的小説,但是在王老師的教育下學生很輕鬆的掌握了所學的知識,特別是學生把插敍掌握的十分牢固,王老師也沒有特意的拿出來講解,但是不知不覺中文章的脈絡,目標卻又是清晰的。這點事值得我們一線教師學習的,讓學生從讀中感悟。總之,這一節課十分精彩,恰到好處。其中,我也被文中“英子”的精神所感動,闖練,闖練,英子,這還是父親臨終前對英子的教育,看到了英子從稚嫩走向成熟,從害怕到敢於擔當,到最後的收穫滿滿。從中也體會到了父親的偉大,真是所謂的,父愛如山啊!

我在這裏還想説的是雪野老師,他很有名,我卻初次認識,能聽到如此好的詩情畫意的課,真是幸運。雪野兒童文學家,詩人,兒童詩研究所所長。他所上的《公雞的花花被》課堂氛圍好,老師富有親和力,整節課給人的感覺也好似在讀詩,在欣賞詩。我覺得能把課上的如此絕妙,也實屬厲害了。開始,引導學生什麼是童話?學生們的回答也是很精彩,讓所有的學生暢所欲言,使學生真正的感受詩的偉大,詩的美好,知道現在耳朵旁邊還回蕩着雪野老師的朗誦:公雞的花花被,薄薄的,七彩雲一樣漂亮。

最後,説一説吳琳老師,她是北京教師研修中心的語文教研員。不僅喜歡她的課,還更喜歡她這個人,她説過的一句話也是讓我很是喜歡:“喜歡沿着彎曲的小路慢慢地走,看到很多風景,聽到很多鳥兒的歌聲,遇到一些很有趣的人,寫下一些很美妙的故事。人生的路就那麼長,急什麼呢?”是啊,正如她所講的《親愛的小魚》這個故事很有趣也很有愛,愛是什麼,愛是陪伴,是呵護,是承諾,是信任。從今天開始愛身邊的每個人,愛學生,愛同事。相互幫助,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吳老師給人的感覺如同媽媽,是那麼慈祥,那麼有愛,耐心的指導,諄諄的.教誨。今後的教學之道,希望自己也要努力改變自己,成為學生們的媽媽。

語文核心素養學習心得體會3

要説這兩年教育的流行語排行榜,“核心素養”一定榜上有名。學生髮展核心素養,主要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既然是培養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我們在課堂上通過課程改革,教學實踐和進行教學評價時候,就應該以此為中心。具體而言,主要有三個方面的落實途徑:

一是通過課程改革落實核心素養。例如從教學目標的設定上來説,除了知識技能,過程與方法之外,我們還要引導學生體會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實現。比如一年級下冊,第一課春夏秋冬,從知識上來講,我們要求學生:1、認識8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認識“雨、阝”2個偏旁。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掌握“吹”“落”等動詞和一對相反的詞:“出”和“入”。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我們就要引導學生了解四季變化,感受不同季節的景色,能主動積累有關景色的詞語,從心底去感受自然的美好,感受生活的美好。

二是通過教學實踐落實核心素養。在組織教學上如何培養核心素養?比如在教授《我多想去看看》,我們引導學生體會兩個城市截然不同的特色,以及兩個小朋友想去對方的城市去看看的渴望之情後,我們就可以讓學生想一想自己特別想去的地方,就引導孩子們用這樣的句式説一説:爺爺告訴我,沿着,就會走出鄭州。我對爺爺説,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再寫一寫。以“我多想。”寫下自己的願望。再與同學交流。培養孩子語言表達和書寫能力。

三是通過教育評價落實核心素養。在教學評價時,我們也要從多方面來進行評價,不僅考慮知識的掌握,比如現在的試題一些等開放性的題目,像我們期末考試聽力部分,除了考察聽力,對關鍵信息的提取,其實細心的同學會發現這些內容是節選自一些課外讀物,也起到了推薦閲讀的作用,如果孩子閲讀量大的話,或許不用聽就知道怎麼選擇,還有我們教科書上的和大人一起讀,起到推動親子閲讀的作用,口語交際聽故事,講故事,請你幫個忙,打電話等也是在培養孩子的文明禮儀,交際和適應社會的能力,也都是契合核心素養的精神的。

以後我們的教學也是要以核心素養為核心,要站得遠一點,從學生的終身發展來組織課程改革,教學實踐和教學評價。

語文核心素養學習心得體會4

愛因斯坦在他的《論教育》中説過:“人們常常簡單地認為學校就是把儘可能多的知識傳授給學生的工具,這是錯誤的認識……學校的目標應是培養能夠獨立思考、獨立行為,又視對社會的奉獻為其人生第一要義的個人。”“教育就是忘記了在學校中所學的一切之後剩下的東西。”以往的教育,人們只關注課程本身以及學生在學校所獲得的知識,而忽視了課程教學之外的最有價值的東西,其中就包括自主學習和發展的能力,以及社會參與的能力和意識,這些正是“核心素養”的要求。這些並不是課程本身的內容,但它確實在學校教學過程中植根於學生的生命並形成一種素質能力,對人一生的發展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也是愛因斯坦所強調的“剩下的”東西的價值,即教學的價值所在,也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全面發展的、立體的“人”。

身為語文老師,對語文學科教學中“核心素養”有較深的感受。語文核心素養,就是學生在語文方面表現出的“比較穩定的、最基本的、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學識、能力、技藝和情感態度價值觀”,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的豐富內涵。包括語文知識、語言積累、語文能力、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以及思維能力、人文素養等。他們貫穿於語文教育的方方面面,從學生剛入學接觸到漢字,到現在進入高中進行更高層次的語文學習,語文素養都伴隨着他們所有的學習活動,是一種隱性的存在。語文教育不可忽視的一個重點,就是語文素養的培養和提高。語文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情與理同步發展。

就語文學科來説,語文關鍵能力就是語言能力,一個人能説會道,出口成章,下筆成文,語言生動,感染力強,我們就可以説此人具有很強的語文素養。就像魯迅先生所説:“嬉笑怒罵皆成文章。”思維能力可整合到語言能力中,因為語言是思維的物質外殼,是思維的載體。如果一個人語言條理性強,語言深刻犀利,那麼我們就可以説,此人思維具有條理性和深刻性。如果某人語言混亂,顛三倒四,前言不搭後語,我們就可以説此人思維混亂,沒有條理。語言是思維的表現,是思維的外在特徵,它們倆密不可分。審美情趣和文化修養可整合為人文修養。如果説語言能力是語文關鍵能力的話,那人文修養就是語文的必備品格。人文修養為語言能力導向,為語言能力提供不竭的力量源泉。

身為語文老師,文化底藴顯得格外重要。一位具有語文核心素養的人,必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藴。文化底藴是個大概念,就語文學科來説,所謂文化底藴,就是一個人對古今中外一切經典文化的積累程度。

作為一名語文老師需要什麼文化底藴呢?語文老師需要經典詩詞的底藴。中國是詩的國度,是詩歌養育了中華民族。孔子曰:“不讀詩,無以言。”“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羣,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詩,讓人温柔敦厚,讓人文質彬彬,讓人腹有詩書氣自華。語文老師需要文學名著的底藴。文學名著是民族文化的集大成,更是民族精神和靈魂代言人,我們的教材中就有大量的文學名著,也要求學生課外閲讀大量的文學名著,文學名著就是為學生的文化奠基,為學生的精神添上亮麗的底色。語文老師需要文哲史的底藴。古人講,文哲史不分家。文學是人學,文學是人類社會的形象圖説。哲學是萬學之學,指導一切科學,充滿着好奇、疑問、探究與智慧。哲學就是追求智慧、熱愛智慧的學問。歷史充滿智慧,讀史使人明智;文學充滿智慧,文學給人靈感,給人想象,給人真善美的啟迪。當文哲史融為一體時,就讓我們的心靈充盈智慧的`光芒。

語文本就不是一門功利性很強的學科,更多的,是素養的培養和提升。當語文學科在我們的學習和生活中佔據着越來越重要的地位時,語文的核心素養也顯的越發重要。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以學生為出發點,立足課堂,結合語文教學實踐,將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和提升貫穿於語文教學活動中,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也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綜合素養。

語文核心素養學習心得體會5

一、注重知識積累,形成良好學習習慣

語文能力最為主要的影響因素就是知識的儲備,學生只有在掌握大量語文知識之後才能夠逐漸提高語文素養,所以,知識儲備對於學生而言十分關鍵。對學生而言,只有在知識達到一定量之後,在寫作過程中才能夠做到下筆如有神。

積累語文知識,學生主要可以從兩個方面實踐,分別是口頭語言積累和書面語言積累。教師可以將自身在閲讀或者是生活中所接觸到的優美語段,講述給學生。學生都具有一定的表達慾望,教師可以對學生的表達意願進行引領,這樣學生能夠積極踴躍表現自己。在對於精彩語段分享過程中,一定要保證是文章原句,這樣才能夠讓學生不斷提高自身的語文表述水平。

在通過長時間的訓練之後,學生的語文口頭表達就會形成一種習慣,在脱離了書本之後,也能夠説出大量精彩的語句,這種口頭語言表達訓練,可以稱之為暗積累。

讀書筆記是書面語言積累的主要途徑。學生要是具有良好的閲讀興趣,教師不得以任何藉口進行干預,防止對學生的閲讀興趣造成影響。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該幫助學生形成記錄習慣。學生在實際學習過程中,要是看到喜歡的語句也應該進行記錄,日常生活中所記錄的語句,都是可以應用的素材。讀書筆記並不僅僅是簡單地對於語句的摘抄記錄,教師還應該對學生的閲讀進行引領,在閲讀完畢之後寫下自己的感受,通過這種記錄方式,學生能夠梳理自己的真實情感,這對日後的文學寫作具有重要幫助。

二、重視基礎知識學習,強化思維訓練

高中語文教學的主要環節就是對於語文基礎知識的講解,該部分內容對於高中階段語文教學具有重要作用。語文基礎知識教學可以對學生的多方面能力進行鍼對性培養,學生對於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直接關係到學生語文學習的水平。高中階段語文基礎知識包含的內容較多,在整個語文教學過程中都有涉及。如在文言文教學中,文言字詞語法不可逾越,雖很實用但也無趣,怎麼辦?列表歸納,直接簡潔。如《鴻門宴》中,名詞活用作狀語,“以身翼蔽沛公”;名詞活用作動詞,“沛公軍霸上”等。

三、靈活組織課堂形式,激發學生主動性

語文課堂教學組織形式是落實語文教育目標的主要方式,按照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結合教材內容,對課堂教學進行組織,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基礎方式。語文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應該服務於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並更加關注學生全面發展。如教學《虞美人》一詞,可以讓學生先學唱鄧麗君的《春花秋月何時了》一歌,在聯繫李煜的特殊人生經歷,學生的文史音樂方面的興趣就會激發起來。教師作為課堂中的主導者,組織教學就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對於教學進行創新。

語文教學並不應該僅僅侷限於簡單生硬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還應該不斷進行創新,豐富課堂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語文學習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開放式的語文教學,需要以語文課程要求和教材作為前提基礎,對於學生素養進行提升,讓學生思想觀念與語文教學相結合,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及方式,形成立體化的語文課堂教學。

語文核心素養學習心得體會6

在中學語文的教育中實現素質和創新教育,這是時代和社會發展的要求。特別是各類人情冷漠時間發生後,人們開始反思現階段國人的素質何在?作為祖國未來的中小學,他們又該具備怎樣的素質來富強祖國。因此面向應試教育的語文教育面臨迫切的改變需求,通過美育和心育的作用,培養學生自助創新的警示,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語文的教學模式是知識、能力和素質的統一體。語文的基礎知識不單單指教材的顯性知識,還包括所藴含在生活和時間中的隱性知識。培養能力要注重實踐,要積極引導學生參加語言表達和交流等實踐活動沒提高語文的運用能力。除此還要具有較強的'語文自學和實踐能力、利用圖書館等輔助的能力。通過語文教學,是學生在提高語文能力的同時,科學知識和技能素質、心理素質和思想道德也得到全面發展。

因此語文教學中應該在遵循學生實際的前提下,儘可能的將語文學習活動化、專題化、情感化、實踐化,在相應的語文學習中能夠實現所學知識的充分運用和提升,在切合的情景環境中,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親臨其境的走入文本的中心,感受未有或生疏的情感體驗,只有切身體驗過才懂得真諦的存在。總之語文的學習應該是尊重學生需要和時代需要,深入學生的感情世界,潛移默化中有針對性的提高學生的素養。

語文核心素養學習心得體會7

“語文素養”是指學生平時在語文方面的修養,包括對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語言的積累、語感、思維,也包括一些語文能力,如識字寫字能力、閲讀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和習作能力,另外還有品德修養、審美情趣等。這些都涵蓋在語文修養的範圍內。過去的語文教學,強調的是知識與能力這兩條線,但語文教育中有些東西是無法納入這兩條線中去的。比如“語感”,它就不僅僅是一種能力。

又如,過去將“語言積累”放在“知識”一塊,也是不妥的。因此用知識和能力還不足以概括語文教育的全部。過去強調“語文能力”包含了一個思想,就是偏重於“用”,即解決實際問題的實用,所以大家都重視這個‘能力”。而在教育上,如果一味偏重實用、追求功利,就會導致人文精神失落,只能塑造一批精於技能、文化淺薄的工匠。“課程標準’採用“語文素養”的説法,就是出於對學生整體素質在語文方面的表現以及對這種目標的追求。

提出“語文素養”這個概念它的範圍自然比“語文能力”變廣了,增加了文化品位及修養,體現了語文的特點,體現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體現了現實能力與前瞻能力的綜合性的追求。這種提法的改變,並不僅僅侷限於範圍的增加,它意味着語文教育模式的重大突破與變革,是非同小可的。現在“課程標準”中提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已經綜合了這樣的思想,並嘗試在當前的課程改革中構建語文教育的新的模型。

近幾十年來語文教育經歷了由“知識利益”向“能力利益”的教育模型發展的階段。在“知識利益”模型階段,語文教學追求的目標是知識,重視的是知識的記憶。而死記硬背那些“關於語文”的知識,對學習語文毫無益處。

語文核心素養學習心得體會8

通過北師大教授跟我們分析、學習語文的核心素養,使我的教育觀念又一次得到了轉變,加深了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與體會。我們必須改變我們原有的語文教育方式,讓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從分調動學生各方面的潛能,讓學生學得輕鬆,真正實施素質教育。

一、語文教學堅持“以生為本”

新版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教師課堂上的所有教學都應堅持以生為本,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孩子是學習的主人,教學時還應順應孩子的天性,愛護兒童的好奇心、求知慾,鼓勵孩子自主閲讀、自由表達;尊重孩子的創造,充分激發他們的問題意識和進取精神。同時要關注孩子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教師對於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堅持以生為本。

二、語文教學加強“閲讀積累”

新版課程標準提出要堅持文化傳承,加強閲讀積累。

新課標還提倡讓孩子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教師應增強閲讀方法的指導,重在教給學生方法,教師還應關注學生個性情感體驗,提高學生對作者感情的體會,發展學生個性。“書讀百遍,其意自現。”的確,閲讀是語文教學的一種不可或缺的教育方式。讓學生在多讀多悟中掌握課文內容,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加強學生情感體驗感受遠比“填鴨”學得更有價值,知識掌握得更加牢固!

語文核心素養學習心得體會9

一、人的“核心素養”到底有哪些

日本企業家、哲學家稻盛和夫的人生方程式是“人生結果=能力×熱情×思維方式”。他認為能力是先天的,每個人相差不大,起決定作用的是熱情與思維方式。在他看來,熱情就是工作的幹勁和努力程度。最重要的是思維方式,思維方式回答了“人生目的”,即“我為誰”。思維方式是道德的、人性的、利他的,它是正數;思維方式是不道德的、非人性的、單一利己的,它是負數。這才是決定人生結果的關鍵。若思維方式是負數,越熱情、越努力、越有能力,人生的結果將越可怕。換言之,即是:道德的、人性的的思維方式是“核心素質”的首席,第二則是“熱情”,它包含了積極的態度、持久的興趣。其中積極的態度更為重要,它包含責任、進取心及抗挫力。

研究者認為,人的發展取決於20%的智商和80%的情商、逆商。心裏學常識告訴我們,智商在於先天遺傳,後天培養並不會有太大影響;情商、逆商則在於後天的歷練和培養。

道德、人性的思維方式,積極的態度,持久的興趣,還有探究的學習素養,這就是人的四大“核心素養”,它們是“人的教育”的鋼筋混凝土。

什麼是學習素養的核心呢?我們認為是“探究”。學習應該是“學會”,而不是“教會”,判斷“學會”還是“教會”的試金石,是學生會不會探究學習。

知識、分數、作業和試題,並不能給人生好的路徑依賴;恰恰相反,它們提供是一條扭曲的依賴路徑。

二、人的“核心素養”與“學科關鍵素養”

學生的學習必須通過學科課程進行。學科教學,既是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色調,也是教師教學生活的主色調。尊崇“素養為重”的育人價值取向,出路只有一條:學科教學必須“素養取向”。

1、任何“學科素養”的形成都以“核心素養”為背景、底色。

任何學科的學習,學習者只要有積極的態度、濃厚的興趣以及不屑的鑽研精神,知識和能力的獲得不僅沒有太大問題,還會有獨特的發現。換句話説,對於基礎教育而言,積極的學習態度、進取心、抗挫力,應該比知識教學、能力訓練更重要。一個人的知識可以不豐富,一個人的能力可以不突出,只要他的進取心在,抗挫力強,這個人的未來發展依然充滿美好。

2、學科素養的形成始終滲透人的“核心素養”的培育。

學科教學必須要讓教學環境充滿人性與道德的關懷,學科能力才會成為積極情感、態度、價值的`能力,即人的素養。今天看來,一個只知道教知識、練能力的教師,不一定是真正意義上的合格教師,只有懂得將“人性”和“道德”彌散在自己的教學行為和日常行為中的教師,培養優秀學習品格的教師,才是一名真正的師者。

3、關注“學科關鍵能力”與“學科素養”。學科能力的“點”很多,“關鍵能力”不多。研究和把握“學科關鍵能力”,教師才能創造性地實施國家課程,建構起自己的“師本課程”。“學科關鍵能力”清晰了、明瞭了、簡化了,教師才能更從容地將目光投向“人性”和“道德”,才能將佝僂的腰從無邊的知識、無盡的訓練中挺立起來。

三、“素養統整”下的課程與教學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職業特徵。課堂教學要四“本”:學生為本、能力為本、道德為本、評價為本。

“素養為重”下的課程與教學,教師必須轉變觀念和角色,迴歸職業素養,人性和道德將成為課堂自覺。人性關懷和道德示範將成為課程建設和教學實踐的前提和基礎。

人的“核心素養”下的課程統整,每個學科的教學首先考慮的不再是本學科知識,而是學生作為“人”的發展的核心素養。每個學科都有作業,對於“核心素養”來講,作業裏的責任、抗挫、時間觀、效率觀,比作業本身更重要,而這些“素養”,可以統整所有的學科;課堂、集會中的自控和自律,討論、合作中的秩序和包容,可以統整所有的學科;學校運動會上的拼搏、包容、團結、意志,也可以統整所有學科。關鍵是教師的職業素養要回歸,回到“育人教書”,先“育人”再“教書”。

因此提升教師專業能力重要,支撐教師專業能力的非專業素養——即人性與道德、熱情與堅持——更重要。

語文核心素養學習心得體會10

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的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所有學生應具有的最關鍵、最必要的共同素養,是知識、能力和態度等的綜合表現。

數學學習過程是學生在教師的科學協助下,將書本上的知識結構轉化為學生認知結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有意無意地把抽象、推理等數學素養滲透到教學中來,潛移默化,提升學生的能力,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一、在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和方法

數學思想是對數學和它的對象、數學概念,命題和數學方法的本質的認識。數學方法是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和策略。數學教學要在重視傳授知識的同時,引導學生體會數學方法、感悟數學思想,這樣才能使學生學會用數學思維、數學手段和數學方法去分析和解決數學中的具體問題以及其他的一些現實問題,這是數學教學要追求的境界,也是數學教學的本質要求。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是數學知識在更高層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藴含在數學知識發生、發展和應用的過程中。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要由表及裏,循序漸進。要在知識發生過程中滲透數學思想,要在問題的探索和解決過程中揭示數學思想,使學生從中掌握關於數學思想方法的知識,並把這些知識應用在後續的學習中,科學地獲取數學知識。知識的記憶是暫時的,思想方法的掌握是長遠的。知識使學生受益一時,而思想和方法使學生受益一世。

二、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思維作為一種能力和品質,作為人的智力的核心,它是人的智慧的集中體現。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建立“發現式學習”的教學新模式,營造學生思維的平台。思維的發展,需要土壤,需要平台。好的教學策略是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進一步釋放學生的思維潛能、進一步保護學生的思維火花。凡是學生能通過自己努力學到的知識,絕不授予學生,凡是學生經過思考能解決的問題,就放手讓學生去思考,把“教—學”活動中的自由還給學生。把學生當成主體,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既給了學生思維的自由,也給了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壓力,從而迫使學生去思考。

三、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待事物

身邊的事物數學問題很多,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把生活中的問題抽象為數學問題,進一步揭示具體事物和抽象概念的聯繫,既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又有助於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在數學教學中注重保護和培養學生的直覺意識,講一些數學的發展史,多參加數學社會實踐等,都能使學生的數學素養得到一定的提高。

數學素養歸根到底是一種文化素養,數學教育也就是一種文化素質的教育,它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我們教師貴在重視和堅持。要通過學習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不僅僅是一系列抽象的知識,更多的則是一種方法,一種文化,一種思想,甚至於一種精神和態度,從而讓學生滿懷樂趣和憧憬地去學習它。

語文核心素養學習心得體會11

核心素養是關於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的綜合表現;是每一名學生獲得成功生活、適應個人終生髮展和社會發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養;其發展是一個持續終身的過程,可教可學,最初在家庭和學校中培養,隨後在一生中不斷完善。

在我們日常的教育教學中,學生的學習過程是在教師的科學協助下,將書本上的知識結構轉化為學生認知結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都在有意無意地把學科素養滲透到教學中來,潛移默化,提升學生的能力,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這便是培養了學生的核心素養。談談自己對培養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認識。

歷史學科思維是解決歷史學習問題的方法和策略。教學要在重視傳授知識的同時,結合歷史材料引導學生體會構建歷史學科的五大核心素養,明確歷史五大核心素養的地位和關係。

一、時空觀念是指對事物與特定時間及空間的聯繫進行觀察、分析的觀念。

通過學習,學生能夠知道特定的史事是與特定的時間和空間相聯繫的;能夠知道分割歷史時間與空間的多種方式,並能運用這些方式敍述過去;能夠按照時間順序和空間要素,建構歷史事件、人物、現象之間的相互關聯;能夠在不同的時空框架下理解歷史上的變化與延續、統一與多樣、局部與整體,並據此對史事作出合理解釋;在認識現實社會時,能夠將認識的對象置於具體的時空條件下進行考察。

二、史料實證是指通過嚴格的檢驗獲取可信史料,並據此努力重現歷史真實的態度與方法。

通過學習,學生能夠知道史料是認識歷史的唯一橋樑,瞭解史料的多種類型,掌握蒐集史料的途徑與方法;能夠通過對史料的辨析和對史料作者意圖的認知,判斷史料的真偽和價值,並在此過程中體會實證精神;能夠從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為重構歷史的可靠證據,並據此提出自己的歷史認識;能夠以實證精神處理歷史與現實問題。

三、歷史理解是指將對史事的敍述提升為理解其意義的情感取向和理性認識。

通過學習,學生能夠努力理解各種歷史敍述及其語境的含義;能夠對歷史具有同情理解的態度,即依據可靠史料設身處地認識具體的史事,對歷史境況形成合理的想象,更好地感悟和理解歷史上的各種事物;能夠理解歷史敍述與歷史事實之間的差異;能夠在同情理解的基礎上儘可能實事求是地建構自己的歷史敍述;在對歷史和現實的認識中,能夠體現出尊重和理解他人、客觀處理問題的態度。

四、歷史解釋是指以史料為依據,以歷史理解為基礎,對歷史事物進行理性分析和客觀評判的能力。

通過學習,學生能夠區分歷史敍述中的史實與解釋,知道歷史解釋可以不同形式出現在歷史敍述中,並能對各種歷史解釋加以理解和評析;能夠客觀論述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歷史現象,有理有據地表達自己的看法;能夠認識歷史解釋的重要性,學會從歷史表象中發現問題,對歷史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作出解釋;面對現實社會與生活中的問題,能夠以全面、客觀、辯證、發展的眼光加以看待和評判。

五、歷史價值觀是對歷史的事實判斷與價值判斷的辯證統一,是從人文研究的真、善、美追求中凝練出來的價值取向。

通過學習,學生能夠理解對歷史的價值判斷是以史實為基礎的,但又是依據一定的價值觀對史實做出的主觀評判;能夠認識到分辨歷史上的真偽等。

語文核心素養學習心得體會12

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以科學性、時代性和民族性為基本原則,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藴、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具體細化為國家認同等十八個基本要點。結合我的教與教學經驗,我主要從以下幾點談談我的體會。

一、責任擔當

要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樹立法治觀念。現實中一些學生由於不懂法,不能明辨是非,做事沒有原則,不會用法律約束自己的行為,結果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因此很有必要對學生加強法律方面的學習,多宣傳守法的重要性,採取豐富多彩的形式進行法制教育,讓學生學法、知法、懂法、守法,維護法律的權威,自覺依法規範自己的行為。

二、人文底藴

在國際化的世界,學生需要了解自己國家的文化,同時真正理解和接納來自不同國家的文化,而不是盲目模仿或任意跟隨一種文化,才是真正的國際化與世界觀。因此,課堂上教師們強調在傳授學生中國文化和傳統的同時,要培養他們的全球視野。通過思品課堂上學生理解和熱愛本民族的傳統文化,尊重和包容其他民族的文化。既要反對故步自封、自高自大,又要反對崇洋媚外。要善於學習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化,為我所用,創新民族文化。學生要充分利用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浪潮,把自己培養成為具有創新型的人才,才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鬥。

三、學會學習

“學會學習比學會知識更重要”,教會學生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當前我們廣大教師的艱鉅任務。隨着學生獲取信息來源的多樣化,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要用多元智能的理論調動學生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幫助學生獲取鑑別利用各種信息,解決各種問題,促進學生能力的全面、充分、和諧的發展。要想叫學生樂學善學,老師首先要做一個好學的人,自己養成好學的習慣。以身作則,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好學興趣,產生了好學的激情,催發了學生好學的嫩芽,使學生逐漸從模仿老師到自覺需要好學的精神狀態。要想叫學生勤於反思。教師要把課堂還給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給學生充分的學習時間,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創設自學的“氣氛”,讓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得到充分的發揮,這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主渠道。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勇於質疑問難。當然,教師要善於靈活地向學生提出探索性問題。

四、健康生活

健康的生命是我們享受其他一切權利的基礎和前提,健康的心理對一個人的成才、發展關係重大。我們要教育學生永不放棄生的希望,無論何時何地,無論遇到多大的挫折,都不應放棄生的希望。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的抗挫折能力,樂觀開朗、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培養學生善於調控情緒,自尊自愛,將心比心的良好心理品質。